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小西南岔金-铜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可勇 卿敏 +3 位作者 孙丰月 万多 王力 李向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727-3734,共8页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产于海西期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体之中,其矿化类型以石英大脉及石英细脉带型金-铜矿化为主,局部地段叠加发育有石英脉型辉钼矿化。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矿区金-铜矿脉及辉钼矿脉石英中均主要发育含NaCl子矿物三...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产于海西期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体之中,其矿化类型以石英大脉及石英细脉带型金-铜矿化为主,局部地段叠加发育有石英脉型辉钼矿化。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矿区金-铜矿脉及辉钼矿脉石英中均主要发育含NaCl子矿物三相、气相-富气相及气液两相三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同类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等参数相近,显示两类矿化成矿流体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反映它们均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区内辉钼矿化主要发生于109Ma±,而金-铜矿脉石英的40Ar-39Ar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金-铜矿化则主要发生于123.35±0.8Ma。结合矿区已有的岩浆岩年代学研究成果,提出小西南岔矿区金-铜矿化主要与燕山晚期细粒(花岗)闪长岩活动有关,而辉钼矿化则与其后侵位的隐伏花岗斑岩活动有关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 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改则县波龙斑岩型铜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浅析 被引量:37
2
作者 李玉彬 钟婉婷 +4 位作者 张天平 陈华安 李玉昌 陈红旗 范安辉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9-587,共9页
波龙铜金矿床是喜马拉雅特提斯成矿域班-怒成矿带西段产出的大型铜金矿床,是多龙铜金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找矿潜力巨大。波龙矿区内的含矿斑岩体基本上全岩矿化,矿体呈不规则筒柱状产于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体中及其与下侏罗统曲色组... 波龙铜金矿床是喜马拉雅特提斯成矿域班-怒成矿带西段产出的大型铜金矿床,是多龙铜金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找矿潜力巨大。波龙矿区内的含矿斑岩体基本上全岩矿化,矿体呈不规则筒柱状产于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体中及其与下侏罗统曲色组砂岩的接触带内。目前控制矿体长度1200m,向深部延伸大于1000m(倾向200o),最大连续厚度为473.47m,未穿透矿体。矿体平面投影呈似椭圆状,面积约1.2km2。本文通过对波龙铜金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与斑岩体侵位、岩浆期后成矿流体的演化有关,矿床类型属于斑岩型铜金矿。矿石构造为斑岩铜矿典型的细脉-浸染状构造。金属矿物以黄铜矿为主,次为黄铁矿、斑铜矿、辉钼矿、磁铁矿、镜铁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长石、绢云母、黑云母、硬石膏等。通过硅酸盐分析,里特曼组合指数—戈蒂里图解表明波龙斑岩型铜金矿的花岗闪长斑岩属钙碱性系列,形成于岛弧环境;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以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龙 斑岩型 铜金矿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爬奔金矿沉积环境及矿床成因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自力 陈超 +9 位作者 王杰亭 李英杰 沈利霞 胡建勇 张福祥 刘威 牛英杰 孙佳 孙培周 冯宝山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7-229,共13页
爬奔金矿位于老挝西北部琅勃拉邦构造带,是该带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大型金矿床。为了解该矿床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及矿床成因,对矿区的岩石及矿石进行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等方面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矿区岩石的微量元素特征表明... 爬奔金矿位于老挝西北部琅勃拉邦构造带,是该带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大型金矿床。为了解该矿床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及矿床成因,对矿区的岩石及矿石进行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等方面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矿区岩石的微量元素特征表明,矿床形成时处于相对缺氧的沉积环境;矿石的硫、氢、氧、碳同位素特征证明岩浆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Eu异常特征说明围岩灰岩不是矿床的成矿母岩;Ce异常特征表明矿区形成于水体深度适中的氧化还原界面附近;Y/Ho特征也说明金矿床与围岩灰岩的源区不同。通过与我国滇黔桂地区的卡林型金矿进行对比研究,爬奔金矿虽然在诸多方面与卡林型金矿有着相似之处,但两者之间更多的是差异性。综合研究认为,爬奔金矿应为与岩浆有关的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爬奔金矿 老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高松山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8
4
作者 郑硌 顾雪祥 +4 位作者 章永梅 刘瑞萍 王佳琳 王艳忠 赵洪海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3-741,共9页
高松山金矿床位于中国东北小兴安岭矿集区,赋矿围岩主要为下白垩统安山岩等中基性火山岩。矿体受张性断裂的控制,呈高角度脉状产出。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少量的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和银金矿。蚀变矿物组合为石英-... 高松山金矿床位于中国东北小兴安岭矿集区,赋矿围岩主要为下白垩统安山岩等中基性火山岩。矿体受张性断裂的控制,呈高角度脉状产出。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少量的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和银金矿。蚀变矿物组合为石英-冰长石-绢云母(伊利石)-方解石。矿石构造主要为细脉-网脉状构造,次为角砾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叶片状构造等。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低盐度的特征,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C-S-Pb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赋矿火山岩或岩浆气体。通过与东北地区其他典型的中生代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特征进行对比,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支持高松山金矿床属于典型的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低硫化型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高松山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家坪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新伟 汪超 +3 位作者 韩璐 薛玉山 薛磊 朱磊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6年第4期39-46,共8页
王家坪金矿床赋存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碳酸盐岩地层中,矿体受主构造旁侧的次级张性断裂控制,呈透镜状产出,主要蚀变类型有黄铁矿化、硅化、雌黄化、雄黄化、碳化和铁碳酸盐化等。矿区内Au与Hg、Sb与As的相关性较好,为一套低温元素组合。... 王家坪金矿床赋存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碳酸盐岩地层中,矿体受主构造旁侧的次级张性断裂控制,呈透镜状产出,主要蚀变类型有黄铁矿化、硅化、雌黄化、雄黄化、碳化和铁碳酸盐化等。矿区内Au与Hg、Sb与As的相关性较好,为一套低温元素组合。矿石∑REE总量为94.71×10-6~141.03×10-6,平均值为117.3×10-6,(La/Sm)N为3.86~4.52,Sm/Nd变化范围为0.17~0.19,与围岩有明显差异,表明成矿物质并非来源于赋矿地层,可能来自深部岩浆和下伏地层柱。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本区水的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岩浆水。δ34S范围为-1.51‰~12.80‰,平均值为6.54‰,硫可能为岩浆热液与地层硫的混合成因。主成矿温度为90~140℃,成矿流体属于中低盐度、低密度流体,成矿压力平均值为133 MPa。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王家坪金矿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辛庄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晓霞 刘忠法 +3 位作者 张普斌 刘清泉 张宇 张建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374-4380,共7页
总结辛庄金矿区地质特征,并从成矿物质来源、矿化产出形式、矿物共生组合和矿石组构、围岩蚀变以及成矿方式等方面探讨辛庄金矿的矿床成因。对矿床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区脉状矿体受北西... 总结辛庄金矿区地质特征,并从成矿物质来源、矿化产出形式、矿物共生组合和矿石组构、围岩蚀变以及成矿方式等方面探讨辛庄金矿的矿床成因。对矿床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区脉状矿体受北西及北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控制作用明显,矿石类型具有多样式、多矿种组合的特征;岩体源岩来自于地壳,燕山期岩浆活动为本区提供了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矿床为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热液充填石英脉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辛庄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床火山-侵入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赵延朋 康铁锁 +2 位作者 宁庚陈 葛华 潘瀚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1-294,共14页
班康姆铜金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铜金矿床。前人研究初步表明研究区成矿作用与古特提斯洋壳俯冲消减所产生的岩浆作用密切有关,但是缺乏岩石地球化学证据。笔者于研究区地表、钻孔采集了13件火山岩-侵入岩新鲜岩石,开展了主量元素... 班康姆铜金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铜金矿床。前人研究初步表明研究区成矿作用与古特提斯洋壳俯冲消减所产生的岩浆作用密切有关,但是缺乏岩石地球化学证据。笔者于研究区地表、钻孔采集了13件火山岩-侵入岩新鲜岩石,开展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测试。研究表明该区安山质-侵入杂岩具有岛弧钙碱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构造环境判别图显示该套岩石属于大洋弧环境,形成于大洋消减带,与洋壳板片俯冲有关。安山质-侵入杂岩来源于地幔楔,并经历了结晶分异作用,而煌斑岩形成于板片消减而富集的地幔部分熔融。通过与黎府构造带矿床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对比,证实班康姆矿区与Chatree矿区火山岩及金矿床形成于同一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进一步表明了黎府构造岩浆带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发生了一次重要的区域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成因 地质意义 铜金矿 班康姆 老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爬奔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威 牛英杰 +1 位作者 戴富余 沈九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14-19,共6页
爬奔金矿位于老挝琅勃拉邦省巴乌县,区域型NE向构造控制矿带分布,次级NNW-NW向构造为矿区主要容矿构造,矿体均赋存于下二叠统厚层-巨厚层的弱变形灰岩中。"红化"(褐铁矿、菱铁化)蚀变为矿区的主要找矿标志。包裹体符合低盐度N... 爬奔金矿位于老挝琅勃拉邦省巴乌县,区域型NE向构造控制矿带分布,次级NNW-NW向构造为矿区主要容矿构造,矿体均赋存于下二叠统厚层-巨厚层的弱变形灰岩中。"红化"(褐铁矿、菱铁化)蚀变为矿区的主要找矿标志。包裹体符合低盐度NaCl-H_2O体系,根据成矿压力和成矿深度经验公式,计算得出成矿深度为0.48~0.960 km,属于浅成低温热液矿床。δD_(H_2O)、δ^(18)O值分析表明,成矿热液流体为混合来源,主要是岩浆水与地层封存的古大气降水的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奔金矿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老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青山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3
9
作者 彭惠娟 汪雄武 +3 位作者 周云 陈兵 秦志鹏 侯林 《黄金科学技术》 2009年第5期16-23,共8页
青山金矿床位于商丹缝合带及勉略缝合带之间的旬阳热水盆地边缘,矿体呈脉状、囊状、透镜状、似层状等产出,主要位于上泥盆统九里坪组黑色碳质板岩与下石炭统界河街组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中。金矿石类型有原生的含金黄铁矿一菱铁矿型及铁... 青山金矿床位于商丹缝合带及勉略缝合带之间的旬阳热水盆地边缘,矿体呈脉状、囊状、透镜状、似层状等产出,主要位于上泥盆统九里坪组黑色碳质板岩与下石炭统界河街组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中。金矿石类型有原生的含金黄铁矿一菱铁矿型及铁帽型,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菱铁矿、黄铁矿、褐铁矿、金,成矿元素以Au-Ag-As—Sb—Ba组合为特征。成矿流体氢、氧同位素值具“氧漂移”现象,成矿流体温度介于160~220℃,流体包裹体成分显示成矿流体为重碳酸盐-氯化钠型地下热卤水。由此推断,该矿床为泥盆系矿源层中的金在中生代受雨水来源的地下热泉水长期循环改造、富集、沉淀,在构造网络中、在浅成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热泉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青山金矿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纳哥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大龙 毛健全 +1 位作者 潘年勋 杜定权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78-181,共4页
黔西南纳哥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余大龙,毛健全,潘年勋,杜定权(贵州工学院,贵阳550003)关键词微细浸染型金矿,地质地球化学,成因,黔西南1地质背景纳哥金矿共有矿体17个,普查储量6t(其中>3g/t的约... 黔西南纳哥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余大龙,毛健全,潘年勋,杜定权(贵州工学院,贵阳550003)关键词微细浸染型金矿,地质地球化学,成因,黔西南1地质背景纳哥金矿共有矿体17个,普查储量6t(其中>3g/t的约1.2t)1)。矿区位于贞丰县城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浸染型金矿 地质地球化学 成因 黔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木里博念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鹏程 王富东 +3 位作者 朱余银 韦红样 高贤君 李虎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1-129,共9页
博念沟金矿位于西南三江地区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甘孜—理塘结合带。为寻求找矿突破,加快博念沟矿区探矿工作步伐,结合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1)矿区... 博念沟金矿位于西南三江地区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甘孜—理塘结合带。为寻求找矿突破,加快博念沟矿区探矿工作步伐,结合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1)矿区金矿化类型属于破碎带蚀变岩型,控矿因素主要为一组NNW向断裂,铜钼矿化属于斑岩铜钼矿型,控矿因素主要为二长闪长玢岩;(2)矿床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自然金、辉钼矿、黄铜矿、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绢云母、绿泥石等,脉石矿物的含量在不同的围岩蚀变带及矿体中有较大区别;(3)矿区化探结果显示,格舒矿段出现Au、Ag、Zn、Pb等元素异常,其中Au极值达到214×10-9,浓集中心点多达7个;苍金矿段出现Pb、Zn、Cu、As等元素异常,且异常带元素套合性较好,上述2个矿段均显示出良好的找矿潜力。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找矿标志,并认为在甘孜—理塘结合带中除了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找矿前景较好外,斑岩型矿床也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地质特征 水系沉积物测量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矿床成因 找矿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富宁两期基性岩地球化学性质与金矿成矿 被引量:3
12
作者 韦朝文 皮桥辉 +4 位作者 胡瑞忠 胡云沪 吴建标 李国 杨雄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9-514,共16页
基性岩与金矿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本文研究了富宁周边分布的2期基性岩,以及该地区的几个大型金矿。结果表明,早期基性岩的U-Pb年龄为(258±5)Ma,与前人研究成果相吻合,认为富宁早期基性岩与峨眉山地幔柱相关。晚期基性岩206Pb/2... 基性岩与金矿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本文研究了富宁周边分布的2期基性岩,以及该地区的几个大型金矿。结果表明,早期基性岩的U-Pb年龄为(258±5)Ma,与前人研究成果相吻合,认为富宁早期基性岩与峨眉山地幔柱相关。晚期基性岩206Pb/238U年龄为(219.9±6.6)Ma (MSWD=1.2),与早期基性岩差异明显。晚期基性岩的主微量和稀土元素研究均显示可能存在俯冲物质混染,熔体源区为富集岩石圈地幔端元(E-MORB)和亏损岩石圈地幔端元(N-MORB)部分熔融的混合产物。结合前人对该地区构造活动的研究,认为晚期基性岩来源于地幔并受俯冲物质污染。矿相学与地球化学的研究显示,2期基性岩对于金矿的形成均有贡献,早期基性岩提供了有限的作用,而晚期基性岩年龄与该区几个大型金矿成矿年龄大致相吻合,结合地球化学分析与前人研究,认为晚期基性岩除了大量萃取地层成矿物质外,也是成矿流体循环成矿的重要热源,加之频繁的构造活动对早期矿床的叠加成矿作用,最终形成该区的几个大型金矿。因此晚期基性岩与该区金矿成矿有密切关系,是该区下一步寻大矿揪小矿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 U-PB定年 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成因 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宏录 刘养杰 +3 位作者 卫岗 曾宪刚 杨小斌 范丽琨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78-383,共6页
青海肯德可克为上世纪60-70年代发现并评价的铁、金多金属矿床,本文对该矿进行较系统的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肯德可克矿床赋矿围岩种类多样,化学组成变化很大;其中有一类岩石化学、稀土特征与肯德可克矿区外围-野马泉一带分布的... 青海肯德可克为上世纪60-70年代发现并评价的铁、金多金属矿床,本文对该矿进行较系统的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肯德可克矿床赋矿围岩种类多样,化学组成变化很大;其中有一类岩石化学、稀土特征与肯德可克矿区外围-野马泉一带分布的印支-燕山期中酸性岩体相近,表明该矿床的赋存部位为中酸性岩脉的发育地带;铁矿石的稀土元素组成与赋矿围岩既有许多相似之处,也存在一些差异;其硫同位素组成明显有别于我国典型的砂岩型矿床,而与斑岩型和火山岩型相差不大,与矽卡岩型较为一致。因此作者认为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为热水喷流沉积-岩浆热液叠加的叠生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多金属矿 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青海肯德可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龙头沟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1
14
作者 胡西顺 原莲肖 +2 位作者 朱红周 刘新伟 薛杉 《黄金科学技术》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龙头沟金矿赋存于砂岩地层中,受背斜翼部剪切断裂控制,呈脉状成群分布,主要蚀变有硅化、(铁)碳酸盐化、重晶石化和黄铁矿化。矿石的稀土元素总量为56.1×10^-6~291.0×10^-6,ΣCe/ΣY变化范围为0.362~1.304,平均为0.941,稀... 龙头沟金矿赋存于砂岩地层中,受背斜翼部剪切断裂控制,呈脉状成群分布,主要蚀变有硅化、(铁)碳酸盐化、重晶石化和黄铁矿化。矿石的稀土元素总量为56.1×10^-6~291.0×10^-6,ΣCe/ΣY变化范围为0.362~1.304,平均为0.941,稀土分布以平坦型为主;δEu变化系数范围为3.35~8.58,平均为5.12;δCe变化范围为0.73~0.74,为Ce负异常;Sm/Nd变化范围为0.313~0.447,大于0.3,反映其物质来源有幔源特征。δ^34S变化范围为0.39‰~3.74‰,表现为深源或幔源硫。δ^30Si值为0.2‰,反映成矿与花岗岩岩浆热液活动有关。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本区水的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成矿温度为260~280℃,矿床成因类型为受构造控制的中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龙头沟金矿床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嵩县下蒿坪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秦军强 董文超 +1 位作者 聂怀跃 庞开元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7年第2期23-31,共9页
下蒿坪金矿南邻区域性大断裂和燕山晚期花岗岩基,西邻店房中型隐爆角砾岩型金矿,矿区内构造及脉岩发育,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样品具有较高的稀土总量,矿石的稀土平均值达207.7×10^(-6),LREE/HREE为6.81~14.19,... 下蒿坪金矿南邻区域性大断裂和燕山晚期花岗岩基,西邻店房中型隐爆角砾岩型金矿,矿区内构造及脉岩发育,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样品具有较高的稀土总量,矿石的稀土平均值达207.7×10^(-6),LREE/HREE为6.81~14.19,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其中金矿石的δEu为0.49~1.37,变化于亏损至富集的2个端元。从合峪岩体→金矿石→爆破角砾岩,稀土总量逐渐增加,暗示成矿热液对岩浆岩的后期影响。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Au、Pb、Cd、Bi、Ag、Cu、As和Zn等亲硫元素高度富集,反映富硫还原的成矿环境。黄铁矿中Pb同位素特征显示物质来源单一,同位素指标与燕山期花岗岩十分接近。矿床成矿时间为(129±45)Ma,与合峪岩体时代相近,暗示与花岗岩有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下蒿坪金矿 嵩县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武都塘坝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3
16
作者 邓楠 刘云华 +5 位作者 赵强 吴勇 李小严 马塬皓 范媛媛 孟茹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4-205,共12页
甘肃武都塘坝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南部阳山-石鸡坝金矿带的东段。矿体赋存于古生界下泥盆统桥头组中,在空间上与花岗斑岩脉关系密切,矿体及岩脉受褶皱轴部断层的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毒砂,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 甘肃武都塘坝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南部阳山-石鸡坝金矿带的东段。矿体赋存于古生界下泥盆统桥头组中,在空间上与花岗斑岩脉关系密切,矿体及岩脉受褶皱轴部断层的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毒砂,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主成矿流体δ18OH2O(V-SMOW)变化范围为7.89‰~9.97‰,δD(V-SMOW)变化范围为-81.3‰^-77.0‰,黄铁矿δ34S(‰)变化范围为-1.3‰~0.8‰,平均为-0.23‰,显示深源硫的特征。花岗斑岩中锆石U-Pb测年年龄为(212.8±2.7)Ma。矿区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显示出成矿热液具有中-低温、中-低盐度特征,主成矿期石英中CO2相完全均一温度范围为252.6~342.8℃,平均值为279.72℃;水液两相型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56.9℃~307.6℃,平均值为256.7℃。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为与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甘肃塘坝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礼县杜沟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根生 陈彦文 +3 位作者 胡晓隆 王建勋 尹刚 唐永刚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3期75-84,共10页
杜沟金矿床位于秦岭华力西褶皱带北亚带西段,赋存于中川岩体外接触带的李坝群中,受岩体和断裂双重控制。矿床自然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床规模已达大型。笔者从赋矿地层,控矿构造,脉岩与成矿关系、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等方面阐... 杜沟金矿床位于秦岭华力西褶皱带北亚带西段,赋存于中川岩体外接触带的李坝群中,受岩体和断裂双重控制。矿床自然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床规模已达大型。笔者从赋矿地层,控矿构造,脉岩与成矿关系、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等方面阐述了矿床地质特征。并通过对成矿流体、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的研究,阐明了杜沟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对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硫同位素δ^34S变化范围小,均一性强,显示与中川花岗岩体侵入活动有关。氢氧同位素在δD-δ^18O图上投落在岩浆水和大气水之间,说明成矿热流体为混合热液。铅同位素研究属铀铅混染形成的异常铅,中川花岗杂岩体为一富铀岩体,说明成矿与中川岩体有一定的成因联系。根据铅同位素、锶同位素测定结果,杜沟金矿的主要成矿期为燕山早期(171.6~173.4Ma)与中川岩体的成矿年龄接近(181.5~219Ma)。中泥盆李坝群在其沉积成岩过程中形成金的初始富集。断裂构造控制着金矿的分布与定位,岩浆岩是成矿的重要热动力源,是金矿形成的主导因素,也是成矿的必要条件。沿断裂形成的富含成矿物质的热卤水,最终富集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热液和地下热卤水溶滤复合型金矿床。岩体周围1~5km构造热动力叠加改造的矿源层是最佳的成矿找矿地区。对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探讨,对甘肃境内礼(县)一岷(县)成矿带上寻找同类型矿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杜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成矿带驼路沟钴金矿床的地物化遥特征响应 被引量:5
18
作者 史连昌 赵明福 +3 位作者 王文 岳涛 张晖青 王成勇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6-182,共7页
驼路沟钴金矿床位于东昆仑金、铜、铅锌、铁、多金属成矿带中的昆南金、铜、钴成矿带内。矿体产于近东西和北北东向2组不同时期断裂的交汇处,属火山喷流沉积-改造型矿床。矿体产于古生代纳赤台岩群中,矿体大多产出在正负磁异常过渡带中... 驼路沟钴金矿床位于东昆仑金、铜、铅锌、铁、多金属成矿带中的昆南金、铜、钴成矿带内。矿体产于近东西和北北东向2组不同时期断裂的交汇处,属火山喷流沉积-改造型矿床。矿体产于古生代纳赤台岩群中,矿体大多产出在正负磁异常过渡带中的弱磁异常带中,1∶5万水系沉积物圈定出以Au、Cu为主,伴生As、Sb、Co等元素的综合异常,异常套合好,三级浓度分带明显,铁染与羟基遥感蚀变异常均有分布,羟基异常多出现在铁染异常的边部。矿床与地物化遥特征均有密切的相关性,综合找矿成果明显,通过全方位研究矿床的相应特征,可对扩大现有矿床规模或在其外围发现新的类似矿产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路沟钴金矿床 地物化遥特征 矿床成因 成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宛南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
19
作者 安国堡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32,共6页
小宛南山金矿是产于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地体,受敦煌群D岩组上部层位和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变质热液型金矿床。矿源岩为绿岩带的镁铁质火山岩,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热液,主成矿期属中元古宙。基于金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微量元素... 小宛南山金矿是产于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地体,受敦煌群D岩组上部层位和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变质热液型金矿床。矿源岩为绿岩带的镁铁质火山岩,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热液,主成矿期属中元古宙。基于金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微量元素特征、硫铅同位素组成和包裹体特征,以金赋存层位、容矿岩石、韧性剪切构造、蚀变作用为基础,通过分析成矿地质条件,证明金矿床应属变质热液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矿床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两当湘潭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银虎 尹刚 +1 位作者 龚泽强 郭明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3-1535,共13页
甘肃两当湘潭子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东段,金矿体主要受北西西向断裂控制,与区内发育的中酸性岩脉空间关系密切。显微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Au主要赋存在黄铁矿和毒砂中,矿体中黄铁矿Co/Ni特征显示黄铁矿的成因与岩浆作用有关。通过... 甘肃两当湘潭子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东段,金矿体主要受北西西向断裂控制,与区内发育的中酸性岩脉空间关系密切。显微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Au主要赋存在黄铁矿和毒砂中,矿体中黄铁矿Co/Ni特征显示黄铁矿的成因与岩浆作用有关。通过稀土元素分析发现,矿石的稀土元素特征与岩体的稀土元素特征基本一致,而与地层围岩有明显差异。对矿石中的黄铁矿进行硫同位素测试,硫化物δ^(34)S值介于-5.7‰~2.0‰之间,均值为0.38‰,δ^(34)S值频数分布比较集中,具有以近零为中心的塔式分布特征,表明矿石中硫的来源与岩浆作用有关。通过氢氧同位素分析,湘潭子金矿区矿石的δ^(18)O_(H_(2)O)值介于3.44‰~9.65‰之间,均值为6.29‰,δD介于-120.10‰~-79.00‰之间,均值为-100.47‰,表明本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铅同位素特征显示湘潭子金矿区铅的演化与岩浆作用和造山运动关系密切。通过对比研究可知湘潭子金矿的主成矿时代为印支晚期。湘潭子金矿是印支晚期含成矿物质和流体的岩浆上侵,受浅部断裂系统控制的脉状矿体。湘潭子金矿的发现及成因研究对西秦岭地区找矿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湘潭子金矿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