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品字形高速精量播种机正压气流导槽式导种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1
作者 衣淑娟 张淯朋 +3 位作者 戴智博 孔泠童 孙文胜 许磊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1-274,共14页
针对2BDQ系列玉米品字形播种机高速作业时(12~16 km/h)因气流裹挟种子进入双侧导种装置速度过快产生剧烈碰撞,使双侧种子交错均匀程度下降导致落种品字成形率低的问题,设计一种正压气流导槽式导种装置。阐述了导种装置结构与上下组合式... 针对2BDQ系列玉米品字形播种机高速作业时(12~16 km/h)因气流裹挟种子进入双侧导种装置速度过快产生剧烈碰撞,使双侧种子交错均匀程度下降导致落种品字成形率低的问题,设计一种正压气流导槽式导种装置。阐述了导种装置结构与上下组合式导槽导种原理,建立玉米种子在导槽上引种、附种过程的力学模型,探究导种过程中种子约束状态与导槽结构参数的关系。采用DEM-CFD耦合仿真方法,分析玉米种子导种速度轨迹并比较气流场确定上导槽与下导槽宽度比例,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上导槽高度、下导槽宽度与输送气流正压取值范围。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试验因素水平值,以品字形合格指数、导种一致性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利用JPS-16型高速播种性能检测试验台进行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台架试验设计,得到导种装置最优参数组合并进行试验验证,并选用4种不同类型的玉米种子进行导种装置最优参数组合的适播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参数组合为上导槽高度354.491 mm、下导槽宽度2.245 mm、输送气流正压0.739 kPa,验证试验下该参数组合的品字形合格指数为91.791%、导种一致性变异系数为6.111%,与优化结果相符,在田间试验作业速度12~16 km/h工况中测得品字形合格指数不低于8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字形 高速精量播种机 正压 导种装置 导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负压反馈式气动抓持逻辑元件与回路设计
2
作者 刘磊 郭钟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26-231,共6页
针对危险化工等特种环境下电子元器件应用受限的问题,提出一种非电子式气压反馈抓持方案。利用拉瓦尔型挡板机构背压物理规律,实现反馈与控制,即通过机械本体直接感知变化并自主反馈正负压信号,以实现控制与驱动的功能,而无需借助电子... 针对危险化工等特种环境下电子元器件应用受限的问题,提出一种非电子式气压反馈抓持方案。利用拉瓦尔型挡板机构背压物理规律,实现反馈与控制,即通过机械本体直接感知变化并自主反馈正负压信号,以实现控制与驱动的功能,而无需借助电子式传感。该方案运用拉瓦尔喷嘴挡板的背压特性,通过压力反馈信号来感知抓持状态,实现对多执行元件的顺序控制。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针对感应阀机构搭建气动回路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阀芯锥角作为设计要素之一,对气流感应装置内部的流体流动具有显著影响,较小的锥角可以放缓工作口压力的变化速度;气压反馈抓持装置能根据操作流程和工件实际状态,自动识别、抓持和移送工件,在特种装备环境下有良好的适应性。此方案不仅满足了特种环境的安全需求,还降低了控制系统的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抓持装置 正负压反馈 非电子式反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ordEF−YOLOv9t的煤矿井下人员行为识别
3
作者 潘红光 卫泽尘 +3 位作者 雷心宇 姚超修 蒋泽 张立斌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9-66,共8页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员行为识别方法在煤矿井下应用存在对多类别行为识别缺乏系统性分类架构、光线昏暗和低清晰度图像导致细节丢失、矿工姿态和视角差异引发特征形变等问题。提出一种煤矿井下人员行为识别模型CoordEF−YOLOv9t。该模型分...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员行为识别方法在煤矿井下应用存在对多类别行为识别缺乏系统性分类架构、光线昏暗和低清晰度图像导致细节丢失、矿工姿态和视角差异引发特征形变等问题。提出一种煤矿井下人员行为识别模型CoordEF−YOLOv9t。该模型分别从边缘细节与空间位置特征提取2个方面对YOLOv9t进行改进:YOLOv9t中RepNCSPELAN4模块的卷积操作在捕捉细微或模糊边缘时易导致细节模糊,针对该问题,设计了融合Sobel算子的边缘特征提取模块(EFEM),在RepNCSPELAN4模块中嵌入EFEM,增强主干网络与颈部网络对人体边缘细节的感知能力。传统卷积神经网络难以感知位置信息并充分学习人员位置与动作的空间特征,针对该问题,在颈部网络末端引入坐标卷积,提升模型对人员行为位置信息的感知能力。实验结果表明,CoordEF−YOLOv9t精确率P为73.4%,召回率R为73.7%,mAP@0.5为74.8%,mAP@0.5:0.95为61.1%,相较于YOLOv9t分别提升1.2%,3.2%,1.0%,2.1%;与RT−DETR,YOLOv11,YOLOv12等主流模型相比,CoordEF−YOLOv9t综合性能更优,能更精准地识别煤矿井下人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人员行为识别 YOLOv9t 边缘特征提取 空间位置特征提取 SOBEL算子 坐标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俯卧位通气病人头面部压力性损伤可视化预防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尹海 张苗 +6 位作者 赵向阳 吴大玮 李志 庞雪莲 张丽丽 王艳 郭熙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4-1187,共4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可视化预防装置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俯卧位通气病人头面部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价值,为ARDS俯卧位通气病人头面部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提供有效措施。方法:选取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的24例俯卧...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可视化预防装置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俯卧位通气病人头面部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价值,为ARDS俯卧位通气病人头面部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提供有效措施。方法:选取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的24例俯卧位通气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放置头面部压力性损伤预防装置于病人头面部,对照组放置软枕于俯卧位通气病人头面部,比较两组病人俯卧位通气前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镇痛药物使用量、镇静药物使用量、俯卧位通气操作时间、气道压力及头面部观察难度。结果:对照组头面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12.50%)高于试验组(2.27%);试验组镇痛药物使用剂量[(5.00±1.00)mL/h]少于对照组[(7.54±2.70) mL/h];镇静药物使用剂量试验组[(6.00±1.67) mL/h]低于对照组[(8.46±1.45)mL/h];试验组俯卧位通气操作时间[(5.45±0.82)min]短于对照组[(8.69±0.75) min];呼吸机气道压力[(2.33±0.28)kPa]低于对照组[(2.88±0.39)kPa];头面部观察难度[(1.09±0.30)分]低于对照组[(4.23±1.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压力性损伤预防装置可降低俯卧位通气病人头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减少镇痛、镇静药物使用剂量,缩短医务人员俯卧位通气操作时间,降低头面部皮肤观察难度,为临床操作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通气 可视化装置 压力性损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ESim和ADAMS钻井管柱液压举升装置联合仿真研究
5
作者 宋炳豪 王旱祥 +3 位作者 张衡 刘延鑫 蔡文军 陈志礼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0-57,82,共9页
随着钻井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钻具输送效率以及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但在输送过程中钻具存在不可预知的滚动,故无法有效控制其运动轨迹,同时负载实时变化也无法保证液压缸的同步性,且单一仿真软件无法真实反映实际工况。为此,研发... 随着钻井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钻具输送效率以及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但在输送过程中钻具存在不可预知的滚动,故无法有效控制其运动轨迹,同时负载实时变化也无法保证液压缸的同步性,且单一仿真软件无法真实反映实际工况。为此,研发了一款新型夹持式的钻井管柱液压举升装置,可防止管柱在输送过程中的滚动。基于阀前补偿的负载敏感液压系统保证了各机构液压缸的同步性,实现了流量与负载压力大小无关的无级控制;基于AMESim和ADAMS搭建的联合仿真模型,模拟了该举升装置的真实运行状态。仿真结果表明:液压执行机构输出值较好地跟踪了目标期望值,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3.6%。研究结果可为管柱输送装置的研制与试验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管柱 液压举升装置 PID位置反馈 负载敏感液压系统 机液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人惯性定位新动态: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性能与展望
6
作者 李岩 施忠臣 +6 位作者 侯燕青 戚煜华 谢良 陈伟 陈洪波 闫野 印二威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1-286,共16页
行人惯性定位(Inertial positioning,IP)通过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的测量序列来估计行人的位置,近年来已成为解决室内或卫星信号遮挡环境下行人自主定位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惯性定位方法在双重积分时易受误差... 行人惯性定位(Inertial positioning,IP)通过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的测量序列来估计行人的位置,近年来已成为解决室内或卫星信号遮挡环境下行人自主定位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惯性定位方法在双重积分时易受误差源影响导致漂移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人惯性定位在长时间长距离实际运动中的应用.幸运的是,基于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NN)的方法能够仅从IMU历史数据中学习行人的运动模式并修正惯性测量值在积分时引起的漂移.为此,本文对近期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的行人惯性定位进行全面综述.首先对传统的惯性定位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按照是否融入领域知识分别介绍了端到端(End-to-end,ETE)的神经惯性定位方法和融合领域知识的神经惯性定位方法的研究动态;然后,概述了行人惯性定位的基准数据集和评价指标,并分析比较了其中一些代表性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对该领域需要解决的关键难点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探讨基于DNN的行人惯性定位未来所面临的关键挑战与发展趋势,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测量单元 位置跟踪 神经网络 行人航位推算 自主导航 移动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网络的移动机器人室内空间激光定位方法
7
作者 马海舒 马宗正 +1 位作者 杨益龙 王宸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3-177,共5页
现有智慧工厂移动机器人定位容易受到车间设备运行产生的电磁波影响,定位偏差较大且实时性不佳。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网络的移动机器人室内空间激光定位方法。先利用光纤光栅阵列搭建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完成移动机器... 现有智慧工厂移动机器人定位容易受到车间设备运行产生的电磁波影响,定位偏差较大且实时性不佳。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网络的移动机器人室内空间激光定位方法。先利用光纤光栅阵列搭建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完成移动机器人光纤应变数据与光纤定位数据的获取,然后设计3D扫描仪,完成移动机器人室内激光定位数据的获取,最后,应用上述获得的光纤数据和激光数据,采用改进的证据构造方法为工厂生产车间的各个位置点生成相应的证据,综合所有位置点的证据,对多个定位点展开位置加权,实现移动机器人室内空间智能定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提升移动机器人智能定位结果的准确性,且其定位实时性较好,均优于对比方法,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光纤光栅阵列 移动机器人 移动设备 智能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中通道深中大桥施工控制关键技术及控制方法
8
作者 宋神友 张兴标 +2 位作者 刘健 陈焕勇 唐茂林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9,共6页
深中通道深中大桥为主跨1 666 m的双塔三跨全飘浮钢箱梁悬索桥,该桥处于复杂海洋气候条件下,风荷载及复杂温度场对大桥施工影响较大。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桥梁模型进行施工控制计算。根据计算和优化结果,桥塔施工时各节段设置一定的横向... 深中通道深中大桥为主跨1 666 m的双塔三跨全飘浮钢箱梁悬索桥,该桥处于复杂海洋气候条件下,风荷载及复杂温度场对大桥施工影响较大。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桥梁模型进行施工控制计算。根据计算和优化结果,桥塔施工时各节段设置一定的横向预偏,塔柱设5道主动横撑,并在塔顶格栅安装前对最后一节段进行预高;基准索股架设控制时,采用高精度标尺索股对位架设控制方法;一般索股架设控制时,采用在猫道上设置主缆索股抑位装置的施工控制方法;加劲梁吊装时,根据加劲梁吊装过程中总体线形的变化规律,采用焊吊同步、两两焊接的施工控制技术。施工控制结果表明:该施工控制方法与技术有效提高了大桥的施工工效,桥塔最大偏位23 mm,加劲梁梁长最大偏差6 cm,纵坡差除端部外均在3‰以内,锚跨索力和吊索索力均匀,最大偏差在10%以内,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主缆 索股对位架设 索股抑位装置 加劲梁 两两焊接 焊吊同步 施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列控系统的列车尾部防护装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窦垭锡 贺刚 +2 位作者 蒋志勇 张勇 李月明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共6页
为适应新型列控系统列车完整性检查的要求,解决既有方式实时性差及判定手段单一的问题,设计1种应用于新型列控系统的列车尾部防护装置,该装置融合风压采集和多模卫星定位,且风压采集功能满足SIL4安全等级要求。基于新型列控系统对列车... 为适应新型列控系统列车完整性检查的要求,解决既有方式实时性差及判定手段单一的问题,设计1种应用于新型列控系统的列车尾部防护装置,该装置融合风压采集和多模卫星定位,且风压采集功能满足SIL4安全等级要求。基于新型列控系统对列车完整性自主检查的安全要求,阐述新型尾部防护装置的核心技术架构,包括无线数据传输子系统、完整性数据采集子系统和外围控制子系统等组成部分,并深入探索列车完整性数据安全处理、首尾设备IP化无线数据可靠传输、尾部风压精密检测、多模融合定位、首尾安全通信等关键技术,旨在实现实时、自主且可靠的列车尾部防护功能。通过现场试验与运用考核,新型列车尾部防护装置能够有效协同ATP设备,自动实现列车完整性检查,显著增强了列车运行的安全保障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列控系统 列尾设备 安全架构 列车完整性检查 融合定位 GS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路基边坡植入式骨架智能建造技术及试验研究
10
作者 邓逆涛 陈锋 +3 位作者 张千里 闫鑫 孔坤锋 李泰灃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121,共5页
边坡骨架是分割坡面、引排汇水和保证路基边坡浅层稳定的主要手段。针对骨架施工中预制装配化和机械化应用不足、骨架与周边土体结合不佳、施工质量控制困难、工效低、周期长等问题,并考虑到铁路建造技术智能化的发展需求,本文通过结构... 边坡骨架是分割坡面、引排汇水和保证路基边坡浅层稳定的主要手段。针对骨架施工中预制装配化和机械化应用不足、骨架与周边土体结合不佳、施工质量控制困难、工效低、周期长等问题,并考虑到铁路建造技术智能化的发展需求,本文通过结构设计、装备研发与工艺试验,提出了边坡植入式骨架结构,研制了边坡植入式骨架智能建造装备,形成了成套植入式骨架建造工艺。相比现浇骨架,边坡植入式骨架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减少了骨架开槽土方量和混凝土用量,提升了骨架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与安全风险,在边坡骨架的成本控制、质量把控和施工管理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边坡 植入式骨架 智能建造 双开槽装置 夹持定位装置 工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模糊PID算法的蔗种调向装置定位控制
11
作者 段玉龙 许洪振 +2 位作者 刘姣娣 陈庆立 沈漫林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50,共9页
为解决蔗种调向装置取种稳定性差及效率低的问题,提高其定位精度和速度,保证调向环节的顺利进行,对调向装置的取种步进定位控制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取种定位要求,确定基于自适应模糊PID算法的步进定位控制策略;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 为解决蔗种调向装置取种稳定性差及效率低的问题,提高其定位精度和速度,保证调向环节的顺利进行,对调向装置的取种步进定位控制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取种定位要求,确定基于自适应模糊PID算法的步进定位控制策略;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模,进行PID控制器和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的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阶跃信号的作用下,自适应模糊PID控制所需的上升时间和调节时间相比于PID控制分别减少了61.7%和68.1%;加入扰动信号作用后,自适应模糊PID控制表现出良好的抗干扰能力,撤除扰动后仅用0.013 s便回归稳态,而PID控制未完全回归稳态,有稳态误差。自适应模糊PID控制能有效应对步进电机模型参数摄动的影响,其响应速度、抗干扰能力以及鲁棒性等各项性能更优,能够满足调向装置取种的定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取种步进定位控制 自适应模糊PID 蔗种 调向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输电线路高空防坠技术的综合应用
12
作者 史志远 蔡瀛淼 +3 位作者 杜觉晓 张睿哲 李鸿达 周恺 《农村电气化》 2025年第2期15-17,共3页
在输电线路检修作业中,攀登钢管塔、角钢超高塔时普遍存在较大的人员高摔风险,严重威胁到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尤其在“4·9”人身事故发生后,新修订安规要求作业人员爬塔或爬杆期间不得失去安全保护。对此,北京地区积极探索新技术... 在输电线路检修作业中,攀登钢管塔、角钢超高塔时普遍存在较大的人员高摔风险,严重威胁到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尤其在“4·9”人身事故发生后,新修订安规要求作业人员爬塔或爬杆期间不得失去安全保护。对此,北京地区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具,安装防坠落装置,提高作业人员登塔安全性。本文简要介绍北京地区现有输电线路高空防坠落措施,围绕固定式防坠落装置分析其适用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高摔 防坠落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工船外转塔单点系泊系统设计
13
作者 郭宇 程世明 +1 位作者 李阳 刘晓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351-5358,共8页
作为渔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养殖工船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传统的多点系泊方式会导致鱼类生长环境较为恶劣,不利于其生长,因此养殖工船普遍采用单点系泊方式,但是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其系泊方案优化和性能研究,对养... 作为渔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养殖工船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传统的多点系泊方式会导致鱼类生长环境较为恶劣,不利于其生长,因此养殖工船普遍采用单点系泊方式,但是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其系泊方案优化和性能研究,对养殖工船单点系泊装置的设计研究较为罕见。基于尽可能减少改造主船体的要求,首先设计了某型养殖工船的外转塔单点系泊装置,详细阐述了系泊系统转塔装置、系泊装置、桁架结构、轴承装置等主要结构的工作原理。然后,采用三维势流理论结合水动力计算软件AQWA对养殖工船进行了水动力系数计算。最后,依据规范对风、浪、流的方向进行组合,采用船舶-系泊时域耦合动态算法对养殖工船及其单点系泊系统进行计算,得到了系泊完整作业和完整自存工况下的系泊缆张力、船舶六自由度运动。研究发现,风浪流非同向时养殖工船会产生较大的艏摇、横荡和横摇运动,其值仍在合理范围内;在作业和生存工况下系泊缆张力是合理安全的,因此所设计的单点系泊系统具有良好的定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工船 外转塔单点系泊装置 系泊缆张力 定位能力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负气压组合滚轮式油菜精密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廖宜涛 刘嘉诚 +3 位作者 廖庆喜 郑娟 李甜 蒋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76,共14页
针对油菜种子粒径小、质量轻,单粒排种难度较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正负气压组合滚轮式精密排种器。阐明了排种器工作原理,开展排种器吸种、携种和卸种环节受力分析和排种滚轮对种群拖带过程解析;提出了通过控制充种区种层高度和种群压力... 针对油菜种子粒径小、质量轻,单粒排种难度较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正负气压组合滚轮式精密排种器。阐明了排种器工作原理,开展排种器吸种、携种和卸种环节受力分析和排种滚轮对种群拖带过程解析;提出了通过控制充种区种层高度和种群压力的防拖带堆积机理,设计了一种侧向充种、拖带种子自由回落的充种室结构,利用离散元仿真研究了充种种层高度和充种室结构对排种器充种区内充种性能的影响及对种群拖带堆积的解决情况;仿真结果表明,排种器内种子随着充种种层高度的增大,种群平均动能均值逐渐增大,对种群平均扰动能力逐渐增强;在充种种层高度50 mm条件下,设计的防拖带堆积充种室降低了充种区域底部种群所受的压力,未出现种群拖带堆积现象,且保持了对充种区域种群的扰动作用。在JPS-12型排种器检测试验台上进行了排种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排种转速为15~30 r/min、吸种负压为1.0~1.2 kPa时,排种器合格指数均保持在90%以上;设计装配正负气压组合滚轮式精密排种器的播种机开展播种试验,田间实测出苗后株距稳定性变异系数为4.4%,各行苗数一致性变异系数为8.14%;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排种器满足精密播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精密排种器 正负气压组合 滚轮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类评价:高校管理干部评价改革新探索 被引量:2
15
作者 史红斌 赵春强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11,共4页
高校管理干部队伍是推动高校事业蓬勃发展的坚实基础,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加强高素质、专业化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传统评价方式“千人一面”、评价内容“简单趋同”,容易引起不同区域管理干部的同质化竞争。分类评价凸显了... 高校管理干部队伍是推动高校事业蓬勃发展的坚实基础,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加强高素质、专业化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传统评价方式“千人一面”、评价内容“简单趋同”,容易引起不同区域管理干部的同质化竞争。分类评价凸显了新时代高校管理干部的治理使命,推动了专业化人才培育、精细化分类治理和长效化效能提升。作为高校管理干部评价体系改革的新探索,可结合高校治理诉求,针对高校类型的不同、干部岗位类型的不同、干部分级类型的不同开展高校管理干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管理干部 分类评价 干部岗位 干部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臂输液港置入患者行心腔内电图定位失败的处理和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晓红 蔡燕 +1 位作者 杨静 石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76,共3页
目的总结4例上臂输液港置入患者行心腔内电图定位失败的处理及原因,提出防范对策。方法4例妇科肿瘤患者在输液港置入术中行心腔内电图定位,2例术中见特征性高尖P波,1例术中P波振幅增高,未出现双向P波,1例术中P波振幅不变,术后胸部X线片... 目的总结4例上臂输液港置入患者行心腔内电图定位失败的处理及原因,提出防范对策。方法4例妇科肿瘤患者在输液港置入术中行心腔内电图定位,2例术中见特征性高尖P波,1例术中P波振幅增高,未出现双向P波,1例术中P波振幅不变,术后胸部X线片均示导管尖端异位。分别根据胸部X线片或心腔内电图P波外撤导管,采用生理盐水推注、颈内静脉阻断、前端导丝回撤、呼吸配合等送管方法。结果4例均复位成功。结论外撤导管后重新送管不当、未有效识别异常心腔内电图P波变化特点是IC-ECG定位失败的主要原因。上臂输液港置入术中心腔内电图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应密切观察P波振幅和形态,警惕导管打折或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港 中心静脉装置 静脉置管 静脉治疗 心腔内电图 导管异位 定位失败 导管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负压气吸式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晓顺 侯壮壮 +4 位作者 史文琴 于华丽 李颖 赵达卫 李新领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3,共7页
为了更好地适配非圆小籽粒种子的播种,解决机械式排种器易伤种,对种子尺寸适应性差的问题,设计了1种正负压气吸式精量排种器。根据农艺要求对排种器整体进行了设计;同时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吸种负压、排种器转速以... 为了更好地适配非圆小籽粒种子的播种,解决机械式排种器易伤种,对种子尺寸适应性差的问题,设计了1种正负压气吸式精量排种器。根据农艺要求对排种器整体进行了设计;同时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吸种负压、排种器转速以及投种高度3个因素对排种器性能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得到了较优的参数组合:吸种负压为-3.5 kPa,排种器转速为19 r/min,投种高度为180 mm;对最优参数下精量排种器进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合格率为80.62%,重播率为9.22%,漏播率为10.16%。符合JB/T—10293—2013《单粒(精密)播种机技术条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吸式排种器 精量播种 正负压组合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训练抑制NLOS的井下人员定位方法
18
作者 邵小强 韩泽辉 +3 位作者 马博 杨永德 原泽文 李鑫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3-1062,共10页
【目的】为了解决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中的超宽带信号在井下容易受到非视距(NLOS)的干扰严重影响定位精度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自训练抑制NLOS的井下人员定位方法,该方法设计了一个新型的通用数据融合框架。首先,PDR结合地图... 【目的】为了解决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中的超宽带信号在井下容易受到非视距(NLOS)的干扰严重影响定位精度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自训练抑制NLOS的井下人员定位方法,该方法设计了一个新型的通用数据融合框架。首先,PDR结合地图信息去除不可行的位置,采用基于多粒度网格滤波器联合估计位置和航向生成弱标签。其次,通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对弱标签迭代改进,生成训练样本,实现自主收集训练数据。最后将地图、惯性传感器和超宽带测量的数据采用贝叶斯估计进行数据融合去推断位置。【结果】通过在井下环境中模拟测试,结果表明,对于复杂的井下场景,NLOS条件下的均方根误差由原来的1.02下降到0.32 m,测距误差改善了69%,定位误差小于0.3 m的定位结果可以从49%提高到89%,证明了所提出的井下人员定位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煤矿 人员定位 UWB NLOS抑制 自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设计与实验验证
19
作者 程亮 董子健 +2 位作者 赵晶 刘轩 张金营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5,共6页
针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存在外部不确定性扰动和非线性等问题,采用基于敏感度分析(SA)和粒子群优化(PSO)的径向基函数(SAPSO-RBF)神经网络设计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利用SAPSO-RBF神经网络估计伺服系统模型中的未知参数并设计伺服系统滑... 针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存在外部不确定性扰动和非线性等问题,采用基于敏感度分析(SA)和粒子群优化(PSO)的径向基函数(SAPSO-RBF)神经网络设计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利用SAPSO-RBF神经网络估计伺服系统模型中的未知参数并设计伺服系统滑模控制器,同时搭建双出杆对称液压缸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实验装置。SAPSO-RBF神经网络滑模控制方法与传统滑模控制方法对比实验结果表明,SAPSO-RBF神经网络滑模控制方法具有更高的跟踪精度、更强的鲁棒性,并且系统抖振得到了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 敏感度分析 粒子群优化 滑模控制器 实验装置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支气管诊疗机器人设计及其柔性末端执行器位姿研究
20
作者 张艳平 姜洁 +2 位作者 付治国 姜晓宇 王泊鸥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9-331,共13页
经呼吸道活检是肺结节诊断中较为常见的手术,但由于呼吸道疾病存在传染风险以及手动操作时关节受限等,医工结合的诊疗方式逐渐成为发展趋势。为实现柔性体在支气管腔道内复杂弯曲动态环境下灵活运动、精准定位与稳定介入,采用主从协同... 经呼吸道活检是肺结节诊断中较为常见的手术,但由于呼吸道疾病存在传染风险以及手动操作时关节受限等,医工结合的诊疗方式逐渐成为发展趋势。为实现柔性体在支气管腔道内复杂弯曲动态环境下灵活运动、精准定位与稳定介入,采用主从协同式远程控制机器人机构设计,模拟传统手术中医生的操作习惯,设计并搭建能够操控支气管镜、活检钳的集成机构原理样机,以实现经支气管进行微创诊疗的双器械协同操控。然后,基于Cosserat杆理论,利用MATLAB软件对机器人柔性末端执行器的力-位映射关系、位姿和工作空间进行仿真求解,并通过实验分析机器人柔性末端执行器在经支气管的远程微创活检手术中的真实位姿以及机器人的实际运行效果,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经自然腔道活检术的多器械协同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器械协同 Cosserat杆理论 力-位映射关系 位姿分析 微创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