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摩擦磨损试验的齿轮泵浮动侧板高压油区面积优化
1
作者 魏列江 梁明远 +1 位作者 展鹏 路全锋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9-144,共6页
针对齿轮泵浮动侧板高压油区面积设计显著影响齿轮泵机械效率的问题,采用剩余压紧力法计算齿轮泵浮动侧板所受合力,建立侧板力平衡模型。通过有限元法计算齿轮泵端面间隙油膜反推力,得出剩余压紧力设计方法下侧板所受合力,在摩擦磨损试... 针对齿轮泵浮动侧板高压油区面积设计显著影响齿轮泵机械效率的问题,采用剩余压紧力法计算齿轮泵浮动侧板所受合力,建立侧板力平衡模型。通过有限元法计算齿轮泵端面间隙油膜反推力,得出剩余压紧力设计方法下侧板所受合力,在摩擦磨损试验台上试验得出载荷大小对摩擦因数的影响规律。获得最优载荷后,反推出浮动侧板最优高压油区面积。结果表明:当高压油区面积为1068 mm^(2)时,齿轮泵摩擦损失为133 W,对比高压油区面积改进前,齿轮泵的机械效率提升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泵 浮动侧板 摩擦磨损试验 高压油区面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刷镀In/Ni组合镀层的真空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马国政 徐滨士 +2 位作者 王海斗 刘勇 叶铸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6-71,共6页
采用电刷镀技术在中碳钢表面制备厚度约为10μm的In/Ni组合镀层。研究高真空环境下In/Ni组合镀层的减摩润滑机理和微观损伤过程,并考察不同滑动速率和法向载荷对其真空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真空环境下,该组合镀层具有明显的... 采用电刷镀技术在中碳钢表面制备厚度约为10μm的In/Ni组合镀层。研究高真空环境下In/Ni组合镀层的减摩润滑机理和微观损伤过程,并考察不同滑动速率和法向载荷对其真空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真空环境下,该组合镀层具有明显的减摩和抗黏附磨损性能;镀层的摩擦因数随着滑动速率和法向载荷的增大而减小;磨损率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增大,但不随滑动速率发生显著变化;该镀层在高真空下的磨损机制主要为黏着磨损和擦伤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刷镀 In/Ni组合镀层 真空环境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铬刷镀层摩擦磨损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惠文华 王世栋 +2 位作者 邵力为 刘家浚 陈文峰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7-52,共6页
铬镀层在常温下具有优异的耐磨性,但在高速重载下则不然。而采用代铬镀层,在高速重载下仍有较好的耐磨性。本文对代铬刷镀层在高速重载下的平均温度和闪温进行了计算。用扫描电镜(SEM),俄歌谱仪(AE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研究了磨... 铬镀层在常温下具有优异的耐磨性,但在高速重载下则不然。而采用代铬镀层,在高速重载下仍有较好的耐磨性。本文对代铬刷镀层在高速重载下的平均温度和闪温进行了计算。用扫描电镜(SEM),俄歌谱仪(AE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研究了磨损前后表层的微观变化,从而阐述了代铬刷镀层的耐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层 摩擦 耐磨性 镀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式离合器摩擦片磨损量计算方法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立勇 陈曦 李乐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26-833,共8页
湿式离合器是现代大功率车辆传动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在长时间工作或者极限工况条件下,容易发生由异常摩擦造成的摩擦片表面烧蚀、打滑、断裂和塑性变形等故障,为提高离合器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基于微凸体弹塑性接触模型以及湿式离器工作原... 湿式离合器是现代大功率车辆传动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在长时间工作或者极限工况条件下,容易发生由异常摩擦造成的摩擦片表面烧蚀、打滑、断裂和塑性变形等故障,为提高离合器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基于微凸体弹塑性接触模型以及湿式离器工作原理,推导建立了考虑弹塑性接触的摩擦片磨损量计算模型,确定了离合器摩擦片磨损量与载荷、滑磨速度之间的定量数学关系,并在湿式离合器磨损实验台上进行了磨损试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工作油压在0.2~0.4 MPa时,磨损较小,同时模型精度较高,相对误差小于5%;压力为0.4 MPa是一个临界值,在压力大于0.4 MPa时,磨损量将急剧增大。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磨损,应当将压力控制在0.4 MPa左右,表明所建立的考虑弹塑性变形磨损量计算模型能够有效的预测摩擦片磨损量,为离合器寿命评估和摩擦片减磨耐磨设计提供了数据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离合器 摩擦片 计算模型 磨损量 台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式换档离合器摩擦片摩擦磨损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立勇 马彪 +1 位作者 李和言 郑长松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48,共3页
介绍了综合传动湿式换档离合器工作原理,基于离合器摩擦片的结构与材料成分特征,分析了转速、载荷和温度对摩擦片摩擦特性的影响;通过搭建的离合器摩擦片摩擦磨损试验台,验证了摩擦片摩擦因数随滑磨转速增大而减小,随结合油压升高而降... 介绍了综合传动湿式换档离合器工作原理,基于离合器摩擦片的结构与材料成分特征,分析了转速、载荷和温度对摩擦片摩擦特性的影响;通过搭建的离合器摩擦片摩擦磨损试验台,验证了摩擦片摩擦因数随滑磨转速增大而减小,随结合油压升高而降低的规律;通过温度测试发现了结合过程中摩擦片中部温度较高,内外边缘处温度较低,多次结合试验后内齿摩擦片中部靠外部分磨损比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换档离合器 摩擦片 摩擦因数 磨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Ni-Cu-P/MoS_2固体润滑镀层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锦滨 朱宝亮 +2 位作者 刘家浚 郑林庆 张嗣伟 《表面工程》 CSCD 1995年第3期18-22,共5页
本文研制出一种新型Ni─Cu─P/MoS2电刷镀固体润滑复合镀层。对影响镀层耐磨性的因素进行了正交设计:包括镀液中铜盐、次亚磷酸盐、二硫化钼及刷镀电压。对得到的九种镀层,进行了摩擦磨损实验,测量其磨损量及摩擦系数,最终优化出... 本文研制出一种新型Ni─Cu─P/MoS2电刷镀固体润滑复合镀层。对影响镀层耐磨性的因素进行了正交设计:包括镀液中铜盐、次亚磷酸盐、二硫化钼及刷镀电压。对得到的九种镀层,进行了摩擦磨损实验,测量其磨损量及摩擦系数,最终优化出最佳的Ni─Cu─P/MoS2镀层及相应的镀液。本文还对镀层的相结构、成份及显微硬度进行了测试。讨论了它们对镀层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镀层中一定量的铜及亚稳间隙相对改善镀层的耐磨性及减摩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刷镀 固体润滑 复合镀层 Ni-Cu-P/MoS2 优化 正交设计 磨损 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塑模电刷镀纳米复合涂层的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尹健 朱建培 《电加工与模具》 2002年第3期25-27,共3页
利用电刷镀技术制备了含SiO2 纳米颗粒和石墨粉的非晶态Ni P合金复合镀层 ,并对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该复合镀层有较高的显微硬度、良好的耐磨性及减摩性。模具试验表明 。
关键词 注塑模 电刷镀 复合镀层 摩擦磨损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烯烃在镍基电刷镀层表面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1
8
作者 马雁声 刘家浚 +1 位作者 丁连珍 郑林庆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37-343,共7页
利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润滑油极压抗磨添加剂硫化烯烃在Ni-P电刷镀层和Ni-Cu-P电刷镀层表面的作用效果,并且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俄歇电子能谱仪分析了各摩擦表面边界润滑膜的成分和结构,进而分析讨论了... 利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润滑油极压抗磨添加剂硫化烯烃在Ni-P电刷镀层和Ni-Cu-P电刷镀层表面的作用效果,并且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俄歇电子能谱仪分析了各摩擦表面边界润滑膜的成分和结构,进而分析讨论了添加剂硫化烯烃在这2种镀层摩擦表面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基础油液体石蜡中添加适量的硫化烯烃润滑时,Ni-P镀层的承载能力显著提高,Ni-P镀层和Ni-Cu-P镀层的磨损率都明显降低.硫化烯烃在镀层摩擦表面反应生成的NiS膜具有良好的极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烯烃 镍基电刷镀层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管对Ni-P镀层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秀娟 刘白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15-119,共5页
用电刷镀工艺制备了碳管加入量分别为0、0.5、1、2g/L的Ni-P/CNT复合镀层,取其一半进行400℃×1h热处理,从而获得晶态Ni-P/CNT复合镀层。然后对以上二种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碳管的加入减小了镀层的摩擦系数... 用电刷镀工艺制备了碳管加入量分别为0、0.5、1、2g/L的Ni-P/CNT复合镀层,取其一半进行400℃×1h热处理,从而获得晶态Ni-P/CNT复合镀层。然后对以上二种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碳管的加入减小了镀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质量损失,而且碳管加入量越大,摩擦系数和磨损质量损失越小;即使在重摩擦条件下(高的载荷×滑动速度),摩擦系数和磨损质量损失增加幅度不大或基本保持不变。非晶镀层在低载低速磨损中以犁削磨损机制为主,而高载高速时以粘着机制为主;晶态Ni-P镀层主要是脆性剥落,而晶态碳管复合镀层主要是表层塑性变形和微犁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管 电刷镀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镍刷镀层在含磨粒的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解培民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69-372,共4页
作者在含磨粒的油润滑条件下对快速镍刷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与45~#钢(淬火+低温回火)的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镍刷镀层不仅磨损量和摩擦系数始终都比45~#钢的小,而且它的稳定磨损阶段也长而未出现45~#钢那样明显加剧的磨损。作... 作者在含磨粒的油润滑条件下对快速镍刷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与45~#钢(淬火+低温回火)的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镍刷镀层不仅磨损量和摩擦系数始终都比45~#钢的小,而且它的稳定磨损阶段也长而未出现45~#钢那样明显加剧的磨损。作者指出,这主要是由于镍刷渡层组织所含微孔既可吸附和储存润滑油而起辅助润滑作用,又能使磨粒镶嵌于其中而减少磨粒磨损的缘故,而且随着摩擦温升其塑性也得到改善,因而快速镍刷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都比质地致密且硬度更高的45~#钢的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粒 油润滑 摩擦 磨损 电刷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刷镀耐磨减摩复合镀层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华希俊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2期42-45,共4页
采用电刷镀技术制备的NiCoZrO2复合镀层具有耐磨损、抗高温氧化及镀层光亮致密的特点,NiCoMoS2、NiCo石墨及NiCoPTFE复合镀层具有摩擦系数小。
关键词 电刷镀 复合镀层 摩擦磨损 电镀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环境下双馈风力发电机电刷磨损量建模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帅 马宏忠 程龙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3-81,共9页
针对复杂海洋环境下电刷磨损加剧、电刷更换周期缩短且磨损量难以确定的问题,基于盐雾试验机自行研制电刷滑环系统磨损实验平台,对YKYF1500-4异步空冷双馈风力发电机的电刷滑环系统进行磨损实验,从接触电流、接触压力、盐雾浓度以及实... 针对复杂海洋环境下电刷磨损加剧、电刷更换周期缩短且磨损量难以确定的问题,基于盐雾试验机自行研制电刷滑环系统磨损实验平台,对YKYF1500-4异步空冷双馈风力发电机的电刷滑环系统进行磨损实验,从接触电流、接触压力、盐雾浓度以及实验温度等方面探究电刷磨损量的变化;依据摩擦力模型及磨损理论,建立基于改进库伦-粘性摩擦力的电刷磨损量预测模型,将接触电流、接触压力、盐雾浓度以及实验温度等参量引入磨损模型;经由粒子群参数辨识方法,辨识模型中与接触电流、接触压力、盐雾浓度以及实验温度相关的模型参数,实现电刷磨损量预测。经实验验证:该模型可以有效预测不同接触电流、接触压力、盐雾浓度、运行速度以及实验温度等工况条件下电刷的磨损量,为运维人员制定巡检周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刷滑环 盐雾试验 库伦-粘性摩擦力 电接触 磨损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润滑对镍钨合金刷镀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章善彪 谭业发 +2 位作者 谭华 蔡文利 李华兵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1-44,共4页
为了将镍基合金刷镀技术应用于机械装备的摩擦构件中,运用电刷镀工艺制备了镍钨合金(Ni-W)镀层,研究了油润滑条件下镍钨合金刷镀层的摩擦磨损行为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油润滑显著地降低了镍基合金刷镀层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且可使摩擦... 为了将镍基合金刷镀技术应用于机械装备的摩擦构件中,运用电刷镀工艺制备了镍钨合金(Ni-W)镀层,研究了油润滑条件下镍钨合金刷镀层的摩擦磨损行为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油润滑显著地降低了镍基合金刷镀层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且可使摩擦因数随时间变化的波动幅度大大减少,并有效提高了刷镀层由轻微磨损向严重磨损的临界载荷。低载荷和油润滑条件下,镍钨合金刷镀层磨损机制主要是微观切削磨损和多次塑变磨损;高载荷条件下,镀层的磨损机制表现为微观断裂磨损为主,并伴随晶粒剥落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钨合金 电刷镀 润滑 摩擦磨损 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氰电刷镀银镀层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索帅 李文 +4 位作者 杜宝帅 张忠文 李新梅 步衍江 张鲁宁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11,共5页
分别采用以丁二酰亚胺和亚氨基二磺酸铵为主配位剂的两种无氰镀银液,通过电刷镀工艺成功在紫铜基体表面制备出了镀银层。通过X射线光谱法、SEM、EDS、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实验等分析方法,对镀银层外观、厚度、微观形貌、硬度以及摩擦磨... 分别采用以丁二酰亚胺和亚氨基二磺酸铵为主配位剂的两种无氰镀银液,通过电刷镀工艺成功在紫铜基体表面制备出了镀银层。通过X射线光谱法、SEM、EDS、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实验等分析方法,对镀银层外观、厚度、微观形貌、硬度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及比较。结果表明:两种体系制备出的镀银层外观均平整光亮,厚度及硬度均满足Q/GDW 11718.1-2017标准中的要求,磨损机制均为黏着磨损及磨粒磨损,其中丁二酰亚胺体系镀液制备出的镀银层性能要优于亚氨基二磺酸铵体系,其微观表面更加平整,颗粒排列更加致密,镀层厚度均值达28.24μm,硬度均值达135.4 HV,磨损速率为0.1375 mg/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酰亚胺 亚氨基二磺酸铵 电刷镀银 外观 厚度 硬度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索鞍位移滑动副结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龙 陈远林 +1 位作者 谢俊 黄安明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7,共7页
为选择更适合的主索鞍位移滑动副材料,以燕矶长江大桥为背景开展试验研究。参照该桥主索鞍位移滑动副的构造和边界条件,制作钢-不锈钢、无储脂坑的聚四氟乙烯(PTFE)板-不锈钢、有储脂坑的PTFE板-不锈钢和改性聚甲醛(POM)减摩层板-不锈钢... 为选择更适合的主索鞍位移滑动副材料,以燕矶长江大桥为背景开展试验研究。参照该桥主索鞍位移滑动副的构造和边界条件,制作钢-不锈钢、无储脂坑的聚四氟乙烯(PTFE)板-不锈钢、有储脂坑的PTFE板-不锈钢和改性聚甲醛(POM)减摩层板-不锈钢4组滑动副材料短尺寸滑块,通过顶推试验测试4组滑块的滑动摩擦系数和结构强度,再优选2组滑动副材料制作长尺寸滑块,观察顶推试验后滑块的变形和破坏情况并进行比选。结果表明:4组短尺寸滑块在良好润滑条件下的滑动摩擦系数分别为0.083、0.017、0.013和0.018,PTFE板-不锈钢滑块在试验后均发生了塑性变形,屈服强度均低于13.59 MPa,改性POM减摩层板-不锈钢和钢-不锈钢滑块的结构强度显著大于PTFE板-不锈钢滑块;优选有储脂坑的PTFE板-不锈钢和改性POM减摩层板-不锈钢进行长尺寸滑块试验,试验后有储脂坑的PTFE板-不锈钢滑块顶推力逐次增大,变形明显,改性POM减摩层板-不锈钢滑块的表面无变形,无破坏;改性POM减摩层板-不锈钢滑块的滑动摩擦系数与PTFE板-不锈钢滑块接近,结构强度显著大于PTFE板-不锈钢滑块,为推荐的位移滑动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主索鞍 位移滑动副 改性POM减摩层板 滑动摩擦系数 顶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