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通过SIRT1/PGC-1α影响牛肌管细胞线粒体生物发生和肌纤维类型转化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静月 董鹏程 +6 位作者 左惠心 梁荣蓉 毛衍伟 张一敏 杨啸吟 罗欣 朱立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以牛肌管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白藜芦醇探究其对牛肌管细胞肌纤维类型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噻唑蓝法和比色法对细胞活力和相关代谢酶活力进行测定,对成肌调节因子、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s,MyHCs)以及线粒体生物... 以牛肌管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白藜芦醇探究其对牛肌管细胞肌纤维类型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噻唑蓝法和比色法对细胞活力和相关代谢酶活力进行测定,对成肌调节因子、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s,MyHCs)以及线粒体生物发生相关分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处理显著提高了Myf5、Myf6、MyoG和MyoD的基因表达水平(P<0.05),促进了牛肌管细胞分化。白藜芦醇处理显著提高了慢肌纤维蛋白(slow MyHC)的表达,降低了快肌纤维蛋白(fast MyHC)表达,同时上调了MyHC I和MyHC IIa基因表达水平,下调了MyHC IIx和MyHC IIb基因表达水平(P<0.05)。白藜芦醇还能显著提高牛肌管细胞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降低乳酸脱氢酶活性(P<0.05),此外,白藜芦醇显著提高了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gamma coactivator-1α,PGC-1α)、核呼吸因子(nucleus respiratory factors,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添加SIRT1抑制剂6-氯-2,3,4,9-四氢-1H-咔唑-1-甲酰胺(1H-carbazole-1-carboxam,EX527)后,显著削弱了白藜芦醇诱导的肌纤维类型转化(P<0.05),白藜芦醇对SIRT1、PGC-1α、NRF-1和TFAM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被EX527显著削弱(P<0.05)。综上所述,白藜芦醇通过激活SIRT1/PGC-1α信号通路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进而促进牛肌管肌纤维类型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牛肌管细胞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 肌纤维类型转化 线粒体生物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OR/S6K1信号通路与有氧运动改善小鼠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间的关系 被引量:20
2
作者 苑红 牛燕媚 +4 位作者 刘彥辉 苏照鹏 李慧阁 姜宁 傅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7-302,I0001,共7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胰岛素抵抗小鼠骨骼肌中mTOR/S6K1和PGC-1α的影响,分析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高脂饮食喂养8周以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后小鼠随机分为安静组(HC)和运动组(HE)。HE组施以6周跑台有氧训练。实验结束后采...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胰岛素抵抗小鼠骨骼肌中mTOR/S6K1和PGC-1α的影响,分析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高脂饮食喂养8周以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后小鼠随机分为安静组(HC)和运动组(HE)。HE组施以6周跑台有氧训练。实验结束后采用OGTT检测葡萄糖耐量,组织学检测胰岛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水平,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骨骼肌中mTOR、S6K1及其磷酸化蛋白(pS6K1-Thr389)和PGC-1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HC组相比,小鼠HE组6周有氧运动后体重、空腹血清胰岛素值和胰岛β细胞团面积百分比均呈显著下降;葡萄糖耐量也得到明显改善;骨骼肌中mTOR、S6K1、pS6K1-Thr389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而PGC-1α mRNA和蛋白明显升高。结论:有氧运动明显增加了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推测有氧运动可能通过抑制mTOR/S6K1信号通路,增加胰岛素抵抗小鼠骨骼肌的能量代谢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有氧运动 哺乳动物 雷帕霉素靶蛋白 核糖体S6激酶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辅激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辅助活化因子PGC-1家族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 被引量:12
3
作者 吉红 卢荣华 +1 位作者 常志光 杨公社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96-603,共8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PGC-1)家族共有PGC-1α,PGC-1β和PRC(PGC-1相关因子)3个成员,该家族在机体诸多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调节机体适应性产热、线粒体的生成、脂质代谢、调节血糖平衡及葡萄糖转运、激活...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PGC-1)家族共有PGC-1α,PGC-1β和PRC(PGC-1相关因子)3个成员,该家族在机体诸多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调节机体适应性产热、线粒体的生成、脂质代谢、调节血糖平衡及葡萄糖转运、激活糖异生的关键酶和影响肌纤维类型的转换等.成员间功能也存在差异,PGC-1α的上述功能表现的较为明显,而PGC-1β在调节脂肪细胞分化及脂类代谢中具有独特的功能,PRC则仅发现其在调节线粒体的生物合成及细胞增殖中有作用.研究认为,通过调节PGC-1家族的生理功能,可治疗肥胖及糖尿病等疾病,尤其PGC-1β可作为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的新药物靶点.本文就PGC-1家族的特征、生理功能及相互作用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 脂肪细胞分化 线粒体发育 适应性产热 肌纤维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基因对肉质性状的调控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小玲 黄志清 +3 位作者 贾刚 郭秀兰 唐仁勇 吴秀群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1-594,共4页
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phosphotyrosine interaction domain containing 1,PID1)基因是最近发现的与脂肪代谢相关的新基因。在不同动物的不同组织中均能检测到PID1基因的表达。PID1基因表达过量能促进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影响肉质性状... 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phosphotyrosine interaction domain containing 1,PID1)基因是最近发现的与脂肪代谢相关的新基因。在不同动物的不同组织中均能检测到PID1基因的表达。PID1基因表达过量能促进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影响肉质性状相关候选基因[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和解偶联蛋白(UCP)基因]的表达。因此,深入探讨PID1基因在畜禽肉品质上的调控作用及其影响机制,将为改善畜禽肉品质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概述了PID1基因的发现和表达规律、PID1蛋白的结构、PID1基因与肉质性状候选基因的关系及其在畜禽肉质调控中的可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 脂肪代谢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 解偶联蛋白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泛素样修饰蛋白特异性蛋白酶1介导糖尿病性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萍 李丽丽 +6 位作者 李艳霞 马晓芳 边希云 肖晓琳 张春艳 刘凤婷 刘晓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4-418,共5页
目的利用小泛素相关修饰体(SUMO)特异性蛋白酶1(SENP1)解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的小泛素样修饰蛋白1(SUMO1)修饰。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传代后分对照组、高糖组及SENP1组;Western blot法检测SENP1、... 目的利用小泛素相关修饰体(SUMO)特异性蛋白酶1(SENP1)解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的小泛素样修饰蛋白1(SUMO1)修饰。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传代后分对照组、高糖组及SENP1组;Western blot法检测SENP1、SUMO1、PGC-1α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核呼吸因子2α(NRF-2α)和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ERRα)的mRNA表达;ELISA测定乳酸脱氢酶(LDH);细胞划痕愈合方法、Transwell方法和体外血管模拟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自愈、迁移和形成血管拟态的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共价SUMO1、PGC-1α和活化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SENP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TFAM、NRF-2α和ERRα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划痕修复能力及模拟血管形成能力下降(P<0.05,P<0.01)。与高糖组比较,SENP1组SENP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共价SUMO1、PGC-1α和活化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TFAM、NRF-2α和ERRα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细胞划痕修复和迁移能力及模拟血管形成能力明显改善(P<0.05,P<0.01)。对照组、高糖组和SENP1组细胞上清液中LD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66±6.39)ng/ml vs(302.45±30.54)ng/ml vs(174.08±21.03)ng/ml,P<0.01]。结论SENP1能够诱导PGC-1α发生去SUMO修饰,解除其对PGC-1α下游转录因子的抑制作用,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MO1蛋白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核呼吸因子类 L-乳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T-PPARγC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及抗GST-PPARγC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燕 薛耀明 +1 位作者 郭爱林 张文敏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8-561,共4页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PPARγC1)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融合蛋白,并制备抗PPARγC1的多克隆抗体。方法从肝癌细胞系HepG2提取总RNA,用RT-PCR扩增出PPARγC1cDNA的编码序列,克隆入表达载体p...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PPARγC1)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融合蛋白,并制备抗PPARγC1的多克隆抗体。方法从肝癌细胞系HepG2提取总RNA,用RT-PCR扩增出PPARγC1cDNA的编码序列,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4T-1中,重组载体在酶切鉴定后,在大肠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GST-PPARγC1蛋白,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通过亲和层吸法纯化表达的GST-PPARγC1融合蛋白,并以此为抗原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ting检测重组抗原的免疫活性。结果经测序、酶切鉴定证明,PPARγC1基因已正确插入到pGEX-4T-1中,经IPTG诱导后,表达出相对分子量为44000的融合蛋白。Westernblotting鉴定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以与PPARγC1特异性结合。结论PPARγC1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成功表达及制备得到的多克隆抗体,为检测PPARγC1及其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提供了一种检测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PPARγC1) 大肠杆菌 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对肥胖糖尿病大鼠棕色脂肪活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7
作者 王芬 何华亮 +3 位作者 娄序笙 张丽萍 刘铜华 贾晓蕾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33-1338,共6页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肥胖2型糖尿病(ZDF)大鼠棕色脂肪活化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自发性肥胖2型糖尿病ZDF大鼠(fa/fa)40只,按照体质量及随机血糖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小檗碱高剂量组、小檗碱中...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肥胖2型糖尿病(ZDF)大鼠棕色脂肪活化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自发性肥胖2型糖尿病ZDF大鼠(fa/fa)40只,按照体质量及随机血糖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小檗碱高剂量组、小檗碱中剂量组和小檗碱低剂量组,每组8只,同周龄瘦型且健康的自发性肥胖伴糖尿病早期大鼠(Zucker大鼠)(fa/+)8只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8周,评价血糖和体质量,计算各组大鼠白色脂肪(WAT)、棕色脂肪(BAT)的比重,观察脂肪组织形态特征,检测棕色脂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棕色脂肪解耦联蛋白-1(UCP-1)、含PR结构域的锌指蛋白16(PRDM16)、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与小檗碱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在控制体质量增长及降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二甲双胍组与小檗碱各给药组BAT、WAT比值有显著降低(P<0.01);二甲双胍组脂肪细胞直径相对减小显著;小檗碱各组脂肪细胞直径相对减小,且小檗碱高剂量组特征更为显著;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与小檗碱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性上升(P<0.01);二甲双胍组和小檗碱高剂量组、小檗碱中剂量组mRNA表达均明显上升(P<0.05,P<0.01)。结论:小檗碱具有能够降低模型大鼠血糖及体质量的作用,具有诱导肥胖2型糖尿病ZDF大鼠棕色脂肪活化的过程,可能是通过上调PPARγ/PGC-1α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棕色脂肪活化 糖尿病 肥胖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激活受体γ/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rs819267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风险的关系
8
作者 张青 刘守胜 +2 位作者 孙宝凯 张梅 辛永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35-2039,共5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PARGC1A)rs8192678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以及该位点SNP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NA...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PARGC1A)rs8192678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以及该位点SNP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NAFLD患者119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13作为对照。采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数据和血液样本,检测血液样本的生化指标和PPARGC1A rs8192678位点SNP。采用χ^2检验判断样本的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NAFLD组和对照组PPARGC1A rs8192678位点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1、0.015,P值分别为0.918、0.90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ARGC1A rs8192678位点CT基因型不是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比值比=0.951,95%可信区间:0.368~2.457,P=0.918)。在NAFLD组中,CT基因型携带者的GGT水平较CC基因型携带者显著升高(Z=-2.331,P=0.020)。结论PPARGC1A rs8192678位点SNP未增加NAFLD的发病风险,在NAFLD患者中CT基因型可增加血清中GG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C-1α基因多态性与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5
9
作者 范志鹏 李玲 +8 位作者 赵慧佳 陈彬尧 刘晓红 郝卓文 孙功鹏 董礼 乐江 吴建国 叶啟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172-1180,共9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alpha,PGC-1α)属于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核转录辅助激活因子,能与多种核受体及转录因子相互作用,以调控其靶基因的表达。PG...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alpha,PGC-1α)属于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核转录辅助激活因子,能与多种核受体及转录因子相互作用,以调控其靶基因的表达。PGC1-α在人体能量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参与脂肪酸氧化,肝糖异生以及调节线粒体ATP的生物合成等。研究表明PGC-1α基因多态性与Ⅱ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肥胖以及冠心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探究PGC-1α基因多态性与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有利于从基因层面检测和评估代谢类疾病的发生风险,从而实现早期发现和预防该疾病的发生,提高代谢性疾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本文拟就近五年PGC-1α参与的代谢途径和其基因多态性与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 代谢性疾病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1、PGC-1α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网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纪舒昱 钟华 +1 位作者 李雷 冯诗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0-254,共5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小梁网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factor 2 related enzyme 1,SIR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 目的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小梁网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factor 2 related enzyme 1,SIR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表达水平,探讨其与POAG小梁网组织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确诊为POAG 40例(40眼)患者的小梁网组织为POAG组样本,另取30例眼球供体的小梁网组织为对照组样本,采用RT-PCR法检测2组小梁网组织中SIRT1、PGC-1α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IRT1、PGC-1α蛋白表达,同时检测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dismutase,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结果 POAG组小梁网组织中SIRT1、PGC-1αmRNA表达水平(0.11±0.03、0.32±0.10)均低于对照组(0.24±0.07、0.67±0.21)(均为P<0.05);POAG组小梁组织中SIRT1表达与PGC-1α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759,P<0.05);POAG组小梁网组织中POD水平[(102.59±22.37)×10~3 U·L^(-1)]高于对照组[(73.46±15.81)×10~3U·L^(-1)](P<0.05),SOD水平[(347.62±50.73)U·L^(-1)]低于对照组[(412.57±61.25)U·L^(-1)](P<0.05);POAG组小梁网组织中SIRT1、PGC-1α表达与POD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r=-0.636、-0.737,均为P<0.05),与SOD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662、0.614,均为P<0.05)。结论 POAG患者小梁网组织中SIRT1和PGC-1α表达水平降低,可能在线粒体功能失调和氧化应激对小梁网的损伤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小梁网组织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C-1α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传斌 白婧 李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77-1080,共4页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是能量代谢、氧化应激等生理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参与调节线粒体的生物合成,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房颤、心肌病、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等...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是能量代谢、氧化应激等生理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参与调节线粒体的生物合成,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房颤、心肌病、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就PGC-1α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 线粒体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能量代谢的共激活因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瑞 常永生 方福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3-777,共5页
转录共激活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PGC1)家族是一类特异性存在于高能量代谢组织器官的因子,它们通过对转录因子的辅助作用促进下游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糖异生、脂肪酸氧化、脂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线粒体生物合成... 转录共激活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PGC1)家族是一类特异性存在于高能量代谢组织器官的因子,它们通过对转录因子的辅助作用促进下游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糖异生、脂肪酸氧化、脂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线粒体生物合成及氧化磷酸化解耦联等。PGC1蛋白序列无DNA结合结构域,通过与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完成对基因的表达调控。机体对PGC1的活性调节可以通过转录水平或蛋白磷酸化、乙酰化/去乙酰化、甲基化、泛素化等多种共价化学修饰完成。PGC1的表达失调与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症、动脉硬化、脑神经元坏死性疾病等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 能量代谢 活性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当归补血汤对糖尿病肾病大鼠AMPK及PGC-1α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丁鑫 顾悦 +3 位作者 王逸凡 申宇航 张宇翔 郭登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7-156,185,共11页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补血汤(MDBT)对糖尿病肾病(DKD)大鼠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K)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治疗DKD的可能机制。方法:5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8只和造模组4...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补血汤(MDBT)对糖尿病肾病(DKD)大鼠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K)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治疗DKD的可能机制。方法:5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8只和造模组44只。后随机将40只成模大鼠分为模型组(MOD)、厄贝沙坦组(IRB)、加味当归补血汤高剂量组(MDBTH)、加味当归补血汤中剂量组(MDBTM)、加味当归补血汤低剂量组(MDBTL),8只/组。药物组灌相应药物,CON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持续20周。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24 h-UTP)水平、血清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及丙二醛(MDA)活性;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IHC)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磷酸化AMPK(p-AMPK)、PGC-1α蛋白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MOD组24 h-UTP及血清MDA水平显著升高,Mn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病理表现为肾小管和肾小囊严重分离,肾小球内基底膜均匀性增厚,球内糖原沉积;肾组织中p-AMPK、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MOD组比较,MDBTH与IRB组24 h-UTP及血清MDA水平显著下降,MnSOD活性显著提高(P<0.01);肾组织病理表现明显改善;p-AMPK、PGC-1α在肾组织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加味当归补血汤可能通过激活AMPK及PGC-1α的表达改善DKD大鼠氧化应激,降低肾脏病理损害程度,减少蛋白尿,从而有效保护肾脏,缓解DKD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当归补血汤 糖尿病肾病(DKD)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PGC-) 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K)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氧抑制SIRT1和PGC-1α表达引起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 被引量:3
14
作者 汪璠 雷小平 +3 位作者 康兰 朱晓丹 阮颖 董文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88-793,共6页
目的探讨沉默配对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物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SIRT1-PGC-1α)信号途径介导高氧对A549人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肺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氧组... 目的探讨沉默配对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物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SIRT1-PGC-1α)信号途径介导高氧对A549人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肺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氧组。对照组置于37℃、50 mL/L 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高氧组予以950 mL/L O2处理。培养24 h后,Mito SOX^TM染色法检测线粒体活性氧(Mito-ROS)水平,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实时定量PCR检测线粒体DNA含量及SIRT1、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PGC-1α、NRF1和TFAM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氧组细胞Mito-ROS明显增加,膜电位明显下降;高氧组线粒体DNA含量减少,SIRT1、PGC-1α、NRF1和TFAM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结论高氧诱导SIRT1和PGC-1α表达降低引起人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 人肺泡上皮细胞 沉默配对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物1(SIRT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PGC-) 线粒体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脂肪组织向棕色脂肪组织转化——治疗肥胖的新策略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姣 王守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3-486,共4页
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但目前仍没有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棕色脂肪组织和白色脂肪组织在能量代谢中发挥着截然相反的作用,人们一直试图促使白色脂肪组织向棕色脂肪组织转化,以求开辟治疗肥胖的新途径。本文对白色脂肪组织向棕色脂... 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但目前仍没有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棕色脂肪组织和白色脂肪组织在能量代谢中发挥着截然相反的作用,人们一直试图促使白色脂肪组织向棕色脂肪组织转化,以求开辟治疗肥胖的新途径。本文对白色脂肪组织向棕色脂肪组织转化的发生机制进行总结,并对其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脂肪组织 棕色 维甲酸 维甲类X受体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中药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线粒体的影响
16
作者 吴文胜 陈民 刘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6期1293-1295,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血管平滑肌细胞被培养在四种培养基中:常规培养基作为对照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以及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基础上的高浓度和低浓度两种兔载药血清培养基组。完...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血管平滑肌细胞被培养在四种培养基中:常规培养基作为对照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以及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基础上的高浓度和低浓度两种兔载药血清培养基组。完成培养及干预后,检测PGC-1、NRF-1(核呼吸因子)和m tTFA(线粒体转录因子)蛋白表达,线粒体功能改变(COX酶活性)及细胞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PGC-1、NRF-1、m tTFA蛋白表达、线粒体COX(细胞色素C氧化酶)酶活性及细胞增殖活性均增加(P<0.05)。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相比,载药血清组PGC-1、NRF、m tTFA蛋白表达及COX酶活性降低(P<0.05);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这种抑制效率呈现药物浓度依赖性。结论:益气活血汤药在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过程中通过改变线粒体功能影响细胞的生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 核呼吸因子 线粒体转录因子 益气活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秀芹 毛文静 +4 位作者 李世英 张晋霞 贺永贵 余红 刘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16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0)、缺血再灌注组(IR组,n=50)、丁苯酞高剂量后处理组(高剂量组,n=50)、丁苯酞中剂量后处理组(中剂量组,n=25)和丁...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16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0)、缺血再灌注组(IR组,n=50)、丁苯酞高剂量后处理组(高剂量组,n=50)、丁苯酞中剂量后处理组(中剂量组,n=25)和丁苯酞低剂量后处理组(低剂量组,n=25)。后4组线栓法制作缺血2 h再灌注模型。Sham组术后24 h处死,其他各组分别于再灌注6 h、12 h、24 h、48 h、72 h处死,5只用于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的表达。Sham组、IR组及高剂量组另5只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IRT1及PGC-1α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丁苯酞各剂量组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数均显著减少(F>160.60,P<0.001),SIRT1、PGC-1α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F>87.20,P<0.001)。与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数更少(P<0.05),SIRT1、PGC-1α阳性细胞数更多(P<0.05),低、中剂量组之间除再灌注6 h外,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IR组比较,高剂量组各时间点SIRT1及PGC-1αm RNA表达均明显增多(t>4.13,P<0.01)。结论丁苯酞能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可能与上调SIRT1及PGC-1α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丁苯酞 凋亡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