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4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ronic oleoylethanolamide treatment attenuates diabetes-induced mice encephalopathyby activating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 alpha in hippocampus
1
作者 REN Tong LIU Jin-feng +11 位作者 ZHUO Ren-gong XU Lan-xi ZHANG Yi-jiao ZHANG Hui-jun PENG Lu CHEN Cai-xia ZHOU Yu ZHAO Yun LI Wen-jun LI Ying JIN Xin YANG Li-chao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80-681,共2页
OBJECTIVE Oleoylethanolamide(OEA) is an endogenous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α) agonist that acts on the peripheral control of energy metabolism.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OEA exerts n... OBJECTIVE Oleoylethanolamide(OEA) is an endogenous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α) agonist that acts on the peripheral control of energy metabolism.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OEA exerts neuroprotection after cerebral ischemia.However,whether OEA affects the outcomes of diabetes-induced encephalopathy(DE) requires further study.METHODS The chronic effects of OEA on DE were evaluated in C57BL/6 and PPARαknockout mice,individually.The cognitive function was assessed with Morris water maze.The expression of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 and phosphorylation of Tau in mice hippocampus were determined using Western blotting.The influence of OEA in neuron loss and neuroplasticity were assessed with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and Western blotting.RESULTS OEA markedly ameliorated performance in the Morris water maze,which was correlated with its capabilities of suppressing glycometabolism and phosphorylation of Tau in the hippocampus.OEA offered protection from diabetes-induced impairments in hippocampal neuroplasticity.Furthermore,the changes in Morris water maze performance and neuron loss could not be observed in PPARα knockout mouse models with OEA administration.CONCLUSION The ability of OEA to control PPARα signaling can serve as a novel neuroprotective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induced encephalopat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EOYLETHANOLAMIDE diabeticencephalopathy spatial cognitive function NEUROPROTECTION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ALP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00介导PPAR-γ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制
2
作者 崔莉 马菲妍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45-1654,共10页
目的 探讨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p300)介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方法对65只SD大鼠构建糖尿病模型,余10只SD大鼠同步腹腔注射等量无菌... 目的 探讨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p300)介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方法对65只SD大鼠构建糖尿病模型,余10只SD大鼠同步腹腔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记为正常组。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p300上调组、p300下调组、PPAR-γ上调组、PPAR-γ下调组、空载对照组和模型组。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同步经玻璃体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外,各组分别经玻璃体注射pcDNA-p300、si-p300、pcDNA-PPAR-γ、si-PPAR-γ、pcDNA腺病毒溶液。每组各取5只大鼠,Evans blue法检测左眼血-视网膜屏障损伤程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脂质[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氧化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活性氧(ROS)水平];上述各组5只大鼠取右眼视网膜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每组剩余大鼠断头法处死后,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左眼视网膜组织p300、PPAR-γ、蛋白激酶Cβ(PKCβ)、衔接蛋白p66Shc(P66Shc)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免疫标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右眼视网膜组织上述蛋白表达和P66Shc磷酸化水平;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IP)验证p300靶向PPAR-γ并观察定位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Evans blue浓度、白蛋白渗透,血清TG、TC、LDL-C、MDA含量和ROS水平均升高而HDL-C、SOD活性,p300、PPAR-γ、PKCβ、P66Shc表达和P66Shc磷酸化水平均下降(P <0.05)。与模型组比较,p300下调组p300表达下降(P <0.05)、p300下调组和PPAR-γ下调组Evans blue浓度、白蛋白渗透,血清TG、TC、LDL-C、MDA含量和ROS水平均升高而HDL-C、SOD活性,PPAR-γ、PKCβ、P66Shc表达和P66Shc磷酸化水平均下降(P <0.05),p300上调组p300表达升高(P <0.05)、p300上调组和PPAR-γ上调组Evans blue浓度、白蛋白渗透,血清TG、TC、LDL-C、MDA含量和ROS水平均下降而HDL-C、SOD活性,PPAR-γ、PKCβ、P66Shc表达和P66Shc磷酸化水平均升高(P <0.05)。p300下调组与PPAR-γ下调组、p300上调组与PPAR-γ上调组、空载对照组与模型组血-视网膜屏障损伤,脂质和过氧化反应指标,PPAR-γ、PKCβ、P66Shc表达和P66Shc磷酸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组大鼠视网膜组织无病理改变,模型组和空载对照组可见明显病理改变,p300下调组和PPAR-γ下调组可见严重病理改变,而p300上调组和PPAR-γ上调组病理改变轻微;ChIP证实p300靶向PPAR-γ,且二者均定位于细胞质。结论 上调p300可正向介导PPAR-γ控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下调p300可通过抑制PPAR-γ激活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脂质过氧化反应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SIRT1/PGC-1α影响牛肌管细胞线粒体生物发生和肌纤维类型转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静月 董鹏程 +6 位作者 左惠心 梁荣蓉 毛衍伟 张一敏 杨啸吟 罗欣 朱立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以牛肌管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白藜芦醇探究其对牛肌管细胞肌纤维类型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噻唑蓝法和比色法对细胞活力和相关代谢酶活力进行测定,对成肌调节因子、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s,MyHCs)以及线粒体生物... 以牛肌管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白藜芦醇探究其对牛肌管细胞肌纤维类型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噻唑蓝法和比色法对细胞活力和相关代谢酶活力进行测定,对成肌调节因子、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s,MyHCs)以及线粒体生物发生相关分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处理显著提高了Myf5、Myf6、MyoG和MyoD的基因表达水平(P<0.05),促进了牛肌管细胞分化。白藜芦醇处理显著提高了慢肌纤维蛋白(slow MyHC)的表达,降低了快肌纤维蛋白(fast MyHC)表达,同时上调了MyHC I和MyHC IIa基因表达水平,下调了MyHC IIx和MyHC IIb基因表达水平(P<0.05)。白藜芦醇还能显著提高牛肌管细胞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降低乳酸脱氢酶活性(P<0.05),此外,白藜芦醇显著提高了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gamma coactivator-1α,PGC-1α)、核呼吸因子(nucleus respiratory factors,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添加SIRT1抑制剂6-氯-2,3,4,9-四氢-1H-咔唑-1-甲酰胺(1H-carbazole-1-carboxam,EX527)后,显著削弱了白藜芦醇诱导的肌纤维类型转化(P<0.05),白藜芦醇对SIRT1、PGC-1α、NRF-1和TFAM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被EX527显著削弱(P<0.05)。综上所述,白藜芦醇通过激活SIRT1/PGC-1α信号通路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进而促进牛肌管肌纤维类型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牛肌管细胞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肌纤维类型转化 线粒体生物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袁鹏 雷道赟 +2 位作者 牛英俏 朱云清 朱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88,共4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NP)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其病理机制复杂,主要与神经结构及功能异常有关,现有治疗手段难以取得满意效果。随着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深入研究,其在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离子通道、... 神经病理性疼痛(NP)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其病理机制复杂,主要与神经结构及功能异常有关,现有治疗手段难以取得满意效果。随着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深入研究,其在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离子通道、线粒体功能、神经保护等方面的作用陆续被发现,并有望成为疼痛预防与治疗新靶点。本文就PPAR-γ在NP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NP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炎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机制--探寻肝纤维化新的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 被引量:22
5
作者 姜娜 平键 徐列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0-643,共4页
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复杂,目前主流研究依然围绕肝星状细胞(HSC)开展,并发现许多促进HSC活化的刺激因子和调节通路。对影响HSC的几种主要细胞因子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相关近期研究结果以及近年的研究热点——小RNA、长非编码... 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复杂,目前主流研究依然围绕肝星状细胞(HSC)开展,并发现许多促进HSC活化的刺激因子和调节通路。对影响HSC的几种主要细胞因子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相关近期研究结果以及近年的研究热点——小RNA、长非编码RNA、外泌体等与HSC活化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介绍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在新靶点和非侵入性肝病诊断的新检测指标,提出将作用于HSC活化的不同靶点的化学药物或中药成分合理组成复方,以期在肝纤维化治疗学上有所突破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细胞因子类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微RNAS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心肌梗死大鼠血流动力学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耿登峰 伍卫 +2 位作者 雷娟 张燕 王景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药罗格列酮对心肌梗死大鼠血流动力学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9只)和心肌梗死组(36只),将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后24h仍存活的21只SD大鼠随...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药罗格列酮对心肌梗死大鼠血流动力学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9只)和心肌梗死组(36只),将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后24h仍存活的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对照组(10只)和罗格列酮组(11只)。罗格列酮组术后24h开始给予罗格列酮3mg/(kg·d)共8周。8周后测定血流动力学,称量心脏、左室、右室、肺和肝质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以及血浆肾素活性。【结果】与心肌梗死对照组相比,罗格列酮组明显改善左室±dp/dtmax犤(-1898±383)mmHg/svs(-2981±258)mmHg/s,P<0.05,(2110±461)mmHg/svs(3625±221)mmHg/s,P<0.05)犦;显著降低肺体比和肝体比(P<0.05);明显抑制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犤(0.23±0.02)ng/mgprovs(0.14±0.01)ng/mgpro,P<0.05犦及醛固酮水平犤(0.31±0.05)ng/mgprovs(0.19±0.04)ng/mgpro,P<0.05)犦,而对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PPARγ激动药罗格列酮改善心肌梗死大鼠血流动力学,抑制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心肌梗死 大鼠 血流动力学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放射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雪草酸通过调节TLR4和PPAR-γ活性抑制内毒素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炎症反应 被引量:8
7
作者 孟哲 李海禹 +2 位作者 刘宇宙 陶海龙 李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67,共8页
目的观察积雪草酸(asiatic acid,AA)能否抑制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炎症反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主动脉VSMCs;不同浓度AA干预后,采用MTT法... 目的观察积雪草酸(asiatic acid,AA)能否抑制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炎症反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SD大鼠主动脉VSMCs;不同浓度AA干预后,采用MTT法测定VSMCs的活性;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real-time PCR检测IL-6、MCP-1、TNF-α蛋白及mRNA水平;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法测定TLR4和PPAR-γ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当AA浓度在0~30μmol·L^(-1)范围内时,对VSMCs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当500μg·L^(-1)LPS刺激VSMCs后,IL-6、MCP-1、TNF-α、TLR4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PPAR-γ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AA(10、20、30μmol·L^(-1))对LPS诱导的VSMCs细胞IL-6、MCP-1和TNF-α蛋白及mRNA水平的降低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此外,AA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VSMCs细胞TLR4 mR-NA和蛋白表达,且TLR4-siRNA能够起到与AA类似的抗炎作用。AA还可上调VSMCs细胞内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而PPAR-γ拮抗剂GW9662则能够部分抵消AA的抗炎作用。结论AA能有效抑制LPS诱导的VSMCs细胞IL-6、MCP-1、TNF-αmRNA和蛋白表达,AA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下调TLR4表达和上调PPAR-γ活性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草酸 血管平滑肌细胞 内毒素 Toll受体4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气化痰祛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PPAR和CPT-I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施军平 范建高 +3 位作者 陈芝芸 何蓓晖 严茂祥 荀运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8期1739-1744,共6页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祛瘀方对(non-ala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大鼠肝组织PPARα、γ和CPT-I表达影响,探讨理气化痰祛瘀方抗NASH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纯高脂饮食复制NASH大鼠模型,用不同剂量理气化痰祛瘀方防治,以吡格列酮为对...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祛瘀方对(non-ala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大鼠肝组织PPARα、γ和CPT-I表达影响,探讨理气化痰祛瘀方抗NASH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纯高脂饮食复制NASH大鼠模型,用不同剂量理气化痰祛瘀方防治,以吡格列酮为对照,观察其对NASH大鼠肝组织中PPARα、γ和CPT-I表达的影响;并同时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了严重脂肪变和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汇管区渗出。理气化痰祛瘀方组大鼠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较模型大鼠显著降低,肝组织PPARα和CPT-I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而PPARγ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降。结论:理气化痰祛瘀方能明显增强NASH大鼠肝组织PPARα和CPT-I的基因表达,抑制肝组织PPARγ蛋白和基因表达,可能是理气化痰祛瘀方防治NASH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x-LDL通过LOX-1双重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分子的表达 被引量:11
9
作者 朱惠莲 夏敏 +2 位作者 唐志红 侯孟君 凌文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64-1469,共6页
目的:探讨LOX-1/PPARγ信号途径对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聚肌苷酸[poly(I)]、卡拉胶(carrageenan)、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以及Ox-LDL与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作用,用realtime RT-PCR测定LOX-1和PPA... 目的:探讨LOX-1/PPARγ信号途径对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聚肌苷酸[poly(I)]、卡拉胶(carrageenan)、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以及Ox-LDL与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作用,用realtime RT-PCR测定LOX-1和PPARγ、RT-PCR测定ICAM-1和E-selectin的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PPARγ、ICAM-1和E-selectin蛋白的表达。结果:Ox-LDL可以显著上调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oly(I)和carrageenan可以显著抑制Ox-LDL对PPARγ的上调作用。在HUVECs中预先单独加入15 d-PGJ2或与polyinosonic acid一起预先作用,然后再加入Ox-LDL。15d-PGJ2可以降低Ox-LDL诱导的ICAM-1、E-selectin和LOX-1的表达;PPARγ的受体激动剂与LOX-1的受体阻断剂联合作用,其降低ICAM-1和E-selectin表达的作用比单独使用15d-PGJ2或polyinosonicacid要显著。结论:Ox-LDL一方面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炎性损伤,另一方面启动细胞抗炎作用,在炎性反应过程中呈现双重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类 LDL 受体 脂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 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胞间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药饼灸对动脉粥样硬化兔主动脉内皮细胞PPAR-γmRNA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常小荣 张亮 +3 位作者 郁保生 符凌 岳增辉 何新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6期1197-1199,共3页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 lerosis,AS)兔主动脉内皮细胞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eroxisom 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延迟AS形成的作用机理。方法:将7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 lerosis,AS)兔主动脉内皮细胞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eroxisom 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延迟AS形成的作用机理。方法:将7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及免疫损伤法建立兔AS模型。然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即:空白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AS模型组);直接灸组(AS模型+艾炷直接灸);隔药饼灸组(AS模型+隔药饼灸);西药组(AS模型+阿托伐他汀)。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兔主动脉内皮细胞PPARγ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主动脉内皮细胞PPARγ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空白组、西药组、隔药饼灸和直接灸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西药组与直接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药组、隔药饼灸和直接灸组均能通过激活动脉粥样硬化兔主动脉内皮细胞PPARγ的蛋白表达,起到延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西药组与隔药饼灸组作用相当,而西药组的作用要强于直接灸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药饼灸 动脉粥样硬化 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大鼠有核细胞PPARγ活性变化对TNF-α及IL-4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晓梅 曾勉 +2 位作者 卢桂芳 关开泮 黄书然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0-634,640,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脓毒血症时有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活性、血浆促炎介质TNF-α及抗炎介质IL-4的变化,探讨其关系。【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90只,体质量280~30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血症组,每组... 【目的】观察大鼠脓毒血症时有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活性、血浆促炎介质TNF-α及抗炎介质IL-4的变化,探讨其关系。【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90只,体质量280~30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血症组,每组再分12h、24h、48h三亚组,每组1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制作大鼠脓毒血症模型,ELASA方法测定有核细胞的PPARγ活性及血浆中IL-4的水平变化趋势。【结果】脓毒血症组大鼠血浆促炎介质TNF-α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升高明显,分别为(162±32vs31±7,32±8)pg/mL,随时间延长有上升趋势,在术后24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状态。抗炎介质IL-4水平也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升高(分别为89±25vs41±7,41±7)pg/mL,并呈持续性升高(70±5,75±8,122±11)pg/mL,存在促炎和抗炎平衡失调。脓毒血症组大鼠有核细胞PPARγ活性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明显降低,分别为(0.263±0.017,vs0.292±0.005,0.294±0.007)并随病情加重而逐渐下降。脓毒血症组大鼠有核细胞PPARγ活性与血浆促炎介质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655,P=0.040。【结论】脓毒血症大鼠存在炎症-抗炎系统失衡,有核细胞PPARγ活性下降,且与血浆促炎介质TNF-α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炎症介质 脓毒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淀粉样β蛋白片段1-42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姜艳 金英 +4 位作者 王世兴 李亚男 闫恩志 齐志敏 魏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5-361,共7页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Pio)对淀粉样β蛋白片段1-42(Aβ1-42)所致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Aβ1-42损伤组,Aβ1-42+Pio20,40及80mg·kg-1组。于d1和2,Pio处理组大鼠灌胃给予Pio,正...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Pio)对淀粉样β蛋白片段1-42(Aβ1-42)所致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Aβ1-42损伤组,Aβ1-42+Pio20,40及80mg·kg-1组。于d1和2,Pio处理组大鼠灌胃给予Pio,正常对照组和Aβ1-42损伤组灌胃给予0.2%二甲亚砜。d2给药处理后,Aβ1-42损伤组及Pio处理组大鼠左侧脑室内单次注射Aβ1-425μL(2.0mmol·L-1)制备大鼠痴呆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再连续给药6d后,取海马CA1区,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7,caspase9及μ-钙蛋白酶和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脑室内注射Aβ1-42可使大鼠海马CA1区活化的caspase3,caspase7,caspase9蛋白及μ-钙蛋白酶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分子质量116kuPARP表达明显减少,而分子质量89ku劈切PARP表达明显增加。Pio40及80mg·kg-1可明显抑制Aβ1-42所致海马CA1区活化的caspase9和μ-钙蛋白酶表达增加,也可明显抑制Aβ1-42所致的PARP表达的改变。但Pio20mg·kg-1对Aβ1-42所致海马caspase9,μ-钙蛋白酶和PARP表达无明显作用。Pio20,40及80mg·kg-1均可抑制Aβ1-42所致海马CA1区活化的caspase3和caspase7表达增加。结论Pio对Aβ1-42引起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 钙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K/PGC-1α信号通路在硫化氢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洁琼 胡明珠 +3 位作者 杜斌 陈俊良 庞庆丰 季永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51-956,共6页
目的探讨AMPK/PGC-1α信号通路在硫化氢(H2S)抗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平衡灌注20 min,停灌30 min,复灌60 min建立大鼠离体心肌I/R损伤模型。♂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n=12):空白组(Control组)... 目的探讨AMPK/PGC-1α信号通路在硫化氢(H2S)抗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平衡灌注20 min,停灌30 min,复灌60 min建立大鼠离体心肌I/R损伤模型。♂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n=12):空白组(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溶媒组(DMSO组),抑制剂Compound C组(CC组),H2S后处理组(NP组),H2S后处理+CC组(N+C组)。记录平衡末及再灌注末的心率(HR)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和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再灌注末,TTC法染色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各组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PGC-1α的表达;Western blot半定量总的AMPKα、p-AMPKα和PGC-1α的表达水平。结果平衡末各组间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末,与I/R组比较,NP组能明显改善再灌注损伤心功能的各项指标(P<0.05),减少心肌梗死面积[(23.9±3.4)%vs(60.9±3.8)%,(P<0.05)];HE染色显示NP组心肌损伤明显减轻;同时p-AMPKα、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Compound C逆转了H2S后处理产生的心肌保护效应及p-AMPKα和PGC-1α的表达增加。结论 AMPK/PGC-1α信号通路参与了H2S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硫化氢 后处理 心肌保护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过氧化酶增殖激活受体γ转录辅助活化因子- 线粒体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训练诱导miR-27/PPARγ调控肥胖大鼠肝脏脂肪酸代谢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朱磊 路瑛丽 冯连世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5-122,共8页
目的:探讨低氧训练对肥胖大鼠肝脏中miR-27/PPARγ及其下游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时序性影响。方法:13周龄雄性SD肥胖大鼠50只随机平均分成5组(n=10×5):低氧对照组(C组)、低氧训练1周组(E1组)、低氧训练2周组(E2组)... 目的:探讨低氧训练对肥胖大鼠肝脏中miR-27/PPARγ及其下游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时序性影响。方法:13周龄雄性SD肥胖大鼠50只随机平均分成5组(n=10×5):低氧对照组(C组)、低氧训练1周组(E1组)、低氧训练2周组(E2组)、低氧训练3周组(E3组)和低氧训练4周组(E4组),所有训练组用水平跑台进行耐力训练,训练强度常氧25 m/min,低氧20 m/min(低氧浓度13.6%),持续运动1 h/天、5天/周,共4周。检测血清TC、TG、LDL-C和HDL-C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7、PPARγ基因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PPARγ、CD36、ATGL、LPL、L-FABP、SREB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4周低氧训练过程中,肥胖大鼠脂体比、TC、TG和LDL-C浓度逐步降低,而HDL-C逐步升高;伴随着低氧训练时间的延长,肥胖大鼠肝脏中miR-27表达逐步降低,其中,E3和E4组极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与之相反,PPARγ、CD36、ATGL、LPL的表达逐步升高,其中E4组CD36表达量显著高于C组(P≤0.05),C组AGTL表达量显著低于E2组(P≤0.05),且极显著低于E3和E4组(P≤0.01),C组LPL表达量显著低于E2和E3组(P≤0.05),而极显著低于E4组(P≤0.01);L-FABP表达量在E1组最高,显著高于C组(P≤0.05);SREBP1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肥胖大鼠肝脏miR-27表达与低氧训练时间呈现负相关,低氧训练通过miR-27影响PPARγ及其下游脂肪酸代谢相关靶基因和靶蛋白的表达,改善血脂水平,最终机体脂含量伴随低氧训练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训练 miR-27 PPARΓ 肥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跃东 廖新学 +3 位作者 唐安丽 张学娇 吴敬国 冯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3-417,共5页
【目的】探讨PPARγ激动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再灌注+罗格列酮(I/R+Ros)组、缺血再灌注+罗格列酮+缓激肽B2受体拮抗剂HOE140(I/... 【目的】探讨PPARγ激动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再灌注+罗格列酮(I/R+Ros)组、缺血再灌注+罗格列酮+缓激肽B2受体拮抗剂HOE140(I/R+Ros+HOE140)组,每组15只。麻醉大鼠后,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根部30min,再灌注40min,观察缺血再灌注前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检测心肌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还原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罗格列酮预处理组的大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13min),持续时间(14.37s),室性早搏的发生次数(47次)和心律失常评分等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提前应用Hoe140可部分或全部阻断缺血-再灌注时罗格列酮的抗心律失常作用(P<0.05);I/R+Ros组与I/R组相比心肌组织eNOS、NO、和SOD活性水平明显提高,而iNOS活性和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HOE140可阻断此作用(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有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这可能是通过缓激肽-一氧化氮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罗格列酮 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 缓激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调节PPARγ和NF-κB活性参与巨噬细胞泡沫化的形成 被引量:9
16
作者 成小凤 刘小燕 +3 位作者 宋凌鲲 何云 李小庆 张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96-900,共5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是否通过调节PPARγ和NF-κB活性来抑制Ox-LDL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泡沫化形成。方法THP-1巨噬细胞与10、20、40μmol/L阿托伐他汀钙分别预孵育2 h,PBS洗2次,然后与60μg/ml ox-LDL共孵育48 h后,通过酶荧光法检测细...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是否通过调节PPARγ和NF-κB活性来抑制Ox-LDL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泡沫化形成。方法THP-1巨噬细胞与10、20、40μmol/L阿托伐他汀钙分别预孵育2 h,PBS洗2次,然后与60μg/ml ox-LDL共孵育48 h后,通过酶荧光法检测细胞胆固醇酯与总胆固醇比值,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胞浆内脂质蓄积情况,Western blot分析清道夫受体CD36、SRA的表达,p-iκB和PPARγ的表达,以及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的表达变化。用荧光探针DIL标记ox-LDL的方法,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THP-1巨噬细胞结合ox-LDL能力的影响。结果阿托伐他汀钙浓度依赖性降低THP-1巨噬细胞脂质蓄积和抑制清道夫受体CD36和SRA的表达,同时上调ABCA1表达,并减弱PPARγ和p-iκB活性(P<0.05)。荧光探针DIL标记ox-LDL的方法显示阿托伐他汀钙浓度依赖性降低THP-1巨噬细胞结合ox-LDL能力(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抗动脉硬化作用可能部分通过降低PPARγ和p-iκB活性来抑制脂质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 PPARΓ NF-ΚB THP-1细胞 细胞泡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VCAM-1、NF-κB及PPARs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芙蓉 高聆 +6 位作者 于建中 张捷 张岫美 完强 刘毅 黄传奎 赵家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7-202,共6页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核因子(NF)-κB及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 s)的影响,探讨西洛他唑影响VCAM-1表达的上游信号通路。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1)制备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核因子(NF)-κB及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 s)的影响,探讨西洛他唑影响VCAM-1表达的上游信号通路。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1)制备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柠檬酸钠缓冲液(NC,n=8)。随机将成模的32只糖尿病大鼠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n=12)、高剂量西洛他唑组(GX,27mg.kg-1.d-1,n=10)与低剂量西洛他唑组(DX,9 mg.kg-1.d-1,n=10)。治疗8 wk,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主动脉组织VCAM-1表达及P65亚基核转位情况;原位杂交和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主动脉VCAM-1 mRNA表达及NF-κB-DNA结合活性;RT-PCR或Real-Time PCR检测PPARα、PPARγmRNA表达。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内皮VCAM-1及其基因表达升高(P<0.01),NF-κB P65核转位及活化增强(P<0.01),PPARγmRNA表达为正常大鼠的1.7倍,而PPARαmRNA表达下降(P<0.01)。②与糖尿病组相比,高剂量西洛他唑治疗组主动脉内皮VCAM-1及其基因表达降低(P<0.01),NF-κB P65核转位及活化被抑制(P<0.01),PPARγmRNA表达比糖尿病大鼠下降73%,而PPARαmRNA则上升(P<0.05)。结论高剂量西洛他唑抑制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内皮表达VCAM-1,这可能与其对PPARs表达、NF-κB核转位及其DNA结合活性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西洛他唑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核因子-κB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PPAR-α表达对ET-1诱导的心肌肥大和PI3K/Akt/GSK3β-NFATc4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瑞芳 乐康 +3 位作者 高洁 杨国庆 鲍颖霞 刘培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89-2294,共6页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在病理性心肌肥大中的作用及其信号机制。方法:应用Invitrogen's Stealth RNAi抑制心肌细胞PPAR-α的表达;采用[3H]-亮氨酸掺入法和RT-PCR检查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和心房利钠因子(AN...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在病理性心肌肥大中的作用及其信号机制。方法:应用Invitrogen's Stealth RNAi抑制心肌细胞PPAR-α的表达;采用[3H]-亮氨酸掺入法和RT-PCR检查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和心房利钠因子(ANF)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kt/GSK3β的磷酸化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FATc4的胞核移位。结果:(1)RSS304168是最有效的PPAR-αRNAi,特异性地抑制了PPAR-α的表达。(2)非诺贝特预处理抑制了内皮素-1(ET-1)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蛋白质合成和ANF mRNA的表达);RSS304168加强了ET-1的诱导效应,而且逆转了非诺贝特对心肌肥大的抑制效应。(3)非诺贝特降低了ET-1诱导的Akt/GSK3β的磷酸化表达,RSS304168增强了ET-1的诱导效应,ET-1和RSS304168的上述作用可被PI3K阻断剂LY294002所阻断;RSS304168逆转了非诺贝特对Akt/GSK3β的磷酸化表达的负性调控作用。(4)非诺贝特抑制了ET-1诱导的NFATc4的胞核移位;而RSS304168加强了ET-1的诱导作用,逆转了非诺贝特对NFATc4胞核移位的抑制作用。结论:PPAR-α激活可以通过PI3K/Akt/GSK3β-NFATc4通路抑制ET-1诱导的心肌肥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心肌肥大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α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活化T细胞核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糖尿病患者胎盘组织脂联素及受体与PPAR-γ和IL-6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蓉 刘建 +2 位作者 伍丽 孙江川 肖晓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392-1395,共4页
目的研究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胎盘组织中脂联素(adiponectin,APN)及其受体(Adipo R)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白介素-6(IL-6)变化关系。方法 GDM和糖耐量正常孕妇(CON)各20例,采用全自动... 目的研究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胎盘组织中脂联素(adiponectin,APN)及其受体(Adipo R)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白介素-6(IL-6)变化关系。方法 GDM和糖耐量正常孕妇(CON)各20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胎盘组织APN及其受体Adipo-R1、Adipo-R2、PPAR-γ、IL-6 m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胎盘组织中PPAR-γ、IL-6蛋白水平变化。结果①与CON组相比,GDM组APN mRNA表达明显降低[(1.08±0.11)vs(0.68±0.09),t=2.79,P<0.05],Adipo-R1 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1.06±0.09)vs(1.13±0.11),t=0.48,P>0.05)],Adipo-R2 mRNA表达明显增加[(1.03±0.11)vs(2.29±0.42),t=0.29,P<0.05)],PPAR-γmRNA表达明显降低[(1.02±0.16)vs(0.61±0.09),t=2.28,P<0.05)],IL-6mRNA表达明显增加[(1.07±0.10)vs(2.64±0.43),t=3.55,P<0.05)]。②与CON组相比,GDM组患者胎盘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明显降低[(1.00±0.05)vs(0.53±0.06),t=5.31,P<0.05],而IL-6蛋白表达明显变化明显增加[(1.00±0.05)vs(2.26±0.22),t=5.51,P<0.05]。②脂联素mRNA和空腹胰岛素水平、IL-6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变化均负相关(r=-0.39,r=-0.60,r=-0.70,P<0.05),与PPAR-γ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变化均呈正相关(r=0.59,r=0.60,P<0.05)。结论 GDM患者胎盘局部脂联素的变化可能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发生。GDM患者胎盘组织中脂联素的mRNA表达变化与PPAR-γ及IL-6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脂联素 脂联素受体 胰岛素抵抗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PPAR-γ配体罗格列酮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振中 武世伍 +3 位作者 李楠 蔡兆根 吕秀红 陈嘉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9-625,共7页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探讨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共同应用对于肿瘤细胞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组织芯...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探讨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共同应用对于肿瘤细胞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组织芯片技术,检测12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35例正常子宫内膜中COX-2和PPAR-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联合应用塞来昔布和罗格列酮处理RL95-2子宫内膜癌细胞,观察其对于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协同抑瘤作用。结果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COX-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PAR-γ蛋白表达相对降低,两者具有负性相关关系。塞来昔布和罗格列酮可以有效抑制RL95-2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能力,联合应用抑制肿瘤的效果明显高于单独药物组。结论 COX-2的高表达和PPAR-γ的低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以COX-2和PPAR-γ为共同靶点,有望成为临床子宫内膜癌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环氧合酶-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塞来昔布 罗格列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