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UR模型的遵义市PM2.5浓度空间分布模拟及分析
1
作者 况桃 刘定梅 +1 位作者 杨彦 袁艺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4期198-202,共5页
基于LUR模型模拟遵义市PM2.5浓度空间分布,分析其影响因素。利用ArcGIS软件对遵义市区域进行网格嵌套,生成2 km×2 km网格,通过前期建立的PM2.5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预测网格点中心PM2.5浓度,然后进行空间插值,生成浓度空间分布模... 基于LUR模型模拟遵义市PM2.5浓度空间分布,分析其影响因素。利用ArcGIS软件对遵义市区域进行网格嵌套,生成2 km×2 km网格,通过前期建立的PM2.5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预测网格点中心PM2.5浓度,然后进行空间插值,生成浓度空间分布模拟图,分析PM2.5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M2.5浓度在遵义地区的相对空间分布不会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整体呈现城区中部和北部浓度较高、东部和南部浓度较低的分布特征,西部存在小范围的高浓度区域。基于LUR模型能够实现PM2.5浓度高分辨率空间分布模拟,揭示城市污染物空间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有助于精准定位,为大气PM2.5污染防治、人群污染暴露评估和健康影响分析提供科学决策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R模型 pm2.5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边污染对北京大气PM_(10)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杨素英 陈东升 赵秀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17,共5页
文章基于Models3/CMAQ空气质量模式,利用北京及周边省市详细调查的污染源数据,采取双层网格嵌套技术建立起适用于我国华北区域的大气PM10数值模拟系统。在此基础上,文章设计了5种污染源情景方案,并对各种情景分别进行数值模拟,定量计算... 文章基于Models3/CMAQ空气质量模式,利用北京及周边省市详细调查的污染源数据,采取双层网格嵌套技术建立起适用于我国华北区域的大气PM10数值模拟系统。在此基础上,文章设计了5种污染源情景方案,并对各种情景分别进行数值模拟,定量计算周边各省市对北京大气PM10的具体影响情况,得到2002年采暖季(1月份)和非采暖季(7月份)周边省市对北京大气PM10逐时浓度贡献情况。结果表明,外来污染物输送对北京大气PM10浓度影响较大,在采暖季和非采暖季外来影响分别为23.4%和40.0%。在周边各省市中,河北、天津、山西等地污染源排放对北京市大气PM10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ls3 CMAQ MM5 pm10 区域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质量多模式系统在广州应用及对PM10预报效果评估 被引量:48
3
作者 陈焕盛 王自发 +4 位作者 吴其重 吴剑斌 晏平仲 唐晓 王哲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7-435,共9页
介绍了广州空气质量多模式系统并评估其对2010年9月广州市的气象要素和PM10日均浓度的24h的预报效果。评估结果表明:模式系统较好地预测了气象要素的变化,但高估了风速;各空气质量模式能合理预测广州PM10浓度的时空变化,预报效果均处于... 介绍了广州空气质量多模式系统并评估其对2010年9月广州市的气象要素和PM10日均浓度的24h的预报效果。评估结果表明:模式系统较好地预测了气象要素的变化,但高估了风速;各空气质量模式能合理预测广州PM10浓度的时空变化,预报效果均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平均分数偏差MFB小于±60%且平均分数误差MFE小于75%),部分模式可达到优秀水平(MFB小于±30%且MFE小于50%),但同时各模式在郊区均预测偏高而在市区偏低;总体上,模式在广州郊区的PM10预报效果优于市区。模式间对比表明,在本次业务预报实践中,不存在最优的单模式,同一模式对不同的统计指标、不同的站点,其预报效果可能存在差异,基于算术平均集成各模式结果未能获得最优的预报效果。优化排放源空间分布并引进更好的集成预报方法(如权重平均、神经网络、多元回归等)是未来改进广州空气质量多模式系统预报效果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多模式 pm10 广州 亚运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州市市区环境空气中PM2.5的多模型联用来源解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何微娜 谢松青 +2 位作者 陶志华 王俏丽 李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84-1392,共9页
为对台州市市区环境空气中PM 2.5的主要来源进行全面分析,运用CMAQ(空气质量模型)模型中的ISAM源追踪算法,计算了台州市本地各类污染源及外来源对PM 2.5的贡献,同时基于CMB模型的初步源解析结果,利用CMAQ模型解析二次前体物排放源的贡献... 为对台州市市区环境空气中PM 2.5的主要来源进行全面分析,运用CMAQ(空气质量模型)模型中的ISAM源追踪算法,计算了台州市本地各类污染源及外来源对PM 2.5的贡献,同时基于CMB模型的初步源解析结果,利用CMAQ模型解析二次前体物排放源的贡献,得到CMB-CMAQ联用模型的源解析结果,综合分析CMAQ模型和CMB-CMAQ联用模型解析结果最终获得台州市市区空气中PM2.5的贡献源数据.结果表明:①CMAQ模型和CMB-CMAQ联用模型解析结果均表明,台州市市区PM 2.5本地源中首要贡献源为工业源,两个模型中工业源贡献率分别为20.13%和26.94%,其次为扬尘源(贡献率分别为16.98%、19.37%)和道路移动源(贡献率分别为16.44%、18.14%).②CMB-CMAQ联用模型解析结果中工业源、扬尘源和道路移动源的贡献率均高于CMAQ模型解析结果,而外来源和电力源的贡献率均低于CMAQ模型解析结果.③CMAQ模型和CMB-CMAQ联用模型综合分析分配结果表明,外来源、工业源、扬尘源、道路移动源是对区域中PM 2.5贡献较大的4个污染源,贡献率分别为26.10%、22.38%、16.09%、15.07%.研究显示,台州市市区环境空气中PM 2.5污染呈以工业源、扬尘源为主,道路移动源污染突出的复合型污染特征,加强这三类源的排放管理对于台州市市区PM 2.5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源解析 CMB模型 CMAQ模型 CMB-CMAQ联用模型 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减排敏感性的武汉市PM_(2.5)污染控制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许艳玲 薛文博 +1 位作者 王燕丽 唐倩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59-964,共6页
采用基于气象预报(WRF)的多尺度空气质量(CMAQ)模型,通过研究不同大气污染物排放情景下PM_(2.5)平均浓度变化,分析SO_2、NO_x、PM_(10)、PM_(2.5)、VOCs等大气污染物减排对武汉市PM_(2.5)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污染物减排对武汉市PM_(2... 采用基于气象预报(WRF)的多尺度空气质量(CMAQ)模型,通过研究不同大气污染物排放情景下PM_(2.5)平均浓度变化,分析SO_2、NO_x、PM_(10)、PM_(2.5)、VOCs等大气污染物减排对武汉市PM_(2.5)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污染物减排对武汉市PM_(2.5)年均浓度影响十分显著,且随着污染控制力度加大,PM_(2.5)污染持续减轻;当SO_2、NO_x、PM_(10)、PM_(2.5)、VOCs排放量均削减40%时,PM_(2.5)年均浓度下降24.0%,依然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值。基于空间布局和行业敏感性确定武汉市大气污染控制方案,方案实施后SO_2、NO_x、PM_(10)、PM_(2.5)、VOCs排放总量分别下降53%、26%、32%、36%和31%,PM_(2.5)年均浓度下降35%左右,控制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CMAQ模型 敏感性 pm2.5 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像元二分模型参数确定方法对高分一号PMS数据估算植被覆盖度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庞国伟 杨勤科 +2 位作者 王春梅 山琳昕 王碧莲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33,共7页
纯裸土像元的NDVIsoil和纯植被像元的NDVIveg是像元二分模型的两个关键参数,影响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的精度。该文在基于实测法和置信度法确定像元二分模型参数的基础上,利用国产高分一号PMS数据估算了黄土高原典型区的植被覆盖度,并用... 纯裸土像元的NDVIsoil和纯植被像元的NDVIveg是像元二分模型的两个关键参数,影响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的精度。该文在基于实测法和置信度法确定像元二分模型参数的基础上,利用国产高分一号PMS数据估算了黄土高原典型区的植被覆盖度,并用实测植被覆盖度数据对两种估算结果进行了验证,最后分析了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利用实测法和置信度法确定的像元二分模型参数,估算得到的植被覆盖度与实测植被覆盖度之间均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但实测法估算精度优于置信度法;2)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从西北到东南逐渐增大,平均盖度为55.40%,植被覆盖度大于45%的面积比例在60%以上,植被覆盖整体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一号pmS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实测法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R-PM侧反射层结构相似模型抗震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赖士刚 孙立斌 +2 位作者 史力 张征明 张振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1-697,共7页
采用石墨键榫系统连接固定的HTR-PM堆芯在地震下表现出非线性特征。为研究HTR-PM堆芯的非线性响应,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开展了堆芯侧反射层结构的1∶3相似模型抗震试验。试验模型由石墨砖、碳砖、石墨圆榫、方键和燕尾键组... 采用石墨键榫系统连接固定的HTR-PM堆芯在地震下表现出非线性特征。为研究HTR-PM堆芯的非线性响应,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开展了堆芯侧反射层结构的1∶3相似模型抗震试验。试验模型由石墨砖、碳砖、石墨圆榫、方键和燕尾键组成。试验分下筒无球、下筒有球和全模型有球3种工况。每种工况分别施加白噪声、OBE、SSE等多种载荷。通过试验获得了侧反射层模型的模态、加速度动态响应、位移动态响应等结果。试验加载符合安全标准,堆内构件在地震载荷下的完整性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R-pm 侧反射层 抗震试验 相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城市群PM2.5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曾德珩 陈春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34-1843,共10页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成渝城市群的PM 2.5污染不断加剧,呈明显的区域性与复合性特征.该研究以2015-2017年成渝城市群空气质量监测站的日均ρ(PM 2.5)数据为基础,结合区域气象、遥感与统计年鉴等多源数据,采用反距离插值法分析...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成渝城市群的PM 2.5污染不断加剧,呈明显的区域性与复合性特征.该研究以2015-2017年成渝城市群空气质量监测站的日均ρ(PM 2.5)数据为基础,结合区域气象、遥感与统计年鉴等多源数据,采用反距离插值法分析了ρ(PM 2.5)的时空分布差异,采用Moran′s I指数与LISA指数探索了ρ(PM 2.5)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并利用空间回归模型研究了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ρ(PM 2.5)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成渝城市群ρ(PM 2.5)分布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时间上,2015年PM 2.5污染最严重,ρ(PM 2.5)年均值为54.38μg /m^3,2016年、2017年PM 2.5污染状况逐年减轻,ρ(PM 2.5)年均值分别为53.68与47.56μg /m^3;空间上,成渝城市群东北部ρ(PM 2.5)较低,而南部ρ(PM 2.5)较高.②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M 2.5污染在成渝城市群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性,成渝城市群南部ρ(PM 2.5)呈高值-高值聚集,成渝城市群北部ρ(PM 2.5)则呈低值-低值聚集.③空间回归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范围内某一地区邻近区域的ρ(PM 2.5)平均值增加1%时,该地区ρ(PM 2.5)将上升至少0.38%.城镇化率对ρ(PM 2.5)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一产业增加值,再次是工业增加值占比和降水量.城镇化率、降水量与ρ(PM 2.5)呈负相关,而第一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占比与ρ(PM 2.5)呈正相关.研究显示,加快城镇化进程、减少第一产业排放、降低工业增加值占比(尤其是重污染工业)是有效解决成渝城市群PM 2.5污染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 2.5 成渝城市群 时空分布 空间自相关性 空间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典型城市PM2.5浓度时空演绎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屈超 陈婷婷 +1 位作者 刘佳 李煜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17-1125,共9页
为探讨空气中ρ(PM2.5)的空间集聚特征和气候、大气成分变量对空气中ρ(PM2.5)的影响,利用首批纳入PM2.5监测的74个城市的ρ(PM2.5)数据计算Moran's I指数,并选取其中38个典型城市进行计量分析.在基于引力模型的空间权重矩阵基础上... 为探讨空气中ρ(PM2.5)的空间集聚特征和气候、大气成分变量对空气中ρ(PM2.5)的影响,利用首批纳入PM2.5监测的74个城市的ρ(PM2.5)数据计算Moran's I指数,并选取其中38个典型城市进行计量分析.在基于引力模型的空间权重矩阵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SDM(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结果表明:ρ(PM10)、ρ(SO2)、ρ(CO)、ρ(O3)、RH(relative humidity,相对湿度)与城市ρ(PM2.5)呈正相关,而T(temperature,温度)和WS(wind speed,风速)与城市ρ(PM2.5)呈负相关;ρ(PM10)、ρ(CO)、RH是位于前3位影响城市ρ(PM2.5)的关键性因素,其总效应分别为0.720 1、0.241 7、0.133 9.地理上邻近城市ρ(PM2.5)具有明显的外部空间溢出效应,即邻近城市ρ(PM2.5)每增加10百分点,将导致该地区ρ(PM2.5)增长6.12百分点.300 km左右是保证PM2.5区域"联防联控"最佳效果的最大门槛距离,超过该门槛距离,区域"联防联控"的力度和效果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当门槛距离大于500 km时,ρ(PM2.5)的空间自相关性不显著.气候变量中,RH和ρ(PM2.5)呈同方向变化,而T、WS与ρ(PM2.5)呈反方向变化.研究显示,关注单一地区或单一因素(气候或大气成分)均不能有效控制PM2.5污染,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各地治理PM2.5应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完善防控机制等多个维度共同推进,促使经济增长方式早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SDM模型 引力模型 空间分布 门槛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溶解性有机质的影响机制
10
作者 穆政源 王亚俊 +4 位作者 李卫平 魏大和 刘庆庆 方捷 肖秋香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41-1057,共17页
河流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动态变化、周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已成为水生态环境健康研究的热点,而明确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DOM含量、组成和来源的影响,是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本文以福建省东张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枯水期(2024... 河流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动态变化、周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已成为水生态环境健康研究的热点,而明确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DOM含量、组成和来源的影响,是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本文以福建省东张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枯水期(2024年4月)和丰水期(2024年8月)采集22条入库河流水样,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EEM)光谱学,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研究河流DOM含量、组成成分及其变化特征,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解析土地利用类型对DOM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①城镇流域的河流DOM荧光强度和氮、磷浓度高、生物可利用性强,是水库碳源和营养盐输入的重点区域;林地流域中土壤和凋落层富含大量有机质,使得流域输出DOM的荧光强度低、氮、磷浓度低、生物可利用性弱;农用地流域的DOM多为新近降解的自生源小分子物质,氮、磷浓度较高;混合用地流域的DOM受到城镇、林地和农用地面积占比的共同影响。②PLS-PM分析结果表明,在枯水期,土地利用类型通过UV指数(反映DOM内部结构)影响河流DOM组分,而在丰水期,土地利用类型通过荧光指数(反映污染源信息)影响河流DOM组分。研究显示,不同水文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流域的DOM组分、动态特征和影响机制存在显著差异,该结论可为东张水库流域的污染防控和水质目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张水库流域 溶解性有机质(DOM) 荧光光谱 土地利用类型 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风网PM-IBM模型及其在堆场扬尘庇护区湍流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栋 张博曦 +1 位作者 及春宁 杨海滔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7-584,共8页
防风网是煤炭和矿石等物料堆场的重要抑尘设施,能够利用多孔网板形成风速庇护效应,减少扬尘带来的大气污染。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数值风洞是预测防风网减风抑尘效率的先进手段,然而网板边界模型及其复杂阻风作用机制一直是风场湍流模拟... 防风网是煤炭和矿石等物料堆场的重要抑尘设施,能够利用多孔网板形成风速庇护效应,减少扬尘带来的大气污染。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数值风洞是预测防风网减风抑尘效率的先进手段,然而网板边界模型及其复杂阻风作用机制一直是风场湍流模拟的难点。本文将浸入边界法与多孔介质模型相结合,通过在NS方程中引入与渗流压降对应的力源项,建立PM-IBM(Porous Medium-Immersed Boundary Method)模型,实现了结构化网格下的防风网数值边界,并应用于堆场扬尘庇护区湍流风场模拟。结果表明,防风网网高大于1.4倍堆场高时,堆顶扬尘风速随网高呈非线性增长;PM-IBM模型结合通用计算流体力学求解器FLUENT,能够快速、高精度地模拟防风网的阻风作用,为堆场扬尘抑制效率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网 抑尘 浸入边界法 多孔介质法 pm-IB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人类活动对河流溶解性有机质的影响路径解析
12
作者 张琼 刘睿 +3 位作者 张静 郑达燕 张柳柳 郑财贵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1-715,共15页
为辨析土地利用对河流溶解性有机质(DOM)陆源驱动的直接影响和营养状况驱动的间接影响,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水质营养状况数据和DOM组分数据,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技术,探究2022年8月(雨... 为辨析土地利用对河流溶解性有机质(DOM)陆源驱动的直接影响和营养状况驱动的间接影响,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水质营养状况数据和DOM组分数据,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技术,探究2022年8月(雨季)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的DOM组分特征,并运用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量化多空间尺度下土地利用对DOM陆源驱动的直接影响和营养状况驱动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1)流域共检测出三种主要荧光组分,并以类腐殖质为主。流域水体DOM受到陆源输入和内源输入的双重影响。(2)整体上,土地利用对河流DOM陆源驱动的直接影响小于营养状况驱动的间接影响,其中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对内源输入更为敏感;荧光溶解性有机质(FDOM)对陆源输入更为敏感。(3)水田和河渠对DOM陆源驱动的直接影响较大,水库坑塘、灌木林和中覆盖度草地对DOM营养状况驱动的间接影响较大,斑块密度(PD)和斑块结合度(COHESION)对DOM陆源驱动的直接影响和营养状况驱动的间接影响均较大。(4)土地利用对不同DOM组分陆源驱动的直接影响各异,营养状况驱动的间接影响多在子流域较为显著。单个土地利用指标(如水田、疏林地、其它林地和PD等)对河流DOM陆源驱动的直接影响多在500 m河岸带缓冲区最大,对营养状况驱动的间接影响(如水田、灌木林、中覆盖度草地和河渠等)多在子流域最大。研究揭示了人类活动对河流DOM的影响机制,为科学规划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格局和有效调控三峡库区水生态环境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土地利用 陆源驱动的直接影响 营养状况驱动的间接影响 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p-hat变换的PM模型弱小目标检测 被引量:9
13
作者 陆福星 李夜金 +2 位作者 陈忻 陈桂林 饶鹏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17-1422,共6页
为了实现红外复杂背景下弱点目标的有效检测,提出了形态学Top-hat变换和改进的非线性扩散(以Perona-Malik(PM)的研究为基础)模型相结合的滤波算法,用于增强红外弱小目标信号、抑制复杂背景和噪声。该方法首先利用形态学滤波中的Top-hat... 为了实现红外复杂背景下弱点目标的有效检测,提出了形态学Top-hat变换和改进的非线性扩散(以Perona-Malik(PM)的研究为基础)模型相结合的滤波算法,用于增强红外弱小目标信号、抑制复杂背景和噪声。该方法首先利用形态学滤波中的Top-hat算子对图像进行目标增强,然后对形态学滤波后的图像采用改进的PM滤波器进行进一步滤波达到抑制背景突出目标的目的,最终通过阈值分割实现弱小目标的检测。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低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下实现红外弱小目标图像的背景及边缘有效抑制、使图像的信噪比提高20%,检测能力在原有算法上提高了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弱小目标检测 背景抑制 perona-malik模型 形态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R-PM堆芯出口热气混合结构两支路模型实验研究
14
作者 周杨平 郝鹏飞 +2 位作者 李富 石磊 何枫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79-184,共6页
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HTR-PM)在山东荣成正式开工建设,为验证HTR-PM堆芯出口热气混合结构是否满足混合要求,利用建立的缩比模型实验台架,进行了两支路(热气支路及冷气支路)3个系列工况的实验,实验包括:定流... 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HTR-PM)在山东荣成正式开工建设,为验证HTR-PM堆芯出口热气混合结构是否满足混合要求,利用建立的缩比模型实验台架,进行了两支路(热气支路及冷气支路)3个系列工况的实验,实验包括:定流量变温差实验、定温差变流量实验、定温差与总流量变流量比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两支路工况下,热气混合结构的混合效率均在98%左右。通过与蒸汽发生器的入口温度要求进行对比分析,可得出在考虑不经过堆芯的漏流的两支路工况条件下,HTR-PM堆芯出口的热气混合结构能满足热混合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R-pm 热气混合 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R-PM堆芯出口热气混合数值模拟分析
15
作者 周杨平 郝鹏飞 +3 位作者 李富 石磊 何枫 谢菲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5期270-277,共8页
利用Fluent软件对模型实验台架的两支路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该实验台架用于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HTR-PM)的堆芯出口混合结构的设计验证。通过利用模拟计算所得的温度、压力以及流速分布与模型实验台架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利用Fluent软件对模型实验台架的两支路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该实验台架用于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HTR-PM)的堆芯出口混合结构的设计验证。通过利用模拟计算所得的温度、压力以及流速分布与模型实验台架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确定了模拟计算的各种设置,包括边界条件、湍流模型以及求解算法等。利用Fluent软件并根据相应的设置,对HTR-PM的堆芯出口混合结构的两支路工况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两支路工况下,HTR-PM的堆芯出口混合结构可满足高热混合效率和低压降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R—pm 热气混合 湍流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EDS-PM模型模拟杭州市人群PM_(10)暴露水平 被引量:5
16
作者 姜磊 田伟利 +4 位作者 张清宇 何一夫 范良千 虞波 曹燕春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5-620,共6页
以杭州市为例,利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国家暴露研究实验室(NERL)所开发的颗粒物人类暴露剂量随机模拟模型(SHEDS-PM),考察了人群在不同微环境中的PM10暴露水平.结合室外环境ρ(PM10)模拟结果、相关微环境参数和人群活动特征,对... 以杭州市为例,利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国家暴露研究实验室(NERL)所开发的颗粒物人类暴露剂量随机模拟模型(SHEDS-PM),考察了人群在不同微环境中的PM10暴露水平.结合室外环境ρ(PM10)模拟结果、相关微环境参数和人群活动特征,对研究区域2004年不同季节室外环境、室内环境(住宅、办公室、学校、商店、餐馆)以及机动车内PM10暴露水平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PM10暴露量、吸入量和沉积量与ρ(PM10)日均值呈正相关;1月PM10暴露量、吸入量和沉积量最大,分别为18.22,326.99和277.46μg/m3,三者在住宅环境中的剂量最大;不同微环境PM10平均沉积速率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DS-pm模型 pm10 暴露 沉积 吸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PM2.5来源解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刘小真 任羽峰 +1 位作者 刘忠马 秦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46-1555,共10页
为探讨2013年南昌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分布状况,收集南昌市9个大气监测站点实时发布的PM10和PM2.5数据,分析了ρ(PM10)、ρ(PM2.5)和ρ(PM2.5)/ρ(PM10)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态污染物的相关性,并结合污染严重的秋季时段,采用PCA-MLR... 为探讨2013年南昌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分布状况,收集南昌市9个大气监测站点实时发布的PM10和PM2.5数据,分析了ρ(PM10)、ρ(PM2.5)和ρ(PM2.5)/ρ(PM10)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态污染物的相关性,并结合污染严重的秋季时段,采用PCA-MLR(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大气PM2.5中化学组分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①ρ(PM10)和ρ(PM2.5)的年均值分别为(115.4±39.1)(69.1±26.8)μg/m^3,均超过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ρ(PM10)和ρ(PM2.5)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石化、省外办监测站点,最低值出现在林科所监测站点.ρ(PM10)和ρ(PM2.5)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呈冬季>春、秋两季>夏季的趋势,全年ρ(PM10)超标天数占比为25.48%,ρ(PM2.5)超标天数占比为36.71%,各季度ρ(PM2.5)超标天数占比均高于ρ(PM10).②受人为活动和边界层高度的影响,ρ(PM2.5)和ρ(PM10)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形态,一个波峰出现在08:00—10:00,另一个波峰出现在20:00—22:00,并且晚间小时峰值高于早间,最低值出现在15:00.③ρ(PM2.5)/ρ(PM10)年均值为60.3%,在冬季最高达65.1%,相关性分析发现ρ(PM10)与ρ(PM2.5)存在较显著的线性关系,表明二者具有同源性.④ρ(PM10)、ρ(PM2.5)均与ρ(SO2)、ρ(NO2)、ρ(CO)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冬季相关性高于夏、秋两季;而ρ(PM10)、ρ(PM2.5)均与ρ(O3)全年呈显著负相关,并且夏、秋两季相关性高于冬季,说明气态污染物的二次转化对ρ(PM2.5)和ρ(PM10)有较大影响.⑤南昌市秋季PM2.5的最大污染源为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混合污染源,其次分别为施工扬尘源、燃煤源、冶炼尘/生物质燃烧混合污染源,各污染源对PM2.5的贡献率分别为40.9%、35.8%、12.4%、10.9%.研究显示,南昌市PM2.5的污染程度较PM10严重,PM2.5已成为南昌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主要组分,PM2.5主要来源为城市扬尘和机动车尾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气态污染物 相关性 PCA-ML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AOD的华北地区2003—2014年PM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优芳 周一敏 赵昕奕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2-830,共9页
华北及周边地区PM2.5造成的污染,近十年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利用2003—2014年的卫星遥感MODIS AOD数据和2014—2015年的地面观测PM2.5浓度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混合效应模型、EOF分解等统计分析方法,反演了2... 华北及周边地区PM2.5造成的污染,近十年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利用2003—2014年的卫星遥感MODIS AOD数据和2014—2015年的地面观测PM2.5浓度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混合效应模型、EOF分解等统计分析方法,反演了2003—2014年华北及周边地区PM2.5浓度,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卫星遥感MODIS AOD与地面观测PM2.5值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可利用MODIS卫星遥感AOD对地面观测的PM2.5浓度进行反演;(2)华北地区PM2.5浓度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太行山脉是污染强弱明确的分界线,山脉东南部的污染显著高于西部,且在地势变化的地方出现明显的突变;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和山东西北部分区域是污染最严重的地区;(3)2004年、2009年以及2013年后都是污染浓度比较低的年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D pm2.5污染 mixed effect model(混合效应模型) 华北地区 EOF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冬季PM2.5空间分布模拟 被引量:6
19
作者 尹杰 刘春霞 +3 位作者 李月臣 汪朝霞 刘源 刘贤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52-1358,共7页
PM_(2.5)以其对环境空气质量及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而逐渐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以西南地区典型山地城市——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基于2013—2017年冬季(1、2、12月)原重庆市环境保护局... PM_(2.5)以其对环境空气质量及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而逐渐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以西南地区典型山地城市——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基于2013—2017年冬季(1、2、12月)原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发布的17个空气环境监测站点实测数据,同时考虑自然及社会经济因素,构建了基于多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模拟了重庆市主城区2013—2017年冬季PM_(2.5)平均浓度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PM_(2.5)浓度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缓冲半径1 500m内建设用地面积、1 000m内林地面积、2 500m内产业点密度、1 500m内道路长度及高程影响较大;通过多因素与PM_(2.5)浓度的相关性建立的回归模型,能有效模拟PM_(2.5)浓度的空间分布特点,重庆市主城区冬季PM_(2.5)平均浓度的空间分布呈现中西部高、北部和东南部较低的格局;2013—2017年冬季PM_(2.5)平均浓度有下降的趋势,2015年冬季下降幅度尤为明显。此研究结果对探讨PM_(2.5)浓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为减轻空气PM_(2.5)污染及提高城市空气质量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相关分析 多元回归模型 空间分布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资源错配如何影响雾霾污染?——基于土地市场交易价格和PM2.5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韩峰 余泳泽 谢锐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83,共16页
本文基于中国土地市场网土地交易数据和城市层面PM 2.5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土地资源错配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建设用地在工业领域偏向性配置导致的土地资源错配通过阻碍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延缓产业结构服务化、抑制... 本文基于中国土地市场网土地交易数据和城市层面PM 2.5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土地资源错配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建设用地在工业领域偏向性配置导致的土地资源错配通过阻碍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延缓产业结构服务化、抑制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和弱化集聚效应等机制显著加剧了城市自身及周边城市的雾霾污染。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增长竞争和财政最大化进一步强化了土地资源错配的雾霾污染效应,且除中等城市土地资源错配显著促进了Ⅰ型及以上大城市雾霾污染外,其他各类城市土地资源错配均对同级以及下级城市雾霾污染产生了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错配 雾霾污染 空间杜宾模型 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