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磁同步电机绕组电感的饱和效应 被引量:59
1
作者 任雷 崔芮华 +1 位作者 王宗培 程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1-25,共5页
系统地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绕组自感和互感的饱和效应,指出饱和效应引起这些电感随转角变化的二次谐波和一次谐波分量。实验结果验证了分析的结论,研究的成果深化了永磁同步电机的理论,对建立精确的分析模型和正确的参数确定方法有重... 系统地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绕组自感和互感的饱和效应,指出饱和效应引起这些电感随转角变化的二次谐波和一次谐波分量。实验结果验证了分析的结论,研究的成果深化了永磁同步电机的理论,对建立精确的分析模型和正确的参数确定方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电感 互感 饱和效应 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交叉饱和影响的永磁同步电机稳态参数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7
2
作者 李和明 张健 +3 位作者 罗应立 王红宇 崔学深 豆孝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4-110,共7页
针对永磁电机相关控制策略及性能计算均需要准确地得到电感和磁链等稳态参数,而它们又受交叉饱和效应影响严重,常规方法无法准确计算的问题,以有限元为工具,分析了计算永磁磁链和直轴、交轴电枢反应电感的不同方法。研究了交叉饱和效应... 针对永磁电机相关控制策略及性能计算均需要准确地得到电感和磁链等稳态参数,而它们又受交叉饱和效应影响严重,常规方法无法准确计算的问题,以有限元为工具,分析了计算永磁磁链和直轴、交轴电枢反应电感的不同方法。研究了交叉饱和效应对永磁电机的直轴、交轴电枢反应电感的影响,提出由于交叉饱和效应导致的直轴交轴存在互感,以及直轴上的永磁磁势产生交轴磁通的问题。采用冻结单元磁导率的方法,将非线性场线性化,计算得到了稳态参数随直轴、交轴电流变化的趋势。通过对比,使用计算得到的稳态参数仿真结果和实际测试结果,在空载与负载条件下的吻合很好,证明了使用冻结磁导率法计算参数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电枢反应电感 交直轴互感 永磁磁链 冻结磁导率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脉冲电压注入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检测方法 被引量:49
3
作者 王子辉 陆凯元 叶云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95-101,共7页
由于永磁同步电机存在凸极性,定子电感随气隙磁场饱和程度的不同而变化,电感值中包含了转子位置信息。根据这个原理,研究了通过注入脉冲电压矢量来检测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的方法,分析了不同位置的电压矢量对电感饱和程度的影响,... 由于永磁同步电机存在凸极性,定子电感随气隙磁场饱和程度的不同而变化,电感值中包含了转子位置信息。根据这个原理,研究了通过注入脉冲电压矢量来检测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的方法,分析了不同位置的电压矢量对电感饱和程度的影响,以及对转子位置估测精度的影响,得出了能获得最佳估测精度的优化电压矢量,并提出了改进的五电压矢量注入方式。根据转子所在区域选择优化的电压矢量进行二次计算,进一步提高了转子位置估算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可靠而有效的检测出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初始位置,而且实施简单、估测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转子初始位置 脉冲空间电压矢量 电感饱和效应 估测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增强可靠性的永磁同步电机初始角检测 被引量:31
4
作者 黄科元 周李泽 +1 位作者 周滔滔 黄守道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51,共7页
永磁同步电机初始角检测的准确性是其能否成功起动和起动力矩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文章在分析了利用绕组电感饱和效应来检测面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角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出电压矢量检测法;并针对传统电压矢量法准确性和可靠性低的... 永磁同步电机初始角检测的准确性是其能否成功起动和起动力矩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文章在分析了利用绕组电感饱和效应来检测面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角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出电压矢量检测法;并针对传统电压矢量法准确性和可靠性低的问题,提出在处理第二波电压矢量时,利用反方向电感规律增加限制条件,且第二波电压矢量后,增大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以增大电流峰值,从而增强转子增去磁效果和各矢量电流的差异性,共同作用以提高初始角度检测的可靠性。实验结果验证了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表明该检测算法不仅能保证电机转子完全静止,而且大幅度增强了初始位置角检测的可靠性,检测精度从原有的7.5°提高到1.8°,具有较大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贴式永磁同步电机 初始位置角 电感饱和效应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磁路饱和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电感参数旋转辨识算法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峰 夏超英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03-211,共9页
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高性能控制的基础是准确的数学模型和电机参数,其中电感参数对电机的稳态和动态运行性能影响较大,而对于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而言电感除了受凸极结构影响之外,还受磁路饱和等因素的影响。考虑到定子电流引起... 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高性能控制的基础是准确的数学模型和电机参数,其中电感参数对电机的稳态和动态运行性能影响较大,而对于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而言电感除了受凸极结构影响之外,还受磁路饱和等因素的影响。考虑到定子电流引起的磁路饱和效应与交叉耦合效应对电感的影响,基于矢量控制技术分别提出了d轴和q轴电感旋转辨识新算法,即d轴复合电流激励法和转矩调整法。为了提高电感辨识准确度,还采用基于电压误差曲线的补偿算法对逆变器非线性因素引起的输出电压误差进行了补偿。最后在电机控制实验平台上通过实验验证了提出的电感辨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电感参数 辨识算法 磁路饱和 交叉耦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参数对IPMSM转子位置估算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于艳君 柴凤 +1 位作者 高宏伟 程树康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0-64,71,共6页
在低速和零速情况下,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通常基于高频电压注入法,利用电机d、q轴电感的不同来实现。定子电流的变化会造成d、q轴电感的变化,进而影响电机转子位置的估算精度。研究了一种基于PWM高频载波信号... 在低速和零速情况下,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通常基于高频电压注入法,利用电机d、q轴电感的不同来实现。定子电流的变化会造成d、q轴电感的变化,进而影响电机转子位置的估算精度。研究了一种基于PWM高频载波信号的转子位置估算方法,以10极/12槽IPMSM样机为例,分析了磁饱和及交叉耦合对电机电感参数及转子位置估算的影响,建立了考虑磁饱和及交叉耦合情况下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并构建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和实验平台。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转子位置估算 电感参数 饱和凸极性 交叉耦合凸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磁路饱和的IPMSM电感辨识算法及变参数MTPA控制策略 被引量:33
7
作者 李峰 夏超英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6-144,共9页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d、q轴电感会随着磁路饱和程度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这会降低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控制的有效性。考虑到定子电流引起的磁路饱和及交叉饱和效应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d、q轴电感辨识算法和变参数MTPA控制策略。采...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d、q轴电感会随着磁路饱和程度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这会降低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控制的有效性。考虑到定子电流引起的磁路饱和及交叉饱和效应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d、q轴电感辨识算法和变参数MTPA控制策略。采用基于旋转高频电压注入的d、q轴电感辨识算法可在其他电机参数未知的前提下得到不同负载条件下的d、q轴电感;变参数MTPA控制策略能够充分利用标幺值化处理的优势,在转矩-最优电流控制表不变的基础上,只需根据实际d、q轴电感更新电流基值和转矩基值便可克服电感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实现一定转矩条件下的最佳MTPA控制。最后在电机控制实验平台上通过实验对提出的电感辨识算法和变参数MTPA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 磁路饱和 电感辨识 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控制 标幺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磁饱和的车用永磁同步电机MTPA控制技术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旭东 王硕 康劲松 《电源学报》 CSCD 2017年第2期94-100,共7页
永磁同步电机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功率密度,在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中广泛应用。电机的d、q轴电感是设计控制系统的重要参数,但重载情况下受磁饱和及交叉饱和影响严重。传统控制技术忽略磁饱和效应,导致转矩控制的精确性不足。采用有限元法分... 永磁同步电机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功率密度,在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中广泛应用。电机的d、q轴电感是设计控制系统的重要参数,但重载情况下受磁饱和及交叉饱和影响严重。传统控制技术忽略磁饱和效应,导致转矩控制的精确性不足。采用有限元法分析电机负载时的磁饱和情况,计算考虑磁饱和及交叉饱和的d、q轴电感参数。以此为基础,拟合d、q轴电感和电流关系。设计计及磁饱和的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maximum torque per ampere)控制,使d、q轴参考电流计算中使用的电感随电机电流变化。通过对比,证明计及磁饱和的MTPA控制能够实现输出转矩的精确控制,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动态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有限元 磁饱和 电感参数 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永磁同步电机位置传感器容错系统低速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志红 王双全 朱元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20,共8页
以脉振高频电压信号注入法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为基础,设计了永磁同步电机位置传感器容错控制系统。对高频电流信号和解调信号间存在相位延时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该相位延时是逆变器延时、定子电阻延时和AD采样延时的共同作用。分析... 以脉振高频电压信号注入法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为基础,设计了永磁同步电机位置传感器容错控制系统。对高频电流信号和解调信号间存在相位延时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该相位延时是逆变器延时、定子电阻延时和AD采样延时的共同作用。分析了互感和谐波电感对位置估计误差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补偿方法。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位置传感器容错控制系统跟踪精度高,具有一定的抗扰动能力,可以很好地进行零速和低速时的速度和位置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无位置传感器 相位延时 互感 估计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磁阻电机电感测试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世伟 韩雪岩 李宏浩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7,共8页
基于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磁阻电机运行区域内磁路饱和程度与交叉磁化程度变化较大,目前没有理想的测试设备和方法能够准确地获得电机工作域内d、q轴电感参数,需要完成大量的控制器标定实验工作才可以实现最优控制。因此通过公式推导及测... 基于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磁阻电机运行区域内磁路饱和程度与交叉磁化程度变化较大,目前没有理想的测试设备和方法能够准确地获得电机工作域内d、q轴电感参数,需要完成大量的控制器标定实验工作才可以实现最优控制。因此通过公式推导及测试方法研究,提出两种适用于这类电机的电感测试方法。一种方法是在电机无法驱动的情况下静态测试,通过对电压和电流波形的测试和计算得到电机电感值,然后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计算结果中存在的误差和奇异点进行处理,有效解决了因磁路不对称和齿槽引起的计算结果波动问题,提高了测试精确度。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现代常用电机检测设备,解决电机运行时内功率因数角的测试问题,通过对电机在工作域内运行时电参数测试,计算得到不同工况下的电感参数。最后将这两种方法和伏安法测试得到的电感参数应用到同一台控制器上(MTPA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通过比较,证实了两种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磁阻电机 磁路饱和 电感 交叉磁化 最小二乘法 电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磁饱和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健 秦丹丹 李云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69-1472,1491,共5页
从磁饱和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交轴电感参数的影响这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考虑磁饱和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的电流幅值一定转矩最大的控制策略。磁饱和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参数的影响主要是由磁饱和状态下交轴电流引起... 从磁饱和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交轴电感参数的影响这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考虑磁饱和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的电流幅值一定转矩最大的控制策略。磁饱和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参数的影响主要是由磁饱和状态下交轴电流引起交轴电感参数的变化。对交轴电感、交轴电流之间的关系作出假设,通过对考虑与忽略磁饱和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进行数学分析、实验对比证明了此关系式的正确性进而提出了一种有效地精确的控制策略,为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策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饱和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直接转矩控制 电流幅值一定最大转矩 交轴电感电流关系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初始磁极位置检测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庆波 张荣 +2 位作者 管冰蕾 何金保 孔中华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4-200,共7页
根据永磁同步电机相电感的饱和效应,提出了一种恒压源作用下的相电流响应来获得电机初始磁极位置的检测方法,并针对制动器打开瞬间容易出现因磁极位置不准而造成无法定位的问题,对位能性负载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环的快速定位法。该方法... 根据永磁同步电机相电感的饱和效应,提出了一种恒压源作用下的相电流响应来获得电机初始磁极位置的检测方法,并针对制动器打开瞬间容易出现因磁极位置不准而造成无法定位的问题,对位能性负载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环的快速定位法。该方法根据电机实际转动的角度来反向移动给定电流矢量,实现快速定位。最后通过计算不同幅值电流矢量二次定位转过的角度来获得精确的磁极位置。所提方法能够准确获得电机初始磁极位置,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永磁电机。实验证明:该控制方法结构简单,易于数字控制实现,同时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电感饱和效应 磁极初始位置 空间电压矢量 位置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分数槽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计算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罗晓祎 张凤阁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2021年第3期1-8,共8页
为准确计算分数槽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建立了一个新的分数槽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电机的空载反电动势和定子磁链,同时考虑了磁链谐波和d-q轴之间的交叉互感,然后计算出电机的永磁转矩、永磁转矩脉动及磁阻转矩、磁阻转矩脉... 为准确计算分数槽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建立了一个新的分数槽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电机的空载反电动势和定子磁链,同时考虑了磁链谐波和d-q轴之间的交叉互感,然后计算出电机的永磁转矩、永磁转矩脉动及磁阻转矩、磁阻转矩脉动,并揭示了转矩脉动产生的机理:永磁转矩脉动主要是6k次谐波,其中永磁转矩脉动中占比最大的为转子磁链与永磁体作用产生的12次谐波转矩。磁阻转矩脉动主要是由定子绕组在d-q轴的6k次自感谐波和交叉互感谐波产生的谐波转矩,其中磁阻转矩脉动中占比最大的为6次d-q轴互感产生的6次谐波转矩。不论是永磁转矩还是磁阻转矩,占比最大的都是由q轴电流产生的谐波转矩。最后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槽永磁同步电机 反电势常数 d-q互感 谐波转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脉冲高频方波电压注入的永磁同步电机快速电感辨识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春 陈科 南余荣 《高技术通讯》 CAS 2022年第2期182-192,共11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电感参数辨识方法收敛速度慢、算法鲁棒性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脉冲高频方波电压注入策略的在线电感辨识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永磁同步电机电感各向异性数学模型,然后在估计d和估计q轴上依次注入两对高频...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电感参数辨识方法收敛速度慢、算法鲁棒性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脉冲高频方波电压注入策略的在线电感辨识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永磁同步电机电感各向异性数学模型,然后在估计d和估计q轴上依次注入两对高频方波电压脉冲,计算估计d、q轴上电流增量,通过少量计算即可在线辨识d、q轴电感。同时还可以根据电流响应估计转子位置,并利用估计位置误差,进一步获得交叉饱和电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在4个脉冲宽度调制(PWM)周期内完成一次d、q轴电感和交叉饱和电感测量,收敛速度快、精度高、通用性强、计算量小、易于工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PMSM) 电感辨识 高频方波电压注入 磁场交叉饱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MSM动态电感辨识方法及转子位置估计误差补偿策略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峰 车进 +2 位作者 刘大铭 夏超英 王红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5418-5426,共9页
在低速和零速条件下,通常采用旋转高频电压注入法来实现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IPMSM)的无传感器控制。然而d、q轴磁路之间交叉饱和效应的存在,会给IPMSM无传感器控制系统带来转子位置估计误差,并且该误差与d、q轴动态电感以及交叉饱... 在低速和零速条件下,通常采用旋转高频电压注入法来实现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IPMSM)的无传感器控制。然而d、q轴磁路之间交叉饱和效应的存在,会给IPMSM无传感器控制系统带来转子位置估计误差,并且该误差与d、q轴动态电感以及交叉饱和动态电感有关。为了克服磁路饱和与交叉饱和效应对动态电感及转子位置估计的影响,该文提出相应的分步动态电感辨识方法和转子位置估计误差补偿策略。在采用d轴高频电压注入法离线获得电感比例系数的基础上,将基于旋转高频电压注入的动态电感辨识算法应用于IPMSM无传感器控制中,可在线实现不同工作点处动态电感的辨识以及转子位置估计误差的计算与补偿。最后通过实验对该文提出的动态电感辨识方法和转子位置估计误差补偿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 电感辨识 交叉饱和效应 无传感器控制 转子位置估计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单元永磁同步电机功率分配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桂丹 任宗芹 +1 位作者 李斌 马晓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8352-8362,共11页
在能量均衡和需求供应等领域,多单元电机可在功率分配控制等方面发挥显著优势。然而,功率分配下的电机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受系统建模及相应控制的影响。该文针对一种模块式定子结构的四单元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nterior permanent magne... 在能量均衡和需求供应等领域,多单元电机可在功率分配控制等方面发挥显著优势。然而,功率分配下的电机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受系统建模及相应控制的影响。该文针对一种模块式定子结构的四单元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IPMSM),提出一种功率分配下的考虑单元间互感的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maximum torque per ampere,MTPA)。首先,分析四单元IPMSM的磁链和电压方程,建立一种功率分配工况下考虑单元间互感的多单元IPMSM的数学模型。其次,根据该多单元IPMSM复杂的转矩特性,设计一种基于拟合正余弦函数求解最优电流矢量角的MTPA控制算法。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单元IPMSM 功率分配 单元间互感 最大转矩电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