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的扩散加权成像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张晏华 郁仁强 +5 位作者 郁斌 吴治伟 赵春刚 万露 万承鑫 张志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5-71,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R)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比较激励次数(number of e...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R)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比较激励次数(number of excitations,NEX)为2和1时常规重建(c2-DWI,c1-DWI)与DLR(DL2-DWI,DL1-DWI)4组图像的质量差异,比较灰质、白质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病灶区域及对侧正常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由两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整体图像质量、噪声水平和磁敏感伪影分别使用5分法评分。结果DLR序列灰质和白质的SNR、CNR均高于常规重建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DC值在病变区域及对侧正常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R的整体图像质量和噪声水平评分均高于常规重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磁敏感伪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LR可显著提升DWI图像SNR、CNR及主观评分,有效降低图像噪声,在NEX减半,缩短扫描时间的同时,虽对磁敏感伪影改善有限,但不影响ADC值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激励次数 深度学习重建 颅内占位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激发平面回波成像与多激发平面回波成像序列在5.0T颅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中的应用
2
作者 陈昊 音大为 +3 位作者 袁姝娅 宋潇鹏 汤润宇 刘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0-705,共6页
目的 比较单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与多激发平面回波成像(ms EPI)序列在5.0T颅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果,为EPI诊断脑部疾病提供支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8—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2例颅... 目的 比较单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与多激发平面回波成像(ms EPI)序列在5.0T颅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果,为EPI诊断脑部疾病提供支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8—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2例颅脑疾病患者,在5.0T MR下完成头部轴向T2-FLAIR、ss EPI DWI和msEPI DWI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图像质量,测量畸变位移,比较信噪比、病灶-正常组织对比度、对比噪声比和表观扩散系数。结果 msEPI序列的几何形变、磁敏感伪影、边缘锐利度及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ss EPI序列(Z=5.728、4.197、5.766、5.777,P<0.001)。定量分析显示,ms EPI序列的畸变位移较ss EPI序列显著降低[前额叶:(5.91±1.41)mm比(15.63±2.21)mm,t=34.050,P<0.001;前颞叶:(4.17±0.78)mm比(7.18±1.87)mm,t=12.263,P<0.001;后颞叶:(4.76±1.36)mm比(8.38±2.01)mm,t=21.336,P<0.001;脑直径:(4.37±1.65)mm比(12.74±2.84)mm,t=23.255,P<0.001;脑干直径:(0.80±0.63)mm比(1.98±1.63)mm,t=7.092,P<0.001];两组信噪比与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8、0.638)。ms EPI序列的病变-正常组织对比度显著高于ssEPI序列[221(131,311)比150(90,240),Z=3.89,P<0.001]。结论 对于5.0T MRI,ms EPI DWI序列较ss EPI DWI序列在诊断脑部疾病方面具有优异的图像质量和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病 磁共振成像 超高场强 扩散加权成像 回波平面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瘤ADC直方图参数联合影像生物标志物预测直肠腺癌神经脉管浸润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海升 袁隆 +6 位作者 朱凯博 席华泽 刘建强 雒攀 高榕 周俊林 刘宏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69,95,共8页
目的 探究基于全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参数联合影像生物标志物预测直肠腺癌神经脉管浸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的102例患者的术前临床及MRI资料,根据病理结果进行分... 目的 探究基于全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参数联合影像生物标志物预测直肠腺癌神经脉管浸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的102例患者的术前临床及MRI资料,根据病理结果进行分组,神经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和脉管侵犯(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中任意一项或两项阳性为PNI/LVI阳性组,两项均阴性为PNI/LVI阴性组。采用FireVoxel软件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后获得原发肿瘤的ADC直方图参数:ADC平均值(ADC-mean)、标准差、变异系数、熵、偏度和ADC第1、5、10、25、50、75、90、95、99百分位数(ADC-1%、ADC-5%、ADC-10%、ADC-25%、ADC-50%、ADC-75%、ADC-90%、ADC-95%、ADC-99%)。分析比较PNI/LVI阳性组和阴性组间ADC直方图参数、MRI评估壁外血管侵犯(MRI assessment extramural venous invasion,mrEMVI)状态、肿瘤位置、mrT分期、mrN分期之间的差异,通过单变量分析筛选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ADC直方图参数,并基于这些参数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ADC直方图模型);进一步联合单变量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非直方图参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联合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ADC直方图模型和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De Long检验比较各模型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结果 ADC-mean、标准差、ADC-1%、ADC-75%、ADC-95%、ADC-99%、mrEMVI在直肠腺癌PNI/LVI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连续变量中,ADC-99%效能最高(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35、77.1%、86.6%)。由ADC-mean、标准差、ADC-1%、ADC-75%、ADC-95%、ADC-99%、mrEMVI构建的联合模型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18、89.6%、82.9%,其诊断效能优于直方图模型(AUC为0.898)及各全肿瘤ADC直方图参数(AUC为0.670~0.835)。联合模型与ADC直方图模型的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模型与各直方图参数的AU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肿瘤ADC直方图参数及影像标志物mrEMVI可用于术前直肠腺癌神经脉管状态的预测,尤其当两者联合时,对直肠腺癌神经脉管状态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腺癌 神经脉管浸润 磁共振成像 表面扩散系数 直方图 影像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评价直肠癌肿瘤出芽等级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杜云霞 徐文翔 +4 位作者 何雨琪 孙赟 李飞翔 蔡玮 黄刚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7,73,共7页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APTw)成像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评估直肠癌肿瘤出芽(tumor budding,TB)等级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1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APTw)成像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评估直肠癌肿瘤出芽(tumor budding,TB)等级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1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病理TB计数进行分组,分为中-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对比两组间APT值及ADC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对观察者间所测数据的一致性进行检测。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整体输入法分析变量与直肠癌TB等级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以及其联合后的评估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其95%置信区间,以及对应的阈值、敏感度、特异度。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AUC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来分析各参数与TB的相关性。结果121例直肠癌患者中中-低级别组69例,高级别组52例。2位医师测量的APT值及ADC值结果一致性良好(ICC分别为0.925、0.877)。中-低级别直肠癌TB组的APT值(2.068%±0.588%)低于高级别TB组(3.167%±0.592%)(P<0.001);中-低级别直肠癌TB组的ADC值[(1.064±0.131)×10^(-3)mm^(2)/s]高于高级别TB组[(0.903±0.138)×10^(-3)mm^(2)/s]。在多变量分析中,APT值[比值比:15.079(95%CI:4.822~47.154)]和ADC值[比值比:0.004(95%CI:0.001~0.228)]是预测TB等级的独立危险因素。APT、ADC及两者联合评估直肠癌TB等级的AUC分别为0.916、0.821、0.918。DeLong检验结果显示ADC值与APT值、两者联合后评估TB等级的AU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04)。决策曲线显示两者联合后较单独使用APT及ADC值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APT值与TB等级呈中度正相关(r=0.713,P<0.001),ADC值与TB等级呈中度负相关(r=-0.550,P<0.001)。结论APT和ADC值均能够术前有效评估直肠癌的TB等级,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肿瘤出芽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的MRI对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5
作者 谢伊代·苏力坦 魏子凡 +4 位作者 陈雨萱 翁春娇 姜楠 胡春洪 马新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29,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表观扩散系数的多参数MRI对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 tumor,PT)与乳腺纤维腺瘤(fibroadenoma,FA)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PT(26个病灶)与53例FA(59个病灶)患者的MRI资料,... 目的探讨基于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表观扩散系数的多参数MRI对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 tumor,PT)与乳腺纤维腺瘤(fibroadenoma,FA)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PT(26个病灶)与53例FA(59个病灶)患者的MRI资料,比较两组病灶的形态学特征、血流动力学特征、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值,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评估组间差异。使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建立联合模型。绘制非参数法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平均ADC值、rADC值及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并通过DeLong检验比较平均ADC值、rADC值及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差异。绘制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通过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联合模型临床实用性。结果PT组年龄高于FA组(P<0.05)。PT组病灶主要表现为分叶状,边缘不规则或伴毛刺,可见T2WI低信号分隔及囊变坏死,动态增强扫描主要表现为早期快速强化、不均匀强化,TIC以Ⅱ型为主。PT组平均ADC值为(1.500±0.153)×10^(−3) mm^(2)/s,rADC1值为0.870±0.070,rADC2值为0.760±0.070,均低于FA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PT的平均ADC值最佳截断值设为1.525×10^(−3) mm^(2)/s,对应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30,敏感度为65.4%,特异度为83.1%;rADC诊断的敏感度高于平均ADC值,但特异度较低。rADC1值最佳截断值设为0.923时对应AUC为0.791,rADC2值最佳截断值设为0.847时对应AUC降至0.647,联合模型(病灶边缘、T2WI低信号分隔、rADC1值)的最佳截断值设为0.636对应AUC为0.904,敏感度为91.5%、特异度为80.8%。DeLong检验显示联合模型诊断效能优于rADC1值(P=0.007)及rADC2值(P<0.001)。校准曲线显示联合模型的预测曲线与实际情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DCA曲线显示联合模型在0.2~0.9的阈值范围内临床实用性高于单一模型。结论基于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的MRI联合模型(边缘、T2WI低信号分隔、rADC1值)可在术前有效预测PT,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有助于临床对PT的诊断、治疗方案制订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叶状肿瘤 乳腺纤维腺瘤 表观扩散系数 动态增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ADC联合临床病理特征对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状态的研究
6
作者 魏照坤 康玉洁 +6 位作者 彭乐平 张秀玲 张旭 马小梅 贾应梅 熊晟原 王莉莉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3,88,共7页
目的探讨MRI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结合临床病理特征预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状态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 目的探讨MRI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结合临床病理特征预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状态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全腹或盆腔MRI检查,并按照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结果分成MSI组和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组,MSI组包括高度MSI(high-frequency MSI,MSI-H)状态和低度MSI(low-frequency MSI,MSI-L)状态病例。采用SPSS软件对患者临床基线资料进行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行结直肠癌MSI危险因素分析。纳入多因素回归独立预测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诺模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ADC模型及ADC-临床病理特征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并以DeLong检验进行模型差异比较。使用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准确度,使用决策曲线和影响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纳入144名结直肠癌患者,其中MSI组16例,MSS组128例,MSI组患者的ADC值[(1.107±0.335)×10^(-3)mm^(2)/s]大于MSS组[(0.868±0.262)×10^(-3)mm^(2)/s],P=0.011,收集的临床病理特征中慢性胃肠炎病史(P<0.001)、D2-40(P=0.009)、临床分期(P<0.001)在MSI组和MSS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上述4种独立预测因子形成诺模图。ADC模型和ADC-临床病理特征联合模型中,ADC-临床病理特征联合模型预测结直肠癌MSI性能最优,AUC为0.90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83~1.000],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7.5%和93.0%。结论本研究表明,ADC模型和ADC-临床病理特征联合模型对结直肠癌的MSI状态具有很好的预测性能,且ADC-临床病理特征联合模型性能最优。本研究可为临床术前提供安全无创的结直肠癌MSI预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微卫星不稳定状态 临床病理特征 表观弥散系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联合ADC值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何雨琪 杜云霞 +5 位作者 徐文翔 李飞翔 孙赟 彭乐平 王莉莉 黄刚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99,109,共8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放化疗疗效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88例LACC同步放化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前瞻性收集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15例LACC患者。按照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RECIST)v1.1将患者分为显著反应组与非显著反应组。在DCE-MRI图像上选择肿瘤最大层面全肿瘤轮廓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获得转运常数(volume transport constant,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e)、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ep))原始频数表,导入IBM SPSS Statistics 27软件计算直方图特征,103例患者基于时间序列分层分割策略分为训练集88例,验证集15例,利用机器学习筛选最优DCE-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并计算灌注参数评分(DCEscore);同时在ADC图测量ADC值。构建DCE直方图特征模型、ADC值及联合模型预测LACC放化疗疗效。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效能。比较临床参数及直方图特征在LACC患者放化疗疗效显著反应组及非显著反应组间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基于DCE-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模型预测LACC患者放化疗疗效训练集、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22、0.841;ADC值预测LACC患者放化疗疗效训练集、验证集AUC为0.835、0.705;DCEscore联合ADC值预测LACC患者放化疗疗效效能最佳,训练集、验证集AUC为0.943、0.909。临床参数中,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在显著反应组及非显著反应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MI、DCEscore、ADC是LACC放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264、277.9、0.001;P值分别为0.008、<0.001、0.002),多因素逻辑回归筛选DCEscore及ADC值是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18.2、0.002;P值分别为<0.001、0.007)。结论基于DCE-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联合ADC值构建的联合模型能够治疗前预测宫颈癌放化疗疗效,提示DCE-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联合ADC值可能为LACC患者精准医疗提供一种无创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化疗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C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价值
8
作者 崔靖 郭冉 信瑞强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2,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肌层浸润深度的预测价值,从而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 探讨基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肌层浸润深度的预测价值,从而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术前接受盆腔MRI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55例EC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浅肌层浸润114例,深肌层浸润41例),按照4∶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24)和验证集(n=31)。采用ITK-SNAP软件在ADC图上逐层勾画肿瘤区域并进行特征提取,对提取出来的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应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PCC)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对所有特征进行筛选降维,并按权重系数对筛选后的影像组学特征进行重要性排序,选择排名前10的特征,使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梯度提升机(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GBM)3种算法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在验证集中对模型进行验证。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对3种影像组学模型的性能进行分析评估。使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结果 LR、RF和GBM模型预测EC肌层浸润深度的AUC值分别是0.780 (95%CI:0.762~0.804)、0.860(95%CI:0.846~0.879)、0.860(95%CI:0.843~0.877),RF和GBM模型的AUC值最高且相等。DeLong检验显示LR与RF及GBM模型的AU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23),RF与GBM模型的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3.310)。校准曲线和DCA结果显示3种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及临床实用性。结论 基于ADC图所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在EC肌层浸润深度的预测中具有良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肌层浸润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MRI定量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预测乳腺癌Ki-67表达状态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黄越 李锋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7,53,共8页
目的 探讨增强前后集成MRI(synthetic MRI,SyMRI)定量参数与乳腺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 antigen,Ki-67)表达状态之间的关系,并评估该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Ki-67表达状态中的预测效能。材料与方... 目的 探讨增强前后集成MRI(synthetic MRI,SyMRI)定量参数与乳腺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 antigen,Ki-67)表达状态之间的关系,并评估该参数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Ki-67表达状态中的预测效能。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3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在襄阳市中心医院就诊并确诊为乳腺癌的163例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这些患者均接受完整的MRI检查,并通过病理学检查证实肿瘤性质。在GE工作站上,获取并记录增强前后SyMRI定量参数值,增强前T1值(T1-Pre)、增强前T2值(T2-Pre)、增强前质子密度值(proton density,PD-Pre)和增强后T1值(T1-Gd)、增强后T2值(T2-Gd)、增强后PD值(PD-Gd),并据此计算各值增强前后弛豫时间相对变化率,记作ΔT1%、ΔT2%和ΔPD%。根据Ki-67表达情况,将收集的患者分为高表达组(≥30%)和低表达组(<30%),采用SPSS 27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进行柯尔莫戈洛夫-斯米诺夫(Kolmogorov-Smirnov test,K-S)检验正态分布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比较Ki-67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磁共振参数的组间差异,将有意义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建立联合模型,并利用DeLong检验评估模型对Ki-67表达状态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在病灶最大直径、ADC值、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和采用的治疗方案选择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年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ER-2)、病灶边缘和形态、强化特征、乳腺腺体类型、淋巴结是否转移等因素,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关于SyMRI定量参数,高、低表达组在T1-Pre、T2-Pre、T1-Gd、T2-Gd、ΔT1%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Pre、PD-Gd、ΔT2%、ΔPD%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IC、T1-Gd和ADC值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AUC分别为0.608、0.837和0.701;敏感度分别为52%、89%和85%;特异度分别为68%、68%和46%。此外,T1-Gd、ADC值和TIC三者联合建立逻辑回归预测模型,其预测Ki-67表达状态的AUC达0.881,敏感度为89%,特异度为76%。结论 在SyMRI定量分析中,T1-Gd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影像学生物标志物,能够有效预估乳腺癌中Ki-67的表达水平。通过整合ADC值与TIC,所构建的联合预测模型显著提高了预测乳腺癌Ki-67表达水平的准确性和效能,这一发现为无创性评估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和治疗效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 集成磁共振成像 细胞增殖核抗原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mean联合PSAD对PI-RADS≥3分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贝明洁 许竞方 祝新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86,107,共7页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平均值(mea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ean)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density,PSAD)对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平均值(mea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ean)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density,PSAD)对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3分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linical 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csPCa)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4年8月期间我院行前列腺MRI检查PI-RADS评分≥3分且有病理组织学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选择最高PI-RADS评分且最大病灶的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测量病灶的ADCmean和表观扩散系数最小值(mi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in)。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csPCa的最佳临床和影像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比较最佳临床和影像预测模型及两者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并行DeLong检验。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csPCa患者75例(48.39%),非csPCa患者80例(51.61%)。csPCa组的年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PSAD大于非csPCa组,csPCa组的前列腺体积(prostate volume,PV)、fPSA和tPSA比值(f/t)、ADCmin、ADCmean均小于非csPC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逐步logistic回归筛选和ROC曲线分析,获得预测csPCa的最佳临床指标为PSAD和影像指标ADCmean,AUC分别为0.846、0.898,PSAD诊断阈值为0.307 ng/mL2,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为91.25%,ADCmean诊断阈值为773.5 mm2/s,敏感度为86.67%,特异度为85.00%,两者联合模型的AUC高达0.925。DeLong检验比较联合模型与单一模型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模型预测csPCa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86.67%和88.75%。结论 ADCmean对PI-RADS≥3分csPCa的预测效能优于ADCmin,与PSAD的联合模型能进一步提高对PI-RADS≥3分csPCa的预测价值,对临床诊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在胎儿孤立性轻、中度侧脑室增宽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王晶 蔡舒蕾 +2 位作者 顾倩宇 张鹤 张国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不同类型孤立性轻、中度侧脑室增宽(VM)胎儿与正常胎儿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MRI检查的46例孤立性轻、中度VM胎儿,其中23例为单侧轻、中度VM,2...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不同类型孤立性轻、中度侧脑室增宽(VM)胎儿与正常胎儿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MRI检查的46例孤立性轻、中度VM胎儿,其中23例为单侧轻、中度VM,23例为双侧轻、中度VM,脑室扩张程度为10~15 mm.另选择51例与孤立性轻、中度VM胎儿胎龄相匹配的正常胎儿作为对照组.测量胎儿双侧额叶白质、颞叶白质、枕叶白质、顶叶白质、基底节、丘脑、小脑半球及脑桥的ADC值,比较各组间ADC值的差异.结果:3组胎儿左右两侧脑区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孤立性单侧轻、中度VM胎儿的额叶白质ADC值降低(P<0.001),颞叶白质ADC值降低(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孤立性双侧轻、中度VM组ADC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立性单侧轻、中度VM胎儿额叶及颞叶存在ADC值的变化;ADC值有助于了解胎儿脑微观结构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增宽 磁共振成像 胎儿 表观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值联合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预测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价值
12
作者 杨晓东 邓丽丽 刘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5-620,共6页
目的:探讨治疗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联合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PR)预测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3.0... 目的:探讨治疗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联合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PR)预测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记录ADC值;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纤维蛋白原和前白蛋白水平,并计算FPR,FPR=纤维蛋白原水平/前白蛋白水平。根据肿瘤是否发生进展,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肿瘤最大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与肛门距离、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良好组患者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的治疗前ADC值显著降低,FPR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前ADC值与FPR呈显著负相关关系(t=-0.282,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ADC值预测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22(95%CI:0.744~0.900),敏感度为82.1%,特异度为66.7%,临界值为0.94;FPR预测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49(95%CI:0.768~0.930),敏感度为82.1%,特异度为79.4%,临界值为25.88;ADC值联合FPR预测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924(95%CI:0.877~0.971),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85.3%。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与低水平ADC值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17.441,P<0.001);高水平与低水平FPR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28.997,P<0.001)。结论:治疗前ADC值与FPR对预测直肠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价值,低水平ADC值和高水平FRP的患者术后转移、复发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 生存分析 预后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鉴别诊断移行带高危前列腺癌及与病理分级分组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鹏 李艳 +1 位作者 徐洁 景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2,89,共7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相对ADC值对移行带高危前列腺癌(high-risk prostate cancer,hPCa)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与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nternati...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相对ADC值对移行带高危前列腺癌(high-risk prostate cancer,hPCa)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与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前列腺癌分级分组(grading group,GG)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0例移行带前列腺癌患者的双参数MRI资料,分别测量移行带癌灶和基质型增生结节的平均ADC(mean ADC,ADC_(mean))值和最小ADC(minimum ADC,ADC_(min))值,并计算移行带癌灶与基质型增生结节ADC比值的相对ADC_(mean)(relative ADC_(mean),rADC_(mean))值和相对ADC_(min)(relative ADC_(min),rADC_(min))值。比较hPCa组与低危前列腺癌(low-risk prostate cancer,lPCa)组之间ADC_(mean)、ADC_(min)、rADC_(mean)和rADC_(min)值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ADC各参数对移行带hPCa的诊断效能,并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最佳截断值。采用DeLong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ADC各参数与ISUP GG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PCa组的ADC_(mean)、ADC_(min)、rADC_(mean)和rADC_(min)值均低于lPCa组(P均<0.05)。ADC_(mean)、ADC_(min)、rADC_(mean)和rADC_(min)鉴别诊断移行带hPCa的AUC分别为0.77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15~0.892]、0.879(95%CI:0.736~0.960)、0.751(95%CI:0.589~0.874)和0.914(95%CI:0.782~0.979),rADC_(min)的AUC最大。rADC_(min)与ADC_(mean)和rADC_(mean)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ADC_(min)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rADC_(min)最佳截断值取0.664×10^(-3)mm^(2)/s,约登指数最大(0.783),诊断移行带hPC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0%、78.26%。ADC_(mean)、ADC_(min)、rADC_(mean)和rADC_(min)值与ISUP GG均呈负相关[r=-0.486(95%CI:-0.755~-0.151)、-0.613(95%CI:-0.769~-0.365)、-0.553(95%CI:-0.745~-0.260)、-0.678(95%CI:-0.810~-0.474),P均≤0.001]。结论rADC_(min)鉴别诊断移行带hPCa的效能高,并且能够无创预测移行带PCa的ISUP GG,有助于为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决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移行带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分级分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成像的ADC直方图对子宫内膜癌分级分期及Ki⁃67表达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曹蕾 杨立赟 +2 位作者 田浩 李敏达 赵金丽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表观弥散系数(ADC)直方图参数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分期及Ki⁃67表达的相关性,探讨ADC直方图的应用价值。方法: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2年10月的11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纳入研究,术前完成3 T磁共振弥散成像...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表观弥散系数(ADC)直方图参数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分期及Ki⁃67表达的相关性,探讨ADC直方图的应用价值。方法: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2年10月的11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纳入研究,术前完成3 T磁共振弥散成像并由工作站获取ADC图,术后均有病理分级、分期以及Ki⁃67表达水平。Mann⁃Whitney U检验用于评估不同组之间ADC直方图参数的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Ki⁃67表达与ADC直方图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不同组间差异参数的诊断性能。结果:(1)子宫内膜癌病理高、中、低分化组的ADCmean、ADCske和ADCkur分别为(1.37±0.53)×10^(-3)mm^(2)/s、1.36±0.52、1.70±0.64,(0.92±0.50)×10^(-3)mm^(2)/s、0.92±0.51、1.10±0.54,(0.73±0.40)×10^(-3)mm^(2)/s、0.73±0.41、0.86±0.41;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Ⅱ、Ⅲ、Ⅳ期的ADCmean、ADCske、ADCkur分别为(1.38±0.53)×10^(-3)mm^(2)/s、0.11±0.69、0.38±1.79,(1.01±0.49)×10^(-3)mm^(2)/s、0.15±0.73、0.36±1.33,(0.74±0.40)×10^(-3)mm^(2)/s、0.06±0.47、0.59±0.55,(0.56±0.29)×10^(-3)mm^(2)/s、0.07±0.47、0.52±0.57。不同级及不同分期肿瘤之间的ADC直方图参数存在统计学差异。淋巴结阳性及阴性组的ADCmean、ADCske、ADCkur分别为(0.62±0.25)×10^(-3)mm^(2)/s、0.01±0.56、0.56±0.59,(1.14±0.55)×10^(-3)mm^(2)/s、0.03±0.72、0.28±1.46。淋巴结阳性组ADC参数显著低于淋巴结阴性组。(2)ADCmean、ADC10th、ADC50th、ADC90th和Ki⁃67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3)在盆腔淋巴结阳性组与阴性组的ROC曲线分析中,ADCmean、ADC10th、ADC50th、ADC90th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6、0.776、0.803、0.834,ADC90th的AUC与ADC10th、ADC50th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ADC直方图定量参数有助于预测子宫内膜癌的分级、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也有助于肿瘤Ki⁃67表达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直方图分析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数阶微积分模型DWI结合SMS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汪飞 孙宜楠 +5 位作者 张宝媞 陈明 杨擎 陈曦 刘孟潇 朱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 探讨分数阶微积分(fractional-order calculus, FROC)模型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结合多层同时(simultaneous multi-slice, SMS)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 目的 探讨分数阶微积分(fractional-order calculus, FROC)模型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结合多层同时(simultaneous multi-slice, SMS)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乳腺MRI扫描的124例患者(141个病变),所有患者均应用3.0 T MR行两组多b值(14个b值、最高b值3 000 s/mm^(2)) DWI扫描,一组为常规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ingle-shot echo planar imaging, SSEPI)-DWI,另一组为SMS-SSEPI-DW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组的图像质量评分、FROC模型参数值[异常扩散系数(D)、体素内扩散异质性参数(β)和空间参数(μ)]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应用Bland-Altman图评估两组DWI衍生参数间的一致性。结果 乳腺恶性病变的ADC、D、β值均低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的μ值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SEPI-DWI和SMS-SSEPI-DWI序列中,D值曲线下面积最大,β值诊断敏感性最高,D值特异性最高。Bland-Altman图显示两组DWI序列衍生的相对应参数值均无偏倚,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基于SMS-SSEPI-DWI FROC模型可以在临床可接受时间内提供良好的图像质量和病变特征参数值,与SSEPI-DWI相比,其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方面具有一致的诊断性能,D值和β值表现出较好的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分数阶微积分模型 多层同时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对评估前列腺癌包膜外侵犯的附加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鸿昊 刘百川 +3 位作者 丁效蕙 张晓晶 王海屹 叶慧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8-944,共7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对评估前列腺癌包膜外侵犯(EPE)的附加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并于术前行标准多参数MRI扫描的100例前列腺癌患者,...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对评估前列腺癌包膜外侵犯(EPE)的附加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并于术前行标准多参数MRI扫描的100例前列腺癌患者,由2名放射科医师使用EPE分级系统独立评估图像,协商后确定评分。应用FireVoxel软件在ADC图上勾画全瘤体,进行直方图分析得到ADC平均值、第1、5、10、25、50、75、90、95和99百分位数ADC值(99th ADC)。比较组间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评估EPE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效能,并比较曲线下面积。结果术后病理证实34例(34%)前列腺癌EPE阳性。ADC直方图分析显示EPE阳性与EPE阴性组间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99th ADC(OR=0.609,P=0.008)和EPE分级系统(OR=4.158,P<0.001)是评估EPE的独立危险因素。99th ADC、EPE分级系统及联合模型评估EP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0.805和0.856,99th ADC和EPE分级系统评估EPE的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模型的评估效能显著优于两者单独应用(Z=2.223、2.208,均P<0.05)。结论ADC直方图对术前评估EPE具有一定附加价值,99th ADC联合EPE分级系统能有效评估E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包膜外侵犯 病理学 外科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MRI影像组学在术前预测胰腺导管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曾飘娥 曲超 +3 位作者 崔景景 修典荣 刘剑羽 袁慧书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1,共8页
目的联合常规MR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多参数MRI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并与建立的常规... 目的联合常规MR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多参数MRI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并与建立的常规MRI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比较预测效能,探索基于ADC图影像组学的附加价值。材料与方法218例PDAC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纳入临床及常规影像特征构建临床影像学模型。提取常规MRI图像(T1WI、T2WI、动脉期图像及门静脉期图像)及ADC图的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筛选出与LNM最相关的特征用于模型构建。构建基于常规MRI影像组学模型(影像组学模型1)和联合常规MRI和ADC图的影像组学模型(影像组学模型2)。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模型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间的AUC值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临床影像学模型、影像组学模型1、影像组学模型2术前预测LNM的AUC值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是0.741和0.674、0.818和0.702、0.854和0.839。影像组学模型2术前预测LNM的AUC值高于临床影像学模型(训练集P=0.009,验证集P=0.023)及影像组学模型1(训练集P=0.044,验证集P=0.04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影像组学模型1的预测效能与临床影像学模型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训练集P=0.095,验证集P=0.759)。三个模型的校准曲线均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影像组学模型2比影像组学模型1和临床影像学模型具有更高的净效益。结论联合常规MRI及ADC图构建的多参数MRI影像组学模型具有术前预测PDAC患者LNM的潜能,且其效能优于常规MRI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影像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淋巴结转移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PSMA-1007 PET/CT与mp-MRI对前列腺癌的检测效能及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云舒 陈晓华 +6 位作者 陈志强 张若弟 刘世莉 王卓 张少茹 李鹏 李艳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76,96,共7页
目的探讨18氟标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1007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fluorine-18 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 1007-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PSMA-1007 PET/CT)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 目的探讨18氟标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1007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fluorine-18 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 1007-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PSMA-1007 PET/CT)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单独及联合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检测效能,并比较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_(max))、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SUV_(max)/ADC、T1、T2、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值与PCa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4月至2022年9月疑似PCa并拟行穿刺活检或手术的患者病例,最终50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42例确诊PCa。按照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分级共分为5组,包括中高级别组(分级≥4)25例和低级别组(分级1~3)17例,比较不同分组的SUV_(max)、ADC及SUV_(max)/ADC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SUV_(max)、ADC、SUV_(max)/ADC、T1、T2、PD值之间的相关性及分别与ISUP分级的相关性。以病理为金标准,分析^(18)F-PSMA-1007 PET/CT与mp-MRI单独及联合对前列腺良恶性的检测效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价SUV_(max)、ADC、SUV_(max)/ADC及联合参数诊断效能,通过DeLong检验比较AUC间的差异。结果PCa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的ADC值、SUV_(max)、SUV_(max)/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50例患者的ADC值与SUV_(max)呈负相关性(r=-0.516,P<0.05),42例确诊PCa患者的ADC值与ISUP分级呈负相关(r=-0.616,P<0.05),SUV_(max)、SUV_(max)/ADC与ISUP分级呈正相关(r=0.549、0.639,P均<0.05)。20例完成定量磁共振图像编译(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ilation,MAGiC)序列患者T1、T2、PD值与ISUP分级无相关性(r=0.045、0.202、0.028,P均>0.05);T1、T2值与ADC值呈正相关(r=0.616,r=0.756,P均<0.05),PD值与ADC值呈负相关(r=-0.506,P<0.05)。SUV_(max)与T1、T2、PD值没有明显相关性(r=-0.132,r=-0.422,r=0.230,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UV_(max)的AUC为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7.80为临界值,诊断PCa的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100.00%;ADC值的AUC为0.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1.20×10^(-3)mm^(2)/s为临界值,诊断PCa的敏感度为95.24%,特异度为87.50%;SUV_(max)/ADC的AUC为0.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6.43×10^(3)为临界值,诊断PCa的敏感度为90.48%,特异度为100%;SUV_(max)和ADC联合的AUC为0.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0.85为临界值,诊断PCa的敏感度为90.48%,特异度为100.00%。结论联合^(18)F-PSMA-1007 PET/CT与mp-MRI可以提高对PCa的诊断效能;ADC值、SUV_(max)及SUV_(max)/ADC能够区分低危与中高危P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度膜抗原 弥散加权成像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表观弥散系数 磁共振成像 肿瘤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扩散系数鉴别肺癌脑转移瘤组织学分型及其与Ki-67增殖指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凤瑜 张斌 +5 位作者 董文洁 张鹏 薛彩强 刘显旺 韩涛 周俊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7,共6页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鉴别诊断肺癌脑转移瘤组织学分型的价值及其与Ki-67增殖指数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和41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资料...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鉴别诊断肺癌脑转移瘤组织学分型的价值及其与Ki-67增殖指数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和41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资料,并测定其Ki-67增殖指数。在ADC图上测量肿瘤实性部分的最小ADC值(the minimum ADC,ADCmin)、平均ADC值(the mean ADC,ADCmean)及对侧正常脑白质ADC值,并计算相对ADCmin(relative ADCmin,rADCmin)及相对ADCmean(relative ADCmean,rADCmean)。对比分析二者ADC值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ADC值的鉴别诊断价值,并计算ADC值与Ki-67增殖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组的ADCmin、ADCmean、rADCmin及rADCmean值均小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ADC值均能对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及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进行有效鉴别,其中rADCmean值的鉴别诊断效能最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5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907~0.994],最佳截断值为0.955,相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23%、83.87%,准确度为91.67%。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组的Ki-67增殖指数大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ADCmin、ADCmean、rADCmin及rADCmean值均与Ki-67增殖指数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r=-0.506、r=-0.480、r=-0.569、r=-0.541)。结论ADC值可以对肺癌脑转移瘤的组织学分型进行鉴别诊断,并可以预测Ki-67增殖指数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脑转移瘤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Ki-67增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和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在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中的联合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彤 高阳 +2 位作者 吴琼 何金龙 王泽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4-100,共7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斑块特征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在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斑块特征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在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14例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资料,根据临床和影像资料将患者分为初发卒中组(n=56)和复发卒中组(n=58)。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ADC直方图参数和颅内粥样硬化斑块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临床资料、ADC直方图参数、颅内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在114例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56例为初发卒中,58例为复发卒中。初发卒中组和复发卒中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ADCmin、峰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斑块强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峰度、斑块强化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的整体预测效能最佳(AUC=0.810,95%CI:0.734~0.887),高于任一单独预测因素,如斑块强化率(AUC=0.714,95%CI:0.619~0.808)、峰度(AUC=0.702,95%CI:0.607~0.796)。结论ADC直方图峰度、斑块强化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独立相关,将患者临床特征、ADC直方图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结合对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能够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壁成像 脑卒中 卒中复发 易损斑块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