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被引量:9
1
作者 李佳 欧云生 +4 位作者 权正学 蒋电明 安洪 唐可 沈昌焕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2月对3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2月对3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行X线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Cobb’s角,术前CT和术中3D-CT测量椎管骨折块占位比。观察术后并发症和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随访6个月至30个月,平均16.5±7.8个月。伤椎均顺利完成椎弓根螺钉植入,螺钉位置及稳定性良好。无切口感染,无脊髓神经症状加重,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现象。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满意,术后、末次随访(87.13±8.36)%、(85.91±9.42)%均较术前(47.78±13.56)%明显恢复(P<0.05)。伤椎Cobb’s角术后、末次随访(6.74±4.78)°(、7.45±5.04)°均较术前(28.96±5.48)°减少(P<0,05)。术中3D-CT测量椎管内骨块占位比为(7.38±2.11)%较术前(35.23±18.63)%减少(P<0.05)。脊髓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1级至2级的恢复。结论: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增加骨折固定稳定性,有效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 短节段固定 椎弓根螺钉 伤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东 高宏斌 胡祥怀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对比并研究经伤椎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别经伤椎(对照组)和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实验组),记录两组患者... 目的:对比并研究经伤椎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别经伤椎(对照组)和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实验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比较术前及术后患者Cobb角、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百分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功能独立性评估表评分(FIM)。结果:对照组在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上优于实验组(P<0.05)。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Cobb角及伤椎前后缘高度百分比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术后6个月时相比,实验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和FIM评分在手术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经复位内固定后评分均得到改善(P<0.05)。结论:经伤椎和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均能对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形成良好的复位固定效果,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在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中占有一定的优势,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远期临床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经伤椎 跨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固定联合有限开窗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兴盛 王想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719-722,共4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固定联合有限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2011年10月对38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采用腰椎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有限减压治疗,对患者术前后x线片进行测量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38例随访3... 目的探讨经伤椎固定联合有限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2011年10月对38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采用腰椎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有限减压治疗,对患者术前后x线片进行测量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38例随访3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无椎弓根钉断裂、弯曲及拔出,术后36个月疗效评价:优36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97.4%(37/38)。术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14.23±2.51)mm,显著低于术后6个月(25.68±3.95)mm(q=22.319,P〈0.05)、术后24个月(26.23±3.15)mm(q=23.391,P〈0.05)和术后36个月(25.64±2.86)mm(q=22.241,P〈0.05)。术前Cobb角24.39。±2.54。,显著大于术后36个月15.54。±1.05。(q=27.448,P〈0.05)。术前VAS评分(6.1±1.1)分,显著高于术后36个月(1.2±0.6)分(q:33.930,P〈0.05)。术前后Frankel分级有统计学差异(Z=-2.190,P=0,029)。结论经伤椎固定微创有限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不仅为爆裂性骨折提供即刻稳定,且具有复位满意、创伤小,远期可防止后凸畸形和固定失败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减压 经伤椎固定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3
4
作者 戴思雨 季祝永 +3 位作者 张文祥 韩乃富 陈余庆 谭相齐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28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满意度调查。结果: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要少于对照组;研... 目的:观察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满意度调查。结果: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要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将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可以增加前中柱的稳定性,促进骨性融合以及恢复伤椎体的高度,减少内固定导致的松动、断裂和塌陷,提高手术效果和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椎椎弓根置钉 椎体内植骨 胸腰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Cobb角前缘高度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钱重阳 杜瑞利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76-78,91,共4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3例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47例,对照组46例,分别施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后正中入路...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3例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47例,对照组46例,分别施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后正中入路全推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观察72 h.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于术前及术后7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检测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随时记录术后72h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地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术后72 h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术后72 h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施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疼痛,缩短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型 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 后正中入路全椎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 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 术后下地时间 疼痛程度 伤椎前缘高度 COBB角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辅助上颈椎椎弓根置钉与徒手置钉的比较
6
作者 朱军 蒋维利 +4 位作者 程嘉伟 刘路坦 刘涛 聂虎 牛国旗 《安徽医学》 2023年第5期510-514,共5页
目的 比较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上颈椎椎弓根置钉与徒手置钉的精准性。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上颈椎疾患患者20例,获取每位患者颈椎三维CT数据,根据置钉方式不同分为导板组和对照组,分别制作20... 目的 比较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上颈椎椎弓根置钉与徒手置钉的精准性。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上颈椎疾患患者20例,获取每位患者颈椎三维CT数据,根据置钉方式不同分为导板组和对照组,分别制作20例等比例3D打印上颈椎模型,导板组使用3D打印导板辅助上颈椎模型椎弓根螺钉置入,对照组在透视辅助下徒手置钉。根据椎体是否存在骨折,将导板组内20例模型分为钉道损伤组10例(寰椎骨折与枢椎骨折病例)和钉道完整组10例(畸形与关节脱位病例)。比较导板组和对照组螺钉可接受率、单枚螺钉置入时间差异;比较导板组术前理想钉道与术后实际钉道内倾角差异,对比钉道损伤组和钉道完整组置钉结果差异。结果 导板组螺钉可接受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9.03%(P<0.05);导板组单枚螺钉置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导板组术前理想螺钉内倾角与术后实际螺钉内倾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钉道损伤组螺钉突破椎弓根率26.7%高于钉道完整组3.1%(P<0.05)。结论 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上颈椎椎弓根置钉在置钉精准度、安全性和置钉效率方面优于徒手置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颈椎 椎弓根螺钉 徒手置钉 3D打印 导向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艾尼·米吉提 吴新军 +2 位作者 艾买提江·苏来满 刘世忠 牟洪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12期64-68,共5页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9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研究组给予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9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研究组给予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两组术后1、3、6、12个月进行复查和随访,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压缩椎体前后缘高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1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呈现下降趋势,Cobb角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研究组VAS评分及Cobb角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12个月,两组压缩椎体前后缘高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显著,能减轻术后疼痛,有效恢复伤椎的结构和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固定 疼痛 COBB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洪彬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6期74-77,共4页
目的探究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84例脊柱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联合组采取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究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84例脊柱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联合组采取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伤椎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68.54±3.46)min、手术切口长度(5.42±1.56)cm及住院时间(12.46±2.17)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31.23±4.67)min、(9.65±1.35)cm、(24.57±2.16)d,术中出血量(34.56±2.17)ml少于对照组的(67.54±4.32)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疼痛评分(1.47±0.31)分低于对照组的(3.67±0.5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伤椎Cobb角(5.67±0.43)°小于对照组的(11.43±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91.68±6.93)%高于对照组的(76.41±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手术指标、伤椎Cobb角以及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同时可较好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 伤椎置钉 脊柱骨折 疼痛评分 伤椎Cobb角 伤椎前缘高度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内置短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许德智 应永生 +1 位作者 李应斌 罗玉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9期1321-1323,共3页
目的观察经伤椎椎弓根内置短螺钉内固定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胸腰椎骨折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以微创经皮经伤椎椎弓根内置6枚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以微创经皮跨伤椎椎弓... 目的观察经伤椎椎弓根内置短螺钉内固定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胸腰椎骨折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以微创经皮经伤椎椎弓根内置6枚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以微创经皮跨伤椎椎弓根内置4枚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1 d与术后3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住院时间],比较两组不同时点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压缩度和腰椎活动度,记录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P<0.05);两组VAS评分、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腰椎活动度均有所提升(P<0.05);手术后,观察组右旋、屈伸活动度比对照组高(P<0.05);术后1个月、1年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度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ODI呈下降趋势(P<0.05);术后1年观察组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度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术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跨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相比,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但在改善腰椎活动度、维持远期Cobb角和椎体前缘压缩度方面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经皮经伤椎椎弓根置钉 经皮跨伤椎椎弓根置钉 椎体功能 腰椎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汤凌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1期35-36,共2页
目的:探究经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胸腰段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经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 目的:探究经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胸腰段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经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并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肌间隙入路 伤椎置钉 短节段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