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因制宜”中医护理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丽丽 张树君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究“三因制宜”中医护理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6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 目的:探究“三因制宜”中医护理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6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术后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三因制宜”中医护理,比较两组疼痛、腰椎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术后便秘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14 d,观察组病人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a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因制宜”中医护理能够减轻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疼痛,提高病人腰椎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减少术后便秘的发生,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因制宜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疼痛 自理能力 中医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240
2
作者 杨丰建 林伟龙 +4 位作者 朱炯 黄东辉 沈海敏 张琪 朱越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4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6例,其中61例82个椎...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4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6例,其中61例82个椎体接受PVP治疗,男21例29个椎体,女40例53个椎体,年龄65~96岁,平均78.3岁;45例55个椎体接受PKP治疗,男17例21个椎体,女28例34个椎体,年龄68~90岁,平均77.1岁。术前及术后1d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测量伤椎高度,随访伤椎高度丢失情况,记录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PVP组术前和术后1d VAS分别为6.7±1.4分和2.1±0.7分,PKP组分别为6.9±1.2分和2.2±0.9分,每组术后VAS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55例、PKP组4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8个月。PVP组和PKP组术后伤椎高度分别较术前增加2.4±1.8mm和9.2±2.2mm,术后12个月随访伤椎高度分别丢失0.8±0.5mm和1.9±0.8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术中骨水泥渗漏28例33个椎体,PKP组15例17个椎体,PKP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PVP组(P<0.05)。随访期间PVP组发生相邻椎体骨折9例,PKP组6例,两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止痛效果均较好;PKP的复位效果优于PVP,较少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术后椎体高度再次丢失较明显;两者术后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97
3
作者 申勇 刘法敬 +1 位作者 张英泽 任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途径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8年11月在我院行PKP治疗的97例(140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经单侧或双侧椎... 目的:探讨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途径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8年11月在我院行PKP治疗的97例(140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途径进行分组。单侧组均为单侧穿刺骨水泥注射过椎体中线者,共58例85个椎体,男13例,女45例,平均年龄65.3岁,单椎体36例,两椎体17例,三椎体5例。双侧组39例55个椎体,男5例,女34例,平均年龄67.1岁,单椎体24例,两椎体14例,三椎体1例。观察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变化、椎体平均高度、局部Cobb角改善及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组手术时间45±16min,骨水泥注入量3.1±1.7ml;双侧组手术时间62±27min,骨水泥注入量4.2±2.1ml,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椎体平均高度及局部Cobb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恢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及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为14.12%,双侧组为16.36%,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单侧椎弓根途径穿刺骨水泥过椎体中线注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取得双侧穿刺同样满意的临床效果,且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54
4
作者 李雪松 聂浩雄 +2 位作者 张丽梅 庞尊中 李应龙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3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成PVP组和PKP组,PVP组7例单椎体,5例2个椎体、2例3个椎体、1例4个椎体,共27个椎体接受治疗;...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3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成PVP组和PKP组,PVP组7例单椎体,5例2个椎体、2例3个椎体、1例4个椎体,共27个椎体接受治疗;PKP组9例单椎体、5例2个椎体、1例3个椎体,共22个椎体接受治疗。结果30例患者手术操作全部成功。PVP组8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PKP组10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术后PKP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与术前比较有改善(P<0.05)。结论PVP和PKP两种手术方法均具有显著止痛效果,PKP较PVP在椎体高度恢复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4
5
作者 杨建平 王黎明 +3 位作者 孙强 徐杰 曾逸文 桂鉴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38-841,共4页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6年12月采用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3例共72个椎体,其中18例19个椎体行PVP;45例53个椎体行PKP,24例30个椎体行球囊...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6年12月采用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3例共72个椎体,其中18例19个椎体行PVP;45例53个椎体行PKP,24例30个椎体行球囊扩张成形术(球囊-PKP),21例23个椎体行Sky膨胀式椎体成形术(Sky-PKP)。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伤椎前中部高度丢失百分比(%)及后凸畸形Cobb角等指标来评估三组疗效。结果:三组术后VAS评分都有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VAS降低值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后凸畸形及椎体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与PKP组在矫形效果上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Sky-PKP组和球囊-PKP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3个椎体(15.8%)、球囊-PKP组2个椎体(6.7%)及Sky-PKP组1个椎体(4.3%)出现骨水泥渗漏,但均无神经症状。结论: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都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但对于恢复伤椎高度PKP组优于PVP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联合单侧穿刺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预防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鲲 张坤 +3 位作者 赵胜豪 黄振峰 丁凡 勘武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0-603,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联合静滴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及超前预防性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西乐葆对静滴唑来膦酸后急性期不良反应(APR)的预防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普爱医院于201...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联合静滴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及超前预防性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西乐葆对静滴唑来膦酸后急性期不良反应(APR)的预防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普爱医院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单侧PKP术治疗单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患者116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应用唑来膦酸(密固达)分为A(试验组,67例)、B(对照组,49例)两组,其中A组PKP术后3d使用唑来膦酸,根据是否在静滴唑来膦酸前3d给予西乐葆口服,又将A组分为C(非西乐葆组,30例)、D(西乐葆组,37例)两组。分别测量A组和B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的骨密度,对PK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AVF)的发生率进行统计,术前、术后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评分评估活动能力,并对骨折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进行分析,评估PK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同时观察C组和D组APR的发生率,发热程度及肌肉骨骼疼痛程度的差异,评估超前预防性使用西乐葆对静滴唑来膦酸后APR的预防效果。结果治疗1年后A组患者股骨近端骨密度明显提高,治疗后1年内无新发椎体骨折的发生,B组术后1年期间有脊柱骨性疼痛加重趋势,随访期间新发椎体骨折10例,其中新发AVF 6例。两组患者术后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VAS评分和Oswestry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组和D组APR发生率、发热及肌肉骨骼疼痛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均无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唑来膦酸联合PKP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骨质疏松性患者骨密度,预防骨量持续丢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有效减轻全身及脊柱骨性疼痛症状,预防再次骨折的发生,可作为骨质疏松性骨折PKP术后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超前预防性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西乐葆可大大降低静滴唑来膦酸后急性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发热和肌肉骨骼疼痛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唑来膦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晓庆 吴学元 +1 位作者 靳占奎 常彦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77-980,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5月88例行PKP的老年OVCF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5月88例行PKP的老年OVCF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对比手术前后病椎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和骨折椎体高度。观察骨水泥向椎体外渗漏情况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出现骨水泥渗漏11例,其中椎弓根内2例,椎前静脉丛3例,椎间隙渗漏3例,椎体后缘渗漏3例;有神经压迫症状1例,予行椎体后缘减压。患者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和Cobb角均显著低于术前(t〉29.518,P〈0.001),椎体平均高度显著高于术前(t〉35.173,P〈0.001)。结论 PKP治疗老年OVCF安全、有效,能够即刻并长期减少疼痛,纠正椎体后凸畸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球囊压力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9
8
作者 谢垒 施涛 +3 位作者 邱勇钢 陈美凯 许一凡 梁文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5-180,190,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球囊压力的相关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手术的患者209例,共26... 目的探讨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球囊压力的相关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手术的患者209例,共269例椎体。其中女177例,男32例;平均年龄(75±8. 19)岁。根据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信号改变分为不规则形组85例(A组,患者67例)、带状组56例(B组,患者42例)、裂隙征状组18例(C组,患者18例)和弥漫性组110例(D组,患者82例)。采用术中球囊压力及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术中球囊破裂11例,其中A组5例,B组3例,C组1例,D组2例,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D组与A、B、C组之间球囊压力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5),D组球囊压力最小;A、B、C组之间球囊压力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各组患者术前、术后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各组间患者术前、术后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PKP治疗OVCF可获得满意疗效,弥漫性骨折术中球囊压力最小,术中需根据MRI骨折分型调控球囊压力,避免球囊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后凸成形术 球囊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单椎体楔形骨折与凹陷型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俊峰 杨惠林 +1 位作者 王根林 陈广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单椎体楔形骨折和凹陷型骨折的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3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单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PKP治疗,其中楔形骨折18例(A组),凹陷型骨折15例(B组...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单椎体楔形骨折和凹陷型骨折的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3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单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PKP治疗,其中楔形骨折18例(A组),凹陷型骨折15例(B组),观察术前和术后VAS评分、椎体前缘和中央高度比及局部后凸Cobb角。结果: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1例骨水泥向下位椎间盘渗漏,B组1例骨水泥向上位椎间盘渗漏、1例骨水泥沿穿刺针道渗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A组术前、术后VAS分别为8.1±1.0分、2.3±0.6分,B组分别为8.2±0.8分、1.9±0.6分,每组术前术后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01)。A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和中央高度比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变小(P〈0.05);B组术后椎体中央高度比与术前比较明显增加(P〈0.05),前缘高度比和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A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比为(19.3±11.4)%,与B组的(6.4±6.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中央高度恢复比为(15.9±9.3)%.与B组的(15.1±6.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后凸Cobb角纠正6.7°±2.2°,B组纠正1.4°±1.3°.差异有显著性(P〈0.001)。随访8~31个月,平均18.3个月,无患椎再骨折和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楔形和凹陷型椎体骨折可以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维持脊柱序列。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并发症的预防 被引量:10
10
作者 隆元昌 王学志 +4 位作者 付勇 罗公瑾 徐涛 郑崇明 张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76-47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boaycompressionfracture,OVCF)中骨水泥渗漏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2010年12月78例...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boaycompressionfracture,OVCF)中骨水泥渗漏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2010年12月78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共95个椎体。术中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2.5~6.5m1,平均4.304-0.66ml。术后1和3个月随访。采用患者口述描绘评分法(verbalratingscales,VRS)评价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疼痛程度。结果: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满意。VRS疼痛评分术前3.564-0.43分,术后1月下降为1.224-0.17分,术后3月下降为1.194-0.15分,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伤椎复位满意,未见椎体进一步压缩和变形,骨水泥分布均匀。其中有11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椎间隙渗漏3椎,椎体前缘渗漏3椎,椎体侧方渗漏3椎,椎体后方渗漏2椎。渗漏原因与患者的选择、术者操作规范程度、手术技巧及骨水泥注入时机等有关。所有患者得以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均恢复伤前生活,无医源性椎管狭窄。结论:PKP治疗OVCF安全、疗效满意,但要预防骨水泥渗漏并发症的发生,须严格掌握适应征,把握骨水泥的合适粘度、注入剂量、注入方法及精确的术中定位等技能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骨折 骨水泥 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58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11
作者 刘博 谷元 +1 位作者 王鹏 李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69-1473,共5页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580例患者行椎体后凸成形术,调取资料并记录与疗效相关的因素...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580例患者行椎体后凸成形术,调取资料并记录与疗效相关的因素:年龄、性别、椎体压缩程度、楔形变角度、骨折椎体数量、骨折部位、单/双侧穿刺、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间盘渗漏、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并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探讨这些因素与疗效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单变量因素分析椎体压缩程度[OR=2. 68(2. 03~3. 24),P<0. 01]、骨折椎体数量[OR=3. 54(2. 87~4. 12),P<0. 01]、骨折部位[OR=4. 02(3. 34~4. 67),P<0. 01]、骨水泥注入量[OR=2. 52(2. 01~2. 92),P<0. 05]、骨水泥椎间盘渗漏[OR=1. 98(1. 67~2. 42),P<0. 01]、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OR=2. 70(2. 31~3. 22),P<0. 01]认为与术后疗效相关,进行多变量回归分析,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LR法),骨折椎体数量[OR=4. 70(3. 28~5. 61),P=0. 000]、骨水泥椎间盘渗漏[OR=5. 12(2. 07~8. 26),P=0. 000]、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OR=4. 40(2. 93~6. 71),P=0. 000]与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疗效显著相关。结论影响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中,骨折椎体数量、骨水泥椎间盘渗漏、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较其他因素与疗效关系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远期并发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李惠民 陈银河 申才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92-598,共7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远期并发症,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7年第2期)、Wiley Online Library、ELSEVIER Science...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远期并发症,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7年第2期)、Wiley Online Library、ELSEVIER Science Direct(SDOS)数据库,检索时间均是从建库到2017年2月。收集PKP与保守治疗OVCF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经X线、CT及MRI确定诊断为胸腰椎压缩骨折;骨密度测量仪测量确定存在胸腰椎骨质疏松(T≤-2.5);年龄≥50岁,病程<6个月;术后结局指标至少包括以下指标中的一项:新发椎体骨折、邻近节段椎体骨折、严重并发症、视觉模拟评分。参考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0.1提供的针对随机对照试验的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5篇RCT研究,4篇为英文文献,1篇为中文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4篇文献为4分及以上,1篇文献为3分。PKP组共计417例,保守治疗组共计45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KP组治疗后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与保守治疗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MD=-0.36,95%CI(-0.65,-0.07),P=0.02];在新发椎体骨折、邻近节段椎体再发骨折、严重并发症三个方面PKP组与保守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PKP治疗OVCF可以降低患者疼痛VAS评分,并且不会提高新发椎体骨折、邻近节段椎体再发骨折、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P治疗不同骨密度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法敬 杜伟 +3 位作者 申勇 丁文元 王林峰 杨大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4-329,共6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不同骨密度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09年11月在我院行PKP治疗的76例单节段中老年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44例,年龄50...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不同骨密度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09年11月在我院行PKP治疗的76例单节段中老年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44例,年龄50~81岁。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L2~L4)骨密度值,根据骨密度T值大小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A组,33例)、骨量减少组(B组,26例)和骨质正常组(C组,17例),每组均采用标准的PKP手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VAS评分、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并观察各组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疼痛均得到迅速缓解,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及球囊破裂。术后随访1.5~2.7年,平均2.1年。三组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伤椎椎体平均高度A组术前为15.7±3.2mm,术后为23.1±5.7mm;B组术前为16.3±3.9mm,术后为22.5±4.8mm;C组术前为15.9±3.0mm,术后为21.8±5.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后凸角A组术前为24.7°±7.1°,术后为17.8°±5.9°;B组术前为23.5°±6.2°,术后为18.2°±6.5°;C组术前为24.1°±5.6°,术后为18.0°±5.8°,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椎体高度恢复率为65.3%,B组为57.9%,C组为54.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1例患者发生骨水泥肺栓塞,经及时抗凝治疗后症状缓解。A组骨水泥渗漏率为6.06%,B组为11.54%,C组为17.6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有2例患者发生邻近椎体骨折,均发生于骨密度最低的A组。结论:PKP对不同骨密度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均有良好的疼痛缓解作用,骨密度较低者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恢复更理想,但合并有骨质疏松症者需注意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密度 椎体压缩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磷酸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永强 范金鹏 +5 位作者 王朝君 徐凤周 李一鹏 王韦江 隋孟伟 李宝存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85-98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磷酸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到2011年3月我院开展的89例女性绝经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162个椎体)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所有...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磷酸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到2011年3月我院开展的89例女性绝经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162个椎体)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所有手术均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椎弓根穿刺球囊撑开后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术后联合唑来磷酸及活性钙药物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分别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量伤椎压缩程度、矢状面Cobb角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无临床并发症,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VAS评分、伤椎压缩程度、矢状面Cobb角与手术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伤椎压缩明显恢复,功能改善。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磷酸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弓根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唑来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线透视导航下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6
15
作者 钟华 卢畅 +1 位作者 李晶 陈威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10-1712,共3页
目的:探讨红外线透视导航下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红外线透视导航下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2例75个病椎,观察... 目的:探讨红外线透视导航下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红外线透视导航下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2例75个病椎,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并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32例手术均顺利,疼痛于术后24 h内均明显缓解,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表现,X射线片复查显示病椎的高度明显恢复,后凸畸形大部分矫正,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红外线透视导航下PKP提高了手术精确度和安全性,减少X线辐射,符合脊柱外科微创及智能导航的发展方向,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一个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线透视导航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时单侧经皮椎弓根螺钉撑开联合PKP治疗椎体后壁破裂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4
16
作者 田耘 祝腾蛟 +5 位作者 杨钟玮 吕扬 郭琰 张志山 姬洪全 周方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21-626,共6页
目的:评价临时单侧椎弓根螺钉撑开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椎体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5例单节段伴椎体后壁破裂且无神经功能损害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女性30例... 目的:评价临时单侧椎弓根螺钉撑开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椎体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5例单节段伴椎体后壁破裂且无神经功能损害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女性30例,男性5例,年龄55。80岁(平均65.5±7.13岁)。损伤节段从T11-L4共35个骨折椎体。均采用术中临时单侧椎弓根螺钉撑开,结合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影像学观测术前、术后伤椎Cobb角及椎体高度变化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ualanaloguescale.VAS)、Oswest功能障碍指数(Oswestdisabilityindex,ODI)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和功能状况以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78.33±13.94min,每个病椎注入骨水泥量平均5.10±1.13ml。术中出血平均18.80±5.29ml。术中有2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渗漏方向为椎体侧方1例,椎间隙1例,均无椎管内渗漏。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5.50个月)。术前伤椎Cobb角为16.25°±6.50°,伤椎前缘高度为0.62±0.17.伤椎中央高度为0.63±0.09;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2.26°±5.14°0.71±0.11和0.70±0.14,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前VAS为8.03±1.61分,ODI为0.73±0.17;末次随访时分别为0.60±0.74分和0.10±0.04,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伴有椎体后壁骨折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应用经皮邻椎临时椎弓根螺钉撑开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恢复椎体高度满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症 椎弓根螺钉 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材料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程兴东 孙强 +1 位作者 刘忠厚 曾逸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充填材料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 OVCF共69例(69椎),均为女性。分成3组:A组23例(23椎),充填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B组23例(23椎),充填材料为丙烯酸... 目的观察不同充填材料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 OVCF共69例(69椎),均为女性。分成3组:A组23例(23椎),充填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B组23例(23椎),充填材料为丙烯酸树脂骨水泥。C组23例(23椎),充填材料为注射型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PC)。手术均在局部麻醉下由同一组医生负责完成。术前骨密度测量(DXA)值为0.62~0.88g/cm2,平均0.72±0.16g/cm2,提示3组均存在重度骨质疏松。比较3组术前、术后1w、术后8w椎体前、中份高度,脊柱后凸角度,主观满意度(VAS评分、止痛药使用评分),骨水泥渗漏率等指标。观察3种充填材料对PKP疗效的影响。结果 3组年龄,术前椎体前、中份高度,脊柱后凸角度,VAS评分,止痛药使用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w,3组椎体前、中份高度,脊柱后凸角度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术后8w,C组椎体前、中份高度较术后1w有轻度丢失(P<0.05)。术后1w,3组VAS评分、止痛药使用评分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其中A、B组对疼痛改善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优于C组(P<0.05)。术后8w,3组对疼痛改善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术中骨水泥充填量及骨水泥渗漏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充填材料对PKP治疗OVCF的疗效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PMMA与丙烯酸树脂骨水泥近期止痛效果确切,CPC充填后患者卧床时间相对较长,但远期疗效可能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充填材料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椎旁阻滞用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2例报告 被引量:4
18
作者 魏滨 张华 +3 位作者 徐懋 张利萍 郭向阳 田耘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377,共4页
2015年12月我院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双侧椎旁阻滞(paravertebral block,PVB)下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2例在双侧PVB下顺利完成PKP,术中操作无疼痛不适,术后恢复良好,无麻醉相关并发症... 2015年12月我院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双侧椎旁阻滞(paravertebral block,PVB)下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2例在双侧PVB下顺利完成PKP,术中操作无疼痛不适,术后恢复良好,无麻醉相关并发症。我们认为双侧PVB临床操作简便,麻醉效果确切,对老年患者脆弱的心、脑、肺等重要脏器功能干扰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阻滞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ky骨扩张器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初步报告 被引量:4
19
作者 鲁凯伍 金大地 +4 位作者 陈建庭 瞿东滨 江建明 王吉兴 张忠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Sky骨扩张器系统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12例骨质疏松症17个压缩性骨折椎体,采用Sky骨扩张器行单侧经椎弓根椎体扩张,扩张高度为14mm,注入医用骨水泥。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测量压... 目的探讨应用Sky骨扩张器系统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12例骨质疏松症17个压缩性骨折椎体,采用Sky骨扩张器行单侧经椎弓根椎体扩张,扩张高度为14mm,注入医用骨水泥。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测量压缩椎体和后凸畸形恢复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随访患者胸腰背部疼痛恢复情况。结果每个椎体手术时间(52.4±28.7)min(23—90min),骨水泥注射量为(5.4±1.0)ml(3.5—7ml)。随访3~6个月,平均4.5月,术前VAS评分为(7.6±1.8)分,术后1天为(2.8±1.1)分,术后3天为(2.6±1.2)分,末次随访时为(2.2±1.0)分。术前椎体前缘高度(13.8±5.3)mm(压缩49.1%±19.1%)、中线高度(9.9±4.6)mm(压缩39.8%±18.4%),术后椎体前缘高度(16.6±4.8)mm(压缩59.1%±17.2%)、中线高度(15.2±4.0)mm(压缩60.6%±16.9%),手术前后单椎体后凸Cobb角为22.3°±8.5°和12.5°±6.4°。1例少量骨水泥渗漏入椎间盘,未出现临床不适,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采用Sky骨扩张器系统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安全、有效,其长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发骨水泥渗漏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峥 张建党 +5 位作者 邹德威 马华松 谭荣 彭军 汪东 刘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980-1982,共3页
目的分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渗漏情况。方法收集本科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采用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38例,男性41例,女性97例,平均75.3(56~87)岁。其中单椎体骨折115例,双椎体骨折19... 目的分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渗漏情况。方法收集本科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采用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38例,男性41例,女性97例,平均75.3(56~87)岁。其中单椎体骨折115例,双椎体骨折19例,三椎体骨折2例,四椎体骨折2例;共167个椎体,其中T6 3个,T7 4个,T8 4个,T9 6个,T10 6个,T11 21个,T12 43个,L1 45个,L2 23个,L3 7个,L4 5个。结果共12例(8.7%)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渗漏至椎间隙5例,椎体前方4例,椎旁软组织1例,沿椎弓根穿刺通道渗入根管内1例,椎管内1例;未出现脊髓或神经损伤的症状和体征。结论 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有一定的骨水泥渗漏率,存在造成严重后果的并发症的可能性,应重视骨水泥渗漏的积极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并发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