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艽活四物汤联合PKP术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疗效观察
1
作者 王勋 乔卿洲 《华夏医学》 2025年第1期119-124,共6页
目的探究艽活四物汤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腰椎功能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60例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将采用PKP联合常规治疗的30例患者列为对照组,以PKP联合艽活四物汤治疗的30例患者列为... 目的探究艽活四物汤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腰椎功能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60例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将采用PKP联合常规治疗的30例患者列为对照组,以PKP联合艽活四物汤治疗的30例患者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腰椎功能、骨密度、疼痛程度、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腰椎功能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艽活四物汤联合PKP治疗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改善骨密度,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艽活四物汤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联合正脊复位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凯 周黎辉 +1 位作者 郑奕 王徐灿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5期691-69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正脊复位(体位复位联合手法复位)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单节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OVCF患者120例,分为PVP联合正脊复位组及PKP组,...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正脊复位(体位复位联合手法复位)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单节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OVCF患者120例,分为PVP联合正脊复位组及PKP组,各60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水泥渗漏、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术后1 d、1月、3月随访VAS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PVP联合正脊复位组手术时间较PKP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水泥渗漏、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及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联合正脊复位组及PKP组对比,术前均可恢复椎体高度,术后PKP组高度恢复情况更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方法治疗新鲜单节段OVCF均可获得良好短期及中期止痛效果,并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活动能力;PVP联合正脊复位操作更为简单,手术时间更短,PKP对椎体高度恢复效果稍优于PVP联合正脊复位,两者各有优势,因此临床中应根据患者情况个性化选择两种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正脊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双侧球囊扩张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秦光华 赵寅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95-96,109,共3页
目的分析经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OVCF患者的资料,按PKP入路分为单侧组(63例,单侧椎弓根外侧入... 目的分析经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OVCF患者的资料,按PKP入路分为单侧组(63例,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双侧球囊扩张)、双侧组(57例,双侧椎弓根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3个月分别测定日常生活障碍(Oswestry)评分、伤椎前缘及中线的平均高度、椎体后凸角(Cobb角)及疼痛情况(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术后均无心脑血管系统症状发生(如血压波动、大出血现象),均无骨水泥外漏、运动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情况发生。与双侧组比较,单侧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水泥灌注量、术中透视数均减少(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伤椎前缘和中线平均高度及Cobb角均比术前有所改善(P<0.05),术后3个月比术后24 h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两种入路PKP术治疗老年OVCF方面均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双侧球囊扩张PKP术在减少手术时间、术中X线暴露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 双侧球囊扩张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立帕肽联合单侧入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兴涛 谢春华 刘涛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98-102,共5页
目的特立帕肽联合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特立帕肽联合单侧入路PKP治疗,对... 目的特立帕肽联合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特立帕肽联合单侧入路PKP治疗,对照组采用特立帕肽联合双侧入路PKP治疗。采用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AVH)、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骨密度(BMD)、注射水泥量、手术时间、术中射线次数、骨水泥渗漏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Cobb角、AVH、VAS、ODI、腰椎BMD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手术时间、X射线频率、输液量、水泥漏失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立帕肽联合单侧入路PK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方法,减少手术时间和辐射暴露,增加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立帕肽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骨密度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方开口与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董伟鑫 储振涛 +3 位作者 胡勇 赖欧杰 袁振山 孙肖阳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比较侧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和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 目的:比较侧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和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62例行双侧PKP治疗胸腰段(T11-L2)单节段OVCFs的患者资料。按术中使用骨水泥注射器不同,将患者分为侧方开口组29例和前方开口组33例,其中侧方开口组男6例,女23例,年龄(73.32±9.11)岁;前方开口组男7例,女26例,年龄(71.29±10.39)岁。观察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折节段(T11-L2)、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类型(分叶型、弥散型)、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椎体压缩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15.37±3.03)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D、骨折节段、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和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方开口组和前方开口组在术后3 d、6个月VAS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是两组在术后3 d、6个月时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11-L2单节段OVCF患者行双侧PKP手术时,采用侧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能达到与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治疗同样的临床疗效,并且对骨水泥分布和渗漏问题的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注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和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6
作者 唐克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7期53-55,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郴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VP组...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郴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VP组(n=68)和PKP组(n=72)。PVP组实施PVP治疗,PKP组实施PK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情况、腰椎功能、影像学指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PKP组手术透视次数、注入骨水泥量大于PVP组,手术时间长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 d、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12个月,两组Cobb角均小于术前,且PKP组小于PVP组,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且PKP组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和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均较好,均能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且安全性较高。但PVP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少,手术时间短;PKP更利于恢复伤椎高度、纠正椎体Cobb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PKP与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伴周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罗彬 熊宏林 +2 位作者 胡彪 苟光勇 曾晓勇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3期29-31,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VP)、经皮椎体成形术(PKP)与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伴周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1月赤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伴周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3...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VP)、经皮椎体成形术(PKP)与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伴周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1月赤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伴周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VP组(n=50,实施PVP)、PKP组(n=46,实施PKP)和编织囊袋组(n=42,实施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比较三组手术效果。结果:三组手术时间比较,PVP组<PKP组<编织囊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三组疼痛评分低于术前,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3个月,三组伤椎前缘高度高于术前,伤椎Cobb角小于术前;组间伤椎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改善幅度比较,PVP组<PKP组<编织囊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PKP与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伴周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均有一定效果,其中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手术时间更短,在伤椎椎体解剖形态恢复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 周壁破损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复位PCVP与单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曹强 段明明 +3 位作者 张亮亮 冯阳阳 周煜虎 王剑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2期54-58,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手法复位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curved vertebroplasty,PCVP)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 目的对比观察手法复位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curved vertebroplasty,PCVP)与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85例OVCF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复合组40例采用手法复位PCVP治疗,常规组45例采用单侧PKP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率、治疗费用、骨水泥分布等级,术前术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AV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复合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透视次数、治疗费用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复合组骨水泥用量大于常规组,骨水泥分布等级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后凸Cobb角、AVH、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1),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PCVP治疗OVCF不仅可达到常规PKP复位伤椎、改善后凸畸形的效果,而且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治疗费用,但在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方面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 手法复位 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后凸畸形 手术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VCF患者行PKP后新发椎体骨折的风险因素 被引量:6
9
作者 沈金明 封蕾 +2 位作者 陈杰 吴煜 于建农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5期806-808,共3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新发椎体骨折(NVF)的潜在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筛查63例因OVCF行PKP治疗患者的临床结局。其中7例(11.1%)由于NVF疼痛而再次就诊纳为NVF组,其...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新发椎体骨折(NVF)的潜在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筛查63例因OVCF行PKP治疗患者的临床结局。其中7例(11.1%)由于NVF疼痛而再次就诊纳为NVF组,其余56例纳入非NVF组。行logisticIN归分析以确认PKP术后NVF的风险因子。结果7例NVF患者中1例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6例发生于术后1年内,PKP术后1月内NVF发生风险无显著增高(P〉0.05),邻近椎体骨折与非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相似(P〉0.05)。NVF组年龄更大,女性患者居多,血清雌二醇(E2)水平更低。阳性似然比结果提示〉80岁、E2〈50pmol/L者发生NVF的风险增加。结论PKP术后短期内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无明显增加,高龄、女性、低E2等因素与PKP术后NVF的相关性最强,提示PKP术后NVF的发生与PKP手术相关性不大,与骨质疏松基础状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新发椎体骨折 邻近椎体骨折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P和PVP结合过伸复位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强 贺华正 +2 位作者 朱劲松 董利军 徐宏光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362-364,共3页
目的:探讨PKP或PVP结合过伸复位法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复位作用,对两者的作用和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对2007年11月~2012年10月间行PKP的21例患者和行PVP的45例患者进行随访,分别记录每个病例手术前后疼痛程度( VAS评分)、手术... 目的:探讨PKP或PVP结合过伸复位法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复位作用,对两者的作用和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对2007年11月~2012年10月间行PKP的21例患者和行PVP的45例患者进行随访,分别记录每个病例手术前后疼痛程度( VAS评分)、手术前后椎体复位情况、随访终点时椎体高度丢失情况(以Cobb角来测量),并将两组病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2月。结果显示两组病例VAS评分、椎体复位情况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间在VAS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别,但PKP具有更好地复位和改善椎体后突畸形效果。结论:PKP和PVP均能减轻疼痛,增加椎体强度。 PKP能更好地复位压缩椎体,恢复椎体高度和改善椎体后突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PKP操作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多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4
11
作者 遇呈祥 陈亮 +5 位作者 晏铮剑 楚磊 陈富 程昀 柯珍勇 邓忠良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年第5期397-400,共4页
目的改进多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总结和比较多椎体PKP两种手术操作方法的差异。48例6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多椎体(3个及以上)骨折患者其中,常规手术组(C组)20例82椎,手术节段3~6个椎体(平均4.1椎体),... 目的改进多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总结和比较多椎体PKP两种手术操作方法的差异。48例6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多椎体(3个及以上)骨折患者其中,常规手术组(C组)20例82椎,手术节段3~6个椎体(平均4.1椎体),分布范围T_5~L_5,常规PKP手术技术和流程进行定位、穿刺、球囊扩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灌注,完成一个椎体后行第二个椎体手术。改良手术组(M组)28例112椎体,手术节段3~7个(平均4.0椎体),分布范围T_4~S_1,采用改良操作技术和流程,定位、经椎弓根基底途径穿刺、双椎体同时穿刺或二重穿刺注射等方法进行手术。两组均局部麻醉下行单侧穿刺手术,术中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mg,如骨水泥分布未超过中线则增加对侧手术。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外漏发生率和临床并发症。结果 C组和M组术前VAS评分分别为(8.6±2.3)和(8.2±1.9),术后3 d时VAS评分分别为(3.5±2.6)和(3.2±3.0),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C组14个椎体(15.73%)行双侧手术,明显高于M组的1个椎体(0.89%)(P<0.0001)。骨水泥灌注量,C组每例8.0~23.1ml[平均(15.3±3.1)m1],M组每例8.5~25.5 ml[平均(16.2±4.1)ml];骨水泥外漏发生率在C组为19.5%,在M组为1 8.75%,两组间骨水泥总量和外漏率无明显差异(P>0.05)。C组手术时间每例为70~230min,每椎体(26.9±6.7)min,M组每例45~162min,每椎体(1 6 3±5.2)min,M组每椎体平均手术时间远低于C组(P<0.001)。两组均末发生临床并发症。结论改进手术操作技术和流程可缩短多椎体PKP手术时间,减少双侧穿刺次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灌注总量在26ml以内可能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内压 骨水泥 骨折 压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8
12
作者 傅晓婷 王翠娟 俞霞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8期1531-1533,共3页
目的观察密固达(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施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并于术后使用密固达的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共85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44例)与针对密固达特殊护理(41... 目的观察密固达(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施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并于术后使用密固达的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共85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44例)与针对密固达特殊护理(41例)。分别从患者短期不良反应,长期用药依从性,术后疼痛状况,用药1年内非暴力性骨折发生率和腰椎骨密度情况等四方面观察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使用针时密固达特殊护理模式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患者用药依从性更高,术后疼痛缓解作用更为明显;同时密固迭能在用药1年内有效提高患者腰椎骨密度。结论针对密固达特殊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药物临床疗效,并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术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骨质疏松屈曲型压缩性骨折PKP成形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志豪 黄忠胜 +2 位作者 季滢瑶 李科伦 郑矩晗 《浙江临床医学》 2010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3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2.2个月)...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3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2.2个月)。术后胸背部疼痛消失27例,疼痛明显减轻5例,骨水泥渗漏2例,其中1例并发一过性神经根刺激症状。术后X线片及CT检查未见椎管内占位,后凸畸形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随访观察无疼痛复发,X线片未见明显椎体高度丢失。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创伤小、安全、临床疗效良好,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理想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P/PVP治疗相邻多节段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章旭 孟纯阳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402-405,408,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和后凸成形术( PKP)对相邻多节段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的疼痛缓解及矫形的疗效分析,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相邻多节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和后凸成形术( PKP)对相邻多节段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的疼痛缓解及矫形的疗效分析,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相邻多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85例,共276个椎体,随机分为PKP组33例,共97个椎体,予以PKP治疗;PVP组52例,共179个椎体,予以PKP治疗。所有患者获完整随访,比较末次随访的观察指标:VAS评分(vision analogue scale,vas)、ODI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矢状位椎体Cobb角,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随访9-24月,平均(12.03±2.41)月,两组间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ODI指数,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PKP均能有效缓解老年相邻多节段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 PKP在缓解疼痛、纠正椎体后凸畸形、恢复矢状位椎体Cobb角上远期疗效优于PV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多节段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P术后早期递进式有限活动结合唑来膦酸对OVCFs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光伟 李浙峰 +3 位作者 王峰 徐东 戴箴言 彭伟雄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3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递进式有限活动结合唑来膦酸(ZOL)对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OVCFs)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骨科接受PKP治疗的60例老年OVCFs患者随机分为递进式有限活动组(PLA+ZOL...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递进式有限活动结合唑来膦酸(ZOL)对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OVCFs)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骨科接受PKP治疗的60例老年OVCFs患者随机分为递进式有限活动组(PLA+ZOL)、递进式有限活动结合唑来膦酸组(PLA+ZOL)和非有限活动组(ULA)。PLA组:术后第一周每天有限活动2 h,第二周每天有限活动3 h,第三周每天有限活动4 h。PLA+ZOL组术后第三天予静脉注射ZOL 5 mg,术后采取PLA组同样的递进式有限活动。ULA: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下床活动,在可承受范围内不受限制。在治疗的不同时期评估两组的疼痛评分(NRS)、正侧位X线片、MRI影像学改变、骨密度(BMD)。结果术后早期NRS评分PKP+ZOL组及PLA组低于ULA组,PKP+ZOL组低于P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PLA+ZOL组椎体前、中柱高度高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A+ZOL组及PLA组高于U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显示腰背部水肿PLA+ZOL组轻于PLA组及ULA组,新近的椎体骨折发生率PLA+ZOL组低于PLA组及ULA组(P<0.05)。骨密度T值PLA+ZOL、PLA组及UL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术后早期采取递进式有限活动结合唑来膦酸可改善术后疼痛及维持椎体高度,降低新近的椎体骨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VCF行PKP术后继发椎体骨折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变化的影响及生活质量评估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伟杰 曾展鹏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4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继发椎体骨折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变化的影响及生活质量评估。方法选取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间收治的62例行PKP治疗的老年OVC...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继发椎体骨折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变化的影响及生活质量评估。方法选取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间收治的62例行PKP治疗的老年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术后继发椎体骨折的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未发生椎体骨折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就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变化、神经功能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功能障碍评分及生活质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C_(7)~S_(1)的矢状位轴向距离(SVA),胸椎后凸角(TK)均小于观察组(P<0.05),腰椎前凸角(LL)、骨盆投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均大于观察组(P<0.05),两组间骨盆倾斜角(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术后各阶段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ODI)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矢状形态与其参数变化密切相关,其中C_(7)~S_(1) SVA、TK越大,LL、SS、PI越小导致PKP术后继发椎体骨折风险越大。此外,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状态下,患者疼痛、功能障碍及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水平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椎体骨折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PVP术与PKP术治疗后再发骨折并发症的长期随访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代文 《罕少疾病杂志》 2019年第5期69-72,99,共5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长期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行PKP治疗者纳入观察组(n=70,伤椎数=103节),行PVP治疗者纳入对照组(n=54,伤椎数=78节)...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长期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行PKP治疗者纳入观察组(n=70,伤椎数=103节),行PVP治疗者纳入对照组(n=54,伤椎数=78节)。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1年、3年时两组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后凸Cobb's角、疼痛度[视觉模拟法疼痛评分标准(VAS)]、下腰背部功能[O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分析术后3年内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术后3个月、1年、3年时,两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有显著提升(P<0.0125),其中仅术后3年时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后凸Cobb's角、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125),其中仅术后3年时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125),但组间同期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内,观察组患者骨水泥渗漏及再发骨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VP与PKP治疗OVCF近期效果均较为理想,但PKP在术后远期维持伤椎形态及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方面更具优势,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PKP与双侧PVP治疗急性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卢冬焱 杨波 +4 位作者 刘会毅 寇程新 吕玉明 王簕 刘松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23-33,共11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单节段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采用双侧PV... 目的:回顾性分析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单节段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采用双侧PVP/PKP治疗的81例(共81个椎体)单节段急性OVCF患者,按治疗术式分为:试验组(双侧PKP组,n_(1)=36)和对照组(双侧PVP组,n_(2)=45)。评估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总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术前、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术前、术后3天、末次随访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术前、术后伤椎前缘(AVBH)、中线高度(MVBH)、后缘高度(PVBH)及伤椎椎体局部Cobb角改善情况、骨水泥渗漏类型及渗漏率、术后伤椎椎体再发骨折及邻椎椎体新发骨折情况。结果:8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中未出现骨水泥肺栓塞、截瘫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6个月,平均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3天、末次随访VAS评分、ODI指数相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实验组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AVBH)、中线高度(MVBH)、后缘高度(PVB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伤椎椎体Cobb角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术后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AVBH)、中线高度(MVBH)、后缘高度(PVBH)及伤椎椎局部Cobb角相较术前均改善明显(均P<0.05)。结论:双侧PKP与双侧PVP都能快速有效缓解单节段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症状,与双侧PVP相比,双侧PKP能尽早恢复伤椎椎体体高度、明显改善伤椎椎体局部Cobb角,有效纠正脊柱矢状面失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回顾性研究 单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P联合过伸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峰 幸永明 +1 位作者 李纯志 程继伟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过伸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PKP组和联合组,PKP组行单纯手术治疗,联合组术前过伸位复位后PKP治疗.记录患者术中情...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过伸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PKP组和联合组,PKP组行单纯手术治疗,联合组术前过伸位复位后PKP治疗.记录患者术中情况,并分别于术前、术后3d和术后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估患者腰背疼痛,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并记录椎体Cobb?角、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比及随访期间再骨折发病率.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椎体前缘、中部高度比及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3d及术后6个月ODI评分及Cobb角均明显低于PKP组,而椎体前缘和椎体中部高度比均明显高于PK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联合过伸位复位与单纯PKP术比较,能更有效改善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生活能力,恢复和维持椎体高度,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伸复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骨折 多节段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体位复位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KP术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磊 张银刚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体位复位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骨质疏松所致严重椎体骨折患者48例,术前采用体位复位,复位后行PKP,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VAS... 目的探讨术前体位复位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骨质疏松所致严重椎体骨折患者48例,术前采用体位复位,复位后行PKP,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VAS评分、Oswestry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结果经术前体位复位,伤椎前缘高度、中线高度较术前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后前缘高度及中线高度较体位复位后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48例患者均顺利安全完成手术,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后缘高度较术前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后VAS及Oswestry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术后6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Oswestry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及术后6个月后凸角度较术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患者活动能力显著性增加(P〈0.05或0.01)。结论术前体位复位联合PKP术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可显著改善手术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体位复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