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与金沙鲈鲤(Percocypris pingi)杂交F1代胚胎发育观察及早期生长研究
1
作者 陈夏琳 陈鹏宇 +6 位作者 朱思艺 邓龙君 李天才 李杰 应幸 罗伟 杜宗君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以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和金沙鲈鲤(Percocypris pingi)为亲本开展杂交,明确杂交子代是否具有正常的生长发育能力。【方法】将齐口裂腹鱼(S.prenanti)和金沙鲈鲤(P.pingi)杂交,获得正交组(SP)、反交组(PS)和齐口... 【目的】以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和金沙鲈鲤(Percocypris pingi)为亲本开展杂交,明确杂交子代是否具有正常的生长发育能力。【方法】将齐口裂腹鱼(S.prenanti)和金沙鲈鲤(P.pingi)杂交,获得正交组(SP)、反交组(PS)和齐口裂腹鱼自交组(SS),观察记录杂交子代胚胎发育特征,分析其受精率、孵化率、畸形率、存活率和生长性能。【结果】SP组和PS组的孵化率分别为(16.67±6.66)%、(15.67±2.31)%,显著低于SS组(P<0.05)。91日龄时,SP组和PS组的存活率分别为22%和14%,显著低于SS组(P<0.05)。SP组的畸形率约为33%,而PS组的畸形率高达90%。PS组的体重和全长均显著低于SP组和SS组(P<0.05)。【结论】试验首次证实了齐口裂腹鱼和金沙鲈鲤可进行远缘杂交,SP组可正常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口裂腹鱼 金沙鲈鲤 远缘杂交 胚胎发育 仔稚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鲈鲤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与抗菌肽基因的鉴定
2
作者 朱思艺 邓龙君 +4 位作者 李天才 张扬 郭勇垚 罗伟 杜宗君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67-175,共9页
为进一步丰富金沙鲈鲤(Percocypris pingi)基因信息数据库,采用PacBio测序平台对金沙鲈鲤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共获得499 007个全长非嵌合序列(Full-length non-chimeric read,FLNC),通过聚类和去冗余获得70 321个isoforms,isoforms的... 为进一步丰富金沙鲈鲤(Percocypris pingi)基因信息数据库,采用PacBio测序平台对金沙鲈鲤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共获得499 007个全长非嵌合序列(Full-length non-chimeric read,FLNC),通过聚类和去冗余获得70 321个isoforms,isoforms的平均长度和N50分别为1 882 bp、2 243 bp。将isoforms与NR、GO、KEGG、KOG和Swiss-Prot 5个公共数据库进行比对,成功注释了57 521个isoforms,并鉴定到2 310个TF、16 225个LncRNA和35 314条CDS。鉴定到5个抗菌肽基因,包括2个hepcidin基因和3个hemoglobin基因。金沙鲈鲤的hepcidin-1、hepcidin-2与多鳞白甲鱼(Onychostoma macrolepis)的hepcidin亲缘关系较近;金沙鲈鲤的hemoglobin-1α与斑马鱼(Danio rerio)的hemoglobin α亲缘关系较近;金沙鲈鲤的hemoglobin-1β与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hemoglobin 1β、hemoglobin 2β亲缘关系较近;hemoglobin-2β与多鳞白甲鱼的hemoglobin 2β亲缘关系较近。通过对金沙鲈鲤全长转录组的注释分析,阐明了金沙鲈鲤基因参与的生物过程、所在的代谢途径或信号通路等,可以更有效地探究抗菌肽在鱼类免疫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鲈鲤(percocypris pingi) 全长转录组 测序 抗菌肽基因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光谱和温度协同对鲈鲤幼鱼耗氧率的影响
3
作者 廖宝峰 黄应平 +2 位作者 高振军 李卫明 袁喜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8,共7页
为了研究光谱和温度协同对鱼类代谢作用,在水温15℃和20℃下,设置红、黄、绿、白4种LED光谱和遮光、自然光(光强≤100 lx)条件,测定鲈鲤Percocypris pingi幼鱼在静水中的日常耗氧率。结果显示,不同光谱组实验鱼日常耗氧率差异性显著(P&l... 为了研究光谱和温度协同对鱼类代谢作用,在水温15℃和20℃下,设置红、黄、绿、白4种LED光谱和遮光、自然光(光强≤100 lx)条件,测定鲈鲤Percocypris pingi幼鱼在静水中的日常耗氧率。结果显示,不同光谱组实验鱼日常耗氧率差异性显著(P<0.05),15℃时,红>黄>绿>白>自然光>遮光,20℃时,红>绿>自然光>黄>白>遮光;红光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遮光组显著小于其他组(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红、绿、黄、白、遮光和自然光组的日常平均耗氧率分别增加了27.94%、34.88%、17.33%、33.39%、40.63%和62.06%。耗氧率温度敏感系数表现为,自然光>遮光>绿>白>红>黄,LED色光(特别是黄光)暴露使鲈鲤幼鱼对温度的灵敏性降低。本研究结果为鲈鲤在不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的代谢特性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为其人工养殖光环境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鲤 温度 光谱 耗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中游金沙鲈鲤仔鱼形态发育及生长特性研究
4
作者 左鹏翔 金方彭 +8 位作者 冷云 王志飞 吴俊颉 于虹漫 邓育林 祖学鹏 李明辉 王建波 张星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88-90,94,共4页
为了解金沙鲈鲤仔鱼生长发育的特点,对其仔鱼发育阶段进行观察,并详细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分析其生长发育特性。结果显示,金沙鲈鲤初孵仔鱼全长9.24 mm,体长8.97 mm;8日龄开始摄食,摄食率为10%;9日龄卵黄囊吸收完毕;34日龄鳍条... 为了解金沙鲈鲤仔鱼生长发育的特点,对其仔鱼发育阶段进行观察,并详细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分析其生长发育特性。结果显示,金沙鲈鲤初孵仔鱼全长9.24 mm,体长8.97 mm;8日龄开始摄食,摄食率为10%;9日龄卵黄囊吸收完毕;34日龄鳍条基本分化完毕,进入稚鱼期,此时全长27.04 mm,体长22.13 mm;仔鱼生长模型为y=0.0059x^(2)+0.322x+10.09(R^(2)=0.99),快速生长转为慢速生长的拐点发生在8日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鲈鲤 仔鱼 形态发育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鲈鲤鱼苗对高浓度硫酸铜急性毒性耐受性
5
作者 张阳东 李天才 +3 位作者 邓龙君 朱欧 潘书鹏 木小东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5期15-18,44,共5页
开展了金沙鲈鲤鱼苗对高浓度硫酸铜急性毒性耐受性试验。当硫酸铜浓度为7.143,10.715和14.286 mg/L时,观察了不充氧气和充氧气条件下鱼苗中毒死亡情况,并在充氧气条件下进行了恢复试验。结果表明,在硫酸铜浓度为7.143,10.715和14.286 m... 开展了金沙鲈鲤鱼苗对高浓度硫酸铜急性毒性耐受性试验。当硫酸铜浓度为7.143,10.715和14.286 mg/L时,观察了不充氧气和充氧气条件下鱼苗中毒死亡情况,并在充氧气条件下进行了恢复试验。结果表明,在硫酸铜浓度为7.143,10.715和14.286 mg/L时,不充氧气和充氧气条件下,鱼苗开始出现中毒现象时间分别为4.75,4.25和3.00 h以及6.00,5.75和4.25 h;开始死亡时间分别为5.00,4.50和4.00 h以及8.50,6.00和4.50 h。金沙鲈鲤鱼苗在充氧气条件下对高浓度硫酸铜毒性耐受性明显更强。在充氧气条件下,金沙鲈鲤鱼苗在硫酸铜浓度为14.286 mg/L时,3.00 h无中毒迹象,但3~4 h内捞取的鱼苗,在3 d恢复期内有不同比例死亡;而在硫酸铜浓度为7.143和10.715 mg/L时,3~4 h内捞出的鱼苗,3 d内恢复良好。建议在充氧气和水温<15.0℃的条件下,养殖生产中使用≤10.715 mg/L的硫酸铜,对全长超过8.5 cm的金沙鲈鲤鱼苗进行低于4 h的药浴,可达到疾病防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鲈鲤 硫酸铜 急性毒性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鲈鲤幼鱼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朱永久 姚志平 +3 位作者 吴兴兵 何勇凤 杨德国 詹会祥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104,共4页
采用流水呼吸室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鲈鲤(Percocypris pingi pingi)幼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显示,在14℃、18℃、22℃和26℃水温条件下,鲈鲤幼鱼(体重3.5~4.7 g,全长7.9~8.8 cm)耗氧率分别为0.232 4 mg/(g·h)、0.247 9 mg/(g... 采用流水呼吸室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鲈鲤(Percocypris pingi pingi)幼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显示,在14℃、18℃、22℃和26℃水温条件下,鲈鲤幼鱼(体重3.5~4.7 g,全长7.9~8.8 cm)耗氧率分别为0.232 4 mg/(g·h)、0.247 9 mg/(g·h)、0.303 8 mg/(g·h)和0.421 2 mg/(g·h),且耗氧率(y)随温度(t)的升高而逐渐增加,y=0.016 t-0.1,(R2=0.764,P<0.01),而各温度下鲈鲤幼鱼(体重56.1~62.7 g,体长6.4~7.2 cm)的窒息点则分别为(0.557±0.023)mg/L、(0.622±0.019)mg/L,(0.767±0.085)mg/L和(0.772±0.055)mg/L,幼鱼窒息点随水温升高逐渐升高;20℃水温条件下,鲈鲤幼鱼(体重3.5~4.7 g,全长7.9~8.8 cm)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为白天((0.437±0.069)mg/(g·h))高于夜晚((0.339±0.071)mg/(g·h))(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鲤( percocypris pingi pingi)幼鱼 耗氧率 窒息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鲈鲤肠道优势菌群组成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鲁增辉 李伟 +1 位作者 石萍 王志坚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33,共5页
采用免培养16S rDNA的PCR-DGGE技术,对单一饲料养殖鲈鲤(Percoypris pingi pingi(Tchang))幼鱼(体重为13.61±1.86 g)肠道菌群(包括肠道壁、肠道内容物)、养殖水体、饲料等菌群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人工养殖的鲈鲤幼鱼肠... 采用免培养16S rDNA的PCR-DGGE技术,对单一饲料养殖鲈鲤(Percoypris pingi pingi(Tchang))幼鱼(体重为13.61±1.86 g)肠道菌群(包括肠道壁、肠道内容物)、养殖水体、饲料等菌群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人工养殖的鲈鲤幼鱼肠道内容物菌群与肠道壁的菌群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肠道内容物菌群比肠道壁菌群丰富。中后肠肠道内容物菌群种类高于前肠,前中后肠道壁菌群无明显差别。鲈鲤幼鱼肠道菌群的来源主要是饲料,肠道内容物与饲料菌群相似性最高可达51.6%,肠道壁与饲料菌群相似性最高可达43.0%,因此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来提高鲈鲤营养、抗病能力等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鲤(Percoy prispingi pingi(tchang)) 肠道菌群 DGGE 16S RDNA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鲈鲤胚胎及胚后发育 被引量:11
8
作者 赖见生 杜军 +4 位作者 赵刚 邓晓川 李华 何兴恒 赵海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26-1331,共6页
显微观察并拍摄鲈鲤[Percocypris pingi pingi (Tchang)]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描述了鲈鲤早期发育过程.结果显示:成熟鲈鲤卵呈球形、桔黄色,为粘性卵,卵径2.2 mm,卵膜遇水膨胀后,最大外膜径达3.2 ~ 3.8 mm.受精卵在水... 显微观察并拍摄鲈鲤[Percocypris pingi pingi (Tchang)]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描述了鲈鲤早期发育过程.结果显示:成熟鲈鲤卵呈球形、桔黄色,为粘性卵,卵径2.2 mm,卵膜遇水膨胀后,最大外膜径达3.2 ~ 3.8 mm.受精卵在水温(18±0.5)℃条件下,受精2 h 28 min后开始第1次卵裂,受精后45 h 23 min开始形成器官,受精后126 h 28 min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为10.4 mm,卵黄囊大而侧扁.根据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可将鲈鲤胚胎发育过程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出膜7个连续阶段,32个时期.在水温18.8 ~25.0℃下,鲈鲤从出膜仔鱼至幼鱼历时93 d.根据其胚后发育的形态、生态特征可分为3个阶段:卵黄囊期仔鱼、晚期仔鱼、稚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鲤 受精卵 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水产药物对鲈鲤和白甲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建明 姜华 +2 位作者 田甜 姜伟 胡亚平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8-633,共6页
在水温(22±1)℃、溶解氧(6.7±0.5)mg/L、pH 7.9±0.2条件下,采用静态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聚维酮碘、敌百虫和氯胺T 3种水产药物对鲈鲤幼鱼[体质量(36.71±4.91)g]和白甲鱼幼鱼[体质量(21.55±4.68)g]... 在水温(22±1)℃、溶解氧(6.7±0.5)mg/L、pH 7.9±0.2条件下,采用静态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聚维酮碘、敌百虫和氯胺T 3种水产药物对鲈鲤幼鱼[体质量(36.71±4.91)g]和白甲鱼幼鱼[体质量(21.55±4.68)g]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聚维酮碘、敌百虫和氯胺T对鲈鲤幼鱼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65.13、2.89mg/L和10.79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19.76、0.89mg/L和2.96mg/L。聚维酮碘、敌百虫和氯胺T对白甲鱼幼鱼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79.95、1.49mg/L和13.62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24.92、0.26mg/L和3.48mg/L。3种药物对鲈鲤幼鱼和白甲鱼幼鱼的毒性大小均为敌百虫>氯胺T>聚维酮碘。根据有毒物质对鱼类毒性的评价标准,敌百虫对鲈鲤和白甲鱼幼鱼是中毒药物,氯胺T和聚维酮碘对其是低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鲤 白甲鱼 水产药物 急性毒性 半致死质量浓度 安全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鲈鲤幼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马秀慧 任爽 王志坚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2-175,共4页
为鲈鲤的养殖与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种群保护等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鲈鲤规模化养殖的推广及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用H.E染色方法研究了鲈鲤幼鱼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口腔顶壁和底壁均有味蕾分布,黏液细胞丰富;食道较短,黏膜上皮内... 为鲈鲤的养殖与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种群保护等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鲈鲤规模化养殖的推广及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用H.E染色方法研究了鲈鲤幼鱼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口腔顶壁和底壁均有味蕾分布,黏液细胞丰富;食道较短,黏膜上皮内分布大量的黏液细胞,有味蕾,外层环肌发达,属横纹肌;无明显的胃;肠后段杯状细胞丰富,肌层加厚,整个肠段均无黏膜肌层,黏膜下层较薄;肝小叶不明显,中央静脉大小不等,分布无规律,肝血窦丰富,可见由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胆小管形成的典型汇管区;胰脏为独立结构,散布在肠和肝脏周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 组织学 鲈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砻江鲈鲤种群遗传结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岳兴建 史晋绒 +6 位作者 王永明 李斌 邹远超 覃川杰 谢碧文 王淯 齐泽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18,共5页
鲈鲤(Percocypris pingi)是长江上游特有珍稀鱼类。2011年6-8月,从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冕宁江段收集34尾鲈鲤,测定其线粒体控制区(D_Loop)序列以评估其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D_Loop序列全长933-934 bp,34个D_Loop序列中定义了7个单倍... 鲈鲤(Percocypris pingi)是长江上游特有珍稀鱼类。2011年6-8月,从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冕宁江段收集34尾鲈鲤,测定其线粒体控制区(D_Loop)序列以评估其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D_Loop序列全长933-934 bp,34个D_Loop序列中定义了7个单倍型,12个多态位点,种群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0.082 0±0.042 0,核苷酸多样性Pi=0.003 6±0.000 4,说明鲈鲤种群遗传资源不丰富,结构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砻江 鲈鲤(percocypris pingi) 控制区(D_Loop)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鲈鲤的胚胎发育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永明 岳兴建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0-534,F0004,共6页
2011年4月,对人工授精的鲈鲤受精卵发育过程进行连续观察,鲈鲤胚胎发育分为7个阶段,32个发育期,成熟卵直径2.61mm±0.05mm,淡黄或金黄色,沉性,具弱粘性。卵膜遇水1h40min膨胀达最大,直径3.51mm±0.15mm。在水温15.7℃±0.7... 2011年4月,对人工授精的鲈鲤受精卵发育过程进行连续观察,鲈鲤胚胎发育分为7个阶段,32个发育期,成熟卵直径2.61mm±0.05mm,淡黄或金黄色,沉性,具弱粘性。卵膜遇水1h40min膨胀达最大,直径3.51mm±0.15mm。在水温15.7℃±0.7℃条件下,受精卵历时164h孵出。初孵仔鱼全长10.05mm±0.39mm,肌节51对,胸鳍原基形成,血液循环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鲤 胚胎发育 初孵仔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鲈鲤仔稚鱼肠道形态发育及消化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严太明 李松 +3 位作者 何治德 何亮 阮会斌 何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0-396,共7页
【目的】旨在揭示鲈鲤仔稚鱼肠道早期发育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形态观察和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了鲈鲤仔稚鱼肠道形态发育特征,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其发育过程中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比活力... 【目的】旨在揭示鲈鲤仔稚鱼肠道早期发育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形态观察和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了鲈鲤仔稚鱼肠道形态发育特征,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其发育过程中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比活力。【结果】在水温(20.6±0.7)℃条件下,初孵仔鱼肠道未分化,出膜后第5天(days after hatching,dah)肠道贯通,肠道"Z"形折点分别出现在30 dah和33 dah,此后形态变化不明显。伴随肠道形态变化,各肠段肠黏膜褶皱高度呈增高的趋势,且一直保持前肠>中肠>后肠。未分化肠道就能检测到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肠道贯通过程中,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呈上升的趋势,α-淀粉酶变化不明显,而脂肪酶则呈下降的趋势。肠道出现"Z"形折点过程中,4种消化酶比活力显著增加;肠道形态稳定之后,4种消化酶比活力均呈下降趋势。【结论】实验室养殖条件下,鲈鲤仔稚鱼体长和体重生长分别呈线性和三项式关系;出膜后35 d,肠道形态发育基本稳定;消化酶的比活力随仔稚鱼肠道的发育变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鲤 肠道形态发育 肠道黏膜褶皱 消化酶比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鲈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詹会祥 杨德国 +4 位作者 李正友 王艳艳 周礼敬 吴兴兵 杨林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4-88,共5页
金沙鲈鲤(Percocypris pingi)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野生鱼类,是一种待开发的鱼类新品种;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加上近年来大量水利工程建设、江河污染、酷鱼滥捕等原因,鲈鲤的自然种群资源量锐减,有些原产地已消失,已被列为易危物种。从乌江... 金沙鲈鲤(Percocypris pingi)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野生鱼类,是一种待开发的鱼类新品种;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加上近年来大量水利工程建设、江河污染、酷鱼滥捕等原因,鲈鲤的自然种群资源量锐减,有些原产地已消失,已被列为易危物种。从乌江上游六冲河流域的总溪河、七星关河等地采集并经过人工驯化养殖达到性成熟的野生金沙鲈鲤,采用LRH、PG、HCG混合催产剂、3次胸鳍基部注射的方法,对内塘微流水培育的野生金沙鲈鲤进行催产。结果表明,内塘微流水养殖条件下,野生亲本可以发育成熟。水温14~17℃时,催产率为62%~67%,效应时间为45~50 h,受精率为79%~82%,孵化率为59%~61%,平均孵化时间为170.5 h,初孵仔鱼体长7.8~10.8 mm。根据对金沙鲈鲤胚胎发育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的观察,将其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受精卵、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8个阶段。利用绞碎的红线虫开口并逐步过渡到全人工饲料投喂,30 d后仔鱼成活率71%~74%,仔鱼平均体长1.3~2.4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鲈鲤 人工繁殖 技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鲈鲤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测定与品质评价 被引量:30
15
作者 刘必生 李建光 +3 位作者 李正友 詹会祥 张龙涛 黄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6-170,共5页
为鲈鲤〔Percocy pris pingi pingi(T chang)〕人工驯养、繁育、种质资源保护、养殖产业化、增殖放流奠定基础理论,对鲈鲤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肌肉鲜样含肉率为79.93%,蛋白质为18.22%,水分为78.77%,灰分为1... 为鲈鲤〔Percocy pris pingi pingi(T chang)〕人工驯养、繁育、种质资源保护、养殖产业化、增殖放流奠定基础理论,对鲈鲤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肌肉鲜样含肉率为79.93%,蛋白质为18.22%,水分为78.77%,灰分为1.15%,粗脂肪为0.93%,胆固醇为88mg/100g。肌肉中17种氨基酸总量为干重的89.69%;鲜味氨基酸占干重的32.51%,占氨基酸总量的36.25%;必需氨基酸占干重的38.47%,占氨基酸总量的42.89%;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占干重的43.8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例为87.75%,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1.39,符合FAO/WHO标准。肌肉中K含量最高,为362mg/100g;Ca含量为35.30mg/100g,P为222mg/100g,Ca∶P为1∶6.28。肌肉7种脂肪酸中,3种饱和脂肪酸总量(SFA)为28.22%,4种不饱和脂肪酸(UFA)为71.75%,以UFA中油酸C18:1含量最高,为44.28%。表明,鲈鲤是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食用珍贵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鲤 肌肉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鲈鲤早期鱼苗的耳石标记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坤 刘小帅 +4 位作者 李天才 向成权 赵宇航 饶强 宋昭彬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9-897,共9页
为研究鲈鲤早期鱼苗耳石标记的可行性,先采用高温水(20.8±0.3)℃和低温水(10.8±1.2)℃交替饲养对20日龄鲈鲤进行热标记,然后将经热标记的35和45日龄鲈鲤浸泡在50—200 mg/L的茜素络合物(AC)或茜素红S(ARS)溶液中进行荧光标记... 为研究鲈鲤早期鱼苗耳石标记的可行性,先采用高温水(20.8±0.3)℃和低温水(10.8±1.2)℃交替饲养对20日龄鲈鲤进行热标记,然后将经热标记的35和45日龄鲈鲤浸泡在50—200 mg/L的茜素络合物(AC)或茜素红S(ARS)溶液中进行荧光标记。热标记的耳石生长轮清晰可见,明显区别于其他轮纹,微耳石热标记轮轮纹宽度(IW)和高温期持续时间(T)的线性回归方程为IW=0.16462+0.24762T。经荧光物质浸泡后鲈鲤耳石在绿光下均能检测到橘红色标记;AC标记质量受溶液浓度影响显著(P<0.05),受全长的影响不显著(P>0.05),微耳石、矢耳石和星耳石间的标记质量差异显著(P<0.05);ARS标记质量受全长和溶液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微耳石、矢耳石和星耳石间的标记质量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耳石热标记、荧光标记及两者结合使用均可用于大规模标记鲈鲤早期鱼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鲤 耳石 热标记 荧光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和停训对鲈鲤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鲁艳 李茂华 +2 位作者 甘维熊 曾如奎 宋昭彬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1-367,共7页
为探讨运动训练和停训对鲈鲤Percocypris pingi幼鱼运动能力的影响,将480尾(体质量为2.18g±0.12g,体长为5.33cm±0.09cm)鲈鲤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120尾):对照组(C)、无氧训练组(An)、4BL·s^-1组(BL为体长)(H)和2BL·... 为探讨运动训练和停训对鲈鲤Percocypris pingi幼鱼运动能力的影响,将480尾(体质量为2.18g±0.12g,体长为5.33cm±0.09cm)鲈鲤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120尾):对照组(C)、无氧训练组(An)、4BL·s^-1组(BL为体长)(H)和2BL·s^-1组(L)(H组和L组每天均训练8h),在15℃±2℃条件下持续训练30d后停训。分别在训练前(T0)、训练30d后(T30)、停训20d后(DT20)和停训50d后(DT50)测定鲈鲤幼鱼的临界游泳速度(Ucrit)和1.5Ucrit条件下的耐受时间。结果显示:(1)持续运动训练显著提高了鲈鲤幼鱼的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而力竭运动训练只提高了鲈鲤幼鱼的无氧运动能力;(2)停训20d后,L组的Ucrit显著高于An组和C组,An组、H组和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n组和H组的耐受时间仍显著高于对照组,L组和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停训50d后,实验组和C组间Ucrit和耐受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运动训练显著提高了鲈鲤幼鱼的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但不同训练方式的提升效果及其维持时间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鲤 运动训练 停训 临界游泳速度 耐受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素红S对鲈鲤幼鱼肌肉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白天泉 姚俊杰 +2 位作者 毛茜 王礼节 罗永泉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81,91,共7页
在水温(14±0.5)℃下,将体长(5.89±0.62)cm、体质量(1.48±0.39)g的鲈鲤Percocypris pingi幼鱼放入19 cm×13 cm×9 cm的塑料箱中,用浓度为0 mg/L、40 mg/L、80 mg/L、120 mg/L、160 mg/L、200 mg/L和240 mg/L的... 在水温(14±0.5)℃下,将体长(5.89±0.62)cm、体质量(1.48±0.39)g的鲈鲤Percocypris pingi幼鱼放入19 cm×13 cm×9 cm的塑料箱中,用浓度为0 mg/L、40 mg/L、80 mg/L、120 mg/L、160 mg/L、200 mg/L和240 mg/L的茜素红S(ARS)溶液浸泡24 h后取鱼样一次(0 d),将剩余鲈鲤幼鱼转入盛有清水的塑料箱中投喂,暂养5 d和10 d时测定鱼体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ARS标记对鲈鲤幼鱼肌肉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浸泡24 h(0 d)后SOD和CAT活性随ARS浓度升高呈抛物线型剂量效应体系,表现为低促高抑;在40 mg/L浓度时开始诱导GSH-Px活性,整体呈不规则变化;MDA含量随ARS的浓度先降低后升高,200 mg/L浓度组SOD、CAT和GSH-Px酶活力和MDA含量最高;浸泡5~10 d后,ARS的浓度为40~120 mg/L时,肌肉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都能恢复到正常水平,随着ARS的浓度提高160~240 mg/L浓度组的抗氧化酶活性不同程度地低于对照组,MDA含量分别在第5 d和第10 d显著低于和高于对照水平,说明该浓度范围内,ARS浸泡对鲈鲤肌肉造成了不可逆的氧化损伤。本实验结果表明:小于160 mg/L浓度的ARS浸泡鲈鲤未造成氧化损伤。体长4.27~6.51 cm的鲈鲤幼鱼推荐使用100~150 mg/L浓度的ARS进行浸泡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素红S 鲈鲤 抗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pH和盐度对后背鲈鲤幼鱼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金方彭 李光华 +6 位作者 李林 秦鑫 李坤 吴俊颉 高海涛 夏一丹 刘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8-583,共6页
为了研究后背鲈鲤(Percocypris pingi retrodorslis)对温度、pH和盐度的耐受性,以后背鲈鲤幼鱼为实验材料,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法对其温度、pH和盐度耐受能力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后背鲈鲤幼鱼对温度的耐受范围为0—32℃,高... 为了研究后背鲈鲤(Percocypris pingi retrodorslis)对温度、pH和盐度的耐受性,以后背鲈鲤幼鱼为实验材料,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法对其温度、pH和盐度耐受能力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后背鲈鲤幼鱼对温度的耐受范围为0—32℃,高温、低温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2℃和1℃,最佳生长温度为8—27℃;96h内,最佳生长pH为5.0—9.0,pH高于9.5或者低于4.7时,幼鱼出现死亡,在24、48、72、96h里,不同碱度对幼鱼存活率的影响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酸度对幼鱼存活率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P>0.05),24、48、72、96h酸度半致死浓度(LC50)相应pH分别为3.90、3.96、4.15、4.40,碱度半致死浓度相应的pH分别为11.20、11.10、10.98、10.89。96h内,当盐浓度超过7.50 g/L时,幼鱼开始死亡,不同盐浓度对幼鱼的存活率的影响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对实验鱼的12、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0.30、9.25、9.00、8.85、8.82 g/L,2个级别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882 g/L、2.557 g/L。后背鲈鲤已被列入珍稀濒危物种,研究为今后后背鲈鲤的人工养殖和跨地域养殖打下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背鲈鲤 温度 PH 盐度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钠浓度对鲈鲤精子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中林 邓思红 +2 位作者 陈修松 徐大勇 何学福 《渔业研究》 2021年第2期207-211,共5页
为了解鲈鲤精子的生理特性,研究了不同氯化钠浓度试验条件下鲈鲤精子的活力情况,结果表明:在0%~0.65%氯化钠溶液中鲈鲤精子均能被激活;当氯化钠溶液浓度为0.35%时,鲈鲤精子激烈运动时间和寿命最长,分别为(66.33±7.99)s、(635.66... 为了解鲈鲤精子的生理特性,研究了不同氯化钠浓度试验条件下鲈鲤精子的活力情况,结果表明:在0%~0.65%氯化钠溶液中鲈鲤精子均能被激活;当氯化钠溶液浓度为0.35%时,鲈鲤精子激烈运动时间和寿命最长,分别为(66.33±7.99)s、(635.66±95.78)s,而且该组的鲈鲤精子的寿命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1),激烈运动时间除显著高于0.60%组和0.65%组(P<0.05)外,与其他处理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当氯化钠浓度超过0.35%时,鲈鲤精子活动强度减弱,寿命缩短;当氯化钠溶液浓度超过0.70%后,精子无法被激活。本研究可为鲈鲤精子的保存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鲤 氯化钠浓度 精子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