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CEA、CA199、PGⅠ、PGⅡ在Hp阳性早期胃癌诊断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灿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81-83,共3页
目的 探究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在幽门螺杆菌(Hp)阳性早期胃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65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82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包括... 目的 探究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在幽门螺杆菌(Hp)阳性早期胃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65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82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作为胃良性病变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3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行CEA、CA199、PGⅠ、PGⅡ以及Hp感染情况的检查。比较各组上述指标水平的差异性,对比各组Hp阳性者与Hp阴性者上述血清指标水平的差异性,并绘制ROC曲线评估CEA、CA199、PGⅠ、PGⅡ单一及联合诊断Hp阳性早期胃癌的价值。结果 在CEA、CA199、PGⅡ水平比较上,对照组<胃良性病变组<胃癌组(P<0.05),在PGⅠ水平比较上,对照组>胃良性病变组>胃癌组(P<0.05)。胃癌组、胃良性病变组、对照组的H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3.85%、75.61%、22.86%,胃癌组、胃良性病变组的Hp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Hp阳性者CEA、CA199、PGⅡ水平均高于Hp阴性者,Hp阳性者PGⅠ水平低于Hp阴性者(P<0.05)。CEA、CA199、PGⅠ、PGⅡ联合诊断Hp阳性早期胃癌的AUC为0.836(0.723-0.91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38和0.588,其诊效能优于CEA、CA199、PGⅠ、PGⅡ各单一指标诊断效能(Z=2.044、2.110、2.141、2.026,P=0.041、0.035、0.032、0.043<0.05)。结论 血清CEA、CA199、PGⅠ、PGⅡ对Hp阳性胃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可反映Hp阳性患者癌变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癌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Ⅰ、PGⅡ、G-17联合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验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孟红兵 黄丽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9期70-73,共4页
目的 分析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联合检验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76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选取同一时间段健康志愿者114例作为对照组。对纳入本研究的所有... 目的 分析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联合检验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76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选取同一时间段健康志愿者114例作为对照组。对纳入本研究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PGⅠ、PGⅡ、G-17、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验。分析比较两组PGⅠ、PGⅡ、G-17水平及幽门螺杆菌IgG抗体阳性率(幽门螺杆菌Ⅰ型、Ⅱ型)。结果 胃癌组患者PGⅠ(61.73±2.47)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75±3.46)μg/L,PGⅡ(16.57±0.46)μg/L、G-17(23.66±1.47)p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12.89±1.74)μg/L、(11.13±1.74)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幽门螺杆菌抗体Ⅰ型阳性率50.0%高于对照组的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幽门螺杆菌抗体Ⅱ型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胃癌患者用PGⅠ、PGⅡ、G-17联合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验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可为胃癌疾病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对胃癌早期防治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幽门螺杆菌IgG抗体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中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原Ⅱ与Hp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侃 刘先发 《临床医药实践》 2018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按照Hp感染情况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诊治且行Hp感染检测的248例患者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清中... 目的:探讨血清中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按照Hp感染情况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诊治且行Hp感染检测的248例患者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清中G-17、PG-Ⅰ和PG-Ⅱ的表达水平。结果:Hp阳性组的PG-Ⅰ和G-17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而PG-Ⅱ、PGⅠ与PGⅡ比值(PGR)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PG-Ⅰ、PG-Ⅱ和G-17水平为Hp是否感染的影响因素,其中PG-Ⅰ和G-17为Hp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PG-Ⅱ是Hp感染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血清中G-17、PG-Ⅰ和PG-Ⅱ与Hp感染显著相关,G-17和PG-Ⅰ是危险因素,PG-Ⅱ对Hp感染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泌素-17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 胃幽门螺旋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PGⅠ、PGⅡ、G-17、Hcy水平对阿司匹林致冠心病并发消化性溃疡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邓园园 周先宝 +3 位作者 卢水焕 余云飞 周俊 贺学强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8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连续服用>3个月)冠心病患者并发消化性溃疡出血(PUB)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2例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冠心病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连续服用>3个月)冠心病患者并发消化性溃疡出血(PUB)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2例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PUB分为PUB组36例和无PUB组6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PGⅠ、PGⅡ、G-17,循环酶法检测血清Hcy。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冠心病患者并发PUB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GⅠ、PGⅡ,G-17、Hcy水平对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冠心病患者并发PUB的诊断价值。结果PUB组年龄大于无PUB组,BMI、高血压比例、消化道疾病史比例和血清PGⅠ、PGⅡ、G-17、Hcy水平高于无PUB组,服用阿司匹林时间长于无PUB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OR=1.365,95%CI:1.011~1.843)、消化道疾病史(OR=1.095,95%CI:1.015~1.182)及血清PGⅠ(OR=1.076,95%CI:1.016~1.140)、PGⅡ(OR=1.097,95%CI:1.027~1.171)、G-17(OR=1.072,95%CI:1.025~1.120)、Hcy水平升高(OR=1.215,95%CI:1.050~1.406)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冠心病患者并发PUB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清PGⅠ、PGⅡ、G-17、Hcy水平单独与联合诊断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冠心病患者并发PUB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6、0.689、0.682、0.738、0.885,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独诊断(P均<0.05)。结论血清PGⅠ、PGⅡ、G-17、Hcy水平升高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冠心病患者并发PUB的独立危险因素,四者联合诊断PUB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出血 冠心病 阿司匹林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Ⅰ、CA19-9及CEA水平对胃癌诊断与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吴钢 赵昌杰 +2 位作者 陈林 姜琦 苏丽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糖类抗原19-9(CA19-9)及癌胚抗原(CEA)在胃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01~2015-05在我院治疗的胃癌患者52例,胃炎患者47例和其他肿瘤患者50例,同时选取51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糖类抗原19-9(CA19-9)及癌胚抗原(CEA)在胃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01~2015-05在我院治疗的胃癌患者52例,胃炎患者47例和其他肿瘤患者50例,同时选取51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PGⅠ、CA19-9及CEA水平。结果胃癌组PGⅠ为(40.22±12.54)μg/L,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胃癌组CA19-9为(87.30±34.21)U/ml,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胃癌组CEA为(77.52±32.10)μg/L,高于胃炎组和对照组,而低于其他肿瘤组(P〈0.05);PGⅠ、CA19-9及CEA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69.23%,76.92%和57.69%,特异度为91.84%,96.94%和88.78%,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54%和96.94%;胃癌复发患者PGⅠ为(51.04±11.82)μg/L,明显低于无复发患者(P〈0.05),而CA19-9及CEA为(47.83±9.81)U/ml和(11.73±2.49)μg/L,明显高于无复发患者(P〈0.05)。结论 PGⅠ、CA19-9及CEA水平在胃癌诊断和预后评估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胃蛋白酶原 预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和幽门螺杆菌抗体IgG与老年人胃黏膜萎缩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俊 戴一扬 +3 位作者 程家欣 陈新宇 程玲 于彭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11期1132-113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和幽门螺杆菌抗体IgG与老年人胃黏膜萎缩关系。方法选取老年患者123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61例,慢性轻度萎缩性胃炎33例,慢性中-重度萎缩性胃炎29例,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PGI的浓度和幽门螺杆菌IgG。结果在HP-Ig...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和幽门螺杆菌抗体IgG与老年人胃黏膜萎缩关系。方法选取老年患者123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61例,慢性轻度萎缩性胃炎33例,慢性中-重度萎缩性胃炎29例,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PGI的浓度和幽门螺杆菌IgG。结果在HP-IgG阳性和HP-IgG阴性患者中,慢性中-重度萎缩性胃炎组中血清平均PGI浓度明显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和慢性轻度萎缩性胃炎组,差异有显著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中血清平均PGI浓度与慢性轻度萎缩性胃炎组差异有显著性。同一组中的血清平均PGI浓度在HP-IgG阳性和HP-IgG阴性中差异无显著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轻度萎缩性胃炎和慢性中-重度萎缩性胃炎患者HP-IgG阳性率分别是65.57%、45.45%、51.45%,各组间HP-Ig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无论有无HP感染,血清PGI水平与胃黏膜萎缩程度呈阳性线性关系。通过检测PGI浓度来评估老年人胃黏膜萎缩程度和对胃癌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胃蛋白酶原 幽门螺杆菌抗体IgG 老年人 胃黏膜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功散加味辅助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夹积证的临床价值
7
作者 吴洁如 徐瑶琪 谢尚任 《儿科药学杂志》 2025年第3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异功散加味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虚夹积证的辅助治疗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20-2023年门诊接诊的FD患儿98例(FD组)和同期体检健康儿童90例(健康组)。按治疗方案将98例FD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 目的:探讨异功散加味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虚夹积证的辅助治疗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20-2023年门诊接诊的FD患儿98例(FD组)和同期体检健康儿童90例(健康组)。按治疗方案将98例FD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混悬液+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异功散加味内服,疗程4周。治疗4周后对两组FD患儿的临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比较治疗效果、FD相关症状与脾虚夹积证评分以及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结果:治疗前,FD组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均低于健康组(P<0.01)。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7.55%(P<0.05);两组FD相关症状与脾虚夹积证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异功散加味对小儿FD脾虚夹积证的疗效显著,能改善FD相关症状与中医证候,上调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功散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泌素-17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配合针刺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 被引量:9
8
作者 丁亮 肖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5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配合针刺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江苏省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寒热错杂型CA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和...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配合针刺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江苏省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寒热错杂型CA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白细胞介素-17(IL-17)、中医证候评分以及安全性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GⅠ/PGⅡ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配合针刺治疗寒热错杂型CAG患者效果确切,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调节PGⅠ/PGⅡ平衡,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半夏泻心汤 针刺 寒热错杂型 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