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治理现代化与政治民主化的互嵌——协商民主何以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可操作化载体 被引量:3
1
作者 韩福国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6,123,共14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的价值规定,即政治民主化的中国议题;而协商民主则是其实现的具体形式,也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具体形式,构成了治理的程序载体,即治理现代化的中国议题。本文从治理现代化与政治...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的价值规定,即政治民主化的中国议题;而协商民主则是其实现的具体形式,也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具体形式,构成了治理的程序载体,即治理现代化的中国议题。本文从治理现代化与政治民主化的互嵌视角,讨论协商民主何以落地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际操作的载体,尝试提供一种新的中国式民主研究视角,即基于已经发生的协商民主案例,在一种可实际操作的程序与方法的载体上,把国家政策规定与社会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让理论与实践形成对话。谈到中国式民主的理论时,我们要有具体的操作方法;谈到操作方法时,我们要有具体的实践案例,把民主的钉子钉在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问题之上,形成政治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具体融合的分析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协商民主 治理现代化 政治民主化 互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优势与路径 被引量:4
2
作者 董树彬 崔楠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1,共11页
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凭借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这一完整的程序机制和闭环链条,有效巩固了党的领导、扩大了基层群众政治参与、满足了人民利益需求、实现了基层有效治理。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现... 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凭借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这一完整的程序机制和闭环链条,有效巩固了党的领导、扩大了基层群众政治参与、满足了人民利益需求、实现了基层有效治理。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亟待全过程人民民主嵌入基层治理之中,通过理念赋能、主体赋能、程序赋能以及制度赋能,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基层治理现代化 治理有效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路径:信访制度政治属性的再认识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岩阳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1,共8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的提出与《信访工作条例》的印发重新激活了对信访制度属性定位的讨论。信访制度兼具政治、行政与治理三种属性,其发端于党的群众路线的特点表明,信访制度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主导创建的独特民主制度,也决定了政治属... 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的提出与《信访工作条例》的印发重新激活了对信访制度属性定位的讨论。信访制度兼具政治、行政与治理三种属性,其发端于党的群众路线的特点表明,信访制度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主导创建的独特民主制度,也决定了政治属性是信访制度的第一属性,而民主则是贯通信访制度政治、行政与治理三种属性的核心价值。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由多种民主组成的大规模矩阵。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构成要素的信访制度因自身蕴含草根民主、直接民主等成分,成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次级矩阵。而信访制度作为标准制度接口的广泛嵌入、独特的民意吸纳方式,以及内置的动力机制等优势,使自身成为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条隐微路径。信访制度通过对民意的识别、对少数民意的保护,以及不制造民意的对立,为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西式代议制民主乃至民主的内在局限提供了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制度 政治属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 《信访工作条例》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的融合: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新超越
4
作者 汪仕凯 许墨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0,I0003,共11页
现代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主权,现代民主政治的高级形态应该是将人民主权落实为人民治权即人民当家作主,而要落实人民治权就必须保障民众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以代议制为核心的间接民主将民主局限在选举上,导致了虚化人民主权的后... 现代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主权,现代民主政治的高级形态应该是将人民主权落实为人民治权即人民当家作主,而要落实人民治权就必须保障民众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以代议制为核心的间接民主将民主局限在选举上,导致了虚化人民主权的后果。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协商为基本技术程序,将直接民主嵌入间接民主之中从而实现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结合,改变了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实践中的间接民主取代直接民主的趋势,在落实人民治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上开创了新局面。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的融合是通过协商实现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扎实推进广泛多层制度化协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民主实践形式 间接民主 直接民主 协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民主观
5
作者 董树彬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民主观的综合载体和实践形态,是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一环。纵观人类民主发展史,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民主观的综合载体和实践形态,是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一环。纵观人类民主发展史,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民主观是群众史观在民主领域的展现;横看世界民主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民主观是融合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透视中西民主本质,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民主观实现了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的有机统一;明辨古今民主智慧,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民主观实现了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独特民主观 全过程人民民主 以人民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村民自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路径优化
6
作者 曲霞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0,共8页
村民自治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工程和直接体现。新时代,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就要切实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和要求贯穿于村民自治实践全过程,推动村民自治提质增效。在村民自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各级党组织、政... 村民自治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工程和直接体现。新时代,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就要切实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和要求贯穿于村民自治实践全过程,推动村民自治提质增效。在村民自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各级党组织、政府、村级组织、村民、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既是实践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也是实现高效能基层治理的缔造者和秩序遵循者。然而,在具体实践中,核心利益相关者界定模糊、利益相关者沟通与协调有效性不足、利益相关者难以共享协商成果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制约着基层民主推进以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进程。因此,须以区分农村多元治理主体类型为前提,精准识别核心利益相关者,建立多元共治的协商民主机制,组建协商民主议事平台,加强各利益相关者间的意见沟通与利益整合,推动广泛、平等、有效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增强多主体的治理共识和协同能力,进而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村民自治 乡村治理 利益相关者理论 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野下完善备案审查说法说理探究
7
作者 李雷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9,共16页
党和国家多次明确提出“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备案审查说法说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折损了备案审查制度的权威和公信力。在全过程人民民主视野下,公民在备案审查中具备双重身份,备案审查是立法监督的重要方式,说法说理则是对备案审查... 党和国家多次明确提出“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备案审查说法说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折损了备案审查制度的权威和公信力。在全过程人民民主视野下,公民在备案审查中具备双重身份,备案审查是立法监督的重要方式,说法说理则是对备案审查工作的监督。说法说理逐渐由一项技术演变为一种义务,是实现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式,充分体现了监督主体的广泛性和监督过程的完整性。结合备案审查制度的功能定位以及审查现状,未来应当明确适当说法说理的原则,并厘清说法说理的运行机理。备案审查呈现的弱对抗性,奠定了说法说理的制度基础,还应明晰说法说理和释法说理的界分,阐明说法说理的主要内容,探明说法说理的载体类型。为优化说法说理资源的配置和推动说法说理功效的实现,还应当区分依职权审查和依申请审查的对抗性之差异,将其作为划分说法说理基准的第一层次标准,再根据审查结论合宪合法的程度,进行第二层次说法说理基准的划分,最终确定宽严适度的三重说法说理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备案审查 说法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合作治理视野下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基于温州市人大的经验诠释
8
作者 付翠莲 王成涛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85,126,127,共13页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是党领导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实践创新。作为民意表达的制度性平台,基层单元所蕴含的人民性与基层性内在优势,是促成合作治理的核心动能。温州市人大通...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是党领导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实践创新。作为民意表达的制度性平台,基层单元所蕴含的人民性与基层性内在优势,是促成合作治理的核心动能。温州市人大通过技术赋能与多元主体协同,构建“代表联络站+数字化平台”双轨运行机制,搭建“联商督促智”功能建设场景,增强了人大监督的实效性与回应性,拓宽了民意表达渠道,推动了治理效能的提升。然而,数字技术赋能基层单元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仍面临数字嵌入的规范性与实践操作的模糊性、技术治理的工具理性与治理效能的价值理性、治理的应然主体性与实然参与性三重张力。因此,在“制度—技术—协同”框架下,完善基层单元制度供给,强化人大代表法定职能的基层嵌入,深化数字化改革,构建数据驱动的民意整合与决策支持系统,建立“群众—人大代表—行政机关”协同机制,培育社会协同网络,是促进合作治理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基层单元 合作治理 数字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的过程哲学
9
作者 江国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40,共17页
习近平关于“人民民主是全过程民主”的重要论断蕴含着深刻的过程哲学思想。在本体论上,全过程人民民主论将民主界定为一种过程性存在,即过程的连锁,从而将民主过程置于本体性地位,而这种本体性过程本质上就是民主的实践过程,并必然地... 习近平关于“人民民主是全过程民主”的重要论断蕴含着深刻的过程哲学思想。在本体论上,全过程人民民主论将民主界定为一种过程性存在,即过程的连锁,从而将民主过程置于本体性地位,而这种本体性过程本质上就是民主的实践过程,并必然地呈现于民主的生活过程中。在认识论上,全过程人民民主论将民主界定为一种事实性存在,即事实的合成,从而将民主事实置于民主存在的基准性地位。民主存在以民主事实为境界,所谓“事实胜于雄辩”,而民主的事实又始终处于创生的过程之中。在价值论上,全过程人民民主论将民主界定为一种价值性存在,即价值的共生,从而将民主价值置于民主发展的引领性地位。民主存在以价值为向导,而民主价值的共生过程,就是人民“从自己出发”“为我而存在”的生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过程哲学 过程即本体 过程即事实 过程即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基础
10
作者 张贤明 张旭瀛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41,共13页
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支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因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基础。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内生演化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制度体... 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支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因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基础。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内生演化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制度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首要前提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于中国社会文化传统的基本特征以及世界范围内民主实践的优秀成果,不断疏通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的结构性梗阻,拓展制度体系的应用范围和价值功用,回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新问题。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面把握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要素。需要统筹推进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的协同衔接,科学构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结构关系,整体推进民主制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政治民主与社会民主相结合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在遵循全过程人民民主逻辑的前提下,健全“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同时以问题为导向选择重点推进路径,既要面向国家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也要回应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在“大问题”和“小问题”的共同解决中提升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制度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参与高校治理的理论基础、现实困境与可行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茜 王建梁 彭仁孚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大学生参与高校治理不仅是构建教育治理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利益相关者理论、参与式治理理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为大学生参与高校治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当前,大学生参与高校治理仍面临着制度建设不完... 大学生参与高校治理不仅是构建教育治理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利益相关者理论、参与式治理理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为大学生参与高校治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当前,大学生参与高校治理仍面临着制度建设不完善、组织运行异化、主体意识缺失等诸多现实困境,迫切需要完善制度建设,筑牢权利行使之基;深化组织改革,畅通权力运行之道;重塑主体意识,培育学生主体之力,从而构建起多元共治格局,提升高校治理效能,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治理 学生参与 立德树人 治理共同体 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叙事的隐性风险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正德 胡雪飞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9,共9页
数智技术改变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叙事内容和叙事要素,重塑了人民民主的话语权力结构,提高了民主话语叙事的效率,但是也带来了主体悬置、受众分割、数字殖民、价值僭越、“本土化”民主概念曲解等隐性风险,在削弱叙事动能、窄化叙事... 数智技术改变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叙事内容和叙事要素,重塑了人民民主的话语权力结构,提高了民主话语叙事的效率,但是也带来了主体悬置、受众分割、数字殖民、价值僭越、“本土化”民主概念曲解等隐性风险,在削弱叙事动能、窄化叙事内容的同时,消解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主权和价值内核。因此,必须平衡智慧创生与主体创造,消除民主话语要素的逻辑错位;聚焦批判性思维,提升“数字公民”的民主素养和技术理性;加强数字话语主权建构,形成多模态民主话语传播网络;以人文关怀匡正技术僭越,强化民主话语的价值理性;健全伦理审查和法律监管,加强对异质民主话语的清朗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话语叙事 数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逻辑理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小宁 赵嘉玲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39,共10页
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是对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各项制度的逻辑重塑。“变”与“不变”的人民至上理念、“动”与“不动”的制度建设主线、“多”与“专一”的体系建构目标,辩证地塑造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价值逻辑。根本制... 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是对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各项制度的逻辑重塑。“变”与“不变”的人民至上理念、“动”与“不动”的制度建设主线、“多”与“专一”的体系建构目标,辩证地塑造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价值逻辑。根本制度的整体性定位决定了党的政治引领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指引功能。基本制度的结构性覆盖在政治保障、上传下达、贯彻落实等方面满足了民主连接要求。重要制度的立体化补充激活了根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的实施功能。具体制度的灵活性机制在“为何产生”的指向性和“如何运行”的归属性上发挥着动力功能。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需要将体系逻辑作为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遵循,将制度逻辑作为健全协商民主机制的基本方向,将包容逻辑嵌入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将交互逻辑融于大统战工作格局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制度体系 人民当家作主 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基层社会治理耦合的发生机制探析——来自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小院议事厅案例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承新 朱丽萍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5,124,共11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基层社会治理属于不同范畴,但往往被置于一道考量,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鲜明的治理导向。为了更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基层社会治理如何发生耦合的问题亟待给予系...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基层社会治理属于不同范畴,但往往被置于一道考量,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鲜明的治理导向。为了更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基层社会治理如何发生耦合的问题亟待给予系统的学理分析。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耦合,在草厂社区正体现为小院议事与历史文化街区治理耦合互动的发生。“小院议事厅”通过“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五民”工作法,在议题萌生、主体参与、载体创新、治理落地、反馈调整等方面展现出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基层社会治理耦合的底层逻辑和现实价值,成功地在保护胡同街区的历史风貌前提下解决居民生活现代化的问题,为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社会治理的有效耦合提供了一则在地化的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基层社会治理 发生机制 历史文化街区 小院议事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教育生成机制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银光 双小雨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5,共12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种广泛而真实的新型民主形态,不仅在社会层面能推动全体人民参与民主治理,而且在教育领域能促使学生体认民主观念、生成民主意识和提升民主参与能力。聚焦到学校教育领域,全过程人民民主表现为学生民主意见征集、...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种广泛而真实的新型民主形态,不仅在社会层面能推动全体人民参与民主治理,而且在教育领域能促使学生体认民主观念、生成民主意识和提升民主参与能力。聚焦到学校教育领域,全过程人民民主表现为学生民主意见征集、民主协商、民主决策以及民主监督等教育实现环节,并通过党委领导、公共议题和全员参与构成教育生成机制。为了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植根于教育实践,学校需建立民主社区以变革学校治理形式,创设民主集体以优化班级管理结构,实施参与型治理以提升学生民主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学校制度 民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国家治理制度化的三重逻辑——马克思官僚制批判理论的当代启示
16
作者 石德金 康雅倩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7,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现代化,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治理制度化应在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中得到合法化阐释。然而,现代国家建构议题的讨论往往忽视马克思的国家理论的重要性。事实上,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在国家建构的议题中不...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现代化,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治理制度化应在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中得到合法化阐释。然而,现代国家建构议题的讨论往往忽视马克思的国家理论的重要性。事实上,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在国家建构的议题中不仅“在场”,而且为其提供了根本指引。就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而言,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为官僚制作为一般管理形式并发挥其合理化优势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因此,旨在发挥形式理性优势的制度化仍是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就如何既发挥官僚制作为一般管理形式的合理化优势,又克服其固有弊端的问题而言,将马克思的以真正民主制取代官僚制的理想进一步现实化,或可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国家治理制度化需要遵循的原则;就建设目标而言,马克思对官僚制的批判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构建真正共同体的一贯逻辑,明确了把构建服务型政府作为新时代国家治理制度化的目标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马克思 官僚制批判 制度化 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可为、应为、何为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楠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2,共7页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民主观,能有效嵌入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实践,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提供政治保障。从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功能定位、内在逻辑和实践探索上...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民主观,能有效嵌入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实践,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提供政治保障。从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功能定位、内在逻辑和实践探索上看,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动能。通过扶民强村,涵养新农人;通过规范秩序,打开新局面;通过多元互联,凝聚新合力。为能够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落地落实,要提质增效,优化责任主体;互促双赢,融入乡村“三治”;释放动能,激发乡村活力。通过不断深入治理实践,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为乡村治理现代化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治理现代化 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言浩杰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4,共4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推动人民民主创新的成果,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教师应树立“以学定教”理念,实施合规...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推动人民民主创新的成果,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教师应树立“以学定教”理念,实施合规律的教学行为;把握民主本质要义,优选更精准的教学内容;聚焦打造灵动课堂,选择最适切的教学方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彰显思政课的育人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全过程人民民主 以学定教 因事而化 因时而进 因势而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技术赋能协商民主全面发展的机理、挑战与路径
19
作者 王永香 王心渝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全面发展协商民主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自信息技术出现以来,协商民主经历了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四个阶段的发展。在数字中国建设进程中,“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的战略任务、协... 全面发展协商民主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自信息技术出现以来,协商民主经历了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四个阶段的发展。在数字中国建设进程中,“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的战略任务、协商治理效能提升的现实需要以及数智协商实践的创新探索共同构成了协商民主的数智化转向。数智技术通过“环境优化-主体激活-机制创新-效能提升-文化培塑”的赋能机理,以构建数字协商空间和合作性环境为协商民主全面发展创设前置条件,以结构重组、意识增强和技能培育激活调动参与主体内驱力,以议题确立、流程管理、风险评估和智能调整等运行机制创新精化协商过程,以成果转化、执行和监督效能提升促进协商善治,以数智协商文化培塑和价值传播赋能协商民主高质量发展。然而,数智技术赋能也面临民意舆情治理和信息安全保护增难、数智嵌入与民主价值冲突、算力基础设施和协商渠道建设不足、技术操纵和平台悬浮等风险挑战。在实践中推进数智技术赋能协商民主的全面发展,需要在加快数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多元主体数智素养的基础上,深化数智技术与各协商渠道的嵌入融合,提升赋能均衡性,完善制度机制与法治保障,以价值逻辑和人民立场引领数智赋能向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协商民主 数智技术 技术赋能 数字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结、协同与共享: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基层治理的三维机制
20
作者 杨彩云 刘林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51,共12页
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在这一进程中,基层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重要场域。上海市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经验表明,垂直联结机制将人民的利益贯穿始终,能够锚定各治理主... 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在这一进程中,基层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重要场域。上海市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经验表明,垂直联结机制将人民的利益贯穿始终,能够锚定各治理主体的共识,构成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基层治理的结构性基础;多元协同机制推动人民全过程参与,有效构建多方主体实质参与的共治空间,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的过程性保障;纵横交点的互利共享机制回归人民本位的思想,塑造了社区情感认同和善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基层治理的效能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基层治理是涵盖结构、过程和效能的整体性运作,三者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基层治理,将理念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以民主机制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实践提供了可行路径,对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内涵与实践样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基层治理 基层民主 治理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