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用植物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根际土壤细菌群落16S rRNA基因的ARDRA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永敢 赵娟 +3 位作者 张玉洁 吴婷 吴孝兵 郑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5564-5574,共11页
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为芍药科多年生植物,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中药资源。在其生长发育的周期中与土壤微生物尤其是根际土壤微生物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及文库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RDRA),对中... 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为芍药科多年生植物,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中药资源。在其生长发育的周期中与土壤微生物尤其是根际土壤微生物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及文库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RDRA),对中国药用植物凤丹5大主要分布区域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I和Csp6I对克隆文库中随机挑选的1000个白色克隆子进行了酶切分型,根据酶切图谱的不同,将其分为324个OTUs,并对38个优势OTUs进行了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凤丹根际土壤细菌种群主要包括:变形菌门(包括alpha、beta、gamma、detla亚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及厚壁菌门等11类细菌,此外还包含了3个未归类的细菌。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为文库中的主要菌群,分别占克隆总数的47.34%和14.36%,其中Pseudomonas sp.、Burkholderia sp.和Arthrobacter sp.为优势菌属。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药用植物凤丹5大主要分布区域的根际土壤细菌种群不仅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还存在丰富的潜在新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根际土壤 细菌 多样性 ARD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农业废弃物配方基质的特性及其对牡丹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尤丽 朱向涛 +5 位作者 张前前 李永春 陈霞 薛浩天 朱盼盼 张可玥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9,共14页
利用农业废弃物稻壳和混合秸秆部分替代配方基质中泥炭,探究添加农业废弃物配方基质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不同生长期的理化性质、水解酶活性以及碳(C)、氮(N)、磷(P)和水解酶活性的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分析基质的理化... 利用农业废弃物稻壳和混合秸秆部分替代配方基质中泥炭,探究添加农业废弃物配方基质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不同生长期的理化性质、水解酶活性以及碳(C)、氮(N)、磷(P)和水解酶活性的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分析基质的理化性质和C、N、P化学计量比以及牡丹外部形态指标与基质水解酶活性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并对牡丹外部形态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从牡丹开花期至花芽分化期,与CK〔V(泥炭)∶V(珍珠岩)∶V(蛭石)=6∶2∶2〕配方基质相比较,T1〔V(泥炭)∶V(珍珠岩)∶V(蛭石)∶V(稻壳)=5∶2∶2∶1〕和T2〔V(泥炭)∶V(珍珠岩)∶V(蛭石)∶V(混合秸秆)=5∶2∶2∶1〕配方基质的全磷含量、铵态氮含量和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P<0.05)升高,C/P比和N/P比总体显著下降,氮磷酶活性比(ENP)总体升高。从牡丹开花期至花芽分化期,3种配方基质中微生物受到的P限制转变为N限制,C限制逐渐加剧。其中,在开花期,T1和T2配方基质缓解了微生物受到的P限制;在开花期和叶片生长期,T1配方基质缓解了微生物受到的C限制;在花芽分化期,T1配方基质加剧了微生物受到的C限制。T1和T2配方基质中牡丹的最小叶宽和最小叶长总体较CK配方基质显著增加。总体上看,从牡丹开花期至花芽分化期,3种配方基质的pH值、含水量、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碳磷酶活性比(ECP)和ENP呈升高趋势,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铵态氮含量、C/N比、C/P比和N/P比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硝态氮含量呈降低趋势,碳氮酶活性比(ECN)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牡丹外部形态指标受基质C/N比、ECN和ENP的显著影响。T1配方基质中牡丹外部形态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数最高(0.82)。综上所述,稻壳部分替代泥炭用于牡丹的栽培基质增加了基质的全磷含量、铵态氮含量和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明显缓解了P限制,提高了牡丹植株的综合性状,适宜部分替代泥炭作为牡丹的生长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农业废弃物 基质 水解酶 化学计量学 养分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温半致死温度的13个牡丹品种耐热性评价
3
作者 余昕 陈法志 +3 位作者 刘忠 陈志伟 戢小梅 李秀丽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16-120,共5页
以13个代表性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品种为试材,利用电导率法、Logistic方程研究高温半致死温度(LT50),以期评价牡丹种质资源的耐热性。结果表明,在逐步高温处理过程中,13个牡丹品种的细胞伤害率呈典型的S形曲线增长趋势,经... 以13个代表性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品种为试材,利用电导率法、Logistic方程研究高温半致死温度(LT50),以期评价牡丹种质资源的耐热性。结果表明,在逐步高温处理过程中,13个牡丹品种的细胞伤害率呈典型的S形曲线增长趋势,经显著性检验符合Logistic方程。13个牡丹品种的LT50为51.31~59.73℃,其中B24的LT50最高,为59.73℃,而海黄的LT50最低,为51.31℃。利用有序样品最优分割聚类法,将13个牡丹品种分为3个类群,B24、太平红、B10、凤丹荷和凤丹白属于耐热类型,LT50平均值为57.70℃;香玉、莲鹤、五星玉、岛锦和垫江红属于中度耐热类型,LT50平均值为56.32℃;ZB1、泼墨紫和海黄属于不耐热类型,LT50平均值为53.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细胞伤害率 LOGISTIC方程 高温半致死温度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花提取物清除活性氧及对·OH引发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5
4
作者 王晓 时新刚 +1 位作者 郑成超 刘建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5-58,共4页
利用比色法、化学发光法 ,研究了牡丹花提取物体对O·2 -、·OH、H2 O2 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以及通过Cu2 + Phen H2 O2 VC DNA发光体系研究牡丹花提取物对·OH引起的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试验结果表明 ,牡丹花提... 利用比色法、化学发光法 ,研究了牡丹花提取物体对O·2 -、·OH、H2 O2 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以及通过Cu2 + Phen H2 O2 VC DNA发光体系研究牡丹花提取物对·OH引起的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试验结果表明 ,牡丹花提取物对O·2 -、·OH、H2 O2 自由基均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其 5 0 %抑制浓度 (IC50 )分别为 1 99 0、1 93 1 8、5 0 85 μg/mL ,并能保护·OH引发的DNA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花提取物 DNA损伤 保护作用 比色法 学发光法 清除作用 活性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籽油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GC-MS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易军鹏 朱文学 +1 位作者 马海乐 王易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8-201,共4页
目的:以牡丹籽为原料,利用超声辅助提取牡丹籽油。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实验考察了液料比、超声波功率、处理时间、温度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牡丹籽出油率的影响,确定了超声辅助提取牡丹籽油的较优工艺条件,并用GC-MS对牡丹籽油... 目的:以牡丹籽为原料,利用超声辅助提取牡丹籽油。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实验考察了液料比、超声波功率、处理时间、温度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牡丹籽出油率的影响,确定了超声辅助提取牡丹籽油的较优工艺条件,并用GC-MS对牡丹籽油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以沸程60~90℃的石油醚作为溶剂提取牡丹籽油的较优工艺参数为:液料比8mL/g,超声波功率为350W、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为30min,提取次数为3次。在该工艺条件下,牡丹籽出油率为24·89%。结论:该方法工艺简便合理,提取率较高,所得牡丹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分别为22·78%和64·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牡丹籽 超声波 提取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提取牡丹籽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69
6
作者 易军鹏 朱文学 +1 位作者 马海乐 王易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99-104,共6页
以牡丹籽为原料,优化牡丹籽油的微波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牡丹籽出油率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液料比、微波功率和处理时间)进行考察。以出油率为指标,对三因素进行中心复合设计,并经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 以牡丹籽为原料,优化牡丹籽油的微波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牡丹籽出油率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液料比、微波功率和处理时间)进行考察。以出油率为指标,对三因素进行中心复合设计,并经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确定微波提取牡丹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正己烷、液料比9:1(ml/g)、微波功率825W、提取时间8min。在该工艺条件下,牡丹籽油的出油率为24.52%。GC-MS分析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分别为24.57%和67.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 微波提取 中心复合设计 响应面分析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繁殖技术 被引量:62
7
作者 曾端香 尹伟伦 +1 位作者 赵孝庆 王华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0-95,共6页
该文综述牡丹 (PaeoniasuffruticosaAndr .)的繁殖技术 :播种、嫁接、分株、压条、扦插和组织培养等 .嫁接是目前繁殖观赏牡丹的主要技术 (其次为分株 ) ,但由于其繁殖系数低 ,限制了牡丹苗木的大量生产 .牡丹器官发生组织培养已经研究... 该文综述牡丹 (PaeoniasuffruticosaAndr .)的繁殖技术 :播种、嫁接、分株、压条、扦插和组织培养等 .嫁接是目前繁殖观赏牡丹的主要技术 (其次为分株 ) ,但由于其繁殖系数低 ,限制了牡丹苗木的大量生产 .牡丹器官发生组织培养已经研究了 15a ,但从接种到小植株驯化等工艺还存在问题 ,不能用于规模化生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繁殖 种子 嫁接 分株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籽油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 被引量:133
8
作者 易军鹏 朱文学 +1 位作者 马海乐 王易芬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3-110,共8页
为优化牡丹籽油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液料比、超声波功率、处理时间、处理温度为自变量,牡丹籽油得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牡丹籽油得率的影响。利用Design Exper... 为优化牡丹籽油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液料比、超声波功率、处理时间、处理温度为自变量,牡丹籽油得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牡丹籽油得率的影响。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牡丹籽油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11 mL/g,超声波功率300 W,处理时间60 min,处理温度54℃,提取次数为3次。在该工艺条件下,牡丹籽油得率达24.12%。GC-MS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2.78%和64.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超声波辅助提取 响应面分析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牡丹茎段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 被引量:30
9
作者 朱向涛 王雁 +2 位作者 吴倩 张婧蕾 竺柯叶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2,共7页
为探讨不同培养基、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江南牡丹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本研究以江南牡丹凤丹幼嫩茎段为材料,通过愈伤组织途径建立了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改良MS培养基为牡丹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愈伤组织最... 为探讨不同培养基、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江南牡丹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本研究以江南牡丹凤丹幼嫩茎段为材料,通过愈伤组织途径建立了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改良MS培养基为牡丹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愈伤组织最高诱导率为93.3%,最佳的培养基组合为改良MS+2,4-D0.2mg·L-1+6-BA2.0 mg·L-1+NAA0.3 mg·L-1。在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加入KT0.2mg·L-1效果最好,有机物也能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其中加入水解酪蛋白300 mg·L-1效果最佳。牡丹茎段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改良MS+KT0.2 mg·L-1+6-BA0.3 mg·L-1+NAA0.1 mg·L-1,分化率为37.8%,牡丹愈伤组织不定芽在1/2MS+IBA0.2 mg·L-1条件下能够诱导生根,诱导率为最高的13.3%。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开展江南牡丹的高效再生体系和转基因育种等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凤丹 茎段 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贮藏温度条件下牡丹花粉的储藏特性 被引量:15
10
作者 施江 辛莉 +3 位作者 史国安 孔祥生 高双成 霍志鹏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6-78,共3页
以"凤丹白"等5个牡丹品种的花粉为试材,分别贮藏于室温、14℃和-20℃条件下,定期测定花粉萌发率。结果表明牡丹花粉室温下安全贮藏期(T50)为5.90d;4℃下花粉安全贮藏期为40.48d;-20℃下花粉安全贮藏期为91.86d,且品种之间差... 以"凤丹白"等5个牡丹品种的花粉为试材,分别贮藏于室温、14℃和-20℃条件下,定期测定花粉萌发率。结果表明牡丹花粉室温下安全贮藏期(T50)为5.90d;4℃下花粉安全贮藏期为40.48d;-20℃下花粉安全贮藏期为91.86d,且品种之间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花粉 花粉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丹皮中丹皮酚的含量 被引量:17
11
作者 房杏春 安登魁 +1 位作者 董善士 沈铮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牡丹皮为毛茛科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根皮,常用作清热、凉血药,丹皮酚是其主要成分之一,具有降压、止血等多种药理作用。丹皮酚含量测定方法有直接蒸馏-UV法、HPLC法等。
关键词 牡丹 丹皮酚 HPLC 丹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S处理对牡丹花部分生理生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萍 丁义峰 +3 位作者 常云霞 赵乐 韩德果 徐克东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94,共4页
以不同浓度(0、0.5、1.0、1.5mmol/L)的STS溶液对绿蕾期牡丹"朱砂垒"品种全株进行喷雾处理,测定了整个花期花瓣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呼吸速率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观... 以不同浓度(0、0.5、1.0、1.5mmol/L)的STS溶液对绿蕾期牡丹"朱砂垒"品种全株进行喷雾处理,测定了整个花期花瓣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呼吸速率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观察记录了不同处理对花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STS均能提高花瓣中SOD活力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使■产生速率、呼吸速率和MDA含量降低,花寿命有不同程度的明显延长。其中以1.0mmol/L处理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STS SOD O2^- MDA 可溶性蛋白质 呼吸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冬季室内催花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0
13
作者 陈新露 韩劲 +1 位作者 王莲英 苏雪痕 《植物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2-46,共5页
牡丹品种朱砂垒(PaeoniasuffruticosaAndr.cv.Zhushalei)在冬季室内催花过程中7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不同。玉米素核苷(Z+ZR)、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的含量在花生长发育过程中处于较高水平;而脱落酸(ABA)、异戊烯基腺苷(IP+IPA)、二... 牡丹品种朱砂垒(PaeoniasuffruticosaAndr.cv.Zhushalei)在冬季室内催花过程中7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不同。玉米素核苷(Z+ZR)、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的含量在花生长发育过程中处于较高水平;而脱落酸(ABA)、异戊烯基腺苷(IP+IPA)、二氢玉米素核苷(DHZ+DHZR)、赤霉素(GA4)的含量低于上述3种内源激素。激素平衡方面,GAs/ABA、CTKs/ABA、IAA/ABA处于较高水平,变化幅度较大。在催花过程中,内源激素以及其平衡影响牡丹花的生长发育。本研究结果对牡丹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催花 脱落酸 细胞分裂素 赤霉素 温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栽培品种群花粉形态的比较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秋生 万卉敏 +1 位作者 孙俊娅 龚双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3-137,共5页
牡丹(Paeonia)是我国的传统名贵花卉,被誉为"花中之王"。有花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与花色、花型等遗传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因其稳定性、保守性和可靠性而在植物分类、系统发育、起源与演化等方面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柯冠武等,1... 牡丹(Paeonia)是我国的传统名贵花卉,被誉为"花中之王"。有花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与花色、花型等遗传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因其稳定性、保守性和可靠性而在植物分类、系统发育、起源与演化等方面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柯冠武等,1994;王伏雄,1995;赵先贵等,1999;冯立国等,2007;周兰英等,2008)。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36个牡丹栽培品种进行了花粉形态观察,通过比较中原牡丹品种群、西北牡丹品种群和日本牡丹品种群的花粉形态,为优良品种的亲本选配及种质资源选择提供孢粉学依据,并通过对牡丹花粉形状、大小、外壁纹饰及萌发器官等方面的研究,以期建立牡丹花粉形态的量化指标,探讨其与品种演化、分类的关系,进行品种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品种群 花粉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花期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会超 郭丽娟 贾文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3039-3042,共4页
从牡丹休眠与解除、催花的技术措施等方面论述了牡丹花期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开展牡丹花期调控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牡丹 花期调控 休眠 催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技术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王军娥 巩振辉 李新凤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2-286,共5页
以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品种"金阁"的叶柄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类型、激素种类及浓度配比在牡丹叶柄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中的作用,进而优化牡丹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技术。结果表明:适宜牡丹"金阁"叶... 以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品种"金阁"的叶柄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类型、激素种类及浓度配比在牡丹叶柄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中的作用,进而优化牡丹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技术。结果表明:适宜牡丹"金阁"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WPM+2,4-D 2.0 mg/L+6-BA1.0 mg/L+NAA1.0 mg/L+TDZ0.5 mg/L+CH300 mg/L;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最佳激素组合:2,4-D 0.25 mg/L+TDZ 0.5 mg/L;继代周期以愈伤组织接种30 d为宜;不定芽在IBA浓度为2.0 mg/L时生根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愈伤组织 诱导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pH值对3个牡丹品种的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孙晓刚 王莉莉 郭太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46,共5页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pH值对3年生牡丹嫁接苗‘冰山藏玉’‘金城女郎’和‘绉玫瑰’3个品种的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4.5、pH值5.5显著降低3个品种的株高生长量、当年生枝生长量、叶面积、净光合速率(Pn)、气孔...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pH值对3年生牡丹嫁接苗‘冰山藏玉’‘金城女郎’和‘绉玫瑰’3个品种的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4.5、pH值5.5显著降低3个品种的株高生长量、当年生枝生长量、叶面积、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而显著提高细胞间隙CO2摩尔分数(Ci)、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表明非气孔因素是酸胁迫下3个品种Pn下降的主要原因;pH值9.5碱胁迫下,‘冰山藏玉’Pn下降受非气孔因素限制,而‘金城女郎’和‘绉玫瑰’由处理前期的气孔因素转变为后期的非气孔因素占主导地位。3个品种适宜生长在pH值6.5~8.5土壤环境中,三者对土壤pH值的适应范围由大到小的排序为‘绉玫瑰’、‘金城女郎’、‘冰山藏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 牡丹 生长量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6
18
作者 仝铸 孙中海 +8 位作者 邱文明 何秀娟 何利刚 蒋迎春 吴黎明 王志静 许淼 肖翠 黄咏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4期4802-4804,共3页
针对湖北省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以下四大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一是优良品种选育研究滞后;二是可用于生产推广的规模化种植模式和种苗繁育技术体系尚未形成;三是栽培管理照搬北方模式,不利于后期管理... 针对湖北省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以下四大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一是优良品种选育研究滞后;二是可用于生产推广的规模化种植模式和种苗繁育技术体系尚未形成;三是栽培管理照搬北方模式,不利于后期管理和荚果采摘;四是牡丹子油的加工企业较少,产品结构单一,精深加工技术有待拓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积极开展油用牡丹资源收集评价和育种工作、加大油用牡丹良种繁育配套技术研究、规范和制定油用牡丹栽植技术标准、推动相关企业建立油用牡丹的精深加工技术等解决办法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产业 发展 技术问题 解决方案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素和生根粉对牡丹促成栽培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文娟 成仿云 +1 位作者 于晓南 汪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87,共4页
该文以‘藏枝红’牡丹为试材,研究了促成栽培前喷施赤霉素(GA3)、生根粉(ABT)及其不同浓度组合对促成栽培牡丹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讨论了有关问题.结果表明:GA3对解除芽体和植株休眠、促进芽体提前萌发、提高植株的萌发率、提前花期、促... 该文以‘藏枝红’牡丹为试材,研究了促成栽培前喷施赤霉素(GA3)、生根粉(ABT)及其不同浓度组合对促成栽培牡丹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讨论了有关问题.结果表明:GA3对解除芽体和植株休眠、促进芽体提前萌发、提高植株的萌发率、提前花期、促进枝叶生长和减少积温有明显作用,但降低了成花率和切花品质;ABT则有明显地促进新根生长、改善切花品质的作用,试验的最佳浓度是10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素(GA3) 生根粉(ABT) 牡丹 促成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荷泽牡丹皮产地加工品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吕文海 张欣 +2 位作者 宋磊 谭鹏 姜虹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62-1165,共4页
目的:探讨牡丹皮产地加工饮片的可行性并考察其质量。方法:通过产地加工调查,比较牡丹皮直接切制,熏干和直接晒干饮片醇浸出物和丹皮酚的含量。结果:牡丹皮入药以连丹皮为优。结论:牡丹皮饮片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具有可行性和规范化优势。
关键词 牡丹皮 产地加工 饮片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