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数显卡尺、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及IOLMaster测量角膜水平直径的比较 被引量:9
1
作者 霍敏灼 梁先军 +2 位作者 何锦贤 林英杰 曾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86-989,994,共5页
目的采用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数显卡尺、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和IOLMaster四种方法测量角膜水平直径,比较其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和一致性,评估四种方法在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ICL V4c)... 目的采用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数显卡尺、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和IOLMaster四种方法测量角膜水平直径,比较其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和一致性,评估四种方法在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ICL V4c)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拟行双眼ICL V4c植入术的患者25例50眼,术前应用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数显卡尺、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及IOLMaster四种测量方法测量角膜水平直径,将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IOLMaster及数显卡尺测量50眼的角膜水平直径依次分别为(11. 66±0. 43) mm、(11. 78±0. 37) mm、(12. 04±0. 32) mm、(11. 72±0. 44) mm,IOLMaster测量值最大,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测量值最小,且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与数显卡尺的差异均值最小,重复性最好。95%一致性界限结果示,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与数显卡尺、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与IOLMaster一致性较好,其余组别一致性较差。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与数显卡尺两次所测水平角膜直径差值分别为(0±0. 04) mm、(-0. 07±0. 16) mm,两者的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 09~0. 08 mm、-0. 39~0. 24 mm,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两次测量的95%一致性界限较数显卡尺更窄,一致性较数显卡尺更佳。结论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与数显卡尺在ICL V4c植入术测量角膜水平直径的应用中一致性较好,临床应用中可相互替代,且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重复性、更简便的操作以及更佳的患者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角膜直径 数码裂隙灯照相系统 数显卡尺 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 IOLMAS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对近视眼眼前节的测量 被引量:31
2
作者 何燕玲 元力 +1 位作者 黎晓新 胡亦文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72-874,共3页
目的分析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对近视眼眼前节各部位的测量结果,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50只正常眼连续进行3次Pentacam检查,评价该系统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523例(1024眼)按等效球镜分为正视眼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 目的分析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对近视眼眼前节各部位的测量结果,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50只正常眼连续进行3次Pentacam检查,评价该系统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523例(1024眼)按等效球镜分为正视眼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分别测量眼前节各部位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0只正常眼各部位测量结果的变异系数由小到大依次为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后表面屈光力、角膜顶点厚度、前房轴深、角膜容积、前房容积、前房角度和瞳孔直径。1024眼测量数据显示:随着屈光度增加,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增加,而瞳孔直径逐渐减小,其余指标均与屈光度的变化无关。结论用Pentacam系统进行眼前节各部位测量,结果准确全面,使用方便,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 屈光度 pentacam系统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在眼前节影像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范雯(综述) 邢怡桥(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6-179,共4页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是应用旋转scheimpnug成像原理的眼前节测量及分析系统,其通过旋转摄影获取眼前节多重图像,一次成像可获取眼前节的完整信息,具有角膜厚度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地形图测量、三维前房分析和晶状体分析等...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是应用旋转scheimpnug成像原理的眼前节测量及分析系统,其通过旋转摄影获取眼前节多重图像,一次成像可获取眼前节的完整信息,具有角膜厚度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地形图测量、三维前房分析和晶状体分析等多种功能。作为一种新的眼前节影像分析系统,Pentacam 可广泛应用于角膜和晶状体屈光手术、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青光眼早期防治和白内障手术选择等。就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在眼前节的应用及特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tacam三维眼前分析诊断系统 眼前 scheimpnug成像 影像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三维眼前节分析仪Sirius和Pentacam测量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眼前节参数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徐真 黄锦海 +2 位作者 成拾明 冯一帆 王勤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2-577,共6页
背景新型眼前节分析系统Sirius是结合单Scheimpflug成像与Placido盘的原理用于观察眼前节结构的设备,已用于眼科临床,但目前尚缺乏其与Pentacam系统重复性和一致性的对比研究。目的分析新型三维眼前节分析仪Sirius与Pentacam系统测量... 背景新型眼前节分析系统Sirius是结合单Scheimpflug成像与Placido盘的原理用于观察眼前节结构的设备,已用于眼科临床,但目前尚缺乏其与Pentacam系统重复性和一致性的对比研究。目的分析新型三维眼前节分析仪Sirius与Pentacam系统测量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前房深度(ACD)及前房容积(ACV)的重复性、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5—7月在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LASIK术后的患者35例35眼,分别应用Sirius和Pentacam系统对受试眼的平坦子午线角膜曲率(Kf)值、陡峭子午线角膜曲率(Ks)值,平均SimK(Km)值,角膜最薄点厚度(TCT)及位置,中央ACD及ACV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irius和Pentacam测量LASIK术后患者眼前节参数具有高度的重复性,除角膜最薄点的位置坐标(X,Y)外,其他参数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和克隆巴赫系数(CoA)均大于0.90。测量角膜曲率Kf、Ks时,两种方法测量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33、-1.750,P〉0.05)。Sirius测量的Km值为(39.14±1.95)D,高于Pentacam测量的(39.05±1.91)D,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2,P=0.001)。Sirius测量的TCT为(457.6±40.9)txm,明显低于Pentacam测量的(465.4±37.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89,P〈0.001),二者的测量值呈明显正相关(r=0.988,P〈0.001),Bland—Ahman分析的TCT95%可信区间(c,)为-21~6μm。两种测量系统测得的角膜最薄点定位X、Y的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32、-5.696,P〈0.001),但二者的相关性均一般(r=0.75l、0.775,P〈0.001),95%CI亦较宽(-0.36~0.17mm,-0.35~0.12mm)。两种测量方法测量ACD和ACV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103、-7.378,P〈0.001),Bland—Ahman一致性分析显示,两种测量方法测量的ACD结果一致性较好,95%CI为-0.02~0.12mm,而测量ACV时二者的结果一致性欠佳,95%CI为-27.70~6.20mm3。结论Sirius和Pentacam测量LASIK术后眼前房参数结果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好,此外两种方法测量的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和ACD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两种测量结果的差异在临床上可以接受,二者可以互相替代使用,但在测量角膜最薄点位置及ACV时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差异较大,临床上相互替代使用时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ius pentacam 眼前 重复性 一致性分析 Bland—Altman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ntacam系统测量LASIK术后眼前节参数重复性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黄锦海 温岱宗 +1 位作者 陈世豪 王勤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pentacam LASIK术后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眼前 测量 重复性 ORBSCAN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评价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人工晶状体在眼内的稳定性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筱荣 邵彦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87-891,共5页
目的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研究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前房深度(ACD)、人工晶状体(IOL)倾斜度及偏心度的变化情况,及不同玻璃体腔填充物对IOL在眼内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前瞻性研究,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 目的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研究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前房深度(ACD)、人工晶状体(IOL)倾斜度及偏心度的变化情况,及不同玻璃体腔填充物对IOL在眼内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前瞻性研究,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42例46眼行1期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IOL(AcrySofSA60)植入术,根据眼底情况选择灌注液、惰性气体及硅油填充,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术后1周、1个月、3个月IOL的位置。结果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AC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239,P=0.000),术后各时间点ACD值均较术前增加(P<0.05),但术后3个月达到稳定。术后不同时间点间IOL偏心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459,P=0.000),术后3个月硅油填充组与术后1周、1个月相比IOL偏心量均明显增加(P<0.05);不同玻璃体填充物组IOL偏心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82,P=0.114)。在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点,IOL倾斜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77,P=0.401),不同玻璃体填充物组的IOL倾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13,P=0.254)。结论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可动态观察并评价IOL在眼内的稳定性;惰性气体填充对眼内IOL的影响较灌注液填充和硅油填充明显,但总体而言各种玻璃体腔填充眼术后IOL在眼内的位置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人工晶状体 前房深度 pentacam三维眼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前节分析系统房角检查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智鹏 姚瞻 +2 位作者 周增超 黄钰森 应良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 对眼前节分析系统和裂隙灯显微镜房角镜 2种眼前房角检查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对 8例 16眼的眼前房角分别用眼前节分析系统和裂隙灯显微镜房角镜 2种方法进行检查 ,采用 Spaeth分级系统记录结果 ,采用线性相关和等级相关方法对 2... 目的 对眼前节分析系统和裂隙灯显微镜房角镜 2种眼前房角检查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对 8例 16眼的眼前房角分别用眼前节分析系统和裂隙灯显微镜房角镜 2种方法进行检查 ,采用 Spaeth分级系统记录结果 ,采用线性相关和等级相关方法对 2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种检查方法在判断房角入口角度、虹膜根部附着点和周边虹膜形态 3个方面均有相关性 ,其中房角入口角度相关性最好 ;窄角状态时结果一致性较差。结论 眼前节分析系统房角检查基本不受照明光和机械作用干扰 ,能定量测量房角入口角度 ,对周边虹膜形态判断准确 ,信息保存方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分析系统 前房角镜 房角检查 眼科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D波前像差分析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对正常人眼角膜球差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彧琦 王静 +3 位作者 于佳明 徐微 李博文 张劲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5-46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瞳孔直径下的角膜球差情况,比较OPD波前像差分析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在测量角膜球差时的一致性,并探讨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角膜球差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11月在我院入院做过OPD波前像差分析仪或Pentacam... 目的探讨不同瞳孔直径下的角膜球差情况,比较OPD波前像差分析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在测量角膜球差时的一致性,并探讨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角膜球差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11月在我院入院做过OPD波前像差分析仪或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检查的20~89岁调查对象各350人,分别记作OPD组及Pentacam组。记录瞳孔直径为3 mm、4 mm、5 mm、6 mm、7 mm、8 mm、9 mm时的角膜球差值;分析6 mm瞳孔直径下的角膜球差频数分布情况及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角膜球差特征。结果两组比较发现,瞳孔直径在3 mm、4 mm、5 mm、7 mm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瞳孔直径为6 mm、8 mm、9 mm时,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大瞳孔直径下,两种检查的一致性较好。6 mm瞳孔直径时OPD组和Pentacam组角膜球差值分别为(0.271±0.069)μm、(0.310±0.158)μm,两组角膜球差均具有明显的瞳孔依赖性,并随着瞳孔直径的增大而增高。6 mm瞳孔直径时,OPD组和Pentacam组角膜球差分布于0.10~0.40μm的比例分别为97.71%和66.28%。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得的角膜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而OPD波前像差分析仪测得的角膜球差与年龄无明显关系。结论角膜球差随着瞳孔直径的增大而增高。瞳孔较大时,OPD波前像差分析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得的角膜球差的一致性较好。不同设备测量的角膜球差值随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球差 瞳孔直径 OPD波前像差分析 pentacam三维眼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ntacam系统测量正常人眼表面麻醉前后中央角膜厚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叶娅 沈政伟 +2 位作者 尹禾 李丽 吴金桃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比较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与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正常人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并研究Pentacam系统与A超测量正常人眼表面麻醉前后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为临床角膜屈光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25例(50眼)正常人分别应用Penta... 目的比较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与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正常人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并研究Pentacam系统与A超测量正常人眼表面麻醉前后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为临床角膜屈光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25例(50眼)正常人分别应用Pentacam系统及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Pentacam系统的测量时间包括使用表面麻醉药前及使用表面麻醉药后,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表面麻醉药前Pentacam系统和A超测得的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544.50±26.24)μm和(544.84±28.02)μm,两种方法测量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测量结果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P<0.001)。Pentacam系统测量正常人在表面麻醉前后中央角膜厚度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面麻醉后的厚度为(549.76±27.09)μm,表面麻醉前后测量结果具有密切的相关性(P<0.001)。A超表面麻醉前后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5)。结论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进行中央角膜厚度的测量,结果准确、全面、方便,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Pentacam系统测得的麻药前后中央角膜厚度有变化,表面麻醉后所测得的中央角膜厚度较表面麻醉前略增加,不具显著临床意义,对临床角膜屈光手术方式的选择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tacam三维眼前分析系统 中央角膜厚度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超角膜测厚仪和Pentacam系统测量散瞳前后角膜中央厚度的比较 被引量:9
10
作者 金玉梅 艾凤荣 +1 位作者 罗岩 李莹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目的比较应用A超角膜测厚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的散瞳前后角膜中央厚度的差异。方法2011年8月至11月北京协和医院成人屈光不正患者65例(130眼),均先后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和A超角膜测厚仪进行散瞳前后角膜中... 目的比较应用A超角膜测厚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的散瞳前后角膜中央厚度的差异。方法2011年8月至11月北京协和医院成人屈光不正患者65例(130眼),均先后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和A超角膜测厚仪进行散瞳前后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散瞳剂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结果 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的散瞳前后角膜中央厚度值分别为(536.70±39.60)和(548.31±39.22)μm,散瞳后的测量值明显高于散瞳前(P=0.000);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的散瞳前后角膜中央厚度值分别为(539.57±39.73)和(545.99±39.47)μm,散瞳后的测量值亦明显高于散瞳前(P=0.000)。两种方法散瞳前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值比较,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值明显高于A超角膜测厚仪(P=0.000);而两种方法散瞳后的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结论散瞳后角膜中央厚度测量值较散瞳前略有增加,故散瞳前测量值更能准确、真实地反映角膜中央厚度,有助于为角膜屈光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手术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中央厚度 pentacam三维眼前分析系统 A超角膜测厚仪 散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吡卡胺所致的睫状肌麻痹对儿童眼前节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正威 克里木江 +3 位作者 郑文静 朱剑锋 何鲜桂 柯碧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研究0.5%托吡卡胺滴眼液所致的睫状肌麻痹前后儿童眼前节参数的变化。方法选择309名健康儿童,0.5%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麻痹睫状肌,睫状肌麻痹前后分别采用Pentacam系统测量眼前节参数。分析睫状肌麻痹前后眼前节参数的变化以及不同... 目的研究0.5%托吡卡胺滴眼液所致的睫状肌麻痹前后儿童眼前节参数的变化。方法选择309名健康儿童,0.5%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麻痹睫状肌,睫状肌麻痹前后分别采用Pentacam系统测量眼前节参数。分析睫状肌麻痹前后眼前节参数的变化以及不同屈光状态和不同性别儿童睫状肌麻痹前后眼前节参数的变化。结果 294名儿童的检查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睫状肌麻痹后,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容积(CV)、前房深度(ACD)和前房容量(ACV)显著大于睫状肌麻痹前(P<0.05或P<0.01),前房角(ACA)显著小于睫状肌麻痹前(P<0.05)。远视者睫状肌麻痹前后ACD差值显著大于正视者、低度近视者和中度近视者(P<0.05),远视者睫状肌麻痹前后ACV差值显著大于低度近视者和中度近视者(P<0.001)。男孩睫状肌麻痹后ACA显著小于睫状肌麻痹前(P<0.05),女孩睫状肌麻痹前后A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5%托吡卡胺滴眼液可导致儿童CCT、CV、ACD和ACV显著增加,ACA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 托吡卡胺 睫状肌麻痹 pentacam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ntacam辅助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杰 魏静 +2 位作者 罗斌 刘涛 余晓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59-1162,共4页
背景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矫正高度近视的手术方法。Petacam辅助观察手术后IOL在眼内的位置,为评估手术安全性提供了良好途径。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植入式角膜接触镜(1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 背景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矫正高度近视的手术方法。Petacam辅助观察手术后IOL在眼内的位置,为评估手术安全性提供了良好途径。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植入式角膜接触镜(1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18例25眼的近期疗效,患眼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为(-17.52±1.73)D,平均柱镜度为(-0.75±0.28)D,术后随访6~32个月。均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行术前术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将小数视力换算成最小分辨角对数(10gMAR)视力,同时测定术前及术后术眼的等效球镜度和眼压,用角膜内皮计检测结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数目变化,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观察手术前后前房深度、前房角度、术后ICL拱高的变化。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2个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本组25眼均成功植入ICL,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为0.26±0.15,明显高于术前的1.47±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1,P=0.00)。术后6个月术眼的等效球镜度明显低于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明显少于术前,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等效球镜度:t=-48.60,P=0.00;角膜内皮细胞计数:t=13.07,P=0.00;角膜内皮六角细胞:t=10.79,P〈0.05);术后6个月前房角度为(25.02±4.77)°,较术前的(38.43±4.04)。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32,P=0.00);而术后6个月术眼的眼压和前房深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眼压:t=-1.57,P=0.13;前房深度:t=1.46,P=0.16)。术后6个月ICL拱高为(542.17±39.46)μm,明显低于术后1周时的(363.33±44.3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6,P=0.00)。2例2眼术后出现轻度眩光,所有术眼观察期内均未发现晶状体混浊。结论ICL保留了生理性调节,对于高度近视眼的矫治安全、有效,但术后应检测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有晶状体眼 可植入式角膜接触镜 屈光 高度近视 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ntacam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前后前房形态和参数的评估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晓丽 刘丹岩 +3 位作者 张斌 郭从容 杜颖华 段佳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08-612,共5页
背景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Pentacam)在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眼前节的定量评估中比裂隙灯显微镜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更为准确,但目前其在急性PACG临床前期眼和慢性PACG对侧眼的YAG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LPI)... 背景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Pentacam)在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眼前节的定量评估中比裂隙灯显微镜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更为准确,但目前其在急性PACG临床前期眼和慢性PACG对侧眼的YAG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LPI)后前房测量中的应用仍较少。目的评估Pentacam在早期PACG眼LPI手术前后前房形态变化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PACG患者70例70眼,包括急性PACG对侧眼(临床前期眼)和慢性PACG对侧眼各35眼,所有受检眼均行LPI。采用Pentacam测量受检眼LPI术前与术后1、7和28d的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和前房夹角(ACA),并比较急性PACG临床前期眼与慢性PACG对侧眼LPI术后前房形态参数的变化幅度。结果急性PACG临床前期眼各时间点ACD和ACV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D:F=6.783,P=0.004;ACV:F=19.090,P=0.000),各时间点ACA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3,P=0.928),其中LPI术后各时间点ACD较术前加深,ACV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PACG对侧眼各时间点ACD和ACV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D:F=21.576,P=0.000;ACV:F=47.506,P=0.000),而各时间点间A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81,P=0.629),其中LPI术后各时间点ACD较术前加深,ACV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PACG临床前期眼术后28d,ACD和ACV与术前的变化值分别为(0.064+0.022)mnl和(27.84JD±4.963)mm3,明显高于慢性PACG对侧眼的(0.047±0.020)mm和(21.000±3.278)mm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D:t=2.783,P=0.008;ACV:t=5.749,P=0.000)。结论Pentacam可以用来量化评价PACG患者LPI后的眼前节形态和参数的变化,急性PACG临床前期眼术后ACD和ACV的增加值大于慢性PACG对侧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手术 前房/病理状态 生物测量 三维成像 眼科诊断技术/仪器 激光 疗法 虹膜切开术 pentacam三维眼前分析诊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lin角膜扩张分析鉴别早期圆锥角膜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漫 孙荔 +3 位作者 刘永珍 卢迪 徐艳春 陈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6-459,共4页
目的探讨Belin角膜扩张分析鉴别早期圆锥角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46例(46眼)为研氉究对象,其中临床期组23例23眼,亚临床期组23例23眼,同时选取正视或低度近视50例(50眼)为... 目的探讨Belin角膜扩张分析鉴别早期圆锥角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46例(46眼)为研氉究对象,其中临床期组23例23眼,亚临床期组23例23眼,同时选取正视或低度近视50例(50眼)为对照组。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每个患者进行双眼Belin角膜扩张分析检测,并将角膜前表面扩张分析差异值(difference-front,Bf)、角膜后表面扩张分析差异值(difference-back,Bb)、角膜前表面差异偏差值(deviation of front elevation difference map,Df)、角膜后表面差异偏差值(deviation of back elevation difference map,Db)、角膜平均进展差异偏差值(deviation of average pachymetric progression,Dp)、角膜最薄点偏差值(deviation of minimum thickness,Dt)、ARTmax偏差值(deviation of ARTmax,Da)、总偏差值(total deviation value,Final D)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临床期组、亚临床期组和对照组Belin角膜扩张分析参数,除亚临床期组与对照组中Dt(P=0.545)、Da(P=0.2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参数在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临床期组相对于对照组中Final D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97,Bb、Df、Db、Dp、Da均>0.900,Bf、Dt均>0.800。亚临床期组相对于对照组Db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39,Bb为0.812,Final D为0.789,Bf、Df、Dp均>0.600,Dt与Da均>0.500。亚临床期组相对于对照组Db的敏感性最大,为0.870,Dp的特异性最大,为0.920。结论 Belin角膜扩张分析可以将早期圆锥角膜从正常角膜中区分开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需要复诊进一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Belin 角膜扩张分析 pentacam三维眼前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后表面形态分析(英文)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艺 戴锦晖 褚仁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3-548,共6页
目的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分析早期圆锥角膜后表面形态的特点,为完善早期圆锥角膜形态特点的描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43人43眼),可疑圆锥角膜患者(40人40眼)及正常对照(143人143眼)。使用Pentacam三维眼... 目的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分析早期圆锥角膜后表面形态的特点,为完善早期圆锥角膜形态特点的描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43人43眼),可疑圆锥角膜患者(40人40眼)及正常对照(143人143眼)。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角膜,统计分析后表面最大屈光度、后表面最大高度值、分布位置及各指标的组间差异,计算各指标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反映一项检测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下面积。结果亚临床圆锥角膜组、可疑圆锥角膜组和正常组的平均后表面最大屈光度分别为-6.2 D,Q=0.5;-5.6 D,Q=0.3;-5.5 D,Q=0.3。平均后表面最大高度分别为23μm,Q=14;11μm,Q=8.5;7μm,Q=6。因数据分布为非正态分布,因而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示法,Q代表四分位间距。后表面最大屈光度和后表面最大高度在各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别,且在前表面屈光度和高度出现异常前,后表面屈光度和高度已经发生改变。在诊断早期圆锥角膜中,后表面屈光度最大值、后表面高度最大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基于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的检测结果,角膜后表面屈光度、后表面高度的变化是早期圆锥角膜形态改变的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后表面 pentacam三维眼前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补偿眼压(IOPcc)和5种眼压校正公式所得校正眼压的一致性及IOPcc、模拟Goldmann眼压与眼球各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保根 张晓峰 钱一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比较眼反应分析仪测得的角膜补偿眼压(corneal-compens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IOPcc)和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内置的5种眼压校正公式所得校正眼压的一致性,分析IOPcc、模拟Goldmann眼压(Goldmann-correlated intraocular pressur... 目的比较眼反应分析仪测得的角膜补偿眼压(corneal-compens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IOPcc)和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内置的5种眼压校正公式所得校正眼压的一致性,分析IOPcc、模拟Goldmann眼压(Goldmann-correl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IOPg)与眼球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眼科中心行近视激光治疗的患者90例90眼,年龄18~37(24.47±5.57)岁。应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所有患者按常规方法测量3次,选择最佳测量结果作为各参数最终结果。应用眼反应分析仪测量患者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根据眼反应分析仪测量的IOPg输入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内置的5种眼压校正公式进行计算,得到的校正眼压分别记录为Dresdner校正眼压、Ehlers校正眼压、Kohlhaas校正眼压、Orssengo/Pye校正眼压和Shah校正眼压。将所得的5种校正眼压和非接触性眼压计眼压与眼反应分析仪测得的IOPcc进行一致性分析。对IOPcc、IOPg与角膜滞后量、角膜阻力因子、眼球各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Kohlhaas校正眼压和IOPc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esdner校正眼压、Orssengo/Pye校正眼压与IOPcc的一致性较好,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2.09~2.55)mm Hg、(-2.38~2.37)mmHg;其中Dresdner校正眼压与IOPcc的95%一致性界限宽度最窄。IOPcc与角膜滞后量、角膜阻力因子以及眼球各参数均无相关性,而IOPg与角膜阻力因子、中央角膜厚度、角膜体积呈正相关关系(均为P<0.05)。结论Dresdner校正眼压、Orssengo/Pye校正眼压与IOPcc的一致性较好;眼球大部分参数对IOPcc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ius眼前分析系统 眼反应分析 眼压 青光眼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L V4c矫正中高度近视术后1年前房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程蕾 朱冉 +3 位作者 宋超 袁萍 谭悦 魏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59-1064,共6页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可植入式眼内镜(ICL)V4c矫治中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年前房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ICL V4c植入术的中高度近视患者19例37眼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年...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可植入式眼内镜(ICL)V4c矫治中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年前房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ICL V4c植入术的中高度近视患者19例37眼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年龄20~29岁,术前等效球镜度(SE)为-5.875~-15.750 D,平均(-9.743±3.220)D。所有术眼随访1年,观察术后术眼视力、SE和眼压变化,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年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术眼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和前房角度数(ACA),并评估ICL V4c植入后不同时间点ICL拱高的变化。结果手术前后术眼视力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57,P=0.007),其中术后1年术眼裸眼视力(UCVA)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1个月、6个月、1年术眼SE和眼压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294、1.302,均P>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术眼ACD、ACV、ACA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4.811、889.971、196.096,均P<0.001),其中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ACD、ACV和ACA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术眼ICL拱高值分别为(484.860±183.634)、(464.351±170.167)和(433.784±168.550)μ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56,P=0.001);与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比较,术后1年术眼ICL拱高值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41)。结论中高度近视眼接受ICL V4c植入术后1年前房结构稳定,UCVA优于术前BCVA,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生物测量 前房/结构 可植入式眼内镜 pentacam眼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方法测量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宏霞 陶晨雯 +3 位作者 刘苏冰 聂晓丽 买志彬 辛宝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0-852,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角膜测厚仪(A超)、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傅立叶域眼前节断层扫描仪(RTVue-OCT)和Orbscan Ⅱ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的差异及一致性。方法分别用A超、Srius、RTVue-OCT和Orb... 目的探讨超声角膜测厚仪(A超)、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傅立叶域眼前节断层扫描仪(RTVue-OCT)和Orbscan Ⅱ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的差异及一致性。方法分别用A超、Srius、RTVue-OCT和Orbscan Ⅱ测量近视患者85例(170眼)的CCT,用配对t检验对其差异进行比较,用Bland-Altman分析对其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 A超、Sirius、RTVue-OCT和OrbscanⅡ测得的CCT值分别为(531.77±34.98)μm、(531.84±35.86)μm、(521.34±34.43)μm、(530.78±41.00)μm,RTVue-OCT的测量值最小,与其他3种测量仪结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其他3种仪器测量结果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线性相关显示4种测量方法两两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均为P=0.000)。Bland-Altman分析显示4种测量方法均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4种仪器均可以作为CCT的测量工具,但相互替代使用需要慎重。RTVue-OCT测量的CCT值较小,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ius眼前分析系统 傅立叶域眼前断层扫描仪 超声角膜测厚仪 OrbscanⅡ眼前分析 中央角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角膜伴近视散光眼角膜各形态参数分布特征及与全眼屈光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勇 李晶 +4 位作者 魏升升 万雅群 叶璐 李娟 刘建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正常角膜伴近视散光眼角膜各形态参数分布特征及与全眼屈光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102例(204眼)近视患者,分别应用非接触眼压计、检影仪、A超、角膜超声测厚仪、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进行眼压、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厚度、... 目的探讨正常角膜伴近视散光眼角膜各形态参数分布特征及与全眼屈光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102例(204眼)近视患者,分别应用非接触眼压计、检影仪、A超、角膜超声测厚仪、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进行眼压、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厚度、角膜前后表面形态参数等测量,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正常角膜伴近视散光眼角膜中央厚度(537.06±25.45)μm,角膜中央前表面高度(2.35±1.39)μm,中央后表面高度(3.60±2.73)μm,角膜Q值(8 mm范围)-0.30±0.10,角膜最薄点距角膜顶点距离(0.59±0.19)mm,角膜最薄点位置多位于角膜顶点颞下方,占91.67%。角膜最薄点至周边厚度增长变化指数为1.04±0.13。角膜中央前后表面高度、角膜Q值、角膜最薄点至周边厚度增长变化指数与等效球镜、眼压、眼轴长度无明显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正常角膜伴近视散光眼角膜形态各项参数分布值各有特点,与全眼屈光参数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形态 pentacam眼前分析 全眼屈光参数 角膜屈光手术 近视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术后双眼角膜感染一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建忠 刘伟民 +2 位作者 李志刚 林泉 罗武强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0-201,共2页
关键词 角膜感染 LASIK术后 双眼 0.3%氧氟沙星 LASIK手术 玻璃酸钠滴眼液 眼前分析系统 泪膜破裂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