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及其在森林下垫面中参数的确定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孝广 毕华兴 +2 位作者 刘胜 刘利峰 李笑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57-261,共5页
Penm an-M on te ith公式是在蒸散研究中应用最多,也是变化形式最多的方法,该文在对目前Penm an-M on te ith模型在森林下垫面中应用总结的基础上,阐述了其中众多参数的意义和常用的确定方法,着重探讨了影响该模型精确性的关键因子净辐... Penm an-M on te ith公式是在蒸散研究中应用最多,也是变化形式最多的方法,该文在对目前Penm an-M on te ith模型在森林下垫面中应用总结的基础上,阐述了其中众多参数的意义和常用的确定方法,着重探讨了影响该模型精确性的关键因子净辐射、空气动力学阻力和冠层阻力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Penm an-M on te ith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该模型在今后森林蒸散研究中发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 下垫面 净辐射 空气动力学阻力 冠层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辐射改进Penman-Monteith模型估算粮食主产区参考作物蒸散量 被引量:6
2
作者 马钊 李鹏程 +1 位作者 刘洪伟 孟静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3,共10页
为进一步提高Penman-Monteith模型估算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0)的精度,以中国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THSZ)、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TASZ)、暖温带半湿润地区(WTSZ)和亚热带湿... 为进一步提高Penman-Monteith模型估算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0)的精度,以中国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THSZ)、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TASZ)、暖温带半湿润地区(WTSZ)和亚热带湿润地区(SHZ),基于32个气象站点1994-2020年长序列实测逐日气象数据,将猎豹算法(CO)、沙猫算法(SCSO)、野狗算法(DOA)优化的时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TCN)和3种基于日照时数、3种基于温度的经验模型估算的辐射(R_(s))值与PM模型进行融合,得到改进PM模型。以均方根误差(RMSE)、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和效率系数(E_(NS))为精度评价体系,找出了粮食主产区不同分区的ET0最优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基于日照时数模型的计算精度要优于温度模型,其中CO-TCN模型在全区内均表现出了较高的精度,在不同分区的RMSE、MAE、R^(2)和E_(NS)中位数取值分别为0.099~0.171 mm/d、0.057~0.111mm/d、0.984~0.998、0.983~0.997,由此可将CO-TCN模型估算的辐射值与PM模型融合,作为标准值用于估算粮食主产区ET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参考作物蒸散 辐射 penman-monteith模型 时间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Dual_Kc蒸散模型在南疆滴灌夏玉米的适用性
3
作者 李丰琇 刘泽龙 左顺利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8,共11页
为评估SIMDual_Kc模型在估算南疆滴灌夏玉米蒸发、蒸腾和蒸散量的适用性,该研究于2022年和2023年在南疆阿克苏地区开展夏玉米田间试验,分别在覆膜与裸地滴灌条件下设置4个灌水梯度。依托稳定碳同位素技术计算作物蒸腾量、水量平衡法计... 为评估SIMDual_Kc模型在估算南疆滴灌夏玉米蒸发、蒸腾和蒸散量的适用性,该研究于2022年和2023年在南疆阿克苏地区开展夏玉米田间试验,分别在覆膜与裸地滴灌条件下设置4个灌水梯度。依托稳定碳同位素技术计算作物蒸腾量、水量平衡法计算作物蒸散量,构建SIMDual_Kc模型,估算覆膜与裸地滴灌条件下夏玉米蒸散量、土壤蒸发量及作物蒸腾量,结合实际观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SIMDual_Kc模型可较好地估算南疆滴灌夏玉蒸散量,实测值与模拟值有较好的一致性,覆膜和裸地滴灌夏玉米蒸散量、蒸发量和蒸腾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为0.66~0.96,回归系数为0.86~1.13,一致性指数为0.69~0.99,均方根误差为0.14~19.41 mm,归一化均方根误差为9.63%~28.23%。适用于研究区覆膜/裸地滴灌夏玉米的SIMDual_Kc模型初期基础作物系数为0.15,中期作物系数为1.2/1.15,后期作物系数为0.50/0.45,蒸发层深度为10 mm,总蒸发水量为24 mm/22mm,易蒸发水量为9 mm。研究可为南疆夏玉米灌溉制度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蒸发 蒸腾 干旱区 夏玉米 膜下滴灌 SIMDual_K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蒸散气候学模型的陇中东植被蒸散耗水量研究
4
作者 沙小燕 王辅 +3 位作者 何倩 韩芬 张鹤 赵强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3期78-81,共4页
为了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耗水量,以陇中东地区平凉市为例,采用蒸散气候学经验模型方法,对该地区不同类型植被生长期(4—10月)的蒸散耗水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植被生长期(4—10月)的蒸散耗水量存在明显差异,乔木... 为了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耗水量,以陇中东地区平凉市为例,采用蒸散气候学经验模型方法,对该地区不同类型植被生长期(4—10月)的蒸散耗水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植被生长期(4—10月)的蒸散耗水量存在明显差异,乔木林>灌木林>草地,草地蒸散耗水量随着覆盖度增大而增加;研究区7—8月所有类型植被蒸散耗水量均达到最大值;在空间分布上该地区植被蒸散耗水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东西差异上,东部泾河流域乔木林、灌木林和草地蒸散耗水量比西部葫芦河流域分别高出23.11、21.81和17.91 mm,南北差异则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气候学经验模型 蒸散耗水量 林草植被 陇中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域卷积网络与Transformer的茶园蒸散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赵秀艳 王彬 +4 位作者 都晓娜 王武闯 丁兆堂 周长安 张开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7-346,共10页
在茶园水资源管理中,蒸散量(Evapotranspiration,ET)是评估作物水分需求的关键指标,由于茶园蒸散量预测具有时序性、不稳定性以及非线性耦合等特点,目前的茶园蒸散量预测模型存在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茶... 在茶园水资源管理中,蒸散量(Evapotranspiration,ET)是评估作物水分需求的关键指标,由于茶园蒸散量预测具有时序性、不稳定性以及非线性耦合等特点,目前的茶园蒸散量预测模型存在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茶园蒸散量预测模型。首先使用互信息算法(Mutual information,MI)与主成分分析算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相融合的数据处理算法(MIPCA),筛选强相关的特征并提取主成分;其次将时域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TCN)与Transformer融合,利用灰狼算法(Grey wolf optimization,GWO)优化超参数,捕捉茶园数据的全局依赖关系;最后整合2个网络构建了MIPCA-TCN-GWO-Transformer模型,通过消融试验和对比试验验证了模型性能,并对模型在不同时间步长下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和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3个评价指标分别为0.015 mm/d、0.312 mm/d和0.962,优于长短期记忆模型(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等传统预测模型。在小时尺度、日尺度和月尺度下的R^(2)分别为0.986、0.978和0.946,在不同时间步长下展现了良好的适应性和准确性。本文构建的MIPCA-TCN-GWO-Transformer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可为茶园水资源优化管理和灌溉制度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蒸散 预测模型 主成分分析 互信息 时域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nman-Monteith方程的节水灌溉稻田蒸散量模型 被引量:21
6
作者 丁加丽 彭世彰 +1 位作者 徐俊增 魏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35,共5页
为利用Penman-Monteith方程直接计算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稻田蒸散量,该文根据国家"863"节水农业重大专项试验资料,在K-P表层阻抗模型修正研究基础上,提出改进的稻田蒸散量模拟模型。结果表明:根据土壤相对含水率修正后的K-P模... 为利用Penman-Monteith方程直接计算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稻田蒸散量,该文根据国家"863"节水农业重大专项试验资料,在K-P表层阻抗模型修正研究基础上,提出改进的稻田蒸散量模拟模型。结果表明:根据土壤相对含水率修正后的K-P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水稻表层阻抗,且反映出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表层阻抗的变化规律;采用改进的Penman-Monteith方程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的稻田蒸散量后,误差从改进前的18.57%降低至10.84%,且对冠层未完全覆盖条件下的稻田蒸散量也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土壤含水率、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是改进的Penman-Monteith方程最为敏感的因子,它们的准确观测对于提高模型的估算精度至关重要;模型回归系数(c1、c0)的变化对模型估算结果的影响较小。表明当某一特定作物的回归系数值确定后,改进的Penman-Monteith方程可应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灌溉模式下作物蒸发蒸腾量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蒸散 模型 penman-monteith方程 表层阻抗 K-P模型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水通量耦合原理改进Penman-Monteith蒸散发模型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镜明 柳竞先 罗翔中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9-75,共17页
陆地蒸散(ET)涵括地表和潮湿叶片的蒸发和植物的蒸散发,是陆地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Penman-Monteith方程是估算陆地蒸散的重要方法,方程中的叶片或冠层气孔导度是提高估算精度的关键因子。根据碳水循环的耦合原理,植物光合作用模型可... 陆地蒸散(ET)涵括地表和潮湿叶片的蒸发和植物的蒸散发,是陆地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Penman-Monteith方程是估算陆地蒸散的重要方法,方程中的叶片或冠层气孔导度是提高估算精度的关键因子。根据碳水循环的耦合原理,植物光合作用模型可用于估算叶片或冠层气孔导度。植物光合作用模型可分为三类:1)使用总冠层导度的大叶模型(BL),2)区别阴、阳叶冠层导度的双大叶模型(TBL),3)区别阴、阳叶叶片导度的双叶模型(TL)。与这三类光合作用模型相对应,衍生出基于不同导度计算方法的三种蒸散估算模型。三种蒸散模型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进行从叶片尺度到冠层尺度的气孔导度集成。这三种模型中,双叶模型使用叶片尺度的气孔导度,集成度最低。反之,大叶模型使用冠层尺度的气孔导度,集成度最高。由于在Penman-Monteith中,蒸腾和气孔导度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气孔导度的集合会导致负偏差。因此,与通量测量相比,大叶蒸散模型的估算偏差最大,而双叶蒸散模型的估算偏差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水通量 耦合 penman-monteith 蒸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A-XGBoost的膜下滴灌棉花蒸散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3
8
作者 曹缘 王振华 +3 位作者 张继红 刘宁宁 李文昊 张金珠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80-1286,共7页
为了科学准确地预测膜下滴灌棉花蒸散量,基于鲸鱼优化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WOA)和极端梯度提升树(XGBoost),提出了WOA-XGBoost棉花蒸散量预测模型.采用最大互信息系数(maximal information coefficient,MIC)筛选影响棉花... 为了科学准确地预测膜下滴灌棉花蒸散量,基于鲸鱼优化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WOA)和极端梯度提升树(XGBoost),提出了WOA-XGBoost棉花蒸散量预测模型.采用最大互信息系数(maximal information coefficient,MIC)筛选影响棉花蒸散量的关键因素,依据相关系数排序构建输入组合,代入WOA-XGBoost模型进行模拟.并与XGBoost,SVM,WOA-SVM和PSO-XGBoost预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太阳辐射、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土壤温度与棉花蒸散量相关性较大,其MIC值分别为0.722,0.546,0.496,0.475,0.379和0.219,基于上述6个因素构建的WOA-XGBoost模型综合性能最优,R^(2),MAE,RMSE和MAPE分别为0.922,0.038 mm/h,0.064 mm/h和0.221,预测精度均优于相同输入参数下的其他4种模型.因此,推荐使用WOA-XGBoost模型模拟相关因素与膜下滴灌棉花蒸散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可为精确计算膜下滴灌棉花蒸散量提供科学依据,为灌溉决策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棉花 极端梯度提升树模型 鲸鱼优化算法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RIC模型的巴基斯坦农业区蒸散量估算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萧楠 沈彦军 +3 位作者 李红军 张晓龙 李琪云 王艺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27-1939,共13页
蒸散量是水分循环和能量循环的重要载体,精确估算农田蒸散量对农业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巴基斯坦农业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灌溉农区之一,如何基于遥感技术估算区域实际蒸散量成为农业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利用MODIS数据... 蒸散量是水分循环和能量循环的重要载体,精确估算农田蒸散量对农业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巴基斯坦农业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灌溉农区之一,如何基于遥感技术估算区域实际蒸散量成为农业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利用MODIS数据、气象数据以及DEM数据,采用METRIC模型,估算了2019—2020年巴基斯坦农业区的实际蒸散量,并分析了不同作物生育期蒸散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巴基斯坦农业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比较基于METRIC模型在日尺度和月尺度的蒸散估算结果与农业站点蒸渗仪的实际观测数据发现,二者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2 mm∙d^(−1)和25 mm∙month^(−1),相关系数分别为0.65和0.84;在空间上,与ETMonitor产品比较,METRIC模型估算结果的空间分布和量级更为合理。2)巴基斯坦农业区蒸散量的空间分布与种植结构密切相关,蒸散量自北向南总体呈阶梯递减格局,小麦、棉花、水稻和甘蔗生育期累积蒸散量分别为392 mm、652 mm、745 mm和1224 mm;就同一种作物来说,旁遮普省作物生育期累积蒸散量高于信德省。3)小麦生育期内月蒸散量呈先下降再上升后下降的变化特征;旁遮普省棉花生育期内月蒸散量呈“单峰”变化特征,信德省棉花生育期内月蒸散量呈“双峰”变化特征;水稻和甘蔗生育期内月蒸散量呈“单峰”变化特征。本研究实现了METRIC模型在巴基斯坦农业区的参数本地化应用和适用性分析,为基于遥感手段估算区域或农作物尺度蒸散量提供了方法借鉴,对揭示不同作物蒸散耗水的时空特征和区域农业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METRIC模型 能量平衡 MODIS数据 巴基斯坦农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贵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模型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梦颖 吴宗俊 +3 位作者 崔宁博 王智慧 毛华艳 胡静仪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8-937,共10页
根据地貌特征及行政区划将云贵两省分为5个区域,使用当地15个气象站点共56 a的逐日气象资料计算了18种参考作物蒸散量模型的模拟值,并以FAO56 Penman-Monteith法为标准对各模型模拟值进行了精度对比及误差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模型在... 根据地貌特征及行政区划将云贵两省分为5个区域,使用当地15个气象站点共56 a的逐日气象资料计算了18种参考作物蒸散量模型的模拟值,并以FAO56 Penman-Monteith法为标准对各模型模拟值进行了精度对比及误差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模型在不同云贵分区间的模拟效果差异不大,R^(2)的平均变异系数为8.81%,模型精度主要影响因素为辐射能量项,次要因素为空气动力项;综合法模型模拟精度最高,R^(2)为0.81~0.99,辐射法次之,R^(2)为0.84~0.98,温度法和水汽压法较差,R^(2)为0.24~0.83;这4种方法中,各类型最优模型分别为FAO 24 Penman(全区整体评价指标GPI为0.506,排位1),Inmark(GPI为0.142,排位4),Hargreaves-Samani(GPI为-0.022,排位12)和Romanenko(GPI为-0.072,排位13).综上,经验模型FAO 24 Penman和Inmark模型适用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云贵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简化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模型 penman-monteith模型 云贵地区 反距离插值 适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nman-Monteith模型和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对太行山南麓人工林蒸散的模拟 被引量:9
11
作者 母艳梅 李俊 +3 位作者 同小娟 张劲松 孟平 任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5-44,共10页
蒸散作为陆地生态系统能量平衡和水分循环的一个关键环节,其改变会影响区域气候的变化。森林蒸散模拟研究在评价森林在区域水分循环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Penman-Monteith(P-M)模型和Shuttleworth-Wallace(S-W)模型模拟了太... 蒸散作为陆地生态系统能量平衡和水分循环的一个关键环节,其改变会影响区域气候的变化。森林蒸散模拟研究在评价森林在区域水分循环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Penman-Monteith(P-M)模型和Shuttleworth-Wallace(S-W)模型模拟了太行山南麓栓皮栎-侧柏-刺槐人工混交林的蒸散(ET),对模型模拟的ET与涡度相关法所得的ET进行了比较,评价了P-M模型和S-W模型模拟人工混交林ET的适用性,讨论了这两种模型对各阻力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P-M模型和S-W模型模拟所得的ET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类似。S-W模型和P-M模型模拟的ET均低于实测的ET,S-W模型模拟的ET比实测的ET偏低6%,P-M模型模拟的ET比实测值偏低21%,因此,P-M模型模拟的ET偏低更明显。与P-M模型相比,S-W模型模拟的ET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一致性指数(IA)、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误差(RE)较小。与P-M模型相比,S-W模型模拟的ET与实测值的拟合直线更加趋近1∶1线。S-W模型模拟ET的效果优于P-M模型,S-W模型更适合于本研究区人工混交林蒸散的模拟。P-M模型模拟的2009年生长季的ET偏低更明显,将S-W模型模拟的ET分为蒸腾(T)和土壤蒸发(E),其中土壤E与ET比值为11.3%。土壤E约占ET的10%左右。P-M模型模拟ET偏低的原因可能与P-M模型中未考虑土壤表面阻力有关。S-W模型模拟的ET和T对冠层阻力(rcs)最敏感,其次为植物冠层高度至参考高度间的空气动力学阻力(raa),对土壤表面至冠层高度间的空气动力学阻力(rsa)相对不敏感;土壤E对土壤表面阻力(rss)最敏感,对rcs最不敏感。P-M模型模拟的ET对rcs最敏感,对空气动力学阻力(ra)敏感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man-monteith(P-M)模型 Shuttleworth-Wallace(S-W)模型 蒸散 模型参数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蒸散组分研究进展
12
作者 谭大明 陈吉龙 +4 位作者 高雪 侯亚红 杨素涛 秦基伟 索朗措姆 《西藏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8-12,共5页
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作为青藏高原特色作物,其蒸散过程对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形成至关重要。综述了青稞蒸散组分的研究进展,涵盖了蒸散的概念、研究方法,重点阐述了青稞蒸散各组分(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的影响因素及定量... 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作为青藏高原特色作物,其蒸散过程对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形成至关重要。综述了青稞蒸散组分的研究进展,涵盖了蒸散的概念、研究方法,重点阐述了青稞蒸散各组分(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的影响因素及定量研究成果,讨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深入了解青稞水分利用规律,优化青稞种植灌溉管理及高原节水农业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蒸散组分 模型 冠层截留 遥感 环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ayesian的Penman-Monteith模型简易大棚蒸散模拟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群 汪星 +3 位作者 汪有科 纳文娟 唐燕 吴久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1-320,共10页
为实现Penman-Monteith(PM)模型在简易大棚中的蒸散模拟,对PM模型中2个关键参数空气动力学阻力r_(a)和冠层边界层阻力r_(c)组成的6种PM模型使用Bayesian方法进行模型的参数估计和不确定性分析,使用平均相对误差(MAE)、决定系数(R^(2))... 为实现Penman-Monteith(PM)模型在简易大棚中的蒸散模拟,对PM模型中2个关键参数空气动力学阻力r_(a)和冠层边界层阻力r_(c)组成的6种PM模型使用Bayesian方法进行模型的参数估计和不确定性分析,使用平均相对误差(MAE)、决定系数(R^(2))和威尔莫特一致性指数(D)3个模型精度指标对模型率定年(2018年)和检验年(2019年)进行模型精度量化评价。结果表明:Bayesian参数估计方法使PM模型在简易大棚日尺度蒸散估算精度较高,6种PM模型中有5种在模型率定年和模型检验年同时满足3个精度指标。Bayesian参数估计方法能有效减小简易大棚日尺度PM模型中部分参数的不确定性,在模型r_(a2)-r_(c3)中参数a_(2)的后验分布区间较先验分布区间在4个生育阶段分别缩小了97.65%、92.38%、93.31%和98.24%,在模型r_(a2)-r_(c2)中参数D_(50)、K_(Q)、Q_(50)和g_(max)在膨果期后验分布区间较先验分布区间分别缩小了96.44%、56.08%、97.78%和99.75%。筛选出r_(a2)-r_(c3)和r_(a3)-r_(c3)2种适宜简易大棚日尺度蒸散模拟的PM模型,其中最优模型为r_(a2)-r_(c3)。研究可为提高简易大棚作物灌溉及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模拟 简易大棚 penman-monteith模型 Bayesian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RS模型在渭河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中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葛杰 周晓平 +4 位作者 王晶 曹绮欣 曹钧恒 陈至立 冯家豪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4,共8页
为有效提高气象资料缺失时渭河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计算精度,选取流域及附近20个气象站58 a(1960-2017年)逐日气象资料,基于不同气象要素组合,构建16种基于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MARS)的ET_(0)计算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Hargreaves-S... 为有效提高气象资料缺失时渭河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计算精度,选取流域及附近20个气象站58 a(1960-2017年)逐日气象资料,基于不同气象要素组合,构建16种基于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MARS)的ET_(0)计算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Hargreaves-Samani、Makkink和Irmark-Allen模型进行对比,评价MARS模型在渭河流域的适应性及可移植性。结果表明:MARS模型能很好地甄别ET_(0)与各输入因子间的非线性关系,MARS2(T_(max)、T_(min)、R_(a))计算精度(平均MAE为0.225 mm/d,平均RMSE为0.327 mm/d,平均R2为0.897)能满足应用要求,模型精度随输入气象要素数量的增加而升高;输入因子中引入地球外辐射R_(a),可明显提高MARS模型精度;在输入因子相同时,MARS模型精度高于Hargreaves-Samani、Irmark-Allen和Makkink模型;MARS模型在渭河流域具有很强的泛化能力和可移植性。因此,气象资料缺失时基于MARS建立的ET_(0)计算模型可作为渭河流域ET_(0)计算的推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流域 参考作物蒸散 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 可移植性 ET_(0)模型 地球外辐射R_(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门控循环单元的基质栽培黄瓜结果期蒸散量预测模型
15
作者 朱鑫 林琼 +1 位作者 何淽琦 易志刚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2-539,共8页
【目的】实时、准确地预测基质栽培黄瓜结果期蒸散量,指导基质栽培黄瓜灌溉。【方法】通过传感器实时获取黄瓜结果期的温室小气候环境数据,用称量法测量黄瓜蒸散量,以移栽时间、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及前5天的日均灌溉量为... 【目的】实时、准确地预测基质栽培黄瓜结果期蒸散量,指导基质栽培黄瓜灌溉。【方法】通过传感器实时获取黄瓜结果期的温室小气候环境数据,用称量法测量黄瓜蒸散量,以移栽时间、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及前5天的日均灌溉量为输入变量,利用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和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分别建立基质栽培黄瓜蒸散量预测模型,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效果,模型数据集的时间间隔设为20 min。【结果】相较于BPNN、CNN及LSTM模型,GRU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其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8577、2.3279 g和1.6744 g。当实测的黄瓜每日实时累积蒸散量超过50 g时,GRU模型预测的黄瓜每日实时累积蒸散量与实测每日实时累积蒸散量之间的相对误差最小,在0.11%~10.01%。【结论】基于GRU的基质栽培黄瓜结果期蒸散量预测模型预测效果最好,可为基质栽培黄瓜的灌溉系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基质栽培 门控循环单元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W模型的黄土高原畦灌冬小麦蒸散特性研究
16
作者 武洪翔 孙西欢 +2 位作者 郑利剑 马娟娟 武朝宝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6-93,101,共9页
冬小麦是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以畦灌为主的地面灌溉是该地区普遍采用的灌溉方法。明确畦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冬小麦蒸散耗水规律的影响可以为冬小麦合理的灌溉管理提供参考。利用改进的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SW模型)计算20... 冬小麦是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以畦灌为主的地面灌溉是该地区普遍采用的灌溉方法。明确畦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冬小麦蒸散耗水规律的影响可以为冬小麦合理的灌溉管理提供参考。利用改进的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SW模型)计算2016-2019年间黄土高原地区畦灌冬小麦的蒸散量,对蒸散发及其组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SW模型模拟畦灌冬小麦蒸散具有较高的精度,R2为0.88~0.90,RMSE为0.39~0.42 mm/d,MAE为0.29~0.30 mm/d,RRMSE为0.08~0.09,NSE为0.88~0.90,d为0.97。冬小麦生育期内E/ET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随着灌水量的减少,日蒸腾量有明显的下降,高水处理M1、低水处理M2、雨养处理M3分别为1.19~1.24 mm/d、0.93~1.05 mm/d和0.67~0.69 mm/d;E/ET表现出升高趋势,M1、M2、M3处理分别为28%~35%、34%~39%和41%~47%。随干旱程度增加,控制E/ET变化的主要因素从叶面积指数(LAI)转变为LAI和土壤含水量,高水处理冬小麦的蒸散发ET主要受净辐射控制,雨养处理冬小麦ET则受净辐射、土壤含水量和叶面积指数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畦灌 冬小麦 蒸散发影响因素 改进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 蒸发蒸散比E/ET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算法比较及参数标定
17
作者 薛庆禹 武荣盛 +2 位作者 党超琪 刘淑梅 黎贞发 《天津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68-76,共9页
为解决京津冀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估算中风速或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不足的问题,分别以Penman-Monteith、Priestley-Taylor、Hargreaves 3种方法计算了参考作物蒸散量,并以Penman-Monteith方法为标准,分站点逐月进行了参数标定,获得了适用... 为解决京津冀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估算中风速或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不足的问题,分别以Penman-Monteith、Priestley-Taylor、Hargreaves 3种方法计算了参考作物蒸散量,并以Penman-Monteith方法为标准,分站点逐月进行了参数标定,获得了适用于京津冀地区Priestley-Taylor与Hargreaves方法的参数标定值。结果表明:用Priestley-Taylor、Hargreaves默认参数估算参考作物蒸散量时,冷干月份(1—3月、11—12月)参考作物蒸散量偏低,暖湿月份(7—8月)参考作物蒸散量偏高;利用标定后的Priestley-Taylor方法计算时,温度较低月份的参考作物蒸散量相对均方根误差(NRMSE)平均降低10%~21%,暖湿月份的参考作物蒸散量相对均方根误差(NRMSE)平均降低7%~9%;利用标定后的Hargreaves方法计算时,冷干月份的参考作物蒸散量相对均方根误差(NRMSE)平均降低2%~10%,暖湿月份的参考作物蒸散量相对均方根误差(NRMSE)平均降低4%~5%。综上,基于各站点64年气象实测数据逐月标定的参数可知,使用Priestley-Taylor、Hargreaves方法可以较准确地估算京津冀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 penman-monteith Priestley-Taylor HARGREAV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的冬小麦蒸散量模拟
18
作者 李尧 刘江舟 +3 位作者 刘轩昂 赵政鑫 彭雄标 蔡焕杰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4-542,共9页
为探究在气象数据缺失情况下机器学习模型对冬小麦生育期实际蒸散量(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ETa)的模拟效果以及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对于机器学习模型模拟ETa的优势,将SIF与气象、作物... 为探究在气象数据缺失情况下机器学习模型对冬小麦生育期实际蒸散量(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ETa)的模拟效果以及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对于机器学习模型模拟ETa的优势,将SIF与气象、作物生理指标、土壤水热条件等因素相结合,构建梯度上升(Gradient boosting,GB)、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3种经典机器学习模型和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LR)模型模拟冬小麦生育期ETa,并与Penman-Monteith(P-M)模型计算得到的蒸散量ET_pm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IF与ETa显著相关,但仅通过SIF作为特征参数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拟合精度较低;根据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特征参数重要度排序以及各情景下的模型模拟精度可知,SIF对机器学习模型模拟ETa的精度有提升效果。机器学习模型在有足够的特征参数时拟合效果明显优于P-M模型,且在平均温度、SIF、日照时数、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和土壤含水率的基础上继续添加特征参数对模拟精度提升不大,因此推荐使用上述5个特征参数组成的特征集构建机器学习模型进行ETa预测,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2、0.91和0.91,其中GB模型对冬小麦全生育期ETa的拟合效果最好。该研究可在气象数据缺失情况下为当地蒸散量的精准模拟和合理灌溉制度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蒸散 涡度相关系统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 机器学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丘陵区油茶蒸散量SIMdualKc模型估算
19
作者 马彬 曹桓荣 +3 位作者 夏雄 熊娅 杨小霈 吴友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6,共8页
为探究SIMdualKc模型在南方丘陵区油茶林地的适用性,利用2 a油茶的野外实测生长季数据,率定和验证了双作物系数SIMdualKc模型在南方丘陵区油茶林地的各参数。率定后作物系数K_(cbini)=0.9,Kcbmid=0.92,K_(cbend)=0.77,土壤含水率验证结... 为探究SIMdualKc模型在南方丘陵区油茶林地的适用性,利用2 a油茶的野外实测生长季数据,率定和验证了双作物系数SIMdualKc模型在南方丘陵区油茶林地的各参数。率定后作物系数K_(cbini)=0.9,Kcbmid=0.92,K_(cbend)=0.77,土壤含水率验证结果R^(2)为0.918~0.979,MAE为0.019~0.021,RMSE为0.021~0.026,EF为0.876~0.957。通过叶面积指数数据输入方式的模拟效果比较,得出日变化叶面积指数模拟效果稍好,确定了Logistic生长函数计算得到叶面积指数的可靠性与适用性,并校准了油茶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土壤含水率的模拟值。油茶夏梢期末以及秋梢期容易产生水分胁迫影响,2021年水分胁迫系数K的范围为[0.478,1],2022年为[0.182,1]。将水量平衡法计算得到的蒸散量作为实测值与模拟值进行比较,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R^(2)为0.52~0.61。研究结果可为南方丘陵地区油茶林地针对夏秋季节易发生高温干旱的自然灾害制定高效节水的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SIMdualKc模型 作物系数 水分胁迫 蒸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干旱高精度估算模型构建
20
作者 刘洪伟 李鹏程 +1 位作者 张敏 孙燕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1,共9页
为构建区域干旱的高精度简化估算模型,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区域,选择该区域12个气象站点,计算不同站点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标准化降雨蒸散指数(SPEI-3、SPEI-6、SPEI-12),以表征区域干旱,使用时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TCN)来提... 为构建区域干旱的高精度简化估算模型,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区域,选择该区域12个气象站点,计算不同站点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标准化降雨蒸散指数(SPEI-3、SPEI-6、SPEI-12),以表征区域干旱,使用时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TCN)来提取序列数据的特征,同时输入到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BiLSTM)中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构建组合模型(BT),采用麻雀搜索算法(SSA)和Attention机制对组合模型进行优化,构建SSA-BiLSTM-TCN-Attention模型(SBTA),同时计算了SBTA模型精度,基于均方误差(MSE)、决定系数(R^(2))和效率系数(E_(NS))以及GPI指数的模型精度评价体系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SBTA模型MSE值仅为0.041~0.200,R^(2)和E_(NS)在全区取值均在0.9以上,在全区的误差最低、一致性最高,在所有模型中精度排名第1,可推荐SBTA模型用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干旱估算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估算模型 北方农牧交错带 标准化降雨蒸散指数 组合模型 麻雀搜索算法 Attention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