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作物系数法估算晋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蒸散量 被引量:7
1
作者 赵锦江 马娟娟 +2 位作者 郑利剑 孙西欢 武朝宝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7,共10页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是晋南地区常用的种植模式,为评估双作物系数法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应用的可靠性,掌握轮作系统耗水规律,通过双作物系数法模拟2016-2019年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蒸散量,以水量平衡计算结果为标准对其模拟结...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是晋南地区常用的种植模式,为评估双作物系数法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应用的可靠性,掌握轮作系统耗水规律,通过双作物系数法模拟2016-2019年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蒸散量,以水量平衡计算结果为标准对其模拟结果进行评价,并区分植株蒸腾(T)和土壤蒸发(E)。该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中,冬小麦初期、发育期、中期和后期的平均基础作物系数(Kcb)为0.2、0.59、0.98和0.15,夏玉米的为0.14、0.69、1.24和0.56;冬小麦的平均土壤蒸发系数(Ke)为1.24、0.63、0.07、0.42,夏玉米的为0.78、0.45、0.06、0.46。冬小麦全生育期内ETc为264.18~526.22 mm,夏玉米的为261.76~519.67 mm;发育期为耗水高峰期,冬小麦、夏玉米发育期蒸散量占各自生育期总蒸散量的比例分别为31.2%~51.3%和34.3%~58.2%;随着灌水次数的减少,冬小麦、夏玉米总蒸散量及植株蒸腾量均逐渐降低,土壤蒸发量也在灌水最少时达到最低,全生育期E/ETc,冬小麦为27.3%~46.4%,夏玉米为29.3%~44.2%。在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初期,80%以上的土壤水分以蒸发形式消耗,在中期时土壤蒸发占比最低,冬小麦为6.1%~13.4%、夏玉米为4%~7.6%。冬小麦、夏玉米各自蒸散模拟值(ETc-FAO)与实测值(ETc)呈现出较好相关性,R2为0.8~0.86,RMSE为0.5~0.6 mm/d,MAE为0.4~0.49mm/d,可见双作物系数法模拟晋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ETc具有较高精度,可为精确掌握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耗水规律,进而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 轮作系统 作物系数 蒸散量模拟 植株蒸腾 土壤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考作物蒸散计算方法及其评价 被引量:67
2
作者 杜尧东 刘作新 张运福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7-61,共5页
介绍了符合Penman Monteith公式要求的参考作物蒸散的新定义 ,对比了该公式和FAO 17Penman修正式的基本方程和主要参数的异同 应用辽宁 33个气象站 30a的平均气象资料 ,分别计算了作物生育期内 (月 )平均参考作物蒸散量 结果表明 ,两... 介绍了符合Penman Monteith公式要求的参考作物蒸散的新定义 ,对比了该公式和FAO 17Penman修正式的基本方程和主要参数的异同 应用辽宁 33个气象站 30a的平均气象资料 ,分别计算了作物生育期内 (月 )平均参考作物蒸散量 结果表明 ,两者既具有一定的差异 ,又呈显著的线性相关 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辐射项引起 建议国内推广应用标准化的Penman 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 penman-monteith公式 作物系数 作物需水量 计算方 彭曼修正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19年河南省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演变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志高 郑美洁 +3 位作者 蔡茂堂 尹纪媛 李欢欢 王怡文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50,共7页
基于河南省17个气象站1960-2019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M-K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河南省参考作物蒸散量(ET0)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60-2019年河南省ET0平均值为1050.11 mm/a,以-14.81 mm/10... 基于河南省17个气象站1960-2019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M-K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河南省参考作物蒸散量(ET0)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60-2019年河南省ET0平均值为1050.11 mm/a,以-14.81 mm/10a的倾向率呈下降趋势,1971年河南省ET0发生突变,突变后ET0减少80.73 mm,近60年来,河南省ET0存在28 a左右的主周期变化。空间上,河南省ET0呈东南向西北递增的趋势。近60年来河南省四季ET0分别占全年的29.79%、39.34%、20.17%和10.69%,变化趋势上,春季ET0呈小幅上升趋势,夏季、秋季和冬季ET0均呈下降趋势。春夏两季ET0空间分布情况与全省多年平均ET0的空间分布情况较为接近,对全省年均ET0的空间分布起决定性作用。河南省ET0变化对相对湿度最敏感(-0.645),其次为日照时数(0.444),最高气温(0.323),平均风速(0.171)和最低气温(0.090)。日照时数、平均风速、相对湿度、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对ET0的贡献率分别为-12.841%、-7.426%、3.045%、1.321%和1.800%,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的减少是过去60年河南省ET0减少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 penman-monteith模型 敏感性分析 敏感系数 贡献率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enman-Monteith法和蒸发皿法计算农田蒸散量的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王健 蔡焕杰 刘红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7-71,63,共6页
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灌溉试验站1998~2000年实测数据,用Penman-Monteith法计算了参考作物日蒸散量(ET0),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测量作物逐日实际蒸散量(ET),计算了作物系数(KC),用蒸发皿法估算了农田蒸散量。对耗水量进行误差分析表明,... 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灌溉试验站1998~2000年实测数据,用Penman-Monteith法计算了参考作物日蒸散量(ET0),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测量作物逐日实际蒸散量(ET),计算了作物系数(KC),用蒸发皿法估算了农田蒸散量。对耗水量进行误差分析表明,冬小麦估算耗水最大偏差为13%,夏玉米估算耗水最大偏差为18%,这表明简易的蒸发皿方法估算作物耗水量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man-monteith 蒸发皿 计算 农田蒸散 称重式蒸渗仪 作物系数 土壤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参考作物蒸散量及湿润指数变化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徐羽 徐刚 +1 位作者 吴艳飞 甘芬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6-181,187,共7页
利用1960—2008年重庆市3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气温、气压、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资料,采用FAO推荐的彭曼—孟蒂斯公式,以日为单位,计算出各站点近49a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和湿润指数;采用线性趋势法、ArcGIS反距离权重空间... 利用1960—2008年重庆市3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气温、气压、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资料,采用FAO推荐的彭曼—孟蒂斯公式,以日为单位,计算出各站点近49a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和湿润指数;采用线性趋势法、ArcGIS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相关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1960—2008年重庆市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和湿润指数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重庆市年均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表现为由渝东南地区向渝东北地区和渝中西部地区增加的趋势。时间上,1960—2008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有阶段性的差异;(2)年均湿润指数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以渝东南的酉阳湿润指数最高,并由渝东南地区向渝东北地区和渝中西部地区递减。年均湿润指数时间分布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阶段性有差异,突变年为1979年;(3)重庆市地表湿润指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平均风速、日照时数以及参考作物蒸散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man-monteith 参考作物蒸散 湿润指数 Mann-Kendall突变检验 影响因素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育斌 胡杨 +2 位作者 朱新国 李林章 王静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3期1-4,7,共5页
针对宁波地区节水灌溉中需要动态调节问题,研究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在气象资料短缺条件下不同类型的简化计算方法,运用FAO-56 Penman-Monteith(PM)法、FAO-24 PM法、Hargreaves法、Mc Cloud法、PriestleyTaylor法和Makkink法计算宁波鄞... 针对宁波地区节水灌溉中需要动态调节问题,研究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在气象资料短缺条件下不同类型的简化计算方法,运用FAO-56 Penman-Monteith(PM)法、FAO-24 PM法、Hargreaves法、Mc Cloud法、PriestleyTaylor法和Makkink法计算宁波鄞县站1 971—2015年逐日的ET0。结果表明,Hargreaves法和Makkink法计算误差较小,相关性显著,Mc C loud法计算误差较大。通过总ET0值分析,相对误差都较大,在15%以上,这些方法在宁波地区适用需进行修正研究。本文对显著相关性的Hargreaves和Makkink进行修改,改进后模型相关性显著,且相关误差非常小,接近于0。得出这2个模型可以作为宁波地区气象资料短缺和气温异常波动双重背景下ET0的简化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 FAO-56penman-monteith FAO-24PM Hargreaves Priestley-Taylor Makk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江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7
作者 万露文 张正栋 +2 位作者 董才文 杨传训 张倩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81,共9页
基于韩江流域12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并利用Mann-Kendall检验、Kring插值、Pearson相关分析和敏感性系数等方法分析了韩江流域ET_0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基于韩江流域12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并利用Mann-Kendall检验、Kring插值、Pearson相关分析和敏感性系数等方法分析了韩江流域ET_0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53年来,韩江流域多年平均ET_0为1 121.96 mm,整体呈下降趋势,速率为0.39 mm/a,在1967年左右发生突变.全流域ET_0的年内变化较为明显,夏季的贡献最大,占到全年的37%;年均ET_0以广东最多,江西最少.(2)空间上,韩江流域ET_0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三高一低"的分布格局,即韩江上游梅江源头地区、韩江三角洲以及梅潭河流域为明显的高值区,而汀江上游地区的值相对较低;四季ET_0的空间分布与年高低值的分布格局基本一致.(3)韩江流域ET_0对相对湿度呈负敏感性,对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呈正敏感性,对相对湿度最为敏感,其次是平均温度,对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的敏感性相对较小.(4)平均风速下降是该流域ET_0减少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相对湿度.所得结论为山区流域水循环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可为区域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 penman-monteith公式 敏感系数 贡献量 韩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方法在都江堰灌区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延珺 张海涛 +1 位作者 杜军凯 黄晓荣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6-169,47,共5页
为探究都江堰灌区在缺乏气象要素的情况下采用简化方法准确计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选取郫都区作为典型区域,根据2015~2019年逐日气象资料数据,采用FAO-56 Penman-Monteith法、Hargreaves法、两种改进的Hargreaves法、Priestley-Taylor... 为探究都江堰灌区在缺乏气象要素的情况下采用简化方法准确计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选取郫都区作为典型区域,根据2015~2019年逐日气象资料数据,采用FAO-56 Penman-Monteith法、Hargreaves法、两种改进的Hargreaves法、Priestley-Taylor法及Irmark-Allen拟合法计算逐日E_(ET_(0)),以FA0-56 PenmanMonteith法计算出的E_(ET_(0OM))为标准,分别与其他5种简化方法计算出的F_(ET)_(0i))进行线性拟合和二次拟合得到修正参数,对5种简化方法进行修正得到F_(ET_(0i))^(*),并评价和分析了修正的精度。为了使修正后的简化方法在都江堰灌区的适用性更具说服力,选择都江堰温江灌区2020年气象数据进一步验证说明。结果表明,两种拟合方法修正的简化方法计算结果与标准E_(ET_(0PM))的误差较小,可有效提高计算精度。因此简化方法经修正后可作为都江堰灌区在气象资料短缺条件下的E_(ET_(0))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FA0-56 penman-monteith 简化E_(E_(T0))计算方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南地区近56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倪宁淇 李果 +5 位作者 崔宁博 姜守政 唐琦 刘双美 廖功磊 王禄涛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0期298-305,共8页
参考作物蒸散量(ET0)是水文气象研究及水资源管理规划中的重要参数。基于1960-2015年我国西南地区96个气象站的逐日相对湿度(RH)、日照时数(n)、风速(u)、最低温度(Tmin)、最高温度(Tmax)和平均温度(Tmean)资料,采用1998年联合国粮食及... 参考作物蒸散量(ET0)是水文气象研究及水资源管理规划中的重要参数。基于1960-2015年我国西南地区96个气象站的逐日相对湿度(RH)、日照时数(n)、风速(u)、最低温度(Tmin)、最高温度(Tmax)和平均温度(Tmean)资料,采用1998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近56年研究区的ET0,并分析ET0对各气象因子的敏感系数。结果表明,近56年我国西南地区的平均ET0为1 027.11 mm,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自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增大;全区ET0对气象因子敏感系数的绝对值排序为RH>n>Tmax>Tmean>u>Tmin,在空间分布上,RH、n、u敏感系数在研究区西部较高,Tmax敏感系数在以云贵高原的元江、广西盆地的北海为中心的地区较高,Tmean敏感系数在研究区东部及云贵高原西南部较高,Tmin敏感系数在广西盆地地区较高;RH、Tmax、u、Tmin敏感系数呈上升趋势,其中Tmax敏感系数显著(P<0.05)上升,其余气象因子的敏感系数呈极显著(P<0.01)上升趋势,n敏感系数呈极显著(P<0.01)下降趋势,Tmean敏感系数变化不明显;RH、Tmax与n敏感系数的年内变化特征为双峰型曲线,Tmean、u、Tmin敏感系数呈单峰型曲线;全区ET0的突变时间为1996年,突变时间以前ET0呈极显著(P<0.01)下降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3.437 mm/10年,突变时间后呈显著(P<0.05)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1.770 mm/10年。因此可见,西南全区及各分区参考作物蒸散量均对相对湿度的敏感性最高,除四川盆地外,其余分区对日照时数、最高温度的敏感性较高,四川盆地对平均温度的敏感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量(ET0) 气象因子 penman-monteith公式 敏感系数 中国西南地区 气候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洞庭湖区Hargreaves公式适用性评价及系数调整
10
作者 李康勇 徐义军 +2 位作者 陈向 盛东 张勇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115,共5页
Hargreaves公式为气象资料不足时提供了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的有效方法,但不同气候地区适用性及偏差有待评价。为探明Hargreaves公式在湖南洞庭湖区适用性,利用安乡县2001-2017年气象资料,以Penman-Monteith计算结果为参考标准,... Hargreaves公式为气象资料不足时提供了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的有效方法,但不同气候地区适用性及偏差有待评价。为探明Hargreaves公式在湖南洞庭湖区适用性,利用安乡县2001-2017年气象资料,以Penman-Monteith计算结果为参考标准,从年、月、日时间尺度对比分析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偏差及原因,并调整Hargreaves公式月尺度经验系数。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变化趋势一致。Hargreaves公式年ET_(0)偏大,多年平均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分别为79 mm和8%;月时间尺度上偏差明显,除7、8月略偏小,其他月份明显偏大,月ET_(0)多年平均相对偏差范围为9%至16%,日照时数偏低和相对湿度偏高是造成偏差的主要原因;逐日相对偏差波动显著,冬季偏差大于夏季,约44%以上日数相对偏差大于20%。逐月系数调整后,多年年平均绝对偏差为28 mm,年最大偏差为68 mm,多年年平均相对偏差均值为3%,最大年相对偏差为7%。调整后的月多年平均绝对偏差均值在5 mm以内,相对偏差均值在10%以内。说明调整后的Hargreaves公式可在月尺度上应用于湖南洞庭湖区ET_(0)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 Hargreaves公式 penman-monteith公式 洞庭湖区 经验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寒地稻田蒸散量估算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聂晓 王毅勇 刘兴土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2525-2528,共4页
基于非称重式蒸渗仪测定的寒地稻田实际蒸散量,探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和Penman-Monteith参考作物蒸散-作物系数法(PM-Kc模型)在寒地稻田蒸散量计算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估算的蒸散量较实测蒸散量偏低9.1%,但总体有较好... 基于非称重式蒸渗仪测定的寒地稻田实际蒸散量,探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和Penman-Monteith参考作物蒸散-作物系数法(PM-Kc模型)在寒地稻田蒸散量计算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估算的蒸散量较实测蒸散量偏低9.1%,但总体有较好的相关性(R2=0.87);校正后的PM-Kc模型低估了水稻生长中期和后期的累积ET,但其相对误差均小于10%,而生长初期,PM-Kc模型得到的累积ET比实测的累积ET_a高19.34%,以生长初期为例进一步分析PM-Kc模型与实际蒸散ET_a的关系,展现了随着间隔日数的增加,RMSE、MAE有降低的趋势,一致性系数d有提高的趋势,PM-Kc模型得到的7日平均模拟实际蒸散与实测蒸散数据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稻田 蒸散 估算 波文比能量平衡 penman-monteith参考作物蒸散-作物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人工绿洲间作农田蒸散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吴锦奎 丁永建 +2 位作者 王根绪 山崎佑介 田隆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20,共5页
在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绿洲区建立了大田环境下的春小麦和夏玉米间作农田能水平衡研究观测点,以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和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ET0-Kc)对作物的蒸散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一个完... 在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绿洲区建立了大田环境下的春小麦和夏玉米间作农田能水平衡研究观测点,以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BREB)和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ET0-Kc)对作物的蒸散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内,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得到的间作作物蒸散量为688mm,日均3.4mm/d,用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法得到的作物蒸散量为666mm,日均3.3mm/d,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蒸散量总值差别小。同期,水文平衡法计算结果为733mm。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所得结果的分析表明,试验地在不同生长阶段,ET变化剧烈,生长初期、中期、末期分别为1.19、4.41和2.58mm/d,其蒸散量分别占全年蒸散总量的7.79%、78.73%和13.48%。ET月变化显示,3月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4月和5月剧烈增加;6月达到最大;此后的7月和8月降低,但仍维持在一个高水平;9月,随着作物进入生长末期,蒸散急剧减小。对ET日内变化分析可知,作物蒸散开始于早晨7:00~8:00,在14:00左右达到最大,19:00~20:00趋于0mm/d。不同生长阶段蒸散强度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间作作物 波文比能量能量 参考作物蒸散-作物系数 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5--2004年中国湿润指数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22
13
作者 申双和 张方敏 盛琼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5,共5页
研究湿润指数的长期变化有助于了解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气候干湿状况的演变特征及正确评价农业气候资源并合理有效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依据中国616个地面气象台站1975年至2004年的日气象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参考蒸散计算方法,计... 研究湿润指数的长期变化有助于了解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气候干湿状况的演变特征及正确评价农业气候资源并合理有效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依据中国616个地面气象台站1975年至2004年的日气象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参考蒸散计算方法,计算参考作物蒸散(ET0)和湿润指数(W),按照中国气候区划中的干湿指标把中国分为极干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和湿润气候区,并与传统的降水量干湿指标进行对比,揭示在全球气候变化下两种干湿指标的异同,最后对中国近30a干湿状况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参考作物蒸散总量变化在800~1600mm之间,西北最大,东北最小;与传统的等降水量线对比,Penman-Monteith湿润指数能够更好地表征中国的干湿状况,尤其在过湿、过干地区和东北地区。不同地区湿润指数等值线波动情况不同,中国的西南地区干湿分布状况比较稳定,西北极干旱区的干湿分布稳定性最差;中国湿润化地区增多,但是干旱化程度和进程却大于湿润化地区,中西部干旱化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指数 参考作物蒸散 变异系数 penman-montei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春玉米农田Priestley-Taylor模式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家选 梅旭荣 +2 位作者 李巧珍 严昌荣 李玉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05-1110,共6页
Priestley-Taylor(PT)参考作物蒸散(ET0)估算模式系数(α)的本地化研究,对于确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半旱地农业生产措施及精准灌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FAO(1998)推荐的Penman-Monteith(PM)参考作物蒸散估算方法为标准,采用涡度相... Priestley-Taylor(PT)参考作物蒸散(ET0)估算模式系数(α)的本地化研究,对于确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半旱地农业生产措施及精准灌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FAO(1998)推荐的Penman-Monteith(PM)参考作物蒸散估算方法为标准,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并根据气象数据信息,监测半干旱气候条件下旱作春玉米农田尺度水、热交换传输过程,以分析Priestley-Taylor模式参数α的变化特征并确定其本地化估算参数值。结果表明,年时间尺度变化过程中高海拔半干旱气候条件下根据PT模式推荐系数α=1.26确定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0-PT1.26)估算值,在11月至来年4月份非作物生长季期间平均偏低21.2%,在5月至9月份旱作春玉米生育期内平均高于PM模式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0-PM)估算值5.5%,研究站点旱作春玉米生长季本地化适宜的PT模式系数α值为1.15±0.06。在季节变化过程中,旱作春玉米农田近正午时刻实际PT模式系数平均值呈单峰型变化趋势,春玉米抽雄抽穗开花期达到高峰,平均值为0.67±0.08,苗期最低,仅为0.26±0.13,全生育期平均值为0.50±0.21。若要在半干旱气候地区根据PT模式准确估算参考作物蒸散量,需进行PT模式参数的本地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春玉米农田 Priestley Taylor系数 参考作物蒸散 涡度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