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面积蒸发池水温特征及Penman模型改进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军锋 张淑煜 +2 位作者 杜琦 薛静 杨晓俊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0-407,共8页
分析蒸发池水温特征可深入认识蒸发池能量平衡特性,研究Penman模型计算误差来源并改进,对农业计划、水源评估和水文预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太谷均衡实验站3个不同面积蒸发池的水温、蒸发量及气象数据,分析各蒸发池的垂向水温分布和蒸发... 分析蒸发池水温特征可深入认识蒸发池能量平衡特性,研究Penman模型计算误差来源并改进,对农业计划、水源评估和水文预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太谷均衡实验站3个不同面积蒸发池的水温、蒸发量及气象数据,分析各蒸发池的垂向水温分布和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基于Penman模型探究适合3个蒸发池的模型参数。结果表明:1 m^(2)和5 m^(2)蒸发池4—8月水温随水深增加而显著降低,20 m^(2)蒸发池各月水温分布均比较均匀,且水温更高;1 m^(2)和5 m^(2)蒸发池各月蒸发量相近,与净辐射变化趋势一致,20 m^(2)蒸发池蒸发峰值滞后于净辐射峰值3个月;Penman模型中加入反映除净辐射外能量的综合影响参数可提高模型计算精度,夏季尤为明显,1、5、20 m^(2)蒸发池夏季的参数值分别为3.5、3.3和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蒸发 蒸发池 水温 penma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及其在森林下垫面中参数的确定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孝广 毕华兴 +2 位作者 刘胜 刘利峰 李笑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57-261,共5页
Penm an-M on te ith公式是在蒸散研究中应用最多,也是变化形式最多的方法,该文在对目前Penm an-M on te ith模型在森林下垫面中应用总结的基础上,阐述了其中众多参数的意义和常用的确定方法,着重探讨了影响该模型精确性的关键因子净辐... Penm an-M on te ith公式是在蒸散研究中应用最多,也是变化形式最多的方法,该文在对目前Penm an-M on te ith模型在森林下垫面中应用总结的基础上,阐述了其中众多参数的意义和常用的确定方法,着重探讨了影响该模型精确性的关键因子净辐射、空气动力学阻力和冠层阻力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Penm an-M on te ith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该模型在今后森林蒸散研究中发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 下垫面 净辐射 空气动力学阻力 冠层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黑河中游地区FAO Penman-Monteith模型评价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梁友嘉 徐中民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6,共9页
研究利用系统动力学软件STELLA构建FAO Penman—Monteith模型,进行系统动力学建模与生态建模相结合的尝试。研究发现,实际太阳辐射模拟值与GIS空间插值结果基本吻合,变化趋势一致;潜在蒸散发量估算值与SEBS模型估算值接近,基于时... 研究利用系统动力学软件STELLA构建FAO Penman—Monteith模型,进行系统动力学建模与生态建模相结合的尝试。研究发现,实际太阳辐射模拟值与GIS空间插值结果基本吻合,变化趋势一致;潜在蒸散发量估算值与SEBS模型估算值接近,基于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较好地反映了逐日蒸散发量的时间异质性;敏感性分析发现潜在蒸散发量对反照率、回归常数、辐射系数和研究区纬度值(取值范围为37°~39°)变化不敏感;系统动力学在分析复杂系统动态、模拟不同条件下系统N子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响应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STEL—LA本身强大的建模功能及友好图形界面在生态学及相关研究领域中有广阔前景;多学科方法、多时空尺度、多物理过程相耦合的研究将是以后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趋势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中游地区 系统动力学 FAO penman—Monteith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nman-Monteith模型的林木日蒸腾模拟 被引量:9
4
作者 刘胜 贺康宁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20,共6页
忽略大气层结,考虑气压订正,用冠层整体气孔阻力(rst)代换冠层阻力(rc),蒸散面的净辐射值(Rn)采用冠层截留净辐射(Rnl),便可在叶面积指数(LA I)、林木单叶平均气孔阻力(rsi)和气象要素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应用修正后的Penm an-M onteith... 忽略大气层结,考虑气压订正,用冠层整体气孔阻力(rst)代换冠层阻力(rc),蒸散面的净辐射值(Rn)采用冠层截留净辐射(Rnl),便可在叶面积指数(LA I)、林木单叶平均气孔阻力(rsi)和气象要素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应用修正后的Penm an-M onteith模型进行林木蒸腾量的模拟。本研究通过对Rn、LA I、rsi的实地观测,确定了林冠截流净辐射(Rnl)、消光系数(k)、冠层阻力转换系数(K')、空气动力学阻力(ra)和冠层整体气孔阻力(rst),对青海大通地区紫果云杉(P icea purpurea)、华北落叶松(L arix p rincip is-rupp rechtii)、沙棘(H ippophae rhamnoid es)、白桦(B etu la p latyphy lla)和青杨(P opu lus cathayana)的日蒸腾过程进行了模拟,与用快速称重法订正的L i-1600稳态气孔仪实测蒸腾结果对比,模拟的相对误差在±15%以内;模型敏感性分析发现,温度、LA I以及rsi是决定模拟结果的主要参数,模型对各参数变化反应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man—Monteith模型 蒸腾 净辐射 叶面积指数 气孔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曼模型在预测作物需水量中的应用--以沈阳地区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宋迪 陈晓飞 +4 位作者 胡宇祥 张鸿亮 李晓燕 苑杰 贾学清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3-165,176,共4页
采用水量平衡法实测和Penman-Menteith模型模拟对沈阳地区在采用新兴的高产品种情况下的作物需水量进行对比研究,从而验证了彭曼模型在沈阳地区应用的有效性,并为沈阳地区作物需水情况及确定作物灌溉制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作物需水量 彭曼模型 水量平衡 沈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湿地参照作物蒸散发估算的经验模型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昊 许士国 孙砳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6-251,共6页
湿地参照作物蒸散发量是湿地水量平衡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选取了扎龙湿地周边8个气象台站1961-2000年的历史数据,通过拟合经典的FAO56 Penman-Monteith模型,建立了估算扎龙芦苇湿地逐月参照作物蒸散发的经验模型。建模时考虑到各气象因... 湿地参照作物蒸散发量是湿地水量平衡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选取了扎龙湿地周边8个气象台站1961-2000年的历史数据,通过拟合经典的FAO56 Penman-Monteith模型,建立了估算扎龙芦苇湿地逐月参照作物蒸散发的经验模型。建模时考虑到各气象因子对潜在蒸散发的作用,尝试了不同的组合方式及拟合模型,最终采用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降雨量和月平均风速四个因子,建立了非线性e指数方程。该模型与Blaney-Criddle、Priestley-Taylor、Hargreaves等三个常用经验模型进行了比较,得到较好的结果。新建模型在各气象站的应用表明,能够显著逼近FAO56 Penman-Monteith模型结果,计算的逐月参照作物蒸散发具有理想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型 FAO56 penman—Monteith Blaney—Criddle Priesfley—Taylor HARGREAVES 参照作物蒸散发 扎龙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散发模拟的Valiantzas方法在中国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潘云 宫辉力 +2 位作者 李小娟 朱琳 张静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37,共8页
根据一种简化的Penman模型,建立了一个无需风速的参考作物蒸散发模型(Penman-Valiantzas模型),在此基础上又结合Hargreaves辐射方程建立了无需风速和日照时数的Penman-Valiantzas-Hargreaves模型。利用世界粮食组织的CLIMWAT数据库中15... 根据一种简化的Penman模型,建立了一个无需风速的参考作物蒸散发模型(Penman-Valiantzas模型),在此基础上又结合Hargreaves辐射方程建立了无需风速和日照时数的Penman-Valiantzas-Hargreaves模型。利用世界粮食组织的CLIMWAT数据库中156个气象站点多年月平均资料对此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通过与FAO Pen-man-Menteith标准参考作物蒸散发量比较发现,这两个模型的相关性分别为96.64%和93.44%,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2 mm/d和0.43 mm/d,比目前广泛使用的Priestley-Taylor模型、Hargreaves模型都具有更高的模拟精度。此外,利用北京延庆站的长期气象观测资料对Penman-Valiantzas模型进一步验证,模拟结果与FAO Penman-Menteith估算值和蒸发皿观测值的相关性分别为97.84%、86.38%;在北京站的应用表明,Penman-Valiantzas-Hargreaves模型在日尺度模拟方面也具有较高精度。研究认为,Valiantzas方法适宜在中国使用,是风速、日照时数数据缺乏情况下参考作物蒸散发模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发 FAO penman—menteith模型 Hargreaves辐射方程 气象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黄土高原区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卓玛兰草 刘普幸 +2 位作者 张亚宁 王洪岩 曹立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5,287,共6页
基于甘肃黄土高原区12个气象站点1960—2008年逐日气温、降水、风速、日照时数、太阳总辐射和相对湿度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和Kriging插值法,分析了其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49a来,陇中北部冷温带半干... 基于甘肃黄土高原区12个气象站点1960—2008年逐日气温、降水、风速、日照时数、太阳总辐射和相对湿度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和Kriging插值法,分析了其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49a来,陇中北部冷温带半干旱区和陇中南部冷温带半湿润区的潜在蒸散量均呈上升趋势。在四季中,潜在蒸散量的值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潜在蒸散量空间差异显著,潜在蒸散量的值表现为自北向南递减,其中最大值在景泰为1 105.82mm,最小值在岷县为772.31mm。相关分析表明,研究区年均潜在蒸散量所受气候因子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陇中北部冷温带半干旱区为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而陇中南部冷温带半湿润区为太阳总辐射和最高气温。辐射项主要受太阳总辐射和最高气温影响,动力项主要受风速影响,辐射项的值都远大于动力项。不同气候区辐射项均呈上升趋势,但动力项有所不同,在陇中北部冷温带半干旱区呈下降趋势,斜率为-0.631mm/a,在陇中南部冷温带半湿润区呈上升趋势,斜率为0.415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潜在蒸散量 penman—Monteith模型 影响因子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近50年农作物生长季干旱趋势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陈莉 方丽娟 李帅 《灾害学》 CSCD 2010年第4期5-10,共6页
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东北三省72个台站1960-2008年生长季的潜在蒸散量,进而计算了潜在蒸散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得到各站生长季干燥度。东北三省1960-2008年生长季干燥度总体上表现出从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减小的变化特征,大值区... 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东北三省72个台站1960-2008年生长季的潜在蒸散量,进而计算了潜在蒸散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得到各站生长季干燥度。东北三省1960-2008年生长季干燥度总体上表现出从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减小的变化特征,大值区位于辽西地区,小值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东北区生长季降水量与潜在蒸散量相当;东北南部生长季略干,东北北部较为湿润。东北地区生长季干燥度近50年增加趋势通过显著性检验;东北地区干燥度序列在1996年发生了突变。东北三省1973年以来干旱绝收面积、成灾面积占旱作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的增加趋势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以1996年为分界点,1997-2007年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占旱作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分别是1973-1996年均值的1.99倍和5.58倍,上升幅度非常明显。从而证明了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得到的干燥度公式来评价东北地区生长季干旱是符合实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三省 penman—Monteith模型 干燥度 气候趋势 干旱成灾面积 干旱绝收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平原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及气候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楠 邱新法 +3 位作者 纪凡华 王春 张寅 李雪源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1852-1856,共5页
基于聊城市7个国家一般站和1个国家基准站的1970-2012年的气候要素资料,利用FAO Penman-Monteith模型分析了鲁西平原43年潜在的参考蒸散量(ET0)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偏相关分析法探讨了气候对于蒸散量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鲁西平原日最... 基于聊城市7个国家一般站和1个国家基准站的1970-2012年的气候要素资料,利用FAO Penman-Monteith模型分析了鲁西平原43年潜在的参考蒸散量(ET0)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偏相关分析法探讨了气候对于蒸散量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鲁西平原日最大蒸散量为11 mm,最小为0.3 mm,年均蒸散量为1 095 mm,春、夏、秋、冬蒸散量分别为324、428、237和100 mm;年平均蒸散量和各季节蒸散量均呈逐年减小的趋势。鲁西地区蒸散量自南向北呈现增大的趋势,其中最大值为1 337 mm,最小值为854mm。偏相关分析表明,气温、风速和日照时数对于蒸散量的贡献为正相关,相对湿度为负相关。不同站点气象要素对ET0影响有所差异。其中风速、日照时数是引起蒸散量变化的主导因素。Penman-Monteith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鲁西平原日、季与年的参考蒸散量,为鲁西平原合理用水和科学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蒸散量 penman—Monteith模型 时空变化特征 鲁西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