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CU机械通气治疗患儿谵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许莉莉 马朱圣颖 +4 位作者 钱雯 许雅雅 朱月钮 朱晓东 戈晓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内接受机械通气(MV)治疗的患儿发生谵妄(PD)概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在医院PICU内接受MV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49例患儿接受MV,中位年龄2.0(1.0~6.0)岁,男74例、女7...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内接受机械通气(MV)治疗的患儿发生谵妄(PD)概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在医院PICU内接受MV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49例患儿接受MV,中位年龄2.0(1.0~6.0)岁,男74例、女75例。其中年龄≤2岁患儿86例(57.7%),治疗期间反复气管插管患儿34例(22.8%)。149例患儿中有81例(54.4%)发生谵妄,与非谵妄组相比,谵妄组年龄较小,俯卧位通气比例较低,年龄≤2岁比例较高,PICU住院时间延长,PICU住院时间>14天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谵妄组相比,谵妄组MV首日氧合指数≤150 mmHg比例较高,MV总时间较长,MV总时间≤168 h比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PICU住院时间>14 d、MV首日氧合指数≤150 mmHg是MV患儿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MV总时间≤168 h是MV患儿发生谵妄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PICU内接受MV治疗的患儿谵妄发生率较高,与低氧性损伤密切相关。长时间的MV和PICU住院治疗也是导致谵妄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谵妄 氧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U转科患儿照顾者准备度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2
2
作者 褚忠霞 李霞 +3 位作者 韩娟 张晴晴 王秀秀 孙铮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7-40,46,共5页
目的编制PICU转科患儿照顾者准备度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以Meleis过渡理论和Roy适应模式为理论依据,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函询和预调查编制初始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PICU转科患儿的397名照顾者作为调查对象,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 目的编制PICU转科患儿照顾者准备度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以Meleis过渡理论和Roy适应模式为理论依据,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函询和预调查编制初始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PICU转科患儿的397名照顾者作为调查对象,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结果PICU转科患儿照顾者准备度量表包含5个维度共23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9.294%;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χ^(2)/df=1.998,GFI=0.891,CFI=0.964,IFI=0.916,TLI=0.901,RMSEA=0.060。量表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06,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35~0.963;分半信度为0.904。结论编制的PICU转科患儿照顾者准备度量表信效度良好,可用于评估PICU住院患儿恰当转科时机及照顾者准备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儿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转科 照顾者准备度 量表编制 信度 效度 过渡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U护士谵妄管理行为意向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宁佩 陈幸子 +3 位作者 詹鹏程 王林娟 肖志田 李素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56,共4页
目的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深入了解PICU护士谵妄管理行为意向及影响因素,为提高PICU谵妄管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对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6名PICU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取主... 目的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深入了解PICU护士谵妄管理行为意向及影响因素,为提高PICU谵妄管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对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6名PICU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取主题。结果 共获得3个主题及8个亚主题,包括行为态度(正性态度,负性态度)、主观规范(自我感知压力增加,团队的影响)及知觉行为控制(谵妄认知及应对技能不足,缺乏相关制度与流程,工作负荷过重,缺乏谵妄管理能力培训)。结论 PICU护士对谵妄管理总体持积极态度,但影响因素较多。应提高护理人员对谵妄的认知,加强相关培训力度,建立多学科团队合作机制,以提高PICU谵妄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重症监护室 护士 谵妄 计划行为理论 影响因素 行为意向 儿科护理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2年中国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临床分离菌的耐药监测
4
作者 刘静 闫慧源 +46 位作者 闫钢风 陆国平 付盼 王传清 金丹群 童文佳 张晨宇 陈建莉 林谊 雷佳 成怡冰 张群群 高凯杰 陈媛媛 肖署芳 何娟 蒋立 许惠敏 李玉霞 丁航海 陈赫赫 郑耀 陈群英 王莹 任宏 张晨美 陈振杰 周明明 张育才 周益平 柏振江 黄赛虎 黄莉莉 杨卫国 马伟科 孟青 诸澎伟 李勇 徐燕 王义 杜彦强 蔡慧君 朱碧溱 施惠萱 洪少贤 黄育坤 黄美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311,共9页
目的了解重症感染患儿细菌感染及耐药现状,为指导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菌株资料来源于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国内17所三级甲等儿童教学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药敏试验仪器法及纸片扩散法... 目的了解重症感染患儿细菌感染及耐药现状,为指导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菌株资料来源于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国内17所三级甲等儿童教学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药敏试验仪器法及纸片扩散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22年判断标准。结果共监测了10688株临床分离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为39.2%和60.8%。临床分离株63.6%分离自下呼吸道标本,其次为血液(19.1%)和尿液(7.0%)标本。金黄色葡萄球菌1453株(13.6%)、鲍曼不动杆菌1067株(10.0%)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58株(9.9%)是最常见的临床分离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41.1%,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的检出率为19.4%,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CRECO)检出率为8.8%,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为30.9%,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为67.4%,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检出率28.8%。耐药监测结果显示,肠杆菌目细菌整体对头孢菌素耐药率超过50%,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接近25%。多重耐药菌(MDRO)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CRE和CRAB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80%,仅对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的耐药率较低;CRPA对哌拉西林、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第三和第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39.8%。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及替加环素均敏感,脑膜炎肺炎链球菌及非脑膜炎肺炎链球菌中PRSP对利福平、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0。流感嗜血杆菌中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BLNAR)菌株检出率为43.3%。结论MDRO菌株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较为普遍,对临床多种抗菌药物较为耐药,建立有效的多学科协作机制对监测和遏制儿童耐药菌的感染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耐药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手机视频访视降低PICU患儿父母焦虑的实践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苏慧敏 李素明 +3 位作者 苏乐 杨小燕 王静 刘纯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12期1502-1504,共3页
目的:运用手机视频访视降低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患儿父母焦虑的实践及效果分析。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PICU患儿32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6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患儿访视,干... 目的:运用手机视频访视降低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患儿父母焦虑的实践及效果分析。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PICU患儿32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6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患儿访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手机视频访视。比较两组患儿父母焦虑状况、治疗依从性、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儿父母焦虑状况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机视频访视可有效减轻患儿父母焦虑状况,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护患沟通,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 探视病人者 焦虑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PICU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转归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5
6
作者 刘煜 陈历赛 +4 位作者 段颖晖 沈洁 方文娇 熊永英 金丽芬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5期24-26,共3页
目的研究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转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入住PICU的4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入住PICU时为观察起点,转出PICU或病死为观察终点。结果随着PEWS评分... 目的研究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转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入住PICU的4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入住PICU时为观察起点,转出PICU或病死为观察终点。结果随着PEWS评分的增加,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病死率相应升高,低危组与中危组、高危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PEWS评分较病死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病死作为预测指标,PEW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4(95%CI 0.869~1.000,P<0.01),最佳截断点为4分,此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844,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84.4%。结论PEWS对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转归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病情评估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U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儿肠内营养摄入能量及蛋白质充分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4
7
作者 方伯梁 钱素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内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儿经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途径摄入能量及蛋白质的充分性以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观察记录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间首都医科大...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内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儿经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途径摄入能量及蛋白质的充分性以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观察记录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儿每日经EN途径摄入的能量及蛋白质,分别以64 kcal·kg-1·d-1及1.5 g·kg-1·d-1作为能量及蛋白摄入标准计算充分性。按肠内摄入能量及蛋白质是否充分分组并比较其预后差异。结果共入组患儿62例,平均年龄9.37个月。经肠内途径摄入能量充分性0.84±0.38,蛋白充分性0.94±0.46,观察期内达到能量及蛋白充分摄入者分别为25例(40.32%)及29例(46.8%)。与对照组相比,肠内能量不充分组患儿年龄较大(P=0.02)、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较低(77.12±10.21 vs 82.88±7.03),而有创机械通气天数较长(P=0.03);而肠内蛋白不充分组患儿体质量较大(P=0.00),严重脓毒症比例较高(42.4%vs 17.2%,P=0.03),器官功能障碍数目(P=0.01)亦较多。肠内能量(16.2%vs 4.0%)及蛋白(15.2%vs 6.9%)摄入不充分组住院28 d病死率高于充分组。结论 PICU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儿中经肠内途径摄入能量及蛋白质不足者比例较高,且年龄及体质量偏大。肠内摄入能量不充分可能增加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费用,而蛋白摄入不充分可能增加脏器功能不全风险。肠内摄入能量或蛋白充分性不足可能导致PICU内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儿病死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脓毒症 肠内营养充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幅整合脑电图评估PICU意识障碍患儿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朱玲 胡兰 汤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84-1287,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意识障碍患儿振幅整合脑电图的表现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152例纳入研究,采用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EG,a EEG)与视频脑电图(video EEG,v EEG)、改良...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意识障碍患儿振幅整合脑电图的表现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152例纳入研究,采用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EG,a EEG)与视频脑电图(video EEG,v EEG)、改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对照研究,探索评估预后的价值。记录改良GCS评分,行至少2 h a EEG及同步16导联v EEG监测,追踪出院后3个月预后,以实际不良预后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对比分析3种方法预测不良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正常、轻度异常、重度异常a EEG预后不良率分别为4.2%、57.7%、100%。经Kappa一致性检验,a EEG预测预后与实际预后具有一致性(P=0.000)。a EEG、v EEG、GC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9、0.908、0.926。以异常a EEG为截断值,其预测不良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0.0%、95.5%、86.4%。结论:a EEG背景活动对PICU意识障碍患儿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价值,与v EEG、GC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因其具有简单客观等优点可作为PICU常规脑功能监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重症监护室 振幅整合脑电图 意识障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U患儿家属焦虑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周凤玲 向国平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23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家属在患儿住院期间焦虑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72名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儿家属的焦虑水平高于国内常模(P<0.05,P<0.01);PICU患儿家属常采用...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家属在患儿住院期间焦虑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72名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儿家属的焦虑水平高于国内常模(P<0.05,P<0.01);PICU患儿家属常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少采用消极应对方式(P<0.01),父亲积极应对评分高于母亲(P<0.05);患儿家属的消极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正相关(P<0.01)。结论PICU患儿家属存在焦虑情绪,面对应激事件时常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且积极应对方式可缓解其焦虑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家属 焦虑 应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PICU患儿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锦秀 叶天惠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10期1205-1209,共5页
本文综述了PICU住院患儿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文献,文献证实PICU住院经历和患儿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严重者导致患儿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并影响到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本文总结了临床预防及干预措施等,以期提高临床医护人员... 本文综述了PICU住院患儿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文献,文献证实PICU住院经历和患儿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严重者导致患儿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并影响到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本文总结了临床预防及干预措施等,以期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PICU患儿心理健康的关注,预防或减轻PICU患儿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创伤后应激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PICU细菌分布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奔 陈瑜 +6 位作者 陈中举 熊鹏 袁义 黄浩 张文迪 付丽娜 刘铜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5-589,612,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常见细菌分布特点,为临床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微生物培养病原菌检测结果,统计分析该PICU常见病原...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常见细菌分布特点,为临床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微生物培养病原菌检测结果,统计分析该PICU常见病原菌的分布特点。结果①PICU常见细菌:14101份送检标本培养出779株非重复细菌,包括革兰阴性菌529株(67.9%),革兰阳性菌250株(32.1%)。常见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29株(16.6%)、不动杆菌属110株(14.1%)、金黄色葡萄球菌93株(11.9%)、大肠埃希菌66株(8.5%)、肺炎链球菌57株(7.3%)等。②影响细菌分布的因素:痰培养、导管尖端培养及皮肤分泌物培养以检出革兰阴性菌为主,而血培养、尿培养及脑脊液培养以检出革兰阳性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感染好发于婴幼儿,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感染好发于年长儿。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上升,而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下降。结论该院PICU微生物培养总阳性率不高,常见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标本、不同年龄、不同住院日及不同年份病原菌分布有差异,临床经验性用药应有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重症监护室 感染性疾病 细菌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疫情前后PICU细菌变迁及耐药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永冰 付丽娜 +3 位作者 陈中举 黄浩 刘铜林 陈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238,共6页
目的探讨新冠疫情发生前后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临床分离病原菌的特点及其耐药性的变迁,为后疫情时期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新冠疫情前组)、2020年1月1日至202... 目的探讨新冠疫情发生前后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临床分离病原菌的特点及其耐药性的变迁,为后疫情时期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新冠疫情前组)、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1日(新冠疫情后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PICU所有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及常见病原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7~2022年近6年时间,该院PICU共分离出789株菌株,其中新冠疫情前组占比51.7%,新冠疫情后组占比48.3%,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新冠疫情后组中流感嗜血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占比均明显下降,铜绿假单胞菌占比较前上升,由4.4%升至1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细菌耐药性方面,新冠疫情后组鲍曼不动杆菌对除氨曲南、替加环素外的多种药物的耐药率均下降(均P<0.05);铜绿假单胞菌在疫情前后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冠疫情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较前升高,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前下降(均P<0.05)。在常见的多重耐药细菌方面,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外,常见多种多重耐药菌占比较前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由68.4%下降至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冠疫情后PICU分离细菌谱及细菌耐药性较前发生了较大变化,流感嗜血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占比较前下降,铜绿假单胞菌占比较前上升。新冠疫情后常见多种多重耐药的菌株占比较前下降,而MRSA占比较前略有升高,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细菌变迁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U肺炎患儿清理呼吸道无效现状及预测因子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怡萱 汪晖 +2 位作者 乐霄 李苏雅 蒋梦瑶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探索PICU肺炎患儿清理呼吸道无效现状和预测因子,为护理人员预防和识别肺炎患儿清理呼吸道无效提供参考。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武汉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PICU住院肺炎患儿302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一般资料、临床疾病资料、清理呼... 目的探索PICU肺炎患儿清理呼吸道无效现状和预测因子,为护理人员预防和识别肺炎患儿清理呼吸道无效提供参考。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武汉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PICU住院肺炎患儿302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一般资料、临床疾病资料、清理呼吸道无效相关临床指征和发生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查。结果227例(75.17%)患儿发生清理呼吸道无效,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无效咳嗽、有痰鸣音和痰液黏稠是清理呼吸道无效的预测因子(均P<0.05)。结论PICU肺炎患儿清理呼吸道无效发生率较高,无效咳嗽、有痰鸣音和痰液黏稠的患儿更易发生清理呼吸道无效。临床医护人员需加强对患儿咳嗽能力、呼吸音和痰液的评估,以便早期识别肺炎患儿清理呼吸道无效,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呼吸道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肺炎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清理呼吸道无效 咳嗽 痰鸣音 痰液黏稠 预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U重症肺炎患儿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中PI3K、MMP-9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姜家利 陈婷 +2 位作者 童文佳 丁洁 徐卫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939-1944,共6页
目的 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重症肺炎患儿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6月医院PICU收治的103例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的重症肺炎患... 目的 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重症肺炎患儿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6月医院PICU收治的103例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的重症肺炎患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PI3K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肺泡灌洗液中MMP-9表达情况。患儿入院后随访21 d统计其预后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ICU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泡灌洗液中PI3K、MMP-9表达水平与PICU重症肺炎患儿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儿童器官功能障碍2(PELOD-2)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肺泡灌洗液中PI3K、MMP-9表达水平预测PICU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价值。结果 103例PICU重症肺炎患儿中,预后不良29例,预后良好74例。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休克(OR=4.104,95%CI:1.689~9.974)、PELOD-2评分(OR=4.764,95%CI:1.960~11.577)、PCIS评分(OR=5.068,95%CI:2.085~12.318)、PI3K(OR=3.924,95%CI:1.614~9.536)、MMP-9(OR=3.873,95%CI:1.594~9.412)是影响PICU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因素(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肺泡灌洗液中PI3K、MMP-9表达水平与患儿PCIS评分均呈负相关(r=-0.598,P=0.000;r=-0.537,P=0.000),肺泡灌洗液中PI3K、MMP-9表达水平与患儿PELOD-2评分均呈正相关(r=0.546,P=0.000;r=0.571,P=0.000)。ROC曲线结果显示,PI3K、MMP-9及二者联合预测PICU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灵敏度分别为75.86%(95%CI:56.08%~88.98%)、72.41%(95%CI:52.51%~86.55%)、82.76%(95%CI:63.51%~93.47%),特异度分别为75.68%(95%CI:64.07%~84.58%)、79.73%(95%CI:68.47%~87.85%)、89.19%(95%CI:79.28%~94.88%),AUC分别为0.762(95%CI:0.666~0.859)、0.767(95%CI:0.670~0.873)、0.909(95%CI:0.848~0.971)。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中PI3K、MMP-9表达与PICU重症肺炎患儿预后有关,二者联合预测患儿预后效能良好,将其作为预测PICU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敏感指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儿童重症肺炎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移植受者重返重症监护室的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高磊青 戚丽婷 +2 位作者 金晶 顾燕芬 陆晔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8-684,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受者重返重症监护室(ICU)的危险因素,为儿童肝移植术后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至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肝移植手术后所有转入ICU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住院期间重返ICU的情况,以及重...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受者重返重症监护室(ICU)的危险因素,为儿童肝移植术后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至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肝移植手术后所有转入ICU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住院期间重返ICU的情况,以及重返的原因。以1∶3比例匹配未发生重返ICU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基本信息、移植后转出ICU当天的生命体征及各项实验室指标、免疫抑制剂种类及药物浓度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肝移植受者重返ICU的危险因素。结果儿童肝移植术后ICU重返率为4.36%,其中48 h内重返率为16.00%,主要原因包括呼吸系统并发症、腹腔感染和肝血管栓塞。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输注红细胞(OR=4.554,95%CI=1.743~11.901,P=0.002)、高血尿酸(OR=1.005,95%CI=1.001~1.009,P=0.014)是重返ICU的危险因素;高舒张压(OR=0.922,95%CI=0.885~0.960,P<0.001)和高总蛋白水平(OR=0.937,95%CI=0.891~0.986,P=0.012)是重返ICU的保护因素。结论术后输注红细胞、高血尿酸水平是儿童肝移植受者重返ICU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儿童受者 重返重症监护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中心队列数据的机器学习预测重症感染患儿死亡风险和筛选临床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雪梅 陈申成 +4 位作者 章莹莹 陆国平 叶琪 阮彤 郑英杰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背景科学、有效地预测重症感染患儿死亡关联因素对降低儿童病死率意义重大。既往重症患儿的病情与死亡关系多采用评分预测(如PCIS等),准确度欠佳。目的通过机器学习联合特征筛选的方法,挖掘对重症感染患儿死亡风险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的敏... 背景科学、有效地预测重症感染患儿死亡关联因素对降低儿童病死率意义重大。既往重症患儿的病情与死亡关系多采用评分预测(如PCIS等),准确度欠佳。目的通过机器学习联合特征筛选的方法,挖掘对重症感染患儿死亡风险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的敏感指标。设计队列研究。方法基于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54家PICU的儿童多中心感染性疾病协作网数据库,纳入年龄>28天至18岁、确诊感染和至少有1个器官发生功能障碍的患儿,统计122项临床特征信息,以出PICU时死亡/恶化或治愈/好转为结局,通过机器学习构建逻辑回归模型(LR)、随机森林模型(RF)、极端梯度提升树(XGB)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筛选重要的临床特征建立重症感染患儿死亡风险预测模型。主要结局指标模型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和模型筛选临床特征性能的优劣。结果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协作网数据库中入PICU时确诊重症感染且入PICU时、入PICU 24 h时和出PICU时临床特征记录均完整的(病例1738例,经过数据预处理包括异常值处理、缺失值填充、强制值区间范围检验、归一化处理)1738条信息进入机器学习构建模型。存活或好转患儿1396例,死亡或恶化患儿342例(19.6%)。队列数据按4∶1分为训练集(1390条)和验证集(348条),训练集中存活或好转1116条,死亡或恶化274条;验证集中存活或好转280条,死亡或恶化68条。在训练集中,共输入模型122个临床特征,经过机器模型学习以及特征筛选后,在50轮的5折分层交叉验证下,验证集LR、RF和XGB的AUROC为0.74~0.78。LR、RF和XGB选择重要性大于均值的临床特征构建最优临床特征,尚无比较好的衡量BP特征重要性的方法,LR模型较RF和XGB构建的最优临床特征较为接近临床预期。结论机器学习预测儿童重症感染性疾病死亡/恶化结局表现一般,预测模型筛选的临床特征与临床预期尚有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儿童重症监护室 感染 随机森林模型 极端梯度提升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现况及其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静丽 杨玉霞 +6 位作者 顾莺 陆国平 陈伟明 胡静 沈伟杰 高萱 朱婷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81-1186,共6页
目的:调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现况及其临床结局,为提高重症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连续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在上海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33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早期肠内营养... 目的:调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现况及其临床结局,为提高重症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连续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在上海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33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早期肠内营养、能量及蛋白质摄入情况及患儿临床结局。结果:330例患儿中,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有275例(83.3%),发生营养延迟的有55例(16.7%),能量摄入不合理的有125例(37.9%),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有155例(47.0%),幽门后喂养的有6例(1.8%),发生肠内营养中断的有210例(63.6%),发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有77例(23.3%)。早期肠内营养组患儿体质量增加值、机械通气时间、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PICU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与肠内营养延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量摄入合理组患儿体质量增加值、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PICU住院时间与能量摄入不合理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摄入合理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PICU住院时间与蛋白质摄入不足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营养中断及营养并发症发生率高、能量及蛋白质摄入不合理率高、幽门后喂养率低,早期开展肠内营养、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合理的患儿PICU住院时间等临床结局更佳。需要规范肠内营养支持管理,以提高PICU患儿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肠内营养 营养支持 临床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地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道感染病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成月佳 赵根明 +7 位作者 柏振江 杜晓晨 王丹 曾珊珊 耿倩 丁云芳 张涛 华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 归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5岁以下重症呼吸道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探索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PICU的出科纪... 目的 归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5岁以下重症呼吸道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探索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PICU的出科纪录,检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曾于PICU住院治疗的所有5岁以下重症呼吸道感染病例,回顾性收集病例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及住院转归等信息.比较≤6月龄及>6月龄患儿的临床特征,对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结果 926例患儿列入研究,其中位年龄为4个月(IQR:2.0~10.8个月),≤6月龄者占61.3%.18.2%患儿有基础疾病或早产史.咽红/咽痛(95.9%)、咳嗽(93.4%)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并发症中呼吸衰竭占39.7%、心力衰竭占33.7%,有基础疾病及早产史的患儿多发(AOR=1.456,95%CI:1.009~2.107).另外,有基础疾病及早产史的患儿住院时间更长(x2=14.7,P<0.001)、治愈和好转率更低(AOR=0.721,95%CI:0.578~0.900).≤6月龄患儿也较>6月龄者住院时间更长(x2=18.2,P<0.001)、治愈和好转率更低(AOR=0.770,95% CI:0.660~0.900).结论 PICU的患儿临床表现以咳嗽、咽红/咽痛、发热、呼吸急促为主,且常伴有消化道症状.有基础疾病及早产史的PICU严重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基础疾病、早产史及≤6月龄不利于患儿的治愈或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 呼吸道感染 临床特征 并发症 住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分型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耿荣 陈贤楠 +1 位作者 李克华 吴冀川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54-657,共4页
调查儿科危重症病房(PICU)原发性和继发性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率和两类MODS的临床特点,并探讨临床治疗对策。对2000年1月到2001年12月期间收入PICU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以队列研究方法对MODS的发病率进行分类统计和危险因素... 调查儿科危重症病房(PICU)原发性和继发性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率和两类MODS的临床特点,并探讨临床治疗对策。对2000年1月到2001年12月期间收入PICU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以队列研究方法对MODS的发病率进行分类统计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2年共收治患儿941例,年龄中位数为12个月(1月~180月),<1岁485例(51.5%)。有先天性或慢性疾病史319例(33.9%),恶性病史41例(4.4%)。MODS累积发病率为16.9%(159/941例),发病密度为16.2/1000病人天。原发性MODS 108例(67.9%),继发性51例(32.1%)。原发性MODS好发于<1岁婴儿,急性起病。原发感染性疾病、气道梗阻、重度脱水或心跳呼吸骤停为常见危险因素。继发性MODS多存在慢性疾病状态和恶性病,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血症(sepsis)、难治性休克为主要表现。原发性和继发性MODS病死率分别为50.9%和74.5%。提示PICU的MODS累积发生率为16.9%,原发性和继发性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不同。对不同类型的MODS宜采用相应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析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疾病分型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儿科重症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医院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8
20
作者 印爱珍 马乐龙 +2 位作者 邓莉 陈晓阳 唐安顺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69-771,共3页
目的了解儿童医院不同科室医院感染现状,为有效防控儿童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床旁调查与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2014年每年某一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状调查,并对3年的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 目的了解儿童医院不同科室医院感染现状,为有效防控儿童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床旁调查与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2014年每年某一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状调查,并对3年的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4年各年度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6.52%、5.59%、5.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P=0.60);3年平均医院感染现患率5.98%,各科室平均医院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83,P<0.001),医院感染现患率居前4位的科室为血液内科(27.49%)、心胸外科(21.1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16.43%)、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12.76%);主要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58.44%)、上呼吸道(22.63%)、胃肠道(6.58%);在检出的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中,排在首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32株,占28.32%),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各9株,各占7.96%),铜绿假单胞菌(7株,占6.19%)。结论重点加强医院感染高危科室的防控干预对降低儿童医院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儿科重症监护室 儿童 医院感染 横断面调查 儿童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