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brication of a novel electrochemical sensor based on MnFe_(2)O_(4)/graphene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for the sensitive detection of bisphenol A 被引量:1
1
作者 GAO Si-lei TANG Jian-she +1 位作者 XIANG Li LONG Jin-w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856-1869,共14页
Manganese ferrite(MnFe_(2)O_(4))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preparation,high resistivity,and high crystal symmetry.Herein,we have developed an electrochemical sensor utilizing graphene and MnFe_(2)O_(4) nanocomposite... Manganese ferrite(MnFe_(2)O_(4))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preparation,high resistivity,and high crystal symmetry.Herein,we have developed an electrochemical sensor utilizing graphene and MnFe_(2)O_(4) nanocomposites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which is very efficient and sensitive to detect bisphenol A(BPA).MnFe_(2)O_(4)/graphene(GR)was synthesized by immobilizing the MnFe_(2)O_(4) microspheres on the graphene nanosheets via a simple one-pot solvothermal method.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the MnFe_(2)O_(4)/GR nanocomposite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throug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X-ray diffraction(XRD)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In addition,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modified materials are comparably explored by means of cyclic voltammetry(CV),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and 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DPV).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the propos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BPA has a linear range of 0.8-400μmol/L and a detection limit of 0.0235μmol/L(S/N=3)with high sensitivity,good selectivity and high stability.In addition,the proposed sensor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content of BPA in real water samples with a recovery rate of 97.94%-104.56%.At present,the synthesis of MnFe_(2)O_(4)/GR provides more opportunities for the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BPA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Fe_(2)O_(4) GRAPHENE electrochemical sensor bisphenol 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对作物Mg^(2+)活体检测的全固态微针型传感器制备及应用
2
作者 王志豪 樊成孝 +2 位作者 王焯 黄岚 王忠义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36,共8页
镁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通过监测作物体内镁离子的浓度变化,即可监测作物的生长状态。为实现作物茎杆Mg^(2+)快速准确原位活体检测,研制了一款微针型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all-solid-state ion-selective electrodes,ASS-ISEs... 镁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通过监测作物体内镁离子的浓度变化,即可监测作物的生长状态。为实现作物茎杆Mg^(2+)快速准确原位活体检测,研制了一款微针型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all-solid-state ion-selective electrodes,ASS-ISEs)。该传感器以不锈钢微针为导电基底材料,在其尖端构建石墨烯-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固态转接层,并在固态转接层表面涂附离子选择性敏感膜(ion selective membrane,ISM)。首先,对传感器进行电位校准;然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测试、水层测试、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测试等传感器性能表征方法,对针-石墨烯-PEDOT-ISM型和针-ISM型两种传感器进行对比测试;最后,将传感器应用于小麦苗茎秆Mg^(2+)原位活体检测,并设置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响应时间为7.0 s,检测限低至1.0×10^(-7) mol/L、能斯特斜率为27.04 mV/dec,寿命可达30 d以上;两种传感器的水层测试及EIS测试结果表明,石墨烯-PEDOT固态转接层结构,可以显著增加离子选择性薄膜和不锈钢基底之间的低频电容,有效抑制水层的形成,降低传感器表面的电荷转移电阻,减少信号漂移,提高响应电位的稳定性。小麦苗茎杆Mg^(2+)原位活体检测结果及纯琼脂和去离子水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可以有效检测其茎杆中Mg^(2+)浓度变化,变化范围为10^(-3.42)~10^(-3.03) mol/L,检测结果可靠。综上所述,该传感器检测限低、电位响应稳定,可用于作物茎秆Mg^(2+)浓度变化原位活体检测,应用前景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作物Mg^(2+)检测 石墨烯 电位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和CO在ReS_(2)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3
作者 莫秋燕 张颂 +1 位作者 荆涛 吴家隐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对ReS_(2)材料吸附SO_(2)与CO这两种有毒气体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相较于CO,SO_(2)与ReS_(2)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大,表现为较紧凑的吸附几何构型和较大的吸附能。通过差分电荷密度的计算,进...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对ReS_(2)材料吸附SO_(2)与CO这两种有毒气体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相较于CO,SO_(2)与ReS_(2)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大,表现为较紧凑的吸附几何构型和较大的吸附能。通过差分电荷密度的计算,进一步解释了ReS_(2)表面向SO_(2)分子的电子转移过程,这一过程增强了吸附界面的电子密度重排,为ReS_(2)对SO_(2)的高灵敏度检测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解释。此外,ReS_(2)在室温条件下对SO_(2)和CO的吸附展现出快速解吸能力,适合作为室温下检测SO_(2)和CO的传感材料。因此,ReS_(2)具备成为气体传感器和吸附材料的潜力,为新型、高性能气体污染检测技术的设计提供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_(2) 有毒气体 吸附 气体检测 第一性原理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栅压可调谐的本征SnO_(2)乙醇传感器
4
作者 吴海洋 余宁梅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1-820,共10页
乙醇蒸汽因易挥发和易燃性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对其进行实时监测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改善SnO_(2)乙醇传感器性能的方法往往不利于器件的小型化.为此,论文设计了一种具有场效应管结构的本征SnO_(2)乙醇传感器,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敏感膜... 乙醇蒸汽因易挥发和易燃性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对其进行实时监测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改善SnO_(2)乙醇传感器性能的方法往往不利于器件的小型化.为此,论文设计了一种具有场效应管结构的本征SnO_(2)乙醇传感器,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敏感膜,系统研究了栅压对传感器气敏性能的调控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溅射法制备的SnO_(2)传感器为n沟道耗尽型器件.气敏测试显示,在不同工作栅压下,传感器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当栅压为10 V时,传感器在100 ppm乙醇中电流变化为2.40倍;而在-30 V栅压下,沟道电流变化显著增强至3.42倍,比10 V时提高了42%.进一步研究发现,SnO_(2)的气敏特性来源于乙醇分子的表面吸附对沟道中载流子浓度的调制作用.这一效应在负栅压下显著增强,而在正栅压下被抑制.然而,10 V正栅压通过在沟道中诱导产生更多电子,有效加速了乙醇的吸附与解吸过程,使传感器对100 ppm乙醇的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缩短至8 s和17 s,展现出更快的动态特性.论文研究结果表明,乙醇蒸汽在SnO_(2)表面发生反应的程度和速率都受到传感器栅压的显著调控.该研究为优化SnO_(2)传感器的气敏性能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其在微型化、快响应、高精度气敏检测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SnO_(2) 场效应管 栅压可调谐 乙醇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适配体-硫黄素T的传感器用于SARS-CoV-2RBD检测
5
作者 刘豪 温晓青 刘海波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6-456,共11页
自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暴发以来,快速、准确、安全高效的SARS-CoV-2检测方法在疫情防控中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性。RT-PCR、ELISA等传统检测方法难以满足SARS-CoV-2大规模传播的检测需求。荧光生物传感技术具有低成本、生物安全性高... 自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暴发以来,快速、准确、安全高效的SARS-CoV-2检测方法在疫情防控中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性。RT-PCR、ELISA等传统检测方法难以满足SARS-CoV-2大规模传播的检测需求。荧光生物传感技术具有低成本、生物安全性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优异等优点,是SARS-CoV-2临床诊断的一个潜在方法。运用生物层干涉技术获得SARS-CoV-2 RBD的DNA适配体,并构建基于硫黄素T(ThT)与DNA适配体的生物荧光传感器,用于快速、准确定量检测RBD蛋白,所设计的传感器在0.01 ng/mL~10.00μg/m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最低检测限达到了0.0057 ng/mL。利用圆二色性光谱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了R1和ThT、R1和RBD蛋白分子间相互作用,验证了传感器的设计原理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体 荧光传感器 分子对接 硫黄素T SARS-CoV-2 RBD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uNPs/MoS_(2)-COOH-MWCNTs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用于检测赭曲霉毒素A
6
作者 周智凌 李朋朋 李爱学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168,共5页
赭曲霉毒素A(OTA)是一类重要的真菌毒素,对其进行灵敏、高效的检测非常重要。制备了OTA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并通过金纳米粒子(AuNPs)以及二硫化钼(MoS_(2))与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MoS_(2)-COOH-MWCNT)修饰电极,增强电极的检... 赭曲霉毒素A(OTA)是一类重要的真菌毒素,对其进行灵敏、高效的检测非常重要。制备了OTA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并通过金纳米粒子(AuNPs)以及二硫化钼(MoS_(2))与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MoS_(2)-COOH-MWCNT)修饰电极,增强电极的检测性能。在最优化条件下,该传感器检测OTA的线性范围为1~300 nmol/L,检出限为13.3 pmol/L。利用该传感器检测玉米种子样品中的OTA含量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0.04%~106.36%。该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有望在检测OTA的污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适配体传感器 赭曲霉毒素A 二硫化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S_(2)/MoO_(2)异质结构的高性能NO_(2)室温气体传感器
7
作者 陈雷庆 罗雅孜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4-258,312,共6页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气体传感器因工作温度过高,在室温检测方面受到阻碍。近年来,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因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室温检测领域受到广泛关注。MoS_(2)作为TMD中的一种,因高比表面积、高电子迁移率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气体传感器因工作温度过高,在室温检测方面受到阻碍。近年来,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因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室温检测领域受到广泛关注。MoS_(2)作为TMD中的一种,因高比表面积、高电子迁移率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但本征MoS_(2)气体传感器响应较低。利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及后续在不同氩气和氧气混合气氛中高温退火处理合成了MoS_(2)/MoO_(2)异质结构,并制备传感器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持续通入10 cm3/min氩气的传感器(M-10)对体积分数50×10^(-6)NO_(2)的响应从纯MoS_(2)传感器的1.72提升至19.69。与已有的MoS_(2)基气体传感器相比,该合成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可进行室温检测和灵敏度高的优势,为室温下检测NO_(2)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MoS_(2)/MoO_(2)异质结构 室温 气体响应 N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2)S_(3)半导体纳米材料室温NO_(2)传感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永超 傅巍 +3 位作者 高云鹏 王大兴 皮倩倩 李涛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13,共5页
Bi_(2)S_(3)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成为理想的室温NO_(2)传感材料,如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可调节的能带结构等。Bi_(2)S_(3)属于Ⅴ-Ⅵ主族半导体,易于形成低维度纳米材料,如纳米线、纳米带、纳米片等,低维度纳米结构可提升其NO_(2)敏感... Bi_(2)S_(3)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成为理想的室温NO_(2)传感材料,如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可调节的能带结构等。Bi_(2)S_(3)属于Ⅴ-Ⅵ主族半导体,易于形成低维度纳米材料,如纳米线、纳米带、纳米片等,低维度纳米结构可提升其NO_(2)敏感性能。本文结合Bi_(2)S_(3)及其异质结制备方法和结构特征,综述Bi_(2)S_(3)纳米材料在室温NO_(2)传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S_(3) 室温 NO_(2) 气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溅射-退火协同制备SnO_(2)薄膜及其对ppb级沙林毒剂的快速检测
9
作者 沈军 李海振 +2 位作者 闫灿灿 郑永超 曹树亚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02-2313,共12页
沙林(GB)的高挥发性给早期预警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开发快速和高性能的GB气体传感器至关重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控溅射沉积与高温退火协同的方法,在SiO_(2)/Si基底上成功制备了二氧化锡(SnO_(2))薄膜并实现了对体积分数为10−9(ppb... 沙林(GB)的高挥发性给早期预警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开发快速和高性能的GB气体传感器至关重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控溅射沉积与高温退火协同的方法,在SiO_(2)/Si基底上成功制备了二氧化锡(SnO_(2))薄膜并实现了对体积分数为10−9(ppb)级GB的快速检测.其中,经过60 min沉积和600℃退火后获得的SnO_(2)-60 min-60基传感器在250℃下对实际低至7×10^(−8)(V/V)的GB仍具有明显的响应(响应值为1.28)和快速的响应/恢复时间(25 s/72 s).此外,该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长期稳定性和选择性.特别是,基于不同批次的SnO_(2)薄膜传感器在气敏性能上展现出高度的一致性.磁控溅射-退火协同的方法为大面积传感材料的可控制造和气体传感器的批量生产提供了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退火 SnO_(2) 沙林 气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2)S_(3)微球室温NO_(2)传感性能研究
10
作者 姜晓龙 杨永超 +3 位作者 高云鹏 王大兴 皮倩倩 徐振忠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62,共4页
环境中低体积分数的NO_(2)气体将对人体产生较大危害,因此实现NO_(2)高灵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是主要的NO_(2)气体检测方法,但高的功耗难以满足物联网和可穿戴技术发展需求。Bi_(2)S_(3)材料具有窄的带隙结... 环境中低体积分数的NO_(2)气体将对人体产生较大危害,因此实现NO_(2)高灵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是主要的NO_(2)气体检测方法,但高的功耗难以满足物联网和可穿戴技术发展需求。Bi_(2)S_(3)材料具有窄的带隙结构和高的载流子迁移率,是理想的室温NO_(2)敏感材料。本文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Bi_(2)S_(3)微球,制得的Bi_(2)S_(3)传感器可实现(0.1~1)×10^(-6)体积分数的NO_(2)气体室温检测,对1×10^(-6)体积分数的NO_(2),检测灵敏度为1.66,响应/恢复时间为71/244 s,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在低体积分数NO_(2)室温检测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S_(3)微球 NO_(2)传感器 室温 高灵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_(2)/PAN弯曲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挠曲电特性分析
11
作者 左雨欣 于影 +4 位作者 卢海龙 冯君艳 张嘉诚 刘文翰 吕勇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1-976,共6页
挠曲电效应广泛应用于柔性传感、医疗复健、振动能量收集等领域,然而尚未有研究探讨挠曲形变量对挠曲电响应性能的影响。基于此,以MoS_(2)/PAN复合挠曲电传感薄膜为例,制备MoS_(2)/PAN弯曲传感器,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 挠曲电效应广泛应用于柔性传感、医疗复健、振动能量收集等领域,然而尚未有研究探讨挠曲形变量对挠曲电响应性能的影响。基于此,以MoS_(2)/PAN复合挠曲电传感薄膜为例,制备MoS_(2)/PAN弯曲传感器,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挠曲电传感薄膜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在弯曲角度为0.1°、0.5°、1.5°、4°、7°、15°、30°和45°情况下,通过数字源表收集不同弯曲角度下MoS_(2)/PAN弯曲传感器的挠曲响应电压、电流和响应时间,分析挠曲形变量对挠曲电响应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悬臂梁方法测试计算挠曲电系数。结果表明:MoS_(2)/PAN弯曲传感器挠曲电效应显著,挠曲电系数高达1.95 n C/m,当弯曲角度为7°时,MoS_(2)/PAN弯曲传感器获得最优的挠曲电响应,当弯曲角度小于7°时,挠曲电响应随弯曲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当弯曲角度大于7°时,挠曲电效应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传感器 挠曲电效应 静电纺丝 MoS_(2)/P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负载ZnO/SnO_(2)/Zn_(2)SnO_(4)复合分级微球的制备及氢气气敏性能研究
12
作者 王维东 刘春 +3 位作者 黄伟 张恒源 吴启瑞 范鹏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15,共9页
变压器油中溶解的氢气(H_(2))是变压器放电故障的重要特征气体之一,有必要对氢气进行快速、高灵敏的检测。采用水热法和液相沉积法制备了Au负载的ZnO/SnO_(2)/Zn_(2)SnO_(4)复合分级微球,并对其氢气气敏性能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变压器油中溶解的氢气(H_(2))是变压器放电故障的重要特征气体之一,有必要对氢气进行快速、高灵敏的检测。采用水热法和液相沉积法制备了Au负载的ZnO/SnO_(2)/Zn_(2)SnO_(4)复合分级微球,并对其氢气气敏性能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u纳米颗粒负载可以有效提高ZnO/SnO_(2)/Zn_(2)SnO_(4)复合分级微球的氢气气敏性能,在220℃的最佳工作温度下对50 ppm H_(2)的灵敏度为9.1,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为1.9 s和2.6 s,展现出良好的可重复性、长期稳定性和选择性。Au负载ZnO/SnO_(2)/Zn_(2)SnO_(4)复合分级微球是变压器油溶氢气检测的合适选择,在变压器放电故障预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酸锌 二氧化锡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 气体传感器 氢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快速响应特性的TiO_(2)薄膜声表面波湿度传感器研究
13
作者 苏朝葵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8-703,共6页
湿度作为环境监测和工业过程控制的关键参数,在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在核电站中安全壳内湿度控制对设备稳定及放射性物质管理意义重大。以声表面波(SAW)谐振器为传感平台,用磁控溅射法沉积TiO_(2)薄膜作为湿敏薄膜,研究了TiO_... 湿度作为环境监测和工业过程控制的关键参数,在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在核电站中安全壳内湿度控制对设备稳定及放射性物质管理意义重大。以声表面波(SAW)谐振器为传感平台,用磁控溅射法沉积TiO_(2)薄膜作为湿敏薄膜,研究了TiO_(2)薄膜沉积时间对SAW湿度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实验采用具有高品质因数(Q)值的SAW单端对谐振器,通过磁控溅射系统在不同溅射时间下制备TiO_(2)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线衍射和能谱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搭建检测系统对湿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SAW谐振器上成功制备了TiO_(2)薄膜,其为结晶性多晶薄膜。沉积60 min,TiO_(2)薄膜的SAW传感器感湿能力较好,该传感器平均灵敏度约为-5.22 kHz/%,湿滞为9.0%,当相对湿度从10%快速增加至70%时,响应时间约为14.3 s,从70%快速降低至10%的恢复时间约为11.5 s,与已报道的基于TiO_(2)材料的湿度传感器相比,其具有更快的响应恢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 湿度传感器 TiO_(2)薄膜 射频磁控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PVA涂覆的锥形光纤Cu^(2+)浓度检测传感器
14
作者 李瑞琪 谢康 +4 位作者 朱毅滨 陈廷阔 杨涵 林乾法 夏宏燕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0,共11页
设计了一种制作简单、灵敏度高且用于Cu^(2+)特异性检测的光纤传感器,通过提拉法将壳聚糖(CS)和聚乙烯醇(PVA)混合并涂覆锥形光纤的腰锥区域,制备了未涂覆膜、涂覆CS-PVA膜、涂覆CS-PVA离子印记膜的三种光纤传感器。实验表明,在0~100μm... 设计了一种制作简单、灵敏度高且用于Cu^(2+)特异性检测的光纤传感器,通过提拉法将壳聚糖(CS)和聚乙烯醇(PVA)混合并涂覆锥形光纤的腰锥区域,制备了未涂覆膜、涂覆CS-PVA膜、涂覆CS-PVA离子印记膜的三种光纤传感器。实验表明,在0~100μmol/L Cu^(2+)浓度范围内,涂覆CS-PVA膜锥形光纤传感器的灵敏度可达86.837 pm·μmol^(−1)·L,LOD为0.388μmol/L,线性度可达0.98076,改良后CS-PVA离子印记光纤传感器对Cu^(2+)有特异性检测功能。该传感器制作简单,操作方便,检测Cu^(2+)灵敏度高,对Cu^(2+)特异性检测,通过改变离子印记中的模板离子,可检测其他重金属离子,在重金属检测方面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型光纤传感器 壳聚糖 聚乙烯醇 Cu^(2+)检测 特异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Ti_(3)C_(2)T_(x)纳米片/导电科琴黑复合材料聚甲基丙烯酸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多巴胺检测
15
作者 任书芳 郭童 +3 位作者 王子涵 刘亚慧 陈雨 曾俊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41,共11页
构建了基于二维Ti_(3)C_(2)T_(x)纳米片/导电科琴黑复合材料的聚甲基丙烯酸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多巴胺(DA)检测.利用湿法刻蚀技术和超声机械混合法制备了二维Ti_(3)C_(2)T_(x)纳米片(d-Ti_(3)C_(2)T_(x))/导电科琴黑(KB)复合材料;... 构建了基于二维Ti_(3)C_(2)T_(x)纳米片/导电科琴黑复合材料的聚甲基丙烯酸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多巴胺(DA)检测.利用湿法刻蚀技术和超声机械混合法制备了二维Ti_(3)C_(2)T_(x)纳米片(d-Ti_(3)C_(2)T_(x))/导电科琴黑(KB)复合材料;以DA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利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在d-Ti_(3)C_(2)T_(x)/KB修饰电极表面制备了选择性识别DA分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采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材料的成分及形貌结构,用循环伏安法以铁氰化钾为电子探针考察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用脉冲伏安法(DPV)考察了电极对DA的电化学响应性能.对检测条件如修饰材料质量比、功能与单体之比、电沉积圈数、富集时间及pH等参数进行了优化.检测结果显示,所构筑的传感器对DA有较高的DPV电化学响应性,线性检测范围为1×10^(−6)~1×10^(−2) mol/L,检出限为4.228μmol/L(S/N=3).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重复性.采用标准加入法检测了非侵入性尿液样品中的DA,加标回收率为82.5%~93.75%,RSD均低于5%.构筑的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为DA检测提供了可借鉴和参考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电化学传感器 分子印迹 MXenes Ti_(3)C_(2)T_(x) 科琴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酵母废菌体吸附Pd^(2+)的物理化学特性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月英 杜天生 +4 位作者 陈平 汤丁亮 倪子绵 古萍英 傅锦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248-2251,共4页
以啤酒酿造厂的啤酒酵母废菌体为生物吸附剂 ,研究死的啤酒酵母菌体从 Pd Cl2 溶液中吸附 Pd2 + 的物理化学特性 .结果表明 ,该菌体吸附 Pd2 +受吸附时间、溶液 p H值、菌体浓度和 Pd2 +起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菌体吸附 Pd2 + 是个快速... 以啤酒酿造厂的啤酒酵母废菌体为生物吸附剂 ,研究死的啤酒酵母菌体从 Pd Cl2 溶液中吸附 Pd2 + 的物理化学特性 .结果表明 ,该菌体吸附 Pd2 +受吸附时间、溶液 p H值、菌体浓度和 Pd2 +起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菌体吸附 Pd2 + 是个快速的过程 ,吸附 45 min时吸附量达最大 ,但在最初的 3 min内 ,吸附量可达到最大吸附量的 92 % .在 5~ 60℃范围内 ,吸附作用不受温度影响 .吸附作用的最适 p H值为 3 .5 .在 Pd2 + 起始质量浓度为 3 0~ 3 0 0 mg/L范围内和菌体质量浓度为 2 g/L的条件下 ,菌体对 Pd2 + 的吸附作用符合 Langmuir和 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 .在 p H=3 .5 ,Pd2 +与菌体质量比为 0 .2和 3 0℃条件下吸附 60 min,吸附量达94.5 mg/g.从废钯催化剂处理液回收钯 ,吸附量为 3 2 .2 mg/g.XPS分析表明 ,该菌体能吸附水溶液中的Pd2 + .TEM结果表明 ,在无外加电子供体时 ,死的啤酒酵母废菌体能够吸附和还原溶液中的 Pd2 + 成 Pd0 微粒 ,Pd0微粒可进一步形成有一定形状的钯晶粒 ;该菌体还能使吸附在 γ-Al2 O3 上的 Pd2 +还原成 Pd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酵母废菌体 生物吸附剂 Pd^2+ 物理化学 非酶促生物还原 废水处理 工业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固化单宁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Pd^(2+)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曾运航 孙霞 +1 位作者 廖学品 石碧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07年第5期16-20,共5页
用牛皮制备水解胶原,通过胶原-单宁-醛反应制备胶原固化单宁吸附剂(TICA),并研究了该吸附材料对Pd2+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在pH 3.0~4.0范围内,TICA对Pd2+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当温度为30℃,Pd2+初始浓度为1.00 mmol/L时,平衡吸附量... 用牛皮制备水解胶原,通过胶原-单宁-醛反应制备胶原固化单宁吸附剂(TICA),并研究了该吸附材料对Pd2+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在pH 3.0~4.0范围内,TICA对Pd2+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当温度为30℃,Pd2+初始浓度为1.00 mmol/L时,平衡吸附量可达到0.67 mmol/g。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方程,平衡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吸附动力学可以用拟二级速度方程来描述,由动力学方程计算得到的平衡吸附量与实测值,误差在3.5%以内。进一步研究表明,NaNO3对TICA吸附Pd2+的影响不明显,而NaCl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单宁 树脂 Pd^2+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型苯基硫脲树脂对Pt^(4+)、Pd^(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春萍 孙洪彬 +3 位作者 徐强 王明华 季衍卿 裴红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67-869,共3页
The swelling and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F44-PTU resin for metal ions Cu2+,Pb2+,Cd2+,Hg2+,Pt4+ and Pd2+ were studied, and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and mechanism for nobel metal ions Pt4+ and Pd2+ were studied es... The swelling and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F44-PTU resin for metal ions Cu2+,Pb2+,Cd2+,Hg2+,Pt4+ and Pd2+ were studied, and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and mechanism for nobel metal ions Pt4+ and Pd2+ were studied especial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in had the better adsorption properties for Pt4+ and Pd2+ than other metal ions, and also had bigger adsorption velocity. The adsorption process of the resin for Pt4+ fited the langmuir equation, while the adsorption of the resin for Pd2+ fited the Freundich equation. The process of adsorption of the resin for Pt4+ and Pd2+ were all exotherm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酚醛树脂 吸附 苯基硫脲 Pt^4+ P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罗丹明B衍生物的Pd^(2+)探针的合成与应用
19
作者 陶文波 张婷 胡乃梁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53-2357,共5页
以罗丹明B衍生物和8-喹啉甲酸为原料制备了一种离子比色探针(RC),并将该新型比色探针用于识别金属离子。实验表明,探针RC在甲醇-水溶液中可以快速识别Pd^(2+),Pd^(2+)的加入使探针RC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紫色,可以实现对Pd^(2+)的裸... 以罗丹明B衍生物和8-喹啉甲酸为原料制备了一种离子比色探针(RC),并将该新型比色探针用于识别金属离子。实验表明,探针RC在甲醇-水溶液中可以快速识别Pd^(2+),Pd^(2+)的加入使探针RC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紫色,可以实现对Pd^(2+)的裸眼识别。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表明,探针RC对Pd^(2+)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并具有良好抗干扰能力,在569 nm处的最大吸光度在0.10-20μmol·L^(-1)范围内对Pd^(2+)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56μmol·L^(-1),该探针实现了对Pd^(2+)的比色分析和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B衍生物 比色探针 裸眼识别 P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溅射ZnO/SnO_(2)异质结薄膜的气体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士斌 张叶裕 +1 位作者 高晨阳 常雪婷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4,共4页
采用射频磁控共溅射法在叉指电极上制备了ZnO/SnO_(2)n-n异质结复合薄膜,系统测试了其气敏特性,并分析了其气敏机理。结果表明,与ZnO薄膜和SnO_(2)薄膜气体传感器相比,ZnO/SnO_(2)异质结薄膜气体传感器具有更低的工作温度、更高的灵敏... 采用射频磁控共溅射法在叉指电极上制备了ZnO/SnO_(2)n-n异质结复合薄膜,系统测试了其气敏特性,并分析了其气敏机理。结果表明,与ZnO薄膜和SnO_(2)薄膜气体传感器相比,ZnO/SnO_(2)异质结薄膜气体传感器具有更低的工作温度、更高的灵敏度以及更快的响应和恢复速度。ZnO/SnO_(2)异质结薄膜气体传感器对乙醇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最低检测体积分数为1×10^(-6),最佳工作温度为250℃;对1×10^(-4)乙醇气体的灵敏度可达18.4,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10 s和19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共溅射 ZnO/SnO_(2)异质结 复合薄膜 气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