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Cl存在下氯化亚锡-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体系浮选分离Pt(Ⅱ)、Pd(Ⅱ)、Rh(Ⅲ)、Au(Ⅲ) 被引量:7
1
作者 高云涛 项朋志 +1 位作者 施润菊 黄伟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92-1094,共3页
研究了NaCl浓度、SnCl2浓度、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MAC)用量、NaCl用量对氯化亚锡-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体系浮选分离铂、钯、铑、金的影响。研究表明,HCl为0.24mol/L,Sn2Cl为0.10mol/L,CTMAC为1.0×10-3mol/L,NaCl为0.1g/mL,浮... 研究了NaCl浓度、SnCl2浓度、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MAC)用量、NaCl用量对氯化亚锡-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体系浮选分离铂、钯、铑、金的影响。研究表明,HCl为0.24mol/L,Sn2Cl为0.10mol/L,CTMAC为1.0×10-3mol/L,NaCl为0.1g/mL,浮选前60℃水浴加热10min,对不同含量的贵金属10.0~100.0μg,铂、钯、铑、金的浮选率分别为95.2%~98.0%、97.3%~97.6%、93.4%~97.1%和96.6%~99.1%,在HCl介质中体系可同时浮选铂、钯、铑、金,而常见基体元素如Zn2+、Cd2+、Co2+、Al3+、Cu2+、Fe3+、Ni2+的浮选率低于2.5%,和对阳极泥、砂铂矿、废催化剂样品的分离分析结果与其它方法相符,此方法可用于从量基体金属中分离铂、钯、铑、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 pd() Rh() Au() 氯化亚锡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液-固浮选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吸附某工业废水中Pt(Ⅳ)、Pd(Ⅱ)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何佳 赵文雅 +3 位作者 何敏 刘新星 董海刚 谢建平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1期152-156,共5页
为了对云南某厂废水中的铂族金属Pt(Ⅳ)、Pd(Ⅱ)进行吸附回收,将大肠杆菌E.coli做为吸附剂,探讨其在较适工艺条件下的吸附率,并结合Pt(Ⅳ)、Pd(Ⅱ)的纯溶液吸附来探索E.coli对废水中铂族金属的吸附特性。Pt(Ⅳ)、Pd(Ⅱ)... 为了对云南某厂废水中的铂族金属Pt(Ⅳ)、Pd(Ⅱ)进行吸附回收,将大肠杆菌E.coli做为吸附剂,探讨其在较适工艺条件下的吸附率,并结合Pt(Ⅳ)、Pd(Ⅱ)的纯溶液吸附来探索E.coli对废水中铂族金属的吸附特性。Pt(Ⅳ)、Pd(Ⅱ)纯溶液吸附实验表明,E.coli对两者吸附能力相当,吸附率分别为96.66%、97.68%?而在工业废水中,E.coli对Pt(Ⅳ)的吸附率仅为19.5%,Pd(Ⅱ)的吸附率仍有97.20%。用SPSS软件对工业废水吸附结果进行显著性分析,综合吸附量、吸附率,可认为废水中存在的大量贱金属对 Pd(Ⅱ)的吸附没有产生影响,E.coli 对 Pd(Ⅱ)表现除了较高的恒择吸附性?双相Pt(Ⅳ)-Pd(Ⅱ)溶液吸附实验也表现出了相似的结果。可见在Pt(Ⅳ)-Pd(Ⅱ)共存的溶液中,E.coli对Pd(Ⅱ)具有较高恒择吸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冶金 大肠杆菌 E.COLI 工业废水 吸附 pt() 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Ⅳ)、钯(Ⅱ)、金(Ⅲ)与二(2-乙基己基)亚砜配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汉章 刘国兴 +1 位作者 朱沁华 陆忠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10,共5页
合成了长碳链的二(2-乙基己基)亚砜与锡(Ⅳ)、钯(Ⅱ)、金(Ⅲ)的配合物,通过组成分析、摩尔电导的测定及红外、紫外图谱的研究,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推断了配合物的结构。
关键词 亚砜配合物 红外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型苯基硫脲树脂对Pt^(4+)、Pd^(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春萍 孙洪彬 +3 位作者 徐强 王明华 季衍卿 裴红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67-869,共3页
The swelling and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F44-PTU resin for metal ions Cu2+,Pb2+,Cd2+,Hg2+,Pt4+ and Pd2+ were studied, and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and mechanism for nobel metal ions Pt4+ and Pd2+ were studied es... The swelling and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F44-PTU resin for metal ions Cu2+,Pb2+,Cd2+,Hg2+,Pt4+ and Pd2+ were studied, and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and mechanism for nobel metal ions Pt4+ and Pd2+ were studied especial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in had the better adsorption properties for Pt4+ and Pd2+ than other metal ions, and also had bigger adsorption velocity. The adsorption process of the resin for Pt4+ fited the langmuir equation, while the adsorption of the resin for Pd2+ fited the Freundich equation. The process of adsorption of the resin for Pt4+ and Pd2+ were all exotherm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酚醛树脂 吸附 苯基硫脲 pt^4+ p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离子的流洗色谱分离研究(Ⅰ)——Cu(Ⅱ)-氯合离子的加速作用
5
作者 贾东方 向红文 张戬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4年第4期457-459,共3页
前报曾报导了Mn(Ⅱ)的加速效应。此后又肯定了这一效应的普遍性及应用于流洗色谱的可能性。本文发现了4N HCl中的CuCl_(x)^(x-2)-是一种有效的加速离子,可以改善U(Ⅵ)的色谱床效,以此实现了U(Ⅵ)、Ti(Ⅳ)和Fe(Ⅲ)的色谱分离。按文献[2],... 前报曾报导了Mn(Ⅱ)的加速效应。此后又肯定了这一效应的普遍性及应用于流洗色谱的可能性。本文发现了4N HCl中的CuCl_(x)^(x-2)-是一种有效的加速离子,可以改善U(Ⅵ)的色谱床效,以此实现了U(Ⅵ)、Ti(Ⅳ)和Fe(Ⅲ)的色谱分离。按文献[2],以~t作图,对理想的色谱图,可得到对称的一对直线,相交于S处,在络合色谱中,前沿属快扩散组份,偏离平衡的程度Q小,容易得到直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效应 Mn() 色谱图 色谱分离 fe() U(Ⅵ) T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铬蓝K键合硅胶的制备、性质及其富集、分离痕量元素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玉果 刘锋 +3 位作者 李克安 李冬梅 吴燕昇 童沈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1703-1705,共3页
酸性铬蓝K键合硅胶的制备、性质及其富集、分离痕量元素的研究张玉果,刘锋,李克安,李冬梅,吴燕昇,童沈阳(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关键词ACBK·SG,预富集与分离,分光光度法,Pd(Ⅱ),... 酸性铬蓝K键合硅胶的制备、性质及其富集、分离痕量元素的研究张玉果,刘锋,李克安,李冬梅,吴燕昇,童沈阳(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关键词ACBK·SG,预富集与分离,分光光度法,Pd(Ⅱ),Pt(Ⅳ)本文在制得键合型改性硅胶的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 分离 光度法 硅胶 铬蓝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油膜层流萃取分离浓盐酸介质中的铂钯铁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杏蕊 周海涛 +1 位作者 崔凯辉 黄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4-1934,共11页
本文提出一种采用中性膦类萃取剂Cyanex 301分离浓盐酸中Pd(Ⅱ)、Pt(Ⅳ)、Fe(Ⅲ)阴离子的薄层油膜层流萃取新方法。利用PdCl^(2-)_(4)、PtCl^(2-)_(6)、FeCl^(-)_(4)在浓盐酸表面与Cyanex 301分子竞争相互作用的差异,实现了传统油滴分... 本文提出一种采用中性膦类萃取剂Cyanex 301分离浓盐酸中Pd(Ⅱ)、Pt(Ⅳ)、Fe(Ⅲ)阴离子的薄层油膜层流萃取新方法。利用PdCl^(2-)_(4)、PtCl^(2-)_(6)、FeCl^(-)_(4)在浓盐酸表面与Cyanex 301分子竞争相互作用的差异,实现了传统油滴分散搅拌萃取方式难以实现的Pd(Ⅱ)、Pt(Ⅳ)、Fe(Ⅲ)强化分离。考察了Fe(Ⅲ)浓度、盐酸浓度、H^(+)和Cl−浓度等对Pd(Ⅱ)、Pt(Ⅳ)、Fe(Ⅲ)萃取率及其相互间分离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浓盐酸表面Cl−富集、游离H^(+)浓度较低,Fe(Ⅲ)主要以H^(+)·FeCl^(-)_(4)离子对形式被Cyanex 301溶剂化萃取,而PdCl^(2-)_(4)以取代机理被萃取,PtCl^(2-)_(6)几乎无萃取。随浓盐酸体相中Fe(Ⅲ)浓度的增加,Pd(Ⅱ)和Fe(Ⅲ)的分离增强。Pd(Ⅱ)和Fe(Ⅲ)之间的分离系数随Cl−浓度增加而下降,但H^(+)浓度增加对二者的分离几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盐酸 铂钯铁 分离 薄层油膜 层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