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老化对Zn改性生物炭性质及吸附Pb^(2+)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宇茜 韩琳希 +4 位作者 钱敏 朱自洋 王丽 段文焱 陈芳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3-813,共11页
本文采用60及90℃非生物化学老化方法,对ZnSO_(4)浸渍改性生物炭(PRZn)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老化试验.通过元素分析仪,比表面积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明确老化后生物炭性质的变化特点,并利用等温吸附实验比较老化... 本文采用60及90℃非生物化学老化方法,对ZnSO_(4)浸渍改性生物炭(PRZn)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老化试验.通过元素分析仪,比表面积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明确老化后生物炭性质的变化特点,并利用等温吸附实验比较老化对Zn改性生物炭Pb^(2+)吸附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化学老化过程会生成活性自由基,显著增加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数量,导致500℃制备的PRZn老化后比表面积显著提高(从24.67m^(2)/g提升到85.51m^(2)/g),改性引入的Zn氧化物从晶型结构转化为有机结合态,因此,PRZn经60℃老化后,其对Pb^(2+)的吸附量从31.18mg/g提高至47.70mg/g.但经90℃老化后,700℃制备的PRZn吸附量变化不大,这主要是老化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化物质在90℃下发生自猝灭过程,且700℃制备的PRZn碳结构相对稳定,导致老化后含氧官能团的量没有显著升高而比表面积下降.本研究结果将为改性后老化生物炭在铅污染土壤中的长期利用提供具体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改性生物炭 pb吸附 非生物化学老化 长期利用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水体生物膜对Pb^(2+)Zn^(2+)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6
2
作者 田超 司友斌 张圆圆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80-1184,共5页
以合肥董铺水库为水源、天然纯棉绳为人工基质培养自然水体生物膜,研究了该生物膜对Pb2+和Zn2+的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单一重金属离子体系中,生物膜对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RP2b=0.9900,RZ2n=0.99... 以合肥董铺水库为水源、天然纯棉绳为人工基质培养自然水体生物膜,研究了该生物膜对Pb2+和Zn2+的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单一重金属离子体系中,生物膜对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RP2b=0.9900,RZ2n=0.9989)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RP2b=0.9823,RZ2n=0.9792);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二级动力学方程(RP2b=0.9992,RZ2n=0.9999);在pH6~7、温度25~30℃的条件下,Pb2+和Zn2+有较高的去除率;在Pb2+-Zn2+两元混合体系中,生物膜对Pb2+的吸附选择性明显比Zn2+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pb2+ zn2+ 吸附等温式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对重金属离子Pb^(2+),Zn^(2+),Cr(VI),Cd^(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1
3
作者 施惠生 刘艳红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07-510,共4页
试验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和吸附剂用量对膨润土吸附重金属离子Pb2+,Zn2+,Cr(VI)和Cd2+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pH值、吸附时间及吸附剂用量条件下,膨润土对Pb2+,Zn2+,Cd2+的吸附效果均优于其对Cr(VI)的吸附效果;pH值是影响上述吸附... 试验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和吸附剂用量对膨润土吸附重金属离子Pb2+,Zn2+,Cr(VI)和Cd2+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pH值、吸附时间及吸附剂用量条件下,膨润土对Pb2+,Zn2+,Cd2+的吸附效果均优于其对Cr(VI)的吸附效果;pH值是影响上述吸附的重要因素,离子交换和表面络合是上述吸附的主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重金属 pb^2+ zn^2+ Cr(Ⅵ) CD^2+ 吸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Ni六方水钠锰矿的表征及其对Pb^(2+)(Zn^(2+))环境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殷辉 谭文峰 +3 位作者 冯雄汉 崔浩杰 邱国红 刘凡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7-427,共11页
六方水钠锰矿是土壤中普遍存在、活性最强的氧化锰矿物。它常常富集各种过渡金属如Ni等,对其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在六方水钠锰矿形成过程中加入Ni2+,Ni以+2价存在于矿物中。进入水钠锰矿结构中的Ni大部分以[NiO6]八面体形式存在... 六方水钠锰矿是土壤中普遍存在、活性最强的氧化锰矿物。它常常富集各种过渡金属如Ni等,对其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在六方水钠锰矿形成过程中加入Ni2+,Ni以+2价存在于矿物中。进入水钠锰矿结构中的Ni大部分以[NiO6]八面体形式存在于层内;部分Ni存在于八面体空位上下方。含Ni水钠锰矿沿c轴方向堆叠锰氧八面体层数逐渐减小,而a-b板面晶体大小没有明显变化,即层片状晶体逐渐变薄,比表面积显著增大。随着Ni含量的增加,水钠锰矿结构中锰氧八面体空位数减少,而层边面吸附位点数基本保持不变,其对重金属离子(Pb2+/Zn2+)吸附去除能力逐渐降低。本文为明确过渡金属离子(Ni)对土壤中氧化锰矿物的形貌、结构及其性质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氧化物 六方水钠锰矿 Ni晶体化学 pb2+ zn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氨基改性蔗渣对水溶液中Pb^(2+)、Zn^(2+)、Cd^(2+)、Cu^(2+)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伍婵翠 梁英 +1 位作者 唐新智 莫异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6-89,共4页
蔗渣经多氨基改性处理后,得到多氨基改性蔗渣吸附剂。考察了多氨基改性蔗渣吸附剂对模拟废水中Pb2+、Zn2+、Cd2+、Cu2+的吸附性能,主要包括吸附时间、溶液pH值和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以及吸附等温式的研究。研究表明,在实验范围内,Pb2+的... 蔗渣经多氨基改性处理后,得到多氨基改性蔗渣吸附剂。考察了多氨基改性蔗渣吸附剂对模拟废水中Pb2+、Zn2+、Cd2+、Cu2+的吸附性能,主要包括吸附时间、溶液pH值和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以及吸附等温式的研究。研究表明,在实验范围内,Pb2+的吸附平衡时间为12h,适宜吸附Pb2+的pH值范围在4~5,Pb2+的最大吸附量为34.96mg/g;Zn2+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0h,适宜吸附Zn2+的pH值在6.2左右,Zn2+的最大吸附容量为2.24mg/g;Cd2+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0h,适宜吸附Cd2+的pH值在5.0左右,Cd2+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0.40mg/g;Cu2+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0h;适宜吸附Cu2+的pH值在5.0左右;Cu2+在不同温度下的最大吸附容量为2.60mg/g。多氨基改性蔗渣对Pb2+、Zn2+、Cd2+、Cu2+的吸附均可用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氨基改性蔗渣 纤维素 pb^2+ zn^2+ CD^2+ CU^2+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斜发沸石吸附废水中Pb^(2+)、Cd^(2+)、Ni^(2+)、Zn^(2+)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潘嘉芬 卢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5-138,共4页
用山东潍坊涌泉天然斜发沸石对模拟含重金属离子Pb2+、Cd2+、Ni2+、Zn2+的废水分别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天然斜发沸石对废水中的Pb2+有较高的去除率,可以作为重金属离子Pb2+的吸附剂使用。
关键词 斜发沸石 pb^2+ CD^2+ NI^2+ zn^2+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Cu^2+、Zn^2+、Pb^2+对菹草生长胁迫影响及其应答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婉璐 张光生 成小英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01-1007,共7页
为探求不同浓度的Cd^(2+)、Cu^(2+)、Zn^(2+)、Pb^(2+)对菹草(石芽)的生长发育的胁迫及其应答机制,对菹草(石芽)的生长状况、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系统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Cu^(2+)、Cd^(2+)质量... 为探求不同浓度的Cd^(2+)、Cu^(2+)、Zn^(2+)、Pb^(2+)对菹草(石芽)的生长发育的胁迫及其应答机制,对菹草(石芽)的生长状况、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系统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Cu^(2+)、Cd^(2+)质量浓度大于0.5 mg/L,植株无法正常生长或存活;Cu^(2+)胁迫下,植株受损程度相对严重。Zn^(2+)、Pb^(2+)质量浓度小于10 mg/L时,菹草仍可以正常生长,但Pb^(2+)胁迫程度比Zn^(2+)较轻。综上,在相同质量浓度下,4种重金属对菹草(石芽)的胁迫强弱依次为Cu^(2+)、Cd^(2+)、Zn^(2+)、Pb^(2+)。本研究为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金属阈值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胁迫 菹草 CD^2+ CU^2+ zn^2+ p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角苷对红壤和黄褐土中Pb^(2+)、Zn^(2+)的解吸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常红 李利芬 黄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100,共8页
以Pb^(2+)、Zn^(2+)污染的红壤和黄褐土为材料,以皂角苷为解吸剂,研究不同皂角苷浓度(0~20 g·L-1)、p H(3~7)、解吸次数(1~3次)下土壤中重金属的解吸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皂角苷浓度升高,其从土壤中解吸Pb^(2+)和Zn^(2+)的量增大;... 以Pb^(2+)、Zn^(2+)污染的红壤和黄褐土为材料,以皂角苷为解吸剂,研究不同皂角苷浓度(0~20 g·L-1)、p H(3~7)、解吸次数(1~3次)下土壤中重金属的解吸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皂角苷浓度升高,其从土壤中解吸Pb^(2+)和Zn^(2+)的量增大;皂角苷溶液p H越高,对Pb^(2+)和Zn^(2+)的解吸率越低。皂角苷对土壤中Zn^(2+)的解吸率明显高于Pb^(2+),红壤中Zn^(2+)的解吸率最高可达47%,而黄褐土中Zn^(2+)的解析率则为30%。单次解吸,红壤中含量降低最大的是酸溶态的Pb^(2+)和Zn^(2+),分别为38%和34%;可氧化态Zn^(2+)的含量下降较少,约为14%,但下降程度仍高于黄褐土。黄褐土中可还原态Pb^(2+)的含量减少最多,达26%,且各形态的解吸量均显著低于红壤。皂角苷对供试红壤中Pb^(2+)、Zn^(2+)的解吸效果好于黄褐土,可能是红壤与黄褐土的矿物组成和表面电荷性质不同所致。加入皂角苷后,红壤的Zeta电位下降,黄褐土的升高,两种土壤的Zeta电位均向零趋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苷 pb2+ zn2+ 红壤 黄褐土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SiO_2-FeO-Cl体系中Zn、Pb挥发物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付中华 张延玲 李士琦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14-19,共6页
应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对不同温度下的FeO-CaO-SiO2-Cl体系中Zn、Pb挥发行为进行分析,采用气流携带法对FeO-CaO-SiO2-Cl体系中Zn、Pb挥发物的饱和蒸气压进行测定,并通过试验分析了温度对其体系中Zn、Pb挥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97... 应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对不同温度下的FeO-CaO-SiO2-Cl体系中Zn、Pb挥发行为进行分析,采用气流携带法对FeO-CaO-SiO2-Cl体系中Zn、Pb挥发物的饱和蒸气压进行测定,并通过试验分析了温度对其体系中Zn、Pb挥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970~1 030 K条件下FeO-CaO-SiO2-Cl体系中Zn、Pb主要以氯化物形式存在,氯化物的饱和蒸气压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lnP^1/T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其体系中Zn、Pb挥发率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携带法 热力学分析 饱和蒸气压 挥发率 FEO CaO—SiO2—Cl体系 zn pb氯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Zn_(1/3)Nb_(2/3))O_3基陶瓷预合成和烧结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云斯宁 王晓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7,共5页
基于Swartz and Shrout的二次合成法,采用改进的两步法,将部分原料预合成,一次烧结合成具有100%钙钛矿结构的75Pb(Zn_(1/3)Nb_(2/3))O_3-10PbTiO_3-15BaTiO_3固溶体陶瓷。首先一次性称量PbO,然后和ZnNb_2O_6混合,在660~800℃预合成,将... 基于Swartz and Shrout的二次合成法,采用改进的两步法,将部分原料预合成,一次烧结合成具有100%钙钛矿结构的75Pb(Zn_(1/3)Nb_(2/3))O_3-10PbTiO_3-15BaTiO_3固溶体陶瓷。首先一次性称量PbO,然后和ZnNb_2O_6混合,在660~800℃预合成,将预合成产物粉碎后再与TiO_2和BaCO_3按化学计量称量,充分混合后,在1060~1140℃保温1~2h烧结成陶瓷试样。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两步法工艺能够将预合成温度降为660℃,烧结温度能被拓宽到80℃获得100%钙钛矿结构的固溶体陶瓷。不同于传统的预合成和烧结,改进的两步法工艺简单、有效,在预合成阶段没有形成钙钛矿相,烧结阶段陶瓷的成瓷和致密化同时进行,完成了中间相向钙钛矿相的转变,获得了介电性能优良的陶瓷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zn1/3NB2/3)O3 电子陶瓷 烧结工艺 合成工艺 铌锌酸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O-CaO-SiO_2-Al_2O_3-ZnO-PbO-Cl体系中Zn、Pb氯化物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11
作者 付中华 张延玲 +1 位作者 李士琦 王玉刚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13-119,共7页
采用气流携带法对FeO-CaO-Si O2-Al2O3-ZnO-PbO-Cl体系中Zn、Pb氯化物的饱和蒸气压进行测定,并对温度、渣成分、Cl含量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为970~1 030 K条件下FeO-CaO-Si O2-Al2O3-ZnO-PbO-Cl体系中Zn、Pb氯化物饱和... 采用气流携带法对FeO-CaO-Si O2-Al2O3-ZnO-PbO-Cl体系中Zn、Pb氯化物的饱和蒸气压进行测定,并对温度、渣成分、Cl含量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为970~1 030 K条件下FeO-CaO-Si O2-Al2O3-ZnO-PbO-Cl体系中Zn、Pb氯化物饱和蒸气压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Pb氯化物蒸气压值的对数与温度的倒数之间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碱度、FeO含量均对Zn、Pb氯化物的饱和蒸气压影响很大,低碱度可提高Zn、Pb氯化物的饱和蒸气压,高FeO含量虽可增加ZnCl2饱和蒸气压,却降低了Pb氯化物的饱和蒸气压。Cl含量越高,该体系中Zn、Pb氯化物的饱和蒸气压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O-CaO-SiO2-Al2O3-znO-pbO-Cl体系 气流携带法 饱和蒸气压 zn pb氯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2O3/CuSn6Pb6Zn3青铜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12
作者 董刚 沈兆光 赵乃勤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211-2213,共3页
研究了粉末冶金法制备的Al2O3/CuSn6Pb6Zn3青铜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较CuSn6Pb6Zn3青铜有较大的提高,并且Al2O3颗粒的粒径和体积含量均对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有影响.
关键词 Al2O3/CuSn6pb6zn3青铜 AL2O3颗粒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01]c极化0.93Pb(Zn_(1/3)Nb_(2/3))O_3-0.07PbTiO_3单晶中声表面波传播特性
13
作者 李秀明 吴广涛 +2 位作者 徐权 张锐 李玉春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22-1226,1253,共6页
利用室温下弛豫铁电单晶0.93Pb(Zn1/3Nb2/3)O3-0.07PbTiO3的材料参数,计算了[001]c极化PZN-7%PT晶体中的声表面波传播特性。结果表明,[001]c极化0.93Pb(Zn1/3Nb2/3)O3-0.07Pb TiO3单晶具有明显优于传统压电材料的声表面波特性。0.93Pb(Z... 利用室温下弛豫铁电单晶0.93Pb(Zn1/3Nb2/3)O3-0.07PbTiO3的材料参数,计算了[001]c极化PZN-7%PT晶体中的声表面波传播特性。结果表明,[001]c极化0.93Pb(Zn1/3Nb2/3)O3-0.07Pb TiO3单晶具有明显优于传统压电材料的声表面波特性。0.93Pb(Zn1/3Nb2/3)O3-0.07Pb Ti O3单晶的声表面波特性随着传播方向发生明显的变化。综合考虑晶体的三种声表面波特性,发现Y切型晶体的综合声表面波性能最好,声表面波机电耦合系数k2值较大,能流角和声表面波自由表面相速度值较小,有望应用于下一代低频声表面波设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93pb(zn1/3Nb2/3)O3-0.07pbTiO3 声表面波 机电耦合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气池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对Pb^(2+)、Zn^(2+)、Cu^(2+)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章安 曾艳 +2 位作者 张明青 张鹏 邵淋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20455-20457,20494,共4页
[目的]研究曝气池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对Pb2+、Zn2+、Cu2+的吸附能力。[方法]以曝气池活性污泥提取的胞外聚合物(EPS)作为吸附剂,研究了吸附时间、pH、EPS投加量、不同初始金属浓度以及Pb2+、Zn2+、Cu2+3种金属离子共存等因素对其吸附Pb2... [目的]研究曝气池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对Pb2+、Zn2+、Cu2+的吸附能力。[方法]以曝气池活性污泥提取的胞外聚合物(EPS)作为吸附剂,研究了吸附时间、pH、EPS投加量、不同初始金属浓度以及Pb2+、Zn2+、Cu2+3种金属离子共存等因素对其吸附Pb2+、Zn2+、Cu2+的规律。[结果]吸附时间对EPS吸附Pb2+、Zn2+、Cu2+的影响均为随着时间的延长,去除率不断增加,分别在30、60和20 min处达到吸附平衡。pH对其的影响均表现为在酸性条件下随着pH的上升,去除率先上升后又下降,当pH=6时,去除率均达最大,分别为52.17%、39.83%和65.45%,之后去除率均随pH的升高先下降后上升。随着EPS投加量增加,Pb2+的去除率先增大后降低,其吸附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Zn2+的去除率和吸附量均逐渐减少,而Cu2+的去除率和吸附量均逐渐增加。随着初始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EPS对Pb2+、Zn2+、Cu2+的吸附量均逐渐增加,而去除率均逐渐减小。3种金属离子共存时,EPS对Pb2+的去除率随着EPS投加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Zn2+的去除率是逐渐降低的,Cu2+的去除率先降低后上升,当EPS投加量>17 ml后,Cu2+的去除率远远高于Pb2+和Zn2+。[结论]该研究为含重金属废水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胞外聚合物 吸附 pb2+ zn2+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对Zn^(2+)、Pb^(2+)的竞争吸附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龙君 牟传龙 +2 位作者 鲜学福 刘成伦 丛小林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8-40,共3页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对岩石静态吸附Pb2 +、Zn2 +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砂岩从含Zn2 +的溶液中吸附Zn2 +、从Pb2 +和Zn2 +混合溶液中吸附Pb2 +和Zn2 +以及角砾岩从Pb2 +和Zn2 +混合溶液中吸附Pb2 ...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对岩石静态吸附Pb2 +、Zn2 +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砂岩从含Zn2 +的溶液中吸附Zn2 +、从Pb2 +和Zn2 +混合溶液中吸附Pb2 +和Zn2 +以及角砾岩从Pb2 +和Zn2 +混合溶液中吸附Pb2 +的过程均是类分形的 ;角砾岩和砂岩对铅的吸附速率大于锌 ,在铅存在的情况下锌的吸附能力减弱 ;角砾岩和砂岩对铅离子的吸附量相差不大 ,但角砾岩对锌离子的吸附能力强于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类分形 铅离子 锌离子 吸附特征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Pb^(2+)对早熟禾种子萌发的影响
16
作者 张晶 张宇 赵淑玲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4期89-91,共3页
[目的]探究重金属铅对早熟禾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Pb^(2+)(20、40、60、80 mg/L)处理早熟禾种子,测定Pb2+对早熟禾种子萌发、叶绿素以及生根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Pb2+浓度的增加,草籽的萌发率、发芽指数降低,但降低趋... [目的]探究重金属铅对早熟禾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Pb^(2+)(20、40、60、80 mg/L)处理早熟禾种子,测定Pb2+对早熟禾种子萌发、叶绿素以及生根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Pb2+浓度的增加,草籽的萌发率、发芽指数降低,但降低趋势不明显。逐日萌发率在第3天出现高峰,早熟禾的根茎长度呈下降趋势。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降低明显,类胡萝卜素含量在Pb^(2+)浓度80 mg/L时增加。[结论]早熟禾种子的萌发率在Pb^(2+)浓度20~80 mg/L范围内受影响较小,而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幼苗根茎的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2+) 早熟禾种子 萌发率 逐日萌发率 发芽指数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络合超滤分离水溶液中Pb^(2+)和Zn^(2+)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光亮 李振山 包立超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2-548,共7页
采用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PMA)为络合剂,研究络合超滤技术对水溶液中Pb2+和Zn2+的分离效果、竞争络合效应以及外加盐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以两种金属离子截留率之差表示分离率,以单一金属离子溶液中离子截留率与混合溶液中该离子的截留... 采用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PMA)为络合剂,研究络合超滤技术对水溶液中Pb2+和Zn2+的分离效果、竞争络合效应以及外加盐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以两种金属离子截留率之差表示分离率,以单一金属离子溶液中离子截留率与混合溶液中该离子的截留率之差表示金属离子间的竞争强度。结果表明:随着PMA浓度增加,两种金属离子的分离率先增大后减小,当PMA浓度为200 mg/L时,分离率达到最大值,为54.47%。pH从2增加到6时,分离率先增大后减小,且在pH=4时达到最大,为71.34%。两种金属离子的竞争效应随pH及PMA浓度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在pH=5,PMA浓度为200 mg/L时,混合溶液中两种离子竞争效应最强。外加Na2SO4对分离率有较大影响,随着n(Na2SO4)增大分离率增加,随后基本保持不变,在n(Na2SO4)=0.06mol/L时,分离率达到最大值,为97.677%。加入Na2SO4减弱了Zn2+的竞争络合能力,有利于两种金属离子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2+ zn2+ 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 超滤 选择性分离 竞争络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V^(3+))与水钠锰矿共沉淀的相互作用及对Pb^(2+)和Zn^(2+)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思雨 兰帅 +2 位作者 赖发英 刘凡 秦张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3-1431,共9页
【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钒(V)元素在材料上的应用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但随之而来的潜在环境危险也逐渐突出。因此,对于V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行为值得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土壤及沉积物质中的矿物对环境中污染元素的迁移转化有较强的控制... 【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钒(V)元素在材料上的应用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但随之而来的潜在环境危险也逐渐突出。因此,对于V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行为值得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土壤及沉积物质中的矿物对环境中污染元素的迁移转化有较强的控制作用,且环境中钒与氧化锰的含量正相关关系。此外,水钠锰矿是环境中较为常见的层状氧化锰,因其分布广和活性强,常作为层状氧化锰的模式矿物进行研究。因此,水钠锰矿与V元素的相互作用及环境效应有待进一步探究。【方法】通过V^(3+)阳离子与水钠锰矿共沉淀方式制备含V的水钠锰矿,采用XRD、FTIR、SEM和XAS等技术以及湿法化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相结合,分析V与水钠锰矿共沉淀后,V对水钠锰矿形貌特征及性质的影响,以及V在水钠锰矿中的存在形态。【结果】随着V^(3+)含量的增加,水钠锰矿c轴方向尺寸从10.98 nm显著下降到2.96 nm,比表面积有增大趋势,而水钠锰矿花球状颗粒显著减小。水钠锰中的V元素最终是五价,少部分的V5+进入了水钠锰矿层内减少了Mn4+的含量,降低了空位含量;其它较多的则可能以VO43−或和V6O162−的阴离子团或簇的方式存在于层间和吸附在边面位点。且在重金属去除中,随着掺V含量增加,水钠锰矿对Pb^(2+)去除率增加,但对Zn^(2+)去除率降低。【结论】V^(3+)与水钠锰矿的共沉淀,使得水钠锰矿负电荷增多,导致K+离子含量上升;同时V元素被氧化为V5+,可以不同形式存在于水钠锰矿的层间、层内和边面,从而增强了水钠锰矿对Pb^(2+)和Zn^(2+)的选择性去除。上述结论为V的环境行为和归趋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钠锰矿 pb^(2+) zn^(2+) 等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蓬对Pb^(2+)、Cd^(2+)单一及复合胁迫的反应及其吸收累积特征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佳 王趁义 +4 位作者 陈翟 滕丽华 高宇超 郝琦玮 赵欣园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3-327,共5页
采用室外盆栽模拟方法,比较并分析了Pb^(2+)、Cd^(2+)单一及复合胁迫对碱蓬生长的影响及其对Pb^(2+)、Cd^(2+)的吸收和累积规律。结果表明:在单一Pb^(2+)、Cd^(2+)胁迫下,低浓度时(Pb^(2+)20mg/kg、Cd^(2+)5mg/kg)促进碱蓬生长,高浓度时... 采用室外盆栽模拟方法,比较并分析了Pb^(2+)、Cd^(2+)单一及复合胁迫对碱蓬生长的影响及其对Pb^(2+)、Cd^(2+)的吸收和累积规律。结果表明:在单一Pb^(2+)、Cd^(2+)胁迫下,低浓度时(Pb^(2+)20mg/kg、Cd^(2+)5mg/kg)促进碱蓬生长,高浓度时(Pb^(2+)200mg/kg、Cd^(2+)≥20mg/kg)抑制碱蓬生长,富集系数(BF)均>1。Pb^(2+)、Cd^(2+)复合胁迫时,情况较复杂,既有拮抗作用,又有协同作用,与2种重金属浓度密切相关。碱蓬对Cd^(2+)的BF受Pb^(2+)影响显著,且均>1,表明碱蓬是Cd^(2+)的超富集植物;碱蓬对Pb^(2+)的BF主要受Pb^(2+)自身浓度大小的影响,当Pb^(2+)浓度≤200mg/kg时Pb^(2+)的BF>1,Pb^(2+)浓度>200mg/kg时碱蓬对Pb^(2+)的BF反而减小,且<1,加入Cd^(2+)对其影响不显著。碱蓬对Pb^(2+)、Cd^(2+)的富集吸收模式基本符合简单二次方程,这为研究碱蓬在Pb^(2+)、Cd^(2+)复合胁迫下的吸收累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碱蓬被应用于Pb^(2+)、Cd^(2+)污染的高盐碱地区的植物修复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蓬 pb^2+ CD^2+ 复合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2+)胁迫对两种小麦幼苗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魏学玲 史如霞 +4 位作者 杨颖丽 王效维 张园园 刘艳 张辉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4-720,共7页
以两种小麦西旱2号和宁春4号幼苗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Pb(NO3)2处理对其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性调节物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小麦在低浓度铅处理下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无显著变化,... 以两种小麦西旱2号和宁春4号幼苗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Pb(NO3)2处理对其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性调节物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小麦在低浓度铅处理下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无显著变化,而高浓度铅胁迫使其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及叶绿素总量明显减少,但SOD活性显著升高,且相同浓度铅胁迫对小麦宁春4号幼苗叶片叶绿素的破坏作用明显强于对西旱2号的作用;不同浓度硝酸铅处理诱导两种小麦幼苗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升高,但不影响丙二醛(MDA)含量;此外,Pb2+处理使小麦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升高,此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但铅处理不影响可溶性糖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铅胁迫对两种小麦幼苗叶片叶绿素造成了破坏,却不同程度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升高,即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增强了小麦对铅的耐受性,因而胁迫诱导两种小麦叶片MDA含量变化与对照比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2+胁迫 小麦 叶绿素 抗氧化酶 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