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3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西芦子园Pb-Zn-Fe多金属矿床蔷薇辉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邓明国 徐荣 +5 位作者 王朋 孙柏东 曾磊 余海军 王涛 沙建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48-2264,共17页
芦子园超大型Pb-Zn-Fe多金属矿床是保山地块上系列同类矿床的典型代表,矿体呈似层状顺层产出,含矿围岩以矽卡岩为主;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综合推断深部存在隐伏岩体,但已知矿床内未见到隐伏岩体且未获得直接的成矿年龄等,矿床成因... 芦子园超大型Pb-Zn-Fe多金属矿床是保山地块上系列同类矿床的典型代表,矿体呈似层状顺层产出,含矿围岩以矽卡岩为主;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综合推断深部存在隐伏岩体,但已知矿床内未见到隐伏岩体且未获得直接的成矿年龄等,矿床成因一直存在较大分歧。矿床深部发现蔷薇辉石与Fe、Pb、Zn、Cu矿化具密切的共伴生关系以及往深部蔷薇辉石含量增加、颗粒增大等特征,具有重要的矿床成因指示意义。本文对蔷薇辉石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H、O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蔷薇辉石主要化学组成SiO 247.01%~48.66%,MnO 34.42%~40.19%,CaO 7.52%~8.51%,FeO_2.85%~8.76%,MgO 0.22%~0.28%,TiO_2和Al_2O_3含量均较低;微量元素Li、Be、Sc、Zr、Rb、Sr等不相容元素不亏损或弱亏损,相容元素Cr、Co、Ni明显亏损;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包裹体δDV-SMOW为-81.7‰^-73.3‰,δ^(18)OH^6.1‰,2O为5.4‰在δD-δ^(18)OH_2O图解中投点均落入岩浆水区域;矿石矿物Y/Ho值与周边燕山期志本山、漕涧花岗岩较为一致。上述均表明芦子园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岩,综合分析认为,芦子园Pb-Zn-Fe多金属矿床为与燕山期隐伏中酸性岩浆岩有关的远程矽卡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蔷薇辉石 主量元素 微量稀土元素 H、O同位素 pb-zn-fe多金属矿床 滇西芦子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金属矿床重磁勘探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双 胡祥云 +3 位作者 张百帆 朱丹 吕梦芝 舒一鸣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共21页
重力与磁法勘探凭借对密度与磁性异常的高灵敏度响应,以及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在多金属矿床勘探中起到重要作用。笔者系统梳理了近年来重磁勘探方法在目标信息提取、新型反演方法、人工智能等热门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和关键技术,结合... 重力与磁法勘探凭借对密度与磁性异常的高灵敏度响应,以及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在多金属矿床勘探中起到重要作用。笔者系统梳理了近年来重磁勘探方法在目标信息提取、新型反演方法、人工智能等热门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和关键技术,结合国内外典型应用案例总结和展望了重磁勘探方法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本研究可为矿产勘探工作提供技术参考,并为国家战略性金属矿床的深部勘查与资源保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床 重力勘探 磁法勘探 三维反演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华阳川铀多金属矿床新生代隆升剥露的裂变径迹证据
3
作者 陈智柏 严杰 +4 位作者 孙岳 康清清 潘春蓉 夏菲 潘家永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4-808,共15页
华阳川铀多金属矿床是一个以铀铌铅为主并伴生稀土元素的综合性超大型矿床。为理清该矿床的剥露历史和矿体保存情况,本文依据矿体展布特征在华阳川矿区系统采集10个片麻岩样品,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径迹结果显示,样品的径迹年龄介于... 华阳川铀多金属矿床是一个以铀铌铅为主并伴生稀土元素的综合性超大型矿床。为理清该矿床的剥露历史和矿体保存情况,本文依据矿体展布特征在华阳川矿区系统采集10个片麻岩样品,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径迹结果显示,样品的径迹年龄介于52.0±2.9~35.2±0.8 Ma之间,平均径迹长度为11.5~13.7μm。热史模拟显示,华阳川地区新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始新世(54~34 Ma)和中中新世至今(13~0 Ma)2期快速隆升剥露,以及渐新世至中中新世(34~13 Ma)缓慢剥蚀过程。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构建了华阳川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模式,认为该地区始新世时期的快速隆升剥蚀是受小河断裂自南向北逆冲推覆以及华山山前断裂伸展活动共同影响;34~13 Ma期间研究区整体处于构造寂静期;13 Ma以来快速隆升剥露主要受华山山前断裂影响,导致研究区发生北仰南倾的掀斜。裂变径迹数据和热史模拟表明研究区南东侧矿体保存状况良好,找矿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 多金属矿床 隆升剥露 华阳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拜仁达坝Ag-Pb-Zn多金属矿床矿相学特征与银的赋存状态及沉淀机制
4
作者 杨沙沙 曹明雨 +4 位作者 苏慧敏 密文天 胡子付 李耿 李海东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7-558,共22页
拜仁达坝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内典型的大型-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野外观察和矿相学研究表明该矿床热液成矿作用可划分为2个阶段:Ⅰ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萤石阶段;Ⅱ银多金属硫化物-石英-方解石阶段。为了查明该矿床银的赋存状态和富... 拜仁达坝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内典型的大型-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野外观察和矿相学研究表明该矿床热液成矿作用可划分为2个阶段:Ⅰ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萤石阶段;Ⅱ银多金属硫化物-石英-方解石阶段。为了查明该矿床银的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对矿床中主要矿石矿物组合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拜仁达坝矿床中含银矿物主要沉淀在Ⅱ阶段,银主要以多种独立银矿物形式存在,其次以显微-次显微银(辉锑铅银矿)呈他形粒状或细小不混溶包裹物出溶在方铅矿中,少量以类质同象银赋存于黝锡矿、方铅矿和黄铜矿等硫化物中。结合前人对该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当温度降至200℃左右时,Ag^(+)开始与溶液内的Cu^(+)、Pb^(+)、Sb^(3+)等金属离子结合直接沉淀或交代早期硫化物形成银黝铜矿(<170℃)。随着成矿流体进一步演化和温度的降低,Ag^(+)逐渐增加Cu^(+)减少,依次形成辉锑铅银矿、深红银矿、脆银矿、辉银矿。当体系中Ag^(+)逐渐消耗殆尽时,硫锑铅矿和不含银的方铅矿等矿物逐步沉淀。总之,成矿热液温度下降和pH值上升共同控制着拜仁达坝矿床的矿石矿物沉淀顺序、银的赋存状态及银矿物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的赋存状态 富集机制 多金属矿床 拜仁达坝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白牛厂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银的赋存状态及富集规律
5
作者 冯英伦 任涛 +4 位作者 张琪 黄建国 易友根 罗兴万 管申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2-573,I0004-I0006,共15页
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滇东南地区薄竹山花岗岩体北西侧,矿体呈透镜状或似层状沿F3断裂带赋存于中寒武统田蓬组和龙哈组碳酸盐岩和片岩中。为查明该矿床银的赋存状态和空间分布规律,本次研究开展了详细的矿相学观察和LA-ICP-MS原位微... 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滇东南地区薄竹山花岗岩体北西侧,矿体呈透镜状或似层状沿F3断裂带赋存于中寒武统田蓬组和龙哈组碳酸盐岩和片岩中。为查明该矿床银的赋存状态和空间分布规律,本次研究开展了详细的矿相学观察和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该矿床中银主要以独立银矿物和类质同象形式存在。独立银矿物主要有黝锑银矿[(Ag_(4.89),Cu_(4.21))_(9.10)Fe_(2.18)Sb_(3.47)S_(13)]和银黝铜矿[(Ag_(2.40),Cu_(7.10))_(9.50)Fe_(1.77)Sb_(3.80)S_(13)],其次为深红银矿(Ag_(2.66)Sb_(0.90)S_(3))、脆银矿(Ag_(4.88)Sb_(0.94)S_(4))和辉银矿(Ag_(1.83)S)。独立银矿物多呈不规则状、短柱状分布于方铅矿边缘及裂隙中。类质同象形式的银主要赋存于方铅矿中(Ag含量为1316~19147μg/g,平均值5485μg/g),其次为黄铜矿(Ag含量为62.5~553μg/g,平均值206μg/g)和闪锌矿(Ag含量为1~34.1μg/g,平均值7.54μg/g)。方铅矿中Ag浓度<0.005 mol%时,Ag与Sb、In、Sn、As呈明显的正相关性,指示其替换机制为:Ag^(+)^(+)Sb^(3+)↔2Pb^(2+)、Ag^(+)^(+)In^(3+)↔2Pb^(2+)、Sn^(4+)^(+)2(Ag,Cu,Tl)^(+)↔3Pb^(2+)和As^(3+)^(+)Ag^(+)↔2Pb^(2+);Ag浓度>0.005 mol%时,Ag与Bi呈明显的正相关性,主要替换机制为:Ag^(+)^(+)Bi^(3+)↔2Pb^(2+)。该矿床与薄竹山晚白垩世花岗岩有成因联系。空间上Ag平均品位由南向北(远离花岗岩体)逐渐升高,可能主要受控于成矿流体由南向北运移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Pb^(2+)、Zn^(2+)、Ag^(+)等金属离子络合物解体并部分发生沉淀,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进入方铅矿等硫化物中,在南部形成低银的方铅矿,在中部形成独立银矿物组合(银黝铜矿‒黝锑银矿‒深红银矿‒脆银矿)及中等银含量的方铅矿,在北部形成辉银矿及银含量高的方铅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南 白牛厂 多金属矿床 赋存状态 替换机制 空间分布规律 LA-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方解石REE和C-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6
作者 孙黎鹏 吴鹏 +2 位作者 韩润生 祝干 赵冻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10,共13页
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东西向南岭构造-岩浆-成矿带与北东向钦杭成矿带叠合处,是湘南钨锡铜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达到大型,为该区典型矿床。针对该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问题,本文选取矿床深部–110 m、–270 m中段不... 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东西向南岭构造-岩浆-成矿带与北东向钦杭成矿带叠合处,是湘南钨锡铜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达到大型,为该区典型矿床。针对该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问题,本文选取矿床深部–110 m、–270 m中段不同产状的6类方解石为研究对象,开展REE元素和C-O同位素研究,取得主要认识:1)REE配分特征表明,与多金属矿化密切相关的Ⅰ类方解石的REE配分特征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闪长斑岩;Ⅱ类方解石的REE配分特征则指示成矿物质部分来自于围岩。2)Ⅰ类、Ⅱ类方解石的Eu异常指示成矿流体可能经历了由中-高温、氧化阶段向低温、还原阶段演化的过程。3)不同类型方解石C-O同位素值分散,δ13C_(V-PDB)值范围为–5.04‰~2.80‰,δ18O_(V-SMOW)值范围为7.17‰~29.11‰,这种差异指示C主要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和花岗岩;O来源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指示成矿物质具多源性。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该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层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沿区域深大断裂及围岩的断裂构造运移,淋滤矿区广泛分布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萃取围岩中的成矿元素,从而富集成矿。本研究从REE和C-O同位素角度进一步揭示了该矿床成矿流体的来源与演化规律,为正确厘定矿床的成因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C-O同位素 成矿流体 方解石 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尖兵山钨多金属矿床锆石、黑钨矿、日光榴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对北山造山带三叠纪关键金属成矿作用的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白荣龙 虎金荣 +5 位作者 陈雪锋 樊立飞 郭东宝 张跃珂 冯飞 曹瀚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0-288,共29页
北山成矿带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地之一,区内的岩浆岩年代学工作已得到广泛开展,但对成矿带内成岩与成矿关系等缺乏系统研究。红尖兵山作为北山成矿带最具代表性的钨多金属矿床受到了较多关注,但其成矿时代、矿床成... 北山成矿带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地之一,区内的岩浆岩年代学工作已得到广泛开展,但对成矿带内成岩与成矿关系等缺乏系统研究。红尖兵山作为北山成矿带最具代表性的钨多金属矿床受到了较多关注,但其成矿时代、矿床成因等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已成为理解区域成矿构造事件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对红尖兵山矿床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显示,该矿床成矿岩体为双驼峰式二长花岗岩,矿化类型可以划分为云英岩型矿石和黄玉-石英脉型矿石。对红尖兵山成矿岩体中的锆石、云英岩型矿石中的黑钨矿和黄玉-石英脉型矿石中的日光榴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分别为221.7±1.3 Ma、221.6±2.1 Ma、220.5±7.9 Ma,指示红尖兵山的成岩成矿时代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是晚三叠世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黑钨矿、日光榴石和白云母的LA-ICP-MS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黑钨矿中富集Sc、Mo等元素,而日光榴石和白云母则分别富集Be、Zn、Sc和Li、Sc关键金属等元素。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元素相关性分析,揭示了黑钨矿、日光榴石和白云母中关键金属元素的赋存状态。综合分析显示,红尖兵山矿床形成于陆内造山后伸展构造背景下,在强烈的岩石圈伸展减薄和幔源岩浆底侵诱发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产生的酸性岩浆经分异演化形成的岩浆热液与围岩相互作用后形成富含挥发组分、偏还原、低pH和低Eh的成矿流体,它们沿构造薄弱部位充填交代形成石英脉-云英岩型钨多金属矿床。本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北山造山带三叠纪陆内伸展构造背景下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该区域同类矿床的勘查和关键金属找矿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年代学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 多金属矿床 红尖兵山 北山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黄岗锡铁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过程:来自锡石矿物地球化学和原位Sn同位素的约束
8
作者 师江朋 武广 +2 位作者 陈公正 张术清 李铁刚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79-1902,共24页
黄岗矽卡岩型锡铁钨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是黄岗-甘珠尔庙锡多金属成矿带内最重要的矿床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锡铁共生矿床。黄岗矿床发育Sn-Fe矿体和Sn-W多金属矿体,矿体多呈似层状,主要产于燕山期正长花岗岩与中-下二叠统... 黄岗矽卡岩型锡铁钨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是黄岗-甘珠尔庙锡多金属成矿带内最重要的矿床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锡铁共生矿床。黄岗矿床发育Sn-Fe矿体和Sn-W多金属矿体,矿体多呈似层状,主要产于燕山期正长花岗岩与中-下二叠统安山岩和大理岩接触带附近的矽卡岩中。黄岗矿床Sn-Fe-W多金属超常富集机制一直存在争议,锡成矿作用缺乏系统研究。为此,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本文通过EMPA、LA-ICP-MS等多种分析手段,对矿石中不同世代的锡石进行了微区矿物学和Sn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揭示了黄岗矿床锡石富集、沉淀过程和Sn同位素分馏机制。研究表明,黄岗矿床锡石可以分为3个世代,分别为Cst-1、Cst-2和Cst-3。黄岗矿床的锡石整体上具有富Fe和W,贫Nb和Ta特征,属于与花岗岩相关的锡石类型。Fe^(3+)、Al^(3+)、Nb^(5+)、Ta^(5+)、Zr^(4+)、Hf^(4+)、W^(4+)和Ti^(4+)等以不同形式耦合替代Sn^(4+)进入锡石晶格。早阶段锡石(Cst-1)指示高温、高氧逸度环境驱动W^(5+)+U^(5+)耦合迁移,Zr和Hf直接替代为主;中阶段锡石(Cst-2)形成的温度和氧逸度降低,激活Fe^(3+)的羟基补偿以及Nb和Ta的初始富集;晚阶段锡石(Cst-3)低温、还原条件促使Nb^(5+)+Ta^(5+)空位补偿主导。黄岗矿床锡石沉淀是由成矿流体温度、氧逸度、pH值和/或流体中F、Cl含量变化共同驱动的。岩浆分异的连续演化是黄岗矿床锡石的Sn同位素分馏主要控制因素,与成矿流体性质及动力学演化存在多阶段耦合关系。黄岗矿床锡矿化与花岗质岩浆作用密切相关,锡石为岩浆热液成因。黄岗矿床成矿过程中岩浆-热液演化通过Sn-Fe-W元素耦合及同位素-微量元素协同分馏,形成独特的Sn-Fe-W共生矿床。锡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Sn的赋存机制及Sn同位素示踪可以为大兴安岭南段Sn-Fe-W矿产勘查提供新的多元找矿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矿物地球化学 锡石原位Sn同位素 黄岗Sn-Fe-W多金属矿床 大兴安岭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东昆仑各玛龙银多金属矿床M1磁异常综合物探找矿潜力分析
9
作者 邓发云 裴有生 +2 位作者 胡音箫 王小成 沈领兄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6,共11页
各玛龙银多金属矿位于青海省东昆仑成矿带东段,目前处于普查阶段。矿区内已发现8条含矿蚀变带和圈定27条银多金属矿体,目前累计估算银推断资源量银320.4 t,金0.5 t,铅+锌1 229.47 t。矿区东南角存在1处1∶10 000地磁异常M1,区内已发现... 各玛龙银多金属矿位于青海省东昆仑成矿带东段,目前处于普查阶段。矿区内已发现8条含矿蚀变带和圈定27条银多金属矿体,目前累计估算银推断资源量银320.4 t,金0.5 t,铅+锌1 229.47 t。矿区东南角存在1处1∶10 000地磁异常M1,区内已发现的含矿蚀变带围绕M1磁异常呈环状分布,M1磁异常与成矿的关系一直未受重视。本次通过磁法、激电、可控源测深等物探方法运用,通过面上、垂向元素、矿化、蚀变分带的分析,认为M1磁异常是由深部隐伏的花岗闪长斑岩体引起,该岩体为地表浅成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和热液来源,M1磁异常具备寻找斑岩型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各玛龙 多金属矿床 找矿预测 磁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矽卡岩型锌多金属矿床中关键金属的赋存状态与分布规律: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姚家岭矿床为例
10
作者 熊燕云 周涛发 +5 位作者 朱志成 范裕 李政 王彪 贺彬 汪明有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53-2570,共18页
姚家岭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规模最大的矽卡岩型锌多金属矿床,矿床中除锌、金、铜等主要金属富集成矿之外,还伴生钴、镉、硒、碲等关键金属元素,但目前矿床中钴、镉、硒、碲等关键金属元素赋存状态的定量化表达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等... 姚家岭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规模最大的矽卡岩型锌多金属矿床,矿床中除锌、金、铜等主要金属富集成矿之外,还伴生钴、镉、硒、碲等关键金属元素,但目前矿床中钴、镉、硒、碲等关键金属元素赋存状态的定量化表达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等方面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次工作系统采集了姚家岭矿床脉状铅锌矿体、矽卡岩型铜锌矿体、层间裂隙型铜锌矿体和层控矽卡岩型铜矿体中的代表性岩矿石样品,利用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综合矿物分析系统(TIMA)和矿物微区原位LA-ICP-MS微量成分测试等方法,查明了矿床中钴、镉、硒、碲等关键金属元素的赋存状态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姚家岭矿床中钴和硒独立矿物较少,钴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黄铁矿和闪锌矿中,硒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黄铜矿和黄铁矿中;镉几乎全部赋存于闪锌矿中,不形成独立矿物;碲主要形成辉碲铋矿、碲铋矿和碲银矿等独立矿物(占比>90%),少量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不同类型矿石中关键金属含量各有不同,脉状铅锌矿石中具备伴生硒、镉综合利用潜力,矽卡岩型铜锌矿石和层间裂隙型铜锌矿石具有相对较高的钴、镉、硒、碲含量,具备综合利用潜力。姚家岭矿床成矿元素在空间上呈规律性分布,近端矿石中呈高Cu/Zn比值和低Pb/Zn比值,远端Cu/Zn比值逐渐降低、Pb/Zn比值逐渐升高;从近端到远端,钴含量整体呈降低趋势,硒、镉含量呈升高趋势,S/Co比值逐渐升高表明远端硫化物相对贫钴,碲主要富集于矽卡岩带中部,向两端碲含量则呈降低趋势。矿石中钴、镉、硒、碲等元素含量与铜、锌、硫等主成矿元素含量具有较强相关性,相关性差异主要与矿石中主要矿石矿物的含量(如闪锌矿、黄铜矿、磁铁矿、方铅矿等)、载体矿物中关键金属元素富集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独立矿物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金属 分布规律 矽卡岩锌多金属矿床 姚家岭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南龙泉地区新发现两处中型铅锌铜多金属矿床(37.8万吨)
11
作者 吴海 俎波 +5 位作者 胡辉 廖光春 简平 张家琪 王彬 吴鹏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5-1166,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浙西南龙泉地区位于武夷山Cu−Pb−Zn成矿带北段,在长期复杂的构造−岩浆−成矿演化背景下形成了铜、铅、锌、金、银等矿产资源的良好成矿条件。区域内分布乌岙中型铅锌矿和一系列铅锌银矿点(图1a),但找矿突破有限。在... 1研究目的(Objective)浙西南龙泉地区位于武夷山Cu−Pb−Zn成矿带北段,在长期复杂的构造−岩浆−成矿演化背景下形成了铜、铅、锌、金、银等矿产资源的良好成矿条件。区域内分布乌岙中型铅锌矿和一系列铅锌银矿点(图1a),但找矿突破有限。在前期普查基础上,2019—2023年江西省第五地质大队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在浙西南龙泉地区探获和评价出塘上、铜山源两处中型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对区域找矿勘查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铜多金属矿床 浙西南龙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地区首次发现“白银厂式”海相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矿床(17.49万吨)
12
作者 王学银 杨永春 +5 位作者 王刚刚 樊新祥 戴霜 张旭 宋小宏 王作刚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6-757,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研究区大地构造属于新金厂-金庙井金、钨、铁、铜、稀有金属成矿带,前人对区域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做了大量的地质工作,有色金属找矿在该区一直未取得突破。2024年笔者及其项目组成员在甘肃北山南带首次发现了海相火... 1研究目的(Objective)研究区大地构造属于新金厂-金庙井金、钨、铁、铜、稀有金属成矿带,前人对区域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做了大量的地质工作,有色金属找矿在该区一直未取得突破。2024年笔者及其项目组成员在甘肃北山南带首次发现了海相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实现了该地区找矿新类型的新突破,为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拓宽了找矿思路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北山 海相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和钨锡共生成矿机制——来自湘南黄沙坪多金属矿床石榴子石年代学和成分的证据
13
作者 李亚东 赵盼捞 袁顺达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99-2016,共18页
湘南地区广泛发育矽卡岩型Cu多金属矿床以及W-Sn多金属矿床,关于W-Sn与Cu复合成矿的机制尚不清楚。位于钦杭成矿带与南岭成矿带交汇部位的黄沙坪多金属矿床同时发育矽卡岩型Cu与W-Sn矿床,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对象。本文对黄沙坪矿床两... 湘南地区广泛发育矽卡岩型Cu多金属矿床以及W-Sn多金属矿床,关于W-Sn与Cu复合成矿的机制尚不清楚。位于钦杭成矿带与南岭成矿带交汇部位的黄沙坪多金属矿床同时发育矽卡岩型Cu与W-Sn矿床,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对象。本文对黄沙坪矿床两类石榴子石开展原位LA-ICP-MS U-Pb定年及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成Cu矽卡岩石榴子石U-Pb年龄为150±12Ma,成W-Sn矽卡岩石榴子石U-Pb年龄为151.1±5.2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指示黄沙坪矿区内铜与钨锡矿化形成时代一致。与Cu矿化有关石榴子石(平均And_(90.09)Gro_(3.37))和与W-Sn矿有关石榴子石(平均And_(65.54)Gro_(27.43))均属于钙铁榴石-钙铝榴石固溶体系列,两类石榴子石均有较高的W、Sn含量,但是成Cu矽卡岩石榴子石具有相对富集LREE,明显正Eu异常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有较高的W以及较低的U含量,指示成Cu矿流体具有相对较高的氧逸度、中酸性、富Cl的特征;相比之下,成W-Sn矽卡岩石榴子石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负Eu异常显著,具有更高的Sn和U含量和相对较低的W含量,表明成W-Sn矿流体具有较低的氧逸度。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已有研究,指示黄沙坪地区成铜和成钨锡矿流体不同特征可能是因为其分别来自不同的花岗质岩浆。系统对比不同金属矿化矽卡岩石榴子石特征,发现石榴子石中的W、Sn、Eu、U等元素的含量可以区分Cu与W-Sn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沙坪矿床 石榴子石 Cu与W-Sn多金属矿床 湘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古堆地区锑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热力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启示
14
作者 娄元林 成明 +5 位作者 陈武 唐侥 曾昊 陈坤 袁永盛 杨桃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276,共14页
藏南古堆地区地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一级构造单元之喜马拉雅片的中段,北涉雅鲁藏布江板块结合带,该区新发现系列锑多金属矿床。目前关于这些矿床的科学研究薄弱,制约对矿床成因和区域成矿规律的深入认识。本文选择该区代表性的恰... 藏南古堆地区地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一级构造单元之喜马拉雅片的中段,北涉雅鲁藏布江板块结合带,该区新发现系列锑多金属矿床。目前关于这些矿床的科学研究薄弱,制约对矿床成因和区域成矿规律的深入认识。本文选择该区代表性的恰嘎、那穷和卓木日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成矿流体展开系统研究,探讨其成分、温度、盐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限定成矿流体类型,并估算成矿深度。结果表明,该区以锑为主的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富液相包裹体,铅锌为主的,可见有三相包裹体;主成矿温度上辉锑矿成矿温度(180~208℃)略低于铅锌矿成矿温度(203~230℃),NaCl_(eq)盐度为3.0%~9.9%;成矿流体的气体成分以CO_(2)为主,并含有部分N_(2)、CH_(4)、H_(2)O,属中低温低盐度NaCl-H_(2)O热液体系;成矿压力为33~71 MPa,成矿深度为1.2~2.6 km,形成于浅成成矿环境;成矿流体的δD_(V-SMOW)为-64.6‰~-70.2‰和-135.2‰~-129.4‰,δO_(H2)O为2.9‰~5.2‰和6.6‰~9.9‰,H、O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以建造水为主,也有浅部流体的混入。综合分析认为藏南古堆地区锑多金属矿床为以建造水为主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且现锑矿的深部可能存在Au-Sb、Pb-Zn-Sb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床 成矿流体 流体包裹体 热力学与地球化学 古堆地区 藏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熊耳山蒿坪沟Ag-Au-Pb-Zn多金属矿床闪锌矿矿物学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及其成矿启示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金波 张德贤 +2 位作者 胡子奇 陈绍炜 谢小雨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8-213,共16页
蒿坪沟银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豫西熊耳山地区重要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在蚀变破碎带和断裂带内,成矿与区内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目前该矿床的研究集中于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但从矿物角度示踪成矿... 蒿坪沟银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豫西熊耳山地区重要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矿体主要赋存在蚀变破碎带和断裂带内,成矿与区内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目前该矿床的研究集中于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但从矿物角度示踪成矿过程的报道较少。本文以矿石中不同世代闪锌矿为研究对象,开展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主微量元素分析,查明不同世代闪锌矿的矿物学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以反演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进而约束矿床成因类型。结果表明,该矿床中闪锌矿主要存在两个世代:第一世代闪锌矿(Sp1)呈黑褐色或浅褐色,常与黄铁矿和黄铜矿共生,相对富集Fe、Mn、Cd、Cu和In;第二世代闪锌矿(Sp2)呈黄褐色或暗褐色,与大量方铅矿共生,裂隙被它形黄铁矿和碳酸盐充填,相对富集Co、Ge、Sn和Pb。闪锌矿中主要富集的元素为Fe、Co和In,其中Fe、Mn、Cd、Co和In等元素基本是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闪锌矿的矿物晶格中,而Ag、Sb、Cu和Pb可能是以子矿物或显微包裹体的形式赋存。此外,Zn/Cd、Zn/Fe和Ga/In比值以及Fe温度计指示闪锌矿形成于中低温(沉淀时流体温度为229~259℃)和低硫逸度(lgƒ(S_(2))=-12.0~-10.1)的环境下,由成矿阶段II(Sp1到成矿阶段Ⅲ(Sp2其成矿温度可能发生了显著变化,结合面扫描分析结果,指示闪锌矿从核部到边缘温度逐渐降低。通过与国内外典型铅锌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对比,结合本矿床闪锌矿中低的Ga/In和Ge/In比值及Ge含量的特征,指示蒿坪沟银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过程有岩浆活动的参与。综合认为蒿坪沟银金铅锌多金属矿床可能属于岩浆期后热液蚀变岩型和脉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坪沟银金铅锌多金属矿床 闪锌矿微量元素 LA-ICP-MS 面扫描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芦子园远程矽卡岩Pb-Zn-Fe(Cu)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初探及矿床成因探讨 被引量:20
16
作者 邓明国 陈伟 +5 位作者 王学武 刘凤祥 管申进 卢映祥 余海军 赵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39-1257,共19页
滇西镇康芦子园是"三江"成矿带保山地块内迄今发现的唯一超大型Pb-Zn-Fe(Cu)多金属矿床,是区内系列同类层控热液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矿体呈似层状、脉状及透镜状产于寒武系碳酸盐岩建造的矽卡岩和大理岩层间破碎带,矿石构造... 滇西镇康芦子园是"三江"成矿带保山地块内迄今发现的唯一超大型Pb-Zn-Fe(Cu)多金属矿床,是区内系列同类层控热液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矿体呈似层状、脉状及透镜状产于寒武系碳酸盐岩建造的矽卡岩和大理岩层间破碎带,矿石构造以条带状、浸染状和脉状-网脉状为主要特征;围岩蚀变复杂、分带明显,由下至上依次为石榴子石-透辉石-透闪石-阳起石化带→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蔷薇辉石化带→碳酸盐-大理岩化带。矿床成矿流体从早期到晚期经历了多个矿化阶段。本文选取了该矿床早矽卡岩阶段、晚矽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的多种脉石矿物及闪锌矿进行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显示,早矽卡岩阶段发育微溶CO_2富液相和纯液相水溶液包裹体,并含大量K^+、Na^+、Ca^(2+)、F^-和Cl^-和少量SO_4^(2-),气相成分主要为H_2O、CO_2及少量CH_4和N_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3.6~315.6℃,盐度为10.6%~17.6%NaCleqv;晚矽卡岩阶段发育含CO_2和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214.9~388.0℃,盐度5.9%~16.4%NaCleqv;石英硫化物阶段发育含CO_2的水溶液包裹体,气相成分为CH_4、H_2O和少量CO_2,均一温度150.0~285.0℃,盐度为2.5%~13.8%NaCleqv;石英碳酸盐阶段为单一成分的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5.0~187.5℃,盐度为0.5%~12.3%NaCleqv。结合H-O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最初来源于具中高温、中高盐度、高K、Na,富CO_2、Cl、F等特征的深部岩浆热液,在石英硫化物阶段开始有大气降水混入,演化为中阶段中低温、低盐度、贫CO_2的热液流体,至成矿晚阶段转化为以大气降水占主导。该矿床成矿环境的改变、流体混合以及流体的沸腾作用可能是导致成矿物质富集沉淀的重要机制。综合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流体包裹体和HO同位素研究认为,该矿床为与陆陆碰撞造山和深部隐伏岩体有关的远程矽卡岩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H-O同位素 滇西芦子园 pb-zn-fe(Cu)多金属矿床 远程矽卡岩 大陆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富文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演化:来自流体包裹体和H-O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朝霞 许德如 +5 位作者 官军 单强 陈根文 陈晓清 黄沁怡 王智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4-576,共13页
富文金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海南岛雷鸣盆地,为中型高硫化物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主要金属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黄铁矿、毒砂、闪锌矿、方铅矿及少量黄铜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碳酸盐矿物。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以含金矿物形式出现,分布... 富文金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海南岛雷鸣盆地,为中型高硫化物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主要金属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黄铁矿、毒砂、闪锌矿、方铅矿及少量黄铜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碳酸盐矿物。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以含金矿物形式出现,分布于石英、黄铁矿、毒砂裂隙和被包裹在闪锌矿中。该矿床成矿过程可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其中,中阶段为主成矿阶段,金主要在中阶段沉淀。早阶段流体包裹体为纯CO_(2)型、富CO_(2)型和少量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中阶段为纯CO_(2)型、富CO_(2)型、富液相水溶液型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晚阶段为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分别为320~330℃、205~225℃和130~140℃,盐度峰值分别为3.50%~5.00%NaCl_(eqv)、2.80%~3.50%NaCl_(eqv)和2.25%~3.00%NaCl_(eqv),指示成矿流体以中温、低盐度为特征。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富文矿床的流体包裹体成分以H_(2)O为主,富含CO_(2),并含有少量硫化物。主成矿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D值为−53.9‰~−45.4‰,δ^(18)OH_(2)O值为1.5‰~7.5‰,反映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两种来源。进一步利用纯CO_(2)包裹体和纯H_(2)O包裹体等容线相交法,估算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温度为245~315℃,成矿压力为64~130 MPa。综合研究表明,富文矿床是与侵入岩有关的高硫化物金银多金属矿床,其主成矿阶段发生的流体沸腾和不混溶是金沉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H-O同位素 捕获压力 激光拉曼 富文金银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石榴子石原位成分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祝干 吴鹏 +1 位作者 韩润生 杨航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25,共15页
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湘南钨锡多金属矿集区中西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两大构造单元的碰撞拼接地带。矿床中主要发育两类石榴子石,Ⅰ类石榴子石(Grt-Ⅰ)呈灰-灰绿色,具明显的韵律环带,Ⅱ类石榴子石(Grt-Ⅱ)呈棕红... 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湘南钨锡多金属矿集区中西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两大构造单元的碰撞拼接地带。矿床中主要发育两类石榴子石,Ⅰ类石榴子石(Grt-Ⅰ)呈灰-灰绿色,具明显的韵律环带,Ⅱ类石榴子石(Grt-Ⅱ)呈棕红色或浅红色,环带不发育,较为破碎,呈脉状产出。本文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分析了两类石榴子石成分,结果表明,Grt-Ⅰ主要富Fe,属于钙铁榴石(And_(91-93)Gro_(5-8)Spe+Pyr+Alm_(0.71-0.79));Grt-Ⅱ较Grt-ⅠFe含量降低,Al含量增加,以钙铝榴石组分增加为主要特征,属于钙铁榴石-钙铝榴石固溶体系列(And_(52-66)Gro_(32-47)Spe+Pyr+Alm_(1.10-1.37))。石榴子石稀土元素总量偏低(42.60×10^(-6)~201.50×10^(-6),不包括Y),Grt-ⅠΣREE、LREE/HREE值、δEu值高于Grt-Ⅱ,前者具强烈的Eu正异常、稀土配分曲线向右陡倾,而后者中等Eu负异常、稀土配分曲线向左平缓倾。两类石榴子石亏损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Zr和Hf等高场强元素,Grt-Ⅰ富集程度整体低于Grt-Ⅱ。两类石榴子石不同的端员组分、Eu异常等特征,指示Grt-Ⅰ富含Fe,且形成高氧逸度、碱性环境,Grt-Ⅱ形成于弱氧化-弱还原、弱碱性的环境,说明由Grt-Ⅰ至Grt-Ⅱ氧逸度逐渐降低,由氧化转变为弱氧化-弱还原环境。金属成矿元素Cu、Zn、Mo、Pb等在两类石榴子石中的含量较低,Sn含量却高达地壳中Sn平均含量(2.00×10^(-6))的几十甚至上百倍,指示深部石榴子石矽卡岩有利于Sn的富集,具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子石 原位成分 物理化学条件 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湘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研究进展综述
19
作者 郭小刚 戴霜 +3 位作者 韩峰 苟瑞 王秦 李正华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2-456,共25页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研究对于指导已知大型矿床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作为中国最大且最为典型的海相火山岩赋矿块状硫化物(VHMS)矿集区,为北祁连铜多金属矿床的勘探和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了提高找矿精度、破解...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研究对于指导已知大型矿床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作为中国最大且最为典型的海相火山岩赋矿块状硫化物(VHMS)矿集区,为北祁连铜多金属矿床的勘探和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了提高找矿精度、破解制约找矿突破的关键基础地质问题,文章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前人在矿田内开展的全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矿石组构、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年龄等数据,基于现代海底热液矿床研究的新认识,重新梳理了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西、东部火山岩构造环境具有从岛弧裂谷向弧后盆地过渡的特点,矿石与酸性火山岩具有相同的成因和来源,推测由软流圈地幔发生部分重熔,且有部分地壳组分加入。成矿过程具有多期次的特点,与火山热液、岩浆热液具有密切的关系,局部则表现出沉积改造成因的特性。脉状矿体热液流体主要来自经历了去气作用的岩浆热液,而块状矿体热液流体主要是岩浆热液与海水的混合热液。奥陶纪岛弧裂谷(445~486 Ma)火山岩和中晚奥陶世(454~469 Ma)弧后盆地火山岩活动阶段是成矿的重要时期,据此,将白银厂矿田的成矿作用过程归结为3个阶段:①中-晚寒武世成矿前阶段:低温热液携带S、Pb等部分成矿元素喷出海底为成矿作用奠定了物质基础;②奥陶纪主成矿阶段:随着岩浆中水含量不断增加,富含挥发分(H_(2)O、S、Cl等)且具有高氧逸度特征的玄武质成矿母岩浆与流体携带大量的金属成矿物质向上迁移,随着氧逸度、pH值、挥发分含量、温度、盐度及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形成适合脉状、浸染状、块状矿体就位的物理化学障,造就了白银厂下部脉状矿体-中部浸染状矿体-上部块状矿体的特殊矿化空间结构;上地壳组分混入数量的多少及流体端员组分、成矿条件的差异可能是造成矿田东西部各矿床不同矿石组分特征的主要原因;③志留纪—泥盆纪成矿后阶段:褶皱变形、断裂以及区域性变质热液改造作用使矿体空间位置发生位移或破坏。文章为矿化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和下一步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银厂矿田 VHMS铜多金属矿床 矿床成因 成矿模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耳山矿集区蒿坪沟Ag-Au多金属矿床绿泥石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松岩 张达 +7 位作者 杨明建 张鑫明 未国栋 聂胜强 王轩 冯彦平 栗文杰 陈贵兰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46,共18页
为理清蒿坪沟Ag-Au多金属矿床中多阶段矿化与热液蚀变之间的关系,文章选取与铅锌成矿阶段密切相关的绿泥石进行野外观察及电子探针分析。文章将蒿坪沟Ag-Au多金属矿床中的绿泥石分为3类:Ⅰ型分布在石英脉两侧的围岩中;Ⅱ型呈细粒、隐晶... 为理清蒿坪沟Ag-Au多金属矿床中多阶段矿化与热液蚀变之间的关系,文章选取与铅锌成矿阶段密切相关的绿泥石进行野外观察及电子探针分析。文章将蒿坪沟Ag-Au多金属矿床中的绿泥石分为3类:Ⅰ型分布在石英脉两侧的围岩中;Ⅱ型呈细粒、隐晶质填充于隐爆角砾岩基质;Ⅲ型与铅锌硫化物共生、或以蠕虫状广泛分布在石英颗粒间隙中。3种类型绿泥石均为斜绿泥石,并落在了铁镁绿泥石的范围内,指示其形成于偏还原的酸性环境中;在阳离子置换中,主要发生了Fe2+对Mg2+的置换,其余置换作用均不明显;3种绿泥石形成与镁铁质围岩关系密切。由校正后的绿泥石地质温度计估算出3种类型绿泥石的形成温度为196~239℃,属于中—低温热液蚀变范围。3类绿泥石与蒿坪沟Ag-Au多金属矿床银铅锌成矿阶段相匹配,对进一步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绿泥石化学特征表明岩浆热液参与了成矿流体的形成,绿泥石形成于熊耳山矿集区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成矿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床 找矿 绿泥石 电子探针 成矿 地球化学 熊耳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