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昆仑大红柳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成因:来自锆石U-Pb年龄及Li-Hf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36
1
作者 丁坤 梁婷 +4 位作者 周义 凤永刚 张泽 丁亮 李侃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34,共11页
大红柳滩岩体位于西昆仑造山带东段,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二云母花岗岩组成。笔者对大红柳滩岩体东南部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 ICP MS U Pb定年,测得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214±1.8)Ma,说明... 大红柳滩岩体位于西昆仑造山带东段,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二云母花岗岩组成。笔者对大红柳滩岩体东南部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 ICP MS U Pb定年,测得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214±1.8)Ma,说明大红柳滩岩体为印支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大红柳滩岩体具有高δ7 Li(0.76‰~3.25‰)和低Li(5.04×10-6~52.22×10-6)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样品的锆石εHf(t)值介于-1.86~2.16,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113~1368 Ma;在εHf(t)锆石U Pb年龄图解中,所有数据点均落在球粒陨石演化线附近。综合研究表明,大红柳滩岩体的原始岩浆是由地幔与中元古代地壳2个单元形成的混合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 pb年龄 LI hf同位素 岩石成因 大红柳滩岩体 西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带西部达雄岩体的岩石成因: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25
2
作者 周长勇 朱弟成 +6 位作者 赵志丹 许继峰 王立全 陈海红 谢烈文 董国臣 周肃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8-358,共11页
对出露于冈底斯西部地区措勤北部达瓦错东侧的达雄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以约束其岩石成因。达雄岩体的主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其中发育大量闪长质包体。花岗闪长岩的锆石LA-I... 对出露于冈底斯西部地区措勤北部达瓦错东侧的达雄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以约束其岩石成因。达雄岩体的主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其中发育大量闪长质包体。花岗闪长岩的锆石LA-ICP MS年龄为107±1Ma,该年龄代表了岩体结晶年龄。花岗闪长岩锆石ε_(Hf)(t)值变化于-1.0~3.0,两阶段模式年龄变化于974~1226Ma。花岗闪长岩富硅(SiO_2=70.65%~71.10%),富钙(CaO=3.21%-3.26%)、贫钾(K_2O= 2.81%~2.99%)、低P_2O_5(0.09%),铝饱和指数(A/CNK)为1.01~1.02,属于偏铝质花岗岩或弱过铝质花岗岩。闪长质包体Sio_2含量为57.84%,与寄主岩相比,闪长质包体更富CaO、MgO、TFe_2O_3和TiO_2。花岗闪长岩和闪长质包体均属中钾钙碱性系列,ε_(Nd)(t)值分别为-4.6和-3.2,两阶段模式年龄(t_(DM2))相近(分别为1277Ma和1166Ma),并与锆石Hf同位素模式年龄一致。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闪长质包体可能是由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镁铁质微粒包体。我们的初步研究成果似乎表明,冈底斯中西部地区在早白垩世晚期(~110Na)很可能存在一次重要的岩浆混合作用,这一初步认识对研究冈底斯中北部地区规模宏大的白垩纪岩浆作用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岩石成因 达雄岩体 冈底斯西部地区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陆块南缘小秦岭地区早白垩世埃达克质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1
3
作者 高昕宇 赵太平 +2 位作者 高剑峰 薛良伟 原振雷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03-325,共23页
文峪和娘娘山花岗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小秦岭地区, 侵位于太古宇太华岩群中, 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 文峪和娘娘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形成时间分别为(135±7) Ma和(139 ±4) Ma, 普遍含有... 文峪和娘娘山花岗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小秦岭地区, 侵位于太古宇太华岩群中, 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 文峪和娘娘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形成时间分别为(135±7) Ma和(139 ±4) Ma, 普遍含有大量继承锆石。两个岩体均属于具有高硅(SiO2 = 64.80%~73.30%)、高铝(Al2O3 = 14.24%~19.21%)、富碱(K2O + Na2O = 7.66%~9.37%)、低镁(MgO = 0.21%~0.73%)特征的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到过铝质花岗岩(ACNK = 0.93~1.24), 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ΣLREE/ΣHREE = 13.7~21.8)。除文峪岩体第5期侵入体外, 两个岩体均具有弱Eu负异常-Eu正异常(δEu = 0.64~1.27, 平均0.82), 富集Sr、Ba, 亏损Y、Yb。文峪晚期侵入的第5期侵入体具明显的Eu负异常(0.63~0.70, 平均0.66), 中等的Sr含量, 亏损Y、Yb。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除文峪岩体第5期侵入体外, 两个岩体均属于高Sr、低Yb含量的埃达克质花岗岩, 源区残留石榴子石而无斜长石残留, 形成于压力较高的加厚下地壳; 文峪第5期侵入体的低Sr、Y含量的特征表明源区除石榴子石外还有斜长石残留, 形成于加厚地壳向正常地壳减薄的环境。文峪岩体岩浆锆石的εHf(t) = -19.92~ -12.25, 两阶段Hf模式年龄为1961~2442 Ma, 反映物质来源以古元古代陆壳物质为主; 娘娘山岩体的岩浆锆石εHf(t)值, 除一个点为-8.08外, 其余点介于-29.74~ -20.18之间, 两阶段Hf模式年龄除一个点为1699 Ma外, 其余点主要集中于2460~3057 Ma之间, 物质来源以新太古代陆壳为主。两者的继承锆石的εHf(t)值和tDM2年龄也均表明其来源于古元古代和新太古代的地壳物质, 与太华杂岩解体的古元古代和新太古代两个部分时限一致, 也与华北克拉通主要的地壳增长历史基本一致。结合两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地质演化历史, 认为文峪和娘娘山岩体形成于幔源岩浆底侵加热, 促使下地壳部分熔融。从早期侵入体到晚期侵入体, 反映了花岗岩岩浆活动的源区或岩浆房逐渐向浅部迁移, 及地壳从挤压加厚向伸展减薄转换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成因机制 文峪花岗岩体 娘娘山花岗岩体 小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华阳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组成——对五龙岩体群成因的约束 被引量:24
4
作者 孟旭阳 王晓霞 +3 位作者 柯昌辉 李金宝 杨阳 吕星球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04-1719,共16页
华阳岩体位于南秦岭中部地区,岩体主体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对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214Ma±2Ma和228Ma±2Ma的年龄,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华阳花岗岩属于... 华阳岩体位于南秦岭中部地区,岩体主体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对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214Ma±2Ma和228Ma±2Ma的年龄,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华阳花岗岩属于弱过铝质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I—A型花岗岩过渡的特征,A/CNK值为1.01-1.14,Na2O为3.15%~3.83%,K2O为3.04%~5,70%,K2O/Na2O为0.84-1.80,Mg^n为0.24-0.48;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右倾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有显著的Eu负异常。该花岗岩富集Rb、K、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zr、Hf、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表明华阳花岗岩的物源以壳源物质为主。锆石饱和温度和Ti温度计等的估算显示,华阳岩体岩浆源区的初始温度为750-8000C。花岗岩的锆石εHt(t)值变化范围较小,为-6.17~2.27,平均值为-3.19;二阶段模式年龄孔。为1.65-1.12Ga,加权平均值为1.46G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华阳花岗岩是早—中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结果,伴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岩体的形成与华南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有关.是同碰撞向后碰撞构造体制转变或后碰撞伸展早期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阳岩体 五龙岩体群 LA-ICP—MS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花岗岩 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卢氏八宝山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特征 被引量:26
5
作者 曾令君 星玉才 +3 位作者 周栋 赵太平 姚军明 包志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77,共13页
河南省卢氏县八宝山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东秦岭西段,岩体呈筒状,可能为古火山机构岩颈相的超浅成侵入体,成矿组合上为独特的以铁为主的多金属矿化。八宝山岩体边缘相为钾长花岗斑岩、中心相为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二者的LA-ICP-MS锆... 河南省卢氏县八宝山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东秦岭西段,岩体呈筒状,可能为古火山机构岩颈相的超浅成侵入体,成矿组合上为独特的以铁为主的多金属矿化。八宝山岩体边缘相为钾长花岗斑岩、中心相为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二者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非常一致,分别为146.6±1.6Ma和145.9±1.9Ma,说明他们可能是同期岩浆侵入作用分异的产物。钾长花岗斑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也非常相似,εHf(t)值分别为-27.55~-20.71和-27.30~-21.90,tDM2值分别为1.80~2.93Ga和2.03~2.92Ga,表明该岩体的源区物质以壳源物质为主。综合分析表明,八宝山岩体可能是扬子俯冲陆壳部分熔融的作物,并可能混入少量的太华群和熊耳群的物质,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可能为俯冲碰撞后的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宝山岩体 华北克拉通南缘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岩体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岩体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特征及沉积物源示踪意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扬扬 范代读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118,共22页
物源精细示踪是当前单矿物颗粒微区分析技术运用的重要领域。长江流域因面积巨大、源岩构成与分布非常复杂,充分掌握流域内岩体锆石U—Pb年龄等微区分析信息成为精细物源示踪的关键。在系统搜集与分析近十年来发表的长江流域内岩体锆石... 物源精细示踪是当前单矿物颗粒微区分析技术运用的重要领域。长江流域因面积巨大、源岩构成与分布非常复杂,充分掌握流域内岩体锆石U—Pb年龄等微区分析信息成为精细物源示踪的关键。在系统搜集与分析近十年来发表的长江流域内岩体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的数据资料,结合区域地质各类岩体岩性、年龄和面积调查的新成果,认为只有少量锆石可直接根据特定年龄峰值进行物源判别,如〈50、250~270和〉3000Ma的3组锆石分别源自长江上游的昌都地块与金沙江缝合带、扬子地块北缘的峨眉山玄武岩省和三峡地区的崆岭群;联用锆石U—Pb年龄与cHf(t)值可进一步提高物源判别精度;但需注意再旋回的沉积锆石对沉积物源判别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U—pb年龄 hf同位素 物源分析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树基沟铜锌矿床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朋 寇林林 +1 位作者 赵岩 毕中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65-1377,共13页
树基沟铜锌矿床是太古宙花岗-绿岩带中与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VMS)。本次对赋矿围岩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开展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原岩结晶年龄... 树基沟铜锌矿床是太古宙花岗-绿岩带中与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VMS)。本次对赋矿围岩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开展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原岩结晶年龄为(2 549.4±5.6)Ma,可近似代表树基沟铜锌矿床成矿时代。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为一套岛弧环境的火山沉积岩。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εHf(t)值为5.0~8.7,单阶段模式年龄TDM 1值为2 527~2 649 Ma,指示其源区主要亏损地幔物质,树基沟地区可能存在新太古代地壳增生事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树基沟铜锌矿床成矿于板块俯冲环境,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富含贱金属岩浆向上运移、汇聚、喷发、固结成岩,后经海水淋滤下渗成矿元素富集二次喷发成矿,并经后期鞍山运动变质变形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 pb年龄 hf同位素 树基沟铜锌矿床 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边麻沟粉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特征
8
作者 王岳明 钱青 张建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56-772,共17页
北祁连走廊南山边麻沟一大岔大坂一带保存了记录新元古代一晚古生代地质演化的众多构造一岩石单元。在边麻沟柴达诺岛弧花岗岩体之上,不整合覆盖了一套由硅泥质岩、粉砂岩、杂砂岩、砾岩共同组成的浊流沉积组合,其沉积时代缺乏可靠证... 北祁连走廊南山边麻沟一大岔大坂一带保存了记录新元古代一晚古生代地质演化的众多构造一岩石单元。在边麻沟柴达诺岛弧花岗岩体之上,不整合覆盖了一套由硅泥质岩、粉砂岩、杂砂岩、砾岩共同组成的浊流沉积组合,其沉积时代缺乏可靠证据,沉积物源区和构造属性也缺乏研究。粉砂岩中碎屑锆石具有典型岩浆锆石结构特征,主要集中于529~484Ma和466—442Ma两个年龄群,最年轻碎屑锆石为425Na。结合锆石Hf同位素特征和区域已有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认为这些粉砂岩中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柴达诺花岗岩体(516—505Ma),其次来自北祁连奥陶一志留纪岛弧中酸性岩浆岩,少数来自寒武纪蛇绿岩及中元古代基底岩石。综合研究分析认为,边麻沟浊积岩可能形成于志留纪弧前残余海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 粉砂岩 碎屑锆石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嵩县店房金矿区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 被引量:3
9
作者 田永飞 叶会寿 +4 位作者 李正远 毕珉烽 王鹏 原瑞杰 刘艺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55-1777,共23页
华北陆块南缘外方山店房金矿区内出露后沟、水漉塘和店房钾长花岗斑岩体(脉),其与隐爆角砾岩筒及金矿化有密切的空间关系。为查明钾长花岗斑岩体的侵位时代、岩石成因和源区性质,本次开展了锆石U-Pb定年、锆石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分... 华北陆块南缘外方山店房金矿区内出露后沟、水漉塘和店房钾长花岗斑岩体(脉),其与隐爆角砾岩筒及金矿化有密切的空间关系。为查明钾长花岗斑岩体的侵位时代、岩石成因和源区性质,本次开展了锆石U-Pb定年、锆石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岩体具有高硅、高钾、富铝、低镁的特征,属钾玄岩系列Ⅰ型花岗岩,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有弱的Eu负异常,岩石富集Rb、K、Ba等,亏损Nb、Ta、Sr、P、Ti等元素。锆石具有核—边结构,其中锆石边SHRIMP U-Pb年龄142.6±2.1Ma(MSWD=1.4),_(εHf)(t)=-23.0^-13.8,两阶段模式年龄主要集中于2075~2652 Ma;锆石核LA-ICPMS U-Pb年龄可分为两组,即2169~2336Ma和1732~1881Ma,Hf同位素组成可分为两组,_(εHf)(t)分别集中于-13.1^-4.8和-4.5~3.7,模式年龄主要集中于2376~2805Ma。表明钾长花岗斑岩体形成于142.6±2.1Ma的早白垩世早期,岩浆可能由2169~2336Ma的古老下地壳新太古代太华群部分熔融而成,并有地幔组分参与,岩浆在上升或定位过程中捕获了1732~1881Ma熊耳群火山岩的锆石。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该岩体是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致使华北陆块岩石圈减薄伸展而引起的岩浆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岩石地球化学 早白垩世钾长花岗斑岩 店房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巴林右旗晚侏罗世巴彦琥硕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罡 万乐 +3 位作者 刘正宏 白新会 关庆彬 李鹏川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33-46,共14页
巴彦琥硕花岗岩采自内蒙古巴林右旗北部,其主要岩性为中细粒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通过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分析研究,探讨巴彦琥硕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巴彦琥硕花岗岩锆石u—Pb... 巴彦琥硕花岗岩采自内蒙古巴林右旗北部,其主要岩性为中细粒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通过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分析研究,探讨巴彦琥硕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巴彦琥硕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50Ma,形成于晚侏罗世。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SiO2质量分数不低于71.3%,Al2O3不低于12.15%,w(K2O)+w(Na2())值为7.74%~8.29%,w(K2O)/w(Na2O)值为0.88~1.57,Sr质量分数为(61.7~197.5)×10,Y为(17.3~33.2)×10-5,w(Sr)/w(Y)值低,为1.77~3.56,巴彦琥硕花岗岩属低锶高钇型岩石;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w(La)N/w(Yb)。值为3.06~10.89,显示出明显的Eu负异常。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eHf(t)值介于6.1~12.3之间,显示源区亏损的特征。考虑到休罗世一白垩世期间太平洋板块对中国东部边缘的俯冲作用,巴林右旗北部晚侏罗世巴彦琥硕花岗岩的形成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影响,形成于挤压向伸展体制转换的过渡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地球化学 侏罗世 锆石 U—pb年龄 hf同位素 钙碱性系列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的形成与演化历史:来自河漫滩沉积物地球化学及其碎屑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的证据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陈岳龙 李大鹏 +1 位作者 刘长征 刘金宝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共14页
通过对发源于大兴安岭的主要河流河漫滩沉积物地球化学与从其分离出的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组成的系统研究,揭示河漫滩沉积物的稀土和微量元素与大陆上地壳组成基本一致。不同地段的河漫滩沉积物微量成矿元素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别,可能... 通过对发源于大兴安岭的主要河流河漫滩沉积物地球化学与从其分离出的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组成的系统研究,揭示河漫滩沉积物的稀土和微量元素与大陆上地壳组成基本一致。不同地段的河漫滩沉积物微量成矿元素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别,可能反映了不同地段不同元素成矿的差异。大兴安岭最南部的西拉木伦河无论是从SiO2含量还是Nd同位素组成上,均反映有华北板块北缘物质的明显贡献;最北部的南翁河从Nd同位素组成上表明有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前寒武纪微陆块物质的贡献。大兴安岭河漫滩沉积物全样Nd亏损地幔模式年龄平均值与锆石Hf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基本一致,分别为1.03Ga、1.01Ga。锆石U-Pb年龄最大值为2473Ma,对应的Hf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3.75Ga,证明大兴安岭中古陆块基底是更老的陆块(3.75Ga)在古元古代的壳内岩浆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中元古代开始古陆块从母陆块分离,可能是古亚洲洋打开的前奏。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末是从亏损地幔增生到大兴安岭区域地壳事件的最强烈阶段,形成古亚洲洋的洋壳与底侵于古陆块中的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类。晚古生代是古亚洲洋洋壳消减俯冲的主要阶段,至晚二叠世大洋消失殆尽进入到陆内造山阶段。中生代受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以底侵于古陆块中的幔源物质为主发生部分熔融,同时也有少量基底物质卷入到此期岩浆作用中,形成占现今该区出露地壳近80%的印支-燕山期火山-侵入岩,但此时基本为一个没有亏损地幔来源的物质直接参与的岩浆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河漫滩沉积物 地球化学 锆石 U—pb年龄 hf同位素组成 地壳形成与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欧亚大陆侧向碰撞带的地壳组成:始-渐新世岩浆岩继承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空间变化的启示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猛猛 杨天南 +1 位作者 信迪 梁明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484-3502,I0017-I0019,共22页
在通过锆石U-Pb方法测定岩浆活动时代的过程中总会获取或多或少的继承锆石年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揭示岩浆岩所处构造单元的构造-岩浆事件序列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选择印度-欧亚大陆侧向碰撞带内NEE走向的始-渐新世岩浆岩带作为研究对象,... 在通过锆石U-Pb方法测定岩浆活动时代的过程中总会获取或多或少的继承锆石年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揭示岩浆岩所处构造单元的构造-岩浆事件序列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选择印度-欧亚大陆侧向碰撞带内NEE走向的始-渐新世岩浆岩带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收集、梳理该岩浆岩带内现有测年结果中的继承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尝试探讨被该岩浆岩带穿越的扬子、印支、保山、腾冲地块的构造-岩浆事件及其序列,对比分析其大地构造亲缘性和地块拼贴历史。继承锆石U-Pb年龄频率分布和Hf同位素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扬子与印支地块记录了相同的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构造-岩浆事件,而腾冲与保山地块则记录了相同的加里东期、印支期构造-岩浆事件。结合现有地层学、古生物和古地磁等方面数据,我们提出扬子-印支与腾冲-保山地块作为两个具有不同结晶基底的独立地块,分别就位于古生代-早中生代古大洋(原、古特提斯洋)的两侧,该大洋板块双向俯冲于这两个地块之下,在两个地块内留下了可高度对比的构造-岩浆事件。由此提出,正向碰撞带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完备的地质记录与侧向碰撞带之间的关联、哀牢山洋的构造属性等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分析 继承锆石 U-pb年龄 hf同位素 构造-岩浆事件 青藏高原东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南部赛利普超钾质火山岩富集地幔源区和岩石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24
13
作者 孙晨光 赵志丹 +8 位作者 莫宣学 朱弟成 董国臣 周肃 陈海红 谢烈文 杨岳衡 孙金凤 于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9-264,共16页
西藏拉萨地块西南部赛利普钾质-超钾质火山岩为一套含地幔包体的粗面安山岩,高K_2O,MgO、Cr、Ni含量,K_2O/ Na_2O比值和Mg~#,为地幔低度部分熔融的原始岩浆,或经橄榄石、单斜辉石或Fe-Ti氧化物分离结晶。岩石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 西藏拉萨地块西南部赛利普钾质-超钾质火山岩为一套含地幔包体的粗面安山岩,高K_2O,MgO、Cr、Ni含量,K_2O/ Na_2O比值和Mg~#,为地幔低度部分熔融的原始岩浆,或经橄榄石、单斜辉石或Fe-Ti氧化物分离结晶。岩石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富集放射性成因Sr、Pb和Nd同位素,指示岩浆源区为富集地幔。采用LA-ICP-MS测定赛利普钾质-超钾质火山岩三件样品的18颗新生岩浆锆石U-Pb年龄为15.8~19.2Ma,其中钾质岩石样品SL0628中11个点的加权平均值为17.7±0.3Ma,与他人获得的^(40)Ar/^(39)Ar年龄一致。三件样品中新生岩浆锆石的ε^(Hf)(t)变化范围为-7.6~3.9,平均地壳模式年龄(t_(DMC)=0.86~1.59Ga)变化较大,除两个分析点显示亏损特征外,总体显示富集特征,表明岩石源于富集源区,但有少量亏损地幔物质加入。三件样品共获得49颗继承锆石的U-Pb年龄介于20~1907Ma,其Hf同位素组成(ε_(Hf)(t)=-25.9~5.3)和平均地壳模式年龄(t_(DMC)=0.79~4.08Ga)变化较大;其中的37颗年龄较小的继承锆石(20~110Ma)指示地幔源区可能受到四期明显的岩浆改造事件(62.2~64.0Ma,43.3~55.1Ma,29.5~37.7Ma和20.1~27.4Ma)和两个岩浆活动间歇期(70~90Ma和37.7~43.3Ma)。在拉萨地块首次发现29.5~37.7Ma的岩浆活动,并发现与林子宗火山岩同期的、Hf同位素富集的岩浆活动(62.2~64.0Ma,ε_(Hf)(t)=-21.2~3.0)。三件样品中49颗继承锆石的Hf同位素研究表明源区富集组分可能源自拉萨地块古老地壳基底和俯冲的印度大陆地壳。赛利普钾质-超钾质岩石形成可能是印度大陆地壳前缘撕裂和分段俯冲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钾质岩石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地幔源区 赛利普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阳明山复式花岗岩的岩石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伟 曾佐勋 +5 位作者 陈德立 贺赤诚 莫皓然 曾志方 魏运许 徐大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85-1504,共20页
湖南阳明山复式岩体位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的结合部位,岩体主要由白果市-土坳黑(白)云母二长花岗岩、阳明山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大江背电气石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大源里黑云母正长花岗岩组成,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给出228.6±... 湖南阳明山复式岩体位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的结合部位,岩体主要由白果市-土坳黑(白)云母二长花岗岩、阳明山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大江背电气石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大源里黑云母正长花岗岩组成,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给出228.6±1.4Ma和205±1.8Ma、229.0±2.0Ma和221.8±1.3Ma、218.2±2.0Ma、217.8±1.6Ma的谐和年龄。综合野外观察、地质测量,阳明山复式花岗岩体可能经历了4期岩浆活动:~229Ma、~221Ma、~217Ma、~205Ma。各期次岩石总体具有高碱(ALK平均值8.55%)、高铝(Al2O3平均14.47%)、高磷(P2O5平均值0.25%),低硅(SiO2平均值71.74%)、低铁(Fe2O3T平均值0.92%)、低镁(MgO平均值0.19%)低Ca(CaO平均值0.64%)等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值为0.97%~1.30%,大部分大于1,属高钾钙碱性过铝-强过铝花岗岩。稀土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具有强烈的负Eu异常。在标准化蛛网图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U、Th、K)和Pb,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Ti、Nb)和Ba、Sr等元素。上述特征指示阳明山花岗岩是印支晚期同源岩浆多次脉动侵入的复式岩体并具有S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的εHf(t)值均为负值(集中在-12^-5之间),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主要集中在1.28~1.60Ga,推断是古老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其形成年龄和区域构造背景,本文认为阳明山复式岩体是印支运动由挤压构造向伸展构造转换加厚地壳发生局部伸展-减薄的机制下,中元古代变质泥岩部分熔融形成,并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其形成温度850~875℃,压力约为7×108~10×108Pa,相当深度为26~3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锆石hf同位素 阳明山复式岩体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地区龙山金锑矿床酸性岩脉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佑纬 毕献武 +1 位作者 付山岭 董少花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69-3488,共20页
本研究选择龙山金锑矿床外围出露的酸性岩脉(花岗斑岩脉、花岗闪长斑岩脉)开展系统的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以查明湘中盆地内酸性岩脉的形成时代、源区特征及构造背景,并探讨了酸性岩脉与龙山金锑矿床的关系。锆石U-P... 本研究选择龙山金锑矿床外围出露的酸性岩脉(花岗斑岩脉、花岗闪长斑岩脉)开展系统的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以查明湘中盆地内酸性岩脉的形成时代、源区特征及构造背景,并探讨了酸性岩脉与龙山金锑矿床的关系。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龙山地区出露的5条酸性岩脉具有一致的结晶年龄,为220~217Ma,是印支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酸性岩脉的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特征也较为一致,176Hf/177Hf比值为0.282264~0.282536,εHf(t)=-13.4^-3.7,tDM2为2089~1482Ma。结合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龙山地区出露的酸性岩脉可能主要由深部的古-中元古代浅变质碎屑岩在碰撞后伸展背景下减压部分熔融形成。酸性岩脉的成岩年龄与龙山金锑矿印支晚期成矿年龄大体一致。结合前人的研究,我们认为印支晚期的岩浆活动可能是龙山金锑矿成矿的重要热源和流体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山金锑矿床 酸性岩脉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湘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南程潮铁矿床花岗质岩和闪长岩的岩体时代、成因及地质意义——锆石年龄、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新证据 被引量:16
16
作者 姚磊 谢桂青 +5 位作者 吕志成 赵财胜 王建 郑先伟 何哲峰 李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93-1422,共30页
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测得程潮矿区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28.8±0.5)Ma,石英二长斑岩成岩年龄为(128.3±0.5)Ma,闪长岩成岩年龄为(140.0±0.3)Ma,辉绿玢岩成岩年龄为(125.5±0.5)Ma,皆形成于早白垩世。地球化学分析结... 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测得程潮矿区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28.8±0.5)Ma,石英二长斑岩成岩年龄为(128.3±0.5)Ma,闪长岩成岩年龄为(140.0±0.3)Ma,辉绿玢岩成岩年龄为(125.5±0.5)Ma,皆形成于早白垩世。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花岗质岩为高钾准铝质I型系列;闪长岩和辉绿玢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各岩体的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稀土强烈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无明显的负铕异常。花岗质岩的微量元素以富集Rb、Th、U、La等元素,贫Ba、Nb、Sr等元素为特点。闪长岩和辉绿玢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K、La、Nd富集和Ta、Nb、Sr、P、Ti亏损的特点。根据岩体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可知,程潮矿区各岩体可能是岩石圈地幔在部分熔融过程中,混入了不同数量古老下地壳物质的产物。矿区花岗质岩的成岩年龄与程潮Fe矿床的成矿年龄相近,暗示其与矿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定年 锆石hf同位素分析 矽卡岩型铁矿 铁矿床 程潮矿区 鄂东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大泽山、天柱山花岗岩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立功 李秀章 +7 位作者 于晓卫 祝德成 王英鹏 张文 柯昌辉 胡兆国 郭瑞朋 郝兴中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79-898,共20页
胶东地区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发生于125~110Ma,与金成矿作用同期的早白垩世晚期大泽山、天柱山岩体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东缘.本文开展了大泽山、天柱山花岗岩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 ICP MS定年和Lu Hf同位素研究,探讨了该类岩石的岩石... 胶东地区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发生于125~110Ma,与金成矿作用同期的早白垩世晚期大泽山、天柱山岩体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东缘.本文开展了大泽山、天柱山花岗岩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 ICP MS定年和Lu Hf同位素研究,探讨了该类岩石的岩石类型、形成时代、岩浆源区、岩石成因和区域构造动力学背景.大泽山、天柱山岩体w(Na2O)>3.68%,1.0<A/CNK<1.1,低Sr/Y值(12.83~49.33),具有明显的稀土元素分馏(LREE/HREE为18.39~26.72,(La/Yb)N为17.13~42.58),负铕异常(δEu为0.49~0.64),为一套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岩系,显示I型花岗岩的特征.大泽山、天柱山岩体LA ICP MS锆石U Pb年龄分别为(120±1)和(112±2)Ma,为胶东中生代早白垩世晚期岩浆岩,是同一期岩体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岩浆锆石εHf(t)值分别为-15.3~-10.7和-21.8~-14.1,对应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2.15~1.86Ga(均值为2.01Ga)和2.55~2.07Ga(均值为2.39Ga).根据岩石学、地球化学和Lu Hf同位素特征,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大泽山、天柱山花岗岩为岩石圈减薄和陆内伸展背景下的产物,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有地幔物质加入,岩浆源区主要为古元古代和新太古代陆壳物质.早阶段大泽山岩体与胶东地区大量发育的暗色脉岩近同时形成,早阶段有更多的地幔物质底侵加入,导致大泽山岩体Hf二阶段模式年龄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泽山岩体 天柱山岩体 花岗岩 地球化学 锆石U pb年龄 Lu hf同位素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牛鼻子梁镍矿勘查区闪长岩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睿华 孙丰月 +4 位作者 李良 白宜娜 王飞 姜和芳 禹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273-2284,共12页
本文对牛鼻子梁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中产出的闪长岩进行了详细的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分析,以便对岩石的成因及南祁连造山带对柴达木盆地的俯冲效应予以研究。闪长岩中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闪长岩的形成时代... 本文对牛鼻子梁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中产出的闪长岩进行了详细的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分析,以便对岩石的成因及南祁连造山带对柴达木盆地的俯冲效应予以研究。闪长岩中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闪长岩的形成时代为361±3 Ma(MSWD=0.049),即晚泥盆世。岩石地球化学方面,SiO_2含量为53.44%~58.27%,Na_2O+K_2O为4.80%~6.39%,K_2O/Na_2O比值为0.33~0.97,显示出富钠的特征,岩石由钙碱性序列向高钾钙碱性序列过渡。微量元素原地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及轻稀土,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Zr),同时Th含量介于2.03×10^(-6)~6.57×10^(-6)之间,Th/Ta比值为2.73~12.82之间,显示为壳幔混染作用的产物,另外据闪长岩中发现的辉长岩包体也表明了壳幔岩浆的混合。闪长岩Hf同位素显示,岩石的ε_(Hf)(t)值和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介于±6.41~±9.36和714~878Ma之间。上述结果表明,岩体的原始岩浆是一种幔源物质为主,混合新生陆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综合区域岩石构造背景的研究,认为牛鼻子梁闪长岩岩体形成于南祁连向柴达木板块俯冲碰撞后伸展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青海柴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长埔锡多金属矿床石英斑岩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19
作者 丘增旺 王核 +6 位作者 闫庆贺 李莎莎 汪礼明 卜安 慕生禄 李沛 魏小鹏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4-386,共13页
广东省海丰县长埔锡多金属矿床位于粤东地区莲花山断裂带南西段,是一个中型锡多金属矿床。以与长埔锡多金属矿床矿化联系密切的石英斑岩为研究对象,首次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以及锆石Hf同位素分析,获得其锆石U-Pb同位素... 广东省海丰县长埔锡多金属矿床位于粤东地区莲花山断裂带南西段,是一个中型锡多金属矿床。以与长埔锡多金属矿床矿化联系密切的石英斑岩为研究对象,首次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以及锆石Hf同位素分析,获得其锆石U-Pb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为(145.0±0.9)Ma,形成于早白垩世初;锆石Hf同位素特征显示其εHf(t)为-7.95--2.74,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371-1704Ma,表明石英斑岩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古老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根据所得数据,结合区域构造演化,长埔锡多金属矿床石英斑岩可能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作用有关的区域伸展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石英斑岩 长埔锡多金属矿床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善北大山乌布日布特地区晚古生代侵入岩的地球化学、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霍雨佳 张磊 +3 位作者 王毛毛 张建军 史兴俊 刘翠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209,共28页
内蒙古阿拉善西部的北大山北部出露一些古生代侵入岩,这些侵入岩的时空分布和源区物质组成特征对于确定北大山北部的构造属性以及探讨阿拉善西部的构造划分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北大山北部乌布日布特地区腰泉和沙枣泉两个花... 内蒙古阿拉善西部的北大山北部出露一些古生代侵入岩,这些侵入岩的时空分布和源区物质组成特征对于确定北大山北部的构造属性以及探讨阿拉善西部的构造划分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北大山北部乌布日布特地区腰泉和沙枣泉两个花岗质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腰泉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年龄为261.8±1.2 Ma,沙枣泉黑云母花岗岩年龄为303.1±1.6 Ma,均形成于晚古生代。腰泉黑云母正长花岗岩与沙枣泉黑云母花岗岩的稀土元素组成相似,均表现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并显示有微弱—中等的Eu负异常。腰泉黑云母正长花岗岩与沙枣泉黑云母花岗岩均具有正的ε_(Hf)(t)值,腰泉黑云母正长花岗岩的ε_(Hf)(t)值为+1.93~+7.40,沙枣泉黑云母花岗岩的εHf(t)值为+0.52~+10.00,这与北大山北部其它古生代酸性侵入岩的锆石Hf同位素相似,表明北大山北部酸性岩浆的深部源区以新生地壳物质为主。北大山北部深部地壳物质组成特征与阿拉善中东部宗乃山—沙拉扎山地区相似,而与北大山南部和阿拉善中东部雅布赖—诺尔公—红古尔玉林地区具有明显差别。结合区域研究资料,推测北大山北部可能不属于阿拉善地块,而与阿拉善中东部的宗乃山—沙拉扎山地区具有相同的构造属性,是中亚造山带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晚古生代 阿拉善北大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