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碳量子点为荧光信号的生物传感器构建及其在金银花Pb^(2+)检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浩佳 贺诗华 +4 位作者 曹艺泽 郭西玉 朱由余 赵玮钦 黄淳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9,共8页
以葡萄柚皮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碳量子点(G-CQDs),并以此构建一种用于金银花中Pb^(2+)检测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利用圆二色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对G-CODs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优化该荧光生物传感... 以葡萄柚皮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碳量子点(G-CQDs),并以此构建一种用于金银花中Pb^(2+)检测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利用圆二色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对G-CODs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优化该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实验条件,并对其检测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CQDs呈球形且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41 nm,最佳激发波长为350 nm;荧光生物传感器的适宜实验条件为Hemin浓度60μmol/L、反应时间30 min、反应温度25℃、K^(+)浓度10 mmol/L和pH值为6.5;与其他金属离子(Ag^(+)、Zn^(2+)、Cd^(2+)、Cu^(2+)和Hg^(2+))相比,荧光生物传感器对Pb^(2+)的选择性更高,且其Δ荧光强度随着Pb^(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0.1~5.0μg/mL线性范围内,二者线性关系良好,R 2为0.9980,检测限为0.0639μg/mL;与传统方法相比,该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准确性良好,且具有绿色环保、经济有效、操作简单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生物传感器 碳量子点 DNAZYME G-四链体 金银花 P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残体及其与矿物形成的复合体对Pb^(2+)的吸附解吸 被引量:1
2
作者 雷梣岑 杨时玲 +3 位作者 张玉 李宇轩 常婧 李芳芳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9-948,共10页
土壤有机质是控制土壤重金属吸附行为的重要组分之一,最近微生物源有机质被认为是土壤稳态碳的重要组分,然而,微生物源有机质及其与土壤矿物形成的复合体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行为关注较少.以微生物(细菌、真菌)为有机质,黏土矿物(蒙脱石... 土壤有机质是控制土壤重金属吸附行为的重要组分之一,最近微生物源有机质被认为是土壤稳态碳的重要组分,然而,微生物源有机质及其与土壤矿物形成的复合体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行为关注较少.以微生物(细菌、真菌)为有机质,黏土矿物(蒙脱石、赤铁矿)为矿物基质,制备细菌残体(BN)、真菌残体(FN)、细菌-蒙脱石复合体(B-M)、真菌-蒙脱石复合体(F-M)、细菌-赤铁矿复合体(B-Fe)、真菌-赤铁矿复合体(F-Fe),研究微生物残体及复合体对铅离子(Pb^(2+))的吸附解吸过程.结果表明,真菌残体和细菌残体具有相近的元素组成和有机官能团,其对Pb^(2+)的吸附解吸相一致;但相比于微生物-矿物复合体而言,纯残体对Pb^(2+)的吸附量较大,解吸率也较大,吸附并不稳定.各个复合体中,尽管赤铁矿-微生物复合体对Pb^(2+)的吸附量较蒙脱石-微生物复合体更小,但经比表面积标准化后,蒙脱石-微生物复合体的吸附明显降低,而赤铁矿-微生物复合体的吸附量前后变化不明显且高于蒙脱石组,表明赤铁矿-微生物复合体在单位面积的吸附能力高于蒙脱石-微生物复合体.真菌-矿物复合体较细菌-矿物复合体具有更高的吸附,经比表面积标准化后,真菌-矿物复合体仍具有更高的吸附.同时,各个复合体对Pb^(2+)的解吸率表现为B-M>B-Fe>F-M>F-Fe,表明赤铁矿-微生物复合体通过络合作用对Pb^(2+)的吸附更稳定,真菌-矿物复合体通过更强的阳离子-π作用和络合作用对Pb^(2+)的吸附更稳定.因此,微生物与矿物形成的复合体对Pb^(2+)的吸附能力在土壤重金属修复治理中需要被关注,这为控制土壤重金属的迁移和生物有效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残体 黏土矿物 吸附解吸 P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铁双金属氧化物改性骨源生物炭对Pb^(2+)吸附特性研究
3
作者 唐思琦 郑子龙 +3 位作者 谭玲 喻欣 刘祖文 张军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7-123,129,共8页
以牛骨粉作为生物质原料,MgCl2和FeCl3为改性剂,通过共沉淀及共热解制备了镁铁双金属氧化物改性生物炭(MFBC),用于高效去除水溶液中的Pb^(2+)。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以牛骨粉作为生物质原料,MgCl2和FeCl3为改性剂,通过共沉淀及共热解制备了镁铁双金属氧化物改性生物炭(MFBC),用于高效去除水溶液中的Pb^(2+)。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对材料进行分析,通过批量吸附实验分析不同实验因素对Pb^(2+)的吸附性能影响,并通过吸附动力学模型与等温吸附模型分析改性生物炭对Pb^(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MFBC对Pb^(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以单层化学吸附为主;MFBC对Pb^(2+)的吸附机制主要包括表面络合、阳离子-π键、离子交换和共沉淀;以废弃骨资源为原料制备的MFBC是一种具有前景的高效吸附剂,可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源生物 双金属氧化物 Pb^(2+)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2+)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瑞英 陈龙聪 +1 位作者 张婷婷 熊兴良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12,共5页
Pb是有毒致癌重金属,随着水中Pb污染日益严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有效地防止Pb污染,近年来发展了一些简单、快速、高效、低成本的Pb2+生物传感器,如比色传感器、荧光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主要综述了这3种Pb2+生... Pb是有毒致癌重金属,随着水中Pb污染日益严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有效地防止Pb污染,近年来发展了一些简单、快速、高效、低成本的Pb2+生物传感器,如比色传感器、荧光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主要综述了这3种Pb2+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指出其优缺点,并展望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2+生物传感器 比色 荧光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少层MoS_(2)纳米片的光学生物传感器用于癌症标志物ctDNA的检测
5
作者 卫瑚玥 李杜娟 +6 位作者 崔治莲 樊凯 杨伟煌 刘红英 李丽丽 吴薇 王高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5,共13页
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作为一种实用的液体活检技术,在肿瘤诊断、靶向治疗和预后预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本课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少层MoS_(2)纳米片的光学生物传感器用于癌症标志物... 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作为一种实用的液体活检技术,在肿瘤诊断、靶向治疗和预后预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本课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少层MoS_(2)纳米片的光学生物传感器用于癌症标志物ctDNA的高灵敏检测。首先,采用剪切剥离法制备少层MoS_(2)纳米片,并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以制备横向尺寸较大、厚度均匀的少层MoS_(2)纳米片;其次,通过分散液吸光度的变化研究少层MoS_(2)纳米片在高浓度盐溶液中的加速聚集沉淀行为;然后,基于MoS_(2)纳米片对单链DNA的吸附力,研究了单链DNA对于盐诱导沉淀少层MoS_(2)纳米片的抑制作用;最后,利用杂交形成的双链DNA从少层MoS_(2)纳米片上脱落而导致的分散液吸光度的变化构建光学生物传感器,并通过cpDNA与不同浓度的ctDNA杂交对该传感器的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cpDNA浓度为100 nM时,浓度范围在25~100 nM的ctDNA与少层MoS_(2)纳米片分散液的吸光度呈反比线性关系。在401和448 nm波长处时,少层MoS_(2)纳米片分散液的吸光度与ctDNA浓度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23557-0.00070X,R^(2)=0.94222和Y=0.21253-0.00050X,R^(2)=0.95141。所构建的光学生物传感器成功地实现了对癌症标志物ctDNA的检测;为未来的体外癌症检测和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传感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层MoS_(2)纳米片 CTDNA 生物传感器 紫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质衍生α-Fe_(2)O_(3)的丙酮气体传感器实验研究
6
作者 郭路路 赵姝姝 +3 位作者 杨桂茂 徐军 张旭光 杨志民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2,共4页
研制具有高灵敏度、低检测限的丙酮气体传感器对于工业生产安全和人体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生物质脱脂棉为模板,采用金属盐溶液浸泡法和空气中煅烧处理相结合的策略制备了α-Fe_(2)O_(3)微米管,然后采用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 研制具有高灵敏度、低检测限的丙酮气体传感器对于工业生产安全和人体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生物质脱脂棉为模板,采用金属盐溶液浸泡法和空气中煅烧处理相结合的策略制备了α-Fe_(2)O_(3)微米管,然后采用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α-Fe_(2)O_(3)的物相组成与表面形貌进行表征。所制备的α-Fe_(2)O_(3)传感器表现出优异的丙酮传感性能,包括高响应(192.51%@20×10^(-6)),低检测限(1×10^(-6)),优异的重复性和选择性,并分析传感器的敏感机制。该工作不仅为多孔金属氧化物材料的简便设计提供了方案,而且在构建用于高性能丙酮气体检测系统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气体传感器 生物质模板 多孔材料 α-Fe_(2)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修饰CNC传感器与水凝胶制备及其检测和去除Pb^(2+)的研究
7
作者 刘艳华 徐保松 +1 位作者 杨家川 宋泽华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45,共7页
本研究利用EDC/NHS耦合法将姜黄素(Cur)接枝于羧基化纤维素纳米晶体(CCNC),制备纳米纤维素接枝姜黄素(CCNC-Cur)传感器和CCNC-Cur复合海藻酸钠(CCNC-Cur-SA)水凝胶吸附剂,用于检测和去除Pb^(2+)。结果表明,CCNC-Cur传感器可特异性吸附Pb... 本研究利用EDC/NHS耦合法将姜黄素(Cur)接枝于羧基化纤维素纳米晶体(CCNC),制备纳米纤维素接枝姜黄素(CCNC-Cur)传感器和CCNC-Cur复合海藻酸钠(CCNC-Cur-SA)水凝胶吸附剂,用于检测和去除Pb^(2+)。结果表明,CCNC-Cur传感器可特异性吸附Pb2+,利用Image J软件对传感器的颜色深度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得到Pb^(2+)的检出限为6.25 mg/L;在静态吸附实验的优化条件下(吸附时间105 min、pH值=5、吸附剂用量0.08 g),CCNC-Cur-SA水凝胶对Pb2+的吸附量达98.3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晶体 CNC接枝姜黄素 Pb^(2+) 比色传感器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四链体/硫黄素T的荧光生物传感器检测Pb^(2+)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伟华 胡筱 +3 位作者 廖世琪 赵一炜 许惠凤 朱希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5-320,共6页
本研究利用Pb^(2+)与硫黄素T(ThT)对功能核酸G-四链体(G4)中心位点的竞争关系,构建了一种荧光生物传感器用于Pb^(2+)的简单灵敏检测。ThT可以特异性结合G4,且在结合后显示出明显的荧光信号。Pb^(2+)能与G4形成更稳定的结构,故而当溶液... 本研究利用Pb^(2+)与硫黄素T(ThT)对功能核酸G-四链体(G4)中心位点的竞争关系,构建了一种荧光生物传感器用于Pb^(2+)的简单灵敏检测。ThT可以特异性结合G4,且在结合后显示出明显的荧光信号。Pb^(2+)能与G4形成更稳定的结构,故而当溶液中存在Pb^(2+)时,ThT会从G4-ThT体系中被竞争释放出来,失去受G4束缚状态下的刚性结构,从而降低了其荧光强度。在最优条件下,该体系荧光信号与Pb^(2+)浓度在5~1000 n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6 nmol/L,同时实现对中药材独活中Pb^(2+)含量的加标测定。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响应快速以及高选择性超灵敏的特点,在Pb^(2+)检测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四链体 硫磺素T Pb^(2+) 荧光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痕量Hg^2+的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8
9
作者 戈芳 曹瑞国 +2 位作者 朱斌 李经建 徐东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79-1783,共5页
通过自组装方法将修饰有二茂铁基团的富T序列DNA分子(DNA-Fc)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得到了一种基于DNA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汞离子(Hg2+)传感器.当溶液中有Hg2+存在时,Hg2+可与修饰电极上DNA的T碱基发生较强的特异结合,形成T-Hg2+-T发卡结构,使... 通过自组装方法将修饰有二茂铁基团的富T序列DNA分子(DNA-Fc)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得到了一种基于DNA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汞离子(Hg2+)传感器.当溶液中有Hg2+存在时,Hg2+可与修饰电极上DNA的T碱基发生较强的特异结合,形成T-Hg2+-T发卡结构,使DNA分子构象发生改变,其末端具有电化学活性的二茂铁基团远离电极表面,电化学响应随之发生变化.示差脉冲伏安法(DPV)结果显示:DNA末端二茂铁基团的还原峰在0.26V(vs饱和甘汞电极(SCE))附近,峰电流随溶液中Hg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Hg2+浓度范围在0.1nmol·L-1-1μmol·L-1时,电流相对变化率与Hg2+浓度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该修饰电极对Hg2+的检测限为0.1nmol·L-1,可作为痕量Hg2+检测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干扰实验也表明,该传感器对Hg2+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Hg2+ DNA 构象变化 示差脉冲伏安法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S_2纳米片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对饮用水中Hg^(2+)的检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左显维 冯治棋 +3 位作者 胡艳琴 何欣 金燕子 韩根亮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7-174,共8页
本文利用MoS)2纳米片优异的荧光淬灭能力以及其与DNA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了一种检测Hg^(2+)的新型荧光生物传感器,并考察了其用于饮用水中微量Hg^(2+)测定的可行性.实验优化了MoS_2纳米片浓度、p H值、盐浓度及反应时间等参数对荧... 本文利用MoS)2纳米片优异的荧光淬灭能力以及其与DNA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了一种检测Hg^(2+)的新型荧光生物传感器,并考察了其用于饮用水中微量Hg^(2+)测定的可行性.实验优化了MoS_2纳米片浓度、p H值、盐浓度及反应时间等参数对荧光生物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测定饮用水中微量Hg^(2+)的荧光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Hg^(2+)浓度在10—900 nmol·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的相对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6.3 nmol·L^(-1).该方法简单、灵敏、特异性强.该方法已成功用于饮用水中微量Hg^(2+)的测定,回收率为95.7%—103.3%.该研究工作将MoS_2纳米片的应用拓展到了环境监测领域,这对无机类石墨烯材料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2纳米片 荧光生物传感器 Hg2+检测 T-Hg2+-T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u NPs-CeO_2@PANI纳米复合材料固定化酶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8
11
作者 马莉萍 左显维 +3 位作者 王艳凤 李云霞 张彪 韩根亮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6-610,共5页
制备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Au NPs)、氧化铈纳米颗粒(CeO2)和导电聚苯胺(PANI)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Au NPs-CeO2@PANI),利用该纳米复合材料和壳聚糖形成的复合膜成功实现了对葡萄糖氧化酶(GOD)的固定。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 制备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Au NPs)、氧化铈纳米颗粒(CeO2)和导电聚苯胺(PANI)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Au NPs-CeO2@PANI),利用该纳米复合材料和壳聚糖形成的复合膜成功实现了对葡萄糖氧化酶(GOD)的固定。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Au NPs-CeO2@PANI材料进行了表征。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传感器性能,结果表明基于Au NPs-CeO2@PANI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线性范围为6.2×10-6mol/L~2.8×10-3mol/L,响应时间为5 s,检测下限为1.0×10-6mol/L;相同条件下Au NPs-CeO2@PANI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电极也显示出了比单一或二者复合的纳米材料修饰电极更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AU NPs-CeO2@PANI纳米复合材料 固定化酶 电化学检测 葡萄糖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色生物传感器检测Cd^(2+)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婷婷 张瑞英 +2 位作者 陈镇 罗义庭 熊兴良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5年第5期143-145,共3页
基于Cd2+—DNA复合物介导AuNPs聚集构建了比色生物传感器,并用于检测镉离子(Cd2+)。单链DNA(ssDNA)通过Au-N键与AuNPs静电吸附,带负电荷的DNA互相排斥,使DNA-AuNPs能稳定分散在盐溶液中。Cd2+能优先结合DNA,AuNPs暴露在盐溶液中发生聚集... 基于Cd2+—DNA复合物介导AuNPs聚集构建了比色生物传感器,并用于检测镉离子(Cd2+)。单链DNA(ssDNA)通过Au-N键与AuNPs静电吸附,带负电荷的DNA互相排斥,使DNA-AuNPs能稳定分散在盐溶液中。Cd2+能优先结合DNA,AuNPs暴露在盐溶液中发生聚集,溶液由红色变成蓝紫色。Pb2+,Cu2+有轻微干扰,其它金属离子无干扰,裸眼可观察的检测下限低至0.5μmol/L。该方法成功用于环境水样中Cd2+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 SSDNA AuNPs 比色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纳米颗粒增强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6
13
作者 钟霞 欧朝凤 +2 位作者 邹建 袁若 柴雅琴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43,共4页
采用TiO2纳米颗粒与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作为固酶基质,用凝胶溶胶法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构成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在磷酸缓冲液中对H2O2的催化作用及实验条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TiO2颗粒的引入可以明... 采用TiO2纳米颗粒与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作为固酶基质,用凝胶溶胶法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构成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在磷酸缓冲液中对H2O2的催化作用及实验条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TiO2颗粒的引入可以明显的提高HRP对H2O2响应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颗粒 聚乙烯醇缩丁醛(PVB) 辣根过氧化物酶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生物传感器测定重组人α2a-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及抗原识别表位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勇 金伯泉 刘雪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22-324,328,共4页
目的 :测定抗重组人α2a 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识别表位及其亲和常数。方法 :借助于生物传感器技术进行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分析。结果 :抗体的亲和常数介于 10 -5~ 10 -7之间 ,5株抗体识别干扰素分子上 4种不同的抗原表位。结... 目的 :测定抗重组人α2a 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识别表位及其亲和常数。方法 :借助于生物传感器技术进行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分析。结果 :抗体的亲和常数介于 10 -5~ 10 -7之间 ,5株抗体识别干扰素分子上 4种不同的抗原表位。结论 :生物传感器在研究抗原抗体相互作用中确为一个理想的工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单克隆抗体 重组人α2a-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纳米管阵列孔径调控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饶超 董依慧 +4 位作者 庄伟 邬新兵 洪启亮 刘畅 陆小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324-4333,共10页
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出不同孔径(21、62、83、102 nm)的Ti O_2纳米管阵列(TNA),研究了孔径对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GOx)的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固定在不同孔径大小的TNA上的GOx在葡萄糖溶液中均具有良好的酶活性... 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出不同孔径(21、62、83、102 nm)的Ti O_2纳米管阵列(TNA),研究了孔径对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GOx)的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固定在不同孔径大小的TNA上的GOx在葡萄糖溶液中均具有良好的酶活性。计时电流法和交流阻抗法测试发现,当孔径是83 nm时,灵敏度达到最大值27.2μA·(mmol·L-1)-1·cm-2。调控TNA的孔径可改变固定化GOx的活性及溶液扩散阻抗,从而显著提高生物传感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 TIO2纳米管阵列 孔径 扩散阻抗 电化学 生物传感器 制备 生物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MnO2二茂铁修饰丝网印刷碳电极的尿酸生物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付志强 万明怡 屠一锋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2,共4页
在丝网印刷碳电极上修饰纳米MnO2,并利用戊二醛和β-环糊精交联固定尿酸酶,以二茂铁作为电子媒介体,研制用于测定尿酸浓度的生物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纳米MnO2降低了电子媒介体二茂铁的氧化还原反应电位,且纳米MnO2与电子媒介体... 在丝网印刷碳电极上修饰纳米MnO2,并利用戊二醛和β-环糊精交联固定尿酸酶,以二茂铁作为电子媒介体,研制用于测定尿酸浓度的生物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纳米MnO2降低了电子媒介体二茂铁的氧化还原反应电位,且纳米MnO2与电子媒介体二茂铁在尿酸生物传感器中表现出协同增效效应。该尿酸生物传感器线性响应范围是6.0×10^-6~1.2×10^-3mol/L,检出限为3.0×10^-6mol/L。用纳米MnO2修饰酶电极.改善了电极表面条件,加快了电极反应速率,提高了尿酸传感器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MNO2 尿酸酶 二茂铁 Β-环糊精 丝网印刷碳电极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_(10)-mim^+]Br^-固定HRP于Au/石墨烯复合材料电极表面的新型H_2O_2酶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燕 张敏 +3 位作者 陈妹琼 蔡志泉 孙二双 程发良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26,共3页
利用长链离子液体特殊的性质,用其固定HRP于Au/graphene电极表面(Nafion/HRP/[C10-mim+]Br-/Au/Gr/GCE)组装成H2O2传感器。用透射电镜来表征Au/氧化石墨烯的形貌,金纳米颗粒很均匀的分散在石墨烯表面,并不存在团聚现像。电化学技术检测N... 利用长链离子液体特殊的性质,用其固定HRP于Au/graphene电极表面(Nafion/HRP/[C10-mim+]Br-/Au/Gr/GCE)组装成H2O2传感器。用透射电镜来表征Au/氧化石墨烯的形貌,金纳米颗粒很均匀的分散在石墨烯表面,并不存在团聚现像。电化学技术检测Nafion/HRP/[C10-mim+]Br-/Au/Gr修饰电极对H2O2的响应情况,显示修饰电极对H2O2有很好的响应,在H2O2浓度2.0×10-6~1.2×10-3 mol/L的范围内,还原电流与浓度存在线性关系(R=0.997),检测限为3.0×10-7 mol/L;另外传感器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选择性,为生物分子的检测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0-mim+]Br-·Au 石墨烯 H2O2 生物传感器 H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氧化菌素耦合脂肪酶生物传感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Cu^(2+)的检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艳 赵宁 +4 位作者 王悦 李虹佳 辛嘉英 孙立瑞 关桦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351-358,共8页
利用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可特异性捕获Cu^(2+)的特点,构建Mb耦合脂肪酶生物传感器,并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透射电子扫描电镜对制备成功的固定化脂肪酶(Lipase@AuNPs)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借助生... 利用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可特异性捕获Cu^(2+)的特点,构建Mb耦合脂肪酶生物传感器,并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透射电子扫描电镜对制备成功的固定化脂肪酶(Lipase@AuNPs)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借助生物传感器监测脂肪酶水解三油酸甘油酯时电信号的响应情况,Cu^(2+)与Mb特异性接合并在脂肪酶周围产生富集现象,抑制脂肪酶的催化活性,电流强度显著下降,从而实现对Cu^(2+)的快速定性、超痕量反定量检测。结果表明: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得最优检测体系为底物三油酸甘油酯溶于Tirs-HCl缓冲溶液的质量浓度2 g/100 mL、缓冲液pH 7.5,当Cu^(2+)浓度为1~100 nmol/L范围内时,传感器电流差值与其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228x+0.774 8,R^(2)=0.995 0,检出限为0.03 nmol/L(R_(SN)=3)。本研究建立的新型脂肪酶生物传感器检测Cu^(2+)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专一性和稳定性,为实现食品中痕量、超痕量的重金属检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素 纳米金 脂肪酶生物传感器 差分脉冲伏安法 痕量Cu^(2+)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改性生物炭对黄绵土Pb^(2+)运移过程影响及模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成凤 白一茹 +2 位作者 袁成 马艳 王幼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220,229,共9页
[目的]明确不同铁改性生物炭施加量下土壤重金属的运移过程,以期为黄土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铁改性生物炭与黄绵土质量比分别为0%(CK),1%(A_(1)),2%(A_(2)),3%(A_(3)),4%(A_(4))和5%(A_(5))6组处理为研究对象,以P... [目的]明确不同铁改性生物炭施加量下土壤重金属的运移过程,以期为黄土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铁改性生物炭与黄绵土质量比分别为0%(CK),1%(A_(1)),2%(A_(2)),3%(A_(3)),4%(A_(4))和5%(A_(5))6组处理为研究对象,以Pb^(2+)为示踪离子,利用室内土柱进行溶质运移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铁改性生物炭施加量对黄绵土中Pb^(2+)运移过程的影响并进行模型模拟。[结果](1)A_(1),A_(2),A_(3),A_(4)和A_(5)处理的饱和导水率(K_(s))比CK分别减少了6.90%,20.70%,27.60%,31.03%和37.93%,即K s随铁改性生物炭施加量增大而逐渐减小。(2)不同处理的Pb^(2+)浓度达到平衡时的总历时比CK分别延长了1.79,13.00,34.98,35.34,40.81 h,随铁改性生物炭施加量增加,重金属初始和完全穿透时间明显推迟。(3)两区模型(TRM)和对流-弥散方程(CDE)的拟合曲线均能与实测曲线较好吻合,但TRM的决定系数(R^(2))大于CDE,均方根误差(RMSE)小于CDE,因此TRM的模拟精度更高。[结论]土壤中施加铁改性生物炭能较好地减缓重金属的运移过程,对调控土壤中重金属运移及防止地下水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改性生物 溶质运移 Pb^(2+) 两区模型 对流-弥散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标记液晶生物传感器检测人类β防御素-2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秀霞 霍文静 +2 位作者 栾崇林 张姣 徐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8,共6页
基于液晶取向变化构建液晶生物传感器用以检测人类β防御素-2(HBD-2)。传感器基底经过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与N,N-二甲基十八烷基(3-(三甲氧基硅丙基))氯化铵(DMOAP)混合溶液组装氨基化膜,再利用戊二醛(GA)对组装膜进行醛基化修... 基于液晶取向变化构建液晶生物传感器用以检测人类β防御素-2(HBD-2)。传感器基底经过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与N,N-二甲基十八烷基(3-(三甲氧基硅丙基))氯化铵(DMOAP)混合溶液组装氨基化膜,再利用戊二醛(GA)对组装膜进行醛基化修饰用以固定HBD-2抗体。当基底表面固定的HBD-2抗体与一定浓度范围内的HBD-2特异性结合后,改变了传感器基底形貌,扰乱了液晶分子的有序排列,从而引起光学信号的改变,可用于检测HBD-2。当HBD-2的含量高于5.0ng/mL时,可观测到明显的光学图像变化。本方法易操作,无需标记,灵敏度较高,特异性好,响应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非标记 生物传感器 人类β防御素-2抗体 人类β防御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