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煤灰-矿渣基多孔地聚合物孔隙调控及对废水中Pb(Ⅱ)的吸附性能
1
作者 刘新凡 李文庆 +2 位作者 王辉 杨旭清 高尚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5-134,共10页
以粉煤灰和矿渣为主要原料,过氧化氢为发泡剂,通过改变发泡剂的掺量制备粉煤灰-矿渣基多孔地聚合物(FSPGs)。采用XRD、CT和BET分析表征试样的物相组成和孔隙特征,研究过氧化氢掺量对材料孔隙结构参数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静态吸... 以粉煤灰和矿渣为主要原料,过氧化氢为发泡剂,通过改变发泡剂的掺量制备粉煤灰-矿渣基多孔地聚合物(FSPGs)。采用XRD、CT和BET分析表征试样的物相组成和孔隙特征,研究过氧化氢掺量对材料孔隙结构参数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FSPGs对废水中Pb(Ⅱ)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发泡剂掺量4%时,FSPGs的孔隙率相对较高,孔隙连通性好,孔径较大且在三维空间上分布均匀,抗压强度为1.20 MPa。BET分析显示其具有典型的介孔结构,平均孔径8.88 nm,比表面积9.74 m^(2)/g,孔容0.024 cm^(3)/g,对Pb(Ⅱ)的吸附效果较好,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结合FTIR和XPS分析认为Pb(Ⅱ)与FSPGs上以M-O-T和M-O形式与材料结合,从而实现对Pb(Ⅱ)的高效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高炉矿渣 多孔地聚合物 孔结构 pb()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水中Pb(Ⅱ)的吸附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娜 祝方 +2 位作者 梁宇坤 叶翠平 梁文静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73,共6页
以铅离子为模板离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偶氮二异丁腈为交联剂和引发剂、稀盐酸为洗脱剂,采用微波辅助反相乳液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磁性离子印迹聚合物(MIIP),通过SEM、FTIR、XRD和BET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水中Pb(Ⅱ)的吸... 以铅离子为模板离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偶氮二异丁腈为交联剂和引发剂、稀盐酸为洗脱剂,采用微波辅助反相乳液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磁性离子印迹聚合物(MIIP),通过SEM、FTIR、XRD和BET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水中Pb(Ⅱ)的吸附。在初始质量浓度60 mg/L、溶液pH 6、吸附温度303 K、吸附时间60 min的优化条件下,MIIP对Pb(Ⅱ)的吸附量可达107 mg/g。MIIP对Pb(Ⅱ)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MIIP能够选择性识别二元金属离子混合溶液中的Pb(Ⅱ),具有很好的Pb(Ⅱ)识别和吸附能力。在重复使用5次后吸附性能没有明显变化,表明MIIP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离子印迹聚合物 微波辅助 反相乳液悬浮聚合 pb()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SiO2纳米球为载体的Pb(Ⅱ)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双莉 封扬 党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01-205,210,共6页
以壳聚糖为单体,介孔SiO2纳米球为载体,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为交联剂制得Pb(Ⅱ)印迹聚合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其形态进行表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研究其吸附和洗脱等条件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 以壳聚糖为单体,介孔SiO2纳米球为载体,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为交联剂制得Pb(Ⅱ)印迹聚合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其形态进行表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研究其吸附和洗脱等条件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吸附酸度为pH=5~6;最佳静置吸附时间为4~6h,最佳Pb2+初始浓度为160~240mg/L;吸附动力学结论表明吸附速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用2.0mol/L硝酸溶液进行洗脱,洗脱率达到99.60%;常见干扰离子基本不干扰吸附富集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印迹聚合物 介孔SiO2纳米球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Pb(Ⅱ)表面印迹聚合物(Fe_3O_4/GO-IIP)的制备及谱学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文华 董军 +1 位作者 迟子芳 任黎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499-3503,共5页
吸附法处理含铅废水因其经济性备受关注。开发可回收的专一性Pb(Ⅱ)吸附材料是高效处理含铅废水和实现铅回收的关键。结合氧化石墨烯(GO)的强吸附性、Fe_3O_4的磁性和表面印迹技术,以氧化石墨烯负载四氧化三铁(Fe_3O_4/GO)为载体,硝酸... 吸附法处理含铅废水因其经济性备受关注。开发可回收的专一性Pb(Ⅱ)吸附材料是高效处理含铅废水和实现铅回收的关键。结合氧化石墨烯(GO)的强吸附性、Fe_3O_4的磁性和表面印迹技术,以氧化石墨烯负载四氧化三铁(Fe_3O_4/GO)为载体,硝酸铅为模板离子,甲基丙烯酸(MAA)及水杨醛肟(SALO)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制备了磁性Pb(Ⅱ)表面印迹材料(Fe_3O_4/GO-IIP),并探讨其重复利用性和对Pb(Ⅱ)的专一性吸附性。结合XRD,SEM,FTIR等谱学方法,对Fe_3O_4/GO-IIP进行表征,并分析其对Pb(Ⅱ)的吸附机理。以Fe_3O_4/GO-IIP作为吸附剂选择性去除水溶液中的Pb(Ⅱ),结果表明,Fe_3O_4/GO-IIP对Pb(Ⅱ)具有很好的亲和性,反应在5min内,对初始浓度10mg·L-1的Pb(NO3)2的去除率达到70%,反应在20min左右达到吸附平衡。准二级吸附动力学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能较好的表达其吸附过程。TEM和SEM图谱证明了Fe_3O_4均匀地分散在GO表面,粒径为10~20nm,Fe_3O_4/GO-IIP表面存在Pb(Ⅱ)印迹孔穴,增强其对Pb(Ⅱ)的选择吸附性;在竞争离子[Cd(Ⅱ),Zn(Ⅱ),Cu(Ⅱ)]存在条件下,Fe_3O_4/GO-IIP对目标污染物Pb(Ⅱ)的选择性系数比非印迹吸附材料(NIP)提高2~5倍;XRD和FTIR谱图分别从晶相结构和官能团证明了Fe_3O_4/GO-IIP的成功合成。对制备材料进行磁分离后洗脱再利用,结果表明Fe_3O_4/GO-IIP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该结果对于含铅废水处理和铅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铅离子印迹聚合物(Fe3O4/GO-IIP) XRD FTIR SEM 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对Pb^(2+)的选择性吸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顾金英 孙熔 +1 位作者 葛婷婷 朱志良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07-1512,共6页
针对日益严重的水体重金属污染及工业废水处理问题,利用一种由1,12-十二烷-O,O′-二苯基磷酸(DDDPA)和4-乙烯基吡啶作为双功能单体得到新型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其吸附及识别性能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水中Pb2+... 针对日益严重的水体重金属污染及工业废水处理问题,利用一种由1,12-十二烷-O,O′-二苯基磷酸(DDDPA)和4-乙烯基吡啶作为双功能单体得到新型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其吸附及识别性能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水中Pb2+有着良好的吸附性能,当溶液pH>5时,就能保持很高的吸附效率.选择性吸附试验研究发现,当共存金属阳离子为Zn2+,Co2+,Ni 2+时,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目标Pb2+的选择性较好,试验条件下的选择吸附系数分别为86.6,53.0和46.5;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对Cr3+和Cu2+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试验条件下的选择吸附系数分别为20.8和9.5.对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洗脱试验结果表明,洗脱含微量Pb2+的吸附剂时使用低浓度的HNO3就能达到100%脱附.经HNO3脱附后的吸附剂对水中Pb2+的单位饱和吸附量仍然可达90.9mg·g-1,为吸附剂的重复使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pb2+ 吸附 脱附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Pb^(2+)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盛余 唐成勇 +2 位作者 史兵方 赵丹丹 彭龙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6-79,共4页
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铅离子印迹聚合物,研究印迹聚合物对Pb2+的吸附性能,讨论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20 m L质量浓度10.0 mg/L的Pb^(2+)溶液中,溶液p H为6、温度为30℃、投加量为120 mg,吸附平衡时间为6 h的条件... 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铅离子印迹聚合物,研究印迹聚合物对Pb2+的吸附性能,讨论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20 m L质量浓度10.0 mg/L的Pb^(2+)溶液中,溶液p H为6、温度为30℃、投加量为120 mg,吸附平衡时间为6 h的条件下,铅离子印迹聚合物对Pb2+去除率达到98.4%。吸附动力学过程可以采用准1级动力学方程描述。温度对吸附效果有影响,在20℃时,等温吸附过程采用Langmuir模型描述比较合理;在30℃和40℃的等温吸附过程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均可进行描述。对吸附热力学参数ΔG、ΔH和ΔS的计算表明,吸附过程是吸热的自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pb2+ 印迹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铅产絮克雷伯氏菌胞外聚合物EPS-07吸附水中Pb(Ⅱ)的特性 被引量:7
7
作者 信欣 姚力 +3 位作者 崔钶 叶芝祥 羊依金 余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667-2675,共9页
研究抗铅产絮菌株B-07胞外聚合物EPS-07作为吸附剂处理含Pb(Ⅱ)的废水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吸附时间为80 min,pH为5.5,吸附剂用量为0.8 g/L,溶液中Pb(Ⅱ)初始浓度为50 mg/L时,EPS-07对铅离子的吸附平衡容量为61.5 mg/g。吸附等温式... 研究抗铅产絮菌株B-07胞外聚合物EPS-07作为吸附剂处理含Pb(Ⅱ)的废水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吸附时间为80 min,pH为5.5,吸附剂用量为0.8 g/L,溶液中Pb(Ⅱ)初始浓度为50 mg/L时,EPS-07对铅离子的吸附平衡容量为61.5 mg/g。吸附等温式能较好地用Langmuir模型表达,吸附动力学很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FT-IR结果表明,EPS-07与Pb(Ⅱ)的作用过程中,主要是羟基、羧基等基团参与了吸附作用。SEM观察显示EPS-07表面结构比较松散,EPS-07与Pb(Ⅱ)作用后,其表面变得致密并有结晶沉淀物出现。EDS图出现了Pb元素峰,表明Pb(Ⅱ)被吸附到EPS-07上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吸附:克雷伯氏菌:胞外聚合物 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铅(Ⅱ)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分离富集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郑红 张晶 +4 位作者 夏晓珊 顾静 王彬 韩鸿萍 王弋博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08-1012,共5页
以铅(Ⅱ)为印迹离子,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用表面印迹技术在纳米TiO2/SiO2表面聚合形成铅(Ⅱ)印迹聚合物。试验结果表明:在静态吸附条件下,铅(Ⅱ)印迹聚合物对铅(Ⅱ)的吸附量为非印迹聚合物吸附量的3倍。控制富集的含铅... 以铅(Ⅱ)为印迹离子,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用表面印迹技术在纳米TiO2/SiO2表面聚合形成铅(Ⅱ)印迹聚合物。试验结果表明:在静态吸附条件下,铅(Ⅱ)印迹聚合物对铅(Ⅱ)的吸附量为非印迹聚合物吸附量的3倍。控制富集的含铅(Ⅱ)样品溶液pH为4,体积最大为200mL,通过柱的流量为1.0mL·min-1。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洗脱液中的铅量。方法的检出限(3s)为0.09μg·L-1。以湖水样品为基体,用标准加入法做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5.6%~98.1%之间。应用所提出方法分析了2种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测得铅含量与认定值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铅()印迹聚合物 铅() 分离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氟沙星-锌(Ⅱ)水醇体系中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印迹方式 被引量:2
9
作者 皇甫风云 王兵 孙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6-170,共5页
以诺氟沙星与锌离子的配合物为模板分子,采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水醇溶剂中成功地制备了诺氟沙星-锌(Ⅱ)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紫外,红外对其金属配合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锌离子是通过与诺氟沙星中3位的羧基、4位的... 以诺氟沙星与锌离子的配合物为模板分子,采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水醇溶剂中成功地制备了诺氟沙星-锌(Ⅱ)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紫外,红外对其金属配合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锌离子是通过与诺氟沙星中3位的羧基、4位的酮基及4-乙烯基吡啶的N原子形成三元配合物而进行金属印迹作用。等温吸附与选择性识别实验结果表明,金属存在下聚合物的吸附性能最佳,制备的聚合物对氧氟沙星及酮洛芬的分离因子分别为1.86和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印迹聚合物 配位方式 诺氟沙星 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Ⅱ)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钯(Ⅱ)离子的分离和富集性能 被引量:8
10
作者 薛庆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83-786,共4页
以钯(Ⅱ)离子作为印迹离子,采用硅胶表面修饰技术,合成了钯(Ⅱ)离子印迹聚合物,并研究了离子印迹聚合物和非印迹聚合物对钯(Ⅱ)离子的分离富集特性,结果表明:对钯(Ⅱ)离子的富集,离子印迹聚合物与非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量分别是26.71 mg.g-... 以钯(Ⅱ)离子作为印迹离子,采用硅胶表面修饰技术,合成了钯(Ⅱ)离子印迹聚合物,并研究了离子印迹聚合物和非印迹聚合物对钯(Ⅱ)离子的分离富集特性,结果表明:对钯(Ⅱ)离子的富集,离子印迹聚合物与非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量分别是26.71 mg.g-1和10.13 mg.g-1,这说明离子印迹聚合物比非印迹聚合物对印迹离子的选择性高得多。提出以此作为钯(Ⅱ)离子的富集方法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相结合,分析了两件地质标准物质,测得钯的含量与标准值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印迹聚合物 钯()离子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铅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庞建峰 刘雪梅 +3 位作者 石莹莹 彭喜花 谢兴勇 马喜君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2,共7页
以磁性凹凸棒土(ATP-Fe_(3)O_(4))为载体、Pb(Ⅱ)为模板、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水杨醛为交联剂制备了磁性铅离子印迹聚合物(MIIPs/ATP-Fe_(3)O_(4)),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该材料对水溶... 以磁性凹凸棒土(ATP-Fe_(3)O_(4))为载体、Pb(Ⅱ)为模板、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水杨醛为交联剂制备了磁性铅离子印迹聚合物(MIIPs/ATP-Fe_(3)O_(4)),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该材料对水溶液中Pb(Ⅱ)的吸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MIIPs/ATP-Fe_(3)O_(4)具有软磁材料特性,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能够快速实现固液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在Pb(Ⅱ)质量浓度10 mg/L、MIIPs/ATP-Fe_(3)O_(4)加入量0.08 g/L、pH 5.0、温度298 K的条件下,吸附8 h后,MIIPs/ATP-Fe_(3)O_(4)对Pb(Ⅱ)的吸附量为105.38 mg/g;MIIPs/ATP-Fe_(3)O_(4)对Pb(Ⅱ)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该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是自发的、吸热过程;在Pb(Ⅱ)与Cd(Ⅱ)、Cu(Ⅱ)或Zn(Ⅱ)的二元混合溶液中,MIIPs/ATP-Fe_(3)O_(4)对Pb(Ⅱ)具有良好的识别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离子印迹聚合物 磁性 吸附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活化-碱激发法制备尾煤基地质聚合物及吸附Pb(Ⅱ)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雅涛 樊玉萍 +4 位作者 董宪姝 姚素玲 薛鸿霏 郭嘉奇 何梓豪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77-284,共8页
为将排放量巨大的煤基固体废弃物尾煤资源化合理利用,以浮选尾煤为原料,通过热活化-碱激发法制备了尾煤基地质聚合物(Tail Coal Based Geopolymer,TGP)。考察了热活化温度对TGP吸附Pb(Ⅱ)容量的影响,通过SEM、XRD、FTIR、BET等材料表征... 为将排放量巨大的煤基固体废弃物尾煤资源化合理利用,以浮选尾煤为原料,通过热活化-碱激发法制备了尾煤基地质聚合物(Tail Coal Based Geopolymer,TGP)。考察了热活化温度对TGP吸附Pb(Ⅱ)容量的影响,通过SEM、XRD、FTIR、BET等材料表征分析了TGP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进行了TGP对Pb(Ⅱ)吸附行为的探讨。结果表明:800℃热活化后的TGP对Pb(Ⅱ)吸附效果最佳,吸附量达228.57 mg/g,远高于原尾煤的吸附量64.48 mg/g,是原煤的6倍;在第六次使用后所有TGP的吸附量均达到最高吸附量的80%以上;当活化温度在600℃以下时,尾煤中的硅铝利用率较低,当活化温度达到600℃以上时,TGP全部转化为非晶态物质,硅铝元素得到充分利用;浮选尾煤以粒径大小不一,结构疏散的不规则颗粒为主,尾煤表面粘附着很多粉末状颗粒,经热活化-碱激发法改性后,原尾煤结构消失,呈现粗糙疏松的凝胶状;在温度为800℃时已经脱出羟基、晶体结构被破坏、产生相变,在1104 cm^(-1)处的吸收峰是属于Al-O/Si-O不对称伸缩振动,在683 cm^(-1)及以下的吸收峰是由于四面体结构中TO(T=Si或Al)键的对称伸缩和弯曲振动引起,该峰标志着地质聚合物凝胶的形成;TGP的比表面积相较于原尾煤增大了9倍;TGP对Pb(Ⅱ)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TGP对Pb(Ⅱ)的吸附是吸热自发过程。综上,浮选尾煤制备TGP具有原料利用率较高,孔隙结构较发达,吸附性能较好等优点,具有良好的潜在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尾煤 地质聚合物 热活化 碱激发 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离子(Ⅱ)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鹏 汪鑫 +2 位作者 王贵芳 赵莉 成会玲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11,共6页
为有效应对环境中重金属镉的污染问题,文中采用沉淀聚合法,以Cd(Ⅱ)为印迹离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通过对印迹聚合体系的条件进行系统优化,制备了系列镉离子印迹聚合物(Cd(Ⅱ)-IIPs)及相应的非印迹聚合物(NIPs),同时... 为有效应对环境中重金属镉的污染问题,文中采用沉淀聚合法,以Cd(Ⅱ)为印迹离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通过对印迹聚合体系的条件进行系统优化,制备了系列镉离子印迹聚合物(Cd(Ⅱ)-IIPs)及相应的非印迹聚合物(NIPs),同时在竞争离子的存在下,考察了其对Cd(Ⅱ)的吸附效果及识别选择性。结果表明:以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模板与功能单体和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4∶30时,制备的聚合物(Cd(Ⅱ)-IIP_(9))对Cd(Ⅱ)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过程主要以准二级动力学为主,更符合Freundlich多层吸附行为,吸附量为529.73 mg/g,印迹因子达1.87。说明与非印迹聚合物NIP 9相比,Cd(Ⅱ)-IIP_(9)对Cd(Ⅱ)具有较高的吸附量和良好的识别选择性,有望用于环境中Cd(Ⅱ)的分离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离子() 4-乙烯基吡啶 沉淀聚合 离子印迹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季铵阳离子的铜(Ⅱ)离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岳夏丹 朱彩艳 张田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5-178,共4页
以N,N-二甲基烯丙基胺,5-氯甲基水杨醛及邻氨基苯酚为原料合成5-[氯化(N,N-二甲基-N-烯丙基铵基)甲基]水杨醛缩邻氨基苯酚(DMAA-QAs-HAE),之后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共聚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悬浮... 以N,N-二甲基烯丙基胺,5-氯甲基水杨醛及邻氨基苯酚为原料合成5-[氯化(N,N-二甲基-N-烯丙基铵基)甲基]水杨醛缩邻氨基苯酚(DMAA-QAs-HAE),之后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共聚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得携带季铵阳离子的铜(Ⅱ)离子印迹聚合物[Cu(Ⅱ)-IIPs]。实验结果表明:在pH=4,铜(Ⅱ)离子初始浓度为800mg/L,25℃,吸附15min,Cu(Ⅱ)-IIPs对铜(Ⅱ)离子的最大吸附量可达52.78mg/g,对干扰离子Fe^(3+)、Pb^(2+)、Cd^(2+)和Ni^(2+)都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印迹聚合物 铜()离子 季铵盐 席夫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Ⅱ)离子印迹吸附剂的制备及固相萃取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丽敏 周美华 +1 位作者 景志娟 钟艾夫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9-202,206,共5页
采用表面印迹技术,结合溶胶凝胶过程,合成了巯基功能化的Pb(Ⅱ)离子印迹吸附剂,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N2吸附-脱附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平衡吸附实验研究了其固相萃取性能。结果表明,该印迹吸附剂对Pb(Ⅱ)的结合能力和选择性明显高于... 采用表面印迹技术,结合溶胶凝胶过程,合成了巯基功能化的Pb(Ⅱ)离子印迹吸附剂,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N2吸附-脱附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平衡吸附实验研究了其固相萃取性能。结果表明,该印迹吸附剂对Pb(Ⅱ)的结合能力和选择性明显高于非印迹吸附剂,并且具有较快的吸附速率,20 m in即达到吸附平衡,最大的平衡吸附量达221 mg/g,在Cd(Ⅱ)存在下,相对选择性系数达到121。该法的检出限为0.23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3.7%。将该印迹吸附剂用于实际水样的分离富集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离子印迹吸附剂 表面印迹技术 选择性分离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印迹聚合物在线分离富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铜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慧芝 裴梅山 +1 位作者 张瑾 魏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72-1475,共4页
研究了以铜(Ⅱ)离子作为模板离子,合成了铜(Ⅱ)离子印迹聚合物并将其做成固相萃取柱,直接安装在流动注射系统上,对样品中的铜(Ⅱ)离子进行在线分离富集;经H2SO4+乙醇混合溶液洗脱液在线洗脱后。在H2SO4介质中,铜(Ⅱ)离子催化... 研究了以铜(Ⅱ)离子作为模板离子,合成了铜(Ⅱ)离子印迹聚合物并将其做成固相萃取柱,直接安装在流动注射系统上,对样品中的铜(Ⅱ)离子进行在线分离富集;经H2SO4+乙醇混合溶液洗脱液在线洗脱后。在H2SO4介质中,铜(Ⅱ)离子催化高锰酸钾氧化桑色素发生化学发光反应。据此建立了灵敏简单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铜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定铜的线性范围为0.1~10μg.mL-1,相关系数r=0.996 8,方法检出限为0.001 2μg.mL-1,对4.0μg.mL-1铜进行9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加标回收率在95%~105%之间,方法用于样品中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离子印迹聚合物 在线分离 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金属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识别性能 被引量:9
17
作者 范培民 王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14-2520,共7页
以槲皮素与Zn(Ⅱ)的配合物为模板,在甲醇溶液中制备金属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研究了槲皮素与Zn(Ⅱ)的配位方式及配位比,验证了槲皮素、Zn(Ⅱ)和4-乙烯基吡啶之间的三元配位作用.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平衡... 以槲皮素与Zn(Ⅱ)的配合物为模板,在甲醇溶液中制备金属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研究了槲皮素与Zn(Ⅱ)的配位方式及配位比,验证了槲皮素、Zn(Ⅱ)和4-乙烯基吡啶之间的三元配位作用.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平衡结合实验考察了功能单体及交联剂用量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优化了聚合物的反应配比.同时对系列印迹聚合物的识别体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槲皮素-Zn(Ⅱ)模板印迹聚合物对槲皮素-Zn(Ⅱ)的配合物表现出明显的吸附选择性和特异性,对槲皮素结构类似物芦丁和柚皮素的吸附选择性较差,分离因子分别为3.21和1.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迹聚合物 槲皮素 Zn() 配位比 配位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体辅助Ni(Ⅱ)离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18
作者 付冬雪 赵莉 +2 位作者 姚星月 王琪 成会玲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39,88,共6页
采用沉淀聚合法,以Ni(Ⅱ)离子为模板离子,邻氨基吡啶为配体,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系统优化印迹条件,制备一系列Ni(Ⅱ)离子印迹聚合物Ni(Ⅱ)-IIP_(1-20)及相应的非印迹聚合物Ni(Ⅱ)-NIP_(1-20)。采用SEM(扫描电镜)、FT-IR(红外光谱)等对... 采用沉淀聚合法,以Ni(Ⅱ)离子为模板离子,邻氨基吡啶为配体,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系统优化印迹条件,制备一系列Ni(Ⅱ)离子印迹聚合物Ni(Ⅱ)-IIP_(1-20)及相应的非印迹聚合物Ni(Ⅱ)-NIP_(1-20)。采用SEM(扫描电镜)、FT-IR(红外光谱)等对较优条件下制备的Ni(Ⅱ)-IIP_(3)及Ni(Ⅱ)-NIP_3进行结构表征,通过动力学吸附实验和等温吸附实验等进一步探究其吸附行为。结果表明:Ni(Ⅱ)-IIP_3对Ni(Ⅱ)离子的平衡吸附量达109.48 mg/g,印迹因子为3.70,是典型的介孔材料。其表面存在吸附Ni(Ⅱ)离子的特异性印迹孔穴,吸附行为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此外,在“竞争离子”Co(Ⅱ)离子存在的条件下,Ni(Ⅱ)-IIP_3对Ni(Ⅱ)离子仍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良好的吸附选择性,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离子 沉淀聚合 离子印迹聚合物 邻氨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模板交联壳聚糖聚合物的表征及吸附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名楠 于文辉 梁振益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7-61,66,共6页
以Pb2+为模板分子,以壳聚糖(CTS)为功能单体合成了CTS-Pb2+复合物、CTS-Pb2+交联聚合物及Pb2+交联CTS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采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镜、X衍射仪等仪器对CTS、CTS-Pb2+复合物、CTS-Pb2+交联聚合物和MIP的表... 以Pb2+为模板分子,以壳聚糖(CTS)为功能单体合成了CTS-Pb2+复合物、CTS-Pb2+交联聚合物及Pb2+交联CTS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采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镜、X衍射仪等仪器对CTS、CTS-Pb2+复合物、CTS-Pb2+交联聚合物和MIP的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TS吸附Pb2+是以—NH2为吸附点;CTS吸附Pb2+后,结晶度下降、热稳定性变差;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得到的MIP呈具有一定孔径分布的多孔结构,这有利于Pb2+的吸附和洗脱,也为Pb2+的扩散或洗脱提供了良好的通道;MIP在实际水样处理中体现出较高的Pb2+吸附选择性,它在处理含Pb2+废水方面可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壳聚糖 分子印迹聚合物 pb2+ 选择性 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 (MIP) p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印迹磁固相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联用分析环境水样中痕量Ni(Ⅱ) 被引量:2
20
作者 秦冲 陈贝贝 +1 位作者 何蔓 胡斌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3-788,共6页
本文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磁性离子印迹材料Fe3O4@SiO2@IIM,并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所制备的Fe3O4@SiO2@IIM磁材料颗粒较均一,粒径约为20nm,单分散性好,具有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8.66emu·g^-1)。基于此,建立了离子... 本文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磁性离子印迹材料Fe3O4@SiO2@IIM,并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所制备的Fe3O4@SiO2@IIM磁材料颗粒较均一,粒径约为20nm,单分散性好,具有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8.66emu·g^-1)。基于此,建立了离子印迹磁固相萃取(IIMSPE)-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联用技术分析环境水样中Ni(Ⅱ)的新方法。对影响MSPE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方法对Ni(Ⅱ)的检出限为0.015ng·mL^-1,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7.3%(n=7,c=0.1ng·mL^-1),富集倍数为24.8,所制备的磁性离子印迹材料不同批次间RSDs为10.9%(n=5,c=0.1ng·mL^-1),所合成的材料可以重复使用5次以上。采用该方法分析了标准水样(GSBZ50009-88)中的Ni(Ⅱ)含量,验证方法的准确性,测定值和标准值吻合良好。将该方法应用于东湖水和长江水中Ni(Ⅱ)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0.6%-10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 磁固相萃取 离子印迹聚合物 N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