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业R&D投入与产出绩效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基于创新产业分类的视角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冬琴 廖中举 程华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16,共9页
行业R&D投入与产出绩效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不同的行业类型具有不同的创新特征,R&D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也存在差异。本文基于Pavitt创新产业分类,采用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对我国制造业不同行业R&D投资与绩效的关系... 行业R&D投入与产出绩效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不同的行业类型具有不同的创新特征,R&D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也存在差异。本文基于Pavitt创新产业分类,采用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对我国制造业不同行业R&D投资与绩效的关系进行非线性回归,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四大类行业中,供应商主导型和规模密集型行业R&D投入与绩效的关系呈现弧度较高的倒U型曲线,而专业化供应商和以科学为基础的行业R&D投入对产出绩效的影响呈平坦的倒U型曲线关系。围绕产业类型的创新行为特点,本文对这一结果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投入 绩效 pavitt创新产业分类 非线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评价与分类 被引量:10
2
作者 袁旭梅 张旭 王亚娜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21,共9页
本文结合云模型与概率优势关系,提出基于云概率优势关系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对2010—2015年中国6个区域18个省(直辖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探索其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水平及波动情况,分别以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 本文结合云模型与概率优势关系,提出基于云概率优势关系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对2010—2015年中国6个区域18个省(直辖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探索其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水平及波动情况,分别以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同创新综合能力水平-波动、创新环境水平-波动以及投入-产出为维度进行了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各区域和省(直辖市)在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水平和波动方面差异显著,各区域和省(直辖市)可针对所属类型特点,采取有力措施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概率优势关系 高新技术产业 区域协同创新 评价和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技术”协同视角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分类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郭燕青 何地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6-152,共7页
本文以"主体-技术"协同视角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分类模式。在结合2-模网络理论基础上,从核心技术和创新主体两个维度出发,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分为单核心实验室型、单核心产业链型、单核心辅... 本文以"主体-技术"协同视角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分类模式。在结合2-模网络理论基础上,从核心技术和创新主体两个维度出发,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分为单核心实验室型、单核心产业链型、单核心辅助型、单核心复合型、多核心实验室型、多核心产业链型、多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复合型。同时,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除了单核心辅助型和多核心辅助型之外,其它6种模式均存在,并进一步对其创新网络的分类模式及相关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网络 分类体系 2-模网络 新能源汽车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权分离理论的产业创新平台治理模式分类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费钟琳 黄幸婷 曹丽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5-28,共4页
产业创新平台是在一定区域内围绕特定产业从事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提供相关创新服务的知识基础设施。基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思想,根据不同属性参与主体的组合发展了新的产业创新平台治理模式分类方法。通过对特定类型产业创新平台... 产业创新平台是在一定区域内围绕特定产业从事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提供相关创新服务的知识基础设施。基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思想,根据不同属性参与主体的组合发展了新的产业创新平台治理模式分类方法。通过对特定类型产业创新平台产品和服务属性及其受益排他性和消费竞争性的差异比较,明确不同类型治理模式的内涵特征,为未来研究不同产业领域创新活动在知识来源、专有条件、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差异做了理论准备;为选择与平台创新活动需要相适应的治理模式,提升产业创新绩效提供了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创新平台 治理模式 分类维度 受益排他性 消费竞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群创新科技政策“效用—响应”测度分类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晨光 张永安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4-30,共7页
创新模式、政策特性、政策工具,历史演化和涉及领域是创新科技政策的传统分类方法,没有关注政策在多领域不同层面的影响作用,不利于企业明确政策利弊和对政策进行响应决策。从宏观政策效用和微观企业响应出发,提出"效应—响应"... 创新模式、政策特性、政策工具,历史演化和涉及领域是创新科技政策的传统分类方法,没有关注政策在多领域不同层面的影响作用,不利于企业明确政策利弊和对政策进行响应决策。从宏观政策效用和微观企业响应出发,提出"效应—响应"分类思路,依据政策的强制程度、作用力度、持续效力、财政励度、影响层度以及资源供给强度、响应收益周期和企业响应态度,将集群创新科技政策分为:紧迫性政策、权威性政策、指导性政策、阶段性政策和长期性政策,并以中关村为案例,选用2007—2011年政策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创新科技政策 政策分类 政策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ilks判别式分析的集群创新科技政策分类测度研究——以中关村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永安 李晨光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4-201,F0003,共9页
产业集群作为多主体相互学习和联系的空间资源禀赋载体,提供了创新的基础环境。以中关村为例,采用Wilks判别式分析方法对集群创新科技政策的分类测度体系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集群创新科技政策分类测度体系中的7个关键测... 产业集群作为多主体相互学习和联系的空间资源禀赋载体,提供了创新的基础环境。以中关村为例,采用Wilks判别式分析方法对集群创新科技政策的分类测度体系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集群创新科技政策分类测度体系中的7个关键测度与判别式函数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Wilks判别式模型能够有效地进行分类统计。理性认知各类集群创新科技政策的特点,能够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评价依据,灵活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政策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创新科技政策 分类测度 关键测度 判别式分析 结构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再生资源产业协同创新三方演化博弈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武健 曹丽霞 +2 位作者 黄琪华 许磊 张军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5-186,共12页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再生资源企业、地方政府和公众协同创新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博弈主体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并用数值...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再生资源企业、地方政府和公众协同创新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博弈主体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并用数值分析研究各参数改变对博弈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概率的大小与博弈主体选择策略的收敛速度成正比;不同博弈主体对参数改变的敏感度不同,公众对参与创新的成本和惩罚力度的敏感度更高;不同博弈主体之间的策略选择是相互促进的,演化稳定策略为"积极参与,监管,积极参与"。基于上述结论,从再生资源企业、地方政府、公众的角度提出建议,为再生资源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有效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再生资源产业 协同创新 演化博弈 垃圾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羽肉鸡产业如何在创新中突围
8
作者 魏群 《农家致富》 2015年第1期16-16,共1页
黄羽肉鸡业是我国传统特色产业。黄羽肉鸡体型大小不一,主要依靠外在表观性状进行区分,分类标准杂乱,严重依赖活禽交易模式,深加工产品比例较少,祖代种鸡产能过剩,这是该产业现状。因此行业必须面对这些现实,寻求解决途经,如果撇开现实... 黄羽肉鸡业是我国传统特色产业。黄羽肉鸡体型大小不一,主要依靠外在表观性状进行区分,分类标准杂乱,严重依赖活禽交易模式,深加工产品比例较少,祖代种鸡产能过剩,这是该产业现状。因此行业必须面对这些现实,寻求解决途经,如果撇开现实,一味抱怨行业受到挤压没有太大意义。目前最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定位清楚黄羽肉鸡的竞争力到底是什么,积极应对行业出现的问题,寻求产业发展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羽肉鸡 肉鸡产业 创新 深加工产品 特色产业 表观性状 分类标准 交易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教育产业化 被引量:6
9
作者 牛媛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8,共3页
关键词 教育产业 教育商品化 教育市场化 工业产业 等学校 标准产业分类 教育成果 三次产业分类 资产耗费 知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基于创新型组织模式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沈梓鑫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100,172,共11页
美国在二战以后能够在世界科技领域保持领先优势的重要秘诀,源自于以DARPA为代表的创新组织机构在颠覆性技术上的突破性进展。DARPA在诞生之初就将目标聚焦在具有长远战略价值的颠覆式创新项目上,这在美国科技进步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 美国在二战以后能够在世界科技领域保持领先优势的重要秘诀,源自于以DARPA为代表的创新组织机构在颠覆性技术上的突破性进展。DARPA在诞生之初就将目标聚焦在具有长远战略价值的颠覆式创新项目上,这在美国科技进步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对DARPA诞生的历史动因及其背后的产业政策逻辑进行剖析,认为DARPA是基于战后国内创新挑战而进行的组织模式创新。本文在引入鲍维利安五类创新模式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关联性分析,认为美国作为领先型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优势在于科研创新体系的发展完善,强调颠覆式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基础研究的商业化转化。其中,DARPA模式是创新型组织模式的典型示范,在组织特征、管理理念和制度安排方面有其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创新 产业政策逻辑 创新模式分类 组织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竹代塑产品分类分级”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11
《世界竹藤通讯》 2023年第4期I0004-I0004,共1页
2023年8月16日,在国际(安吉)“以竹代塑”创新大会上,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家林草局竹林碳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林业碳汇与计量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周国模教授代表浙江农林大学和安吉县竹产业发展中心发布了《以竹... 2023年8月16日,在国际(安吉)“以竹代塑”创新大会上,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家林草局竹林碳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林业碳汇与计量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周国模教授代表浙江农林大学和安吉县竹产业发展中心发布了《以竹代塑产品分类分级》的团体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标准 产业发展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分类分级 科技创新团队 浙江农林大学 林业碳汇 创新大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音
12
《中国畜牧业》 2024年第15期9-9,共1页
奶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质增效,要更加重视集成创新,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更加重视因地制宜,结合不同生产模式的实际需求,分级分类拿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更加重视力量协同,整合产业链上各方资源,实现政府、科研机构、推... 奶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质增效,要更加重视集成创新,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更加重视因地制宜,结合不同生产模式的实际需求,分级分类拿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更加重视力量协同,整合产业链上各方资源,实现政府、科研机构、推广机构间的高效互动,科研、科教、产研融合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广机构 科研机构 分级分类 集成创新 因地制宜 提质增效 产业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体系及其启示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黎明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60,共4页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然而,由于先天与后天的因素,使它们在资金融通、市场地位、信息获取等方面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难以与大企业进行公平竞争。我国已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十五”期间产业政策要点之一,如何...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然而,由于先天与后天的因素,使它们在资金融通、市场地位、信息获取等方面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难以与大企业进行公平竞争。我国已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十五”期间产业政策要点之一,如何借鉴国际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从而增强经济的活力是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 政府 中小企业 金融扶持体系 分类 社会服务 科技创新 市场开拓 产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辑学研究的新任务新课题 被引量:6
14
作者 阙道隆 《出版科学》 2003年第2期13-15,共3页
建议《出版科学》注意出版业文化性与产业性关系的研究,深化编辑学的分类研究,推进编辑学的综合研究。
关键词 《出版科学》 研究创新 编辑学研究 出版业文化 文化产业 编辑学分类 编辑活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偏向性技术变迁视角下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戴一鑫 李杏 卢泓宇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进入技术前沿阶段,中国创新机制逐渐转向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依托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庞大的产业链分工体系,以外循环为主的产业分工逐渐向“国内大循环”转换。基于前向联系的生产分解模型,从国家总增加值构成的角度测算分行业的国内增加... 进入技术前沿阶段,中国创新机制逐渐转向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依托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庞大的产业链分工体系,以外循环为主的产业分工逐渐向“国内大循环”转换。基于前向联系的生产分解模型,从国家总增加值构成的角度测算分行业的国内增加值份额,实证检验了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国内分工增加值份额变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显著提高了国内分工增加值份额,在采用动态面板估计与替换解释变量后,结论仍然稳健。国内市场需求扩大和中间品本土创新是两个主要的影响机制。分样本结果显示,“基于科学”和“专业化供应商”行业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增加值份额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基于主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进一步纠偏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扭曲,提升体制性科研人才配置效率,优化创新人才资源在地区间、行业间的最优化配置;加快引致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创新,扩大知识部门的产业规模,强化本土中间品原创性;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特别是在前沿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大规模产业化方面形成竞争优势,旨在在更为广泛的高技术产业中形成以我为主导的国内价值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 国内分工增加值份额 国内市场需求 中间品本土创新 全球价值链 pavitt行业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