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赛利定静脉自控镇痛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肥胖产妇剖宫产术后恢复的影响
1
作者 刘克 葛秀玲 +7 位作者 张帅帅 梅莎莎 吕凯丽 盖志辉 王帅 王大龙 徐伟民 叶文学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0-724,共5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奥赛利定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肥胖产妇剖宫产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4年3—12月择期行剖宫产产妇120例,年龄22~34岁,BMI 30.0~35.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 目的观察和比较奥赛利定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肥胖产妇剖宫产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4年3—12月择期行剖宫产产妇120例,年龄22~34岁,BMI 30.0~35.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两组:奥赛利定组(O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60例。胎儿娩出后,O组静脉注射奥赛利定1 mg;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μg。手术结束即刻连接静脉镇痛泵,O组给予奥赛利定0.3 mg/kg,S组给予舒芬太尼2μg/kg,均复合托烷司琼10 mg并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手术结束即刻,两组实施相同方案超声引导下TAPB,每侧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于术前2 h、术后1、2 d行15项恢复质量(QoR-15)评估。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记录术后2、4、8、12、24、48 h静息和宫缩时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情况。于术前2 h和术后24、48 h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浓度。采用Likert计分法评估术后舒适度。记录术后48 h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头晕、腹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O组术后1 d QoR-15评分、术后舒适度评分明显升高,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术后2、4、8、12、24 h静息和宫缩时VAS疼痛评分、补救镇痛率、术后24 h血清IL-6、CRP浓度、术后48 h内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两组术后2 d QoR-15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48 h静息和宫缩时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血清IL-6、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赛利定静脉自控镇痛联合TAPB应用于肥胖产妇剖宫产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与舒芬太尼比较,可明显提高产妇术后早期舒适度,且不增加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剖宫产 奥赛利定 舒芬太尼 腹横肌平面阻滞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术后患者自控镇痛随访专家共识(2025)
2
作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 +14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临床麻醉质量管理学组 霍晓鹏 孙育红 王惠珍 张圣洁 赵琳 崔秋菊 张捷 王一亦 聂卫华 王英丽 任立英 张红梅 邵占芳 李葵南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907,共9页
疼痛是术后常见现象,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是目前最常用和最理想的镇痛方法。随访可指导患者正确使用PCA,从而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截至目前,尚无相应的专家共识或指南规范临床操作,为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 疼痛是术后常见现象,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是目前最常用和最理想的镇痛方法。随访可指导患者正确使用PCA,从而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截至目前,尚无相应的专家共识或指南规范临床操作,为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临床麻醉质量管理学组共同发起,组织多名从事术后疼痛管理和研究的临床医护工作者,编写了《成人术后患者自控镇痛随访专家共识(2025)》。该共识结合当前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临床经验,分别就成人术后PCA随访团队的人员组成、适宜人群、随访及护理三方面内容达成了初步共识,以期为患者术后PCA规范化管理提供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术后 患者自控镇痛 管理 护理 随访 手术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背景剂量奥赛利定用于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
3
作者 米琰 郭怡辛 +2 位作者 刘世娅 刘文铜 李格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97-802,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背景剂量奥赛利定用于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骨肿瘤切除术的患者91例,男43例,女48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Ⅲ级。术后48 h内行PCIA,镇痛方案为奥赛利定2... 目的比较不同背景剂量奥赛利定用于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骨肿瘤切除术的患者91例,男43例,女48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Ⅲ级。术后48 h内行PCIA,镇痛方案为奥赛利定20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单次按压剂量1.8 ml(奥赛利定0.36 mg),锁定时间6 min。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无背景剂量组(O组,n=30),背景剂量0.2 mg/h(奥赛利定1 ml/h)(O1组,n=30),背景剂量0.4 mg/h(奥赛利定2 ml/h)(O2组,n=31)。记录术后2、6、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奥赛利定用量、曲马多和帕洛诺司琼使用情况、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前及术后24、48 h 15项术后恢复质量(QoR-15)和满意度评分。结果与O组比较,O1组和O2组术后6、12、24和48 h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奥赛利定用量明显增加(P<0.05);O1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术后24、48 h QoR-15评分和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O1组比较,O2组术后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奥赛利定用量明显增加,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升高,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延长,术后24、48 h QoR-15评分明显降低(P<0.05)。三组术后静息时NR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曲马多和帕洛诺司琼使用率和其他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奥赛利定背景剂量0.4 mg/h比较,奥赛利定背景剂量0.2 mg/h PCIA在保证镇痛效果的同时,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并能有效改善术后早期恢复质量,是骨肿瘤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更适宜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奥赛利定 术后镇痛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背景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布啡不同镇痛泵参数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9
4
作者 叶卉 孙杰 +2 位作者 汪佳佳 黄露欣 谢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参数纳布啡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的产妇179例,年龄18~45岁,BMI 20~35 kg/m 2,ASAⅠ或Ⅱ级,术后均给予PCIA(纳布啡2 mg/kg+托烷司琼8 mg/100 ml,间隔时间15 min,极限量10...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参数纳布啡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的产妇179例,年龄18~45岁,BMI 20~35 kg/m 2,ASAⅠ或Ⅱ级,术后均给予PCIA(纳布啡2 mg/kg+托烷司琼8 mg/100 ml,间隔时间15 min,极限量10 ml/h)。将产妇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C组,背景量2 ml/h,单次按压2 ml,n=60)、低背景量组(L组,背景量1 ml/h,单次按压3 ml,n=62)和无背景量组(N组,背景量0 ml/h,单次按压4 ml,n=57)。记录术后2、6、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纳布啡消耗量。记录术后48 h内PCIA按压情况、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Ramsay镇静评分和术后恶心呕吐、头晕、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N组术后6、12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5),L组和N组术后24、48 h纳布啡消耗量明显减少,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头晕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N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L组比较,N组术后12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升高,术后48 h纳布啡消耗量明显减少,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增加,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三组Ramsay镇静评分和术后恶心呕吐、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背景量(1 ml/h)纳布啡PCIA可在充分镇痛的同时,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可作为纳布啡PCI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参数设置的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纳布啡 术后镇痛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参数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氢吗啡酮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抑郁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曹腾飞 郭立发 +3 位作者 李金茹 杨淑红 赵爽 王秀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9-95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氢吗啡酮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7—9月择期全身麻醉联合收肌管阻滞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80例,男44例,女136例,年龄65~80岁,BMI 18.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氢吗啡酮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7—9月择期全身麻醉联合收肌管阻滞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80例,男44例,女136例,年龄65~80岁,BMI 18.5~35.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艾司氯胺酮0.5 mg/kg组(E1组)和艾司氯胺酮1.0 mg/kg组(E2组),每组60例。术后C组、E1组和E2组分别予氢吗啡酮0.2 mg/kg、艾司氯胺酮0.5 mg/kg复合氢吗啡酮0.2 mg/kg和艾司氯胺酮1.0 mg/kg复合氢吗啡酮0.2 mg/kg行PCIA,三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参数设置:背景输注速率1.5 ml/h,单次按压1.5 ml,锁定时间15 min。若静息时VAS疼痛评分≥4分且患者按压PCIA泵镇痛效果不佳,则肌肉注射曲马多0.1 g补救镇痛。于术后1、3、7 d时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HAMD评分≥8分为存在抑郁状态;于术后1、3、7 d时行静息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7 d内抑郁例数、术后3 d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D_(1))、总按压次数(D_(2))、D_(1)/D_(2)、补救镇痛例数以及头晕头痛、多梦、幻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d,C组共有21例(35%)发生抑郁,E1组有7例(12%),E2组有8例(13%);术后7 d,C组共有8例(13%)发生抑郁,E1组有1例(2%),E2组有2例(3%)。与C组比较,E1组术后3、7 d抑郁发生率、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E2组术后3、7 d抑郁、术后3 d内头晕头痛、多梦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E1组和E2组术后1、3、7 d抑郁发生率、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氯胺酮0.5、1.0 mg/kg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PCIA均可改善术后抑郁,艾司氯胺酮1.0 mg/kg可以降低术后头晕头痛、多梦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全膝关节置换术 老年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患者接受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期间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吴觉伦 田园 +2 位作者 聂卫华 张越伦 申乐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6-374,共9页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接受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期间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3年7月1日—10月31日在北京协...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接受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期间发生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3年7月1日—10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外科手术且术后接受PCIA的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获取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史、手术信息、术中用药信息、术后镇痛随访信息。根据接受PCIA期间PONV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PCIA⁃PONV组和非PCIA⁃PONV组;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呕吐(postoperative vomiting,POV),将其分为PCIA⁃POV组和非PCIA⁃POV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PCIA⁃PONV和PCIA⁃POV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373例患者,其中PCIA⁃PONV组676例,PCIA⁃PONV的发生率为49.2%;PCIA⁃POV组285例,PCIA⁃POV的发生率为2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134,95%CI:1.590~2.865,P<0.001)、腹部手术(OR=1.655,95%CI:1.253~2.186,P<0.001)是手术患者接受PCIA期间出现PONV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增长(OR=0.990,95%CI:0.982~0.998,P=0.019)、体质量指数增加(OR=0.961,95%CI:0.932~0.991,P=0.012)则是其保护因素;女性(OR=2.646,95%CI:1.754~3.992,P<0.001)、全麻史(OR=1.372,95%CI:1.042~1.806,P=0.024)、术中使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OR=1.607,95%CI:1.206~2.142,P=0.001)是手术患者接受PCIA期间出现POV的危险因素,而术中未使用肌松拮抗剂(OR=0.393,95%CI:0.237~0.651,P<0.001)则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手术患者接受PCIA期间发生PONV的危险因素,完善的术前评估及合理的围术期管理策略对于预防PCIA⁃PONV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术后恶心呕吐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PCIA在开腹肝脏部分切除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3
7
作者 冉伟 郝涌刚 吴刚明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009-2015,共7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复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与单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用于开腹肝脏部分切除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复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与单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用于开腹肝脏部分切除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择期行开腹肝脏部分切除手术患者120例,采用电脑随机数字法将奇数号分入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PCIA组(A组),偶数号分入单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B组),每组60例,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112例并完成统计分析。A组患者麻醉诱导前于左侧卧位行超声引导下T8~T9节段胸椎旁神经阻滞,注射0.33%罗哌卡因30 mL,B组患者不行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2组患者术后均连接PCIA镇痛泵。主要观察指标为2组患者术后4、8、12、24、48 h痛觉减退平面以及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次要观察指标为术中平均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力、术后首次补救镇痛需求时间、术后48 h补救镇痛人数、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总住院天数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术后4、8、12、24 h静息及咳嗽VAS评分降低(P<0.001),术中平均心率、平均动脉血压明显降低(P<0.01);48 h内曲马多累计消耗量减少(P=0.018),术后首次补救镇痛需求时间延长(P<0.001);术后PCIA平均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人数均明显减少(P<0.001);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提前(P<0.001)。患者术后48 h VAS评分、术后总住院天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PCIA在开腹肝部分切除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纯PCIA,术中循环更稳定,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神经阻滞 静脉自控镇痛 肝部分切除术 术后镇痛 早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对瘢痕妊娠患者辅助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5
8
作者 石静 谢军 +2 位作者 袁玉山 李琳娜 陈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评价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pc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瘢痕妊娠患者辅助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瘢... 目的评价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pc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瘢痕妊娠患者辅助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瘢痕妊娠行UAE辅助治疗的患者116例。依据UAE术后PCIA药物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为58例。分别于手术开始前10 min静注氢吗啡酮2 mg(观察组)和舒芬太尼2μg/kg(对照组),并连接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观察组:氢吗啡酮10 mg+氟比洛芬酯1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配置至镇痛泵中;对照组:舒芬太尼2μg/kg+氟比洛芬酯1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配置至镇痛泵中。记录两组患者UAE术后0.5、4、8、12、24、48 h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布鲁格曼舒适度量表(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评分,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0.5 h 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4、8、12、24、48 h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0.5、4、8、12、24、48 h B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药物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嗜睡、皮肤瘙痒、低氧或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氢吗啡酮和舒芬太尼PCIA有助于缓解瘢痕妊娠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疼痛,但氢吗啡酮对比舒芬太尼可明显降低术后VAS评分、提高术后BCS评分,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镇痛药物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吗啡酮 瘢痕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术 静脉自控镇痛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与氟比洛芬酯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周银 袁鹏 +2 位作者 张强 金文杰 侍崇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76-1280,共5页
目的比较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与氟比洛芬酯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97例,男33例,女64例,年龄18~70岁,BMI 18.5~28.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乙酰氨基酚... 目的比较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与氟比洛芬酯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97例,男33例,女64例,年龄18~70岁,BMI 18.5~28.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组(T组,n=48)和氟比洛芬酯组(F组,n=49)。手术切皮前,T组静脉滴注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注射液50 ml(500 mg),术后2 d每隔12 h静脉滴注相同剂量;F组于术前及术后相同时点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术后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静脉注射曲马多50 mg补救镇痛。记录术后1、6、12、24、48 h静息和活动(咳嗽)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输液量、尿量、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总按压和有效按压次数、羟考酮用量、术后补救镇痛情况、总住院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F组比较,T组术后6 h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中尿量明显升高(P<0.05),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输液量、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总按压和有效按压次数、羟考酮用量、术后补救镇痛率、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可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提供与氟比洛芬酯相似的术后镇痛效果,且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注射液 氟比洛芬酯 术后镇痛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61
10
作者 李兵 王燕琼 +3 位作者 苏纲 杜伟忠 田佳 黄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81-783,共3页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胎足月初产妇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PCEA组硬膜外腔注射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的混合药液10ml负...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胎足月初产妇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PCEA组硬膜外腔注射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的混合药液10ml负荷量,然后连接硬膜外镇痛泵;PCIA组先静脉注射25μg负荷剂量的瑞芬太尼,然后连接静脉电子镇痛泵。测定患者VAS疼痛评分和Bromage评分,记录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镇痛后1~3h,PCE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PCIA镇痛效果不及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PCEA,但操作简单、起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分娩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61
11
作者 李明峡 胡宪文 +5 位作者 张琪 肖建军 刘松 李熹 何淑芳 张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0-854,共5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50例择期全麻下行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均等分为5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组(S1、S2组)...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50例择期全麻下行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均等分为5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组(S1、S2组),舒芬太尼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组(M1、M2、M3组)。于手术结束即刻行 PCIA,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首次剂量均为舒芬太尼0.1μg/ kg,静脉镇痛泵背景输注速度2 ml/ h,自控给药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分别于术后1(T1)、3(T2)、6(T3)、12(T4)、24(T5)和48 h(T6)各时间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及 Ramsay 镇静评分评价患者镇静程度;记录患者术后48 h 内 PCIA 按压总次数及地佐辛用量;并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与 S1、M1组比较,S2、M2、M3组 T1~ T6 VAS 评分降低(P 〈0.05),M3组 T1~ T6 Ramsay 评分升高(P 〈0.05),S2、M2、M3组 PCIA 按压总次数及地佐辛消耗量均减少( P 〈0.05)。M2组未出现并发症,S2组较 S1、M1、M2、M3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例数增加(P 〈0.05);M2、M3组较 S1组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减少(P 〈0.05);M3组较 M2组呼吸抑制发生例数增加(P 〈0.05);M3组较 S1、S2、M1、M2组低血压发生例数增加(P 〈0.05)。结论2μg/ kg 舒芬太尼联合2μg/ kg 右美托咪定镇痛效果满意,副反应少,是骨科患者术后镇痛的较佳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术后镇痛 患者自控静脉镇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芬太尼用于颌面外科术后镇痛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8
12
作者 马加海 徐礼鲜 +4 位作者 张国良 卢玲玲 徐瑞芬 李源 王惠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70例颌面外科全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舒芬太尼(Suf)组和芬太尼(Fen)组,各35例。分别使用舒芬太尼或芬太尼进行PCA,不给负荷量。记录术后0h、4h、8h、12h、24h、48h各时间...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70例颌面外科全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舒芬太尼(Suf)组和芬太尼(Fen)组,各35例。分别使用舒芬太尼或芬太尼进行PCA,不给负荷量。记录术后0h、4h、8h、12h、24h、48h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PCA次数、并发症和病人的满意度等。结果Suf组8h和24hVAS评分明显低于Fen组(P<0.05),其它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Suf组各时间点镇静评分均明显大于Fen组(P<0.05);Suf组PCA按压次数显著低于Fen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低,无统计学差异(P>0.05);Suf组病人对PCA满意率显著高于Fen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术后PCA,镇痛安全有效,并且镇静效果优于芬太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颌面外科 对比观察 术后镇痛 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并发症发生率 镇静评分 PCA次数 VAS评分 显著性差异 统计学差异 术后病人 疼痛评分 外科术后 口腔颌面 镇静效果 24h 安全性 负荷量 满意度 满意率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5
13
作者 邬子林 周志飞 +1 位作者 许立新 佘守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1-704,共4页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全髋置换手术后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后启动PCA时分别以0.2μg(/kg·h)持续输注右旋美托咪啶和生理盐水至PC...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全髋置换手术后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后启动PCA时分别以0.2μg(/kg·h)持续输注右旋美托咪啶和生理盐水至PCA结束。记录两组自觉伤口疼痛PCA启动时(0)、4、8、12、24 h时VAS评分、芬太尼累积用量、Ramsay评分等;记录术后镇痛24 h期间的不良反应和异常情况及治疗措施。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但试验组PCA后各时点VA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Ramsay镇静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2 h和24 h芬太尼累积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减少21.4%。试验组PCA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率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输注右旋美托咪啶联合芬太尼PCA模式用于老年患者静脉镇痛安全有效,可减少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咪啶 芬太尼 老年人 镇痛 静脉内 镇痛 病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恶性肿瘤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0
14
作者 靳红绪 张同军 +2 位作者 孙学飞 王忠义 李凤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4-266,274,共4页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恶性肿瘤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级或Ⅱ级择期行腹部恶性肿瘤根治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芬太尼...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恶性肿瘤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级或Ⅱ级择期行腹部恶性肿瘤根治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2.5μg/kg+托烷司琼6 mg;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DS组),地佐辛0.25 mg/kg+舒芬太尼1.5μg/kg+托烷司琼6 mg。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 h(T1)、6 h(T2)、12 h(T3)、24 h(T4)、48 h(T5)视觉模拟评分(VAS)、布氏舒适评分(BCS)、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VAS、BC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3.36,F时间=4.98,P=0.12;F组间=3.75,F时间=5.68,P=0.1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91,F时间=2.45,P=0.0089)。术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S组患者(5.1±0.6)次,DS组(4.7±0.8)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1,P=0.20)。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683,P<0.05)。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期间均未出现呼吸抑制。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嗜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术后PCIA,镇痛效果可靠、满意,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舒芬太尼 静脉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静、舒适度及并发症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63
15
作者 鲁义 屠伟峰 +3 位作者 卿朝晖 卜文豪 陆建华 尧新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疼痛VAS评分≤2分时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静、舒适度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60岁,BMI 18.5~25.0kg/m2,术后12h的疼痛VAS评分≤2分... 目的探讨疼痛VAS评分≤2分时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静、舒适度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60岁,BMI 18.5~25.0kg/m2,术后12h的疼痛VAS评分≤2分,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各30例,采用Ramsay镇静评分(RSS)、舒适度评分(BCS)量表评估术后12、24h患者的镇静及舒适度,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后12h检测患者血清TNF-α与IL-6的含量。结果术后12、24hPCEA组的BCS评分分别为(3.37±0.67)和(3.73±0.45)分,明显高于PCIA组的(2.73±1.14)和(3.03±0.85)分(P<0.05);RSS评分分别为(2.17±0.53)和(2.03±0.18)分,明显低于PCIA组的(2.70±1.02)和2.40±0.81)分(P<0.05)。PCI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PCEA组(P<0.05)。术后12h,PCEA组血清TNF-α与IL-6含量明显低于PCIA组(P<0.05)。PCEA组术后低血压、导尿管停留时间延长、下肢乏力或麻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CIA组(P<0.05)。结论在疼痛VAS评分≤2分时,PCEA可提供更好的舒适度及镇静效果,但增加术后低血压、导尿管停留时间延长等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自控镇痛 硬膜外自控镇痛 视觉模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式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40
16
作者 张高峰 孙立新 +3 位作者 陈怀龙 孙晓鹏 林旭 时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84-988,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镇痛方式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自控椎旁神经镇痛组(PVB组)、自控硬膜外镇痛组(PCEA组)和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组)。PVB组在... 目的比较不同镇痛方式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自控椎旁神经镇痛组(PVB组)、自控硬膜外镇痛组(PCEA组)和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组)。PVB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术侧T4~5椎旁间隙穿刺插管,PCEA组行T4~5硬膜外穿刺插管。手术结束前30min停用瑞芬太尼;PVB组经椎旁间隙导管注射0.2%罗哌卡因15ml负荷量;PCEA组硬膜外注射0.125%罗哌卡因5ml,PCIA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之后连接镇痛泵PVB组0.2%罗哌卡因,5ml/h,PCA量5ml,锁定时间15min;PCEA组0.125%罗哌卡因,5ml/h,PCA量5ml,锁定时间15min;PCIA组舒芬太尼1.0μg/ml,2ml/h,PCA量2ml,锁定时间15min。记录入室后(T0)、拔出气管导管30min(T1)、术后24h(T2)、48h(T3)、72h(T4)HR、MAP、PaO2、PaCO2;及T1~T4时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测定T0、T2~T4时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用力1秒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并计算FEV1/FVC;记录镇痛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PVB组和PCEA组MAP明显降低、PCIA组MAP明显升高,PCEA组HR明显减慢、而T2时三组HR明显增快(P〈0.05)。与PCIA组比较,T1时PVB组、PCEA组和T2时PCEA组MAP明显降低,T1时PCEA组HR明显减慢(P〈0.05)。与PCEA组比较,T1、T2时PVB组MAP明显升高,T1时PVB组HR明显增快(P〈0.05)。与T0时比较,T1时三组患者PaO2和T1、T2时PCIA组PaCO2明显升高(P〈0.05)。与PCIA组比较,T1、T2时PVB组和PCEA组PaCO2明显降低(P〈0.05)。与T0时比较,T2~T4时三组FVC%、FEV1%明显降低(P〈0.05)。与PCIA组比较,T2~T4时PVB和PCEA组FVC%和FEV1%明显升高(P〈0.05)。三组FEV1/FVC组间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CIA组比较,T1~T4时PVB组和PCEA组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PVB组和PCEA组患者无一例发生嗜睡,明显低于PCIA组14例(P〈0.01)。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后患者自控椎旁神经阻滞镇痛效果完善,有利于术后肺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控椎旁神经镇痛 自控硬膜外镇痛 自控静脉镇痛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0
17
作者 林春水 卢刚 +1 位作者 阮骆阳 古妙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0-241,244,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等效剂量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年龄20~60岁择期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后双腔... 目的观察比较等效剂量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年龄20~60岁择期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后双腔管气管内插管,两组术中吸入异氟烷、间断肌肉注射罗库溴铵维持全麻。病人清醒拔除气管导管后接韩国奥美2300电子镇痛泵行PCIA。F组:芬太尼2 mg、咪唑安定1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S组:舒芬太尼0.2 mg、咪唑安定1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背景剂量2.5 ml/h,指令剂量2.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所有病人术后鼻导管吸氧2~3 L/min,分别记录术后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镇静、恶心和呕吐评分,记录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和累计镇痛药消耗量。结果 S组术后24、48 h镇痛药耗量和VAS评分均低于 F组,其中术后48 h 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S组术后24 h镇静优于F组(P<0.05);S组术后48 h恶心、呕吐者明显少于F组(P<0.05):两组术后48 h内无一例呼吸抑制(脉搏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者)发生。两组术后24、48 h 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PCIA,镇痛、镇静效果优于芬太尼,而恶心、呕吐发生率较芬太尼低,是开胸术后更为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人自控镇痛 舒芬太尼 芬太尼 胸廓造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44
18
作者 柳娟 赵丽丹 +2 位作者 张晴 张忱 岳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7-319,共3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找出合适的用药方法。方法行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年龄65-8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四组。A组:术毕缝皮时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PCA镇痛液中含舒...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找出合适的用药方法。方法行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年龄65-8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四组。A组:术毕缝皮时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PCA镇痛液中含舒芬太尼100μg。B组:术后PCA镇痛液中含氟比洛芬酯150mg,舒芬太尼75μg。C组:术毕缝皮时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PCA镇痛液中含氟比洛芬酯150mg,舒芬太尼50μg。D组:术毕缝皮时不给予氟比洛芬酯,术后PCA镇痛液中含舒芬太尼100Ug。分别记录苏醒后、术后4、8、12、24h 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不同时点PCA泵按压次数、实际有效按压次数,术后24h舒芬太尼累积用量以及不良反应,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有无躁动、咽痛。结果与A、C组比较,T0~T2时B、D组VAS评分明显升高(P〈O.05)。与B、C组比较,T1、T2时A、D组Ramsay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A、C组比较,B、D组PCA实际、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增多(P〈0.05)。与C组比较,术后24h内A、B、D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增多(P〈O.05)。结论老年患者行上腹部手术术毕缝皮时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PCA镇痛液中含氟比洛芬酯1I50mg/ml、舒芬太尼0.50μg/ml,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舒芬太尼 老年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2
19
作者 张高峰 陈斐 +3 位作者 孙立新 陈怀龙 尹曾 毕燕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镇痛或静脉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患者镇痛效果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镇痛或静脉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患者镇痛效果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51-71岁,体重50-77kg,随机均分两组:PCIA组和患者自控股神经镇痛组(PCNA组)。PCIA组:术后持续输注芬太尼镇痛;PCNA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股神经置管,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6、12、24和48h时采集股静脉血,检测IL-6及IL-10浓度。观察并记录术后2、12、24、36、48h静止时和术后24、48、72h运动时VAS评分。记录尿潴留、低氧血症(SpO2〈90%)、恶心、呕吐、嗜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追加哌替啶例数。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点PCIA组IL-6、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PCNA组术后6、12hIL-6和术后6、12、24h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PCNA组比较,术后各时点PCIA组IL-6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术后6h时PCIA组IL-10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PCNA组比较,PCIA组术后2、12、24、36、48h静止时VAS评分和术后24、48、72h运动时VAS明显升高(P〈0.05)。与PCNA组比较,PCIA组术后恶心、嗜睡、追加哌替啶例数明显增加(P〈0.05)。两组无一例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可以减轻TKA术后患者机体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控静脉镇痛 自控股神经阻滞镇痛 全膝关节置换术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顾燕 蔡孟 +1 位作者 宋云 蒲才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84-787,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格法将拟行剖宫产手术的250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格法将拟行剖宫产手术的250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5例;术后均行PCIA,观察组PCIA配方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照组PCIA配方为单纯舒芬太尼;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2组术后4、8、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ale,RSS)、舒芬太尼用量、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4、8、24 h HR、MA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4、8、24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R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舒芬太尼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2.80%和7.2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0%和16.00%(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相比单纯舒芬太尼用于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术后PCIA,不仅能明显增强镇痛、镇静效果,而且能明显减少舒芬太尼用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子痫前期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自控静脉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