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4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li HPI通过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诱导细胞焦亡而促进肠道炎症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靖松 单春兰 +6 位作者 王浩 潘天灵 沈珏 肖金龙 赵汝 肖鹏 高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77-1787,共11页
目的:探究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强毒力岛(high-pathogenicity island,HPI)对细胞焦亡及肠道炎症的影响。方法:用含HPI的E.coli株(HPI+)、HPI缺失的E.coli株(△HPI)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分别处理昆明小鼠和IP... 目的:探究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强毒力岛(high-pathogenicity island,HPI)对细胞焦亡及肠道炎症的影响。方法:用含HPI的E.coli株(HPI+)、HPI缺失的E.coli株(△HPI)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分别处理昆明小鼠和IPEC-J2细胞(猪小肠上皮细胞)。测定小鼠肠道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IgA表达和分泌性IgA(secretory IgA,SIgA)含量;HE和TUNEL染色观察肠道损伤;RT-q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肠组织和IPEC-J2细胞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关键调控点的表达;ELISA检测小鼠血清和IPEC-J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18含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LRP3与caspase-1的共定位。siRNA沉默IPEC-J2细胞的NLRP3,验证NLRP3在E.coli HPI感染中的关键调控功能。结果:相对于△HPI感染,E.coli HPI显著降低小鼠肠道SOD活性,增加IgA+B细胞,并促进LDH的释放和SIgA的分泌;ELISA、HE染色和TUNEL染色结果显示,E.coli HPI促进了小鼠肠道上皮细胞DNA断裂、组织损伤和炎症;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对于△HPI,E.coli HPI感染使得小鼠肠道消皮素D的N端片段(gasdermin D N-terminal fragment,GSDMD-N)蛋白水平显著升高;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E.coli HPI显著促进了小鼠肠道和IPEC-J2细胞中NLRP3、含caspase募集结构域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ASC)、caspase-1、GSDMD、IL-1β和IL-18的mRNA和蛋白表达,IL-1β和IL-18分泌增加;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相对于△HPI感染,E.coli HPI显著促进了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使得NLRP3与caspase-1发生共定位;此外,在NLRP3沉默的IPEC-J2细胞中观察到E.coli HPI诱导的细胞炎症、细胞损伤及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的激活被缓解。结论:HPI的存在增强了E.coli的毒力水平,促进肠道炎症;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调控的细胞焦亡参与了E.coli HPI诱导的肠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强毒力岛 细胞焦亡 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TiO_2 photocatalytic disinfection and photoreactiva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um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2
作者 王西峰 胡晓莲 +1 位作者 龚昕 班云霄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3115-3121,共7页
The disinfected bacteria will be a photoreactivation under the irradiation of the sunlight,and the light intens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acteria resurrection.The effect of light intensity on photoreactivatio... The disinfected bacteria will be a photoreactivation under the irradiation of the sunlight,and the light intens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acteria resurrection.The effect of light intensity on photoreactiv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E.coli) and Enterococcus faecalis(E.faecalis) in secondary effluents which were disinfected respectively by pure UV and UV-TiO_2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infection efficiency of UV-TiO_2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ure UV disinfection.The photoreactivation rate of E.coli is much higher in pure UV disinfection than in UV-TiO_2 photocatalytic disinfection.Under high light intensity in UV-TiO_2 disinfection,high resurrection rate can be induced.However,a higher resurrection rate can be introduced even under low light intensity in pure UV disinfection alone.Meanwhile,UV-TiO_2 disinfection has a strong inhibition effect on E.faecalis photoreactivation.When the light intensity is lower than 21 μW/cm^2,nearly no resurrection of E.faecalis occurs after 72 h resurrection irradiation,and a little resurrection rate is observed only under a strong photoreactivating light int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hogenic bacteria inactivate UV-TiO2 disinfection PHOTOReACTIVATION escherichia coli e. coli enterococcusfaecalis e. facial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oli O78和LAB对牦牛肠道上皮细胞MAPK/Zonulin通路的影响
3
作者 吴庆侠 任晓丽 +4 位作者 常振宇 张敬博 王硕 刘瑞冬 董海龙 《高原农业》 2024年第5期469-478,共10页
为探究牦牛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 O78)和乳酸杆菌(LAB)对牦牛肠道上皮屏障MAPK/Zonulin通路的影响作用,采用牦牛上皮细胞作为实验模型,Transwell构建单层上皮细胞屏障,设立阴性对照组(Control组)、阳性对照组(Model组,加入1×10^(5... 为探究牦牛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 O78)和乳酸杆菌(LAB)对牦牛肠道上皮屏障MAPK/Zonulin通路的影响作用,采用牦牛上皮细胞作为实验模型,Transwell构建单层上皮细胞屏障,设立阴性对照组(Control组)、阳性对照组(Model组,加入1×10^(5)CFU E.coli O78)、低剂量组乳酸杆菌组(LLAB组,加入1×10^(5)CFU E.coli O78和1×10^(5)CFU LAB)、高剂量乳酸杆菌组(HLAB组,加入加入1×10^(5)CFU E.coli O78和1×10^(7)CFU LAB),采用RT-qPCR和Western-blot技术测定各组P38、ERK、JNK、Zonulin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的P38、ERK、JNK、Zonulin的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上升(P<0.01),而其蛋白表达水平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P<0.05);与Model组相比,LLAB组P38的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ERK、JNK、Zonulin的基因表达水平表现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P38、ERK、Zonulin的蛋白表达水平则呈现极显著下降的趋势(P<0.01),JNK的蛋白表达水平表现为显著下降(P<0.05);与Model组相比,HALB组P38、ERK、JNK的基因的表达水平表现为显著下降(P<0.05),Zonulin的基因表达水平表现为极显著下降(P<0.01),P38、ERK、JNK、Zonulin的蛋白表达水平呈现极显著下降的趋势(P<0.01)。结论:E.coli O78可通过上调MAPK通路关键基因P38、ERK、JNK的基因表达水平,同时上调Zonulin蛋白使肠道屏障受损;LAB可以减轻E.coli O78引起的肠道屏障受损,这一作用是通过下调MAPK通路关键基因P38、ERK、JNK的基因表达水平,同时下调Zonulin蛋白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杆菌O78 乳酸杆菌 MAPK通路 ZONUL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素和多黏菌素E协同作用对抗耐药大肠杆菌研究
4
作者 田晨宇 周鹏程 +3 位作者 黄昕 谭杨琦 张宇龙 李基云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47,53,共5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中草药成分辣椒素与抗生素多黏菌素E联合应用对大肠杆菌体外抗菌效果。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联合抑菌指数(FICI)及生长曲线,对辣椒素、多黏菌素E单独及联合使用的抑菌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对于大肠杆菌LN175... 本研究旨在评估中草药成分辣椒素与抗生素多黏菌素E联合应用对大肠杆菌体外抗菌效果。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联合抑菌指数(FICI)及生长曲线,对辣椒素、多黏菌素E单独及联合使用的抑菌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对于大肠杆菌LN175而言,辣椒素的MIC为4 mg/mL,多黏菌素E的MIC为128μg/mL,且辣椒素与多黏菌素E联合使用时表现出协同抗菌效应(FICI=0.25)。生长曲线分析进一步证明,联合应用两药后3 h内,菌液浓度显著低于单独使用任一药物组(P<0.05)。综上,辣椒素与多黏菌素E的联用能显著增强对大肠杆菌耐药菌的抑菌效果,具有潜在的抗菌应用价值。本研究为辣椒素与多黏菌素E联合抗菌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药性 辣椒素 多黏菌素e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E.coli工程菌高密度培养生产人源型胶原蛋白 被引量:68
5
作者 范代娣 段明瑞 +4 位作者 米钰 宋纪蓉 惠俊峰 王德伟 王国柱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52-754,共3页
Several technical parameters were studied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of recombinant E.coli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llagen-like biopolymer.The effects of dissolved oxygen as well as glucose concentration on fermentation w... Several technical parameters were studied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of recombinant E.coli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llagen-like biopolymer.The effects of dissolved oxygen as well as glucose concentration on fermentation were observed.The OD 600 value could reach 98 when dissolved oxygen was controlled at 50% and glucose around 1%.The production of human-like collagen with a yield of 29.4% was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e.coli工程菌 高密度发酵 类人胶原蛋白 培养工艺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场空气中E.coli磺胺类抗生素的抗性 被引量:14
6
作者 金明兰 孟庆玲 +7 位作者 赵玉鑫 徐莹莹 薛洪海 齐子姝 李娜 沈梦楠 孙世梅 金宁一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2-479,共8页
本文从养殖场空气中分离出360株E.coli(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应用肉汤微量稀释法和PCR方法,分离磺胺甲唑敏感菌株,检测抗生素抗性和抗性基因.在分离的E.coli中,对磺胺甲唑敏感菌株为95株(26.4%),有48株含有青霉素、氯霉素、四环... 本文从养殖场空气中分离出360株E.coli(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应用肉汤微量稀释法和PCR方法,分离磺胺甲唑敏感菌株,检测抗生素抗性和抗性基因.在分离的E.coli中,对磺胺甲唑敏感菌株为95株(26.4%),有48株含有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利福平的抗性,而47株未含有抗性.其中,7株菌株含有1种抗生素抗性、11株菌株含有2种抗生素抗性、17株菌株含有3种抗生素抗性、6株菌株含有4种抗生素抗性、4株菌株含有5种抗生素抗性、3株菌株含有6种抗生素抗性.对抗生素的耐受能力依次为:氯霉素、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磺胺甲唑敏感菌株共检出163个抗性基因,sul1、int1、sul2、Int2、sul3检出数量依次为49、44、29、20和19;含一种、二种、三种、四种、五种抗性基因菌株分别为45、22、10、7、2;但有6株未检测出抗性基因.结果表明养殖场建场时间、抗生素使用、养殖规模等与抗生素抗性菌的抗性呈正相关;养殖场空气中分离的E.coli抗生素抗性较高,且具有多重抗性;抗生素抗性的表现型与其基因型之间出现不完全吻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抗性菌 抗性基因 e.coli 养殖场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源E.coli O157:H7 stx基因的检测与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程海卫 杨霞 +7 位作者 赵军 陈陆 王新卫 常洪涛 张龙现 刘红英 姚慧霞 王川庆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3-180,共8页
为了解2009-2010年间在河南、甘肃地区分离鉴定的5株大肠埃希菌O157(E.coli O157)携带stx的情况及不同分离株间stx分子进化与变迁的情况,本研究利用PCR方法对分离株进行了stx基因检测,并完成了序列测定与系统演化分析。结果表明,5株不... 为了解2009-2010年间在河南、甘肃地区分离鉴定的5株大肠埃希菌O157(E.coli O157)携带stx的情况及不同分离株间stx分子进化与变迁的情况,本研究利用PCR方法对分离株进行了stx基因检测,并完成了序列测定与系统演化分析。结果表明,5株不同动物源的分离株均含有stx1及stx2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5株分离株间stx1、stx2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均较高;stx1基因均与参考株中的山羊源和食品源E.coli O157菌株的同源性较高,进化树中遗传距离最近;分离株的stx2基因与多株牛源及少数人源参考株也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进化树中虽然5株分离菌均在一个大主干分支中,但分离株27与其他各分离株及参照株遗传距离最远,独自处于一次级分支中;分离株L37与W、12与50分别分布于牛源、人源E.coli O157小次级分支中;由此可推测,分离株所携带的stx1很有可能是经食品源或羊源E.coli O157传递而来;分离株L37与W、分离株12与50的stx2可能是由牛源、人源E.coli O157菌株传递而来,分离株27的stx2来源不清楚。研究结果表明,5株E.coli O157分离株均含有stx1、stx2基因,但两个基因的起源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 coli O157 stx1 stx2 检测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佐剂对E.coli多价灭活苗免疫小鼠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向会耀 谭玉梅 +2 位作者 向雅倩 郝葆青 魏世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5-536,共2页
目的:铝胶苗和蜂胶佐剂苗对E.coli免疫原性的比较。方法:选用菌株O2、O78及O157菌株血清型,研制的多价大肠杆菌氢氧化铝胶和蜂胶佐剂灭活苗,对同血清型菌株的攻击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结果:通过用铝胶苗和蜂胶佐剂苗试验结果表明,对于... 目的:铝胶苗和蜂胶佐剂苗对E.coli免疫原性的比较。方法:选用菌株O2、O78及O157菌株血清型,研制的多价大肠杆菌氢氧化铝胶和蜂胶佐剂灭活苗,对同血清型菌株的攻击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结果:通过用铝胶苗和蜂胶佐剂苗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大肠杆菌病而言,用蜂胶佐剂苗的效果优于铝胶苗。结论:蜂胶佐剂苗的效果优于铝胶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胶佐剂苗 蜂胶佐剂苗 e. coli 灭活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短的弓形虫P30基因在E.coli中的高效表达及纯化条件的探索 被引量:13
9
作者 龚娅 陈晓光 杨培梁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8,共5页
目的 构建能在E .coli中高效表达的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 (P30 )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 ,并对纯化条件进行优化。方法 对已知的弓形虫P30基因序列进行部分取舍 ,用PCR技术从弓形虫ZS1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截短的P30基因片段 ,插入载体pET ... 目的 构建能在E .coli中高效表达的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 (P30 )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 ,并对纯化条件进行优化。方法 对已知的弓形虫P30基因序列进行部分取舍 ,用PCR技术从弓形虫ZS1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出截短的P30基因片段 ,插入载体pET 30 (a)中 ,转化大肠杆菌DH5α,IPTG诱导表达 ,包涵体经洗涤、变性、复性及不同程度的浓缩后 ,进行SDS PAGE及免疫印迹分析。结果 从弓形虫ZS1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截短的P30基因片段 ,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 pET P30 ;SDS -PAGE显示蛋白表达带的分子量约为 31kD ,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 31.5 8% ,经 1M及 2M尿素洗涤后 ,其纯度分别达 6 3.42 %及 75 .74% ;免疫印迹显示 ,该纯化蛋白能被弓形虫病人阳性血清所识别 ,而且当浓缩至初始体积的 1/ 3~ 1/ 6时 ,纯化蛋白与DNA免疫鼠血清的反应最强。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 pET P30 ,并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进行了高效表达 ,经变性、复性后 ,该蛋白具有特异的免疫反应性 ,为弓形虫诊断试剂盒的研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P30基因 蛋白表达 e.coli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核衣壳蛋白基因克隆及在E.coli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继勇 丁红梅 +1 位作者 程丽琴 沈行燕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0-455,共6页
核衣壳蛋白基因 (N基因 )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重要结构基因 .根据已报道的序列设计引物 ,利用RT PCR技术从病毒RNA中扩增和克隆到了N基因的cDNA ,并测定了核苷酸序列 .克隆的N基因片段ORF全长 12 30bp ,编码 4 0 9个氨基酸 .将该片... 核衣壳蛋白基因 (N基因 )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重要结构基因 .根据已报道的序列设计引物 ,利用RT PCR技术从病毒RNA中扩增和克隆到了N基因的cDNA ,并测定了核苷酸序列 .克隆的N基因片段ORF全长 12 30bp ,编码 4 0 9个氨基酸 .将该片段序列与其他IBV病毒株比较 ,核苷酸的同一性为 87 0 %~ 98 6 %,氨基酸的同一性为 91 0 %~ 98 1%.将该cDNA亚克隆到pBV2 2 0表达载体 ,转化大肠杆菌DH5α菌株 ,Western印迹检测 ,获得了分子量约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病毒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核衣壳蛋白 基因克隆 e.coli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 rresten在E.coli JM109中的表达及抗新生血管生成的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金平 唐海英 +1 位作者 解军 陈显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29-1232,共4页
目的构建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rresten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抑制新生血管的药理学实验中发现,该表达产物具有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长的功能。方法从健康产妇的胎盘组织中提取总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 目的构建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rresten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抑制新生血管的药理学实验中发现,该表达产物具有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长的功能。方法从健康产妇的胎盘组织中提取总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出Arresten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BV220-Art转化E.coli JM109进行原核表达,大量表达提取Arresten蛋白,用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进行活性测定。结果成功构建的重组质粒pBV220-Arr在E.coli JM109菌株中2~8h均可获得表达,其中诱导4h表达效率最高,Arresten蛋白可明显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长,活性功能明显强于血管抑素。结论成功构建Arresten基因重组质粒pBV220-Arr,并可在E.coli JM109菌株中获得表达,Arresten蛋白具有明显的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ReSTeN 原核表达载体 e.coli JM109 基因表达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oli L-天冬酰胺酶B细胞抗原表位氨基酸残基Lys^(196)对其抗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建华 徐欣 +4 位作者 吴梧桐 姚萍 刘广桢 张艳丽 王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E.coli L-天冬酰胺酶B细胞抗原表位中关键氨基酸残基对其抗原性的影响。方法:以Ala为替代残基,对抗原表位192TPARKHTS199中Lys196进行PCR定点突变,双向免疫扩散法和间接ELISA法分析新型重组E.coli L-天冬酰胺酶的抗原性。... 目的:研究重组E.coli L-天冬酰胺酶B细胞抗原表位中关键氨基酸残基对其抗原性的影响。方法:以Ala为替代残基,对抗原表位192TPARKHTS199中Lys196进行PCR定点突变,双向免疫扩散法和间接ELISA法分析新型重组E.coli L-天冬酰胺酶的抗原性。结果:采用双向免疫扩散法和间接ELISA法检测,与重组E.coli L-天冬酰胺酶相比,新型重组E.coliL-天冬酰胺酶与重组E.coli L-天冬酰胺酶抗体结合率下降64%。结论:通过对重组E.coli L-天冬酰胺酶B细胞抗原表位关键残基的定点突变有效地降低了其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e.coli L-天冬酰胺酶 定点突变 抗原表位 间接eLIS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源性Escherichia coli O157:H7分离鉴定、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云 卢婷 +7 位作者 张力国 赵明礼 孙冬冬 孙思超 梁伟峰 周国辉 师东方 于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3-88,共6页
了解某牛场犊牛群发腹泻后继发胸膜炎、腹膜炎并造成犊牛大量死亡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情况。采集病死犊牛肺、腹膜和肠系膜等脏器,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主要致病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引起此次犊牛... 了解某牛场犊牛群发腹泻后继发胸膜炎、腹膜炎并造成犊牛大量死亡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情况。采集病死犊牛肺、腹膜和肠系膜等脏器,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主要致病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引起此次犊牛腹泻及胸膜炎、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为E.coli O157:H7;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氨苄西林等12种抗生素耐药,对头孢哌酮、头孢他啶、丁胺卡那等8种抗生素敏感,表现为多重耐药。该分离菌同时携带tet B、str B、aad B、aph A、flo R和TEM等耐药基因,耐药基因型和耐药表型不完全相同。研究可为E.coli O157:H7的防治和耐药性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i O157:H7 药敏试验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菌E.coli BL21/pET-DsbA-MalQ发酵产麦芽糖转糖基酶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水兴 李燕萍 +3 位作者 许杨 夏慧玲 吴凌伟 郁振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85-289,共5页
为了获得最佳的基因工程菌E.coli BL21/pET-DsbA-MalQ发酵产酶条件,通过进行诱导时间﹑诱导温度﹑IPTG的浓度﹑诱导前菌液浓度(OD600)等因素梯度实验,研究各因素对发酵产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因工程菌的最佳诱导条件分别为:诱导时... 为了获得最佳的基因工程菌E.coli BL21/pET-DsbA-MalQ发酵产酶条件,通过进行诱导时间﹑诱导温度﹑IPTG的浓度﹑诱导前菌液浓度(OD600)等因素梯度实验,研究各因素对发酵产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因工程菌的最佳诱导条件分别为:诱导时间为2.5h,诱导温度为30℃,IPTG浓度为0.5mmol/L,诱导前OD600值为0.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粗酶液的酶活为130U,相当于出发菌产酶效率的13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i BL21/peT-DsbA-MalQ 诱导时间 诱导温度 IPTG浓度 麦芽糖转糖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磁分离技术在E.coli O157∶H7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唐倩倩 王剑平 +2 位作者 叶尊忠 盖玲 应义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614-2618,共5页
免疫磁分离(i mmunomagnetic separation)技术因其具有选择性好、特异性强、能起到浓缩的作用,已与其他快速检测方法如电化学、光学等方法连用,应用于食品、环境卫生检测等领域。免疫磁分离技术是目前最有推广价值的技术之一。文章通过... 免疫磁分离(i mmunomagnetic separation)技术因其具有选择性好、特异性强、能起到浓缩的作用,已与其他快速检测方法如电化学、光学等方法连用,应用于食品、环境卫生检测等领域。免疫磁分离技术是目前最有推广价值的技术之一。文章通过比较不同的E.coli O157∶H7-免疫磁珠(immunomagnetic beads,I MB)浓度配比、E.coli O157∶H7与Bacillus subtilis不同的体积比下的免疫磁分离的捕获率,得出当E.coli O157∶H7-I MB浓度配比为1∶30时,捕获率近100%,即所有的目标菌均可被捕获到;在总体积不变、IMB的加入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Bacillus subtilis比例的增加,捕获率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情况。同时,将IMS与ATP生物发光法结合起来,对不同浓度的E.coliO157∶H7进行了检测,得出该方法与传统的平板培养法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则R2=0.9882,检测限可低达102CFU.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iO157∶H7 免疫磁分离 ATP生物发光 捕获率 菌落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E.Coli觅食优化算法及其在非线性模型参数辨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益剑 方彦军 +1 位作者 孙冀 张建明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1-994,共4页
针对非线性系统模型参数辨识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化E.Coli觅食优化算法,该算法是基于大肠杆菌(E.Coli)的化学趋向性行为,包含翻转算子和游动算子。同时还采用个体历史最佳位置和群体最佳位置对E.Coli群体进行更新(优值跟踪算子).以重油热... 针对非线性系统模型参数辨识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化E.Coli觅食优化算法,该算法是基于大肠杆菌(E.Coli)的化学趋向性行为,包含翻转算子和游动算子。同时还采用个体历史最佳位置和群体最佳位置对E.Coli群体进行更新(优值跟踪算子).以重油热解三集总非线性模型参数估计验证了简化E.Coli觅食优化算法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了简化E.Coli觅食优化算法的有效性,为非线性系统模型参数估计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化e.coli 觅食算法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首次从人体内分离出E.coli O26∶H11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濛 廖兴广 +2 位作者 张锦 马宏 夏胜利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8-109,104,共3页
目的研究一株从腹泻病人体内分离出的E.coliO26∶H11。方法血清凝集采用玻片法,生化鉴定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GNI+卡进行鉴定,并对该株E.coliO26∶H11进行多重PCR鉴定、Vero细胞毒性试验、ESBL试验和21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并结... 目的研究一株从腹泻病人体内分离出的E.coliO26∶H11。方法血清凝集采用玻片法,生化鉴定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GNI+卡进行鉴定,并对该株E.coliO26∶H11进行多重PCR鉴定、Vero细胞毒性试验、ESBL试验和21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并结合NCCLS标准进行判定。结果血清凝集反应中O26抗原和H11抗原都呈强凝集,且不自凝;生化反应呈现大肠杆菌的典型反应;rfpO157基因、stx1基因和stx2基因均为阴性,hlyA基因和eaeA基因为阳性;Vero细胞毒性试验阴性;ESBL试验阳性;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结论该株E.coliO26∶H11为一不产类志贺氏菌毒素的菌株,但ESBL阳性,具有多重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i O26:H11 eSBL 多重PCR鉴定 Veto细胞毒性试验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大肠杆菌病研究Ⅰ.鸡E.Coli人工感染模型的建立及致病力评价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赖平安 崔德凤 高立武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47-253,共7页
本文对分离自典型大肠杆菌病变和粪便的45株E.Coli通过4日龄雏鸡人工感染试验建立了大肠杆菌病的人工感染模型,并对菌株的致病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日龄雏鸡颈部皮下接种0.2ml菌液,接种后,前65h内雏鸡死亡率≥... 本文对分离自典型大肠杆菌病变和粪便的45株E.Coli通过4日龄雏鸡人工感染试验建立了大肠杆菌病的人工感染模型,并对菌株的致病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日龄雏鸡颈部皮下接种0.2ml菌液,接种后,前65h内雏鸡死亡率≥60%的菌株为强致病力菌株;死亡率<60%,或出现典型大肠杆菌病变为中等致病力菌株;试验期不引起雏鸡死亡也无病变者为无致病力大肠杆菌。试验的13株分离自粪便的苗株,2株为中等致病力,11株为无致病力;32株分离自典型病变的菌,9株为强致病力菌,15株为中等致病力,8株为无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病 大肠杆菌病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卵透明带-3β融合蛋白在E.coli中的表达和鉴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万祥 邱德义 +4 位作者 王健 谢毅 顾少华 黄燕 赵寿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20-423,共4页
对全长猪卵透明带-3β(pZP3β)cDNA的5端重新测序分析,发现文献报道的该克隆基因5端非编码序列中漏读了两个碱基,继而选择符合pZP3βcDNA阅读框的pWR450-2载体质粒,通过双酶切构建了β-半乳糖苷... 对全长猪卵透明带-3β(pZP3β)cDNA的5端重新测序分析,发现文献报道的该克隆基因5端非编码序列中漏读了两个碱基,继而选择符合pZP3βcDNA阅读框的pWR450-2载体质粒,通过双酶切构建了β-半乳糖苷酶/pZP3β融合蛋白基因的细菌表达质粒。转化宿主菌后用IPTG诱导,SDS-PAGE分析表明pZP3β融合蛋白在E.coli中获得表达,并在蛋白印迹鉴定中能同兔抗猪ZPIgG呈特异性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卵 透明带 pZP3β 融合蛋白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莨菪碱抑制E.Coli内毒素激活兔血小板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澍淮 朱广瑾 +1 位作者 吴其夏 陈华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06-310,共5页
细菌内毒素结合到血小板上引起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减少、血栓素A_2(TXA_2)产生增加、5-羟色胺6-HT)释放和PF_3促凝活性增加等。内毒素对血小板的这些效应已在不同种属动物上得到证实,很多证据说明这些变化可以参与感染性休克中弥漫性血... 细菌内毒素结合到血小板上引起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减少、血栓素A_2(TXA_2)产生增加、5-羟色胺6-HT)释放和PF_3促凝活性增加等。内毒素对血小板的这些效应已在不同种属动物上得到证实,很多证据说明这些变化可以参与感染性休克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20多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e.coli内毒素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