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鸭源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1
作者 刘丹 冯雅婷 +4 位作者 陈宗超 朱敏 郭容 王桂军 于圣青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4,共8页
本研究对广东省4个养殖场分离的疑似多杀性巴氏杆菌20株,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PCR鉴定、生化试验共鉴定出17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并对其进行血清型分型、药敏检测、毒力基因检测以及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17株分离菌均为荚膜A型巴氏杆菌;14... 本研究对广东省4个养殖场分离的疑似多杀性巴氏杆菌20株,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PCR鉴定、生化试验共鉴定出17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并对其进行血清型分型、药敏检测、毒力基因检测以及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17株分离菌均为荚膜A型巴氏杆菌;14/17株分离菌对多粘菌素B敏感,敏感率高达82%,17株分离菌对新霉素、丁胺卡那、头孢噻肟和呋喃唑酮4种药物的耐药率达80%以上;对17株菌均检测到其中的13个毒力基因;PM-3毒力最强,4个菌可以引起半数试验动物死亡。本研究表明从广东省4个养鸭场分离的菌株致病性强,且表现多重的严重耐药性。研究结果为预防控制鸭源巴氏杆菌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源巴氏杆菌 分离 鉴定 耐药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驴源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
2
作者 马瑞雪 孙雪婧 +3 位作者 孙芳静 张灿 孙美玲 刘文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9-244,314,共7页
为了分离鉴定导致驴流产的病原,并检测其对小鼠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本实验采用Salmonella Shigella(SS)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NA)、高盐甘露醇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对某流产胎驴羊水进行常规细菌的分离培养,将优势菌进行革兰氏染色... 为了分离鉴定导致驴流产的病原,并检测其对小鼠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本实验采用Salmonella Shigella(SS)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NA)、高盐甘露醇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对某流产胎驴羊水进行常规细菌的分离培养,将优势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进一步通过PCR扩增分离菌的16S rRNA基因并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在SS培养基生长为橙色的圆形菌落,在NA培养基上生长为乳白色的圆形菌落,在高盐甘露醇培养基上生长为淡黄色针尖大小圆形菌落,在血琼脂培养基生长为不完全溶血的灰白色圆形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短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的甘露醇、乳糖、葡萄糖、吲哚、麦芽糖、MR试验均为阳性,枸橼酸盐试验和V-P试验均为阴性。结合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比对结果确定该菌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采用腹腔感染的方式测定分离菌对小鼠和孕鼠的致病性,将分离菌分别以10^(9) cfu/mL、10^(8) cfu/mL、10^(7) cfu/mL、10^(6) cfu/mL和10^(5) cfu/mL的剂量感染小鼠,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1.4×10^(7) cfu/只。小鼠感染48 h后出现震颤、腹泻和死亡,剖检死亡小鼠可见肝脏出血、肠道臌气、储精囊水肿、子宫出血等症状。根据LD_(50)结果将分离菌感染孕鼠并在感染7 d后取其肝脏和子宫制备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分离菌可引起60%的孕鼠流产,感染24 h后孕鼠出现体质量下降、被毛杂乱、阴道口出血等症状;剖检孕鼠可见肝脏出血、肠道有胶胨样渗出物、子宫严重出血;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可见孕鼠肝脏和子宫出现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现象,表明分离菌对孕鼠的肝脏和子宫造成了损伤。通过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测定分离菌对6类10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对β-内酰胺类的氨苄西林等8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类的强力霉素和β-内酰胺类的阿莫西林2种药物耐药。本实验首次从流产胎驴羊水中分离到1株对小鼠具有致病性的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该菌可引起孕鼠流产,可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滑液囊支原体HB-MS分离株致病性研究
3
作者 蔡良硕 刘文韬 +6 位作者 刘砚涵 陈烁 程春格 刘若楠 张立永 陈静 邹东敏 《家禽科学》 2025年第1期48-52,I0007,I0008,共7页
为深入研究河北省某蛋鸡场支原体病发病和迅速扩散的原因,本研究对现场的致病因子开展了病原学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采集病鸡上颚裂粘液样本,通过细菌生物学特性分析、形态观察、PCR检测、测序和动物回归试验等,成功分离并纯化到了一株... 为深入研究河北省某蛋鸡场支原体病发病和迅速扩散的原因,本研究对现场的致病因子开展了病原学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采集病鸡上颚裂粘液样本,通过细菌生物学特性分析、形态观察、PCR检测、测序和动物回归试验等,成功分离并纯化到了一株鸡滑液囊支原体。结果表明分离株HB-MS可降解葡萄糖产酸使培养基变黄色,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经典“荷包蛋”状菌落,符合支原体的生物学特征;SPF鸡致病性试验分析显示,HB-MS具有较强致病性,并能再次分离到;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本次分离的HB-MS株与现有支原体亲缘关系较远。以上研究结果为蛋鸡支原体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有助于制订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滑液囊支原体 分离鉴定 致病性试验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猪场临床样本中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和强毒株筛选
4
作者 张宇 张海洋 +4 位作者 张国良 吴营霞 高盛果 孙哲 田克恭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17,共8页
为了解国内猪场多杀性猪巴氏杆菌(Pm)的流行状况和流行菌株的致病力。本试验通过对河南省、浙江省和江苏省3个省份不同猪场中疑似感染Pm的病猪鼻拭子和肺组织病料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和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PCR分型鉴定、药敏试验、... 为了解国内猪场多杀性猪巴氏杆菌(Pm)的流行状况和流行菌株的致病力。本试验通过对河南省、浙江省和江苏省3个省份不同猪场中疑似感染Pm的病猪鼻拭子和肺组织病料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和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PCR分型鉴定、药敏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和仔猪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共分离到Pm血清型A型4株,D型2株;6株分离菌株对多黏菌素B、多西环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头孢噻呋均表现为敏感,对杆菌肽、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均表现为耐药;通过小鼠致病性试验筛选出强毒株P1971-A菌株;仔猪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1×10^(7)CFU/头的剂量可造成40%仔猪发病,1×10^(9)CFU/头的剂量可造成100%仔猪发病和60%仔猪死亡,发病仔猪可见不同程度的精神不振、食欲降低、卧地不起和呼吸困难等典型临床症状,剖检死亡猪可见气管白色泡沫和肺部气肿等典型病变。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分离到4株A型Pm和2株D型Pm,为当前我国Pm流行血清型、菌株的致病力分析和相关疫苗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善双峰驼脓肿病病原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5
作者 李明哲 王立华 +5 位作者 明亚娟 崔阿拉腾乌拉 彭丽娟 胡文平 李泉荣 李国中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47,共5页
近年来,双峰驼脓肿病呈现高发趋势,严重威胁骆驼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论文基于阿拉善双峰驼脓肿病自然病例,采集其脓液与痂皮进行病原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和扫描电镜观察分离菌形态特征,扩增分离菌16S rDNA进行碱基序列比较分析,并结合C... 近年来,双峰驼脓肿病呈现高发趋势,严重威胁骆驼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论文基于阿拉善双峰驼脓肿病自然病例,采集其脓液与痂皮进行病原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和扫描电镜观察分离菌形态特征,扩增分离菌16S rDNA进行碱基序列比较分析,并结合CLSI标准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从病料样品中分离得到3种病原菌,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松鼠葡萄球菌和奇异变形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16种抗菌药物中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3种病原菌均表现敏感,对指导临床兽医合理用药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双峰驼 脓肿病 病原 分离与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源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6
作者 董贵 张雪 +1 位作者 包文武 黄文峰 《中国奶牛》 2025年第7期58-62,共5页
为了解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某奶牛养殖场中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情况,从裕民县某奶牛场收集10份乳腺炎患牛乳样、10份健康奶牛乳样,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PCR法相结合的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对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 为了解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某奶牛养殖场中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情况,从裕民县某奶牛场收集10份乳腺炎患牛乳样、10份健康奶牛乳样,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PCR法相结合的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对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经形态学、生化鉴定和PCR扩增测序比对分离,一共得到12株分离株,患乳样中得到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大肠杆菌,健康乳样中得到2株腐生葡萄球菌、4株溶酪大球菌。使用临床中常用的16种药物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4种药物耐药率为100%;大肠杆菌对4种药物中介率为25%~50%,对7种药物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5种药物中介率为25%~50%,对5种药物敏感率为100%;溶酪大球菌对3种药物耐药率为25%~50%,对12种药物敏感率为100%;腐生葡萄球菌仅对新霉素中介,中介率为50%,对15种药物敏感率为100%。研究结果为该养殖场奶牛乳腺炎的防治提供了基础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腺炎 病原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源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7
作者 陈婷婷 达举云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5期84-88,共5页
为确定白银某牛场1例引起牛淋巴结脓肿的病原,无菌采集脓液样品对其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形态学鉴定、生化试验及16s RNA测序比对,将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测定、动物致病性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在病牛淋巴结脓液中分离到的菌株为棒... 为确定白银某牛场1例引起牛淋巴结脓肿的病原,无菌采集脓液样品对其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形态学鉴定、生化试验及16s RNA测序比对,将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测定、动物致病性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在病牛淋巴结脓液中分离到的菌株为棒状杆菌。以该菌株对小鼠进行攻毒试验,48 h内被攻毒的小鼠全部死亡,体现了较强的致病性;小鼠皮下接种分离菌,接种部位出现脓肿、破溃、黄白色脓液。药敏结果显示,分离菌对红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唑啉等药物敏感,尚未发现该菌出现耐药性。研究结果对预防和治疗棒状杆菌感染牛可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状杆菌 细菌分离鉴定 致病性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腹泻病原菌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8
作者 吴梦珍 刘俐伶 +6 位作者 程素芳 麦万蕊 高晓娜 蔡高峰 郑展宏 刘海燕 刘平 《生物灾害科学》 2025年第2期191-199,共9页
【目的】对鸽腹泻病原菌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为鸽腹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鸽养殖场患有腹泻的病鸽唾液和粪便样品进行收集,通过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主要病原菌疑似为柠檬酸杆菌,再进一步通过16S... 【目的】对鸽腹泻病原菌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为鸽腹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鸽养殖场患有腹泻的病鸽唾液和粪便样品进行收集,通过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主要病原菌疑似为柠檬酸杆菌,再进一步通过16S rRNA PCR及测序分析等方法,确认为柠檬酸杆菌,并进行后续毒力基因检测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某鸽养殖场发生鸽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为柠檬酸杆菌,通过对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得出与柠檬酸杆菌属细菌的相似性在99%以上,该菌的毒力基因检测主要有cfa、ureG、ureE和ompX 4个毒力因子。且在药敏试验中,分离柠檬酸杆菌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氟苯尼考高度耐药,对恩诺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拉定、庆大霉素、链霉素、多粘菌素b、多西环素中度耐药,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为敏感。【结论】某鸽养殖场发生鸽腹泻可选用氨苄西林、环丙沙星进行防治,为鸽源柠檬酸杆菌引起的腹泻药物筛选及防治提供一些参考数据,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腹泻病原菌 柠檬酸杆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重要病原体流行病学调查
9
作者 王秀东 李娜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重要病原体流行与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为齐齐哈尔地区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齐齐哈尔不同地区规模化养殖场及散养户发病牛的鼻拭子样本594份,应用PCR检测样本中...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重要病原体流行与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为齐齐哈尔地区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齐齐哈尔不同地区规模化养殖场及散养户发病牛的鼻拭子样本594份,应用PCR检测样本中携带的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病原体,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594份鼻拭子样品中共有209份样品携带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病原体,其中牛支原体检出率为33.01%、多杀性巴氏杆菌检出率为15.79%、溶血性曼氏杆菌检出率为16.75%、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检出率为15.79%、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检出率为20.57%。通过细菌分离培养获得多杀性巴氏杆菌27株、溶血性曼氏杆菌26株。通过药敏试验发现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三重耐药菌株占比分别为51.85%和38.46%,四重耐药菌株占比分别为22.22%和23.08%,五重耐药菌株占比分别为22.22%和15.38%,六重耐药菌株占比分别为3.70%和23.08%。[结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重要病原体检出率较高,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菌株多重耐药情况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病原体 细菌分离鉴定 PCR检测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兔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鉴定及荚膜血清分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季权安 徐翔飞 +3 位作者 鲍国连 黄叶娥 崔雪梅 刘燕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046,共6页
为探明浙江省规模兔场主要传染病流行现状,明确其致病菌及血清型,开展了家兔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分离鉴定。调研发现,不少兔场存在以打喷嚏和鼻腔流出浆液性、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呼吸道传染病,进而对浙江省家兔主产区发... 为探明浙江省规模兔场主要传染病流行现状,明确其致病菌及血清型,开展了家兔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分离鉴定。调研发现,不少兔场存在以打喷嚏和鼻腔流出浆液性、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呼吸道传染病,进而对浙江省家兔主产区发病严重兔场进行采样,从嵊州、宁波三家患病兔鼻腔中分离到两株病原菌,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荚膜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根据分离菌的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特征、特异性PCR以及荚膜血清分型PCR鉴定结果,确定两株致病菌均为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别命名为ZJNB0321和ZJSZ0322。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两分离株属于同一分支,且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处于同一分支,并拥有独立的分支。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分离株药敏特性不尽相同。研究结果为兔场合理用药及有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疾病 多杀性巴氏杆菌 荚膜血清型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鹅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检测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苏文楠 杨智灿 +5 位作者 张美琳 钟嘉诚 陈亦杏 陈济铛 张溢珊 张济培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7,共7页
为了解广东地区鹅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流行情况、药物敏感性、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以及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本实验对2019年~2022年从广东地区采集的193份疑似感染Pm病鹅的心脏血液和肝脏组织划线接种于不同的培养基分离细菌,... 为了解广东地区鹅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流行情况、药物敏感性、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以及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本实验对2019年~2022年从广东地区采集的193份疑似感染Pm病鹅的心脏血液和肝脏组织划线接种于不同的培养基分离细菌,对分离菌纯化后采用PCR扩增分离菌的KMT1基因并测序,采用多重PCR扩增分离菌的5个荚膜基因及8个脂多糖基因,分析分离菌的荚膜分型与脂多糖(LPS)分型。结果显示分离到83株鹅源Pm,其中82株为荚膜A型,1株无法通过荚膜定型;LPS分型为L1型。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的药物敏感性;通过PCR检测分离菌7类药物的15种耐药基因,包括β-内酰胺类(bla_(CTX-M)、bla_(TEM)、bla_(OXA))、氨基糖苷类(aadA1、aph(3’)Ila)、喹诺酮类(qnrA、qnrB、qnrS)、酰胺醇类(floR)、四环素类(tetM、tetX)、大环内酯类(ermF、ereD)、磺胺类(sul1、sul3)耐药基因。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中的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率的卡方检验分析分离菌的耐药表型和相应耐药基因的相关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83株鹅源Pm对多种药物敏感性较高,其中对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氨基糖苷类的丁胺卡那和大观霉素、β-内酰胺类的头孢曲松、磺胺类的复方新诺明、大环内酯类的阿奇霉素敏感的菌株占比均在63%以上;对氨基糖苷类的链霉素和卡那霉素耐药的菌株占比高于50%,对氨基糖苷类的新霉素和四环素类的四环素耐药的菌株分别占49.40%(41/83)和46.99%(39/83)。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检出耐药基因qnrB、sul3、blaTEM、aadA1、aph(3’)Ila、ereD、ermF、tetM、floR,检出率分别为9.63%(8/94)、27.71%(23/83)、28.92%(24/83)、48.19%(40/83)、14.46%(12/83)、49.40%(41/83)、3.61%(3/83)、1.20%(1/83)、32.53%(27/83),未检出耐药基因qnrA、qnrS、sul1、tetX、bla_(CTX-M)、bla_(OXA)。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adA1基因与Pm对新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大观霉素的耐药性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01);bla_(CTX-M)基因、floR基因分别与Pm对头孢拉定、氟苯尼考的耐药性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上述结果表明,广东地区鹅源Pm主要为A∶L1基因型,对多种药物敏感,耐药基因携带率不高,部分药物的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具有相关性。本研究为广东地区鹅源Pm病的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为Pm耐药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那曲市牦牛源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博华 符汉宇 +5 位作者 王玉恒 索朗斯珠 牛家强 包玉花 李家奎 徐业芬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05-3118,共14页
旨在对引起西藏牦牛呼吸道感染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分离鉴定,明确病原菌的血清型、耐药性和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特征和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从西藏林芝、拉萨、那曲地区采集牦牛鼻咽拭子和组织病料498份,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细... 旨在对引起西藏牦牛呼吸道感染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分离鉴定,明确病原菌的血清型、耐药性和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特征和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从西藏林芝、拉萨、那曲地区采集牦牛鼻咽拭子和组织病料498份,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细菌学分离纯化、生化试验、PCR鉴定、K-B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和分离株全基因组测序,并通过Mauve软件和MEGA 7软件进行基因共线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经细菌分离纯化、生化试验及PCR鉴定,发现在西藏林芝、拉萨、那曲地区巴氏杆菌阳性率为2.61%,且从病死牦牛肺组织中分离出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命名为“Pm XZ01”株;药敏试验发现Pm XZ01株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羧苄西林、丁胺卡那、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类抗生素敏感;动物试验发现感染Pm XZ01株的家兔(1.2×10^(8)CFU·mL^(-1))和小鼠(1×10^(7)CFU·mL^(-1))死亡率高达100%,说明在该浓度下Pm XZ01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致死性。全基因组测序获得Pm XZ01株全基因组大小为2331787 bp,GC含量为40.47%,重复序列总长度为3266 bp;含有121个非编码RNA基因,包括59个tRNA基因,19个rRNA基因,43个ncRNA基因;2个假基因,5个基因岛,3个前噬菌体,68个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CARD注释分析发现1个PBP3抗性基因和2个EF-Tu抗性基因;VFDB和PHI-base注释分析发现101个毒力因子相关基因及663个表型突变基因等;共线性分析发现Pm XZ01株与猪源HB03株(CP003328.1)、HN07株(CP007040.1)和禽源P1702株(CP097616.1)共线性最好,而与牦牛源Tibet-Pm1株(CP072655.1)共线性较差;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Pm XZ01株与中国广东牛源GDZQ201401株(KP083466.1)属于同一分支,进化关系最近。本研究完成了西藏牦牛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牦牛源B性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为探索西藏牦牛源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流行规律和致病机制以及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药物敏感性 致病性 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麝源蜡样芽孢杆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妮 李颖 +6 位作者 李蔚 胡清霞 陈雪梅 张琰杰 马永华 王玉龙 王兴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44,共4页
陕西省某林麝养殖基地林麝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等症状,病死率10%左右。为分析林麝死亡原因,采集死亡林麝肺脏、肝脏等病变组织进行病原分离纯化,进行PCR检测、生化试验、16S rRNA测序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致... 陕西省某林麝养殖基地林麝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等症状,病死率10%左右。为分析林麝死亡原因,采集死亡林麝肺脏、肝脏等病变组织进行病原分离纯化,进行PCR检测、生化试验、16S rRNA测序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致病菌为蜡样芽孢杆菌。生化鉴定试验显示,该菌能分解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但不分解甘露醇、硫化氢、尿素等;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该菌对哌拉西林、头孢氨苄、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等抗菌药敏感,对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耐药;致病性试验表明,该菌对小鼠有较强致病力。论文从林麝体内分离出蜡样芽孢杆菌,为进一步了解蜡样芽孢杆菌病在林麝养殖中的危害并对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蜡样芽孢杆菌 生化试验 药物敏感性试验 致病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病原微生物20联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的临床应用评估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秀花 王子华 +5 位作者 黄鹏成 刘园园 毛君杰 王桂琴 马翀 王少林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69,共9页
为了评估商品化的奶牛乳房炎病原微生物20联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后文简称为“检测试剂盒”)在临床应用中的适用性,本试验采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检测试剂盒、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宁夏回族自治区9个牧... 为了评估商品化的奶牛乳房炎病原微生物20联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后文简称为“检测试剂盒”)在临床应用中的适用性,本试验采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检测试剂盒、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宁夏回族自治区9个牧场155份奶牛乳房炎奶样分别进行菌株鉴定和耐药性检测,并将检测试剂盒与其他3种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检测试剂盒与传统细菌分离培养在病原菌检出情况上基本保持一致,均主要检出了大肠杆菌、芽孢杆菌属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等;检测试剂盒与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结果在菌属组成上一致性较高,均主要检出了假单胞菌属、链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等;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检出率较高的66株病原菌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偏高;奶样中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blaZ的检测试剂盒检出结果与同一奶样中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一致率达58%(7/12)。综上所述,该检测试剂盒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病原覆盖率,可为牧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的快速诊断和耐药基因(blaZ)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从而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以减少牧场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病原微生物20联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 细菌分离培养 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 药物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病原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蕾 陈亮 +13 位作者 金振华 冯万宇 苗艳 兰世捷 秦平伟 沈思思 李丹 张备 董佳强 黄宣凯 李旭业 江波涛 王洪宝 史同瑞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7-356,共10页
【目的】确定齐齐哈尔市某羊场育成绵羊发病和死亡的病原菌,并探究其病原学特性,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无菌采集病死羊肺脏组织,结合临床病征进行实验室诊断,分离培养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 PCR... 【目的】确定齐齐哈尔市某羊场育成绵羊发病和死亡的病原菌,并探究其病原学特性,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无菌采集病死羊肺脏组织,结合临床病征进行实验室诊断,分离培养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 PCR扩增并测序、kmtⅠ基因鉴定、荚膜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和小鼠致病性试验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和病原特性分析。【结果】致病菌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菌在血平板上长出表面光滑、灰白色的圆形凸起菌落,革兰染色可见聚集成线状或散在单个的革兰阴性短杆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该菌能发酵麦芽糖、阿拉伯糖、蔗糖、木糖、葡萄糖、果糖、海藻糖、甘露醇、尿素酶、山梨醇和β-半乳糖苷酶,精氨酸、靛基质试验呈阳性。荚膜血清分型结果显示,分离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D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恩诺沙星、杆菌肽和洛美沙星3种药物耐药,对新霉素等4种药物表现为中介,对氨苄西林等16种药物敏感。分离株携带14种毒力基因和6种耐药基因。小鼠感染分离菌后全部死亡。【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到1株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其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性,研究结果为探究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生物学信息和病原学特征提供了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毒力基因 耐药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黄颡鱼“烂身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常雯 廖青青 +7 位作者 任莹莹 林亚洲 张博文 满滕隆 李云坤 杜小刚 杨世勇 武佳韵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1-1020,共10页
为确定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黄优1号”烂身病的病原及其致病特征,从患病黄颡鱼的皮肤组织中分离培养得到1株优势菌株,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综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该病原... 为确定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黄优1号”烂身病的病原及其致病特征,从患病黄颡鱼的皮肤组织中分离培养得到1株优势菌株,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综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该病原菌进行种属鉴定,通过PCR方法检测该菌株的毒力基因,并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研究其药物敏感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人工回归感染后菌株对杂交黄颡鱼和光泽黄颡鱼(P.nitidus)15 d的LD 50分别为2.11×10^(8)、4.27×10^(8)CFU/mL;生理生化鉴定、测序分析确认其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毒力基因检测发现其携带有fur、hly、hem0、fha、pspb和tfeR等毒力基因;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多西环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四环素等4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等14种抗菌药物耐药,为多重耐药菌株。本研究结果可为黄颡鱼烂身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黄颡鱼 烂身病 荧光假单胞菌 病原鉴定 药敏试验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猪源摩氏摩根菌的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性分析
17
作者 彭志锋 张菡 +5 位作者 黄慧敏 宋幸辉 朱亚博 李梓怡 乔宏兴 边传周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6-131,共6页
摩氏摩根菌是一种可导致多种疾病的条件性病原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重要新发病原菌。为了解猪源摩氏摩根菌的药物敏感性和致病性,从河南省某猪场病死猪肠道中分离得到一株疑似致病菌,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 摩氏摩根菌是一种可导致多种疾病的条件性病原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重要新发病原菌。为了解猪源摩氏摩根菌的药物敏感性和致病性,从河南省某猪场病死猪肠道中分离得到一株疑似致病菌,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和16S 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然后测定14种药物对该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并进行小鼠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鉴定为摩氏摩根菌,命名为A18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阿莫西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多西环素、头孢西丁耐药;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磷霉素、头孢他啶敏感。小鼠感染试验结果显示,感染摩氏摩根菌的昆明鼠表现为肝脏、肠道和肺脏不同程度出血。以上结果表明,猪源摩氏摩根菌A185具有多重耐药性和较强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摩氏摩根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16S rRNA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麝解没食子酸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18
作者 李颖 黄志鑫 +8 位作者 张琰杰 李鹏 李旭鑫 胡清霞 吕妮 李超 谢宏林 李哲 王兴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为分析陕西某林麝养殖场林麝死亡原因,剖检死亡林麝,对有明显病变组织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并用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基因扩增测序,选取同源性高的8株细菌序列... 为分析陕西某林麝养殖场林麝死亡原因,剖检死亡林麝,对有明显病变组织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并用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基因扩增测序,选取同源性高的8株细菌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该分离菌在绵羊血琼脂培养基上为灰白色、透明、湿润黏稠、露珠状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经生化试验和16S rRNA测序分析确定为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分离菌对环丙沙星、头孢拉定、氧氟沙星、氯霉素、丁胺卡那、哌拉西林、新霉素、麦迪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药物敏感,对苯唑西林、头孢呋辛、多黏菌素B、复方新诺明等耐药;分离菌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力,可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该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解没食子酸链球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金属β-内酰胺酶猪源ST201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耐药性和致病性分析
19
作者 杨荣荣 张婷 +4 位作者 唐萍萍 何爽方 赵苗苗 雷连成 张付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692-5705,共14页
为探究湖北荆州某生猪养殖企业育肥猪呼吸道疾病的致病原,采集病猪肺组织进行病原的筛查和分离鉴定。本研究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血清型分型、多位点序列分析、药物敏感性试验、耐药基因测序分... 为探究湖北荆州某生猪养殖企业育肥猪呼吸道疾病的致病原,采集病猪肺组织进行病原的筛查和分离鉴定。本研究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血清型分型、多位点序列分析、药物敏感性试验、耐药基因测序分析以及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Pm0525为革兰阴性短杆菌;生化试验、PCR和16S rDNA测序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为荚膜血清型A型,分子分型为ST201型,与ST1615型聚为一支;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麦迪霉素等13种抗生素敏感,对氯霉素、克林霉素、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和四环素耐药;分离菌株具有中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携带SulⅠ、SulⅡ、tetA和bla-TEM四种耐药基因,可通过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方式发挥抗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中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中药黄连呈现明显的敏感性。该分离株携带18种毒力基因,并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本研究系统性分析了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分子分型、药物敏感性和致病性,为进一步研究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致病机制、防控和精准施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金属Β-内酰胺酶 MLST分析 耐药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辽宁株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姝霖 李冰 +5 位作者 王辉暖 李宁 商业 罗剑通 周铁忠 赵刚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7期1-6,共6页
研究旨在确证鹿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和耐药性等特征,无菌采集某养鹿场发病鹿的心脏、肝脏、肺脏、脾脏等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分子生物学鉴定、生化试验及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通过细菌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 研究旨在确证鹿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和耐药性等特征,无菌采集某养鹿场发病鹿的心脏、肝脏、肺脏、脾脏等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分子生物学鉴定、生化试验及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通过细菌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确认分离到一株鹿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在10%绵羊鲜血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圆形光滑、半透明的菌落,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的小短杆状菌;通过血清型特异引物鉴定方法确认分离株为荚膜血清型D型。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小鼠感染分离株后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50%,并表现肾脏、肝脏及肠道黏膜等多器官出血和变质性变化。分离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美罗培南等12种药物敏感。研究表明,试验分离的鹿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仍具有敏感性,可能与鹿的生存环境和日常很少用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 多杀性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耐药性 辽宁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