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ing and sliding mode control based on inverse compensation of piezo-positioning system
1
作者 LI Zhi-bin XIN Yuan-ze +1 位作者 ZHANG Jian-qiang SUN Chong-shang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85,共16页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ntrol performance of piezo-positioning system,the influence of hysteresis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compensation method are studied.Hammerstein model is used to represent the dynamic hysteresi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ntrol performance of piezo-positioning system,the influence of hysteresis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compensation method are studied.Hammerstein model is used to represent the dynamic hysteresis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piezo-positioning actuator.The static nonlinear part and dynamic linear part of the Hammerstein model are represented by models obtained through the Prandtl-Ishlinskii(PI)model and Hankel matrix system identification method,respectively.This model demonstrates good generalization capability for typical input frequencies below 200 Hz.A sliding mode inverse compensation tracking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P-I inverse model and integral augmentation is proposed.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PID inverse compensation control and sliding mode control without inverse compensation,the sliding mode inverse compensation control has a more ideal step response and no overshoot,moreover,the settling time is only 6.2 ms.In the frequency domain,the system closed-loop tracking bandwidth reaches 119.9 Hz,and the disturbance rejection bandwidth reaches 86.2 Hz.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can effectively compensate the hysteresis nonlinearity,and improve the tracking accuracy and antidisturbance capability of piezo-position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zo-positioning system hysteresis nonlinearity Hammerstein model Prandtl-Ishlinskii(P-I)model system identification sliding mode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ptive sliding-mode path following control system of the underactuated USV under the influence of ocean currents 被引量:11
2
作者 CHEN Xiao LIU Zhong +2 位作者 ZHANG Jianqiang ZHOU Dechao DONG Jia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6期1271-1283,共13页
The path-following control of the asymmetry underactuated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USV) under external disturbances such as unknown constant and irrational ocean currents is discussed, and an adaptive sliding-mode pat... The path-following control of the asymmetry underactuated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USV) under external disturbances such as unknown constant and irrational ocean currents is discussed, and an adaptive sliding-mode path-following control system is proposed, which comprises a path-variable updated law,a modified integral line-of-sight(ILOS) guidance law based on a time-varying lookahead distance and adaptive feedback linearizing controllers combined with sliding-mode technique. A more accurate USV model without the assumption of having diagonal inertia and damping matrices is first presented,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ath-following control. Next, the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is adopted to decouple the sway dynamic from the rudder angle, and the path-following errors dynamics without non-singular problem are presented in the moving Frenet-Serret frame. Then, based on the cascaded theorem and the adaptive sliding-mode method, the adaptive control law of position errors and course error are designed, among which the lookahead distance and integral gain are all computed as different functions of cross-track error to estimate and compensate the sideslip angle caused by external disturbances adaptively.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Lyapunov and cascaded theorem, the control system proposed is proved to be uniform globally asymptotic stability(UGAS) and uniform semiglobal exponential stability(USGES) when the control objectives are all achieved. Simulation results illustrate the precision and high-quality performance of this new controll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iding-mode control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USV) integral line-of-sight(ILOS) path following proof of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视线角约束的神经网络滑模制导律研究
3
作者 马寒冰 贾晓洪 +1 位作者 徐琰珂 李斌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6-293,共8页
为了避免空空导弹在打击掠海巡航导弹时受到鱼鳞光的干扰,要求导弹以期望的视线角命中目标,针对滑模制导律中的抖振现象,提出了一种结合粒子群遗传算法和RBF神经网络的滑模制导律。利用RBF神经网络来自适应调节切换项增益,粒子群遗传算... 为了避免空空导弹在打击掠海巡航导弹时受到鱼鳞光的干扰,要求导弹以期望的视线角命中目标,针对滑模制导律中的抖振现象,提出了一种结合粒子群遗传算法和RBF神经网络的滑模制导律。利用RBF神经网络来自适应调节切换项增益,粒子群遗传算法可以通过有限次迭代,得到最优的RBF神经网络初始参数。将PSO-GA-RBF神经网络滑模制导律与联合偏置比例制导律、滑模制导律、RBF神经网络滑模制导律在迎头、尾追攻击场景下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PSO-GA-RBF神经网络滑模制导律可有效削弱系统的抖振,提高系统的鲁棒性,视线角更接近期望角度、脱靶量更小,具有更高的制导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导律 滑模控制 视线角约束 PSO-GA-RBF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扰动和摩擦补偿的机械臂系统反演滑模控制
4
作者 张小雨 库祥臣 +2 位作者 段磊 朱二州 李森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88,共6页
为了减少外部扰动和关节摩擦对轨迹跟踪控制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扰动和摩擦补偿的双前馈机械臂轨迹跟踪控制策略。首先,考虑关节摩擦力矩不能通过干扰观测器准确观测的因素建立机械臂动力学模型;其次,采用LuGre模型描述了关节摩... 为了减少外部扰动和关节摩擦对轨迹跟踪控制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扰动和摩擦补偿的双前馈机械臂轨迹跟踪控制策略。首先,考虑关节摩擦力矩不能通过干扰观测器准确观测的因素建立机械臂动力学模型;其次,采用LuGre模型描述了关节摩擦力矩并采用辩识技术对模型进行辩识,设计扰动观测器,结合辩识后的摩擦力矩实时观测外部扰动;最后,结合自适应和反演滑模控制策略设计了滑模控制器,降低了滑模控制引起的“抖振”。基于二自由度机械臂模型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自适应反演滑模控制方法相比,提出的控制策略提高了机械臂系统的收敛速度和轨迹跟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滑模控制 扰动观测器 摩擦辨识 轨迹跟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海上分频输电的九边形MMC的无源滑模控制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启明 杜婷伟 渠博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8-1098,I0023,共12页
九边形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nonagonal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N-MMC)是一种多端口、直接的AC/AC变换器,具有低频性、高可靠性等优点,在海上风电的分频输电领域备受关注。目前,对九边形变换器的研究通常未将内部电气量解耦而直接... 九边形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nonagonal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N-MMC)是一种多端口、直接的AC/AC变换器,具有低频性、高可靠性等优点,在海上风电的分频输电领域备受关注。目前,对九边形变换器的研究通常未将内部电气量解耦而直接进行控制,并且当前常用的单一的控制方法均存在一些问题,它们的控制效果有待提升。为了改善其动态响应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在建立九边形变换器的解耦模型的基础上,将无源控制(passivity-based control,PBC)与滑模控制结合(sliding mode control,SMC)的无源滑模控制(PBC-SMC)用于N-MMC的控制。最后,在Matlab上搭建九边形变换器的PBC-SMC复合控制系统仿真,并模拟稳态、动态、暂态的多种不同工况,对比PI、PBC、PBC-SMC的控制效果,验证PBC-SMC复合控制的响应速度更快、电能质量更高。此外,还在RT-LAB实验平台上验证所提PBC-SMC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分频输电 九边形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 无源滑模控制 无源控制 PI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TE-LOS的自适应反步滑模欠驱动无人艇路径跟踪控制
6
作者 甘少楠 高迪驹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50,共9页
【目的】解决在风、浪、流所引起的外部时变干扰下,欠驱动无人艇(USV)航行路径跟踪稳定性及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升路径跟踪精度及稳定性。【方法】基于改进的规定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Prescribed-time-extended-state-observer,PTE)和视线(... 【目的】解决在风、浪、流所引起的外部时变干扰下,欠驱动无人艇(USV)航行路径跟踪稳定性及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升路径跟踪精度及稳定性。【方法】基于改进的规定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Prescribed-time-extended-state-observer,PTE)和视线(Line-of-sight,LOS)制导的自适应反步滑模控制方法,消除USV的姿态偏差,并设计USV进行路径跟踪所需的期望速度及期望航向角。结合反步法和滑模控制,设计消抖函数,有效减少滑模控制普遍存在的抖振问题。此外,考虑到欠驱动USV输入受限,引入辅助系统,以解决输入饱和的挑战。【结果与结论】仿真实验表明,在控制输入有限的情况下,所提控制系统仍可快速收敛。与固定时间LOS制导(Fixed-time LOS,FT-LOS)方法、自适应积分LOS制导(AILOS)方法比较,本制导-控制方法在路径跟踪性能上表现更佳。具体而言,相比FT-LOS、AILOS制导方法,本方法横向误差分别减小1.60%、0.04%,纵向误差分别减小99.2%、99.4%,航向角误差分别减小71%、79%;而跟踪至期望速度的时间则分别提升39%、62%。本方案更为有效和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艇 PTE-LOS 反步法 滑模控制 路径跟踪 输入受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不同运行方式下MMC无源双积分滑模控制策略研究
7
作者 林金阳 张翼 +1 位作者 黄荣杰 林航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52,共10页
为了使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内环电流控制能更好地改善系统控制性能以及满足系统的动态响应,提出了一种无源双积分滑模控制(passive-based control-dual integral sliding-mode control,PBC-DISMC)方... 为了使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内环电流控制能更好地改善系统控制性能以及满足系统的动态响应,提出了一种无源双积分滑模控制(passive-based control-dual integral sliding-mode control,PBC-DISMC)方法。该方法在基于MMC的欧拉-拉格朗日模型的基础上,将无源理论应用于内环电流控制,采用双曲正切函数作为饱和函数以满足滑模控制平滑切换的要求,建立基于双积分滑模面的价值函数并结合最近电平调制对MMC子模块电容进行滑模预测以得到最优的切换控制。采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PBC-DISMC在电网不同运行方式下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稳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无源理论 无源双积分滑模控制 内环电流控制 滑模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流层飞艇航迹跟踪鲁棒控制方法
8
作者 赵新运 解春雷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02-2014,共13页
针对具有大惯性、低动态、飞行速度与环境风场在同一量级等特点的平流层飞艇航迹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平流层飞艇航迹跟踪鲁棒控制方法。通过引入风干扰力和力矩模型,建立精细化风场干扰影响的平流层飞艇动力学模型。针对平流层飞艇制导回... 针对具有大惯性、低动态、飞行速度与环境风场在同一量级等特点的平流层飞艇航迹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平流层飞艇航迹跟踪鲁棒控制方法。通过引入风干扰力和力矩模型,建立精细化风场干扰影响的平流层飞艇动力学模型。针对平流层飞艇制导回路中的风干扰,提出一种融合扩张状态观测器与模糊逻辑的视线制导律,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实时估计地速侧滑角,消除观测误差对系统造成的干扰,基于模糊逻辑自适应调整前视距离,在不改变远离期望航迹时跟踪误差收敛速度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小靠近期望航迹时的振荡。针对平流层飞艇姿态控制回路中的风干扰和气动参数摄动,基于非奇异终端滑模面与模糊变系数双幂次趋近律设计偏航角跟踪控制律,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消除内外扰动对姿态控制回路造成的负面影响,抑制抖振。基于李雅普诺夫理论证明制导律与姿态控制律的稳定性,通过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仿真对比,验证所提方法有利于提高航迹跟踪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飞艇 航迹跟踪 视线制导 扩张状态观测器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在轨操作地面试验平台质心动态调控方法研究
9
作者 尤博 安玉民 +1 位作者 侯玮杰 张慧博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9,共10页
在进行在轨操作的地面模拟试验中,受操作机械臂运动影响,试验平台的质心会发生偏移,由此产生的时变扰动重力矩会严重影响卫星地面模拟试验的准确性.面向试验平台时变质心动态调控需求,提出了一种联合质量特性实时辨识结果的高精度高抗... 在进行在轨操作的地面模拟试验中,受操作机械臂运动影响,试验平台的质心会发生偏移,由此产生的时变扰动重力矩会严重影响卫星地面模拟试验的准确性.面向试验平台时变质心动态调控需求,提出了一种联合质量特性实时辨识结果的高精度高抗扰质心动态调控方法.构建了考虑时变偏心重力矩影响下的试验平台动力学模型,开展了基于并发递推算法的质量特性实时辨识研究,提出了一种双闭环滑模质心调控方法.进行了试验平台质量特性辨识与质心调控仿真验证,在机械臂以3(°)/s等典型地面模拟试验工况进行运动时,前置辨识误差可以稳定在4.1%以下,基于辨识结果进行调控,平台姿态角控制在0.04°以内,开展了地面试验,结果表明,动态调控中的平台姿态角可以稳定在0.1°以内.仿真和试验结果证明,本文所提质心调控方法能实时消除重力扰动力矩,可为后续模拟在轨操作等任务提供可靠的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试验平台 质心调控 质量特性辨识 并发递推 双闭环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离源矩阵变换器的PMSM无源-复叠螺旋滑模控制策略
10
作者 程启明 罗力珲 +3 位作者 沈治超 王为涛 张梁 王海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24-3637,I0030,共15页
为了改进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驱动系统以及传统的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控制方法存在电机的转速和转矩动态响应慢、系统抗干扰性弱、抖振大等问题,提出基于无源-复... 为了改进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驱动系统以及传统的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控制方法存在电机的转速和转矩动态响应慢、系统抗干扰性弱、抖振大等问题,提出基于无源-复叠螺旋滑模控制(passive-based controlcascade spiral sliding-mode control,PBC-CSSMC)策略分离源矩阵变换器(split source matrix converter,SSMC-PMSM)驱动系统。传统矩阵变换器的电压传输比(voltage transfer ratio,VTR)最高仅为0.866,为提高VTR,该文采用分离源网络升压结构来代替双级矩阵变换器中间的支流链路部件,从而得到SSMC。在PMSM的矢量控制中,转速环、电流环分别采用CSSMC、PBC代替PID控制,设计SSMC-PMSM控制系统,并证明系统的稳定性。仿真与实验的结果表明,基于该控制策略的SSMC-PMSM驱动系统能够使PMSM稳定运行在额定转速,具有电磁转矩脉动小、抗干扰能力强和动态响应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源矩阵变换器 电压传输比 永磁同步电机 复叠螺旋滑模控制 无源控制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快速滑模的农用牵引车辆直线路径跟踪控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文岳 魏新华 +4 位作者 汪岸哲 吉鑫 高原源 王晔飞 施圣高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422,共8页
为解决无人驾驶牵引式农机在非结构化环境中作业时直线跟踪精度低、上线速度慢、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快速滑模控制的农用牵引式车辆直线路径跟踪控制方法。首先利用车辆运动学模型与参考路径建立牵引车辆直线路径跟... 为解决无人驾驶牵引式农机在非结构化环境中作业时直线跟踪精度低、上线速度慢、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快速滑模控制的农用牵引式车辆直线路径跟踪控制方法。首先利用车辆运动学模型与参考路径建立牵引车辆直线路径跟踪误差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模糊参数整定的快速滑模直线路径跟踪方法,解决了滑模控制算法的控制器抖振与机具快速上线问题。通过Lyapunov稳定性分析可知,所设计控制方法可保证牵引机具跟踪参考路径,同时铰接角收敛至零。最后,基于Simulink仿真与实车试验对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进行测试。田间实车试验表明,使用本文控制方法时,拖车和挂车最大路径跟踪横向误差分别为0.11、0.12 m,拖车和挂车跟踪误差方差分别为0.0013、0.0015 m^(2);相较于传统基于等速趋近律设计的滑模控制器,上线时间提升约58%,最大跟踪误差减小约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牵引车辆 直线路径跟踪 滑模控制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路面等级识别的车辆半主动悬架内外环控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寇发荣 郭杨娟 +1 位作者 刘朋涛 门浩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7,共7页
针对车辆在不同路面等级下对悬架动态性能与馈能特性需求不同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F-XGBoost路面等级识别算法的半主动悬架内外环控制策略。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对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算法... 针对车辆在不同路面等级下对悬架动态性能与馈能特性需求不同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F-XGBoost路面等级识别算法的半主动悬架内外环控制策略。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对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算法进行优化,搭建RF-XGBoost算法模型对路面等级进行识别。将路面等级与悬架控制策略相结合,设计外环为天地棚控制,内环为自适应滑模控制的内外环控制,实现非线性悬架的自适应控制。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混合天地棚控制的悬架,内外环控制下的悬架在A级路面下簧载质量加速度降低15.52%,并实现50.4 W的振动能量回收,在B、C级路面下簧载质量加速度分别降低15.09%、16.72%,轮胎动载荷分别降低11.63%、11.42%,在D级路面下轮胎动载荷降低14.12%。台架试验的结果与仿真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所设计的自适应内外环控制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路面识别 随机森林 XGBoost算法 混合天地棚控制 自适应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输电线软体巡检机器人磁致动机制及PI滑模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显金 张奕康 +2 位作者 颜海峰 刘兰兰 黄彦澔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4-21,共8页
为解决高压输电线刚性悬臂巡检机器人尺寸大、笨重、越障不灵活、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高压磁致动软体巡检机器人,利用载流线圈在高压直流环形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驱动软体机器人以柔顺和蠕动方式高效灵活地跨越多种障碍物。对该机器人... 为解决高压输电线刚性悬臂巡检机器人尺寸大、笨重、越障不灵活、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高压磁致动软体巡检机器人,利用载流线圈在高压直流环形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驱动软体机器人以柔顺和蠕动方式高效灵活地跨越多种障碍物。对该机器人进行本体构型设计并分析其工作姿态,实现稳定巡检功能;对磁致动驱动器进行理论设计和分析,利用Comsol仿真软件对其所需驱动力进行仿真,验证理论的可实行性;通过拉格朗日法对高压磁致动软体巡检机器人进行动力学建模,构建系统动力学方程,获取机器人的关节角度、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MATLAB利用基于PI滑模控制法对简化后的高压磁致动软体巡检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实行速度和角速度高精度追踪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滑模控制下,角度在1.5 s追踪上理想信号,角速度在0.3 s后追上理想信号,证明基于PI的滑模控制器能够实现对高压磁致动软体巡检机器人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输电线 软体巡检机器人 磁致动 动力学建模 PI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隐式Lyapunov函数的弹药传输机械臂变增益超螺旋滑模控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瑜斌 侯保林 +1 位作者 鲍丹 赵伟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73-2583,共11页
为提高某弹药传输机械臂在传输弹药过程中受到负载不确定性影响下的定位控制鲁棒性,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隐式Lyapunov函数变增益超螺旋滑模控制方法。建立弹药传输机械臂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对方程中摩擦力矩及支反力矩的重要参数进行辨... 为提高某弹药传输机械臂在传输弹药过程中受到负载不确定性影响下的定位控制鲁棒性,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隐式Lyapunov函数变增益超螺旋滑模控制方法。建立弹药传输机械臂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对方程中摩擦力矩及支反力矩的重要参数进行辨识,减少系统不确定性。构造隐式Lyapunov函数并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变增益超螺旋滑模控制策略,通过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闭环系统全局稳定。超螺旋滑模控制增益的变化取决于系统的Lyapunov函数,是滑模变量的可微函数,具有控制参数易调节的优势。实验结果表明:摩擦力矩及支反力矩补偿可使系统定位时间由补偿前2.659 s缩短到1.157 s,提高了系统定位性能。在不同工况下,控制方法可有效地抑制系统负载不确定性的影响,保证系统的定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药传输机械臂 参数辨识 隐式Lyapunov函数 超螺旋滑模控制 定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载机视觉信息的改进视线制导律设计
15
作者 张文稳 张成 +2 位作者 郑晨明 程润北 陈天乐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79-2788,共10页
针对无人机机载武器低成本精确打击的需求,提出利用机载光电吊舱获取制导信息、采用视线制导法进行制导律设计的方案。通过分析载机、导弹和目标的运动关系,建立了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基于反步法和滑模控制设计了改进视线制导律。对制导... 针对无人机机载武器低成本精确打击的需求,提出利用机载光电吊舱获取制导信息、采用视线制导法进行制导律设计的方案。通过分析载机、导弹和目标的运动关系,建立了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基于反步法和滑模控制设计了改进视线制导律。对制导律中无法由载机获取的参数进行了讨论,采用跟踪微分器提取视线角并估计视线角速度信息。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视线角存在噪声且导弹矢径拉偏的情况下,改进视线制导律仍可保证对地面目标的精准打击。与传统视线制导律相比,载机的运动方向不受限制,可在发射导弹后远离目标以免受到威胁,符合现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线制导 反步法 滑模控制 机载空地导弹 跟踪微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理想条件下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无源超螺旋二阶滑模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齐国庆 周建萍 +2 位作者 茅大钧 从帆平 黄祖繁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5-774,共10页
电力系统运行在非理想状态时,容易产生短暂的电压波动,此时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SAPF)采用无源控制策略无法高效、精确地调节电能质量,而常规滑模控制又容易引起抖振。针对上述情况,将无源控制和抗干扰能力更... 电力系统运行在非理想状态时,容易产生短暂的电压波动,此时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SAPF)采用无源控制策略无法高效、精确地调节电能质量,而常规滑模控制又容易引起抖振。针对上述情况,将无源控制和抗干扰能力更强的超螺旋二阶滑模控制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无源超螺旋二阶滑模控制策略。首先,根据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数学模型建立基于正负序分离的欧拉−拉格朗日模型;其次,对系统的模型进行了无源性分析,且根据其无源性设计了无源控制器,同时采用超螺旋二阶滑模控制对无源控制器进一步优化,提高了系统整体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最后,在理想状态和负载突变、负载不平衡、电网电压不平衡、单相电压突变4种非理想状态下,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无源超螺旋二阶滑模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理想状态 有源电力滤波器 欧拉–拉格朗日模型 无源控制 超螺旋二阶滑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故障时基于MMC-PET接口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启明 孙英豪 +2 位作者 程尹曼 张磊 渠博岗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7,共14页
近年来,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PET)作为电网接口的风能转换系统,无需额外的无功补偿器便可有效地抑制由风能暂态特性引起的电压波动,引起了广泛关注。但采用传统的PET结构在电网发生故障时难以控制,当电网处于... 近年来,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PET)作为电网接口的风能转换系统,无需额外的无功补偿器便可有效地抑制由风能暂态特性引起的电压波动,引起了广泛关注。但采用传统的PET结构在电网发生故障时难以控制,当电网处于不平衡时会使得控制难度进一步增加,且难以保证系统的动态性能。因此,为提升系统动态性能,增强系统的故障穿越能力,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型PET的新型风能转换系统的结构与控制策略。首先,文中根据系统故障时的工作状态设计基于无源滑模控制的故障切换控制策略,采用具有斩波保护功能的子模块以及时疏解故障功率;其次,利用软件仿真和半实物仿真实验平台选取典型工况对系统进行详细的模拟研究;最后,将应用文中控制策略的新型风力发电系统与传统的风力发电系统进行对比实验,实验验证了采用文中控制策略的新型系统结构具有无功功率补偿、有效限制故障时子模块电压升高和改善电能质量等优点,且满足故障条件下电网运行的最新要求,具有优秀的故障穿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 电力电子变压器(PET) 风电并网接口 风力发电系统 无源滑模控制 故障穿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电网下Y源双级矩阵变换器的无源滑模控制策略
18
作者 程启明 王海伦 +3 位作者 沈治超 王为涛 罗力珲 张梁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89-4801,共13页
针对双级矩阵变换器电压传输比低的缺点,在直流部分嵌入Y源网络,组建了Y源双级矩阵变换器(Y-source two-stage matrix converter,YSTSMC),其具有电压增益大、无源元件少、开关损耗低等特点。当电网电压产生不平衡工况时,系统会出现较大... 针对双级矩阵变换器电压传输比低的缺点,在直流部分嵌入Y源网络,组建了Y源双级矩阵变换器(Y-source two-stage matrix converter,YSTSMC),其具有电压增益大、无源元件少、开关损耗低等特点。当电网电压产生不平衡工况时,系统会出现较大的波动进而影响功率因数和电能质量,降低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为了完善不平衡电网电压下YSTSMC变换器的输入控制,对YSTSMC变换器的输入功率控制进行了研究,传统PI控制器存在参数调节比较困难、控制精度不高、超调量较大和抗干扰能力不强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不平衡电网电压下基于无源滑模控制(passivity based control-sliding mode control,PBC-SMC)的YSTSMC控制系统,并证明其稳定性。仿真和实验的结果表明,基于无源和滑模理论基础的PBC-SMC控制策略可以使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电能质量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源双级矩阵变换器 电网不平衡 无源控制 滑模控制 PI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源性的滑模控制在DC/DC变换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9
作者 乔树通 伍小杰 姜建国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45,共5页
利用本质上非线性的反馈控制方法———无源性控制方法 ,与滑模控制相结合对DC/DC变换器进行控制。仿真分析表明通过对控制器参数的适当调整 。
关键词 无源性 滑模控制 在线辨识 DC/DC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源性与滑模变结构控制相结合的VIENNA整流器控制策略 被引量:29
20
作者 陆翔 谢运祥 +2 位作者 桂存兵 程丽 杨玉波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0-115,共6页
针对VIENNA整流器的非线性特点,提出一种无源性控制与滑模变结构控制相结合的混合控制策略。在建立同步旋转坐标系下VIENNA整流器非线性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VIENNA整流器的Euler-Lagrange数学模型,分析了VIENNA整流器的无源性。利... 针对VIENNA整流器的非线性特点,提出一种无源性控制与滑模变结构控制相结合的混合控制策略。在建立同步旋转坐标系下VIENNA整流器非线性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VIENNA整流器的Euler-Lagrange数学模型,分析了VIENNA整流器的无源性。利用无源性理论及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设计了VIENNA整流器的控制器,即电压外环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电流内环采用无源性控制的双闭环控制算法。在MATLAB7.1/Simulink环境中建立了仿真模型,并搭建了800 W的实验样机。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混合控制策略达到了控制的目的。利用无源性控制与滑模变结构控制相结合的整流器具有鲁棒性强、动态特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流器 VIENNA整流器 三电平 数学模型 无源性控制 滑模控制 变结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