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建赋能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的组态路径研究——基于30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蔡小慎 徐朋飞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6,共14页
党建是赋能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新的科技革命背景下发挥党组织优势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企业建设,亟待探索高质量党建激活国有企业发展新动能的有效路径。基于TOE理论构建三维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技术、... 党建是赋能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新的科技革命背景下发挥党组织优势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企业建设,亟待探索高质量党建激活国有企业发展新动能的有效路径。基于TOE理论构建三维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维度对30个党建创新案例进行分析,以探究党建赋能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及复杂因果关系。研究发现:首先,平台建设、体系完善、组织联动、保障强化、文化浸润、过程融入和实践导向7个影响因素均不能单独作为赋能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次,党建赋能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高位推动、自主优化、动能培育、复合驱动、需求引导5种有效路径。研究表明,国有企业应完善党建智能平台、发挥各级组织动能及培养内生发展动力,实现培养高素质劳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赋能 国有企业 新质生产力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理路探赜
2
作者 段妍 李沫潼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2,共8页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的关键之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从党的组织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人才发...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的关键之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从党的组织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四个方面协同发力,以问题导向全面落实各项重点改革举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这一改革实践过程充分彰显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破”与“立”的思想智慧,对于新征程上勇于担负起进一步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使命担当、不断提高管党治党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更好引领保障“中国之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党的建设制度 全面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应性制度赋能:新时代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的制度分析
3
作者 卢爱国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4,共8页
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关键在干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阶段的升级、主要矛盾的转化、奋斗目标的转向以及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给基层政治接续有效带来了新挑战,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基层政治接... 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关键在干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阶段的升级、主要矛盾的转化、奋斗目标的转向以及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给基层政治接续有效带来了新挑战,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基层政治接续有效的核心议题。从“政党回应、制度赋能与有效政治”的分析框架透视,新时代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实际上是党回应时代环境、时代使命和时代需求的变化,坚持和完善党的政治能力建设制度,创新制度赋能的组织实践和自我实践,提高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实现基层有效政治的政治行动。新时代新征程应以基层政治的有效性为导向,持续加强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提升的制度建设,积极构建“内外双生、多层复合”的均衡性制度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基层党员领导干部 政治能力 回应性制度赋能 有效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党的政治领导力的锻造逻辑
4
作者 陈文新 王君丽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51,共8页
国家治理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锻造提供了场域,二者内在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亟须锻造强大的政治领导力。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要继承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治理的经验与成就,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式现代化的... 国家治理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锻造提供了场域,二者内在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亟须锻造强大的政治领导力。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要继承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治理的经验与成就,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出发,直面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治理的现有格局、未来情势,在现有的治理资源结构和治理体系条件下,进一步锻造思想引领力,引领时代发展;推进党政协同,打造执行有力的党政协同体系;以制度化、信息化为核心锻造党的政治决策力;以国家安全为核心,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驾驭力。党的政治领导力的锻造是在与国家、社会互动的场域中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党的政治领导力 新时代新征程 锻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领域党建:体系逻辑与运行机制——基于政治系统视角的理论建构
5
作者 王杨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12,共10页
做好新兴领域党建,是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与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从政治系统视角看,新兴领域党建是政治系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挑战,采取的主动的结构性策略,旨在通过政党体系的结构拓展与演化,引领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模式创新,... 做好新兴领域党建,是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与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从政治系统视角看,新兴领域党建是政治系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挑战,采取的主动的结构性策略,旨在通过政党体系的结构拓展与演化,引领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以维持国家政治系统的适应性与稳定性。本文总结了党通过新兴领域党建增进政治系统适应性的制度化、耦合、认同三重机制,并基于新兴领域内党组织的类型分化,分析了单位党组织、行业产业党组织和地域党组织差异化的功能实现机制,包括单位党组织中“元组织”机制推动参与式治理模式、行业产业党组织中联网机制推动平台型治理,及地域党组织中整合机制推动整体性治理。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新兴领域党建总体工作方式与创新方向提出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领域党建 政治系统 新经济组织 新社会组织 新就业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两个结合”中开辟中共党史研究新境界
6
作者 代玉启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I0002,共9页
“两个结合”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深刻总结,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掌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核心密码。回望百年党史,从“三个结合”的初步尝试到“一个结合”的理论探索,再到“两个结合”的守正创新,中国共产党在回应时... “两个结合”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深刻总结,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掌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核心密码。回望百年党史,从“三个结合”的初步尝试到“一个结合”的理论探索,再到“两个结合”的守正创新,中国共产党在回应时代之问的同时,对自身历史叙事逻辑的认识愈加系统深刻。我们要立足于党的理论创新,根植于党的实践成就,面向党的历史使命,以大历史观与正确党史观为指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用特色话语彰显历史自信与历史主动,在继续推进“两个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开辟中共党史研究的新境界,助力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全面、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党史党建学 守正创新 历史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化党建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价值意蕴、现实挑战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2
7
作者 孙会岩 侯劭勋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9,共13页
随着数字智能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经济社会数智化转向正推动现代政党的组织结构和治理效能发生深刻变革,促使数智化党建逐渐成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范式。与传统“技术+党建”相比,数智化党建更侧重人机互融、虚实同构等赋能社会治理... 随着数字智能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经济社会数智化转向正推动现代政党的组织结构和治理效能发生深刻变革,促使数智化党建逐渐成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范式。与传统“技术+党建”相比,数智化党建更侧重人机互融、虚实同构等赋能社会治理,能够填充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理论构建与实际应用间的空隙,正在改变社会、政党与国家间的互动模式。数字智能技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潜藏着“利维坦”风险,技术理性超越价值理性的现实困境带来新的社会治理壁垒,数字平台具有特定的资本与技术逻辑、算法偏见带来的新型数字鸿沟、加之治理与制度滞后形成的伦理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基层党组织内聚力以及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面对未来,需要从组织与技术互构深层维度优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协同理路,聚焦数智时代开放、动态的组织、社会系统,依循“技术嵌入-实践驱动-技术风险-路径优化”框架分析数智化党建的深层次命题,通过“组织—技术—队伍—制度”构筑以数智化党建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为核心指向的整体智治框架,推动组织、技术和社会深度融合,探索融合、多元、联动的智慧治理路径,进而为党的自身建设与引领“数智社会”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党建引领 社会治理 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成效评估、影响因素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3
8
作者 唐皇凤 王珣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84,共16页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以纠治“四风”为鲜明主题扎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课题组基于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发现,大部分被调查者和访谈对象对新时代党的作风建...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以纠治“四风”为鲜明主题扎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课题组基于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发现,大部分被调查者和访谈对象对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成效满意度较高,但在基层实践中依然存在作风建设容易浮于表面、形式主义新变种层出不穷、作风建设“一阵风”现象依然突出和配套制度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隐形的“四风”问题,需要时刻保持警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目标,这就不仅要在理论层面形成对党的作风建设的科学定位,更要在实践层面探寻有效路径,以精准施策纠治上述问题,进一步巩固党的作风建设成效。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分析了影响党的作风建设成效的可能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协调程度和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的有效落实程度均对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成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新时代新征程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本色不变质,就要一方面从深化“四风”标本兼治和完善相关制度设计两个方向重点着力,以有效提升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协调程度;另一方面从创新查纠“四风”方法和破除基层梗阻两个方向重点着力,以正向影响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的有效落实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党的作风建设 “四风” 全面从严治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建引领推动新时代医院文化建设的探索--以西安市第九医院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楼艳 王毅 +4 位作者 甄珍 庞咪 何婷 温普燕 郑菊贤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8-402,共5页
医院文化是医院内部员工在工作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的总和,是医院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的核心。党建引领对推动医院文化建设在强化价值观引领、增强团队凝聚力、促进管理体制创新和塑造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等多方面有... 医院文化是医院内部员工在工作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的总和,是医院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的核心。党建引领对推动医院文化建设在强化价值观引领、增强团队凝聚力、促进管理体制创新和塑造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等多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西安市第九医院近年来开展的一系列党建活动中取得的成效,探讨党建引领对推动新时代医院文化建设的效果和意义,并提出如何加强党建工作在推动新时代医院文化建设中指导作用的策略,以促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新时代 医院文化建设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特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俊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70,共14页
党的自我革命话语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回答“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等重大命题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系统的言说体系。就其基本特点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维度:从生成动因看,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既... 党的自我革命话语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回答“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等重大命题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系统的言说体系。就其基本特点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维度:从生成动因看,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既是总结和汲取党的自我革命历史经验形成规律性认知、彰显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伟大成就增强历史主动的必然要求,也是回应新征程各种现实挑战强化忧患意识、塑造国际形象和增强国际影响力的战略考量;从内容体系看,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通过精准界定核心概念的科学内涵形成逻辑严密的概念框架、系统梳理实践经验并将其转化为普遍性叙事彰显实践伟力、深入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等精神内核凸显话语的价值引领功能,实现了逻辑性、系统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从言说策略看,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增强具象化表达、以富有力量的排比句式强化言说气势、以引经据典深化历史纵深感、以直观鲜明的对比手法突出革故鼎新的决心、以亲切平实的群众语言提升亲和力,既保持了政治话语的严肃性,又增强了感染力;从传播场域看,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在党内通过学习教育实现话语内化、在社会场域以媒体融合扩大覆盖面、在国际舞台借力平台对话提升解释力、在网络空间运用新媒体技术增强互动性,形成了多维话语同频共振的效应。这四个维度相辅相成,深刻展现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的深谋远虑性、科学完备性、多元协同性、广泛辐射性等特质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自我革命 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历史性成就和基本经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振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3,共10页
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的领导核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一切事业的根本保证。新时代以来,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层面“正本清源”,从社会主义本质、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复兴等视角... 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的领导核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一切事业的根本保证。新时代以来,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层面“正本清源”,从社会主义本质、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复兴等视角深化了对党的领导地位的认识,以“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视角揭示了党的全面领导的本质内涵及原则要求,以“两个维护”明确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核心主体,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学说新境界;在制度层面“立梁架柱”,明确了党的领导制度的根本领导制度地位,建构了系统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党的全面领导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贯彻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执行机制;在实践层面“扎实推进”,巩固了党对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国防和军队建设、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全面领导,各项事业取得了突出成就。纵观新时代以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伟大实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坚持并发展党的创新理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长期执政能力、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是基本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全面领导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执政使命有机统一的内在机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振清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1,共8页
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执政使命有机统一,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和题中之意。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执政使命的根本要求、核心要义、价值目标和关键主体等决定了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必须正确认识全面... 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执政使命有机统一,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和题中之意。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执政使命的根本要求、核心要义、价值目标和关键主体等决定了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必须正确认识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执政使命的内在联系与战略意义,坚持不懈以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选拔和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确保党的执政使命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全面从严治党 执政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秀华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111,共6页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有机统一于全面从严治党整个过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和题中之义。以改革精神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历史经验,改革精神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时代自觉、思路举措... 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有机统一于全面从严治党整个过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和题中之义。以改革精神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历史经验,改革精神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时代自觉、思路举措,激发全面从严治党的内生动力。新时代,党要以问题为导向,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警醒自己、以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砥砺自己;以创新为关键,革新管党治党思路理念、创新管党治党方式方法、深化管党治党制度改革,用改革精神完善提升自己;以实践为根本,用严的标准要求约束自己,坚持标准从严、内容从严、过程从严,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全面从严治党 改革精神 严的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发展数字经济的逻辑建构、问题指向与现实进路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林忆 孙绍勇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7,共12页
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不论是生产资料还是社会生产的总体过程都被打上了数字化的印记。为了紧抓数字化发展机遇,中国共产党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该战略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为基底,顺应了数字经济推动双循环联... 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不论是生产资料还是社会生产的总体过程都被打上了数字化的印记。为了紧抓数字化发展机遇,中国共产党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该战略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为基底,顺应了数字经济推动双循环联动发展的需要,蕴含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但党在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中,面临着新型科技举国体制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协同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以及数字经济发展中资本逻辑不断强化等问题挑战。在理论升华和实践发展交织演进的未来进路中,应致力于完善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统筹规划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站位、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为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积势蓄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发展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治理的内在逻辑与推进路径
15
作者 王可园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4,共10页
随着数字经济和新业态的发展,以快递员、外卖员和网约车司机等为主体的新就业群体大量涌现,这对基层社会治理既是巨大挑战,也带来了诸多机遇。推动以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治理,是增强党在新兴领域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的必然要求,... 随着数字经济和新业态的发展,以快递员、外卖员和网约车司机等为主体的新就业群体大量涌现,这对基层社会治理既是巨大挑战,也带来了诸多机遇。推动以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治理,是增强党在新兴领域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的必然要求,是引导新就业群体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举措。从实践来看,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治理有不少创新做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从“主体—过程—机制—保障”四个维度来看,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治理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党组织整合力与动员力不足、新就业群体参与行动表层化与制度悬浮化、激励与反馈机制失灵、身份认同模糊与受到平台算法约束等。突破上述多重困境,就要进一步增强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治理的实践成效,为构建基层善治格局、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新就业群体 社区治理 社区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斗争精神在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中的生成与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占峰 张鹏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斗争精神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提出的特定政治话语,其主要范畴包括充分肯定斗争意义、广泛应用斗争精神、积极做好斗争准备、善于争取斗争实效等方面,同党内集中教育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斗争精神在党... 斗争精神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提出的特定政治话语,其主要范畴包括充分肯定斗争意义、广泛应用斗争精神、积极做好斗争准备、善于争取斗争实效等方面,同党内集中教育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斗争精神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萌芽发端,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期间正式出场,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丰富完善,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激扬跃升,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深化发展,在党纪学习教育中进一步拓展延伸,呈现出清晰的发展理路。斗争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内核,具有敢于斗争的坚定性、善于斗争的科学性、成于斗争的建设性等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争精神 党内集中教育 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史分离到现实统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超越——基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理论分析框架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媛媛 叶本乾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80,126,127,共12页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理解和读懂当代中国的重要标识和鲜明特征,为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强大动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围绕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学术界主要从价值意义、理论特质和实践探索等维度展开研究并取...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理解和读懂当代中国的重要标识和鲜明特征,为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强大动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围绕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学术界主要从价值意义、理论特质和实践探索等维度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理论创新成果,为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命题提供了有益借鉴。但诸多研究缺乏历史性眼光和批判性思维,以及从整体视野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行回顾反思。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理论分析框架下,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具有比较意义的概念范畴,既在横向的国际对比中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单一工具理性支配的改革,又在纵向的历史对比中超越了中国历史上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缺失或分离的改革,反映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从历史分离到现实统一的双重诉求和逻辑指向,贯穿于改革领导论、主体论、保障论和重点论等方面,成为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超越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18
作者 杜治洲 李帅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33,共16页
对全面从严治党成效进行量化评价,旨在推进管党治党科学化,体现其工具理性。以地方视角为切入点,将管党治党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导入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评价之中,衍生出地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评价这一新范畴。构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评价指... 对全面从严治党成效进行量化评价,旨在推进管党治党科学化,体现其工具理性。以地方视角为切入点,将管党治党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导入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评价之中,衍生出地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评价这一新范畴。构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党的领导原则、人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平衡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同时依据以主观指标为主、客观指标为辅的思路,充分利用数据挖掘等科学方法确定评价指标及其权重,构建了包括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2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27项三级指标的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在地方层面具有可检验的科学依据和广泛的适应性。运用该指标体系评价地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对激励地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全面从严治党 评价指标体系 人民本位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系统性逻辑——一个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的分析
19
作者 李新廷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6,123,124,共15页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一个系统性、体系化的构成。通过基于“技术、组织与环境(TOE)”的分析框架,可以进一步明晰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系统性逻辑及其内在的关联。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总纲,党的...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一个系统性、体系化的构成。通过基于“技术、组织与环境(TOE)”的分析框架,可以进一步明晰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系统性逻辑及其内在的关联。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总纲,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是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核心,巡视巡察工作体制机制、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机制、权力监督制约和一体推进“三不腐”的体制机制以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机制这四种机制与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和三大体系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逻辑关系,成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机制化构成要素;数字技术嵌入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权力监督、腐败治理、从严治党等领域并带来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组织结构重塑与优化,通过价值观念塑造、治理流程再造、技术手段升级等增能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运行;党的自我革命通过从严治党、反腐败和党内监督等塑造、改变和优化了党内的政治生态环境,实现党内政治生态的重构和净化,进一步引领社会革命、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场景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监督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要义
20
作者 栗智宽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20,共9页
基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管党治党的现实情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扎实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其中内蕴鲜明的实践要义,主要包括: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 基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管党治党的现实情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扎实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其中内蕴鲜明的实践要义,主要包括: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以系统观念为指导、坚持领导干部的以上率下、坚持刚柔并济协同发力、坚持营造良好的党内环境、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坚持常态化推进等。这七个方面的实践要义相互支撑、有机衔接、辩证统一,为新征程上党的作风建设的科学化展开提供了重要实践指引,有助于开辟中国共产党加强作风建设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党的作风建设 政党治理 实践要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