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osite particle swarm algorithm for global optimization of multimodal functions 被引量:7
1
作者 谭冠政 鲍琨 Richard Maina Rimir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1871-1880,共10页
During the last decade, many variants of the original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lgorithm have been proposed for global numerical optimization, hut they usually face many challenges such as low solution qual... During the last decade, many variants of the original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lgorithm have been proposed for global numerical optimization, hut they usually face many challenges such as low solution quality and slow convergence speed on multimodal function optimization. A composit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CPSO) for solving these difficulties is presented, in which a novel learning strategy plus an assisted search mechanism framework is used. Instead of simple learning strategy of the original PSO, the proposed CPSO combines one particle's historical best information and the global best information into one learning exemplar to guide the particle movement. The proposed learning strategy can reserve the original search information and lead to faster convergence speed. The proposed assisted search mechanism is designed to look for the global optimum. Search direction of particles can be greatly changed by this mechanism so that the algorithm has a large chance to escape from local optima. In order to make the assisted search mechanism more efficient and the algorithm more reliable, the executive probability of the assisted search mechanism is adjusted by the feedback of the improvement degree of optimal value after each it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on multimodal benchmark functions such as Schwefel, Rastrigin, Ackley and Griewank both with and without coordinate rotation, the proposed CPSO offers faster convergence speed, higher quality solution and stronger robustness than other variants of P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le swarm algorithm global numerical optimization novel learning strategy assisted search mechanism feedbackprobability reg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SVR算法的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承载力预测
2
作者 田建勃 闫靖帅 +2 位作者 王晓磊 赵勇 史庆轩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5-162,共8页
为准确预测钢板-混凝土组合(steel plate-RC composite,PRC)连梁承载力,本文分别通过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极端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和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回归(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uppor... 为准确预测钢板-混凝土组合(steel plate-RC composite,PRC)连梁承载力,本文分别通过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极端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和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回归(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PSO-SVR)算法进行了PRC连梁试验数据的回归训练,此外,通过使用Sobol敏感性分析方法分析了数据特征参数对PRC连梁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SVR、极端梯度提升算法(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和PSO-SVR的预测模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5.48%、7.65%和4.80%,其中,基于PSO-SVR算法的承载力预测模型具有最高的预测精度,模型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更强。此外,特征参数钢板率(ρ_(p))、截面高度(h)和连梁跨高比(l_(n)/h)对PRC连梁承载力影响最大,三者全局影响指数总和超过0.75,其中,钢板率(ρ_(p))是对PRC连梁承载力影响最大的单一因素,一阶敏感性指数和全局敏感性指数分别为0.3423和0.3620,以期为PRC连梁在实际工程中的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混凝土组合连梁 机器学习 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回归(PSO-SVR)算法 承载力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运动分析数字孪生系统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欢 邱涛 +2 位作者 甄庆凯 陈骐 王勇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4,共11页
运动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体育科学、康复医学和人体工程学等领域。然而,为了保证动作数据的完整性,传统的动作捕捉系统需要手动调整相机布局或增加相机数量以确保场地覆盖,导致成本较高。此外,在使用测力板时,每次实验仅能获得特定受... 运动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体育科学、康复医学和人体工程学等领域。然而,为了保证动作数据的完整性,传统的动作捕捉系统需要手动调整相机布局或增加相机数量以确保场地覆盖,导致成本较高。此外,在使用测力板时,每次实验仅能获得特定受测者的力学数据,而对于不同身高和体重的受测者,该数据无法重复利用。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设计了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运动分析数字孪生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模拟动作捕捉环境,优化相机姿态,还能计算复杂动作下人体与环境的接触力。该系统利用变分自编码器和强化学习,通过有限的动作片段生成连续动作序列点云;使用粒子群算法优化相机姿态,实现对动作序列点云的最佳覆盖;在仿真环境中,采用生成对抗模拟学习方法训练人形机器人完成各种动作,进而计算地面接触力,并与测力板的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其精度。研究结果显示,粒子群算法能够极大提高相机对动作点云的覆盖率;在双足行走场景下,仿真接触力与实测数据相比误差小于10%。运动分析数字孪生系统可以在仿真环境中生成不同参数下的人体动作,无需依赖测力板,即可为生物力学分析提供约束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分析 数字孪生 变分自编码器 强化学习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medoids-GBDT-PSO-LSTM组合模型的短期光伏功率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戴朝辉 陈昊 +3 位作者 刘莘轶 夏长青 郭嘉毅 于立军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4-661,共8页
为保障电网供需平衡和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大型光伏电站功率预测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K中心点聚类算法(K-medoids)、梯度提升树(GBDT)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组合优化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光伏功率短期预测模型。首先,采用K-medoid... 为保障电网供需平衡和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大型光伏电站功率预测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K中心点聚类算法(K-medoids)、梯度提升树(GBDT)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组合优化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光伏功率短期预测模型。首先,采用K-medoids聚类算法对大规模光伏发电数据样本中的天气数据进行不同类别聚类,分为晴天、阴天和雨/雪天3种天气类型;然后,在已有数据基础上构造特征工程,使用GBDT算法分别进行特征重要性分析,筛选出对光伏功率预测具有显著影响的特征,并构建合适大小结构的优化数据集;最后,将重构后的数据集代入PSO算法优化的LSTM模型进行训练,以建立短期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拥有更高预测精度,相比单一LSTM模型,在雨/雪天下的RMSE指标降低了12.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功率预测 机器学习 长短期记忆网络 优化算法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与粒子群算法的LBM多相流模型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侯亚祺 张玮 +2 位作者 张鸿 高飞雨 胡嘉华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0-1132,共13页
在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LBM)模拟低毛细数的弹状流流动时,由于气泡发展过程复杂,模型控制参数选择难度大,当所选参数不当时,会产生错误的非物理现象,从而降低计算精度。通过机器学习建立LBM多相流过程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机器学... 在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LBM)模拟低毛细数的弹状流流动时,由于气泡发展过程复杂,模型控制参数选择难度大,当所选参数不当时,会产生错误的非物理现象,从而降低计算精度。通过机器学习建立LBM多相流过程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机器学习模型的超参数,进一步优化LBM建模过程中的控制参数,建立了LBM-机器学习-粒子群算法耦合多相流数值模拟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了T型微通道内弹状流流动参数对气泡演化过程稳定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所建LBM多相流模型能预测复杂条件下气泡伸长率,在此基础上通过伸长率分析找到了最优气液两相进口流速关系,有效解决了低毛细数下弹状流流动不稳定性问题,显著提高了模拟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Boltzmann法 微通道弹状流 机器学习 粒子群算法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量子卷积神经网络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嘉雯 蔡彬彬 林崧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针对当前量子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中参数化量子电路缺乏自适应目标选择策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自动优化电路的量子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通过将量子电路编码为粒子,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电路进行优化,从而搜索出在... 针对当前量子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中参数化量子电路缺乏自适应目标选择策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自动优化电路的量子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通过将量子电路编码为粒子,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电路进行优化,从而搜索出在图像分类任务上表现优异的电路结构。基于Fashion MNIST和MNIST标准数据集的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泛化性能,准确率分别可达94.7%和99.05%。相较于现有量子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平均分类精度最高分别提升了4.14%和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量子卷积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算法 量子机器学习 参数化量子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WELM的不平衡OAM识别模型研究
7
作者 梁瑞悦 于海洋 +3 位作者 陈纯毅 倪小龙 胡小娟 李延风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2,共6页
针对标签分布不平衡的轨道角动量(OAM)识别问题,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加权极限学习机(WELM)识别模型。该模型利用PSO算法对WELM的输入权重和偏置进行联合优化,提高了WELM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对比分析了PSO-WELM模型与支持向量... 针对标签分布不平衡的轨道角动量(OAM)识别问题,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加权极限学习机(WELM)识别模型。该模型利用PSO算法对WELM的输入权重和偏置进行联合优化,提高了WELM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对比分析了PSO-WELM模型与支持向量机(SVM)、深度学习(DL)、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模型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SO-WELM模型在较弱湍流强度下能够完全正确识别少数类、多数类OAM光束;在中等湍流强度下,PSO-WELM模型的各项评价指标值均优于对比方法,证明了该模型在识别不平衡状态OAM光束方面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数据 轨道角动量 机器学习 粒子群优化算法 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外双视角的高速铁路风险预测
8
作者 夏溪蔓 孟学雷 +2 位作者 程晓卿 林立 韩正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21-2931,共11页
精准预测高速铁路风险对高速铁路安全管理至关重要。为有效预测高速铁路运行中的风险概率,解决事故诱因内外部特征的提取与学习过程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事故诱因拓扑结构的内外双视角的高速铁路风险预测模型(internal and e... 精准预测高速铁路风险对高速铁路安全管理至关重要。为有效预测高速铁路运行中的风险概率,解决事故诱因内外部特征的提取与学习过程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事故诱因拓扑结构的内外双视角的高速铁路风险预测模型(internal and external perspectives on the topological dendrogram of accident causes,IEPTDAC)。首先,基于树状结构刻画事故内部诱因的拓扑关系,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提取事故诱因的外部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卷积神经网络的多层卷积操作提取事故诱因的内外部特征,并引入粒子群算法对卷积神经网络的关键超参数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模型的预测性能;最后,选取某铁路局的5个区段,以19个事故诱因与风险事故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在1、3和5 h的时间粒度下,分别采用9种既有预测模型与IEPTDAC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现有的组合预测模型以及传统的单一预测模型,IEPTDAC模型拥有更优的预测精度和拟合效果。例如,在1 h时间粒度下,对比实验中基于暂态提取变换与DSRNet-AttBiLSTM的预测模型,IEPTDAC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fmae降低了32.04%,均方根误差f_(rmse)降低了36.35%,决定系数f_(r^(2))提高了0.46%;在1、3和5 h的时间粒度下,IEPTDAC与传统的ConvLSTM(convolu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模型相比,f_(r^(2))分别提高1.71%、3.00%、1.27%。此外,本文设计的模型消融实验验证了IEPTDAC模型各分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该方法为高速铁路风险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多尺度风险预测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木萨尔凹陷页岩油储层压裂参数智能优化方法
9
作者 王云金 周福建 +5 位作者 苏航 郑乐怡 李明辉 于馥玮 李源 梁天博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4-743,共10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页岩油压裂效果预测精度差、参数优化困难等问题,研发页岩油储层压裂参数智能优化技术,并开展现场应用。建立能够自动抓取、存储、调用和分析的自治理数据库,筛选并分析22个地质、工程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提... 针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页岩油压裂效果预测精度差、参数优化困难等问题,研发页岩油储层压裂参数智能优化技术,并开展现场应用。建立能够自动抓取、存储、调用和分析的自治理数据库,筛选并分析22个地质、工程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提出分离式压裂效果预测模型,将压裂学习曲线分解为整体趋势和局部波动两部分: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局部连接、参数共享的特点与门控循环单元能够解决梯度消失的优势,构建卷积神经网络-门控循环单元算法,实现整体趋势的预测;利用自适应增强算法集成策略动态调整随机森林权重,实现局部波动的预测。设计策略梯度-遗传-粒子群算法,该算法在迭代过程中能够自适应调整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显著提升寻优策略的优化能力。将压裂效果预测与寻优策略相结合,实现了压裂参数的智能优化。经现场试验验证,该方法对油井压裂效果提升显著,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木萨尔凹陷 页岩油 压裂参数 学习曲线 智能优化 强化学习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煤层气井产能预测与压裂参数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秋嘉 刘春春 +5 位作者 张建国 崔新瑞 王千 王琪 李俊 何珊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6-273,299,共9页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区块储层非均质性强,气井产能预测难度大,且压裂施工缺乏针对性设计,导致压裂后井间生产效果差异显著。为此,基于沁水盆地南部187口煤层气直井的地质、测井、压裂和生产数据,构建了基于多任务学习策略的随机森林算法...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区块储层非均质性强,气井产能预测难度大,且压裂施工缺乏针对性设计,导致压裂后井间生产效果差异显著。为此,基于沁水盆地南部187口煤层气直井的地质、测井、压裂和生产数据,构建了基于多任务学习策略的随机森林算法的气井产能预测模型,并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压裂参数。研究使用深度卷积自动编码-解码器处理测井曲线等非结构化数据,采用随机森林算法结合多任务学习策略,有效缓解了样本数据有限和泛化性能低的问题,使得模型在小样本数据下仍能保持较高的预测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深度、施工液量和小粒径支撑剂用量是影响产能的主要因素;地质条件是决定气井长期产能的关键因素;压裂参数则主要影响气井的峰值产能。多任务学习的随机森林算法在小样本数据上表现出高预测精度,测试集中峰值30d和5a累产气量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83和0.887。对6口新井的5a累产气量预测R^(2)达0.901,显示出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高准确性和稳定性。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压裂参数进行优化后的方案,能够显著提高气井的产能分类等级或提升气井的产能水平。优化后的预测单井产能比原实际方案提高了约153%至188%,显示出优化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显著效果。通过结合多任务学习和粒子群优化算法,成功解决了小样本数据下的产能预测及压裂参数优化问题。构建的产能预测模型和压裂参数优化算法为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随机森林算法 多任务学习 粒子群优化算法 产能预测 压裂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增强型的重构粒子群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炳南 刘建华 +1 位作者 力尚龙 李牧元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6-127,共12页
重构粒子群算法(RPSO)是基于粒子群算法(PSO)的线性系统理论分析结果而重新构建一种群体智能算法,其保留了粒子群算法的个体最优位置和全局最优位置作为学习样本的策略。RPSO具有比较好的收敛性理论支撑,简单易用。但是,重构粒子群算法... 重构粒子群算法(RPSO)是基于粒子群算法(PSO)的线性系统理论分析结果而重新构建一种群体智能算法,其保留了粒子群算法的个体最优位置和全局最优位置作为学习样本的策略。RPSO具有比较好的收敛性理论支撑,简单易用。但是,重构粒子群算法丢失了种群的记忆,即粒子的历史位置和适应度等信息。为了加强对记忆的利用并提高种群的协作能力,提出了一种记忆增强型的重构粒子群算法(MERPSO)。该算法设计了经验选择策略和区块搜索策略储存记忆,构建了两个新的学习样本,并使用新的学习样本替代原本的学习样本。此外,通过引入带偏移量的加速度系数来平衡算法的局部开发和全局探索能力。实验证明,MERPSO算法在CEC2013基准测试函数集和工程设计问题上表现出更好的性能,并且所采用的策略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构粒子群算法 记忆 学习样本 加速度系数 CEC20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识别策略的多目标自适应粒子群 算法及应用
12
作者 武保同 舒若琦 陈志祥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980-2988,共9页
针对标准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在寻优过程中易出现局部最优、收敛速度过快和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境识别的多目标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利用佳点集策略生成初始种群,使个体均匀分布在解空间内;采用非线性惯性权重机制和交叉变异策... 针对标准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在寻优过程中易出现局部最优、收敛速度过快和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境识别的多目标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利用佳点集策略生成初始种群,使个体均匀分布在解空间内;采用非线性惯性权重机制和交叉变异策略,避免算法在搜索过程中过快收敛;提出基于环境识别的自适应学习算子和自适应跳跃协作算子,分别通过自识别解空间内种群多样性程度和粒子小生境内拥挤度信息实现粒子间信息的交互和学习。通过多组基准函数的仿真实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算法的搜索能力和优化精度都得到明显改善。最后,通过一个带有NP-hard性质的实际多阶段生产案例验证了算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算法 进化计算 自适应学习 多目标优化 多阶段生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群和强化学习结合的双馈式风机系统模型参数智能辨识方法
13
作者 甄鸿越 赵利刚 +3 位作者 周保荣 赵傲 向轩辰 刁瑞盛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6-114,共9页
准确辨识风力发电厂模型关键参数对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optimization,PSO)和最大熵强化学习框架下的(soft actor-critic,SAC)的混合算法,旨在提高双馈式感应风力发电机... 准确辨识风力发电厂模型关键参数对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optimization,PSO)和最大熵强化学习框架下的(soft actor-critic,SAC)的混合算法,旨在提高双馈式感应风力发电机组模型参数辨识的精度和效率。首先,使用双向摄动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有功-无功灵敏度分析,识别出高灵敏度参数集;其次,使用SAC算法训练智能体模型,对模型坏参数进行初步估计;最后,结合PSO算法进一步优化参数空间,以最小化模型有功-无功动态响应与录波数据的均方误差(mean squareer⁃ror,MSE)。实验结果表明,所提SAC-PSO混合方法在参数辨识方面表现出更高的精度,MSE降低了87.84%,验证了SAC-PSO方法在提高DFIG参数辨识精度和鲁棒性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强化学习 双馈感应发电机 混合算法 参数辨识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农村配电网电压优化控制的自适应动态分区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易姝娴 王晶 +3 位作者 梁伟宸 李江 马鑫晟 黄炎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9,共10页
大量异构分布式资源分散无序地接入农村配网,为源荷功率平衡及节点电压调节等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针对农村配电网电压分布式控制分区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学习粒子群优化算法改进K-means的集成异构分布式资源的农村配电网电压... 大量异构分布式资源分散无序地接入农村配网,为源荷功率平衡及节点电压调节等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针对农村配电网电压分布式控制分区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学习粒子群优化算法改进K-means的集成异构分布式资源的农村配电网电压优化控制动态分区方法。首先,建立包含模块度、电压调节能力和节点隶属度的综合分区指标体系;其次,通过非线性减小惯性权值和自适应学习因子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解决传统粒子群优化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最后,在聚类分区算法基础上,利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K-means聚类中心,配合触发机制以实现配电网动态分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均衡分区规模,提高电压调节能力,与传统粒子群优化的K-means方法相比,速度提升14.8%,精度提升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配电网 动态分区 自适应学习粒子群优化算法 电压控制 分布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策略改进量子粒子群算法的直流电与Rayleigh波联合反演
15
作者 朱春光 管泓清 +3 位作者 秦天 张富翔 王强 高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51,共15页
针对浅地表地质分层问题,文中分析了直流电(DC)法与Rayleigh波(RW)法共同探测并进行数据联合反演的可行性,重点研究了融合多种优化策略后形成的基于重心反向学习(Centroid Opposition-Based Learning,COBL)和混沌搜索(Chaos Search,CS)... 针对浅地表地质分层问题,文中分析了直流电(DC)法与Rayleigh波(RW)法共同探测并进行数据联合反演的可行性,重点研究了融合多种优化策略后形成的基于重心反向学习(Centroid Opposition-Based Learning,COBL)和混沌搜索(Chaos Search,CS)的量子行为粒子群(Quantum-beha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QPSO)算法(简称为COBL-CS-QPSO算法)应用于二者的一维联合反演。通过联合反演可以从电阻率数据中提取层厚信息,弥补单独Rayleigh波反演难以精确解析层厚的问题;同时多策略算法的引入使解在搜索过程中不易陷入局部最优,并加强了不确定环境下的随机搜索效率。理论模型实验考虑了无噪声与有噪声以及已知模型层数与未知模型层数的多种情况,并使模型反演在宽泛的搜索区间内进行,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反演效果。随后将该联合反演算法应用于实际数据,结果表明基于COBL-CS-QPSO算法的直流电与Rayleigh波联合反演在无钻孔信息或未知地下详细分层的条件下,能够获得相比于单独方法更为准确的结果。同时与自适应粒子群(APSO)算法的对比也体现了改进算法的反演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yleigh 波法 直流电法 联合反演 量子行为粒子群算法 重心反向学习 混沌搜索 无限折叠的迭代混 沌映射 浅地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焊接机械臂轨迹规划方法
16
作者 景会成 张冰珂 +2 位作者 张靖轩 郭明亮 孙晋超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72,128,共7页
为了提高焊接机械臂在不同障碍物环境中的工作效率,提出了一种多策略改进粒子群算法的避障轨迹规划方法。利用6次多项式函数对机械臂前3个关节进行插值规划,获取运动轨迹。动态调整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平衡算法的全局... 为了提高焊接机械臂在不同障碍物环境中的工作效率,提出了一种多策略改进粒子群算法的避障轨迹规划方法。利用6次多项式函数对机械臂前3个关节进行插值规划,获取运动轨迹。动态调整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平衡算法的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引入动态透镜成像反向学习策略,并融合重启策略和贪婪算法,提升算法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以IRB120型机械臂为研究对象,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在收敛速度和寻优精度上有显著的提升,运动轨迹平滑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粒子群优化算法 反向学习策略 避障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拟反向学习的自适应QPSO算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17
作者 何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89,I0013,共10页
为改善量子粒子群优化(quantum-beha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QPSO)算法在求解复杂的多模问题时表现出的收敛精度差和易于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拟反向学习的自适应QPSO算法.首先,借鉴拟反向学习的思路,... 为改善量子粒子群优化(quantum-beha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QPSO)算法在求解复杂的多模问题时表现出的收敛精度差和易于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拟反向学习的自适应QPSO算法.首先,借鉴拟反向学习的思路,对粒子初始位置进行优化调整,增加算法搜索效率,加快收敛速度;其次,在粒子运动幅度的设置中考虑了种群进化程度和粒子聚集程度,构造了具有自适应特点的收缩-扩张因子,用于增强算法的局部挖掘和全局搜索能力;然后,将混沌映射的方法引入到越界粒子的处理上,有助于算法逃离局部最优.接着,基于14个测试函数将改进算法与8种智能优化算法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借助2个具体的工程设计问题进一步检验改进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无论在基准测试中还是在工程应用上,其搜索能力更强,整体性能表现更为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 拟反向学习 收缩-扩张因子 混沌映射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气特征的高速公路交通流预测方法研究
18
作者 袁辉 谢庆 +3 位作者 计明军 吴炜昌 曾斌 姬生忠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4-172,共9页
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规模扩展和智能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交通流预测在提高道路资源利用效率和缓解交通拥堵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预测方法往往忽视了天气特征动态变化对交通流的影响,故文中旨在运用集成深度学习模型来探索天气... 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规模扩展和智能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交通流预测在提高道路资源利用效率和缓解交通拥堵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预测方法往往忽视了天气特征动态变化对交通流的影响,故文中旨在运用集成深度学习模型来探索天气特征对高速公路交通流的影响。利用随机森林算法从历史交通流量和天气数据中提取出相关性较高的天气特征,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的超参数进行优化,构建一个融合天气特征数据的深度学习预测框架,将经过筛选的天气特征序列输入至预测框架模型中进行训练和预测。通过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集成深度学习方法相比现有的深度学习方法具有更好的拟合度、预测精度和稳定性,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天气特征动态变化对交通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高速公路交通流预测 天气特征 集成深度学习 随机森林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超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策略改进PSO的非晶干式变压器优化设计
19
作者 刘道生 王永胜 +1 位作者 黄国轩 刘龙生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9-58,共10页
为了解决变压器优化设计过程中存在周期冗长、效率低下及制造成本和能耗高等问题,采用一种多策略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结合Visual Basic 6.0软件实验平台开发的优化系统,对非晶合金干式变压器(简称非晶干变)的参数进行优化。该算法采用... 为了解决变压器优化设计过程中存在周期冗长、效率低下及制造成本和能耗高等问题,采用一种多策略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结合Visual Basic 6.0软件实验平台开发的优化系统,对非晶合金干式变压器(简称非晶干变)的参数进行优化。该算法采用多策略结合,在粒子初始化阶段应用Logistic-Tent混沌映射来提升粒子初始多样性,并构建动态学习因子与非线性动态惯性权重系数,以提升局部寻优精确度、增强其全局寻优能力。以SCLBH19-400/10非晶干变为优化实例,分别采用粒子群、量子粒子群、自适应粒子群、混沌粒子群和多策略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参数优化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人工设计方案、传统粒子群算法以及其他3种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方案相比,多策略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方案能提高计算效率,减少非晶干变总损耗15.41%和主材成本14.81%,验证了多策略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干式变压器 优化设计 多策略改进粒子群算法 Logistic-Tent混沌映射 动态学习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和卷积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辨识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晶 赵津蔓 +3 位作者 孟润泉 张东霞 李柏堉 武宇翔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5-324,共10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正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关键特征,其间歇性、不确定性使电力系统实时运行状态辨识面临严峻挑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和卷积神经网络(particle swarm ...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正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关键特征,其间歇性、不确定性使电力系统实时运行状态辨识面临严峻挑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和卷积神经网络(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n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PSO-CNN)的高精度电力系统实时运行状态辨识方法。首先,该方法同时考虑电力系统安全域与稳定域下的暂态问题,适用于暂态稳定故障前、故障中及故障后多场景的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辨识。其次,为确保样本数据中新能源机组出力方式的全面性,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对精细化仿真数据采样,考虑到实际电力系统中存在状态类别极端不平衡问题,引入PSO算法调节模型不同类别损失函数权重以提高模型对极端不均衡样本的辨识效果。最后,分别在IEEE39节点系统及某省级电网系统中对所提方法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状态辨识方法的有效性及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辨识 粒子群优化算法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