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hybrid discret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genetic algorithm for multi-task scheduling problem in service orien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被引量:4
1
作者 武善玉 张平 +2 位作者 李方 古锋 潘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421-429,共9页
To cope with the task scheduling problem under multi-task and transportation consideration in large-scale service orien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SOMS), a service allocation optimiz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 To cope with the task scheduling problem under multi-task and transportation consideration in large-scale service orien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SOMS), a service allocation optimiz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then a hybrid discret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genetic algorithm(HDPSOGA) was proposed. In SOMS, each resource involved in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a product, whether it is provided by a piece of software or a hardware device, is encapsulated into a service. So, the transportation during production of a task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because the hard-services selected are possibly provided by various providers in different areas. In the service allocation optimiz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multi-task and transportation were considered simultaneously. In the proposed HDPSOGA algorithm, integer coding method was applied to establish the mapping between the particle location matrix and the service allocation scheme. The position updating process was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 cognition part, the social part, and the previous velocity and position while introducing the crossover and mutation idea of genetic algorithm to fit the discrete space. Finally, related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compare with other two previous algorithm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hybrid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 cyber physical systems (CPS) multi-task scheduling service allocation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article swarm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城市复合洪涝顶托作用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以海口市美舍河流域为例
2
作者 徐奎 文纳新 庄云超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7-535,共9页
暴雨、上游来洪、高潮位等多因子驱动的复合洪涝灾害严重威胁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探究多因子复合作用下洪潮顶托致涝机制,本文以海口市美舍河流域主城区为例,构建复合洪涝物理模型,采用粒子示踪方法,分析不同暴雨-河流洪水-高潮位(雨... 暴雨、上游来洪、高潮位等多因子驱动的复合洪涝灾害严重威胁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探究多因子复合作用下洪潮顶托致涝机制,本文以海口市美舍河流域主城区为例,构建复合洪涝物理模型,采用粒子示踪方法,分析不同暴雨-河流洪水-高潮位(雨-洪-潮)组合情景下城市地下排水管网所受洪潮顶托作用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强度越大,排水管网所受洪潮顶托作用越弱;河水位抬升,洪潮顶托效应增强,管网所受顶托作用范围自河道排水口向管网内部延伸,顶托最大长度达14.55 m,范围占比达82.58%;当潮位增加,洪潮顶托持续时间及范围降低,20年一遇降雨下,洪潮顶托作用持续时间减少37 min,最大顶托范围占比下降35.70%;50年一遇降雨下,持续时间减少42min,最大顶托范围占比下降30.66%。研究成果可为沿海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及复合灾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洪涝 物理模型 粒子示踪 顶托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超微粉体理化功能特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一璇 孙丽丽 +4 位作者 侯莹 郝建雄 过利敏 王来忠 赵丹丹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8-275,共8页
该文以红花为原料,探究超微粉碎技术对红花粉理化、结构以及营养特性的影响。经超微粉碎后,得到3种不同粒径的红花粉,对色泽、容积密度、水合特性、流动性、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能力等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 该文以红花为原料,探究超微粉碎技术对红花粉理化、结构以及营养特性的影响。经超微粉碎后,得到3种不同粒径的红花粉,对色泽、容积密度、水合特性、流动性、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能力等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探究对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减小,其充填物性和水合特性呈上升趋势(P<0.05),在最小粒径(D50=73.68μm)下,其容积密度、水溶性、持水力和溶胀性较最大粒径(D50=197.90μm)分别提升了40.43%、10.02%、49.23%和17.64%。粒径的降低能够提升红花粉的流动性,休止角和滑动角分别从42.11°、45.02°降低到34.63°、28.04°。X射线衍射的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并未改变红花粉的晶体结构。在营养价值方面,粒径的降低能够提高有效活性成分的溶出并提高其生物活性,总酚和总黄酮的溶出量分别从5.66、14.27 mg/g提升至7.71、15.22 mg/g,阳离子交换能力提升了14.28%。研究表明超微粉碎技术能够通过降低红花粉的粒径,提高理化和功能特性,该实验可为红花粉的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超微粉碎 不同粒径 理化特性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细渣粒度−密度双变量分级分质特性研究
4
作者 石旭 刘丽丽 +3 位作者 初茉 顾苏钱 董建飞 刘彦妤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210,共9页
物理分选在煤气化细渣炭−灰分离中存在局限性,加强细渣组成结构性质的基础研究,将有助于提高炭−灰分离效率。针对典型GSP气流床煤气化细渣开展粒度−密度分级分质处理,通过烧失量分析、XRD矿物分析、SEM形貌分析和N_(2)气吸附等表征手段... 物理分选在煤气化细渣炭−灰分离中存在局限性,加强细渣组成结构性质的基础研究,将有助于提高炭−灰分离效率。针对典型GSP气流床煤气化细渣开展粒度−密度分级分质处理,通过烧失量分析、XRD矿物分析、SEM形貌分析和N_(2)气吸附等表征手段,系统研究了细渣分级分质组分的残炭分布规律、灰样的宏观形貌、颗粒微观形貌和孔隙结构等物理特征。结果表明,细渣中残炭主要为无定形炭和多孔炭;无定形炭约占细渣总量的8%~14%;多孔炭分布约占细渣总量的10%。各组分灰样宏观形貌与矿物成分对应关系为:灰样颜色深红−浅红−黑色,对应矿物组成为赤铁矿/含铁云母−钙长石/方石英−方铁矿,该结果为基于视觉特征对细渣矿物鉴别提供了依据。结合细渣分级分质组分的残炭含量、微观形貌和孔隙结构,溯源了细渣颗粒的产生历程,并将细渣中典型的颗粒群分为了3类:①无定形炭,主要集中在细粒级(0.074~0.25 mm)和低密度级(<1.9 g/cm^(3))中,炭−灰交织共存,比表面积居中;②多孔炭,集中在中粗粒级(0.074~0.25 mm)和中高密度级(1.9~2.3 g/cm^(3))中,内孔发达比表面积大;③熔渣颗粒,主要聚集在粗粒级(>0.25 mm)和高密度级(>2.5 g/cm^(3))中,比表面积最小。可针对2种残炭的物理特性开发不同分选回收方法,回收的无定形炭可作燃料补充,多孔炭宜作吸附材料,而熔渣颗粒可用于建材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细渣 粒度分级 密度分级 炭−灰分布 物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清洗光学玻璃表面微纳米颗粒的热力学效应研究
5
作者 谢仑靖 何长涛 +4 位作者 熊玲玲 宋倩倩 牛富增 张雨阳 韩敬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9,共13页
激光清洗具有非接触、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光学玻璃元件表面的微纳米颗粒污染物的清洗。光学玻璃的材质、激光清洗能量及微纳米颗粒污染物的尺寸等参数对清洗的效果影响显著,尤其是选择恰当的激光能量是决定玻璃表面微纳颗粒清洗... 激光清洗具有非接触、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光学玻璃元件表面的微纳米颗粒污染物的清洗。光学玻璃的材质、激光清洗能量及微纳米颗粒污染物的尺寸等参数对清洗的效果影响显著,尤其是选择恰当的激光能量是决定玻璃表面微纳颗粒清洗效果的关键。研究激光与玻璃表面微纳米颗粒的作用机理,通过分析作用过程的综合效应预测清洗效果,选择合适的清洗能量,达到理想的清洗效果。建立清洗过程的热/热应力模型,利用COMSOL进行仿真,得到当激光能量密度大于0.764 J/cm^(2)时,由于热应力的作用使粒径大于1μm的微纳米污染物剥离玻璃表面,表面得到清洗且无热损伤,当激光能量超过1.426 J/cm^(2)时,由于热效应颗粒温度超过玻璃基底的熔点以产生的热应力与冲击波,导致玻璃表面出现损伤。以K9玻璃为基底材料,氧化铈颗粒作为玻璃表面的污染物,采用颗粒沉积的方法制备清洗样本,并进行激光清洗实验和分析。实验表明,0.815 J/cm^(2)的激光能量使玻璃表面大颗粒得到较好的清洗效果,当清洗能量密度增大到1.120 J/cm^(2)时清洗效果进一步提高,当能量密度为1.426 J/cm^(2)时,玻璃表面出现明显的热力学损伤,如凹坑、形变。实验与理论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清洗 激光诱导损伤 热力学效应 多物理场仿真 微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阿培南与肠外营养液模拟Y型输液通路配伍的相容性
6
作者 王丽果 岳延涛 +2 位作者 李元培 娄丽杰 赵亮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90-1495,共6页
目的观察比阿培南和肠外营养液经Y型输液通路配伍的理化稳定性,评价配伍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根据重症监护室比阿培南溶液和肠外营养液临床实际输注速率,在室温不避光条件下,模拟Y型通路将比阿培南溶液和4种肠外营养液分别按照3种体积比(... 目的观察比阿培南和肠外营养液经Y型输液通路配伍的理化稳定性,评价配伍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根据重症监护室比阿培南溶液和肠外营养液临床实际输注速率,在室温不避光条件下,模拟Y型通路将比阿培南溶液和4种肠外营养液分别按照3种体积比(1:1、2:1、3:1)配伍,并在0、1、2、4和6 h考察外观性状、pH值、渗透压摩尔浓度、不溶性微粒、Zeta电位、乳粒粒径及比阿培南含量变化。结果6 h内各配伍溶液外观、pH值、渗透压、不溶性微粒、乳粒平均粒径以及Zeta电位均无显著变化,比阿培南含量和零时刻相比,波动范围为93.68%~100.86%,色谱图无杂质峰干扰。结论在室温不避光条件下,6 h内比阿培南通过Y型输液通路和肠外营养液联合输注理化性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阿培南 肠外营养 理化相容性 含量测定 粒径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6
7
作者 张俊 姚晶晶 +3 位作者 程果锋 刘浩伟 曹守启 刘兴国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04,共10页
为实现水产养殖业节能减排、低碳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传统池塘养殖尾水处理问题。根据典型池塘养殖尾水污染物特性,全面总结国内外淡水池塘养殖尾水的处理方法和技术特点;对比了“三池两坝”“集装箱+生态塘”“生态湿地”等典型... 为实现水产养殖业节能减排、低碳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传统池塘养殖尾水处理问题。根据典型池塘养殖尾水污染物特性,全面总结国内外淡水池塘养殖尾水的处理方法和技术特点;对比了“三池两坝”“集装箱+生态塘”“生态湿地”等典型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模式;分析了竖流沉淀、旋流分离、滤筛、气浮等物理净化技术以及臭氧-微纳米浮选、絮凝、微生物制剂、活性污泥、新型生物膜反应器过滤、水生植物等化学及生物净化技术;指出了该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和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发展“节能、减排、生态、高效”集约化池塘养殖模式、研发养殖尾水专用处理装备、提高净化效率和减少占地面积等,可为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及相关装备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 尾水处理 物理过滤 水质净化 次生污染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砂土基本特性及其在注浆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胡焕校 谢中良 +2 位作者 甘本清 卢雨帆 邓超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9-186,共8页
透明土技术为可视化监测土体内部变形、渗流提供了有效手段,充分认识透明土透明度的影响因素是该技术发展的基础,亦是实现注浆模型试验浆液扩散可视化的前提。采用熔融石英颗粒和混合矿物油配制透明砂土,通过调整混合矿物油配比、熔融... 透明土技术为可视化监测土体内部变形、渗流提供了有效手段,充分认识透明土透明度的影响因素是该技术发展的基础,亦是实现注浆模型试验浆液扩散可视化的前提。采用熔融石英颗粒和混合矿物油配制透明砂土,通过调整混合矿物油配比、熔融石英颗粒粒径、环境温度获得透明砂土。配制与标准砂级配相近的透明砂土,测试了透明土与标准砂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能,并开展了大尺寸透明砂土注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矿物油配比、熔融石英颗粒粒径对透明砂土透明度影响显著;混合矿物油折射率对温度较敏感,折射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与标准砂级配相近的透明土透明度较高,物理力学特性与标准砂相近,该透明砂土实现了注浆模型试验浆液扩散过程的可视化。研究成果对促进透明土技术发展及其在注浆模型试验中的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土 熔融石英颗粒 混合矿物油 物理力学特性 注浆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7颗粒形貌对其热性能及放气量的影响
9
作者 谢虓 艾进 +1 位作者 于谦 黄辉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6-613,I0002,共9页
为获得FOX-7颗粒形貌对其热性能及放气量的影响规律,首先通过原位拉曼光谱证实了FOX-7的典型相变过程;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比了原料FOX-7、重结晶FOX-7以及碾碎的重结晶FOX-7三种颗粒的转晶及热分解行为,并采用真空安定性测试比较... 为获得FOX-7颗粒形貌对其热性能及放气量的影响规律,首先通过原位拉曼光谱证实了FOX-7的典型相变过程;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比了原料FOX-7、重结晶FOX-7以及碾碎的重结晶FOX-7三种颗粒的转晶及热分解行为,并采用真空安定性测试比较了3种具有典型粒径及形貌差异的FOX-7的放气速率及放气量。结果表明,两种具有更多缺陷的FOX-7颗粒第一步热分解峰温度均低于重结晶样品;当FOX-7粒径较小,会导致其在DSC曲线上β到γ相变吸热峰消失;通过增加单次测试样品量或增加升温速率,增强相变热效应聚集,仍可观察到该相变过程;当加热时间相同,小粒径的FOX-7放气总量大于大粒径的颗粒;当大粒径颗粒表面具有缺陷,其放气量会更快达到最大值;当小粒径颗粒表明无明显缺陷,其加热初期放气量较小,但随着加热时间延长,其总放气量会显著增加并最终超过大粒径颗粒;FOX-7颗粒粒径决定了总放气量,而其颗粒缺陷决定了放气速率;苯胺类安定剂对FOX-7具有较好的放气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1 1-二氨基-2 2-二硝基乙烯 FOX-7 颗粒形貌 热分解 晶型转变 真空安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流体仿真技术综述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树森 何小伟 +1 位作者 王文成 吴恩华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1-512,共32页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是实现流体仿真的主要技术之一.随着生产实践中流体仿真应用需求的增加,近些年涌现了许多相关研究成果,改善了流体不可压缩性、粘性、表面张力等物理特性模拟的视觉真实性、效...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是实现流体仿真的主要技术之一.随着生产实践中流体仿真应用需求的增加,近些年涌现了许多相关研究成果,改善了流体不可压缩性、粘性、表面张力等物理特性模拟的视觉真实性、效率与稳定性.同时,一些工作探讨了复杂场景的高质量模拟,以及多场景、多材料的统一仿真框架,增强了SPH流体仿真技术的应用效能.从以上几个方面对SPH流体仿真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和讨论,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图形学 计算物理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草植株离散元模型建立与参数标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涛 王振华 +2 位作者 翟改霞 田丰 邢凯 《农业机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87-199,共13页
苜蓿草收获装备作业性能影响草捆品质,需对苜蓿草物料的物理特性参数、接触特性参数和力学特性参数等特性进行实验测定。采用离散元方法,基于柔性纤维颗粒模型构建苜蓿茎秆离散元模型,基于柔性薄壳颗粒模型构建苜蓿叶片离散元模型,基于... 苜蓿草收获装备作业性能影响草捆品质,需对苜蓿草物料的物理特性参数、接触特性参数和力学特性参数等特性进行实验测定。采用离散元方法,基于柔性纤维颗粒模型构建苜蓿茎秆离散元模型,基于柔性薄壳颗粒模型构建苜蓿叶片离散元模型,基于线弹性力学模型构建茎秆与叶片关节模型。以物料茎秆休止角、茎秆三点弯曲、叶片滑移角和叶片圆筒压缩实验结果为目标,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最陡爬坡实验、中心复合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对影响仿真实验结果的茎秆与叶片的力学和接触参数进行标定。结果表明,仿真茎秆挠度与物理实验平均值相等;仿真茎秆休止角与物理实验平均值相对误差为0.46%;仿真叶片圆筒压缩密度与物理实验平均值相对误差为0.82%;仿真叶片滑移角与物理实验平均值相对误差为0.15%。标定的参数能够真实反映苜蓿草的物料特性,研究结果可为苜蓿草收获机械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离散元 柔性纤维颗粒 柔性薄壳颗粒 物理实验 参数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_(3)SO_(2)F及其混合气体电弧等离子体粒子组分与物性参数计算 被引量:2
12
作者 柯学 王安阳 +4 位作者 刘伟 颜湘莲 王雯 郭宇铮 王俊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6145-6161,共17页
CF_(3)SO_(2)F是一种有望替代SF_(6)的新型环保绝缘气体,计算CF_(3)SO_(2)F及其混合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粒子组成和物性参数对进一步研究其绝缘性质和灭弧能力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深入研究CF_(3)SO_(2)F及其混合气体电弧等离子体粒子组... CF_(3)SO_(2)F是一种有望替代SF_(6)的新型环保绝缘气体,计算CF_(3)SO_(2)F及其混合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粒子组成和物性参数对进一步研究其绝缘性质和灭弧能力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深入研究CF_(3)SO_(2)F及其混合气体电弧等离子体粒子组分,并基于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化方法计算得到等离子体在300~30000 K温度范围内的平衡组分;其次根据标准统计热力学关系和Chapman-Enskog方法,在不同气体压力和混合比例下,计算得到等离子体各项热力学参数和输运参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然后探讨了不同缓冲气体对CF_(3)SO_(2)F混合体系的影响,并比较了CF_(3)SO_(2)F与其他常见绝缘气体SF_(6)和C_(4)F_(7)N的相关性质;最后综合分析了CF_(3)SO_(2)F气体的热电弧开断能力。结果表明,在较高的气压下,CF_(3)SO_(2)F气体的分解和电离反应可以被有效抑制;此外,比定压热容分析表明该气体在混合气体中的比例越高,低温区的分解反应越剧烈,高温区的电离反应越平缓;气体种类也会显著影响等离子体的输运特性,不同体系中电导率大小和热导率峰位置等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质量密度和比定压热容的乘积(ρc_(p))指标还可以推断CF_(3)SO_(2)F具有较常见绝缘气体C_(4)F_(7)N更强的热电弧开断能力,尽管引入缓冲气体会降低其开断能力,但引入CO_(2)对灭弧性能的负面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_(3)SO_(2)F 环保绝缘气体 等离子体 粒子组分 物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子分析仪的研究现状
13
作者 林炜平 马龙 +12 位作者 汪彦熹 屈玉凡 罗圆 谢德豪 王硕 曲国峰 任培培 罗小兵 刘星泉 韩纪锋 Roy WADA 臧临阁 朱敬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501-511,共11页
中性粒子分析仪(NPA)作为托卡马克(Tokamak)装置的重要诊断工具,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中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NPA通过精确测量从等离子体中逃逸的中性粒子,可获取等离子体内部的关键信息,包括离子温度、快离子能谱分布和氢同... 中性粒子分析仪(NPA)作为托卡马克(Tokamak)装置的重要诊断工具,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中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NPA通过精确测量从等离子体中逃逸的中性粒子,可获取等离子体内部的关键信息,包括离子温度、快离子能谱分布和氢同位素比例等。自20世纪60年代首台NPA问世以来,经过60余年的技术发展,其诊断能力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并且发展出了多种类型的NPA。针对中国环流3号(HL-3)装置的快离子物理研究,四川大学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联合研制了基于LYSO+SiPM探测器的串联式平行电磁场结构的NPA(E//B NPA)。该E//B NPA已安装到HL-3装置,并在等离子体放电实验中成功测量到高能量氘(D)中性粒子能谱,为今后HL-3装置中性粒子诊断及快离子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子分析仪 能量和质量分辨 托卡马克 快离子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耦合的熔铸装药颗粒运动特性
14
作者 段明清 曹红松 +4 位作者 魏星 刘恒著 史慧芳 张镇川 吴立卫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10-920,I0002,共12页
为了研究熔铸装药凝固过程中颗粒运动特性,以含铝的DNAN基混合炸药为对象,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三维非稳态液-固两相流模型,分析了铝粉颗粒在熔融态炸药中的运动规律,研究了熔融态炸药表观黏度和铝粉颗粒大小对颗粒运动的影响。... 为了研究熔铸装药凝固过程中颗粒运动特性,以含铝的DNAN基混合炸药为对象,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三维非稳态液-固两相流模型,分析了铝粉颗粒在熔融态炸药中的运动规律,研究了熔融态炸药表观黏度和铝粉颗粒大小对颗粒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凝固过程初期铝粉颗粒整体保持向下运动趋势,随着熔融态炸药内部形成温度梯度以及环流的产生,在受冷凝固区域会形成中部颗粒上浮、四周颗粒下沉的运动现象,而在未受冷区域会形成中部颗粒下沉、四周颗粒向上的运动现象,最终导致颗粒分布不均,影响成型炸药的组分均匀性;同时发现铝粉颗粒直径越大,熔融态炸药表观黏度对颗粒运动速度影响越大,随着颗粒变小,表观黏度的影响减弱。说明对于含铝DNAN基炸药,根据炸药黏度范围合理匹配铝粉颗粒大小会有效防止发生铝粉颗粒沉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熔铸装药 微米颗粒 液-固耦合 颗粒运动 组分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气氛调控制备TATB
15
作者 蔺楠楠 宫正 +2 位作者 韦承莎 睢贺良 孙杰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4-333,共10页
为调控制备不同粒径TATB,提出了一种基于溶剂气氛诱导的试验方法,将纳米TATB暴露在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气氛中,利用溶剂气氛诱导控制TATB粒子成长;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制备的TATB晶体形貌;利用拉曼光谱仪(Raman)和傅里叶变... 为调控制备不同粒径TATB,提出了一种基于溶剂气氛诱导的试验方法,将纳米TATB暴露在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气氛中,利用溶剂气氛诱导控制TATB粒子成长;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制备的TATB晶体形貌;利用拉曼光谱仪(Raman)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了TATB的特征峰变化;利用差示扫描量热-热重联用仪(TG-DSC)分析了TATB的热分解性能;研究了溶剂气氛、试验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TATB粒径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气氛试验法可诱导纳米TATB生长,调控微观形貌,制备出粒径范围1~17μm的TATB;同时,溶剂气氛试验法制备TATB残余溶剂脱附量较小,仅为4.7mg/g,同溶剂重结晶法制备TATB相比,约为其残余溶剂脱附量的1/21;试验温度和溶剂溶解度是调控纳米TATB晶体生长的两个关键控制条件,通过调控试验温度和溶剂溶解度,可实现TATB粒径的控制生长;拉曼光谱结果显示TATB物相结构未发生变化;热分解结果表明随着TATB平均粒径从3μm增至17μm,其对应的热分解表观活化能E_(a)从208.366kJ/mol增至211.753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纳米TATB 溶剂气氛诱导 DMSO 微结构 粒径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钢化玻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衍行 杨鹏慧 +2 位作者 李现梓 韩韬 祖成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8-65,共8页
物理钢化玻璃因具有高强度、高热稳定性、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幕墙、高档家具、汽车风挡和液位计等领域。目前,物理钢化玻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探究玻璃物理钢化机理,揭示物理钢化增强的结构起源,为实现玻璃更... 物理钢化玻璃因具有高强度、高热稳定性、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幕墙、高档家具、汽车风挡和液位计等领域。目前,物理钢化玻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探究玻璃物理钢化机理,揭示物理钢化增强的结构起源,为实现玻璃更高力学性能和服役安全性提供理论指导;(2)优化物理钢化工艺参数,借助仿真模拟手段,进一步提高玻璃强度和安全性,实现玻璃物理钢化强度和破碎颗粒度的自主设计;(3)针对物理钢化玻璃安全应用的自爆顽症和钢化强度衰减现象,揭示钢化玻璃自爆机制和强度衰减规律,建立钢化玻璃自爆和强度衰减等关键性能评测方法。本文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综述了物理钢化玻璃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物理钢化 表面压应力 颗粒度 自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废弃冶炼场地土壤不同粒径组分重金属的特征及其对修复策略的启示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鹏 Muhammad ADNAN +4 位作者 肖佩文 杨雪枫 王海燕 肖保华 薛生国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076-1091,共16页
颗粒粒径组分对土壤重金属的分布与赋存具有重要影响,而当前对受冶炼活动影响的不同区域间土壤各粒径组分重金属分布的比较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某废弃铅冶炼场地为研究对象,选取三个土壤剖面(冶炼固废堆存区、交通区和邻近的农田),对比... 颗粒粒径组分对土壤重金属的分布与赋存具有重要影响,而当前对受冶炼活动影响的不同区域间土壤各粒径组分重金属分布的比较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某废弃铅冶炼场地为研究对象,选取三个土壤剖面(冶炼固废堆存区、交通区和邻近的农田),对比研究了不同土壤颗粒粒径组分(>150、45~150和<45μm)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赋存形态。结果显示,冶炼场地与周边农田土壤各粒径组分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具有明显差异。随着粒径的增大,冶炼固废堆存区土壤重金属的富集因子从0.78增至1.14,这与该区粗粒废渣的堆放与机械混合相关;而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富集因子从1.49降至0.60,这与冶炼过程释放富集重金属的细颗粒沉降有关。同时,冶炼场地土壤的较粗组分(>45μm)具有较高的重金属质量负载量(>50%),且废渣颗粒对土壤重金属的贡献显著,故物理分离技术可用于该场地的土壤污染修复。此外,石膏和莫来石可能是该场地受冶炼活动影响土壤的指示矿物。本研究将冶炼活动影响与土壤不同粒径组分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相关联,对修复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铅冶炼场地 土壤 重金属 颗粒粒径组分 地球化学形态 废渣 物理分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GAP协同作用改善硼粉的燃烧性能
18
作者 伍双艳 王吉权 +4 位作者 邵建 刘俊 陈九玉 朱宝忠 孙运兰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9-286,I0006,共9页
以氟化锂/缩水甘油叠氮化物聚合物(LiF/GAP)为界面层对微米硼进行改性,研究LiF/GAP协同作用对硼粉热行为、燃烧性能和凝聚相燃烧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硼粉表面黏结性得以提高,LiF能够较好地包覆在硼粉表面;GAP在... 以氟化锂/缩水甘油叠氮化物聚合物(LiF/GAP)为界面层对微米硼进行改性,研究LiF/GAP协同作用对硼粉热行为、燃烧性能和凝聚相燃烧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硼粉表面黏结性得以提高,LiF能够较好地包覆在硼粉表面;GAP在400℃之前抑制了LiF与硼表面氧化膜的反应,使LiF的除膜效应延后至硼粉氧化增重阶段,从而将更多的活性硼暴露在空气中发生氧化,促进了硼粉的燃烧;LiF和GAP协同作用显著改善了硼粉的燃烧性能,尤其当LiF和GAP质量分数均为10%时,作用效果最为明显。此外,LiF和GAP协同作用有效抑制了燃烧过程中硼粉团聚,使其凝聚相燃烧产物粒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硼颗粒 LiF/GAP协同作用 燃烧特性 团聚抑制 燃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法促进猪圆环病毒2型病毒样颗粒的高效组装
19
作者 黎明 辛菲 +3 位作者 郑侃 蔡清波 杨延丽 贺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共9页
为了提高猪圆环病毒2型(PCV2)衣壳(Cap)蛋白病毒样颗粒(VLPs)的产量,本试验探索了采用加热法促进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的Cap蛋白体外组装的可行性,通过高效液相尺寸排阻色谱法定量PCV2 Cap VLPs,分析4~56℃加热0~10 h对细胞培养液上清... 为了提高猪圆环病毒2型(PCV2)衣壳(Cap)蛋白病毒样颗粒(VLPs)的产量,本试验探索了采用加热法促进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的Cap蛋白体外组装的可行性,通过高效液相尺寸排阻色谱法定量PCV2 Cap VLPs,分析4~56℃加热0~10 h对细胞培养液上清中PCV2 Cap VLPs浓度的影响,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验证;通过监测45℃加热6 h后的细胞培养液上清在4℃放置6个月中PCV2 Cap VLPs的浓度变化,验证PCV2 Cap VLPs的稳定性;通过全能核酸酶消化试验验证宿主核酸对PCV2 Cap VLPs组装的作用;对比加热与未加热工艺的PCV2 Cap VLPs纯化收率,并通过高效液相尺寸排阻色谱偶联多角度激光散射、圆二色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微量热泳动分析2种工艺所得PCV2 Cap VLPs表征的一致性。结果显示,细胞培养液上清中PCV2 Cap VLPs浓度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其中45℃加热6 h后PCV2 Cap VLPs浓度为未加热的3.77倍,TEM观察进一步验证PCV2 Cap VLPs浓度增加。加热后形成的PCV2 Cap VLPs在4℃储存6个月浓度稳定,未出现解聚现象。全能核酸酶消化试验显示,加热过程中宿主核酸的作用并非关键因素。采用45℃加热6 h后再进行纯化,PCV2 Cap VLPs纯化收率是未加热工艺的2.9倍。经分析,加热与未加热工艺所得PCV2 Cap VLPs具有一致的分子量(2.385×10^(6)和2.361×10^(6) Da)、水力学半径(10.1和10.2 nm)、热转变温度Tm(67.22和66.92℃)、二级结构和特异性抗体亲和力(49.0和76.5 pmol/L),表明两者具有相近结构。本试验为PCV2 Cap VLPs的生产探索了一个提高产量的新方法,为兽用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在抗原性质分析方法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PCV) 病毒样颗粒(VLPs) 组装 理化性质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铝过氧化氢凝胶推进剂的点火过程
20
作者 宋培荣 孙得川 《火炸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55-1162,I0004,共9页
为探索含铝过氧化氢凝胶在火箭发动机中的点火可行性,开展了含铝过氧化氢凝胶的点火过程研究。通过点火试验确定其点火方式,根据理论分析构建了含铝过氧化氢凝胶推进剂的点火模型,提出了该推进剂的点火延迟时间计算方法,探究了点火延迟... 为探索含铝过氧化氢凝胶在火箭发动机中的点火可行性,开展了含铝过氧化氢凝胶的点火过程研究。通过点火试验确定其点火方式,根据理论分析构建了含铝过氧化氢凝胶推进剂的点火模型,提出了该推进剂的点火延迟时间计算方法,探究了点火延迟时间的影响因素,并对推进剂的点火延迟时间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火焰点火是可行的点火方式;液滴直径、铝颗粒直径、环境温度、铝含量及过氧化氢质量分数均对点火延迟时间有一定影响,其中液滴直径和铝颗粒直径对其影响最为显著;点火延迟时间与液滴、铝颗粒直径成正比,经过雾化后的液滴直径在0.5 mm以下、铝颗粒直径小于10μm的推进剂,适用于火箭发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铝颗粒 过氧化氢 凝胶推进剂 点火延迟时间 点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