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AV和AEDA对工夫红茶的PLSR分析 被引量:43
1
作者 肖作兵 王红玲 +2 位作者 牛云蔚 朱建才 马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42-249,共8页
采用顶空蒸汽蒸馏提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对4种中国工夫红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根据香气成分的香气活力值和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分别筛选出30、36种挥发性成分作为香气成分,结合2种方法确定22种香气成分为... 采用顶空蒸汽蒸馏提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对4种中国工夫红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根据香气成分的香气活力值和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分别筛选出30、36种挥发性成分作为香气成分,结合2种方法确定22种香气成分为工夫红茶的香气关键成分,并将其与感官属性和红茶样品进行偏最小二乘法相关性分析。确定对工夫红茶香气起重要作用的22种关键香气物质为:1-戊醇、叶醇、1-辛烯-3-醇、反式氧化芳樟醇、芳樟醇、顺-6-壬烯醇、香叶醇、苯甲醇、苯乙醇、橙花叔醇、戊醛、己醛、反-2-己烯醛、糠醛、(反,反)-2,4-庚二烯醛、苯乙醛、(反,反)-2,4-癸二烯醛、水杨酸甲酯、丙位-壬内酯、2,3-丁二酮、2-庚酮和香豆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夫红茶 香气成分 顶空蒸汽蒸馏提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 香气活力值 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籽仁黄酮含量近红外分析检测方法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振 侯名语 +5 位作者 崔顺立 陈淼 刘盈茹 李秀坤 陈焕英 刘立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2-1116,共5页
黄酮是影响花生籽仁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常用的分光光度法及色谱法测定黄酮含量费时费力,不适于育种过程中大批量的检测。构建其近红外测定模型可为快速检测籽仁黄酮含量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该研究以290份不同黄酮含量的花生种质为材料... 黄酮是影响花生籽仁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常用的分光光度法及色谱法测定黄酮含量费时费力,不适于育种过程中大批量的检测。构建其近红外测定模型可为快速检测籽仁黄酮含量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该研究以290份不同黄酮含量的花生种质为材料,Al^(3+)显色法测定的黄酮含量在46.96~140.18 mgRT(RT:rutin)·(100 g)^(-1)之间。使用瑞典波通DA7250型号的近红外分析仪(950~1650 nm)扫描和采集花生籽仁的近红外光谱值,选用全波长光谱范围内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对比单一和复合不同的预处理方法,比较不同模型的相关系数和误差来预测最佳模型,确定黄酮含量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的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Savitzky-Golay Derivative+Baseline+De-trending”,校正集相关系数(R_(c))为0.884,标准误差(RMSEC)为4.998。模型构建过程中,采用含有Savitzky-Golay Derivative的组合光谱预处理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模型预测的相关系数。利用50份花生样品对该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预测的相关系数R_(p)为0.904,而预测的均方根误差RMSEP为1.122。本研究所构建的近红外光谱模型能够无损、高效的测定花生籽仁中的黄酮含量,为选育高黄酮含量的花生品种奠定基础,并为μg·g^(-1)级物质含量的近红外模型构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近红外光谱分析 黄酮含量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高光谱反演 被引量:35
3
作者 张秋霞 张合兵 +1 位作者 刘文锴 赵素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0-239,共10页
为快速高效的获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土壤重金属信息,以新郑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为研究对象,共采集154个土壤样品,在室内利用ASD Field Spec3型地物光谱仪获得土壤高光谱数据,对土壤样品在400~2 400 nm的光谱反射率进行多元散... 为快速高效的获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土壤重金属信息,以新郑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为研究对象,共采集154个土壤样品,在室内利用ASD Field Spec3型地物光谱仪获得土壤高光谱数据,对土壤样品在400~2 400 nm的光谱反射率进行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和Savitzky-Golay(SG)平滑后,进行一阶微分(first order differential reflectance,FDR)和二阶微分(second order differential reflectance,SDR)变换,并与Cr、Cd、Zn、Cu、Pb 5种重金属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遴选出通过P=0.01显著性检验的高光谱特征波段作为反演模型的自变量,采用116个建模集样本构建偏最小二乘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PLSR),通过精度检验筛选每个土壤重金属的最佳反演模型,并采用最佳地统计插值方法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土壤重金属进行空间插值。结果表明:Cr的SDR-PLSR模型为最佳反演模型(R^2=0.88,RPD=1.68),Cd的R-PLSR模型为最佳反演模型(R^2=0.70,RPD=1.50),Zn的R-PLSR模型为最佳反演模型(R^2=0.88,RPD=2.05),Cu的R-PLSR模型为最佳反演模型(R^2=0.99,RPD=3.36),Pb的SDR-PLSR模型为最佳反演模型(R^2=0.93,RPD=3.16);采用构建的土壤重金属的最佳模型,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空间插值,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可知Zn含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Ⅱ类标准且均低于土壤背景值,Cr、Cd、Cu和Pb符合土壤环境质量Ⅱ类标准,但是部分区域超过了土壤背景值。该研究为高光谱反演模型用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土壤基础信息的实时监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光谱分析 重金属 高光谱 反演 偏最小二乘回归 高标准基本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片光谱分析的小麦白粉病与条锈病区分及病情反演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袁琳 张竞成 +2 位作者 赵晋陵 黄文江 王纪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08-1614,共7页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作为我国麦区两种重要病害,在田间常同时发生,为病害防治管理带来困难。基于实验测试获得白粉病、条锈病叶片光谱数据,探讨采用光谱分析对两种病害进行区分识别及严重度监测的可行性。通过相关分析和独立T检验,筛选...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作为我国麦区两种重要病害,在田间常同时发生,为病害防治管理带来困难。基于实验测试获得白粉病、条锈病叶片光谱数据,探讨采用光谱分析对两种病害进行区分识别及严重度监测的可行性。通过相关分析和独立T检验,筛选出对白粉病和条锈病敏感度差异较显著的波段及光谱特征,包括665~684,718~726nm等6个波段范围,以及DEP550-770,SIWSI等11个光谱特征。基于这些波段和特征,采用FLDA构建病害判别模型;借助PLSR分析构建病情严重度反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反射率波段和光谱特征能够较好地区分两种病害,判别模型总体精度达到80%以上,准确度较高。其中,染病比率超过20%的病叶区分和识别精度可达95%。同时,分别基于两种病害敏感光谱特征构建的病情严重度反演模型能够较好地估测病情严重度,两种病害估测均方根误差均低于15%。上述叶片尺度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区分和严重度反演模型为进一步研究两种病害冠层尺度的区分和监测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条锈病 白粉病 费氏线性判别分析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核磁共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快速检测掺假核桃油 被引量:32
5
作者 王晓玲 吴晶 谭明乾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89-794,共6页
以掺假核桃油样品为低场核磁共振检测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分析处理Carr-Purcell-Meiboom-Gill(CPMG)序列的核磁共振弛豫数据,旨在探求一种能快速检测核桃油品质的新方法。对几种常见掺假形式(掺入大豆... 以掺假核桃油样品为低场核磁共振检测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分析处理Carr-Purcell-Meiboom-Gill(CPMG)序列的核磁共振弛豫数据,旨在探求一种能快速检测核桃油品质的新方法。对几种常见掺假形式(掺入大豆油、玉米油、葵花油)的核桃油样品和纯核桃油样品进行检测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纯核桃油和掺入不同种类食用油的掺假核桃油在主成分得分图上可以得到很好的区分,且掺假样品随掺假比例在图中呈规律性分布;采用PLSR法对CPMG数据和实际掺假率进行回归,可实现对核桃油掺假水平的准确定量测定。方法快速、无损、准确,在食用油制品的品质控制及评价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学 主成分分析(PCA) 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 低场核磁共振(LF-NMR) 掺假核桃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精油及其水提物的香气活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娟 杜静怡 +3 位作者 贾雪颖 黄明泉 于洋 张玉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29-241,共13页
本研究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汉源青花椒、金阳青花椒、汉源红花椒、武都红花椒的挥发性油,采用直接进样法分析花椒精油,采用溶剂辅助蒸发(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分离花椒水提物中的挥发性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 本研究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汉源青花椒、金阳青花椒、汉源红花椒、武都红花椒的挥发性油,采用直接进样法分析花椒精油,采用溶剂辅助蒸发(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分离花椒水提物中的挥发性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气相-嗅闻仪(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对两者的香气活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精油和水提物中分别鉴定出99种和153种挥发性成分,仅水提物中含内酯类和酸类物质;青花椒精油及水提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物质为芳樟醇、D-柠檬烯、桧烯、萜品烯-4-醇;红花椒精油及水提物中相对含量最高的物质为芳樟醇、D-柠檬烯、乙酸芳樟酯、α-月桂烯;酯类物质含量的差异可能是造成红花椒与青花椒的精油和水提物香气差异的原因。感官评价结果显示,精油的青香、椒麻和油脂味比水提物更强,水提物的甜香、酸味和哈喇味比精油更突出。通过GC-O分析,在精油中和水提物中分别鉴定出57种和68种香气活性物质,经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进行香气属性和化合物的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对精油和水提物香气轮廓影响较大的29种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精油 花椒水提物 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 气相-嗅闻仪(GC-O) 香气活性 成分 偏最小二乘法(pl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量甜玉米低场核磁共振数据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邵小龙 朱将伟 李云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4-148,共5页
以烫漂甜玉米的低场核磁共振数据为例,采用统计分析系统(SAS)得到烫漂温度对甜玉米中水分分布的影响规律,利用SAS批量读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多指数模型拟合、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模型预测,提供了相应的SAS代码.结果表明,当弛豫时... 以烫漂甜玉米的低场核磁共振数据为例,采用统计分析系统(SAS)得到烫漂温度对甜玉米中水分分布的影响规律,利用SAS批量读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多指数模型拟合、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模型预测,提供了相应的SAS代码.结果表明,当弛豫时间为450~750和50~70 ms时,相应水组分的弛豫强度分数随处理温度的变化而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烫漂温度可初步划分为3个温度段,即20~40、50~70和80~100°C;束缚水含量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决定系数R2=0.974,标准差RMSECV=0.32%);SAS方法在批量数据处理过程中具有较高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分析系统 批量数据 指数拟合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测量技术及其在加氢裂化分馏塔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仲蔚 俞金寿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20-423,共4页
在总结现有各种软测量技术的基础上,指出统计分析方法中的部分最小二乘法(PLS)和神经网络方法中的径向基函数网络(RBFN),是经实际应用证明有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将PLS和RBFN结合的方法(PLS-RBFN),并将... 在总结现有各种软测量技术的基础上,指出统计分析方法中的部分最小二乘法(PLS)和神经网络方法中的径向基函数网络(RBFN),是经实际应用证明有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将PLS和RBFN结合的方法(PLS-RBFN),并将PLS,RBFN,PLS-RBFN3种算法分别用于加氢裂化分馏塔航煤干点软测量模型的建立,其泛化结果表明基于PLS-RBFN算法建立的软测量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测量技术 产品质量估计 加氢裂化 分馏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蛋白组分及其亚基含量近红外分析检测方法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思梦 于宏威 +4 位作者 高冠勇 陈宁 王博妍 王强 刘红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2-917,共6页
花生球蛋白、伴花生球蛋白及亚基含量显著影响蛋白质的凝胶性和溶解性等功能特性,进而影响其在肉制品、植物蛋白饮料中的应用效果。目前常采用提取蛋白质后再用电泳及光密度法测定球蛋白、伴球蛋白及亚基含量的方法,操作步骤繁琐,样品... 花生球蛋白、伴花生球蛋白及亚基含量显著影响蛋白质的凝胶性和溶解性等功能特性,进而影响其在肉制品、植物蛋白饮料中的应用效果。目前常采用提取蛋白质后再用电泳及光密度法测定球蛋白、伴球蛋白及亚基含量的方法,操作步骤繁琐,样品损失量大。为此收集了178个花生品种,分别提取蛋白,采用电泳法测定球蛋白、伴球蛋白、23.5和37.5 kDa亚基含量并获得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整粒花生样品的光谱扫描,将其与传统方法测定的化学值进行拟合,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化学计量法构建数学模型。通过比较单一和复合光谱预处理方式,对比模型相关系数和误差评估预测模型性能。确定球蛋白模型最佳预处理方法为2^(nd)-der with Detrend,校正集相关系数为0.92,标准差为1.41;伴球蛋白模型最佳预处理方法为Detrend with 1^(st)-der,校正集相关系数为0.85,标准差为1.46;23.5 kDa亚基含量模型最佳预处理方法为Normalization with 2^(nd)-der,校正集相关系数为0.91,标准差为0.53;37.5 kDa模型最佳预处理方法为Detrend with Baseline,校正集相关系数为0.91,标准差为0.89。外部验证结果表明,球蛋白预测均方根误差(square errors of predi ction,SEP)为1.25,伴球蛋白SEP为0.73,23.5 kDa模型SEP为0.47,37.5 kDa模型SEP为0.75。本研究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了对整粒花生进行球蛋白、伴球蛋白、23.5 kDa和37.5 kDa亚基含量的同步、快速和无损检测,为育种专家加工专用品种选育和蛋白加工企业原料选用提供了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分析 花生球蛋白 伴花生球蛋白 亚基含量(23.5和37.5 kDa) 偏最小二乘法(pl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进口红葡萄酒香气特征与价格之间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竹韵 王星晨 +2 位作者 陶永胜 傅小萌 张芳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3-37,共5页
葡萄酒样本选择673款不同价格水平的进口干红葡萄酒。葡萄酒的香气特征采用经过培训的品尝员的感官描述分析得到,而后香气特征采用"葡萄酒香气轮"上的香气标准术语归类。供试葡萄酒香气特征被标准化后被分为12个香气类别,每... 葡萄酒样本选择673款不同价格水平的进口干红葡萄酒。葡萄酒的香气特征采用经过培训的品尝员的感官描述分析得到,而后香气特征采用"葡萄酒香气轮"上的香气标准术语归类。供试葡萄酒香气特征被标准化后被分为12个香气类别,每一香气特征和香气类别在不同价格区段的出现频率经统计计算得到。结果表明:不同价格区段的进口葡萄酒具有的香气特征有差异,除了>1 400元/瓶的葡萄酒之外,其余价格区段的葡萄酒香气特征的出现频率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多元线性关系。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确认了进口干红葡萄酒价格与香气特征之间的数学联系,即来源于陈酿中的香气特征与价格呈正相关,并且确认>1 400元/瓶的进口葡萄酒产品属于奢侈品的特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红葡萄酒 价格 香气特征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方式对九制陈皮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树鹏 刘昊澄 +4 位作者 杨婉媛 余元善 傅曼琴 卜智斌 梁楚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期142-150,共9页
【目的】香气是衡量食品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九制陈皮以其独特的香气而闻名,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九制陈皮香气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对烘干与晒干两种干燥方式... 【目的】香气是衡量食品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九制陈皮以其独特的香气而闻名,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九制陈皮香气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对烘干与晒干两种干燥方式九制陈皮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其特征风味指纹图谱、感官分析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R),探讨了不同工艺产品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种样品共鉴定出46种单体及部分物质的二、三聚体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醛、醇、酯、酮、烯烃、酸以及呋喃7大类。分析指纹图谱发现,两种样品的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其中苯乙酸乙酯、乙酸乙酯以及3-甲基丁醛等6种特征物质为晒干样品的主要特征挥发性风味成分,2-甲基-1-丁醇、(E)-2-己烯-1-醇、(Z)-3-己烯-1-醇、环己酮、γ-己内酯等13种特征物质为烘干样品的主要特征挥发性风味成分,烘干样品的香气更加丰富。PLSR分析发现,烘干样品与柑橘香、干草香、果香和甜香香气属性强度具有更高的相关性,优于晒干样品,进一步验证了九制陈皮GC-IMS分析结果与感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结论】GC-IMS技术能够快速鉴定、区分不同干燥方式(烘干和晒干)制备的九制陈皮挥发性风味物质,烘干制备的九制陈皮香气更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制陈皮 香气化合物 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r) 感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转换的土壤盐分反演与动态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文娇 翁永玲 +1 位作者 范兴旺 曹一茹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33-1238,共6页
为了对黄河三角洲地区进行大范围、长期的盐渍土监测,以研究区2000—2016年间4景Landsat-5 TM,EO-1 ALI,Landsat-8 OLI时间序列影像及Hyperion高光谱数据为基础开展土壤盐分定量反演分析.将Hyperion数据按照光谱响应函数分别重采样为TM,... 为了对黄河三角洲地区进行大范围、长期的盐渍土监测,以研究区2000—2016年间4景Landsat-5 TM,EO-1 ALI,Landsat-8 OLI时间序列影像及Hyperion高光谱数据为基础开展土壤盐分定量反演分析.将Hyperion数据按照光谱响应函数分别重采样为TM,ALI,OLI模拟数据,采用数值回归方法计算TM,ALI与OLI对应波段间的光谱转换系数,从而将TM,ALI影像转换为OLI时序影像.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土壤光谱与盐分参量间的预测关系,并将最优预测模型应用于OLI时序影像进行盐分反演制图,通过叠置方法进行盐渍土演化分析.结果表明,光谱转换方法提高了多传感器间数据一致性.偏最小二乘回归-电导率(PLSR-EC)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700,采用2012年电导率实测值检验该模型反演结果,相关系数为0.690.研究区内高盐分土壤减少并向低盐分土壤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 黄河三角洲 光谱转换 偏最小二乘回归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快速检测熊胆粉真伪及掺伪问题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明昊 周涛 +5 位作者 钟文潇 周强 雷苛露 曾大富 李建刚 郭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5期856-863,共8页
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熊胆粉正品、伪品及掺伪品进行快速鉴别并预测掺伪比例,建立熊胆粉的快速质量评价方法。采集94批熊胆粉正品、70批伪品(猪胆粉、牛胆粉、羊胆粉、兔胆粉、鸡胆粉、鸭胆粉、鹅胆粉)及180批掺伪品(掺伪猪胆粉、掺伪牛胆... 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熊胆粉正品、伪品及掺伪品进行快速鉴别并预测掺伪比例,建立熊胆粉的快速质量评价方法。采集94批熊胆粉正品、70批伪品(猪胆粉、牛胆粉、羊胆粉、兔胆粉、鸡胆粉、鸭胆粉、鹅胆粉)及180批掺伪品(掺伪猪胆粉、掺伪牛胆粉)的红外光谱图,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及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别建立熊胆粉正品、伪品和掺伪品的定性校正模型及不同类别掺伪品掺伪比例的定量校正模型。熊胆粉正品、伪品及掺伪品的定性校正模型对样本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9.64%(校正集)和95.65%(验证集);通过进一步判别分析,可鉴别熊胆粉伪品及掺伪品种类,准确率均大于95%;在2个不同类别掺伪品定量校正模型中,验证集相关系数(R_(V)^(2))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9874、2.6300%(熊胆粉掺伪猪胆粉)和0.9826、3.1887%(熊胆粉掺伪牛胆粉);3个定性模型及2个定量模型均表现出优秀的预测能力。本研究建立的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实现对熊胆粉正品、伪品和掺伪品的快速鉴别及掺伪比例确定,为熊胆粉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熊胆粉 真伪 掺伪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熟制方式影响紫薯感官品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宁宁 彭春娥 +4 位作者 史磊 丁军 许彤 孙秀丽 王庆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37-44,共8页
选取了泰紫薯1号、紫罗兰、越南小紫薯三种代表性鲜食紫薯品种为实验材料,以普薯32为对照,探究了烤制、蒸制、微波三种熟制方式处理后紫薯的感官评分、水分含量、淀粉含量、糖含量等指标。结合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 选取了泰紫薯1号、紫罗兰、越南小紫薯三种代表性鲜食紫薯品种为实验材料,以普薯32为对照,探究了烤制、蒸制、微波三种熟制方式处理后紫薯的感官评分、水分含量、淀粉含量、糖含量等指标。结合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探究了消费者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关系。感官评价结果显示,蒸泰紫薯1号得分最高,甜度和质地是决定消费者喜好程度的驱动型属性;熟制方式显著影响紫薯的理化品质,熟制后紫薯水分和淀粉含量降低,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升高。蔗糖和麦芽糖在熟制后增加,葡萄糖和果糖随品种和熟制方式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在熟制过程中,蒸制有利于水分保持,烤制最有利于高温糖化。相关性分析发现感官评价得分与水分、还原糖(果糖、葡萄糖)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相关性大小依次为还原糖、淀粉、果糖、葡萄糖、水分。PLSR确定了影响紫薯感官品质的主要指标为还原糖、果糖、葡萄糖。本研究为建立紫薯感官预测模型、开发不同紫薯品种最佳加工工艺、指导鲜食型紫薯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薯 熟制方式 感官品质 相关性分析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款特种麦芽风味物质和感官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于淼 马明娟 +4 位作者 毋思敏 苏红旭 陈霞 苏晓霞 郭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46-250,265,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仪(GC-O-MS),对六款不同色度的特种麦芽(高香麦芽、饼干麦芽、焦香麦芽、结晶麦芽、巧克力麦芽和黑麦芽)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鉴定,从六款特种麦芽中一共鉴定出风味化合物41种...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仪(GC-O-MS),对六款不同色度的特种麦芽(高香麦芽、饼干麦芽、焦香麦芽、结晶麦芽、巧克力麦芽和黑麦芽)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鉴定,从六款特种麦芽中一共鉴定出风味化合物41种,其中醛类20种、吡嗪类7种、醇类4种、酚类1种、杂环化合物类9种。采用Rate That All Apply(RATA)感官评价方法对特种麦芽的感官特性强度进行打分,结果表明,随着特种麦芽颜色的加深,其甜香果香逐渐降低,咖啡味和烟熏味逐渐增加。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建立特种麦芽风味物质与感官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杂环化合物的协同作用解释了巧克力麦芽和黑麦芽的主体风味,不同种类吡嗪化合物的协同作用解释了饼干麦芽的主体风味,但该模型对高香麦芽、焦香麦芽、结晶麦芽的主体风味解释欠佳,有待下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麦芽 顶空固相微萃取( HS- SPME)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仪( GC-O-MS) Rata-All- That-Apply ( RATA) 偏最小二乘回归( plsr) 风味物质 感官特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