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返包式加筋土挡墙地震损伤状态评估指标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洪路 蔡晓光 +2 位作者 王海云 李思汉 朱晨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4-33,47,共11页
地震损伤状态评估指标可用于快速评估震后加筋土挡墙服役状态,也可服务于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鉴于目前仍缺乏返包式加筋土挡墙的地震损伤状态评估指标,通过模型振动台试验探讨动力特性变化规律及其与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地震损伤状态评估指标可用于快速评估震后加筋土挡墙服役状态,也可服务于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鉴于目前仍缺乏返包式加筋土挡墙的地震损伤状态评估指标,通过模型振动台试验探讨动力特性变化规律及其与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挡墙的变形模式随动荷载强度的增大而发生变化,当所有工况结束后,最大总残余位移为27.8 mm(2.78%H);结构的动力特性变化规律可以表征结构的损伤状态;随动荷载强度的增大,加筋土体的等效剪切应变从1×10^(-4)增至2×10^(-2),结构所处的状态更加危险。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力特性和位移指数分布规律来确定加筋土挡墙地震损伤状态指标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将返包式加筋土挡墙的地震损伤状态定义为三个等级,并给出了对应的位移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包式加筋土挡墙 振动台试验 动力特性 地震损伤状态评估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捏拢效应与P-Δ效应对地震延性需求和损伤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余波 刘陶钧 洪汉平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4-105,共12页
文中定量地分析了捏拢效应和P-Δ效应对非弹性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延性需求和Park-Ang地震损伤指标的概率统计特征的影响。采用Bouc-W en模型描述具有P-Δ效应、捏拢效应、强度退化、刚度退化等典型特性的恢复力-位移滞回曲线;根据非弹... 文中定量地分析了捏拢效应和P-Δ效应对非弹性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延性需求和Park-Ang地震损伤指标的概率统计特征的影响。采用Bouc-W en模型描述具有P-Δ效应、捏拢效应、强度退化、刚度退化等典型特性的恢复力-位移滞回曲线;根据非弹性单自由度体系在69条强震记录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定量地分析了捏拢效应和P-Δ效应对地震延性需求和Park-Ang地震损伤指标的均值和变异系数的影响,并建立了地震延性需求的概率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捏拢效应和由重力引起的P-Δ效应对地震延性需求的影响较大,而由竖向地震激励引起的P-Δ效应对地震延性需求的影响很小;对于短周期体系,建议采用对数正态或Frechet分布来描述地震延性需求的概率分布;对于长周期体系,采用Frechet分布则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捏拢效应 P-Δ效应 地震延性需求 park-ang地震损伤指标 BOUC-WE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损伤和能量指标的隧道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峥峥 檀永刚 +1 位作者 张哲 高波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1-867,共7页
采用Hilbert-Huang变换的波谱分析技术,对输入地震波进行波谱分析;并根据能量原理,推导损伤状态下的能量反应方程.基于损伤能量方程对隧道结构进行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讨论了隧道结构的抗震薄弱部位及其渐近破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隧道... 采用Hilbert-Huang变换的波谱分析技术,对输入地震波进行波谱分析;并根据能量原理,推导损伤状态下的能量反应方程.基于损伤能量方程对隧道结构进行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讨论了隧道结构的抗震薄弱部位及其渐近破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隧道衬砌拱肩和墙脚是隧道抗震的薄弱部位,在一些强震作用下,仰拱也会出现破坏,隧道抗震设计应加强这些部位的抗震措施.研究结果可为隧道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结构 地震反应 能量指标 损伤指标 波形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跨连续刚构桥梁地震易损性损伤指标计算方法 被引量:12
4
作者 梁岩 闫佳磊 +1 位作者 班亚云 陈淮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66-1475,共10页
以多跨连续刚构桥梁为例,考虑刚构墩顶约束建立有限元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进行损伤指标计算方法研究及其不确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可采用基于柔度法的纤维单元模拟桥墩、非线性连接单元模拟球型支座以及零长度单元模拟桥台;选取相对... 以多跨连续刚构桥梁为例,考虑刚构墩顶约束建立有限元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进行损伤指标计算方法研究及其不确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可采用基于柔度法的纤维单元模拟桥墩、非线性连接单元模拟球型支座以及零长度单元模拟桥台;选取相对位移延性比及相对位移量定义桥墩、支座及桥台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状态及对应损伤指标。建立一种基于桥墩弯矩-曲率分析确定不同构件破坏状态、量化其损伤指标并综合考虑地震动和损伤指标不确定性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为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损伤指标 不确定性 地震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式窑洞在地震作用下损伤指标的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飞剑 刘如山 马朝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81-286,共6页
定量地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是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重点,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已被广泛用于建筑结构地震易损性评估,而结构损伤指标是定量评估结构损伤情况的重要参数。山西北部农村地区的独立式土坯窑洞是一种拱受力结构体系,为研究... 定量地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是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重点,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已被广泛用于建筑结构地震易损性评估,而结构损伤指标是定量评估结构损伤情况的重要参数。山西北部农村地区的独立式土坯窑洞是一种拱受力结构体系,为研究拱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特征并确立结构损伤指标,结合实际震害与数值模拟试验,分析了窑洞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特征,对比了窑洞结构的顶点水平位移和拱顶竖向位移在不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下与结构损伤情况的对应关系,发现窑洞拱顶竖向位移与窑洞拱矢高比作为窑洞损伤指标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窑洞结构 地震作用 损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轴压比影响的钢筋混凝土圆形桥墩位移角地震损伤指标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广俊 吴炳延 李鸿晶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2-311,共10页
桥墩的抗震性能对于整个桥梁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其损伤状态进行合理评估是桥梁地震损伤评估的一个关键问题。首先,选取桥墩位移角作为桥墩地震损伤的评估指标,通过对来自不同试验数据库的混凝土圆形桥墩抗震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桥墩的抗震性能对于整个桥梁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其损伤状态进行合理评估是桥梁地震损伤评估的一个关键问题。首先,选取桥墩位移角作为桥墩地震损伤的评估指标,通过对来自不同试验数据库的混凝土圆形桥墩抗震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分布拟合,确定不同损伤状态下的桥墩位移角限值。其次,考虑轴压比的影响,对桥墩位移角损伤指标进行修正。最后,选取高烈度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桥墩进行循环荷载下的抗震性能数值模拟,并采用未用于统计分析的试验结果,对所给出的桥墩位移角损伤指标取值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混凝土圆形桥墩地震损伤评估指标合理,相比于其他非位移角指标,采用考虑轴压比修正的桥墩位移角作为评估指标可以方便且更合理地评价桥墩在地震中的损伤情况,为评估桥梁整体地震损伤状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桥梁 桥墩 地震 损伤指标 桥墩位移角 轴压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剪跨比剪力墙地震损伤指标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仲伟 孙景江 杜轲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3-119,共7页
建立结构损伤指标是用一个合理的反应量来定量反应结构的损伤,是建立结构易损性的基础性工作。此前的结构地震损伤指标研究主要集中于框架梁柱,极少有研究涉及剪力墙的地震损伤指标。考虑到高层结构中高剪跨比的剪力墙应用较广,为了研... 建立结构损伤指标是用一个合理的反应量来定量反应结构的损伤,是建立结构易损性的基础性工作。此前的结构地震损伤指标研究主要集中于框架梁柱,极少有研究涉及剪力墙的地震损伤指标。考虑到高层结构中高剪跨比的剪力墙应用较广,为了研究高层结构的地震易损性,需要建立高剪跨比剪力墙的地震损伤指标。本文根据高剪跨比剪力墙的拟静力实验资料,建立了高剪跨比剪力墙的地震损伤指标,确立了剪力墙破坏程度与损伤指标值之间的关系,并对各个损伤指标的使用范围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地震易损性 损伤指标 剪力墙 剪跨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地震易损性中一种考虑动轴力的损伤指标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人达 赵凌志 +1 位作者 占玉林 张磊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61,共8页
在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时,针对水平向地震作用下存在动轴力的钢筋混凝土桥墩,探讨了各种损伤指标的适用性,并提出了一种考虑动轴力效应且可对地震需求和地震动强度参数进行回归拟合的单一损伤指标,即约束混凝土外缘的压应变延性比指标,... 在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时,针对水平向地震作用下存在动轴力的钢筋混凝土桥墩,探讨了各种损伤指标的适用性,并提出了一种考虑动轴力效应且可对地震需求和地震动强度参数进行回归拟合的单一损伤指标,即约束混凝土外缘的压应变延性比指标,并给出了损伤状态的划分和该指标的适用条件及相应的分析方法。通过实例分析阐明了该指标用于存在动轴力的钢筋混凝土桥墩地震易损分析的合理性和高效性,避免了使用其他可以考虑动轴力效应但需要使用频数统计法生成易损性曲线的损伤指标的繁琐,且约束混凝土发生最大压应变时的轴力范围越小,使用该指标得到的易损性曲线越理想。该应变指标对于存在动轴力的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地震易损性 动轴力 损伤指标 钢筋混凝土桥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指标的斜拉桥桥塔地震损伤演化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小珍 杨得海 +2 位作者 赵鲁峰 辛莉峰 刘鸣 《铁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7-156,共10页
为研究大跨度斜拉桥桥塔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过程,以某座主跨为432 m的铁路钢桁斜拉桥为例,基于OpenSEES软件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对比了纵向地震波输入下以桥塔截面纵向钢筋应变与曲率为损伤指标的桥塔损伤程度,... 为研究大跨度斜拉桥桥塔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过程,以某座主跨为432 m的铁路钢桁斜拉桥为例,基于OpenSEES软件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对比了纵向地震波输入下以桥塔截面纵向钢筋应变与曲率为损伤指标的桥塔损伤程度,并选取钢筋应变指标用于桥塔在双向水平地震动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钢筋应变对于桥塔的损伤评价适用性更强;斜拉桥桥塔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主要发生在塔底、中塔柱及上横梁处;纵向地震波输入时,塔底先出现损伤,接着是中塔柱,最后是上横梁处;双向水平地震动作用时,塔底仍最先受损,继而是上横梁处,最后是中塔柱;与纵向地震动单独作用时相比,双向水平地震动作用会显著增大桥塔的损伤程度,在进行桥塔的损伤评估时,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损伤演化 钢桁斜拉桥 增量动力分析法 损伤指标 双向水平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锈蚀钢框架地震损伤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郑山锁 王晓飞 +1 位作者 程洋 孙乐彬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4-149,共6页
为了合理地描述锈蚀钢框架的地震破坏形式及不同程度的锈蚀对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在欧进萍等人提出的钢结构地震损伤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锈蚀钢结构地震损伤模型。为确定锈蚀钢结构地震损伤模型参数,分别给出锈蚀梁、柱构件双线性恢复力... 为了合理地描述锈蚀钢框架的地震破坏形式及不同程度的锈蚀对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在欧进萍等人提出的钢结构地震损伤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锈蚀钢结构地震损伤模型。为确定锈蚀钢结构地震损伤模型参数,分别给出锈蚀梁、柱构件双线性恢复力模型特征点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获得损伤模型中的其他参数数值。利用加权系数法合理地考虑锈蚀构件损伤向整体结构损伤迁移转化的多尺度效应,建立锈蚀钢框架整体地震损伤模型。结合该损伤模型的特点,定义了对应结构不同破坏等级的损伤指数范围。最后,对5榀具有不同锈蚀率的平面钢框架结构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的损伤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钢框架结构随锈蚀程度的退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蚀钢框架 地震损伤模型 双折线恢复力模型 损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地震易损性分析的桥梁地震损伤识别 被引量:8
11
作者 单德山 周筱航 +1 位作者 杨景超 李乔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95-201,共7页
目前在使用模式识别理论进行复杂桥梁地震损伤识别时仍存在许多困难,如损伤模式不易确定、损伤指标难以提取和无法构建足够数量损伤样本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易损性分析的桥梁地震损伤模式识别新方法。将地震激励分为主... 目前在使用模式识别理论进行复杂桥梁地震损伤识别时仍存在许多困难,如损伤模式不易确定、损伤指标难以提取和无法构建足够数量损伤样本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易损性分析的桥梁地震损伤模式识别新方法。将地震激励分为主震和余震两类。使用主震对桥梁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以确定其在地震激励下可能发生的损伤情形,进而确定地震损伤模式和有策略地布置传感器。使用余震激励已损伤桥梁获得其动力响应信息,以构建足够数量的数据样本。使用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对结构响应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对损伤敏感的指标(Damage Index,DI)。采用模式识别理论建立DI与损伤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对桥梁地震损伤模式的识别。将所提方法应用于连续刚构桥的地震损伤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识别桥梁地震损伤,且算法具有较强的抗噪声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地震易损性分析 地震损伤 模式识别 损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上承式钢桁架拱桥的地震损伤演化模拟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小珍 刘鸣 +2 位作者 杨得海 戴胜勇 肖林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07-1214,1223,共9页
为评估大跨度钢拱桥在多维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状态,以一座铁路上承式钢桁架拱桥为研究对象,首先借助OpenSEES平台建立桥梁弹塑性纤维单元模型;接着选取“双参数”损伤指标和应变指标进行损伤评价;最后通过增量动力分析,从构件和全桥两个... 为评估大跨度钢拱桥在多维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状态,以一座铁路上承式钢桁架拱桥为研究对象,首先借助OpenSEES平台建立桥梁弹塑性纤维单元模型;接着选取“双参数”损伤指标和应变指标进行损伤评价;最后通过增量动力分析,从构件和全桥两个层面进行损伤评估,并对比两种指标对桥梁主要构件(钢管、钢管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变形和能量的双参数损伤指标比应变指标的评价结果会严重1~2个等级;相比于地震波纵向作用,大跨度钢桁架拱桥在横向地震作用时损伤更小,在峰值加速度(PGA)为1.5g时全桥仍处于轻微损伤状态;3种类型构件中,钢管构件损伤数量较多但是损伤程度轻,钢管混凝土构件(拱脚)损伤较早但是损伤程度轻,钢筋混凝土构件(交界墩)损伤最为严重,在抗震设计时,应对相应位置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响应 拱桥 损伤指标 增量动力分析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性能的结构地震损伤评价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良林 王全凤 +1 位作者 梁爱民 杜晟连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9-483,共5页
针对常见地震损伤评价模型的不足,基于弹性能释放与结构损伤的内在关系,推导出新的地震损伤指标计算表达式。基于此,结合4根钢筋混凝土柱的试验数据,建立了构件地震损伤评价新方法。通过4根低周反复荷载破坏试验柱和两榀框架结构数据的... 针对常见地震损伤评价模型的不足,基于弹性能释放与结构损伤的内在关系,推导出新的地震损伤指标计算表达式。基于此,结合4根钢筋混凝土柱的试验数据,建立了构件地震损伤评价新方法。通过4根低周反复荷载破坏试验柱和两榀框架结构数据的验证,本文提出的地震损伤评价模型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现象非常一致,为结构抗震与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作用 弹性能 损伤指标 损伤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高层框架结构的损伤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袁伟泽 陈清军 曹丽雅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0-325,共6页
为了研究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高层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利用地震损伤评估体系对高层结构进行损伤分析.在分析总结结构地震损伤模型的基础上,以一幢12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为研究对象,利用振动台试验结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从结构整体损伤... 为了研究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高层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利用地震损伤评估体系对高层结构进行损伤分析.在分析总结结构地震损伤模型的基础上,以一幢12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为研究对象,利用振动台试验结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从结构整体损伤和材料损伤2个层次进行了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高层框架结构的损伤分析,并与普通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整体损伤指标明显大于普通地震动作用的结果,且混凝土损伤分布范围更广,为高层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地震 高层框架结构 损伤分析 结构地震损伤模型 振动台试验 数值模拟 整体损伤指标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附加耗能构件的双柱式高墩地震损伤控制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谢文 孙利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98-103,114,共7页
提出在墩柱间附加耗能构件的地震损伤控制策略,耗散地震输入确保墩柱处于弹性或只发生轻微损伤,且震后易于修复或更换。利用弹塑性动力方法并引入位移、Park损伤指数及曲率延性系数作为评价指标,研究附加耗能构件对极端地震(PGA=1.0 g)... 提出在墩柱间附加耗能构件的地震损伤控制策略,耗散地震输入确保墩柱处于弹性或只发生轻微损伤,且震后易于修复或更换。利用弹塑性动力方法并引入位移、Park损伤指数及曲率延性系数作为评价指标,研究附加耗能构件对极端地震(PGA=1.0 g)作用下双柱式高墩的地震损伤控制效果,探讨、验证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结果表明,损伤控制(附加耗能构件)的双柱式高墩墩顶位移及墩底曲率、Park损伤指数及曲率延性系数明显低于控制前,且墩底截面弯矩变化较小;附加耗能构件对双柱式高墩的损伤控制效果明显,满足损伤控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柱式高墩 剪切连梁 约束屈曲支撑 损伤控制策略 地震损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损伤累积的两次续发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损伤评估 被引量:5
16
作者 韩建平 魏世昱 李一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74-79,共6页
针对结构整体损伤的评估,文中采用一个新的损伤模型即Ebrahimian模型,该模型只需提取相应的工程需求参数,如层间位移角等,即可计算结构的整体累积损伤。为验证该损伤模型的有效性,通过采用该损伤模型和应用较广泛的改进的Park损伤模型,... 针对结构整体损伤的评估,文中采用一个新的损伤模型即Ebrahimian模型,该模型只需提取相应的工程需求参数,如层间位移角等,即可计算结构的整体累积损伤。为验证该损伤模型的有效性,通过采用该损伤模型和应用较广泛的改进的Park损伤模型,研究分别在一次单一地震和两次续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损伤并进行比较,并以6层3跨RC框架结构为算例,分别针对2种单一地震工况和4种两次续发地震工况计算结构的损伤。研究结果表明:采用Ebrahimian损伤模型选取的参数较少,计算简便,由该模型计算的结构整体损伤变化趋势与改进的Park损伤模型相近,说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结构的整体损伤。与一次单一地震作用相比,两次续发地震作用下RC框架结构累积损伤效应明显,损伤水平显著提高。因此,在结构抗震分析设计中,有必要考虑可能的余震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rahimian损伤模型 改进的park-ang损伤模型 两次续发地震 累积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弹性结构体系的概率地震损伤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波 杨绿峰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65,共7页
综合考虑强度退化、刚度退化、捏拢效应等典型滞回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双向激励下非弹性体系地震损伤分析的新型数值模型。结合所筛选的69条地震记录,定量地分析了双向地震激励、强度退化、刚度退化、捏拢效应等因素对地震损伤指标的概率... 综合考虑强度退化、刚度退化、捏拢效应等典型滞回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双向激励下非弹性体系地震损伤分析的新型数值模型。结合所筛选的69条地震记录,定量地分析了双向地震激励、强度退化、刚度退化、捏拢效应等因素对地震损伤指标的概率统计特征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非弹性双自由度体系的地震损伤指标可以描述为Frechet或Lognormal分布随机变量;双向激励下非弹性双自由度体系的地震损伤指标可以近似表达为单向激励下非弹性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损伤指标的平方和开方;减小结构的屈服后刚度或考虑强度退化、刚度退化和捏拢效应的影响可以明显加剧结构的地震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损伤指标 捏拢效应 刚度退化 强度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荷载下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地震损伤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辉 李智超 +1 位作者 陈云冲 赵艳丽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1-161,共11页
为研究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的地震损伤性能,对11根组合柱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再生骨料取代率、轴压比、管径径厚比、型钢配钢率及型钢截面形式等对组合柱地震损伤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数值反演法确定了再生骨料取... 为研究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的地震损伤性能,对11根组合柱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再生骨料取代率、轴压比、管径径厚比、型钢配钢率及型钢截面形式等对组合柱地震损伤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数值反演法确定了再生骨料取代率和轴压比影响的组合系数,综合考虑了变形和能量的影响,对Park-Ang损伤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的地震损伤模型,并验证了损伤模型的有效性。基于试验研究,将组合柱划分为正常使用、暂时使用、修复后使用、生命安全和防止倒塌等5个性态水平,结合性态水平对损伤指标进行量化,建立了组合柱在不同抗震性态水平下相应的量化指标、损坏程度和损伤指标区,为抗震性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再生混凝土 钢管再生混凝土柱 低周反复荷载 地震损伤性能 损伤量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复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格构式柱地震损伤模型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志 谌湘文 +3 位作者 蒋丽忠 周旺保 熊陆增 戚菁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57-163,206,共8页
为了解巨型组合结构体系中钢管混凝土格构式柱的地震损伤情况,通过对4根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得出了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破坏形态和构件损伤特征。在试验分析基础上,对经典的Park-Ang损伤模型进行... 为了解巨型组合结构体系中钢管混凝土格构式柱的地震损伤情况,通过对4根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得出了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破坏形态和构件损伤特征。在试验分析基础上,对经典的Park-Ang损伤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适用于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的损伤指数和耗能因子计算公式;并根据试验现象和各阶段特征,选取了经典的Park-Ang损伤模型、基于能量的损伤模型和改进的Park-Ang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Park-Ang模型能较好的判断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的损伤程度,且通过损伤值可将构件损伤划分为是否可修、不可修但未破坏和不可修且将破坏三个阶段,并以损伤值0.4作为划分试件是否可修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柱 park-ang模型 试验研究 地震损伤模型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支座损伤的城市立交桥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荣桂 焦驰宇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57,共6页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以三跨连续箱梁桥为典型城市立交桥的分析型地震易损性模型。以规范反应谱作为目标谱,生成10条人工地震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利用恒载轴力下墩柱的弯矩曲率全曲线,计算获得墩柱的不同损伤状态和不同损伤指标。...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以三跨连续箱梁桥为典型城市立交桥的分析型地震易损性模型。以规范反应谱作为目标谱,生成10条人工地震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利用恒载轴力下墩柱的弯矩曲率全曲线,计算获得墩柱的不同损伤状态和不同损伤指标。结合背景工程中的摆柱支座、固定支座和拉杆支座的结构形式,确定结构损伤指标。利用有限元分析得到不同地震强度下的超越损伤概率,生成地震易损性曲线。最后对墩柱和支座的损伤规律进行比较,掌握桥梁在地震中的损伤破坏规律,为城市立交桥的抗震设计及抗震加固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易损性 有限元模型 支座损伤指标 超越损伤概率 地震易损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