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双壳贝类麻痹性贝毒检测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
作者 邓宇翔 吴海燕 +3 位作者 徐希震 赵辉辉 谭志军 郑关超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8-226,共9页
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是危害最大、分布最广的海洋生物毒素,给人类健康、渔业经济及海洋环境带来巨大威胁。双壳贝类是消费者摄入PSP的主要来源,随着PSP中毒事件频发,全球对双壳贝类中PSP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是危害最大、分布最广的海洋生物毒素,给人类健康、渔业经济及海洋环境带来巨大威胁。双壳贝类是消费者摄入PSP的主要来源,随着PSP中毒事件频发,全球对双壳贝类中PSP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首先介绍PSP理化性质,其次从前处理提取净化、仪器条件、基质效应、方法验证方面对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法在双壳贝类中PSP检测中的优劣势进行总结,经对比分析发现,目前1%乙酸已成为LC-MS/MS检测技术中最常用的PSP提取试剂,石墨化炭黑填料和亲水相互作用液相色谱分别更适用于净化、分离双壳贝类中PSP提取物,影响基质效应的因素主要为内源性干扰如磷脂、蛋白质等,外源性干扰如检测方法中有机物和聚合物残留等杂质。本文重点分析LC-MS/MS研究发展趋势,以期为双壳贝类中PSP的检测提供参考,也为贝类养殖产业绿色发展及政府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毒 双壳贝类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市售经济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状况调查
2
作者 马丹 高丽娜 +2 位作者 张鹏 白明 张浩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190-195,共6页
为了解天津市场销售的经济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的污染状况,于2019—2023年每年4—8月在天津市大型水产批发农贸市场等地采集14种共370个贝类样品,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进行了检测分析。调查结果显示... 为了解天津市场销售的经济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的污染状况,于2019—2023年每年4—8月在天津市大型水产批发农贸市场等地采集14种共370个贝类样品,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进行了检测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共有141个样品检出PSP,检出率为38.11%,检出样品的含量为4.05~79.24μg/kg,均值为17.83μg/kg,均小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最大食用安全限量(800μg/kg)。调查结果表明,在每年4—8月染毒高发期间,天津市场销售的贝类中PSP含量整体较低,其中毛蚶、栉孔扇贝、紫贻贝、长牡蛎等4种主要经济贝类的PSP检出率及毒素含量相对较高。为预防PSP食用中毒,应加强对紫贻贝的预警监测以及对毛蚶、栉孔扇贝、长牡蛎等贝类的长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麻痹性贝类毒素(PSP)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沿海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研究 被引量:47
3
作者 林燕棠 杨美兰 +2 位作者 陈瑞雯 胡石金 金桂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20-225,共6页
于1990-1992年间在广东沿海采集24种贝类,用麻痹性贝类毒素小白鼠生物测定法对所采样品进行毒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检测的大部分生物体均不同程度的积累了麻痹性毒素;大亚湾和大鹏湾2种贝体内存在着12或13种麻痹性毒素的成分;... 于1990-1992年间在广东沿海采集24种贝类,用麻痹性贝类毒素小白鼠生物测定法对所采样品进行毒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检测的大部分生物体均不同程度的积累了麻痹性毒素;大亚湾和大鹏湾2种贝体内存在着12或13种麻痹性毒素的成分;贝体中麻痹性毒素存在着一定的季节差异。还对贝体中的毒素和有毒藻类的出现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麻痹性贝类 毒素 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固相萃取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法 被引量:22
4
作者 于慧娟 蔡友琼 +2 位作者 黄宣运 冯兵 史永富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4-371,共8页
建立了10种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用0.5%甲酸溶液加热提取,提取液经乙酸乙酯、三氯甲烷和HLB固相萃取柱净化,乙腈去蛋白后,在正离子模式下以电喷雾串联质谱仪进行测定,TSK改性凝胶柱为色谱分离柱,... 建立了10种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用0.5%甲酸溶液加热提取,提取液经乙酸乙酯、三氯甲烷和HLB固相萃取柱净化,乙腈去蛋白后,在正离子模式下以电喷雾串联质谱仪进行测定,TSK改性凝胶柱为色谱分离柱,5 mmol·L-1甲酸铵(含0.5%甲酸)-乙腈(含0.5%甲酸)为流动相,采用基质匹配的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并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测试对象,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为:在50~600μg·kg-1添加水平下,10种麻痹性贝类毒素平均回收率为72.3%~91.1%(批内),相对标准偏差为3.9%~9.5%(批内)。STX、dc STX和neo STX定量限(S/N〉10)为100μg·kg-1,GTX1~GTX5、dc GTX2和dc GTX3定量限为50.0μg·kg-1。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适合于贝类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类毒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贝类 检测 虾夷扇贝 菲律宾蛤仔 太平洋牡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源对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和毒素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清春 于仁诚 +3 位作者 周名江 王云峰 颜天 李钧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8-145,共8页
通过尿素、氯化铵、酵母浸出粉和硝酸钠等氮源对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生长及毒素产生的影响研究,分析了微小亚历山大藻对不同氮源利用状况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氮饥饿条件下,加入硝酸钠和酵母浸出粉能显著促进微小... 通过尿素、氯化铵、酵母浸出粉和硝酸钠等氮源对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生长及毒素产生的影响研究,分析了微小亚历山大藻对不同氮源利用状况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氮饥饿条件下,加入硝酸钠和酵母浸出粉能显著促进微小亚历山大藻的生长;高浓度的氯化铵在加入后对微小亚历山大藻有一定的毒性效应,表现为生长停滞,但毒性效应在5d后消失,并得到与添加硝酸钠及酵母浸出粉相似的增长速率0.21d^-1;添加尿素对微小亚历山大藻的生长没有显著促进作用.在四种氮源中,尿素对微小亚历山大藻毒素产生的刺激作用也最弱,在稳定期每个细胞藻细胞毒素含量维持在6.00~8.00fmol;添加硝酸钠、氯化铵和酵母浸出粉的藻细胞在稳定期毒素含量分别达到11.85,12.86和14.64fmol.硝酸钠和氯化铵刺激藻毒素产生的效果比酵母浸出粉更为直接.四种含氮营养盐对微小亚历山大藻毒素组成的影响都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亚历山大藻 麻痹性贝毒 尿素 氯化铵 酵母浸出粉 硝酸钠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大亚湾麻痹性贝类毒素成分特征 被引量:12
6
作者 江天久 尹伊伟 +2 位作者 黄伟建 陈菊芳 齐雨藻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65-69,共5页
目的 :研究贝类的麻痹性贝毒素 (PSP)成分特征 ,探讨局部海域内贝毒素与藻毒素间关系 .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对深圳大亚湾两个贝类养殖区的华贵栉孔扇贝 (Chalmysno bilis)和翡翠贻贝 (Pernaviridis)消化腺所含的麻痹性贝类毒... 目的 :研究贝类的麻痹性贝毒素 (PSP)成分特征 ,探讨局部海域内贝毒素与藻毒素间关系 .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对深圳大亚湾两个贝类养殖区的华贵栉孔扇贝 (Chalmysno bilis)和翡翠贻贝 (Pernaviridis)消化腺所含的麻痹性贝类毒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结果 :大亚湾两种贝类的麻痹性贝毒素成分特征相似 ,主要成分为低毒力的N -磺酸氨甲酰基毒素B1(GTX5)和C1- 2 ,占毒素总量的 4 0 %~ 75% ,平均 56% ,次要成分为高毒力的漆沟藻毒素GTX1- 4 ,占毒素总量的 2 3%~ 58% ,平均为 4 2 % ,而STX、neoSTX、dcSTX的含量很低 ,通常不足毒素总量的 3% ;贻贝在贝毒素总量和毒力上均低于前者 .实验还首次发现在麻痹性贝毒素的C11上由R2和R3形成的立体异构体α与β的摩尔比值似乎与贝体毒素总量成正线性关系 .结论 :两种贝类消化腺内的毒素以低毒力的B1和C1- 2为主 ,大亚湾贝类所摄食的毒藻应当是以低毒力为主要毒素成分的有毒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类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 藻类 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海和南海近岸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状况 被引量:12
7
作者 杜克梅 雷芳 +1 位作者 吴霓 江天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3-346,共4页
于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深圳罗湖水产批发市场定期采集产自我国东海和南海海域的主要市售贝类,运用小白鼠生物法进行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13种贝类中,只有华贵栉孔扇贝染毒,检出率为75%,毒性值均较低,最... 于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深圳罗湖水产批发市场定期采集产自我国东海和南海海域的主要市售贝类,运用小白鼠生物法进行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13种贝类中,只有华贵栉孔扇贝染毒,检出率为75%,毒性值均较低,最高值出现在2007年11月27日产自湛江的样品,达到2.57 Mu/g,无超标.在时间分布上,该种贝类全年都含有毒素,表现出冬、春季染毒率较高,夏、秋季染毒率比较低的季节特点.广东沿海贝类毒素的检出率为25.4%,主要分布在南澳和湛江海域,含量范围介于0.31~2.57 Mu/g.福建沿海的贝类毒素检出率为53.9%,含量范围介于0.35~0.96 Mu/g.广西沿海的贝类样品未检出P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类毒素 小白鼠生物法 中国东海海域和南海海域 深圳市售贝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细菌对赤潮藻生长及其产毒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苏建强 郑天凌 +1 位作者 俞志明 宋秀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49,共6页
采用麻痹性贝类毒素小白鼠生物测定法 ,研究了在可控生态条件下两株海洋细菌S1 0 、P42 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及其产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菌株S1 0 在较高浓度下对藻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较低浓度下抑藻生长作用较弱 ,不同... 采用麻痹性贝类毒素小白鼠生物测定法 ,研究了在可控生态条件下两株海洋细菌S1 0 、P42 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及其产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菌株S1 0 在较高浓度下对藻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较低浓度下抑藻生长作用较弱 ,不同浓度的菌株S1 0 均能有效地抑制藻细胞内麻痹性贝类毒素的产生 ,且在较低浓度下效果较好 ;菌株P42 对该藻的作用恰好与S1 0 相反 ,在较低浓度下明显抑制藻细胞的生长 ,不同浓度的菌株P42 也能有效地抑藻产毒 ,且在较高浓度下作用较明显。实验用的藻株毒力约为 ( 0 .95— 1 2 .1 4)× 1 0 - 6MU/cell,属于低毒藻株 ,该藻株在培养第 1 4天达到毒性最高峰 ,峰值为 1 2 .1 4× 1 0 - 6MU/cell,之后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塔玛亚历山大藻 麻痹性贝毒 海洋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近岸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HPLC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吴施卫 江天久 +2 位作者 张纯超 卢楚谦 朱小山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55,共8页
于2001年和2002年,对广东省近岸海域的18个地点进行了贝类生物采样。采用Oshima麻痹性贝类毒素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贝类的主要毒素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染毒贝类含有的高毒性毒素STX,GTX1检出率较低,而低毒性毒素C1,C2,GTX5及中等毒性毒... 于2001年和2002年,对广东省近岸海域的18个地点进行了贝类生物采样。采用Oshima麻痹性贝类毒素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贝类的主要毒素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染毒贝类含有的高毒性毒素STX,GTX1检出率较低,而低毒性毒素C1,C2,GTX5及中等毒性毒素GTX3,GTX4检出率较高;与2001年相比,2002年染毒贝类毒素成分的检出率和检出的毒素含量有所降低,贝类消化腺在这方面变化尤其明显;主要染毒贝类是华贵栉孔扇贝、翡翠贻贝和长牡坜等;不论消化腺或壳内全部软组织,贝类毒素含量存在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大亚湾和大鹏湾海域>深圳湾、珠海海域和粤东海域>粤西海域;大亚湾和大鹏湾的翡翠贻贝和华贵栉孔扇贝样品中,毒性效能较高的STX,GTX1和GTX4等成分均占相当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类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 贝类 广东近岸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麻痹性贝毒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焕玲 梁玉波 +1 位作者 刘仁沿 许道艳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74-378,共5页
关键词 麻痹性贝毒 产毒藻类 污染贝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束丝藻水华毒性生物检测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永梅 刘永定 +2 位作者 李敦海 沈银武 王海珍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6-218,共3页
关键词 蓝藻水华 水华束丝藻 生物检测 麻痹性贝毒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加富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毒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徐金涛 庞敏 +5 位作者 马新 毛雪薇 吴振兴 陈洪举 王燕 张学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7-563,共7页
由大气中CO_2浓度升高引起的海洋酸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以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CO_2加富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及产毒特征的变化。调制叶绿素荧光结... 由大气中CO_2浓度升高引起的海洋酸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以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CO_2加富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及产毒特征的变化。调制叶绿素荧光结果显示,CO_2加富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最大相对电子传递效率(r ETRmax)有显著影响(P<0.05),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Fv/Fm、r ETRmax均降低,对半饱和光强(Ik)、快速光曲线初始斜率(α)却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说明CO_2加富能促进塔玛亚历山大藻的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提高其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和相对最大电子传递效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结果显示,该株塔玛亚历山大藻主要产漆沟藻毒素1(GTX1)、漆沟藻毒素4(GTX4)、N-磺酰氨甲酰基毒素(C1)及N-磺酰氨甲酰基毒素(C2)四种PSTs毒素,CO_2加富不改变主要麻痹性贝毒(PSTs)的种类组成,但能显著提高氨基甲酸酯类毒素(GTX1、GTX4)产量(P<0.05),而降低N-磺酰氨甲酰基类毒素(C1、C2)产量(P<0.05),说明加富能使塔玛亚历山大藻所产毒素发生转化,进而影响藻细胞的整体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玛亚历山大藻 CO2加富 叶绿素荧光参数 麻痹性贝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海和南海近岸海域腹泻性贝类毒素污染状况 被引量:20
13
作者 黄翔 雷芳 江天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105,共5页
为了揭示我国海产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污染状况,提高贝类毒素的监测和管理水平,确保海产品的食用安全.从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深圳罗湖水产批发市场定期采集产自我国东海和南海海域贝类,共14个贝类品种,186份样品,运用小白鼠生物... 为了揭示我国海产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污染状况,提高贝类毒素的监测和管理水平,确保海产品的食用安全.从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深圳罗湖水产批发市场定期采集产自我国东海和南海海域贝类,共14个贝类品种,186份样品,运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进行腹泻性贝类毒素检测.结果显示,东海和南海海域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污染较严重,其中广东沿海贝样检出率和超标率分别为52.54%和40.68%;腹泻性贝类毒素污染程度与贝类种间差异相关,以波纹巴非蛤受毒素污染情况最严重;贝类样品阳性检出率和超标率呈现季节性变化特征,春季和秋季样品毒素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性贝类毒素 东海海域 南海海域 深圳市售贝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岸染毒贝类的麻痹性毒素 被引量:33
14
作者 林燕棠 贾晓平 +3 位作者 杨美兰 钟彦 全桂英 范平 《热带海洋》 CSCD 1999年第1期90-96,共7页
1996年11-12月对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岸海域的24个采样点,1997年6-7月对舟山群岛、大亚湾、大鹏湾3个重点海域的23种经济贝类体中的麻痹性毒素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沿岸贝类的麻痹性毒素(P... 1996年11-12月对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岸海域的24个采样点,1997年6-7月对舟山群岛、大亚湾、大鹏湾3个重点海域的23种经济贝类体中的麻痹性毒素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沿岸贝类的麻痹性毒素(PSP)含量从未检出到每百克肉含PSP403MU。在4个海区中,以南海海区贝类麻痹性毒素的检出率为最高,上述2个采样期的检出率分别为42.1%和28.6%。黄海海区贝类抽提液的毒性试验均未引起实验小鼠死亡。各海区的主要染毒贝的种类亦有不同:渤海的染毒种类主要有长牡蛎Crassotreagigas、毛蚶Scapharcasubcrenata等;东海的主要染毒种类有织纹螺Nassariussp.、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llppinenrum、杂色蛤R.varigata等;南海的染毒种类主要有文蛤Meretrixmeretrix、翡翠贻贝Pernaviridis、合浦珠母贝Finctadamartensii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中国沿岸 麻痹性毒素 海洋污染 红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渤海海域贝类麻痹性贝毒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孔凡洲 徐子钧 +1 位作者 于仁成 李钦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5-309,共5页
采用小白鼠生物测试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02-2005年我国黄渤海海域采集的贝类样品进行了麻痹性贝毒毒性检测,结果显示大连海域的虾夷扇贝含有麻痹性贝毒,有毒样品均出现在5月和6月,部分虾夷扇贝样品的毒素含量已经超过食用安全标... 采用小白鼠生物测试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02-2005年我国黄渤海海域采集的贝类样品进行了麻痹性贝毒毒性检测,结果显示大连海域的虾夷扇贝含有麻痹性贝毒,有毒样品均出现在5月和6月,部分虾夷扇贝样品的毒素含量已经超过食用安全标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有毒虾夷扇贝体内的毒素成分,共检出了6种麻痹性贝毒组分,主要以毒性较低的C1和C2毒素为主,GTX3和GTX2次之,STX和neoSTX含量很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得到的各毒素组分毒件羔和与小白鼠生物测试法毒性测试结果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毒 小白鼠生物测试法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微小亚历山大藻Amtk-9生长与产毒的综合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缪宇平 袁骐 +2 位作者 周宏农 陈海峰 邵盛男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9-287,共9页
微小亚历山大藻是产生麻痹性贝毒的主要生物之一。产毒藻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所产生的毒素总量有差异,因此研究环境因子对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与产毒的综合影响,找到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和产毒的适宜条件,对麻痹性贝毒在赤潮中是否造成贝... 微小亚历山大藻是产生麻痹性贝毒的主要生物之一。产毒藻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所产生的毒素总量有差异,因此研究环境因子对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与产毒的综合影响,找到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和产毒的适宜条件,对麻痹性贝毒在赤潮中是否造成贝类蓄毒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设计了一个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温度、盐度、营养盐、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对微小亚历山大藻Amtk-9生长与产毒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微小亚历山大藻Amtk-9生长最佳条件为温度25℃,盐度30,培养基中氮含量为基础f/2培养液配方中氮磷含量的2倍,光照强度10000 lx。最佳产毒条件除了氮磷含量为基础f/2培养液配方中氮磷含量的3倍外,其它条件与生长的最佳条件相同。盐度、营养盐、光照这三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对微小亚历山大藻Amtk-9指数生长期细胞比增长率、指数生长末期单位细胞含毒量均有极显著影响(F>F0.01)。温度对微小亚历山大藻Amtk-9的生长和产毒则无显著影响(F<F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亚历山大藻 麻痹性贝类毒素 生长特性 环境因子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邵盛男 缪宇平 +1 位作者 周宏农 陈海峰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73,共8页
链状亚历山大藻是一种能产生麻痹性贝毒的有害赤潮藻类,研究环境因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特性的综合影响,找到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适宜条件,对有效预报赤潮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了温度、盐... 链状亚历山大藻是一种能产生麻痹性贝毒的有害赤潮藻类,研究环境因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特性的综合影响,找到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适宜条件,对有效预报赤潮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了温度、盐度、营养盐、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最佳条件为温度20℃,盐度30,光照强度5 000 lx,培养基中氮磷含量为基础f/2培养液配方中氮磷含量的3倍。通过极差分析得出影响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因素强弱顺序是:温度>光照强度>起始氮磷含量>盐度。本实验中四个因素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都有显著影响,其中温度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状亚历山大藻 环境因子 麻痹性贝类毒素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低剂量长期摄入麻痹性贝毒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洁生 刘玉荣 +2 位作者 聂利华 杨维东 张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68-1373,共6页
目的:探询麻痹性贝毒(PSP)可能存在的蓄积毒性作用和远期毒性,为全面认识PSP危害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从市售易染毒贝类海产品中提取麻痹性贝毒,小鼠法确定提取液毒性。连续进行大鼠灌胃染毒5周,停毒24h及10d后取大鼠血样进行电解质与... 目的:探询麻痹性贝毒(PSP)可能存在的蓄积毒性作用和远期毒性,为全面认识PSP危害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从市售易染毒贝类海产品中提取麻痹性贝毒,小鼠法确定提取液毒性。连续进行大鼠灌胃染毒5周,停毒24h及10d后取大鼠血样进行电解质与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功能的检测;取尿样作一般尿液指标分析;重要组织切片后,用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进行光镜检察。结果:低剂量组(PSP,4.6μgSTX/kg)大鼠的主要器官功能未见损害;中剂量组(9.2μgSTX/kg)肾功能指标出现异常,其余脏器功能正常;高剂量组(18.4μgSTX/kg)肝、肾、心功能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显示出一定的功能毒性。病理学检查发现,高剂量组大鼠胸腺、脾脏脏器系数略有增大;肝组织细胞疏松、肾结构有些模糊不清,伴炎性改变;骨骼肌纤维有断裂现象;恢复期及其余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中、高剂量PSP对机体存在一定的毒性,且以高剂量组为重,表明PSP在大鼠体内有一定的累积作用,长期摄入低剂量PSP对机体有一定的损害。因此,长期食用PSP轻度污染的海产品(PSP含量低于食品安全标准)可能并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毒 大鼠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法在贝类麻痹性贝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纹 王军 苏永全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37,共3页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肌肉中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含量,通过优化实验条件,规范操作程序,确立了检测流程。试验表明以标准PSP 为参照,该检测方法平均灵敏度可达2μg/kg,标准溶液测...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肌肉中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含量,通过优化实验条件,规范操作程序,确立了检测流程。试验表明以标准PSP 为参照,该检测方法平均灵敏度可达2μg/kg,标准溶液测定的变异系数2.00%-7.66%,样品精密度测试的变异系数为2.82%-8.40%,平均添加回收率达85.35%,表现出快速、灵敏、可靠等特点,适于常规工作中麻痹性贝毒的快速筛选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毒 酶联免疫法 快速检测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东海域海洋生物污染调查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华秀红 王进 +3 位作者 韩岚 宦海琳 李建宏 周耀明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9-92,共4页
为了评估工程计划中的排污口附近沿岸生态环境现状,并预测排污工程对沿岸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江苏启东沿海(蒿枝港、大洋港、塘芦港)沿岸海水和生物进行了调查.测定了海水样品中叶绿素含量和浮游藻类(赤潮生物),调查了底栖动物组成,分析... 为了评估工程计划中的排污口附近沿岸生态环境现状,并预测排污工程对沿岸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江苏启东沿海(蒿枝港、大洋港、塘芦港)沿岸海水和生物进行了调查.测定了海水样品中叶绿素含量和浮游藻类(赤潮生物),调查了底栖动物组成,分析了生物体污染状况,包括微生物污染(细菌总数和粪大肠菌),重金属污染和麻痹性贝毒.结果显示三个站点的浮游藻类和底栖生物丰度均较低,沿岸水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微生物污染,重金属污染比较突出,其中玉螺贝样中检出有麻痹性贝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东 海洋生物 生态调查 富营养化.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