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压互感器4PT接线对谐波测量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代双寅 李琼林 +1 位作者 单瑞卿 刘书铭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75,共5页
为了研究电压互感器4PT接线方式对谐波测量结果的影响,该文结合实际谐波测量案例,通过对谐波测量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变压器的电磁关系从理论上溯源谐波测量结果异常机理,并基于PSCAD/EMTDC对电压互感器的接线方式进行仿真研究,最后... 为了研究电压互感器4PT接线方式对谐波测量结果的影响,该文结合实际谐波测量案例,通过对谐波测量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变压器的电磁关系从理论上溯源谐波测量结果异常机理,并基于PSCAD/EMTDC对电压互感器的接线方式进行仿真研究,最后对电压互感器采用4PT接线时谐波测量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电压互感器采用4PT接线时增大了零序电流的阻抗,使磁通中产生了3次谐波成分,从而造成谐波测量结果中3次谐波成分显著增大,该方式下二次侧的测量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的谐波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互感器 接线方式 谐波 测量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断线后电抗器匝间保护新判据 被引量:9
2
作者 陈争光 李岩军 +5 位作者 詹荣荣 周春霞 周泽昕 詹智华 余越 李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6398-6404,共7页
电抗器在电压互感器(potential transformer,PT)断线后均采取闭锁匝间保护的策略,容易造成故障范围的扩大。该文分析电抗器PT断线时零序阻抗计算的方法,研究电抗器区外故障和匝间故障时首末端故障电流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零序阻... 电抗器在电压互感器(potential transformer,PT)断线后均采取闭锁匝间保护的策略,容易造成故障范围的扩大。该文分析电抗器PT断线时零序阻抗计算的方法,研究电抗器区外故障和匝间故障时首末端故障电流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零序阻抗和故障电流特征的PT断线后电抗器匝间保护新判据,并在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平台上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该判据完善了现有电抗器保护方法。最后在动模实验室建立线路电抗器系统模型,动模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计算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互感器断线 零序阻抗 继电保护 新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四线系统PT二次回路N线多点接地对PT二次电压降的影响以及解决办法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培龙 赵素华 徐英辉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26,共4页
通过几起三相四线接线的计量用电压互感器(简称PT)二次回路N线多点接地造成PT二次压降超差现象的分析,讨论和总结了PT二次回路N线多点接地后PT二次电压降的表现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电压互感器 二次回路 pt二次电压降 多点接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PMN-PT红外传感器读出信号降噪处理 被引量:3
4
作者 殷晓敏 徐婷婷 +3 位作者 张华 景为平 鲁华祥 李言谨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99-1604,共6页
由于弛豫铁电单晶(PMN-PT)优异的压电效应和热释电效应,使得它对外界的干扰更加敏感,制成传感器后会比In-GaAs等材料产生更多的噪声。针对PMN-PT红外传感器读出信号中的白噪声、1/f噪声及其他一些噪声的产生机理、特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由于弛豫铁电单晶(PMN-PT)优异的压电效应和热释电效应,使得它对外界的干扰更加敏感,制成传感器后会比In-GaAs等材料产生更多的噪声。针对PMN-PT红外传感器读出信号中的白噪声、1/f噪声及其他一些噪声的产生机理、特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利用计算机仿真出了带有白噪声和1/f噪声、信噪比为0dB左右的读出信号模型。采用db4正交小波基对读出信号进行分解,并使用改进的阈值对小波细节系数进行处理,达到降噪的目的。使用FPGA实现了对实测信号的小波去噪,结果表明,降噪后信噪比提高了15dB,提高了红外传感器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传感器 PMN-pt 小波变换 1/f噪声 白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FDM系统中基于迭代和门限理论降低PAPR的改进PTS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巩朋成 黎锁平 +1 位作者 侯尚林 王克融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63-1268,共6页
传统的部分传输序列法(PTS)中,如果要得到最佳的相位旋转因子,需要遍历所有的可选相位,这样的计算量随分割的子序列数按指数增长。本文提出两种减少计算复杂度的改进PTS方法(经迭代的IPTS和经门限的IPTS)。这两种方法都利用快速傅立叶变... 传统的部分传输序列法(PTS)中,如果要得到最佳的相位旋转因子,需要遍历所有的可选相位,这样的计算量随分割的子序列数按指数增长。本文提出两种减少计算复杂度的改进PTS方法(经迭代的IPTS和经门限的IPTS)。这两种方法都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的时域循环移位特性增加备选信号,改善PAPR降低的性能。首先提出了一种利用反复迭代移位的IPTS方法(经迭代的IPTS),该方法的计算量随子序列数按线性增长。接着提出了一种利用预先设定的门限值以降低计算复杂度的IPTS方法(经门限的IPTS)。最后理论分析、比较了PTS、PTS/CSS方法与本文方法的计算复杂度。Matlab软件仿真显示,当使用相同的分割子序列数和相位旋转因子时,两种IPTS方法能够以较小的运算量达到了PTS/CSS方法性能;两种IPTS方法降低PAPR的性能要优于PTS方法,但计算复杂度并没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均比 部分传输序列方法 FFT 反复迭代 门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枝晶状Pt薄膜的制备及其特殊红外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志有 林建龙 +2 位作者 商淑静 任洁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45-1750,共6页
采用方波电位,在10×10^(-3)mol·L^(-1)K2PtCl6+3×10^(-4)mol·L^(-1)PbAc2+0.5mol·L^(-1)HCIO4溶液中,于本体Pl电极上电沉积制备出枝晶状Pl薄膜.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枝晶长度逐渐由400nm增加... 采用方波电位,在10×10^(-3)mol·L^(-1)K2PtCl6+3×10^(-4)mol·L^(-1)PbAc2+0.5mol·L^(-1)HCIO4溶液中,于本体Pl电极上电沉积制备出枝晶状Pl薄膜.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枝晶长度逐渐由400nm增加到900nm,且枝晶上的小晶粒(-10nm大小)变得密集.根据循环伏安(CV)曲线中氢吸脱附电量可得出Pt薄膜具有中等粗糙度(Cr=9—36),且电极表面的粗糙度随着沉积时间增加而增大.观察到Pt薄膜上吸附态CO的原位红外光谱具有明显的增强吸收效应,当沉积时间为6min时所制得的枝晶Pt电极的红外增强效应最大.CO呈现多种谱峰形状,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谱峰形状依次为左高右低的双极峰(类Fano红外效应),单极向下(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左高右低的双极峰,单极向上(异常红外效应),左低右高的双极峰和单极向下.这表明纳米材料薄膜所呈现出的特殊红外性能,与纳米材料的尺度和聚集状态等密切相关.所制备的枝晶状Pt薄膜有望为深入认识纳米材料的特殊红外性能提供一个良好的模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枝晶pt薄膜 类Fano红外效应 表面增强红外吸收 异常红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快速暂态过电压对二次侧共模干扰建模
7
作者 庞福滨 嵇建飞 +3 位作者 吴贤强 周孟夏 颜伟 许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2-820,共9页
变电站隔离开关和断路器操作会产生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通过电缆传输和空间辐射两种方式干扰电力二次设备安全可靠运行.VFTO是一种包含多个频段干扰分量的暂态干扰脉冲,其干扰分量频率可达100 MHz,现有电磁干扰模型和试验标准难以描... 变电站隔离开关和断路器操作会产生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通过电缆传输和空间辐射两种方式干扰电力二次设备安全可靠运行.VFTO是一种包含多个频段干扰分量的暂态干扰脉冲,其干扰分量频率可达100 MHz,现有电磁干扰模型和试验标准难以描述VFTO干扰波形时频特性.为此,首先分析变电站VFTO产生机理及VFTO传输路径,提出变电站VFTO测量方法,测量隔离开关操作时电压互感器二次侧VFTO宏脉冲和微脉冲.其次,提出基于同步压缩小波变换的VFTO时频特性分析方法,得到VFTO时频二重域特性,提升了时域和频域分辨率.最后,建立基于衰减阻尼振荡波的变电站VFTO干扰模型,提出基于进化差分算法的VFTO干扰模型参数提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结果和实测结果基本一致,两者决定系数R 2为0.85,能够表征VFTO干扰波形时频特性,为VFTO抗扰度标准制定和电力设备运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快速暂态过电压 气体绝缘变电站 电压互感器二次侧 差分进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PtEBP1基因转化拟南芥研究
8
作者 李慧 于玮玮 +2 位作者 李爱 任健 阎国荣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7-90,共4页
EBP1是一个可能在植物器官大小发育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但其在木本植物如杨树中的功能仍未知。在前期获得杨树PtEBP1基因并构建相应表达载体pBI121-PtEBP1基础上,利用花序侵染法遗传转化拟南芥,进而通过观察转基因拟南芥的性状变... EBP1是一个可能在植物器官大小发育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但其在木本植物如杨树中的功能仍未知。在前期获得杨树PtEBP1基因并构建相应表达载体pBI121-PtEBP1基础上,利用花序侵染法遗传转化拟南芥,进而通过观察转基因拟南芥的性状变化,对PtEBP1在器官发育过程中的功能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杨树PtEBP1基因已成功转化拟南芥,转基因拟南芥表现为植株茎增粗、叶片明显增大且种子数量增多等显著有别于野生型的性状特征。该研究结果初步证实PtEBP1在植物器官发育,特别是器官大小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BP1 拟南芥 杨树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燃烧法制备Pt/Ti_xCe_((1-x))O_2纳米颗粒及其CO催化氧化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南 李云峰 +3 位作者 于俊茹 江浩 胡彦杰 李春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7-54,共8页
采用喷雾燃烧法,以钛酸四异丙酯、2-乙基己酸铈和氯铂酸为前驱体,丙酸为溶剂,制备Pt/Ti_xCe_((1-x))O_2系列纳米复合颗粒。系统研究了催化剂助剂CeO_2添加量对产物的粒径、晶型、表面氧空位和CO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喷雾燃烧... 采用喷雾燃烧法,以钛酸四异丙酯、2-乙基己酸铈和氯铂酸为前驱体,丙酸为溶剂,制备Pt/Ti_xCe_((1-x))O_2系列纳米复合颗粒。系统研究了催化剂助剂CeO_2添加量对产物的粒径、晶型、表面氧空位和CO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喷雾燃烧过程中纳米颗粒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Ce离子能够进入TiO_2晶格,并促进TiO_2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富集存在的CeO_2会沿着TiO_2金红石晶面外延生长为月牙岛状。Ce^(3+)能够增加颗粒表面的氧空位,提升载体活性氧参与CO氧化反应的可能性。Pt/Ti_(0.9)Ce_(0.1)O_2表现出最高的CO催化氧化活性,在70℃时CO转化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燃烧 pt/TiO2-CeO2 相转变 CO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二次回路防止误接线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樊利 朱海民 《机电工程》 CAS 2009年第8期104-107,共4页
针对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防止误接线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影响选择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的主要参数及常见接线方式;然后提出了电压互感器投运前和运行中应注意的事项;最后提供了两种实用方法,从接线前和接线后两个方面分别对二次... 针对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防止误接线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影响选择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的主要参数及常见接线方式;然后提出了电压互感器投运前和运行中应注意的事项;最后提供了两种实用方法,从接线前和接线后两个方面分别对二次回路进行检查,以判断二次回路接线是否正确。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互感器 接线方式 二次回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Mo_2C/GC催化甲醇氧化的现场电化学-红外光谱研究
11
作者 黄海萍 姚希宇 沈培康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88,共6页
应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40%Pt在Mo2C/GC上的电催化剂.X射线衍射(XRD)显示,Pt在Mo2C载体上有较好的分散度,平均粒径为3 nm.循环伏安、计时电位测试表明,酸性溶液中,Pt-Mo2C/GC具有良好的甲醇氧化性能.其催化甲醇氧化的起始电位比Pt/C的负移... 应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40%Pt在Mo2C/GC上的电催化剂.X射线衍射(XRD)显示,Pt在Mo2C载体上有较好的分散度,平均粒径为3 nm.循环伏安、计时电位测试表明,酸性溶液中,Pt-Mo2C/GC具有良好的甲醇氧化性能.其催化甲醇氧化的起始电位比Pt/C的负移了90 mV.这一优异性能与Pt和载体Mo2C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关.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测量显示,甲醇在Pt/C电极氧化的中间产物是桥式吸附COB和线性吸附COL,而在Pt-Mo2C/GC电极则未检测到有害中间产物CO,其氧化终产物均为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pt-Mo2C GC pt C 甲醇 现场电化学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氧化锌避雷器选型不当而使PT烧坏的事故分析
12
作者 许军进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3-74,76,共3页
对仪化公司电力系统2003年1月11日总降#3接地变中性点PT烧毁所发生的事故,分析电压互感器烧毁可能发生的几种情况,最终分析指出事故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中性点避雷器的选型不当,由过电压造成电压互感器烧毁所至,并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 氧化锌避雷器 选型 pt 电压互感器 事故分析 消弧线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重积累自反馈优化的三维多目标检测前跟踪算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薄钧天 张嘉毫 +4 位作者 王国宏 于洪波 张翔宇 王万田 王衡峰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29-3636,共8页
针对3维微弱多目标检测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双重积累自反馈优化的3级平行线坐标变换(PT)检测前跟踪(TBD)算法。通过将平行线坐标变换引入至TBD技术,依次在规格化的径向距离-时间、方位角-时间和俯仰角-时间平面对量测点进行投影变换和双... 针对3维微弱多目标检测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双重积累自反馈优化的3级平行线坐标变换(PT)检测前跟踪(TBD)算法。通过将平行线坐标变换引入至TBD技术,依次在规格化的径向距离-时间、方位角-时间和俯仰角-时间平面对量测点进行投影变换和双重非相参积累,同时利用功率累积结果反馈优化二值积累,有效缓解强目标淹没弱目标和编队目标串扰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当整体信杂比达到10 dB时,所提算法的全局检测概率接近80%,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检测前跟踪 多目标 平行线坐标变换 自反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铁磁谐振仿真研究 被引量:67
14
作者 梁志瑞 董维 +2 位作者 刘文轩 黄佳珍 吴群雄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23,共6页
在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系统中,由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PT)励磁电感的非线性特性,会在一定条件下产生铁磁谐振,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笔者以ATP-EMTP仿真软件对铁磁谐振及多种消谐措施进行了仿真分析和综合比较,结合仿真分析及实际工程应用情... 在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系统中,由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PT)励磁电感的非线性特性,会在一定条件下产生铁磁谐振,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笔者以ATP-EMTP仿真软件对铁磁谐振及多种消谐措施进行了仿真分析和综合比较,结合仿真分析及实际工程应用情况,认为在众多消谐措施中PT一次侧中性点接消谐器和4PT接线方式是比较好的消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铁磁谐振 消谐措施 ATP—EM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高温合金铂改性铝化物涂层的高温氧化行为 被引量:14
15
作者 戴建伟 易军 +3 位作者 王占考 王凯 许振华 何利民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38,共7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在单晶高温合金基体上分别制备了单一铝化物和铂改性铝化物涂层,研究了1050℃下两种涂层在空气中的高温氧化行为。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等方法分析了铝化物涂层在氧化过程...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在单晶高温合金基体上分别制备了单一铝化物和铂改性铝化物涂层,研究了1050℃下两种涂层在空气中的高温氧化行为。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等方法分析了铝化物涂层在氧化过程中相成分和显微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经1050℃氧化250h后,两种涂层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均符合抛物线演变规律,Pt-Al涂层的抗氧化性能相对于单一Al涂层提高了2倍以上;涂层主要由β、γ'和α-Al2O3三种物相组成;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两种涂层表面均出现了氧化膜的脱落现象,但Pt-Al涂层表面氧化膜的脱落面积较小;涂层中相变过程的产生、γ'相贯穿整个涂层和混合氧化物层过早形成是导致铝化物涂层氧化剥落失效的主要原因。Pt元素的加入既可减缓β→γ'的相变速率,又可有效阻挡基体中难熔金属元素的外扩散行为,保证了高质量α-Al2O3保护膜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改性铝化物涂层 化学气相沉积 氧化 相变 氧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暂态仿真及行波传变特性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周超 何正友 罗国敏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4-89,共6页
传统上认为电磁式电压互感器(potential transformer,PT)不能有效传变高频行波信号,因此铁路自闭贯通线在利用既有设备进行双端电压行波测距时还需进行系统的研究。文章基于PSCAD/EMTDC建立了JDZ10-10型PT等效模型,并植入自闭贯通线路... 传统上认为电磁式电压互感器(potential transformer,PT)不能有效传变高频行波信号,因此铁路自闭贯通线在利用既有设备进行双端电压行波测距时还需进行系统的研究。文章基于PSCAD/EMTDC建立了JDZ10-10型PT等效模型,并植入自闭贯通线路中进行系统的仿真研究,利用小波模极大值法检测线路故障时电压互感器一次侧和二次侧的电压行波波头。仿真研究发现,自闭贯通线上常用的JDZ10-10型PT在0~125kHz的低频段有较好的传变特性,能准确、无时延地传变行波波头信号和极性;但故障后1~2ms二次侧存在一个振荡过程,因此1个一次侧波头传变到二次侧会产生多个波头。在准确识别二次侧行波第1个波头的情况下,可利用电压行波进行自闭贯通线路故障测距。该结果证明电压行波测距原理在铁路自闭贯通线路中具有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互感器(pt) 行波 小波变换 模极大值 传变特性 故障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35kV系统电压互感器高压熔断器异常熔断故障的抑制措施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明钦 陈维江 +5 位作者 李永君 张晓雷 董伯东 边凯 詹花茂 邓凡良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83-288,共6页
近年来,大庆油田35 kV系统额定电流为0.5 A的电压互感器(potential transformer,PT)高压熔断器频繁异常熔断,严重影响了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为解决该问题,首先对PT高压熔断器熔断故障进行了统计分析;其次,利用EMTP程序和试验手段,从系... 近年来,大庆油田35 kV系统额定电流为0.5 A的电压互感器(potential transformer,PT)高压熔断器频繁异常熔断,严重影响了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为解决该问题,首先对PT高压熔断器熔断故障进行了统计分析;其次,利用EMTP程序和试验手段,从系统暂态特性和PT高压熔断器熔断特性2方面分析了熔断器异常熔断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熔断器异常熔断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是系统暂态特性和PT高压熔断器熔断特性共同影响导致的;基于此,提出了将PT高压熔断器额定电流由0.5 A提高至2 A的抑制措施,实际运行结果验证了所提抑制措施的可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 KV系统 电压互感器 高压熔断器 额定电流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压在电压互感器极性测试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箴 朱鹏 +2 位作者 褚国伟 欧传刚 徐志科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6-120,共5页
电压互感器(PT)二次侧接线极性正确与否关系到继电保护装置能否正确动作,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为适应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研制电压互感器二次侧极性智能测试装置显得十分必要。传统的通正弦交流电压的方法,微处理器采样时,需... 电压互感器(PT)二次侧接线极性正确与否关系到继电保护装置能否正确动作,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为适应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研制电压互感器二次侧极性智能测试装置显得十分必要。传统的通正弦交流电压的方法,微处理器采样时,需要分析一次、二次电压的相位,且存在时钟同步、数据量处理较大等问题。笔者提出了一种新的PT极性判别方法,该方法在互感器一次侧施加脉冲电压,根据二次侧感应电压波形来检测二次侧接线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互感器 极性 二次侧接线 脉冲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峰值变换的信号稀疏表示及重建 被引量:7
19
作者 岑翼刚 岑丽辉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6-331,共6页
压缩感知(CS)近年来的出现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其要求信号本身是稀疏的或者在某种正交基下可以稀疏的表示。该文针对信号本身及小波变换下均不稀疏的情况(如线调频信号),结合峰值变换(PT),提出了PTCS的信号压缩感知算法,对于PT变换... 压缩感知(CS)近年来的出现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其要求信号本身是稀疏的或者在某种正交基下可以稀疏的表示。该文针对信号本身及小波变换下均不稀疏的情况(如线调频信号),结合峰值变换(PT),提出了PTCS的信号压缩感知算法,对于PT变换产生的峰值变换点序列采用可逆数字水印中的数值扩展方法,将峰值变换点序列嵌入测量信号中,避免了由于引入PT变换而额外增加测量点。通过PT变换,可以将不稀疏的小波系数变为稀疏系数,从而大大提升信号重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PTCS算法恢复信号与已有的基于正交匹配追踪算法的CS算法相比较,恢复信号质量有着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稀疏表示 峰值变换 小波变换 数值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精度大容量电压互感器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晓光 王泮海 +1 位作者 陈允平 宋魁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3-74,共2页
一种 10 k V新型电压互感器 ,通过选用新型优质材料和优化设计 ,实现了精度 0 .2级 ,额定容量 2 0 0 VA的要求。可解决 10 k V电网电压互感器过载产生的计量误差问题 ,起到减少电能损失 。
关键词 高精度 电压互感器 过载 计量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