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浅埋平行泄压隧洞瞬态渗流场解析研究
1
作者 黄越 姜岸 +2 位作者 余俊 胡正 潘剑超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44-249,共6页
渗流对隧道设计、施工及运营均有重要影响,隧洞在开挖时会引起瞬态渗流场,其与周围泄压隧洞的渗流场会相互耦合影响。针对双浅埋平行泄压隧道瞬态渗流耦合机制,建立了二维平面应变解析模型。当单一浅埋圆形隧洞存在时,运用保角变换将其... 渗流对隧道设计、施工及运营均有重要影响,隧洞在开挖时会引起瞬态渗流场,其与周围泄压隧洞的渗流场会相互耦合影响。针对双浅埋平行泄压隧道瞬态渗流耦合机制,建立了二维平面应变解析模型。当单一浅埋圆形隧洞存在时,运用保角变换将其二维渗流平面转换为圆环区域,再综合运用叠加法及分离变量法求得了单一隧洞的瞬态渗流场。在此基础上,采用Schwarz迭代法构建双隧道瞬态渗流场迭代算法,通过边界条件动态耦合与时空离散化处理,实现双隧道渗流场的时域叠加解析。该解析结果与数值模拟及已有文献数据的对比验证了其正确性和适用性。本解析模型为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群渗流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深部地下工程渗流安全评估与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浅埋平行泄压隧洞 保角变换 分离变量法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量转换的并行优化算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利国 韩丛英 孙莉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4-35,共2页
针对大规模边界约束优化问题,现有并行变量转换(PVT)算法不适于直接求解。基于此,采用内点法和逐步下降的思想,提出一个并行求解边界约束最优化问题的可行算法。在下降方向满足梯度相关、步长满足Goldstein规则的条件下,证明该算法的收... 针对大规模边界约束优化问题,现有并行变量转换(PVT)算法不适于直接求解。基于此,采用内点法和逐步下降的思想,提出一个并行求解边界约束最优化问题的可行算法。在下降方向满足梯度相关、步长满足Goldstein规则的条件下,证明该算法的收敛性。当约束失效时,该算法退化为求解无约束的PVT算法,从而成为原有算法向约束优化问题的一个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变量转换 边界约束 并行算法 优化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柔索驱动操作臂静刚度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隋春平 赵明扬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7-30,共4页
文章对并联柔索驱动机器人 (PWDRs)的静态刚度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首先 ,基于微分变换原理 ,提出并证明了关于柔索矩阵微小变化变分形式的命题 ,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操作臂完整刚度的解析公式 ,它包括与结构参数有关的刚度及与柔索张力有... 文章对并联柔索驱动机器人 (PWDRs)的静态刚度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首先 ,基于微分变换原理 ,提出并证明了关于柔索矩阵微小变化变分形式的命题 ,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操作臂完整刚度的解析公式 ,它包括与结构参数有关的刚度及与柔索张力有关的刚度两部分。然后 ,对这一理论结果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 :操作臂刚度不仅依赖于机构几何尺寸、柔索与电机刚度及操作臂位置与姿态等结构参数 ,还与柔索的张力有关。因此 ,可以通过改变柔索张力来调节PWDRs操作臂的刚度 ,实现机构变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柔索驱动 矢量闭合 微分变换 静刚度 变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并行优化算法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利国 孙莉 贺国平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106-108,共3页
对整体的并行优化算法,如:并行变量分块算法(PVD)、并行梯度分块算法(PGD)、并行变量转换算法(PVT)等进行了分析。这些算法将原最优化问题分解为一系列规模较小的且相互独立的子问题,从而用多台处理机同时对这些子问题求解,减少了工作... 对整体的并行优化算法,如:并行变量分块算法(PVD)、并行梯度分块算法(PGD)、并行变量转换算法(PVT)等进行了分析。这些算法将原最优化问题分解为一系列规模较小的且相互独立的子问题,从而用多台处理机同时对这些子问题求解,减少了工作量、缩短了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梯度分块 并行变量分块 并行变量转换 无约束最优化 并行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匀速平飞模式下双基地SAR成像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彭岁阳 张军 +2 位作者 胡卫东 卢大威 沈振康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48-2654,共7页
该文研究了收发平台非匀速平飞模式下的双基地SAR成像问题。首先构建收发非匀速平飞模式的几何场景,并通过对回波瞬时收发距离的分析得到了双基地SAR回波的近似模型。收发平台速度变化使得波束不同步,导致SAR数据在方位向非均匀采样,该... 该文研究了收发平台非匀速平飞模式下的双基地SAR成像问题。首先构建收发非匀速平飞模式的几何场景,并通过对回波瞬时收发距离的分析得到了双基地SAR回波的近似模型。收发平台速度变化使得波束不同步,导致SAR数据在方位向非均匀采样,该文首先分析了将非匀速平飞双基地模型等效成单基地变速运动模型的方法,然后采用非均匀傅里叶变换处理变速运动引起的非均匀采样的问题。多组不同条件下的仿真实验表明双基地SAR图像质量较好,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地SAR 非匀速平飞模式 等效场景 非均匀离散傅里叶变换 距离多普勒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理工多重延误休假的三部件并-串联退化系统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海涛 孟宪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6-241,共6页
为了解决由"修复非新"部件组成的具有休假的可修型系统,运用几何过程理论、补充变量法、拉普拉斯变换及拉普拉斯-司梯阶变换工具,研究了修理工多重延误休假的3个不同型部件和两个修理工组成的可修型并-串联系统.假定修理工的... 为了解决由"修复非新"部件组成的具有休假的可修型系统,运用几何过程理论、补充变量法、拉普拉斯变换及拉普拉斯-司梯阶变换工具,研究了修理工多重延误休假的3个不同型部件和两个修理工组成的可修型并-串联系统.假定修理工的延误休假时间、部件的工作寿命和部件1的修理时间均服从不同的指数分布,部件2和3的修理时间和修理工休假时间均服从一般连续型分布,对部件1的修理是几何修理而对其他部件则修复如新,得到了系统的可用度、可靠度和系统首次故障前平均时间等可靠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延误休假 几何过程 补充变量法 马尔科夫过程 拉普拉斯变换 并-串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大功率风电机组变换器新型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亚西 蒋晓春 +2 位作者 朱晓光 林资旭 许洪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9-136,共8页
针对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变换器功率日益增长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控制技术——交错采样变矢量(SSTV)控制技术。该技术基于双并联变换器的平均值等效模型,它在不需要增加任何硬件成本的基础上,可以提高双并联变换器的等效输出开关频率,降... 针对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变换器功率日益增长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控制技术——交错采样变矢量(SSTV)控制技术。该技术基于双并联变换器的平均值等效模型,它在不需要增加任何硬件成本的基础上,可以提高双并联变换器的等效输出开关频率,降低输出电流谐波;同时,在双并联变换器的交流侧和直流侧都直接相连的条件下,可以有效抑制零序电流。该文对交错采样变矢量控制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式都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仿真和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案将双并联变换器的等效输出开关频率提高了1倍,同时将零序电流的峰值减少了80%以上。此外,该技术还具有鲁棒性强,易于工程实现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恒频 风力发电 双并联变换器 平均值模型 交错采样变矢量控制 零序电流 空间矢量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最优控制系统的保辛摄动近似求解 被引量:4
8
作者 谭述君 钟万勰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04-1008,共5页
非线性两端边值问题是在非线性最优控制计算中遇到的主要困难,通常将其转化为线性两端边值问题的迭代求解.因此,很有必要发展求解线性时变非齐次方程的两端边值问题的精确、高效算法.本文通过引入区段混合能的概念,将问题转化为区段的... 非线性两端边值问题是在非线性最优控制计算中遇到的主要困难,通常将其转化为线性两端边值问题的迭代求解.因此,很有必要发展求解线性时变非齐次方程的两端边值问题的精确、高效算法.本文通过引入区段混合能的概念,将问题转化为区段的混合能矩阵及向量的求解,进一步给出了它们的保辛摄动算法.该算法具有很强的并行性,高效而精确.本文还指出经典的Riccati变换方法是该方法的一个特例.数值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的有效性.非线性两端边值问题 非齐次Riccati变换 变系数非线性矩阵 RICCATI方程 区段混合能保辛摄动 并行运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冗余并联柔索机器人变刚度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汪选要 曹毅 黄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113,共3页
在冗余并联柔索机器人的刚度研究中,大多忽略柔索的内张力,而实际上柔索内张力对系统刚度影响较大,尤其是并联柔索驱动机构。因此运用微分变换原理得到了冗余并联柔索机器人刚度矩阵的完整解析表达式,验证了冗余并联柔索机器人的刚度不... 在冗余并联柔索机器人的刚度研究中,大多忽略柔索的内张力,而实际上柔索内张力对系统刚度影响较大,尤其是并联柔索驱动机构。因此运用微分变换原理得到了冗余并联柔索机器人刚度矩阵的完整解析表达式,验证了冗余并联柔索机器人的刚度不仅与柔索刚度有关,还与柔索内张力有关。利用该刚度矩阵对冗余并联柔索机器人进行刚度规划,得到独立可控的柔索内张力期望值,并通过内张力控制实现冗余并联柔索机器人的变刚度控制,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冗余并联柔索机构 微分变换原理 柔索内张力 变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VTGM-SBPM平行定向耦合器模拟研究
10
作者 张夕飞 马长峰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8-191,共4页
提出基于变量变换伽辽金法的三维半矢量束传播法(3D-VTGM-SBPM),可直接应用于三维光波导器件的光波传输模拟.采用适当的变量变换,将三维半矢量BPM基本方程归结为一阶常微分方程组,避免了非物理反射且能反映模场的偏振特性,成功的分析了... 提出基于变量变换伽辽金法的三维半矢量束传播法(3D-VTGM-SBPM),可直接应用于三维光波导器件的光波传输模拟.采用适当的变量变换,将三维半矢量BPM基本方程归结为一阶常微分方程组,避免了非物理反射且能反映模场的偏振特性,成功的分析了基于脊形光波导的平行定向耦合器的光波传输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波导器件 变量变换伽辽金法 三维束传播法 半矢量 平行定向耦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型阶跃式变阻抗线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祥伟 常安碧 +4 位作者 宋法伦 秦风 甘延青 龚海涛 金晓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40-1044,共5页
介绍了变阻抗线的工作原理,给出了类Blumlein线结构变阻抗线的倍压特性,变阻抗线能够实现能量的完全传输,输出电压为输入电压的(n+1)/2倍;以平板结构为例研究了变阻抗线中的阻抗偏差问题:传输线实际阻抗较理论设计值偏大,各级的偏差基本... 介绍了变阻抗线的工作原理,给出了类Blumlein线结构变阻抗线的倍压特性,变阻抗线能够实现能量的完全传输,输出电压为输入电压的(n+1)/2倍;以平板结构为例研究了变阻抗线中的阻抗偏差问题:传输线实际阻抗较理论设计值偏大,各级的偏差基本在20%以内;通过电磁仿真研究了三级类Blumlein线结构变阻抗线中各级阻抗偏差对于倍压系数的影响,在阻抗偏差范围内,倍压系数随着阻抗的增大而减小,倍压系数在1.9~2.1范围内,给出倍压系数受各级阻抗偏差的影响规律;设计了三级类Blumlein线结构平板传输线进行实验,输出电压为3833V,与理论设计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跃式变阻抗线 平板折叠线 阻抗变换 阻抗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220 kV SF_6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异常故障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国旗 李威 +3 位作者 吴国文 杨洋 汪勇 余轲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6-178,150,共4页
针对电流互感器因制造工艺、维护不当等因素易导致设备缺陷或隐患的问题,基于某变电站220 kV SF_6电流互感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电流不平衡引起的保护动作故障,根据事故录波分析、诊断性试验结果及现场设备检查,判定故障原因为电流互感器... 针对电流互感器因制造工艺、维护不当等因素易导致设备缺陷或隐患的问题,基于某变电站220 kV SF_6电流互感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电流不平衡引起的保护动作故障,根据事故录波分析、诊断性试验结果及现场设备检查,判定故障原因为电流互感器靠母线侧串、并联搭接排间距不合格、雨天间隔内充水发生短路。通过理论分析及模拟不同雨水接触程度的变比测量试验,发现间隔积水时此电流互感器的变比能增至2 486∶1甚至更大,从而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针对此次设备缺陷处理过程,对厂家制造工艺、设备安装调试和日常站内巡视提出了新要求,有利于隐患排查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电流互感器 不平衡电流 串并联搭接排 变比试验 故障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