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9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模块输入阻抗影响的ISOP-DAB变换器系统输入均压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善寿 夏虎 +2 位作者 方潜生 叶伟 王浩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0,154,共8页
针对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双有源全桥(ISOP-DAB)直流变换器系统的子模块元器件参数不一致所导致的输出功率不均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输入阻抗的ISOP-DAB直流变换器系统输入均压控制策略。通过改进传统单移相控制方法,得到一种能够减小回流功... 针对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双有源全桥(ISOP-DAB)直流变换器系统的子模块元器件参数不一致所导致的输出功率不均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输入阻抗的ISOP-DAB直流变换器系统输入均压控制策略。通过改进传统单移相控制方法,得到一种能够减小回流功率的新型单移相(NSPS)控制方法;进一步,基于NSPS分析ISOP-DAB直流变换器系统的输入电压均分、输出功率均分与各模块输入阻抗之间的关系,通过调节NSPS的内移相比,使各模块输入阻抗幅值相等,实现系统输入电压均分以及模块输出功率相等,同时减小双有源全桥变换器的回流功率,提高系统工作功率。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有源全桥变换器 单移相控制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 输入电压均分 输出功率均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耦模型预测控制的三相交错并联三电平DC-DC变换器均流控制策略
2
作者 孙曙光 徐永海 +2 位作者 袁敞 宋昕一 陈怡薇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3-26,共14页
针对三相交错并联三电平DC-DC变换器相间电流易受参数失配影响而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解耦模型预测控制的均流控制策略。基于虚拟电压源对变换器进行拓扑等效,建立了变换器的平均状态方程。在此基础上,引入扩张状态观测器补偿相间... 针对三相交错并联三电平DC-DC变换器相间电流易受参数失配影响而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解耦模型预测控制的均流控制策略。基于虚拟电压源对变换器进行拓扑等效,建立了变换器的平均状态方程。在此基础上,引入扩张状态观测器补偿相间电流差值中的耦合扰动,并基于控制环路的解耦关系提出一种具有间接控制变量与归一化代价函数的解耦模型预测控制。所提均流控制策略通过多控制环节的独立寻优,在实现变换器相间均流的同时可兼顾输入电压均压与平均输出电流跟踪的控制目标。同时,对解耦电流内环进行降阶等效,简化电压外环控制参数设计。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均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交错并联三电平dC-dC变换器 均流 扩张状态观测器 解耦模型预测控制 降阶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直流汇集型风电场送出系统的双极DC/DC变换器及其短路限流
3
作者 玄东旭 樊艳芳 +3 位作者 侯俊杰 卢俊龙 孙瑶 李小龙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5-618,I0016,I0017,共16页
直流汇集型风电场为“沙戈荒”新能源送出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然而,其核心设备直流变换器亟须突破功率低、电压受限等技术瓶颈。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实现伪双极直流汇集系统与真双极直流送出系统的互联,提出了一种具备短路电流限制能力... 直流汇集型风电场为“沙戈荒”新能源送出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然而,其核心设备直流变换器亟须突破功率低、电压受限等技术瓶颈。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实现伪双极直流汇集系统与真双极直流送出系统的互联,提出了一种具备短路电流限制能力的双极直流变换器。首先,分析了所提变换器的拓扑运行原理及参数设计方法,并提出了与之相匹配的控制与调制方法,然后对该变换器的故障电流阻断过程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模型,验证了所提逆阻自均压型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换器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双极直流变换器能够匹配伪双极风电场与真双极送出线路两端运行方式的差异,并能快速阻断故障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汇集风电场 两级升压并联 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换器 单双极转换 故障自清除 短路电流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CD单元的两相交错并联高增益Boost变换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向真 刘灿 +3 位作者 杜燕 张涛 陶燕 王锦秀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8-418,共11页
为减少基于电容-二极管(CD)升压单元的两相交错并联高增益Boost变换器的CD单元数量,提升变换器电压增益,提出一种最后两级CD单元电容并联充电、串联供电的新型两相交错Boost变换器拓扑结构,进一步发挥CD单元的升压能力。分析新型3CD、4C... 为减少基于电容-二极管(CD)升压单元的两相交错并联高增益Boost变换器的CD单元数量,提升变换器电压增益,提出一种最后两级CD单元电容并联充电、串联供电的新型两相交错Boost变换器拓扑结构,进一步发挥CD单元的升压能力。分析新型3CD、4CD两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拓扑演化过程,提出新型NCD两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拓扑演化规律。以新型4CD两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为例,分析变换器工作原理,以及电感、电容寄生电阻对变换器电压增益的影响。最后在StarSim硬件在环实验平台搭建1 kW的新型4CD单元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验证该文所提拓扑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电容 电感 交错并联 高增益 寄生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分割法的直流变换器遗传自抗扰控制器设计
5
作者 周雪松 王鑫 +3 位作者 马幼捷 王博 赵明 问虎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8-385,共8页
针对光伏发电系统中DC-DC变换器由于负载和工作环境条件变化等扰动引起的输出波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分割法的直流变换器遗传自抗扰控制器(ADRC)设计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设计光伏发电领域中的双向DC-DC变换器,采用D-分割法获得满足闭环... 针对光伏发电系统中DC-DC变换器由于负载和工作环境条件变化等扰动引起的输出波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分割法的直流变换器遗传自抗扰控制器(ADRC)设计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设计光伏发电领域中的双向DC-DC变换器,采用D-分割法获得满足闭环系统鲁棒稳定的ADRC控制器参数范围;利用具有全局寻优能力的遗传算法,按综合性能指标在该范围内进行参数寻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基于D-分割法的直流变换器遗传自抗扰控制器设计方法能有效抑制微网母线侧的电压波动和负载突变,提高控制器的鲁棒性,增强光伏发电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dC-dC变换器 遗传算法 自抗扰控制 d-分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合功率量/载波调制的DC-DC变换器功率/数据复合传输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祝贺 谢志远 +2 位作者 曹旺斌 胡正伟 白宗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680-5692,I0020,共14页
DC-DC变换器可以同时进行功率变换和数据传输。针对较低通信速率限制功率/数据复合传输(power/data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PDMT)应用的难题,提出一种联合功率量/载波调制(joint power/carrier modulation,JPCM)的新方案。与传统二... DC-DC变换器可以同时进行功率变换和数据传输。针对较低通信速率限制功率/数据复合传输(power/data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PDMT)应用的难题,提出一种联合功率量/载波调制(joint power/carrier modulation,JPCM)的新方案。与传统二进制PDMT方案不同,JPCM同时对功率量/载波进行2FSK调制,实现两种数据并行传输,可以看作一种四进制FSK,有效提高通信速率。相较于传统四进制PDMT方案,JPCM方案解调环节所需带通滤波器数目可减少一半,且软件开销更低。首先,证明PDMT在理论上的可行性;然后,根据4种不同电压纹波频率配置不同码元,并设计了包含高低数据位调制的JPCM和基于滑动傅里叶变换的数据解调方案;此外,重点分析输出参考电压突变对通信的影响,动态调整阈值可有效抑制误码;最后,搭建一个由2个Buck变换器并联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果表明在稳态、负载突变和输出参考电压突变的工况下,JPCM方案均能实现20 kb/s的通信速率,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功率/数据复合传输(PdMT) 并行传输 通信速率 联合功率量/载波调制(JP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ismic 3D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on Parallel Computers
7
作者 Liu Ping & Chen Yunhe(Wuhan Digit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Wuchang P. O. Box 74223, P. R. China 430074)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5年第3期49-55,共7页
Parallel versions of prestack KirchhofT 3D integral migration algorithm, which is suitable forseismic data processing,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inherent parallel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data process... Parallel versions of prestack KirchhofT 3D integral migration algorithm, which is suitable forseismic data processing,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inherent parallel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data processing are analyzed. Then some principles in algorithm partition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se analyses and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this algorithm is divided into four subtasksallocated to four nodes of 990 STAR-l. Then we describe in detail a module-partitioning method-theI / O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 are separated from the computation process, the processes includingI / O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 are allocated to transputer T805 and the other is allocated to processori860. These two processes are synchronized by shared memory and memory-lock mechanism, but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nodes is implemented through links of transputer. Load balance among fourprocessor modules is performed dynamically. Finally, we discussed the speed--up of the parallel versions ofprestack KirchhofT 3D integral migration algorithm running on four nodes. Some further researches are also melltion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lel algorithm 3d prestack migration parallel process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OS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 被引量:1
8
作者 周鸿彦 何良宗 +2 位作者 杨泽龙 卢凤旺 陈一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6-317,共12页
文中提出一种输入并联输出串联型高增益直流-直流变换器,解决了高增益变流器无法通过模块化组合进一步提高增益的难题。其中,单模块变换器由开关电容和耦合电感组成,会降低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同时,其中的有源钳位电路不仅可以抑制由漏... 文中提出一种输入并联输出串联型高增益直流-直流变换器,解决了高增益变流器无法通过模块化组合进一步提高增益的难题。其中,单模块变换器由开关电容和耦合电感组成,会降低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同时,其中的有源钳位电路不仅可以抑制由漏感引起的电压尖峰,还能进一步提高电压增益。此外,在考虑该变换器全局效率优化时,两相变换器占空比不同,通过采用自适应载波移相控制方式可显著降低输入电流纹波。该组合变换器中所有功率器件都是能实现零电压开关,进一步降低了损耗。对该变换器进行详细的数学分析,并给出系统的设计依据。最后,在实验室搭建输出功率为768 W和输出电压480 V的实验样机,验证该变换器的优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并联输出串联 高增益 直流-直流变换器 输入电流纹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相量的并联逆变器并网系统超高次谐波零序环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钟庆 曾子健 +3 位作者 梁铭 王钢 李海锋 汪隆君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6,共7页
为研究共交直流侧母线的并联逆变器并网系统中超高次谐波零序环流特征分量及边带分量的特性,通过分析各逆变器的开关状态研究系统中零序环流的流通路径,并建立零序环流等效电路;利用动态相量法建立计及逆变器间载波相位差的超高次谐波... 为研究共交直流侧母线的并联逆变器并网系统中超高次谐波零序环流特征分量及边带分量的特性,通过分析各逆变器的开关状态研究系统中零序环流的流通路径,并建立零序环流等效电路;利用动态相量法建立计及逆变器间载波相位差的超高次谐波零序环流分析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分析并联逆变器并网系统的超高次谐波零序环流特征分量特性和边带分量特性。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次谐波 零序环流 动态相量 并联逆变器 并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准Z源高增益变换器
10
作者 张涛 李云飞 +3 位作者 张丽 韩庆林 张亚飞 白文龙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2-279,共8页
针对传统交错并联高增益变换器往往需要较大的占空比才可以达到较高输出电压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准Z源高增益变换器(IPSCN-QZS)结构,通过将传统的交错并联高增益变换器的电感元件更改为准Z源网络同时加入开关电容单元共同构成... 针对传统交错并联高增益变换器往往需要较大的占空比才可以达到较高输出电压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准Z源高增益变换器(IPSCN-QZS)结构,通过将传统的交错并联高增益变换器的电感元件更改为准Z源网络同时加入开关电容单元共同构成升压结构,实现高电压增益。首先,详细分析IPSCN-QZS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推导出电压增益,二极管以及开关管电压应力。然后,搭建一个947 W的试验样机进行验证,实验结果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以及理论分析的结果一致,验证了IPSCN-QZS变换器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增益 开关电容 准Z源 变换器 交错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变流器有源前端模块化交错并联环流抑制
11
作者 张国澎 华森 +3 位作者 刘渤 郑征 陶海军 李常志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8-86,共9页
针对交、直流侧分别并联的储能变流器有源前端模块化交错并联带来的零序环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差拍算法的改进环流抑制策略。首先,分析并联模块交错调制对环流的影响,给出系统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交错并联系统环流等... 针对交、直流侧分别并联的储能变流器有源前端模块化交错并联带来的零序环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差拍算法的改进环流抑制策略。首先,分析并联模块交错调制对环流的影响,给出系统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交错并联系统环流等效电路。然后,设计了环流控制器,环流控制通过计算每个模块的环流大小,得出各个模块的零矢量调节参数。其次,对相应模块控制过程中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的零矢量进行调节来抑制环流。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环流抑制和均流控制,并将系统效率提高了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变流器有源前端 多模块并联 交错调制 无差拍算法 环流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限流切换的构网型变换器并联系统暂态同步稳定分析
12
作者 吴峰 鲍颜红 +4 位作者 郑建勇 徐泰山 任先成 张金龙 杨可昕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6,共13页
电网短路故障下,并联运行的新能源构网型变换器暂态交互作用显著增强,增加了系统暂态同步失稳风险。文中首先建立了构网型变换器并联系统暂态交互模型。其次,借助传统同步发电机稳定理论,分析了暂态交互能量影响变换器稳定性的作用机理... 电网短路故障下,并联运行的新能源构网型变换器暂态交互作用显著增强,增加了系统暂态同步失稳风险。文中首先建立了构网型变换器并联系统暂态交互模型。其次,借助传统同步发电机稳定理论,分析了暂态交互能量影响变换器稳定性的作用机理,进一步揭示了交互能量作用下的功角牵引机制将促使多变换器稳定性趋近一致或致使稳定性较差的变换器加速失稳。由此,提出了计及限流切换的构网型变换器并联系统稳定域构建方法,并通过稳定域分析了变换器运行状态及控制参数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变换器 暂态稳定 并联运行 暂态交互能量 稳定域 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与跟网型变流器混联并网系统配比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斌 张学广 徐殿国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8,共12页
跟网型变流器在弱电网下存在次同步振荡失稳风险,构网型变流器可以改善混联系统在弱电网下次同步频段的稳定性。在新能源场站中可以适当配置构网型单元提高系统稳定性,故构网型/跟网型变流器的配比是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文中针... 跟网型变流器在弱电网下存在次同步振荡失稳风险,构网型变流器可以改善混联系统在弱电网下次同步频段的稳定性。在新能源场站中可以适当配置构网型单元提高系统稳定性,故构网型/跟网型变流器的配比是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文中针对构网型与跟网型变流器混联并网系统小干扰稳定性问题,研究了变流器控制系统特性对构网型变流器配比边界条件的影响。首先,建立了构网型与跟网型变流器混联并网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网型/跟网型变流器控制系统各关键参数以及构网型变流器中电压环控制结构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从保证系统次同步频段小干扰稳定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混联系统中构网型变流器配比下限的关键影响因素,得到了各影响因素约束下配比的稳定边界,并利用频域阻抗法对各影响因素的影响机理进行了解释。最后,基于RT-LAB半实物平台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变流器 跟网型变流器 混联系统 次同步振荡 配比 小信号稳定性 稳定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 被引量:119
14
作者 陆治国 祝万平 +2 位作者 刘捷丰 吴春军 赵丽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9-46,184,共8页
提出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具有输入电流与输出电流纹波小、开关器件电压应力低、输入输出电压变换比大、各相电感电流自动均流的优点。因此,该新型的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非常适合应用于一些大变换比的场合(如... 提出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具有输入电流与输出电流纹波小、开关器件电压应力低、输入输出电压变换比大、各相电感电流自动均流的优点。因此,该新型的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非常适合应用于一些大变换比的场合(如新能源并网系统及储能系统等)。详细分析该新型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采用交错控制策略下的工作原理,推导出该新型的交错并联双向DC/DC变换器工作于两种模式下(即Boost模式和Buck模式)的输入输出电压变换比及电感电流纹波表达式,绘制出其主要工作波形。最后,通过一个35 W的原理样机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dC dC变换器 交错并联 电压应力 电流纹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效率模型的DC-DC变换器并联系统电流分配策略 被引量:18
15
作者 孙晋坤 刘庆丰 +2 位作者 冷朝霞 王华民 同向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0-18,20,共9页
由相同或不同功率等级的DC-DC变换器构成的分布式电源系统运行时,为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应尽可能的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基于平均损耗计算推导Buck变换器在连续电流导通模式下的效率函数模型,给出效率函数模型的参数计算方法。为优化并... 由相同或不同功率等级的DC-DC变换器构成的分布式电源系统运行时,为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应尽可能的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基于平均损耗计算推导Buck变换器在连续电流导通模式下的效率函数模型,给出效率函数模型的参数计算方法。为优化并联系统的运行效率,提出基于效率模型的并联模块电流分配策略。设计Buck变换器并联系统的优化目标函数,给出并联模块电流分配的计算方法,分析模块电流的约束条件,给出并联运行模块数的调节方法。完成数值仿真与系统实验,试验结果表明,与采用平均电流分配策略相对比,提出的电流分配策略能够提高并联系统的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变换器 并联 损耗 效率 电流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DDS多路信号源设计 被引量:25
16
作者 张凯琳 苏淑靖 +2 位作者 刘利生 易春莉 郑文强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3-65,78,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DDS多路信号源的原理方案和实现方法。该信号源以高精度D/A转换器为核心构成波形重构电路,使用电子模拟开关实现多路信号输出切换。设计的信号源可同时输出32路,波形信号可为正弦波、锯齿波、三角波和矩形波,且输... 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DDS多路信号源的原理方案和实现方法。该信号源以高精度D/A转换器为核心构成波形重构电路,使用电子模拟开关实现多路信号输出切换。设计的信号源可同时输出32路,波形信号可为正弦波、锯齿波、三角波和矩形波,且输出信号的频率、幅值和偏置灵活可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GA ddS信号源 d/A转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阵CCD数据的高速采集与存储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杨博雄 张晓华 +2 位作者 傅辉清 欧同庚 陈志高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2期124-127,共4页
在各种高精度线阵CCD应用系统中 ,需要对像元输出信号进行快速采样、存储及数据处理。CCD数据采集的采样速率不仅与A/D转换器的转换速率等因素有关 ,同时还与数据传送方式密切相关。以高精度线阵CCDTCD15 0 1D和高速A/D转换器TLC5 5 10... 在各种高精度线阵CCD应用系统中 ,需要对像元输出信号进行快速采样、存储及数据处理。CCD数据采集的采样速率不仅与A/D转换器的转换速率等因素有关 ,同时还与数据传送方式密切相关。以高精度线阵CCDTCD15 0 1D和高速A/D转换器TLC5 5 10为例 ,详细分析了CCD和A/D转换器的工作时序 ,采用CPLD设计方法 ,将CCD的输出信号进行高速A/D转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阵CCd数据 采集 存储 a/d转换 CPLd 时序 电荷耦合器件 半导体成像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ADC电路的高速高精度比较器设计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光林 吴建辉 +2 位作者 杨军 饶进 罗春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1-594,共4页
在分析各种比较器设计失调消除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于ADC电路的高速高精度比较器设计技术和失调消除技术.该比较器由主动复位和被动箝位的预放大器和输出锁存器构成,具有失调自动校准功能.仿真结果表明,在Chartered 0.35μm COMS工... 在分析各种比较器设计失调消除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于ADC电路的高速高精度比较器设计技术和失调消除技术.该比较器由主动复位和被动箝位的预放大器和输出锁存器构成,具有失调自动校准功能.仿真结果表明,在Chartered 0.35μm COMS工艺下,电源电压3.3 V,调整后的比较器失调误差为56.8μV,比较器的精度0.1mV,比较速率100 M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转换器 比较器 失调消除技术 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高分辨率ADC有效位数测试方法 被引量:27
19
作者 邱兆坤 王伟 +1 位作者 马云 陈曾平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共5页
谱分析法和正弦拟合法是ADC动态特性测试的两种常用方法。但在测试信号源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两种方法的测试结果都存在较大的偏差。提出了一种新的ADC动态性能测试方法,该方法能较好消除信号源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得在普通信号源下可... 谱分析法和正弦拟合法是ADC动态特性测试的两种常用方法。但在测试信号源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两种方法的测试结果都存在较大的偏差。提出了一种新的ADC动态性能测试方法,该方法能较好消除信号源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得在普通信号源下可以测试高分辨率的ADC。仿真分析证明了这一测试方法的正确性。最后给出了采用该方法对一ADC系统的实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a/d转换器 有效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PID算法的高稳定恒流源设计 被引量:15
20
作者 鲍玉军 钱显毅 何一鸣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0-574,共5页
针对各种低压电器校验及性能测试过程中需要高稳定、高精度的恒流源要求,在对现有主要恒流源产品设计仔细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以8位微处理器为核心的高稳定数控恒流源。整个系统采用闭环PID控制,通过所设计的恒流源电路将D/A转... 针对各种低压电器校验及性能测试过程中需要高稳定、高精度的恒流源要求,在对现有主要恒流源产品设计仔细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以8位微处理器为核心的高稳定数控恒流源。整个系统采用闭环PID控制,通过所设计的恒流源电路将D/A转换得到的模拟电压变为恒流源。经实际应用测试,该恒流源输出电流可在O~2000mA内任意设定,纹波电流小,测试精度、变负载恒流稳定性均达到0.1%水平,且通过按键可实现±1mA和±10mA的两种步进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流源 微处理器 d A转换器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