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与中老年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复合指标与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对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李敬 胡金蓉 +2 位作者 苟园园 姚隆 曹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6,共12页
目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TG-AP)起病急,病情进展及复发的风险高,早期识别重症患者有助于降低多器官衰竭发生的风险和病死率。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年与中老年HTG-AP患者炎症复合指标和D... 目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TG-AP)起病急,病情进展及复发的风险高,早期识别重症患者有助于降低多器官衰竭发生的风险和病死率。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年与中老年HTG-AP患者炎症复合指标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变化及其对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至2023年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收治的230例HTG-AP患者,先将其分为青年组(≤45岁)和中老年组(>45岁),再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间炎症复合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C反应蛋白与淋巴细胞比值(C-reactive protein-to-lymphocyte ratio,CLR)、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SI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和D-D等指标。运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筛选青年和中老年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价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并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危险因素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通过Bootstrap法(n=1000)对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进行内部验证。结果:青年组(n=127)与中老年组(n=103)间NLR、PLR、MLR、SIRI、SII、CLR和D-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青年患者中,与轻度组(n=68)相比,重度组(n=59)中的NLR、CLR、SIRI、SII和D-D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中老年患者中,与轻度组(n=54)相比,重度组(n=49)中的CLR和D-D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水平升高是青年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7,OR=1.458,95%CI 1.107~1.920);D-D水平(P=0.001,OR=2.267,95%CI 1.413~3.637)和CLR(P=0.003,OR=1.007,95%CI 1.003~1.012)是中老年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D-D预测青年和中老年HTG-AP患者病情进展的AUC分别为0.653和0.741,敏感度分别为67.8%和57.1%,特异度分别为72.1%和88.9%;CLR预测中老年HTG-AP患者病情进展的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87、63.3%和70.4%。Delong检验结果显示D-D与CLR预测中老年HTG-AP患者病情进展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93,P=0.321)。D-D的预测效能在Bootstrap内部验证模型中输出的AUC为0.73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1%和91.0%。结论:不同年龄段、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HTG-AP患者在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方面存在差异。D-D和CLR分别是青年、中老年HTG-AP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D-D对中老年HTG-AP患者病情进展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病情进展 炎症复合指标 D-二聚体 危险因素 年龄 C反应蛋白与淋巴细胞比值 青年 中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2
作者 郭盛滕 张芬芬 +2 位作者 万迪 于冬梅 王庆华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2546-2554,共9页
背景急性肺损伤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程中除胰腺外最易发生的器官损伤,主要表现为呼吸功能不全伴呼吸急促、发绀、肺顺应性降低等,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虽然经过保护性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仍受到不... 背景急性肺损伤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程中除胰腺外最易发生的器官损伤,主要表现为呼吸功能不全伴呼吸急促、发绀、肺顺应性降低等,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虽然经过保护性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仍受到不利影响。目的系统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VIP)、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数据库中有关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以及证据等级,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使用Stata 17.0中的Begg's检验进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05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大(SMD=0.58,95%CI=0.03~1.14,P=0.04)、空腹血糖升高(SMD=0.45,95%CI=0.27~0.64,P<0.00001)、呼吸频率增加(>30次/min)(OR=6.18,95%CI=3.20~11.94,P<0.00001)、合并发热(OR=12.92,95%CI=4.41~37.84,P<0.00001)、合并胸腔积液(OR=7.19,95%CI=3.25~15.91,P<0.00001)、白蛋白降低(SMD=-0.77,95%CI=-0.98~-0.56,P<0.00001)、合并肥胖(OR=3.11,95%CI=1.94~4.98,P<0.00001)、钙离子降低(SMD=-0.63,95%CI=-0.85~-0.42,P<0.00001)、合并酸中毒(OR=2.15,95%CI=1.03~4.49,P=0.04)、C反应蛋白升高(SMD=0.79,95%CI=0.56~1.03,P<0.00001)、血红蛋白降低(SMD=-0.77,95%CI=-1.10~-0.43,P<0.00001)、血清淀粉酶升高(SMD=0.21,95%CI=0.01~0.42,P=0.04)、尿淀粉酶升高(SMD=0.40,95%CI=0.03~0.77,P=0.03)、Ranson评分增加(SMD=0.87,95%CI=0.66~1.08,P<0.00001)、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增加(SMD=0.77,95%CI=0.58~0.96,P<0.00001)、CT严重指数评分升高(SMD=0.39,95%CI=0.19~0.59,P<0.00001)、BISAP升高(SMD=0.62,95%CI=0.37~0.88,P<0.00001)、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OR=1.68,95%CI=1.05~2.67,P=0.03)、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OR=9.57,95%CI=4.03~22.72,P<0.00001)、器官损伤数目增加(≥2个)(OR=6.94,95%CI=3.34~12.59,P<0.00001)、合并感染(OR=4.59,95%CI=2.42~8.71,P<0.00001)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进行分析的14项因素(年龄、肥胖、空腹血糖、白蛋白、钙离子、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酶、呼吸频率、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CT严重指数评分、BISAP、高脂血症性、胸腔积液)未见明显发表偏倚(P>0.05)。GRADE证据评价结果显示,共有11项危险因素(年龄、呼吸频率、胸腔积液、肥胖、血红蛋白、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Ranson评分、BISAP、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器官损伤数目)为中等质量,10项(空腹血糖、发热、白蛋白、钙离子、酸中毒、C反应蛋白、APACHEⅡ评分、CT严重指数评分、SIRS、感染)为低质量。结论年龄增大,血糖、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升高,白蛋白、血红蛋白、钙离子浓度降低,呼吸频率增加(>30次/min),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CT严重指数评分、BISAP评分高,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合并发热、酸中毒、肥胖、胸腔积液、SIRS、器官受累(≥2个)、感染是SAP患者并发ALI的危险因素。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高水平研究,对上述研究成果加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肺损伤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甘油三酯累积暴露水平对急性胰腺炎发病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苏阿芳 蒋晓忠 +2 位作者 张云水 吴寿岭 李广鉴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92-2498,共7页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累积暴露(cumTG)与急性胰腺炎(AP)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连续参加2006—2010年度(2006、2008、2010年度)三次健康体检、既往无AP病史且TG资料完整的开滦职工56883例为观察队列。根据计算的cumT...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累积暴露(cumTG)与急性胰腺炎(AP)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连续参加2006—2010年度(2006、2008、2010年度)三次健康体检、既往无AP病史且TG资料完整的开滦职工56883例为观察队列。根据计算的cumTG值按四分位数分为4组(Q1、Q2、Q3、Q4组),对组间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态分布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经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AP的累积发病率,用Log-rank法进行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cumTG分组对新发AP事件的影响。结果随访(10.51±1.76)年,共发生AP事件158例,总发病密度为2.64/万人年;Q1、Q2、Q3、Q4组的发病例数及发病密度分别为29例(1.93/万人年)、34例(2.27/万人年)、30例(2.01/万人年)、65例(4.37/万人年)。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各分组之间累积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1,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与Q1组比较,Q4组发生AP的HR=1.94,95%CI:1.20~3.13(P=0.01)。与TG累积暴露0年相比,累积暴露4、6年发生AP的HR分别是2.04(95%CI:1.26~3.30,P<0.01)、3.20(95%CI:1.98~5.17,P<0.01)。排除随访2年内发生的AP病例,重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发现Q4组发生AP的HR=1.96,95%CI:1.23~3.12(P<0.01)。排除随访期间死亡人群后重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发现Q4组发生AP的HR=1.85,95%CI:1.10~3.14(P<0.05)。结论随着cum TG的暴露增加,AP的发病率和发病风险均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类 急性胰腺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近期预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裴雪静 沈怀云 +2 位作者 徐倩倩 刘彬彬 王慧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61-1866,共6页
背景新生儿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而目前关于重度窒息并发新生儿AKI的相关研究相对缺乏。目的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AKI的危险因素及近期预后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以采取措施减少AKI的发生,并提高此类患儿... 背景新生儿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而目前关于重度窒息并发新生儿AKI的相关研究相对缺乏。目的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AKI的危险因素及近期预后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以采取措施减少AKI的发生,并提高此类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23年1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17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并发AKI,分为AKI组(n=43)和非AKI组(n=129)。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记录AKI患儿的近期预后情况(住院期间存活或死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AKI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相关指标对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AKI的预测价值。结果AKI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5 min Apgar评分、血小板计数低于非AKI组,昏迷状态比例、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合并呼吸衰竭比例、血胱抑素C(Cys C)高于非AK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 min Apgar评分(OR=1.553,95%CI=1.193~2.021,P=0.001)、有创机械通气(OR=2.965,95%CI=1.021~8.611,P=0.046)、血Cys C值(OR=0.231,95%CI=0.109~0.487,P<0.001)是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AKI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Cys C预测AK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7(95%CI=0.701~0.854,P<0.05),5 min Apgar评分预测AKI的AUC为0.792(95%CI=0.715~0.869,P<0.05)。AKI组患儿住院病死率为51.2%(22/43),非AKI组患儿住院病死率为21.7%(28/129),AKI组患儿病死率高于非AKI组(χ^(2)=13.572,P<0.001)。结论低5 min Apgar评分、有创机械通气、出生后高血Cys C会增加重度窒息新生儿发生AKI的风险。5 min Apgar评分、出生后血Cys C是预测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AKI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新生儿窒息 呼吸功能不全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向浩 徐萌萌 尹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LVO-AIS)患者血管再通但远期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血管再通的LVO-AIS患者123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的Rankin量...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LVO-AIS)患者血管再通但远期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血管再通的LVO-AIS患者123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58例(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65例(mRS>2分),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VO-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良好组侧支循环良好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83%vs 47.6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2,95%CI:0.989~1.205,P=0.046)、糖尿病(OR=0.122,95%CI:0.026~0.561,P=0.007)、症状性脑出血(OR=0.038,95%CI:0.002~0.656,P=0.024)、侧支循环不良(OR=0.037,95%CI:0.007~0.196,P=0.000)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再通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高龄、糖尿病、症状性脑出血、侧支循环不良,提示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预后 危险因素 血栓溶解疗法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 支架取栓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3526例的远期预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卫省 马丽萍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87-1494,共8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AMI患者资料,并对院内生存的患者进行随访,通过Cox生存分析和ROC曲线探讨AMI患者远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AMI患者资料,并对院内生存的患者进行随访,通过Cox生存分析和ROC曲线探讨AMI患者远期死亡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AMI患者4868例,其中院内死亡261例,失访1081例,共随访至3526例患者。高龄、糖尿病、吸烟及血肌酐、脂蛋白a、肌钙蛋白升高是AMI患者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发病年龄每增加1岁远期死亡风险增加7.5%(HR=1.075,95%CI 1.064~1.086,P<0.001),吸烟者发生AMI后的远期死亡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261倍(HR=1.261,95%CI 1.023~1.555,P<0.05),糖尿病患者发生AMI后的远期死亡风险是无糖尿病患者的1.307倍(HR=1.307,95%CI 1.073~1.592,P<0.01)。院内行急诊或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使用他汀类药物、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血细胞比容升高是AMI患者远期死亡的保护因素,其中行急诊或择期PCI治疗者远期死亡风险分别降低46.9%和54.8%(HR=0.531,95%CI 0.398~0.707,P<0.001;HR=0.452,95%CI 0.353~0.580,P<0.001),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远期死亡风险降低39.2%(HR=0.608,95%CI 0.408~0.906,P<0.05),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远期死亡风险降低17.7%(HR=0.823,95%CI 0.678~0.998,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除年龄(AUC值为0.773)外,血肌酐、脂蛋白a、血细胞比容、肌钙蛋白对AMI患者远期死亡的预测价值均较低(AUC值分别为0.636、0.564、0.667、0.524)。结论急诊或择期行PCI治疗、使用他汀类药物、使用β受体阻滞剂能够改善AMI患者的远期预后,而高龄、糖尿病、吸烟则会增加远期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随访 远期死亡率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饮酒人群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因素分析:一项基于UK Biobank的自然人群研究
7
作者 赵锦鹏 马翼飞 +3 位作者 马清涌 仵正 王铮 杨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199,共8页
目的探讨有长期饮酒习惯人群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将由UK Biobank数据库中筛选的初次参与调查(2006年—2010年)和第二次随访(2014+)均为“目前饮酒状态”的志愿者作为目标人群(观察至2022年11月30日,... 目的探讨有长期饮酒习惯人群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将由UK Biobank数据库中筛选的初次参与调查(2006年—2010年)和第二次随访(2014+)均为“目前饮酒状态”的志愿者作为目标人群(观察至2022年11月30日,期间新诊断AP 176人,未患AP 59512人)。收集目标人群入组时的手术史、饮食习惯等,并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其是否为AP发生的风险因素。同时以目标人群中有“饮酒类型”记录的人群为亚组,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不同酒类摄入量及增长量是否为AP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每天摄入熟菜1~4汤匙,患AP风险分别为不摄入熟菜的44%(HR=0.44,95%CI:0.20~0.95)、39%(HR=0.39,95%CI:0.19~0.82)、42%(HR=0.42,95%CI:0.20~0.89)和41%(HR=0.41,95%CI:0.19~0.88);每天摄入2和3杯咖啡患AP风险为不摄入咖啡人群的45%(HR=0.45,95%CI:0.27~0.75)和39%(HR=0.39,95%CI:0.21~0.72);有胆源性疾病(BD)但未行胆囊切除术(CHO)患AP风险为无BD且未行CHO的7.82倍(HR=7.82,95%CI:5.30~11.54),有BD且行CHO患AP的风险仅为无BD且未行CHO的2.15倍(HR=2.15,95%CI:1.15~4.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酒类的摄入量均不影响AP的发生,但在此基础上纳入不同酒类摄入增长量后的结果表明,烈酒摄入增长量每升高1瓶/周、患AP的风险增长1.05倍(HR=1.05,95%CI:1.02~1.09,P<0.05)。结论在有长期饮酒习惯的人群中,熟菜和适量的咖啡摄入是AP发生的保护因素;患BD且不切除胆囊为AP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患BD且进行CHO人群的AP发生显著降低;烈酒摄入增长量上升也是AP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AP) UK Biobank数据库 长期饮酒习惯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吴迪 代大华 +2 位作者 梁文美 付豹 傅小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9-1015,共7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急性胰腺炎(APIP)的临床特征及母婴结局,探讨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并试图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APIP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n=32)、中度重症胰腺... 目的分析妊娠期急性胰腺炎(APIP)的临床特征及母婴结局,探讨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并试图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APIP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n=32)、中度重症胰腺炎(MSAP,n=8)和重症胰腺炎(SAP,n=12),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各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对APIP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52例APIP患者按病因分组:26例(50.0%)患者为高脂性胰腺炎、20例(38.5%)患者为胆源性胰腺炎、6例(11.5%)患者为特发性胰腺炎。依据孕周分组:1例(1.9%)患者处在妊娠早期、25例(48.1%)患者处在妊娠中期、26例(50.0%)患者处在妊娠晚期。10例(19.2%)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其中9例(90%)使用了呼吸机支持。不同严重程度APIP患者间AST、ALT、尿素氮、血糖、CRP、INR、是否肺炎、是否ARDS、是否脓毒症、是否肝功能不全和是否凝血功能不全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APIP严重程度与血糖、尿素氮、CRP和肺炎有相关性(P值均<0.05),肺炎是APIP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OR=18.938,95%CI:1.020~351.747,P=0.048)。CRP、血糖、尿素氮、INR联合预测APIP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0.954)高于CRP、血糖、尿素氮、INR的单独检测值(0.778、0.796、0.721、0.801)。结论肺炎是APIP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CRP、血糖、尿素氮、INR可联合预测APIP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孕妇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重症监护室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的预后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晓曚 陶维晨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5-560,564,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的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旨在为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诊治的287例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 目的探讨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的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旨在为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诊治的287例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140)和死亡组(n=147)。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临床事件及预后情况。利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患者院内死亡率与欧洲心脏学会/欧洲呼吸学会(ESC/ERS)风险评估体系及SOFA评分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SC/ERS风险评估体系及SOFA评分对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价效能。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ERS/ESC危险分层中、高危险及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比例显著增加;平均肺动脉压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明显升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三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幅度(TAPSE)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OFA评分≥8、ESC/ERS危险分级高危、NT-proBNP和PaO2是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RS/ESC危险分级高危联合SOFA评分≥8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77;灵敏度为92.5%,特异度为83.0%。结论ERS/ESC危险分级高危及SOFA评分≥8是预测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ERS/ESC危险分级及SOFA评分可以作为评价重症监护病房中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预后的指标,且二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 急诊重症监护室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早期肠黏膜通透性的变化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海燕 李维勤 +2 位作者 王新颖 刘放南 黎介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4-316,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早期黏膜通透性变化,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感染并发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62例AP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3组:Ⅰ组为轻型胰腺炎患者(n=26);Ⅱ组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不伴脏器功能障碍患者(n=18);Ⅲ组为SAP伴...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早期黏膜通透性变化,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感染并发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62例AP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3组:Ⅰ组为轻型胰腺炎患者(n=26);Ⅱ组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不伴脏器功能障碍患者(n=18);Ⅲ组为SAP伴有脏器功能障碍患者(n=18)。2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在患者发病72h内测定肠道乳果糖/甘露醇吸收比、血清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期采集病情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感染并发症和病情转归等临床资料,并对上述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0.024±0.009)比较,Ⅰ、Ⅱ、Ⅲ组乳果糖/甘露醇吸收比均明显升高(0.044±0.017,0.390±0.160,0.480±0.220,P<0.01),且Ⅱ、Ⅲ组明显高于Ⅰ组(P<0.01),而Ⅱ、Ⅲ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AP早期肠黏膜通透性变化程度与血清内毒素及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02,r=0.862,P<0.001)。患者肠黏膜损伤程度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有显著相关性(APACHEⅡ评分:r=0.820,P<0.001;SOFA评分:r=0.767,P<0.001)。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严重程度与患者死亡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660,P>0.05);伴有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较不伴器官功能障碍患者死亡率高(16.7%vs0.0%,P<0.01)。结论AP早期肠黏膜屏障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通透性随病情加重而升高,这可能是AP发展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促进因素。维护AP早期肠黏膜屏障功能,减轻内毒素血症,对减少感染并发症甚至降低死亡率可能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肠黏膜 通透性 内毒素类 肿瘤坏死因子-α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展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王冉 张巧 +5 位作者 杨旭 王军 王熠杰 蒋云秋 李琦 王长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6-462,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队列研究的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6年3月新桥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4例ARDS患者和66例ARDS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队列研究的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6年3月新桥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4例ARDS患者和66例ARDS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血常规、凝血六项、炎症标志物等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DS高危患者发展成为ARDS和影响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危患者发展为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APACHEⅡ评分(OR=6.764,P=0.001)、低蛋白血症(OR=10.54,P=0.002)、白细胞计数(OR=3.912,P=0.012)、纤维蛋白原(OR=9.953,P=0.064)和D-二聚体(OR=4.239,P=0.029)。64例ARDS患者中死亡28例,死亡率为43.75%,影响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氧合指数(OR=6.573,P=0.014)、血小板计数(OR=9.376,P=0.003)和低蛋白血症(OR=10.738,P=0.0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联合多项指标预测ARDS的发生风险,APACHEⅡ+低蛋白血症的敏感度为62.50%,特异度为92.42%,APACHEⅡ+D-二聚体的敏感度为62.07%,特异度为93.33%;而联合多项指标预测ARDS的死亡风险,低蛋白血症+血小板计数特异度为77.78%,敏感度为60.71%。结论低蛋白血症或APACHEⅡ评分联合D-二聚体预测ARDS高危患者发展为ARDS的特异性较好,但敏感性较低。严重的低氧合指数、血小板减少及低蛋白血症预示着ARDS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期诊断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治疗开始时间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远忠 庞莉莉 +2 位作者 郭健 朱艮苗 王明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9-333,共5页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治疗开始时间的不同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120例,根据肠内营养治疗开始的时间分为超早期治疗组(发病后24 h内)、早期治疗组(...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治疗开始时间的不同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120例,根据肠内营养治疗开始的时间分为超早期治疗组(发病后24 h内)、早期治疗组(发病24~48 h内)、延迟治疗组(发病48 h后),每组40例,疗程为2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细胞免疫功能、肠道菌群结构、感染率、APACHEⅡ评分及Ranson评分的差异。结果①治疗前3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② 3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明显降低(均 P <0.05),超早期治疗组、早期治疗组水平明显低于延迟治疗组,且超早期治疗组更低(均 P <0.05)。③ 3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3 ^+、CD4^+、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 ^+比值明显升高(均 P <0.05),超早期治疗组、早期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延迟治疗组(均 P <0.05)。④ 3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群含量明显升高,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菌群含量明显降低(均 P <0.05);超早期治疗组、早期治疗组与延迟治疗组比较,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群含量明显升高,大肠埃希菌菌群含量明显降低(均 P <0.05);超早期治疗组与早期治疗组比较,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群含量明显升高,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菌群含量明显降低(均 P <0.05)。⑤超早期治疗组、早期治疗组治疗期间感染率明显低于延迟治疗组(均 P <0.05)。⑥超早期治疗组、早期治疗组APACHEⅡ评分及Ranson评分明显低于延迟治疗组(均 P <0.05)。结论超早期肠内营养与早期肠内营养均能抑制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炎症反应,在提高免疫力的同时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并且降低感染率,利于患者的恢复,且超早期肠内营养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急性重症胰腺炎 炎性因子 免疫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腹腔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骆雪萍 叶宁 夏炳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395-2397,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腹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流行情况,为SAP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10年9月我院ICU收治的58例SA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腹腔病原菌培养结果...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腹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流行情况,为SAP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10年9月我院ICU收治的58例SA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腹腔病原菌培养结果,分为腹腔感染(IAI)组及非感染(NI)组,比较两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APACHE)II评分、机械通气(MV)时间、腹内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数≥3、外科干预率、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率及胆源性胰腺炎。调查IAI组病原菌流行情况。结果 SA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腹腔感染率为51.72%(30/58)。MV时间、腹内压、外科干预是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原菌前10 d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之后革兰阳性菌及真菌逐渐增加。结论 MV时间、腹内压及外科干预与SAP腹腔感染密切相关。SA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腹腔感染病原菌流行随病程的不同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呼吸功能不全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性脑病的预警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姚波 艾宇航 +3 位作者 张丽娜 刘志勇 黄立 黄鹂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08-1111,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胰性脑病的临床特点、预警因素及预后。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5月中心ICU收治的8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胰性脑病组和非胰性脑病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出现胰性脑病,临...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胰性脑病的临床特点、预警因素及预后。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5月中心ICU收治的8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胰性脑病组和非胰性脑病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出现胰性脑病,临床表现以兴奋性症状为主,病情恶化率明显高于非胰性脑病组(50.0%vs.25.4%,P=0.037)。单因素分析显示,胰性脑病组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发生率、肌酐、三酰甘油、真菌感染率明显高于非胰性脑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和三酰甘油是胰性脑病发生的预警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脑病是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临床上以兴奋性症状为主,高三酰甘油血症和高APACHEⅡ评分是胰性脑病发生的预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性脑病 高三酰甘油血症 预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展及预后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冉 张巧 +9 位作者 马千里 杨旭 赵生涛 王熠杰 邓朝霞 刘明华 蒋东坡 周建 李琦 王长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926-1932,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诊断预警及预后判断的预测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队列研究的方法,从2014年1月开始纳入各中心收治的ARDS与ARDS高危病例。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检测患者在入组24 h内的血... 目的探讨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诊断预警及预后判断的预测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队列研究的方法,从2014年1月开始纳入各中心收治的ARDS与ARDS高危病例。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检测患者在入组24 h内的血清学指标(sRAGE、CC16、Ang-2、sICAM-1、PAI-1、Su PAR、HMGB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高危ARDS患者发展成为ARDS危险因素和影响ARDS预后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比较单个危险因素或联合多个危险因素对ARDS发生的预警及ARDS死亡预后的预测效果,计算其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结果共纳入ARDS患者59例,ARDS高危患者41例。AR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HMGB1、sICAM-1、Ang-2、CC16、PAI-1。其中HMGB1预测效果最好(AUC=0.908),其次根据AUC大小顺序为CC16(AUC=0.861),Ang-2(AUC=0.858),PAI-1(AUC=0.801),sICAM-1(AUC=0.773)。单指标分析中,敏感度最高的单指标为HMGB1与sICAM-1,皆为79.7%,特异度最高的指标为HMGB1、CC16与Ang-2,皆为87.8%。在联合预测中,HMGB1与Ang-2联合预测,特异度最高,为95.1%,其AUC也为最高(0.92)。HMGB1、Ang-2与PAI-1指标联合预测,敏感度最高,为89.9%。多指标联合预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ARDS诊断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ARDS预后分析,sRAGE与Ang-2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RAGE(AUC=0.791)比Ang-2(AUC=0.67)对ARDS患者死亡预测效果好。两指标联合可以提高ARDS死亡预测的特异性。结论在ARDS高危患者中,HMGB1、sICAM-1、Ang-2、CC16、PAI-1是其发展成为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HMGB1与Ang-2联合预测有较好的特异性,HMGB1、Ang-2与PAI-1联合预测有较好的敏感性。对于ARDS患者,sRAGE与Ang-2的增高预示着ARDS患者预后不良,两者联合预测可以提高预测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期诊断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肝组织中NF-κB和Foxp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范晓彬 李文星 +2 位作者 陈炳合 熊泽翼 段吉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503-507,共5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和Foxp3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损伤中的作用及连翘对其表达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组)、SAP组和干预组,其中干预组分连翘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PDTC)。牛磺胆酸钠溶液...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和Foxp3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损伤中的作用及连翘对其表达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组)、SAP组和干预组,其中干预组分连翘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PDTC)。牛磺胆酸钠溶液在胰胆管远端注射造模,SO和SAP组于术后3、6、12 h,干预组于术后12 h处死大鼠,分别留取标本。测各组血淀粉酶(AMY)、ALT及TNFα水平,鲎试剂法测血浆内毒素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外周血Treg百分数,对胰腺及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查及评分,RT-PCR法检测肝脏组织中NF-κBmRNA和Foxp3mRNA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采用LSD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SO组比较,SAP组中各项指标均随时间升高,于12 h达高峰。与SAP12 h组相比,干预组(大鼠死亡率为0)肝脏组织中的NF-κBmRNA和Foxp3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Treg呈正相关(r=0.738,P<0.01)。随连翘剂量增加,AMY、ALT及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肝脏和胰腺组织炎症明显减轻,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NF-κB的激活参与SAP肝损伤的发生,连翘能显著降低NF-κB的活性及肝脏组织中NF-κBmRNA和Foxp3mRNA的表达,减轻SAP肝损伤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NF-ΚB 转录因子 连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晓速 王颖 +1 位作者 常玲玲 徐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与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发生和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4月于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接受住院治疗并被诊断为脓毒症的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出现AKI,分为AKI组(n=88)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与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发生和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4月于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接受住院治疗并被诊断为脓毒症的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出现AKI,分为AKI组(n=88)和对照组(n=98)。记录患者基本情況、监测资料、血生化及血常规资料、住院期间并发疾病、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性別、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MAP、尿量≥1L、PLT,CRP,PT、PCTs使用激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n评分、MAPs尿量、PT、PCT是脓毒症并发AKI的影响因素(P<0.05)。脓毒症并发AKI死亡与存活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APMTHEⅡ评分、尿量≥1L、ALB,L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U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AtB是脓毒症并发AK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APACBtfiⅡ评分、较低MAP、高PCT水平、较长PT会增加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风险;较长ICU住院时间、高APACHEⅡ评分、低AUB水平会增加脓毒症并发AKI患者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肝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肝细胞凋亡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海燕 陈瑞芬 +2 位作者 刘国贞 王珏 王兴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256-1260,共5页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AHNP)时肝细胞内的表达及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大鼠胰胆管内逆行注射 5 %的牛磺胆酸钠 ,复制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 ,通过光镜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 ,用原位末端标...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AHNP)时肝细胞内的表达及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大鼠胰胆管内逆行注射 5 %的牛磺胆酸钠 ,复制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 ,通过光镜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 ,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TUNEL)分析肝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 ;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肝细胞内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 :诱导AHNP后 3h肝细胞出现病变 ,随着时间的延长 ,病变加重。术后 3h ,肝细胞出现凋亡 (P <0 0 5 ) ,并随着疾病的发展凋亡的数目逐渐增多 ;同时 ,肝细胞内TGFβ1表达增高 (P <0 0 5 ) ,与凋亡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 :AHNP可引起肝细胞内TGFβ1的表达及肝细胞的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出血坏死性 细胞凋亡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干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乐妹 吴建胜 +3 位作者 贾国葆 方佩佩 孙学成 倪银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大鼠肺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TNF-α的变化及褪黑素(MT)的干预效果。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NP组)和MT干预组(MT组),每... 目的:研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大鼠肺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TNF-α的变化及褪黑素(MT)的干预效果。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NP组)和MT干预组(MT组),每组12只。应用胰胆管内注射牛磺胆酸钠的方法诱导ANP模型,MT组于诱导模型前30min皮下注射MT。术后4h和24h分批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n=6),用RT-PCR检测肺组织MIF、TNF-α mRNA的表达情况,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脏MIF蛋白表达情况,并行胰腺及肺脏的病理检查。结果:ANP组4、24h肺组织MIF、TNF-α mRNA表达较SO组明显升高(P<0.05),肺脏及胰腺病理损伤较严重;MT组较ANP组肺组织MIF、TNF-α mRNA表达下降(P<0.05),病理损伤减轻;MIF主要表达于肺脏支气管上皮细胞胞浆。结论:MIF可能参与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发生,MT可减弱其肺内表达及胰腺炎相关肺损伤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肺损伤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褪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黄天伦 徐承云 徐高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208-2210,共3页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76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者(有急性胰腺炎组)与不并发组者(无急性胰腺炎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方...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76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者(有急性胰腺炎组)与不并发组者(无急性胰腺炎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差异;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为4.1%,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胆道疾病(P<0.05;χ2=33.17)、不合理饮食(P<0.05;χ2=30.34)、肥胖(P<0.05;χ2=5.83)是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胆道疾病(P=0.000;OR8.164;95%CI2.814~23.686)、不合理饮食(P=0.001;OR5.811;95%CI2.003~16.856)是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理的饮食习惯、控制体质量及胆道疾病的发作,可预防或减少肾病综合征患者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急性胰腺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