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型肝炎患者胰腺组织中HCV的检测 被引量:2
1
作者 郎振为 黄德庄 +3 位作者 郭兴会 闫惠平 孟忻 张士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37-139,共3页
应用HCVC33c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结法(SP法)对23例丙型肝炎患者尸解的胰、肝组织进行了丙型肝炎病毒检测,其中胰腺5例阳性(21.7%),肝组织14例阳性(60.9%)。HCVAg染... 应用HCVC33c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结法(SP法)对23例丙型肝炎患者尸解的胰、肝组织进行了丙型肝炎病毒检测,其中胰腺5例阳性(21.7%),肝组织14例阳性(60.9%)。HCVAg染色颗粒均见于细胞浆内,胰腺组织中的HCVAg阳性细胞呈单个或簇状弥散分布,同时还在部分胰岛及导管上皮细胞内可见阳性表达。进而用地高辛素标记的HCVcDNA探针,对其中9例做了原位杂交检测,胰腺中检测出3例阳性,肝脏5例阳性,均为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的病例。本结果为HCV存在肝外的胰腺组织中提供了重要的形态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胰腺 丙型肝炎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组织中HCV RNA和HCV抗原的定位 被引量:2
2
作者 崔晓红 戚中田 +7 位作者 宋艳斌 潘卫 王一 丛文铭 张秀忠 李淋 郝连杰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3-126,共4页
分别用原位杂交(ISH)和过氧化物酶与抗过氧化物酶复合物(PAP)法检测了73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组织切片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和HCV抗原(HCVAg)以及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 分别用原位杂交(ISH)和过氧化物酶与抗过氧化物酶复合物(PAP)法检测了73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组织切片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和HCV抗原(HCVAg)以及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原(HBcAg)。结果显示:HCVRNA,HCVAg,HBsAg和HBcAg的检出率分别为26.0%,28.8%,75.3%和26.。%;HCV阳性的肝细胞多呈散在型分布,可见有水肿变性并伴周围炎细胞浸润,HCV染色颗粒既可见于肝细胞浆也可见于细胞核;HCV标志物(HCVM)的检出与HBV的感染状况无显著相关。提示:HCV可在HCC患者的肝细胞浆和核中存在并表达,HCV感染可能在我国HCC的发生中起一定的病原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丙型肝炎病毒 原位杂交 免疫酶技术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V/GBV-C感染在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聂青和 胡大荣 +1 位作者 李梦东 谢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17-719,共3页
目的 研究单一HGV GBV C感染者肝组织中该病毒核酸定位及相关抗原表达 ,探讨HGV GBV C感染在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12例单一HGV GBV C感染者经肝穿获取肝组织常规病理诊断 ,采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病毒RNA ,并用免疫... 目的 研究单一HGV GBV C感染者肝组织中该病毒核酸定位及相关抗原表达 ,探讨HGV GBV C感染在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12例单一HGV GBV C感染者经肝穿获取肝组织常规病理诊断 ,采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病毒RNA ,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毒相关抗原表达。结果 病理诊断急性肝炎 8例 ,慢性肝炎 4例。HGV GBV CNS5抗原检出阳性率为 66.67% ( 8 12 ) ,阳性信号主要位于肝细胞胞浆中 ;HGV GBV CRNA检出阳性率为 58.33% ( 7 12 ) ,阳性信号位于胞浆 ,分布无一定规律 ,阳性细胞与肝细胞变性、淤胆、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坏死程度等并无相关联系。单一HGV GBV C感染者临床表现轻 ,不易被发现。结论 HGV GBV CRNA并不直接损害肝细胞 ;肝细胞中存在HGV GBV C相关抗原表达 ,其编码产物可能作为一种靶抗原 ,诱发免疫病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病毒性肝炎 HGV/GB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CV-RNA和HCV、NS_3抗原的研究
4
作者 谭德明 冯德云 +1 位作者 吴安华 任培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0-162,共3页
为了研究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级化方法检测了38例慢性肝炎患者肝内HCV-RNA和HCV、NS3。11例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中8例HCV-RNA阳性,6例HCV、NS3阳性;17例乙、丙肝重叠感染者7例阳性;10例慢性乙肝患者中求发现阳性... 为了研究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级化方法检测了38例慢性肝炎患者肝内HCV-RNA和HCV、NS3。11例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中8例HCV-RNA阳性,6例HCV、NS3阳性;17例乙、丙肝重叠感染者7例阳性;10例慢性乙肝患者中求发现阳性结果。肝内HCV-RNA和HCV、NS3阳性与否同肝组织学病理改变的严重性无关。结果表明HCV可能无直接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HcV-RNA 原位杂交 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重原位杂交技术定位检测肝细胞癌中乙型、丙型肝炎病毒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彦君 丛文铭 +5 位作者 张秀忠 谢天培 沈锋 郭亚军 陈汉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否可同时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方法:联合应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和生物素标记探针的双标记方法,成功建立起非放射性双重原位杂交技术,并应用这一技术检测了10例肝细胞性肝癌及癌周... 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否可同时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方法:联合应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和生物素标记探针的双标记方法,成功建立起非放射性双重原位杂交技术,并应用这一技术检测了10例肝细胞性肝癌及癌周组织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发现HBV、HCV可同时感染同一宿主细胞这一独特的生物学现象。结论:认为HBV、HCV双重病毒感染可能并不遵循"病毒干扰"原则,这为了解此两种病毒在肝细胞癌发生中可能存在着的协同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肝肿瘤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