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化环境下流域蓄滞洪区布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乐 要威 +2 位作者 蒋磊 刘佳明 卢程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8,62,共10页
蓄滞洪区是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洪功能不可替代。随着流域雨情、水情、工情、社情等发生显著变化,蓄滞洪区布局优化的需求愈发凸显,但目前有关系统分析布局优化方法的研究鲜有报道。为此,研究构建了流域超额洪量计算模型,... 蓄滞洪区是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洪功能不可替代。随着流域雨情、水情、工情、社情等发生显著变化,蓄滞洪区布局优化的需求愈发凸显,但目前有关系统分析布局优化方法的研究鲜有报道。为此,研究构建了流域超额洪量计算模型,提出了变化环境下流域蓄滞洪区布局优化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以滁河流域为例,定量分析了流域洪水蓄泄演进规律变化情况和超额洪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展了滁河流域蓄滞洪区现状布局合理性和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滁河流域现状蓄滞洪区布局在遭遇暴雨中心位于上游地区的类似2020年洪水时,难以有效解决晋集—赤镇河段0.77亿m 3超额洪量;在研究提出的布局优化方法指导下,通过局部河段河道疏浚、防洪控制水位适当抬高等措施进一步优化了超额洪量时空分布,并从分洪能力、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综合比选得到了蓄滞洪区布局优化方案,系统解决了滁河流域超额洪量与蓄洪容积分布极不匹配的矛盾。研究成果可为滁河流域防洪规划修编或防洪治理工程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也可为其他流域蓄滞洪区布局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滞洪区 变化环境 超额洪量 布局优化 滁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KE FLOOD模型的潖江蓄滞洪区调度运用方案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艾小榆 刘霞 +1 位作者 徐辉荣 梁海涛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5-131,共7页
为保障潖江蓄滞洪区的合理调度运用,保证北江中下游防洪安全,进行了调度方案的研究。基于MIKE FLOOD平台,建立了潖江蓄滞洪区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数学模型,对拟定的五个调度运用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方案下石角站洪峰流量及自... 为保障潖江蓄滞洪区的合理调度运用,保证北江中下游防洪安全,进行了调度方案的研究。基于MIKE FLOOD平台,建立了潖江蓄滞洪区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数学模型,对拟定的五个调度运用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方案下石角站洪峰流量及自身淹没范围的情况。对比结果表明,适当延迟蓄滞洪区的启用时机,对削减石角站洪峰流量、减少区内淹没损失的效果更为明显。据此确定"当江口圩水位达到22.2 m时,一次启用蓄滞洪区"的方案最优。该方案下,发生P=0.3%、P=0.5%和P=1%洪水时,石角站洪峰流量可分别削减1 150 m^3/s、1 407 m^3/s和1 017 m^3/s,最大淹没面积为86.1 km^2。相关成果可供潖江蓄滞洪区的管理决策参考,也可为其他蓄滞洪区的调度运用方案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 flood模型 潖江蓄滞洪区 调度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滞洪区韧性发展水平评估与实证研究——以大浸畈蓄滞洪区为例
3
作者 乔海娟 杨伊妮 +2 位作者 刘勇 金斌斌 张丛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3,共9页
蓄滞洪区在防洪、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其韧性发展水平对防洪减灾至关重要。为科学评估蓄滞洪区韧性发展水平,从安全、经济、社会、生态、政策5个方面构建了评估指标体系,采用AHP-模糊评价法建立了蓄滞洪区... 蓄滞洪区在防洪、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其韧性发展水平对防洪减灾至关重要。为科学评估蓄滞洪区韧性发展水平,从安全、经济、社会、生态、政策5个方面构建了评估指标体系,采用AHP-模糊评价法建立了蓄滞洪区韧性发展水平评估模型,并对浙江省曹娥江流域大浸畈蓄滞洪区韧性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蓄滞洪区韧性发展水平的总分为78.21;生态性和经济性得分较高,表明该蓄滞洪区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表现较佳;安全性和政策性得分较低,反映了在人员安全、政策支持、移民保障及补偿、社会参与及反馈等方面的建设仍需加强。因此,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管理效能,完善政策支持和促进公众参与,以全面提升该蓄滞洪区韧性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滞洪区 韧性发展水平 AHP-模糊评价法 大浸畈蓄滞洪区 曹娥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江“22·6”特大洪水潖江蓄滞洪区运用研究
4
作者 练迪 许玉联 +1 位作者 王质军 王京晶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8-222,共5页
2022年6月北江干流遭遇历史特大洪水,首次启用了潖江蓄滞洪区削峰调洪。潖江蓄滞洪区是珠江流域唯一列入国家名录的蓄滞洪区,精准有效地运用潖江蓄滞洪区,对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的防洪安全至关重要。针对潖江蓄滞洪区存在缺少实时监测数据... 2022年6月北江干流遭遇历史特大洪水,首次启用了潖江蓄滞洪区削峰调洪。潖江蓄滞洪区是珠江流域唯一列入国家名录的蓄滞洪区,精准有效地运用潖江蓄滞洪区,对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的防洪安全至关重要。针对潖江蓄滞洪区存在缺少实时监测数据及历史资料,且水文情势复杂等问题,结合洪水调查实测数据资料,基于ArcGIS软件提取了潖江蓄滞洪区淹没区范围,构建了MIKE11一维水动力模型,分别对蓄滞洪区的围内蓄滞水量、河道蓄滞水量进行了模拟研究。采用实测洪痕点经纬度校对淹没区提取范围。结果表明,淹没区范围提取结果基本合理,构建的水动力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对今后蓄滞洪区科学合理运用、工程精准调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潖江蓄滞洪区 MIKE11水动力模型 蓄滞水量 分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蓄滞洪区泥沙淤积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胜天 朱贻凡 +7 位作者 周柏池 娄和震 丁建新 宋文龙 丛佩娟 龚记熠 王怀星 李杰康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5-874,共10页
为探究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过程中蓄滞洪区泥沙淤积特征,评估受灾情况,基于实地淤积调查和高分遥感影像,计算淤积厚度空间分布,并结合DEM数据估算蓄滞洪量和蓄滞洪区利用率。结果表明:淤积厚度插值的均方根误差E_(RMS)为1.... 为探究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过程中蓄滞洪区泥沙淤积特征,评估受灾情况,基于实地淤积调查和高分遥感影像,计算淤积厚度空间分布,并结合DEM数据估算蓄滞洪量和蓄滞洪区利用率。结果表明:淤积厚度插值的均方根误差E_(RMS)为1.32,纳什系数E_(NS)为0.78,蓄滞洪量计算的E_(RMS)为0.75,E_(NS)为0.92,证明研究计算方法可行,计算结果可靠;8个蓄滞洪区共蓄洪24.63亿m^(3),蓄滞洪区利用率约为36.90%,平均淤积厚度为2.60 cm,总淤积量达7.67×10^(7) t;海河流域洪水含沙量约31.14 kg/m^(3),其中大清河系和永定河系的洪水含沙量达到过去20 a平均含沙量的20~40倍;此外,研究发现海河流域西部和北部山地的淤积情况更严重,较早启用的、位于上游的蓄滞洪区淤积量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7”流域性特大洪水 海河流域 蓄滞洪区 泥沙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1870年特大洪水防御推演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兴亚 徐照明 +3 位作者 要威 李安强 徐学军 任玉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3,共9页
1870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枝城站洪峰流量重现期超1000 a一遇,造成极为严重的洪灾损失。为强化特大洪水风险防范,有效提升极端洪水灾害的应对能力,在分析1870年特大洪水雨水灾情特征、流域水文地理演变和防洪体系建设情况的基础上,... 1870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枝城站洪峰流量重现期超1000 a一遇,造成极为严重的洪灾损失。为强化特大洪水风险防范,有效提升极端洪水灾害的应对能力,在分析1870年特大洪水雨水灾情特征、流域水文地理演变和防洪体系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对1870年特大洪水在现状防洪体系调度运用条件下的发生、发展、演进过程进行了推演模拟。结果表明:当前再遇1870年特大洪水,长江流域防洪体系可妥善应对并大幅减少洪灾损失,按调度规程发挥以三峡水库为主的水库群洪水拦蓄作用,并运用荆江分洪区等13处蓄滞洪区分洪、200多处洲滩民垸行洪后,长江防洪重点区域防洪安全总体可控,但洪水防御仍面临堤防长时间高水位运行存在安全隐患、蓄滞洪区与洲滩民垸行蓄洪运用困难、大量人员转移安置压力大等突出问题。根据1870年洪水推演成果,结合近年来长江流域防汛实践,从加强特大洪水风险机理研究、加快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强化风险研判和优化调度、做好应急转移和救灾安置等方面提出了提升特大洪水防御能力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70年洪水 防洪减灾 联合调度 蓄滞洪区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KE21的潖江蓄滞洪区洪水危险性快速预测 被引量:41
7
作者 郭凤清 屈寒飞 +2 位作者 曾辉 丛沛桐 耿欣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4-152,共9页
潖江蓄滞洪区是广东省唯一的蓄滞洪区,对该蓄滞洪区蓄滞北江上游超标洪水时造成的洪水危险性进行快速、动态的量化估算,有助于对这一蓄滞洪区的防洪调度和防洪规划进行科学的指导。从这一角度出发,运用成熟的MIKE21平台搭建了潖江蓄滞... 潖江蓄滞洪区是广东省唯一的蓄滞洪区,对该蓄滞洪区蓄滞北江上游超标洪水时造成的洪水危险性进行快速、动态的量化估算,有助于对这一蓄滞洪区的防洪调度和防洪规划进行科学的指导。从这一角度出发,运用成熟的MIKE21平台搭建了潖江蓄滞洪区洪水演进数值模型,应用MIKE21 FLOW MODEL FM模块中的有限体积法计算了潖江蓄滞洪区的洪水水位、滞洪时间、蓄洪量、流速的动态变化。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北江流域遭遇100 a和300 a一遇洪水时,潖江蓄滞洪区蓄洪量分别为3.45×108m3和3.98×108m3,蓄洪量的大小依赖于通过江口墟水位站水位的高低;结合该蓄滞洪区电子地图,得到面临洪水危险性较大的地区是地势低平的源潭镇、飞来峡镇和龙潭镇;洪水淹没历时、到达时间因子是洪水主要危险性因素。潖江蓄滞洪区产生的洪水危险性与该蓄滞洪区有关规定非常一致,进一步表明,基于MIKE21模块可用于陆地水文学的数值模拟,据此可进行快速的洪水危险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潖江蓄滞洪区 MIKE21 洪水危险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潖江蓄滞洪区洪灾风险分析及避难转移安置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郭凤清 曾辉 +3 位作者 丛沛桐 曹宇 屈寒飞 耿欣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5-90,共6页
以潖江蓄滞洪区洪灾避难转移安置为研究对象,利用Mike21技术,建立潖江蓄滞洪区洪水演进数值模型,模拟北江遭遇300年一遇洪水时,在潖江口泄洪,潖江蓄滞洪区内洪水演进,分析潖江蓄滞洪区洪灾风险。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历史洪水情况,利用潖... 以潖江蓄滞洪区洪灾避难转移安置为研究对象,利用Mike21技术,建立潖江蓄滞洪区洪水演进数值模型,模拟北江遭遇300年一遇洪水时,在潖江口泄洪,潖江蓄滞洪区内洪水演进,分析潖江蓄滞洪区洪灾风险。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历史洪水情况,利用潖江蓄滞洪区DEM数据、Google地图及最快避难转移安置时间分析法,详细设计了潖江蓄滞洪区内各行政村落遭遇洪灾时避难转移与人员安置,为潖江蓄滞洪区启用预案科学编制及防洪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潖江蓄滞洪区 洪灾风险 避难转移 安置 MIKE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下渗的河道与蓄滞洪区洪水演进过程模拟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滨滨 喻海军 +2 位作者 穆杰 马建明 石亮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75,共8页
基于霍顿(Horton)下渗和有限体积法,建立了考虑动态下渗的一二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并选择海河流域漳卫河系与大名泛区联合防洪体系作为典型应用区域,利用典型场次洪水对河道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同时探讨了下渗对于河道行洪、蓄滞洪区... 基于霍顿(Horton)下渗和有限体积法,建立了考虑动态下渗的一二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并选择海河流域漳卫河系与大名泛区联合防洪体系作为典型应用区域,利用典型场次洪水对河道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同时探讨了下渗对于河道行洪、蓄滞洪区分洪以及洪水演进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动态下渗的河道模型具有较高模拟精度,3场典型洪水洪峰误差都在10%以内;河道下渗会明显推迟蓄滞洪区的启用时间,并减小分洪流量和洪水总量;蓄滞洪区下渗对分洪过程影响较小,但会加快蓄滞洪区的退水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模拟 一二维耦合 蓄滞洪区 下渗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淮河蒙洼蓄滞洪区启用风险影响评估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志勇 刘志雨 +2 位作者 肖恒 尹志杰 张亚洲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基于RCP情景下47个IPCC CMIP5气候模式模拟数据和大尺度水文模型VIC,预估了未来(2021—2050年)气候变化对淮河蒙洼蓄滞洪区启用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与基准期(1971—2000年)相比,多模式预估淮河上游未来多年平均气温一致呈增加趋... 基于RCP情景下47个IPCC CMIP5气候模式模拟数据和大尺度水文模型VIC,预估了未来(2021—2050年)气候变化对淮河蒙洼蓄滞洪区启用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与基准期(1971—2000年)相比,多模式预估淮河上游未来多年平均气温一致呈增加趋势,平均增幅范围0.2-1.7℃。不同模式对降水预估差异较大,但有超过70%的模式预估降水呈增加趋势,平均增幅为3.4%-4.1%。未来气候情景下,王家坝断面洪水总体呈增加趋势,20年一遇的洪水强度平均增幅19%,洪水频率将增大,蒙洼蓄滞洪区启用可能更加频繁,启用的风险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淮河 蓄滞洪区 洪水 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定河泛区洪水调度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大鸣 王笑 +3 位作者 赵明雨 张建中 刘思清 刘江侠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6-86,共11页
提出了具有旁侧出流的河网独立计算的一、二维多口门嵌套衔接模式,建立了一维河道嵌套于平面二维永定河泛区洪水演进水流数学模型.结合历史调查洪水资料对永定河泛区洪水演进进行了模型验证,二者结果基本吻合.应用该模型对永定河泛区洪... 提出了具有旁侧出流的河网独立计算的一、二维多口门嵌套衔接模式,建立了一维河道嵌套于平面二维永定河泛区洪水演进水流数学模型.结合历史调查洪水资料对永定河泛区洪水演进进行了模型验证,二者结果基本吻合.应用该模型对永定河泛区洪水调度方案进行了模拟,先后模拟了无机场、机场近期建设后和远期建设后3种工况下的洪水演进过程.分析对比机场建设前后各分洪区洪水位、滞洪量、淹没范围的变化.模拟结果显示,各分洪口门启用时间稍微提前,机场建设区寺垡辛庄口门启用次序稍有变化,水位的雍高、分洪量的增量、淹没范围的变化对泛区洪水调度方案影响较小,表明了机场建设的可行性.该研究为淹没区的洪灾损失评估及相应的防洪调度方案修订提供了必要的参数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泛区 洪水演进 一、二维衔接模型 有限体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滞洪区洪水调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云 李义天 +3 位作者 谈广鸣 邓金运 孙昭华 寇继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2-25,30,共5页
针对洪水调度中影响因素众多且有不确定性因素的特点,引入多目标模糊优选理论和方法,建立了蓄滞洪区洪水调度方案模糊优选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于实际洪水调度中,有效地解决了受确定性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蓄滞洪区洪水调度方案的... 针对洪水调度中影响因素众多且有不确定性因素的特点,引入多目标模糊优选理论和方法,建立了蓄滞洪区洪水调度方案模糊优选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于实际洪水调度中,有效地解决了受确定性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蓄滞洪区洪水调度方案的多目标优化决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滞洪区 洪水调度 模糊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正阳关至浮山段行洪区调整与河道整治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虞邦义 倪晋 +1 位作者 贲鹏 陆海田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共6页
建立了淮河干流正阳关至浮山河段的一维、二维耦合水动力数学模型,利用实际洪水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通过所建模型,对整治方案不同洪水量级条件进行计算,评估干流河道整治和行洪区调整规划方案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行洪区启用前... 建立了淮河干流正阳关至浮山河段的一维、二维耦合水动力数学模型,利用实际洪水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通过所建模型,对整治方案不同洪水量级条件进行计算,评估干流河道整治和行洪区调整规划方案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行洪区启用前计算水位与规划值相差不大,但设计条件下,计算水位远高于规划值,表明本轮整治工程实施后,规划目标尚未完全达到。研究表明沿淮河生产圩高程变化、河道糙率取值和行洪区流量分配是影响计算结果的三个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干流 行洪区调整 河道整治 数学模型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潖江滞洪区森林植被覆盖率与防洪减灾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丛沛桐 于慧敏 +1 位作者 韦未 郭凤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4-105,111,共3页
采用森林水文学、陆地水文学及3S技术原理与方法,基于遥感影像NDV I指数与水文学模型参数的关联,构建森林植被覆盖率与洪水淹没耦合关系模型,计算了现状和高植被覆盖率情景下潖江滞洪区可能出现的洪水灾害。当潖江口分洪百年一遇洪水时,... 采用森林水文学、陆地水文学及3S技术原理与方法,基于遥感影像NDV I指数与水文学模型参数的关联,构建森林植被覆盖率与洪水淹没耦合关系模型,计算了现状和高植被覆盖率情景下潖江滞洪区可能出现的洪水灾害。当潖江口分洪百年一遇洪水时,70%植被覆盖率情景与现状条件相比,淹没面积减少32.8%,农业损失减少40%,固定资产投资减少13.4%,提高了人员生命安全的保障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文效应 洪灾评估 潖江滞洪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未来情景描绘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树坤 王兴勇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共3页
淮河流域位于我国气候过渡带,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洪、涝、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在分析现有防洪减灾策略存在的不足基础上,提出了以流域为单元的国土综合整治防洪策略,协调人口和经济发展与流域资源、环境、... 淮河流域位于我国气候过渡带,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洪、涝、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在分析现有防洪减灾策略存在的不足基础上,提出了以流域为单元的国土综合整治防洪策略,协调人口和经济发展与流域资源、环境、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蓄滞洪区功能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以及新的管理思路,描绘了处于困境的淮河流域和蓄滞洪区发展的未来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 流域规划 未来情景 防洪 蓄滞洪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定河洪水资源化蓄滞洪区蓄水量计算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学平 于丽丽 +2 位作者 果有娜 董立新 郭青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37-39,共3页
针对永定河的具体情况 ,利用一维河网非恒定流数值模型 ,计算了通过调节分洪口门的运行方式可达到的最大蓄水量。分洪口门的调度考虑了上游洪水过程、下游潮位变化引起的海水上溯以及蓄滞洪区的最大蓄水量等问题。
关键词 洪水资源化 蓄滞洪区 蓄水量 河网非恒定流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来峡库区临时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红旗 冯靖雲 范子武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1-116,共6页
以飞来峡水库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维、二维以及水力学耦合模型,研究不同年型与频率洪水对临时蓄滞洪区淹没的影响。采用“62·8”和“82·5”两场年型洪水率定模型参数,利用2006年7月和2008年6月两场历史洪水实测资料进行模型... 以飞来峡水库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维、二维以及水力学耦合模型,研究不同年型与频率洪水对临时蓄滞洪区淹没的影响。采用“62·8”和“82·5”两场年型洪水率定模型参数,利用2006年7月和2008年6月两场历史洪水实测资料进行模型验证。经率定与验证,模型成果合理可行。以北江流域发生的两场典型洪水“62·8”和“82·5”设计重现期为300年、200年、100年和50年共8种不同工况,统计其沿程典型断面最高水位、蓄滞洪区淹没面积及洪峰抵达时间,并基于DOM及DEM叠加图统计的库区人口与房屋调查数据,分析4处临时蓄滞洪区的淹没风险。结果表明,飞来峡水库在防御50年一遇以上洪水时,库区临时蓄滞洪区将遭受不同程度淹没影响,亟待加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以减轻洪水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模型 洪水风险 北江流域 蓄滞洪区 飞来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滩区实行分类管理的设想 被引量:5
18
作者 汪自力 余咸宁 许雨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2,共2页
随着小浪底水利工程的投入运用和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的逐步完善,以往笼统地将黄河下游滩区作为行洪河道管理的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全面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将黄河下游滩区按其功能分为3类进行建设与管理的新思路,即... 随着小浪底水利工程的投入运用和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的逐步完善,以往笼统地将黄河下游滩区作为行洪河道管理的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全面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将黄河下游滩区按其功能分为3类进行建设与管理的新思路,即:Ⅰ类为行洪区、Ⅱ类为行滞洪区、Ⅲ类为集中居住区。为做好滩区的分类管理,现阶段应重点研究滩区的分类试点、滩区的补偿政策以及生产堤建设标准与管理政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管理 行洪区 行滞洪区 集中居住区 滩区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建成后滞洪区在黄河防洪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远发 武士国 +1 位作者 武彩萍 任艳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4,16,共3页
分析了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下游防洪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比了北金堤和东平湖滞洪区的工程设计指标。结果表明:①洪水威胁仍是黄河下游防洪的心腹之患;②小浪底水库运用后,花园口出现1 000 a一遇洪水时,仍需要北金堤或东平湖滞洪区分... 分析了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下游防洪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比了北金堤和东平湖滞洪区的工程设计指标。结果表明:①洪水威胁仍是黄河下游防洪的心腹之患;②小浪底水库运用后,花园口出现1 000 a一遇洪水时,仍需要北金堤或东平湖滞洪区分滞洪水;③东平湖滞洪区的潜在淹没损失仅为北金堤滞洪区的14%,在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中地位重要,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围坝除险加固、退水通道和湖区安全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体系 北金堤滞洪区 东平湖滞洪区 小浪底水库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均衡下的蓄滞洪区运用机制构建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彬 余文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8,共3页
蓄滞洪区运用中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的根源,一是付出者与受益者的不一致性,二是付出成本与回报的偏差。利益均衡机制下的蓄滞洪区设计机理就是要建立效益分享与损失共担机制、确定效益共享与损失分担原则、保障效益分享与损失共担的实施... 蓄滞洪区运用中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的根源,一是付出者与受益者的不一致性,二是付出成本与回报的偏差。利益均衡机制下的蓄滞洪区设计机理就是要建立效益分享与损失共担机制、确定效益共享与损失分担原则、保障效益分享与损失共担的实施;应充分认识利益相关者希望从蓄滞洪区的运用中获得的利益和权利、强调责任意识和义务、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提出了完善我国蓄滞洪区补偿机制的途径:加强蓄滞洪区经济补偿政策的研究;合理界定补偿对象和补偿范围;实行在损失评估基础上的补偿制度;拓宽补偿资金筹措渠道;加强蓄滞洪区管理;严格执行蓄滞洪区补偿政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均衡理论 蓄滞洪区 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