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4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胆汤对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管内皮功能及脂联素的影响
1
作者 邱婷婷 施恒 +3 位作者 熊建华 范增光 赵永法 欧阳效强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96-2400,共5页
目的观察温胆汤对ApoE^(-/-)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血管内皮功能及脂联素(APN)的影响。方法将50只8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PN组(10μg/kg)及温胆汤低、中、高剂量组(3.9、7.9、15.6 g/kg),通过高脂饲料喂养12周构建AS模... 目的观察温胆汤对ApoE^(-/-)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血管内皮功能及脂联素(APN)的影响。方法将50只8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PN组(10μg/kg)及温胆汤低、中、高剂量组(3.9、7.9、15.6 g/kg),通过高脂饲料喂养12周构建AS模型;另取10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喂养12周。第9周开始,各组小鼠给予相应药物干预4周,第12周末给药后取材。油红O染色评估脂质沉积情况;HE染色观察斑块形成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试剂盒检测血清APN、NO、ET-1、IL-1β、IL-6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主动脉血管M1型巨噬细胞浸润水平;Western blot及RT-qPCR法检测主动脉APN、MCP-1蛋白、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温胆汤中、高剂量组脂质沉积减少,AS斑块面积减小(P<0.01);血清TC、TG、LDL-C水平降低(P<0.01);血清APN、NO水平升高(P<0.01),ET-1、IL-1β、IL-6水平降低(P<0.01);M1型巨噬细胞(F4/80+CD86)浸润水平降低(P<0.01);MCP-1蛋白、mRNA表达降低(P<0.01),APN蛋白、mRNA表达升高(P<0.01)。结论温胆汤能够改善ApoE^(-/-)小鼠AS情况,减轻脂质沉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脂联素、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 动脉粥样硬化 脂联素 内皮功能紊乱 巨噬细胞极化 ApoE^(-/-)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4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2
作者 张文才 张彬彬 +1 位作者 刘茜茜 程立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1-535,共5页
目的:探讨IL-34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的雄性ApoE-/-小鼠20只分为两组,每组10只。实验组隔天1次腹腔注射200 ng重组IL-34(rIL-34),对照组隔天1次腹腔注射0.3 mL PBS,干预12周。检测小... 目的:探讨IL-34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的雄性ApoE-/-小鼠20只分为两组,每组10只。实验组隔天1次腹腔注射200 ng重组IL-34(rIL-34),对照组隔天1次腹腔注射0.3 mL PBS,干预12周。检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油红O染色评估小鼠主动脉AS形成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根部斑块炎症细胞(CD3+T细胞和Mac-3+巨噬细胞)浸润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细胞亚群;ELISA法和Bio-Plex系统检测小鼠血清细胞炎性因子IL-1β、TNF-α、IFN-γ、IL-6、IL-4、IL-10、TGF-β1和IL-17A水平;qRT-PCR法检测小鼠主动脉弓上述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小鼠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血清IL-34水平增加,主动脉和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内CD3+T细胞和Mac-3+巨噬细胞浸润增多,脾脏Th17细胞亚群比例升高,血清IL-1β、TNF-α、IFN-γ、IL-6和IL-17A水平升高,主动脉弓IL-1β、TNF-α、IFN-γ、IL-6和IL-17A mRNA表达水平升高(P均<0.05)。结论:IL-34可升高脾脏Th17细胞亚群比例,促进炎症因子表达,有助于小鼠AS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IL-34 炎症反应 TH17细胞 APOE-/-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通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加重脑缺血小鼠损伤
3
作者 贺雯 王瑶 贾立周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9-367,共9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促进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诱导巨噬细胞浸润加重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脑缺血严重程度,HE染色...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促进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诱导巨噬细胞浸润加重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脑缺血严重程度,HE染色法检测缺血脑组织神经细胞损伤状况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急性期小鼠脑组织Hcy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real time RT-PCR法检测小鼠脑组织MCP-1表达。Transwell小室检测巨噬细胞迁移程度,TUNEL法检测Hcy对内皮细胞影响;利用MCP-1中和抗体观察对巨噬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右侧大脑半球梗死明显,缺血脑组织损伤严重,神经细胞死亡并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Hcy水平显著升高,MCP-1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Hcy刺激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后可诱导NF-κB(p65)入核,促进巨噬细胞迁移,促进内皮细胞凋亡,给予NF-κB(p65)抑制剂后MCP-1生成减少;MCP-1中和抗体明显抑制巨噬细胞迁移。结论:Hcy、MCP-1与脑缺血再灌注炎性反应相关,且Hcy可能通过NF-κB通路促进MCP-1表达,发挥诱导巨噬细胞浸润作用,加重脑缺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急性缺血性卒中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NF-ΚB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_(A)通过调控PXR/NF-κB信号通路对TNBS诱导小鼠慢性结肠炎的影响
4
作者 陈山珊 宋冰冰 +3 位作者 龚先琼 赵杰 张开晴 王琼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9-1136,共8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_(A)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小鼠慢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丹参酮Ⅱ_(A)低、高剂量组(10、20 mg/kg),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皮肤外涂抹3.75 mg TNBS(48%乙醇溶解),涂抹TNBS后...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_(A)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小鼠慢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丹参酮Ⅱ_(A)低、高剂量组(10、20 mg/kg),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皮肤外涂抹3.75 mg TNBS(48%乙醇溶解),涂抹TNBS后第7、14、21天,经直肠给予TNBS 0.75、1.5、2.25 mg(40%乙醇溶解),诱导慢性炎症性肠病(IBD)模型。造模第7天开始,连续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14 d,计算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测量结肠长度及质量,ELISA法检测结肠黏膜组织IFN-γ、TNF-α水平。野生型(WT)小鼠和PX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丹参酮Ⅱ_(A)组(20 mg/kg),同法造模及给药后,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肠道纤维化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ZO-1、Occludin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组织NF-κB p65表达。结果20 mg/kg丹参酮Ⅱ_(A)可降低模型小鼠DAI评分、结肠重量/长度比和结肠组织IFN-γ、TNF-α水平(P<0.05,P<0.01)。与WT小鼠对照组比较,WT小鼠模型组和PXR^(-/-)小鼠对照组结肠病理组织评分和纤维化面积均增加(P<0.01),ZO-1、Occludin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p-NF-κB p65表达均升高(P<0.01);与PXR^(-/-)小鼠对照组比较,PXR^(-/-)小鼠模型组结肠质量/长度比、病理组织评分和纤维化面积均增加(P<0.01),Occludin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WT小鼠模型组比较,WT小鼠丹参酮Ⅱ_(A)组结肠重量/长度比、结肠病理组织评分和纤维化面积均减少(P<0.01),ZO-1、Occludin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P<0.01),p-NF-κB p65表达均降低(P<0.01),而丹参酮Ⅱ_(A)对PXR^(-/-)模型小鼠的改善效果不明显(P>0.05)。结论20 mg/kg丹参酮Ⅱ_(A)可有效缓解TNBS诱导的小鼠慢性结肠炎,可能通过调控PXR/NF-κB信号通路来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_(A) 慢性结肠炎 PXR^(-/-)小鼠 ZO-1 Occludin PXR/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rm3通过MAPK/ERK途径调节LPS诱导的Lbp^(-/-)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炎症
5
作者 陈志达 付彬 +4 位作者 李思迪 刘赛 郭中坤 张悦 王可洲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8,共10页
目的基于LBP敲除小鼠(Lbp^(-/-)小鼠)探讨LBP缺失后Chrm3在LPS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炎症中的作用。方法提取WT型、Lbp^(-/-)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构建LPS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分别采取加入抑制剂4-damp、转染siRNA两种方法抑制Lbp^... 目的基于LBP敲除小鼠(Lbp^(-/-)小鼠)探讨LBP缺失后Chrm3在LPS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炎症中的作用。方法提取WT型、Lbp^(-/-)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构建LPS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分别采取加入抑制剂4-damp、转染siRNA两种方法抑制Lbp^(-/-)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Chrm3的表达;通过转染慢病毒的方法使Lbp^(-/-)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的Chrm3过表达;抑制剂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LPS组A、抑制剂组,转染siRNA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B、LPS组B、si-NC组、si-Chrm3组,过表达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LPS组C、阴性对照组、过表达组。本研究以WT型、Lbp^(-/-)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Chrm3在LPS刺激下的变化情况,采用CCK-8、RT-PCR、Western blot等实验方法探讨4-damp、si-Chrm3及过表达慢病毒对Lbp^(-/-)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存活率及炎症的影响。结果在LPS刺激下Lbp^(-/-)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Chrm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01),而野生型变化并不明显;抑制剂组及si-Chrm3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P<0.01)、过表达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抑制剂组及si-Chrm3组的TNF-α、IL-1β、IL-6炎症因子表达情况显著降低(P<0.01,P<0.001),与细胞损伤及炎症相关的蛋白p-ERK的表达量也显著降低(P<0.01,P<0.001),而过表达组则与之相反,其炎症因子(P<0.001)和p-ER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01)。结论LPS刺激Lbp^(-/-)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后Chrm3的表达上调、炎症因子表达上调,使用4-damp与si-Chrm3特异性降低Chrm3表达后使LPS导致的相关的Lbp^(-/-)小鼠细胞炎症因子明显下降,使用过表达慢病毒上调Chrm3后使相关炎症因子显著升高。由此可验证敲除LBP后Chrm3调控LPS诱导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蕈碱受体 Lbp^(-/-)小鼠 腹腔巨噬细胞 4-damp 干扰RNA 过表达 MA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钙素-2及其受体在不同年龄hSOD1^(G93A)转基因小鼠脊髓内的表达变化
6
作者 乐航宇 齐苏梦 +4 位作者 孙义辉 严思恩 闫秋鹏 刘金梦 张皓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2,共8页
目的:探讨hSOD1^(G93A)转基因小鼠疾病进展中,脊髓组织内脂钙素-2(LCN2)及其受体脑型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BOCT)表达的动态改变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疾病进展的关系,为ALS早期抗炎干预治疗提供潜在靶点。方法:本研究选用发病前期、早... 目的:探讨hSOD1^(G93A)转基因小鼠疾病进展中,脊髓组织内脂钙素-2(LCN2)及其受体脑型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BOCT)表达的动态改变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疾病进展的关系,为ALS早期抗炎干预治疗提供潜在靶点。方法:本研究选用发病前期、早期、中期、晚期(出生后60、95、108、122 d)hSOD1^(G93A)转基因小鼠及同窝野生型小鼠(WT小鼠)为动物模型,提取各组模型小鼠脊髓组织,应用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多重标记检测LCN2、BOCT的表达变化。在BV2细胞中转染pcDNA3.1-G93A-SOD1质粒作为hSOD1^(G93A)BV2小胶质细胞模型,LPS刺激24 h后使用RT-qPCR和ELISA分别检测细胞中LCN2 mRNA以及培养基中LCN2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OCT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同窝同时间点WT小鼠相比,108、122 d hSOD1^(G93A)转基因小鼠脊髓中LCN2 mRNA表达水平升高;60 d至122 d hSOD1^(G93A)转基因小鼠脊髓中LCN2和BOCT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免疫荧光双重标记结果显示,在95、108和122 d hSOD1^(G93A)转基因小鼠脊髓前角观察到LCN2及其受体与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共标记。在细胞模型中,LPS刺激后,hSOD1^(G93A)BV2细胞内LCN2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培养上清中LCN2含量升高,但细胞内BOCT表达无显著改变。结论:ALS病程中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合成并释放LCN2显著增加,可能参与神经炎症发生和神经元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神经炎症 小胶质细胞 脂钙素-2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抑制炎症反应改善ApoE^(-/-)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心肌纤维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秦芳 马甜甜 +1 位作者 于子夫 刘西花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7-562,共6页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S)会引发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等心血管病变,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重,发病人群逐渐增多。炎症反应是心肌纤维化的关键因素,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减轻炎症保护心肌功能。但有氧运动对AS心肌纤维化的保护机制尚不清楚。...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S)会引发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等心血管病变,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重,发病人群逐渐增多。炎症反应是心肌纤维化的关键因素,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减轻炎症保护心肌功能。但有氧运动对AS心肌纤维化的保护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有氧运动对AS小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机制。方法2022年2—8月选取27只8周龄的雄性ApoE^(-/-)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有氧运动组,每组9只。制备AS小鼠模型,对小鼠进行运动训练,Masson染色、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NOD受体3(NLRP3)、白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情况,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表达量。结果Masson染色结果示模型组心肌组织纤维化较对照组明显加重;有氧运动组心肌组织纤维化较模型组明显改善。HE染色结果示模型组小鼠心肌细胞排列较错乱,细胞形态、大小异常,细胞间隙增大,存在炎性细胞浸润;有氧运动组小鼠心肌细胞排列尚整齐,细胞形态、大小异常,细胞间隙基本正常。模型组NLRP3、IL-1β、TGF-β1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有氧运动组NLRP3、IL-1β、TGF-β1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SOD、GSH-Px表达量低于对照组,有氧运动组SOD、GSH-Px表达量高于模型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氧运动明显改善ApoE^(-/-)AS小鼠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炎性反应、激活抗氧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纤维化 有氧运动 炎症 ApoE^(-/-)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甲氧基雌二醇对布-加综合征模型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8
作者 徐大千 李素新 +2 位作者 杨净 冯敏 党晓卫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OE2)对布-加综合征(BCS)所致肝纤维化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4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BCS组、BCS+2-MeOE2组采用下腔静脉部分结扎法制备BCS模型,假手术组和2-MeOE2组行造模操作但不结扎... 目的: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OE2)对布-加综合征(BCS)所致肝纤维化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4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BCS组、BCS+2-MeOE2组采用下腔静脉部分结扎法制备BCS模型,假手术组和2-MeOE2组行造模操作但不结扎;2-MeOE2组和BCS+2-MeOE2组每隔1日腹腔注射2-MeOE2(15 mg/kg)1次。6周后处死小鼠,取血清检测ALT与AST水平;取肝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胶原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FN)、Ⅰ型胶原(ColⅠ)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上述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BCS组小鼠肝脏淤血,胶原沉积,ALT、AST水平升高,α-SMA表达水平升高,FN、ColⅠ、HIF-1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2-MeOE2可拮抗BCS导致的上述指标的变化(P<0.05)。结论:2-MeOE2可以改善BCS所致的小鼠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肝细胞缺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综合征 肝纤维化 2-甲氧基雌二醇 缺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整装(whole-mount)主动脉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的血管外膜淋巴管成像
9
作者 何玉莲 钟文飞 +3 位作者 林彩燕 李玉婷 冯森玲 严鹏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7-531,共5页
目的 探索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整装(whole-mount)主动脉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血管外膜淋巴管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ApoE^(-/-)小鼠整装主动脉,进行淋巴管内皮受体1(LYVE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 目的 探索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整装(whole-mount)主动脉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血管外膜淋巴管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ApoE^(-/-)小鼠整装主动脉,进行淋巴管内皮受体1(LYVE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染色后组织经5 g/L苏丹黑B处理30 min、组织透明液透明,移至自制的样本容器中,荧光显微镜下成像。结果经5 g/L苏丹黑B处理的整装主动脉可见血管自发荧光显著降低,外膜淋巴管的特异性荧光强度显著增强,更易观察且不会对其他通道荧光产生干扰。结论 建立的ApoE^(-/-)小鼠整装主动脉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血管外膜淋巴管的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敲除(ApoE^(-/-)) 整装(whole-mount)小鼠主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淋巴管 苏丹黑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0-5p对小鼠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
10
作者 郑世雄 杨巍 刘合亮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3,共7页
[目的]观察miR-210-5p在小鼠脂肪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脂肪干细胞分空白对照组、miR-210-5p模拟物阴性对照组、miR-210-5p模拟物组、miR-210-5p抑制物阴性对照组和miR-210-5p抑制物组,采用CCK-8... [目的]观察miR-210-5p在小鼠脂肪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脂肪干细胞分空白对照组、miR-210-5p模拟物阴性对照组、miR-210-5p模拟物组、miR-210-5p抑制物阴性对照组和miR-210-5p抑制物组,采用CCK-8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盐矿化结节形成能力,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0-5p水平及成骨分化标志物BMP2、Smad1、Smad5和Runx2 mRNA表达水平,进而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BMP2、Smad1、Smad5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iR-210-5p模拟物组细胞增殖活力显著升高(P<0.01),矿化结节显著增加,BMP2、Smad1、Smad5和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miR-210-5p抑制物组细胞增殖活力显著降低(P<0.01),矿化结节显著降低,BMP2、Smad1、Smad5和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结论] miR-210-5p可能通过调控BMP2/Smad信号通路促进小鼠脂肪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0-5p BMP2/Smad信号通路 小鼠脂肪干细胞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多糖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
11
作者 郑学斌 黄玉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11-1415,共5页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LNT)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及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ApoE^(-/-)小鼠分为模型组、立普妥组(5 mg/kg)、LNT低(5 mg/kg)、中(10 mg/kg)、高(20 mg/kg)剂量组,以相似遗...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LNT)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及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ApoE^(-/-)小鼠分为模型组、立普妥组(5 mg/kg)、LNT低(5 mg/kg)、中(10 mg/kg)、高(20 mg/kg)剂量组,以相似遗传背景的C57BL/6小鼠为对照组。灌胃给药12周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ELISA检测血清IL-6、IL-1β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整体主动脉斑块形成情况;HE染色观察主动脉根部斑块形成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检测主动脉AMPK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C、TG、LDL-C、IL-6、IL-1β水平、主动脉斑块面积、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主动脉组织NLRP3、IL-6、IL-1β表达显著升高,主动脉组织p-AMPK/AMPK表达和血清HDL-C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立普妥组、LNT中、高剂量组TC、TG、LDL-C、IL-6、IL-1β、主动脉斑块面积、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主动脉组织NLRP3、IL-6、IL-1β表达显著降低,主动脉组织p-AMPK/AMPK表达和血清HDL-C水平显著升高,且LNT各剂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普妥组与LNT高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T可能通过激活AMPK通路抑制AS小鼠炎症反应和AS斑块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ApoE^(-/-)小鼠 动脉粥样硬化 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0、TGF-β1在小鼠深静脉血栓中的时序性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娟娟 黄俊杰 +5 位作者 张煜 卓嘉英 陈刚 杨舒涵 赵蕴琦 范琰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5,共7页
目的检测小鼠深静脉血栓发展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血栓形成时间推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实验组小鼠建立下腔静脉结扎模型,分别... 目的检测小鼠深静脉血栓发展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血栓形成时间推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实验组小鼠建立下腔静脉结扎模型,分别于术后1 d、3 d、5 d、7 d、10 d、14 d、21 d过量麻醉处死小鼠,在结扎点的下方提取形成血栓的下腔静脉段。对照组小鼠不进行结扎,提取与实验组相同部位的正常下腔静脉段作为对照样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法和real-time qPCR检测IL-10和TGF-β1在血栓形成期间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IL-10主要表达于血栓中的单核细胞,TGF-β1主要表达于血栓中的单核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蛋白质印迹法以及real-time qPCR检测结果显示,各实验组IL-10和TGF-β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10的mRNA及蛋白水平分别于术后7 d和10 d达到峰值,术后7 d的mRNA表达量是对照组的(4.72±0.15)倍,术后10 d的蛋白表达量是对照组的(7.15±0.28)倍。TGF-β1的mRNA及蛋白水平分别于术后10 d和14 d达到峰值,术后10 d的mRNA表达量是对照组的(2.58±0.14)倍,术后14 d的蛋白表达量是对照组的(4.34±0.19)倍。结论深静脉血栓演变期间IL-10和TGF-β1呈现时序性表达变化,IL-10和TGF-β1的表达水平可以为血栓形成时间推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深静脉血栓形成 白细胞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Β1 时序性表达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GUSBP11通过miR-339-5p/MDM2轴调节胃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13
作者 黄星华 吕微风 +2 位作者 林蔚 陈家钖 何娴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6-483,共8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葡萄糖醛酸酶β假基因11(GUSBP11)调节miR-339-5p/小鼠双分钟同源物2(MDM2)轴对胃癌细胞AGS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2023年12月至2024年6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手术治疗的25例胃癌患者...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葡萄糖醛酸酶β假基因11(GUSBP11)调节miR-339-5p/小鼠双分钟同源物2(MDM2)轴对胃癌细胞AGS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2023年12月至2024年6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手术治疗的25例胃癌患者的癌旁组织及癌组织。常规培养胃癌细胞AGS和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用转染试剂将对照质粒和敲减质粒转染AGS细胞,分为Ctrl组、sh-NC、sh-GUSBP11、sh-GUSBP11+anti-NC、sh-GUSBP11+anti-miR-339-5p。qPCR法检测胃癌组织及各组细胞中GUSBP11、miR-339-5p和MDM2 mRNA的表达;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GUSBP11或MDM2与miR-339-5p间的靶向关系;EdU法检、Transwell小室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WB法分别检测各组AGS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和细胞中CDK1、MMP-2、MMP-9蛋白的表达;AGS细胞移植瘤实验检测敲减GUSBP11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胃癌组织和细胞中GUSBP11、MDM2 mRNA均呈高表达(均P<0.05),miR-339-5p呈低表达(P<0.05)。GUSBP11与miR-339-5p和MDM2与miR-339-5p间存在靶向关系。在AGS细胞中敲减GUSBP11可明显抑制MDM2蛋白、促进miR-339-5p的表达而抑制miR-339-5p则可促进MDM2蛋白表达。敲减GUSBP11可抑制AGS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而抑制miR-339-5p则可逆转此作用。敲减GUSBP11可明显抑制CDK1、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而抑制miR-339-5p则可逆转此作用。敲减GUSBP11可明显抑制AGS细胞移植瘤的生长。结论:GUSBP11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呈高表达,敲减GUSBP11表达可能通过调控miR-339-5p/MDM2轴抑制胃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长链非编码RNA葡萄糖醛酸酶β假基因11 miR-339-5p 小鼠双分钟同源物2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毛-肝-肠综合征小鼠模型构建及表型分析
14
作者 李名亚 王雪琳 +2 位作者 韦晔 杨培红 孙磊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9-256,共8页
目的 建立基于Ttc37(Tetratricopeptide Repeat Domain 37)基因缺失的Ⅰ型毛-肝-肠综合征(trichohepato-enteric syndrome,THES)的小鼠疾病模型。方法 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小鼠Ttc37基因中插入loxP序列构建Ttc37flox品系,通过与全身... 目的 建立基于Ttc37(Tetratricopeptide Repeat Domain 37)基因缺失的Ⅰ型毛-肝-肠综合征(trichohepato-enteric syndrome,THES)的小鼠疾病模型。方法 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小鼠Ttc37基因中插入loxP序列构建Ttc37flox品系,通过与全身表达的CAG-Cre品系交配产生全身敲除小鼠Ⅰ型THES动物模型(Ttc37flox/flox;CAG-Cre),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确认敲除效果。选取8周龄小鼠,对皮肤、脾脏、肝脏、膀胱和胃肠道等主要组织进行苏木精-依红染色和病理分析,对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进行酶学检测,对血清中的血红蛋白进行检测,注射抗原后利用ELISA检测免疫球蛋白IgM和IgG水平。结果 Ttc37flox/flox;CAG-Cre表现出与Ⅰ型THES相似的毛发、皮肤、B细胞和眼睛发育异常表型;常规饲养条件下未表现出肝脏、胃肠道、膀胱和血红蛋白异常。结论 Ⅰ型THES的小鼠疾病模型构建成功,可用于病理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模型 --肠综合征(THES) Ttc37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血屏障损伤中的调控作用
15
作者 张崇昊 马畅 +2 位作者 李志强 伍钢 张源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6-1765,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血屏障损伤中发挥的作用。选取16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和葡聚糖硫酸钠盐处理组(DSS组),等体积灌胃生理盐水。试验至第4天,DS... 本研究旨在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血屏障损伤中发挥的作用。选取16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和葡聚糖硫酸钠盐处理组(DSS组),等体积灌胃生理盐水。试验至第4天,DSS组小鼠在饮用水中添加DSS(终浓度为4%)制造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期间每天记录小鼠体重、粪便性状和粪便隐血情况,并计算疾病活跃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DSS饮用至第8天,所有小鼠采血后剖检,量取结肠长度,取结肠组织等样品。进行如下试验:1)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2)ELISA法检测血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A)及结肠组织中Ang1-7和AngⅡ的含量;3)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verting enzyme 2, 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和质膜膜泡关联蛋白(plasmalemma vesicle associated protein, PLVAP)的表达;4)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ACE2、ACE与PLVAP表达变化的相关性以及Ang1-7、AngⅡ和VEGFA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成功建立了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表现为体重下降、DAI极显著升高(P<0.01)、结肠极显著缩短(P<0.01)和结肠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2)与对照组相比,DSS组小鼠表现肛门明显出血,结肠组织中PLVAP和VEGFA蛋白表达均极显著升高(P<0.01);3)与对照组相比,DSS组小鼠结肠组织中ACE2和ACE表达均极显著上调(P<0.01),Ang1-7和AngⅡ含量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升高;4)相关性分析显示,ACE2、ACE的表达变化和PLVAP表达变化呈正相关,Ang1-7、AngⅡ含量变化与VEGFA含量变化也呈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DSS致小鼠结肠炎症过程中小鼠结肠血管屏障受损,结肠局部RAS均处于激活状态,ACE/AngⅡ通路的激活占优势,提示:AngⅡ参与了结肠炎小鼠肠-血屏障的损伤过程。通过激活ACE2或过表达ACE2,增强其对AngⅡ的降解作用以缓解肠-血屏障的损伤,可能是治疗或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个新的思路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小鼠 溃疡性结肠炎 肠血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定位人源α-突触核蛋白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16
作者 韦梦晨 范胜涛 +3 位作者 吴海婷 张艺薇 王子鸥 黄璋琼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7-316,共10页
目的 建立一种核定位人源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 α-syn)转基因小鼠,并探究人源α-syn核输入对小鼠行为的影响。方法 构建hSNCA-NLS和EGFP的慢病毒载体,利用显微注射法建立转基因小鼠模型,通过PCR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转基因首... 目的 建立一种核定位人源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 α-syn)转基因小鼠,并探究人源α-syn核输入对小鼠行为的影响。方法 构建hSNCA-NLS和EGFP的慢病毒载体,利用显微注射法建立转基因小鼠模型,通过PCR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转基因首建鼠及其子代基因型和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鉴定人源α-syn在小鼠脑组织中的共定位情况,同时采用旷场、转棒、O迷宫实验评价转基因小鼠的行为改变情况。结果 hSNCA-NLS基因成功插入小鼠基因组中,人源α-syn成功表达,并且有明显的核定位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核定位人源α-syn转基因小鼠在2月龄时开始表现出了运动功能障碍,发生了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炎症反应,于9月龄时表现出了明显的焦虑样症状,γ-氨基丁酸(GABA)基因表达减少,这些表现一直持续到小鼠12月龄。结论 成功构建了核定位人源α-syn转基因小鼠,小鼠表现出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和焦虑样症状。该模型的成功建立可以为研究α-syn核定位现象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α-突触核蛋白 小鼠 核定位 转基因 运动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黄水提物中小分子化合物对小鼠肝癌细胞Hepa 1-6的抑制活性分析
17
作者 耿涛 周庆祥 +4 位作者 韦红显 卢芙萍 武华周 娄德钊 王树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97-2708,共12页
桑黄(Sanghuangporus spp.)水提物中多糖、萜烯类化合物等生物大分子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但桑黄水提物中小分子化合物的功能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3000 D超滤法获得桑黄小分子化合物,通过双荧光标记法研究其对小鼠肝癌细胞Hepa 1-6... 桑黄(Sanghuangporus spp.)水提物中多糖、萜烯类化合物等生物大分子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但桑黄水提物中小分子化合物的功能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3000 D超滤法获得桑黄小分子化合物,通过双荧光标记法研究其对小鼠肝癌细胞Hepa 1-6的抑制活性,通过代谢组分析法解析其抑癌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桑树桑黄(Sanghuangporus sanghuang Sheng H.Wu,L.W.Zhou&Y.C.Dai)和杨树桑黄(Phellinus baumii)小分子化合物均能诱导小鼠肝癌细胞Hepa 1-6的损伤和凋亡,其抑制率分别为(38.64±4.35)%和(32.52±3.57)%;桑黄小分子化合物与桑黄粗多糖共同处理Hepa 1-6细胞,其抑制率则分别达到(77.27±6.21)%和(76.92±5.45)%;代谢组分析表明桑黄小分子化合物中包括玫瑰树碱、左旋水苏碱、脑苷-B等已知明确具有抑癌功能的化合物,同时鉴定出杂环类(6-氟吲哚、2,4,6-三甲基吡啶、1'-萘酰基-2-甲基吲哚等)、核苷-碱基类(1-甲基腺苷、N6-甲基腺苷、2'-O-甲基腺苷等)、二肽类(如亮氨酸+*、异亮氨酸+*和γ-谷氨酰+*)、糖醇类(木糖醇、核糖醇、甘露醇、赤藓糖醇等)等可能参与肿瘤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质。研究表明桑黄水提物含有多种抑制肿瘤细胞的小分子化合物,且与桑黄粗多糖等生物大分子起到协同抑癌作用。研究结果为解析桑黄抑制肿瘤作用机制和功能物质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水提物 小分子化合物 小鼠肝癌细胞Hepa 1-6 抑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和VEGF协同作用小鼠胚胎干细胞衍生的血管内皮祖细胞促伤口愈合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影 陈东升 +6 位作者 赵艾艾 何才蓉 陈凤娇 何运雪 郑梅 陆莹 丁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50,共11页
皮肤伤口愈合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临床难题之一,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是影响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的关键环节。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在血管内皮修复和招募炎症细胞促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体内直接输送EP... 皮肤伤口愈合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临床难题之一,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是影响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的关键环节。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在血管内皮修复和招募炎症细胞促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体内直接输送EPC低效且会损害细胞存活力和功能进而影响治愈效率。因此,改善EPC的生物学功能以促进伤口愈合很有必要。本研究将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mESC)在10 ng/mL VEGF和5 ng/mL bFGF的作用下诱导获得CD133+CD34+EPC。以mESC衍生的EPC为研究对象,将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用于mESC-EPC,结果表明,10 ng/mL TNF-α和10 ng/mL VEGF协同处理组相比于单因子处理显著促进EPC的黏附、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P<0.01)。进一步通过建立小鼠局部皮肤全层创伤模型,在创周处注射10 ng/mL TNF-α和10 ng/mL VEGF协同EPC治疗明显加速伤口愈合(P<0.05),再生皮肤真皮层增厚(P<0.001),促进血管生成素ANG1和ANG2介导CD31+内皮细胞构成的毛细血管网络成熟。随着伤口愈合程度的加深,促炎因子TNF-α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下调(术后13 d,PBS组、EPC组、VE组、TE组和VTE组的TNF-α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3±0.01、0.60±0.02、0.42±0.02、0.36±0.01和0.34±0.03),创造有利于伤口愈合的炎症微环境。综上所述,10 ng/mL TNF-α和10 ng/mL VEGF的协同作用强化EPC的生物学功能,并通过促进新血管生成和早期炎症反应加速小鼠皮肤伤口闭合和组织重塑,为细胞干预伤口愈合治疗提出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胚胎干细胞 血管生成因子 内皮祖细胞 伤口愈合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抑制素-1抑制丙酮醛诱导的小鼠肺泡巨噬细胞铁死亡
19
作者 张琪 计泽朝 +2 位作者 加沙尔·阿拜 王友达 阿不都许库尔·阿不力米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43-2448,共6页
目的探讨丙酮醛(MG)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的损伤及铁死亡抑制剂铁抑制素-1(FER-1)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肺泡巨噬细胞来源的MH-S细胞体外培养,分别用MG及FER-1进行处理,建立细胞损伤及损伤挽救模型。分别设置对照组:MH-S正常培养... 目的探讨丙酮醛(MG)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的损伤及铁死亡抑制剂铁抑制素-1(FER-1)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肺泡巨噬细胞来源的MH-S细胞体外培养,分别用MG及FER-1进行处理,建立细胞损伤及损伤挽救模型。分别设置对照组:MH-S正常培养、MG组:90μg/mL MG、MG+FER-1组:90μg/mL MG+10μmol/mL FER-1、FER-1组:10μmol/mL FER-1。用双氯荧光素(DCFH-DA)检测细胞内ROS水平,脂质氧化(MDA)试剂盒检测MDA含量,细胞亚铁比色法检测亚铁离子(Fe^(2+))含量;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长链酰基辅酶A合酶4(ACSL4)的表达水平。结果90μg/mL MG处理MH-S细胞24 h,GPX4的表达水平降低(P<0.001),ACSL4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同时出现细胞内亚铁离子浓度升高,线粒体膜电位丢失,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丙二醛含量增多等现象,最终导致细胞存活率降低(P<0.01)。通过FER-1共同干预后,GPX4的表达升高、ACSL4的表达降低,胞内铁离子浓度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恢复、活性氧水平降低,丙二醛含量减少(P<0.001)。结论MG能够剂量依赖性诱导MH-S细胞发生铁死亡,而铁死亡抑制剂FER-1能够挽救MG所导致的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抑制素-1 小鼠肺泡巨噬细胞 丙酮醛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ra1a调节LPS诱导的Lbp^(-/-)小鼠原代肝细胞炎症反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米传靓 付彬 +3 位作者 李思迪 陈志达 郭中坤 王可洲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1,共8页
目的探究Adra1a调节LPS诱导的LBP敲除小鼠(Lbp^(-/-))原代肝细胞炎症反应。方法利用二步灌流法提取WT型、Lbp^(-/-)型小鼠原代肝细胞,构建由LPS诱发的原代肝细胞原发炎症模型;采用加入抑制剂哌唑嗪、转染siRNA来下调LBP敲除小鼠原代肝细... 目的探究Adra1a调节LPS诱导的LBP敲除小鼠(Lbp^(-/-))原代肝细胞炎症反应。方法利用二步灌流法提取WT型、Lbp^(-/-)型小鼠原代肝细胞,构建由LPS诱发的原代肝细胞原发炎症模型;采用加入抑制剂哌唑嗪、转染siRNA来下调LBP敲除小鼠原代肝细胞Adra1a的表达;抑制剂法将原代肝细胞分为3组分别是对照组A、LPS组A、抑制剂哌唑嗪组,转染siRNA主要是对原代肝细胞进行分组,包括对照组B、LPS组B、si-NC组、si-Adra1a组;将WT型小鼠的原代肝细胞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空白对照)、LPS组(LPS刺激12 h)。本研究以WT型、Lbp^(-/-)型小鼠原代肝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Adra1a在LPS刺激下的变化情况,采用CCK-8、qRT-PCR、Western blot等实验方法验证哌唑嗪及si-Adra1a对Lbp^(-/-)小鼠的原代肝细胞的炎症及存活率的改善情况。结果在LPS刺激下Lbp^(-/-)小鼠的原代肝细胞Adra1a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野生型没有显著变化;抑制剂哌唑嗪组及干扰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1,P<0.05);抑制剂哌唑嗪组及si-Adra1a组的TNF-α、IL-1β炎症因子表达情况显著降低(P<0.01),与细胞损伤及炎症相关的蛋白p-p38、p-ERK、p-JNK的表达量也显著降低(P<0.01)。结论LPS刺激Lbp^(-/-)小鼠原代肝细胞后Adra1a表达上调、炎症信号因子上调,使用哌唑嗪与si-Adra1a特异性降低Adra1a表达后使LPS相关的Lbp^(-/-)小鼠原代肝细胞炎症因子明显下降,可验证敲除LBP导致Adra1a在LPS诱导的炎症调节中参与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受体α1A型受体 Lbp^(-/-)小鼠 原代肝细胞 哌唑嗪 干扰RNA MA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