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性能抗污染PVDF复合膜及其油-水乳液分离性能研究
1
作者 汪家伟 朱岳 +2 位作者 丁雅杰 王建强 刘富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7,126,共12页
本研究针对乳化含油废水处理中膜污染问题,创新性地开发了具有协同抗污结构的PVDF复合膜。通过蒸汽诱导相分离(VIPS)技术制备PVDF基膜,结合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PVP-VTES)共聚物亲水改性与逐步界面聚合工艺,在膜表面... 本研究针对乳化含油废水处理中膜污染问题,创新性地开发了具有协同抗污结构的PVDF复合膜。通过蒸汽诱导相分离(VIPS)技术制备PVDF基膜,结合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PVP-VTES)共聚物亲水改性与逐步界面聚合工艺,在膜表面形成“PVP层-聚酰胺(PA)层”双效抗污层。实验数据显示,改性膜在13 h连续运行中保持油相回收率>60%(纯度99.9%),水相回收率近100%(纯度>98%)。机理分析表明,PVP层与PA层的协同效应促进油滴在膜表面的聚结脱附,有效延缓膜污染进程。该技术为乳化含油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提供了新型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复合膜 油-水分离 抗污染 界面聚合 蒸汽诱导相分离 亲水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PVDF复合膜的制备、性能调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薛禹 谭妍妍 +2 位作者 徐余欢 武晓 张道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2-301,共10页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是一种新型二维碳化纳米材料,具有横向比率大、传输途径短和纳米通道多等独特优点。该文综述了MXene/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制备工艺,并分析了MXene与PVDF膜的电性能、机械性能、热性能、抗菌性能、环境稳...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是一种新型二维碳化纳米材料,具有横向比率大、传输途径短和纳米通道多等独特优点。该文综述了MXene/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制备工艺,并分析了MXene与PVDF膜的电性能、机械性能、热性能、抗菌性能、环境稳定性等性能之间的调控关系;综述了MXene/PVDF复合膜在分离膜、高介电膜、电磁屏蔽膜等领域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对MXene/PVDF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在当前研究阶段中,对PVDF膜进行抽滤处理仍是发挥MXene优异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进一步深入研究MXene对PVDF膜定向调控的多功能性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MXene与PVDF膜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此外,应该加强应用型研究,形成较完善的实际应用体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MXene/PVDF复合膜的自身性质和性能,推动MXene/PVDF复合膜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和实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二维材料 MXene/pvdf复合膜 聚偏氟乙烯 电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S/PVDF复合膜分离VOC/N_2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韩秋 周浩力 +1 位作者 刘公平 金万勤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81,共7页
采用涂布法制备了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氟乙烯(PDMS/PVDF)复合膜,并用于VOC/N2体系(正己烷/N2、环己烷/N2、正庚烷/N2二元混合气体)的分离,系统地考察了原料气浓度、原料气流速、操作温度对PDMS/PVDF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采用涂布法制备了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氟乙烯(PDMS/PVDF)复合膜,并用于VOC/N2体系(正己烷/N2、环己烷/N2、正庚烷/N2二元混合气体)的分离,系统地考察了原料气浓度、原料气流速、操作温度对PDMS/PVDF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原料气浓度的升高、流速的增大,VOC的渗透率及选择性均增大,而随着操作温度的升高,VOC的渗透率和选择性有所降低.连续运行三个月,膜分离性能稳定,正庚烷的渗透率为1.2×10-6 mol/(s·m2·Pa),选择性可达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MS/pvdf复合膜 VOC/N2分离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膜对PEG/ PVDF复合膜脱硫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张杏梅 赵宇航 +2 位作者 李学坤 蔡采彬 韩小龙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6-62,共7页
选用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和磷酸三乙酯3种不同溶剂,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出3种不同孔径的PVDF超滤膜,刮涂PEG后制得PEG/PVDF复合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对底膜与复合膜的形貌... 选用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和磷酸三乙酯3种不同溶剂,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出3种不同孔径的PVDF超滤膜,刮涂PEG后制得PEG/PVDF复合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对底膜与复合膜的形貌、官能团和结晶度进行分析.计算了PVDF底膜的孔尺寸和孔隙率,测试了底膜的超滤性能和PEG/PVDF复合膜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底膜对PEG/PVDF复合膜脱硫性能的影响很大,与N-甲基吡咯烷酮和N,N-二甲基乙酰胺相比,选用磷酸三乙酯作溶剂时制备的PVDF超滤膜最适合做支撑底膜,复合膜的脱硫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pvdf复合膜 渗透汽化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TiO_(2)纳米颗粒改性PVDF复合膜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季红军 童裕佳 +2 位作者 丁文龙 史丽建 李卫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4-119,127,共7页
以六水合硝酸铈、正丁醇钛为原料,通过水热合成技术制备了CeO_(2)-TiO_(2)、CeO_(2)及TiO_(2)纳米颗粒,将制备的纳米颗粒添加到聚偏氟乙烯(PVDF)中制备PVDF复合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冷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以六水合硝酸铈、正丁醇钛为原料,通过水热合成技术制备了CeO_(2)-TiO_(2)、CeO_(2)及TiO_(2)纳米颗粒,将制备的纳米颗粒添加到聚偏氟乙烯(PVDF)中制备PVDF复合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冷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CeO_(2)-TiO_(2)纳米颗粒的形貌、结构及组成进行表征;利用红外光谱(FT-IR)、原子力显微镜(AFM)以及自制错流过滤系统对纯PVDF膜及PVDF复合膜的形貌、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O_(2)-TiO_(2)纳米颗粒呈现出多孔、聚集体结构及结晶状;相对于纯PVDF膜,PVDF复合膜的纯水通量、BSA截留率及通量恢复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是PVDF-CeO_(2)-TiO_(2)(PVDF-CT)复合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有显著提升。当CeO_(2)-TiO_(2)纳米复合颗粒的质量分数为9%时,PVDF-CT复合膜对BSA的截留率达到94.1%,通量恢复率达到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复合膜 CeO_(2)-TiO_(2)纳米颗粒 水热反应 抗污染性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扬 袁怡 +2 位作者 邹意义 沈涛 刘雨晴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4,共7页
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具有优异的耐化学性和力学性能,将催化剂固定于膜表面或嵌入膜基质中制成PVDF复合膜,将膜分离和高级氧化技术相结合,不仅解决了膜污染问题,还显著提高了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本文介绍了PVDF复合膜主要制备方法(包... 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具有优异的耐化学性和力学性能,将催化剂固定于膜表面或嵌入膜基质中制成PVDF复合膜,将膜分离和高级氧化技术相结合,不仅解决了膜污染问题,还显著提高了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本文介绍了PVDF复合膜主要制备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相转化法和表面接枝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总结了PVDF复合膜在去除抗生素、染料、重金属以及其他类型污染物中的应用,并指出,PVDF复合膜的规模化生产以及对实际废水的净化是未来其应用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二氟乙烯(pvdf)复合 高级氧化工艺 水处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TiO_(2)@MoS_(2)纤维复合膜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7
作者 李成才 刘劲杨 +2 位作者 刘世雪 罗杰 朱海霖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0,共5页
含大量有机染料的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光催化分离膜的研究备受关注。本研究先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DF/PEMA膜,后进行酸处理制备出富羧基PVDF纤维复合膜,最后通过水热反应在膜表面原位沉积TiO_(2)@MoS_(2)微纳米颗粒,制备出在太... 含大量有机染料的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光催化分离膜的研究备受关注。本研究先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DF/PEMA膜,后进行酸处理制备出富羧基PVDF纤维复合膜,最后通过水热反应在膜表面原位沉积TiO_(2)@MoS_(2)微纳米颗粒,制备出在太阳光下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PVDF/TiO_(2)@MoS_(2)纤维复合膜。结果表明MoS_(2)的加入可以有效降低纤维复合膜禁带带隙能量,从而提高纤维复合膜的光催化活性;在光照4 h后对RhB的降解率达到97.1%;连续5次吸附-降解实验,纤维复合膜对RhB的降解率仍达到95%以上,表明该纤维复合膜具有优异的可重复使用性。因此,该膜在染料降解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TiO_(2)@MoS_(2)纤维复合 光催化 染料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对基于DA/PEI的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的结构与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琪 陈淑怡 +3 位作者 张晨 蒋淑红 陈红 王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123,共8页
为了对染料废水中染料和盐进行有效地分离与回收,以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为基膜,以多巴胺(DA)、单宁酸(TA)及聚乙烯亚胺(PEI)为共沉积物,以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有机相,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探讨了DA与TA及PEI与TA... 为了对染料废水中染料和盐进行有效地分离与回收,以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为基膜,以多巴胺(DA)、单宁酸(TA)及聚乙烯亚胺(PEI)为共沉积物,以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有机相,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探讨了DA与TA及PEI与TA的质量浓度比对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结构与性能及处理模拟RB5染料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ρ(DA)/ρ(TA)与ρ(PEI)/ρ(TA)分别为2/8和4/6时,膜性能最佳,此时纯水通量较不添加TA时分别提高36%和114%;模拟RB5染料废水通量较不添加TA时分别提高37%和87%;染料截留率分别为95.5%、95.4%,盐(NaCl)的截留率分别为3.95%、3.15%。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在处理模拟RB5染料废水中运行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单宁酸 聚乙烯亚胺 pvdf复合疏松纳滤 染料/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PTFE双层复合驻极体膜的制备及压电性 被引量:2
9
作者 肖慧明 徐弼军 陈钢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751-753,共3页
基于利用PTFE优异的电荷储存性能,诱导和稳定PVDFβ相的形成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压电性的思想,采用旋涂工艺和电晕放电方法制备了PVDF/PTFE复合驻极体压电膜,借助压电系数和表面电位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制备工艺对复合膜驻极体性... 基于利用PTFE优异的电荷储存性能,诱导和稳定PVDFβ相的形成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压电性的思想,采用旋涂工艺和电晕放电方法制备了PVDF/PTFE复合驻极体压电膜,借助压电系数和表面电位测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制备工艺对复合膜驻极体性能的影响,并结合XRD衍射分析,研究了结晶形态与压电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复合膜d33压电系数最高达75pC/N,明显优于PVDF单层膜,其原因与复合膜电荷存储能力的提高及复合膜PVDF微晶中β相含量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PTFE复合 驻极体 压电性 旋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紫外光界面聚合技术制备玻纤/PVDF中空纤维复合膜
10
作者 罗南 钟慧 宫辉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50,57,共11页
通过动态紫外光接枝界面聚合技术和湿法共挤出纺丝工艺制备了玻纤增强PVDF中空纤维复合膜,并将其与商业化的PVDF内支撑膜进行了对比分析.当单体质量分数为1%和2%时,玻纤与PVDF基材之间的剥离强度相比于未经接枝的原PVDF复合膜分别提高了... 通过动态紫外光接枝界面聚合技术和湿法共挤出纺丝工艺制备了玻纤增强PVDF中空纤维复合膜,并将其与商业化的PVDF内支撑膜进行了对比分析.当单体质量分数为1%和2%时,玻纤与PVDF基材之间的剥离强度相比于未经接枝的原PVDF复合膜分别提高了37.27%和168.51%;当单体质量分数为2%时,玻纤与PVDF膜材之间的结合强度达到了186.85 N/m,比商业PVDF膜(146.23 N/m)高出27.78%.在处理量为100 L/d稳定运行的A^2/O-MBR中为期30 d的对比实验发现,动态接枝膜具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和抗污染性能,其运行通量性能与商业膜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增强型pvdf复合膜 紫外光界面聚合 界面结合强度 抗污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S动力黏度对PDMS/PVDF复合渗透汽化膜形貌及优先透醇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珍 田继兰 +2 位作者 黄鲸慧 何欣平 李继定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5-351,共7页
通过改变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动力黏度,考察了PDMS/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膜的表面及断面形貌及渗透汽化优先透醇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DMS动力黏度的减小,光滑的复合膜表面变得粗糙,褶皱内出现错杂的纹路,且由于涂膜液流动性增强,渗透... 通过改变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动力黏度,考察了PDMS/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膜的表面及断面形貌及渗透汽化优先透醇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DMS动力黏度的减小,光滑的复合膜表面变得粗糙,褶皱内出现错杂的纹路,且由于涂膜液流动性增强,渗透至基膜孔中的涂膜液量增大,分离膜厚度减小。相比动力黏度(20℃)分别为2000和20000 mPa·s的PDMS制备得到的复合膜(PDMS/PVDF-2000和PDMS/PVDF-20000),动力黏度(20℃)分别为5000和10000 mPa·s的PDMS制备得到的PDMS/PVDF复合膜(PDMS/PVDF-5000和PDMS/PVDF-10000)表现出更高的分离因子和更大的渗透通量。随着操作温度的升高,PDMS/PVDF-5000和PDMS/PVDF-10000优先透醇分离因子先增大后减小,当操作温度为53℃时分离因子最大,分别达到10.47和10.23;渗透通量则呈现出随温度线性增长的趋势,在操作温度为69℃时,渗透通量最高分别达到3600.57和3845.76 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 渗透汽化 优先透醇 表面形貌 分离因子 渗透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疏油改性PVDF膜用于膜蒸馏深度处理焦化废水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建国 李剑锋 +2 位作者 任静 牟艺可 程芳琴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62,68,共6页
采用纳米SiO_2粒子协同全氟硅烷(17-FAS)对PVDF平板膜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接触角仪、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并采用该材料用于膜蒸馏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结果表明,改性后水和乙二醇的接触角分别为154.8°和1... 采用纳米SiO_2粒子协同全氟硅烷(17-FAS)对PVDF平板膜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接触角仪、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并采用该材料用于膜蒸馏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结果表明,改性后水和乙二醇的接触角分别为154.8°和137.0°,膜材料表现出了超疏水和疏油性;膜表面形成多级粗糙度结构且表面官能团发生变化,证明成功制备出SiO_2/17-FAS/PVDF复合膜材料。复合膜膜通量稳定,明显改善了原膜膜通量衰减(下降约41%)。复合膜出水中总有机碳的质量浓度从未改性前(10.0±1.3)mg/L降低至(2.0±0.3)mg/L,且色度、浊度、NH4+-N含量、UV254各指标均优于原膜出水水质。实验表明,该复合膜具有良好的抗污染性能,对膜蒸馏处理焦化废水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17-FAS/pvdf复合膜 纳米SiO2粒子 全氟硅烷(17-FAS) 蒸馏 焦化废水 抗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光照强度下Fe掺杂g-C_3N_4/PVDF膜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杭祖圣 陆炎 +4 位作者 黄玉安 谈玲华 孙旭鹏 肖泽崇 怀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52,共3页
以三聚氰胺和前躯体盐为原料,采用半封闭热解法在g-C_3N_4中引入Fe元素。结构分析表明,Fe能够通过化学键合进入g-C_3N_4的骨架结构中形成掺杂型g-C_3N_4。通过将催化剂与聚偏氯乙烯(PVDF)制成复合膜,考察了Fe引入前后g-C_3N_4在低光照... 以三聚氰胺和前躯体盐为原料,采用半封闭热解法在g-C_3N_4中引入Fe元素。结构分析表明,Fe能够通过化学键合进入g-C_3N_4的骨架结构中形成掺杂型g-C_3N_4。通过将催化剂与聚偏氯乙烯(PVDF)制成复合膜,考察了Fe引入前后g-C_3N_4在低光照强度下紫外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光催化活性。研究发现g-C_3N_4/PVDF复合膜具有吸附-迁移-光降解的链锁效应,其光降解率达到11.85%,优于g-C_3N_4粉体的2.5%;Fe的引入能提高光催化性能。在Fe掺杂体系中,光催化性能随Fe含量的提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Fe含量为1.65%(wt,质量分数),热解温度为600℃时,降解率最高达到35.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掺杂g-C3N4 pvdf复合膜 低光照强度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光照强度下氧化石墨烯-g-C_3N_4/PVDF膜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杭祖圣 陆炎 +1 位作者 黄玉安 谈玲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6,共6页
基于π-π非共价掺杂的原理,采用半封闭高温烧结法制备了GO/g-C3N4。结构分析表明,GO与g-C3N4发生了相互作用。考察了GO引入前后g-C3N4在低光照强度下紫外光降解甲基橙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掺杂适量的GO能够提高g-C3N4的光催化活性,... 基于π-π非共价掺杂的原理,采用半封闭高温烧结法制备了GO/g-C3N4。结构分析表明,GO与g-C3N4发生了相互作用。考察了GO引入前后g-C3N4在低光照强度下紫外光降解甲基橙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掺杂适量的GO能够提高g-C3N4的光催化活性,当烧结温度为500℃、GO掺杂量为0.5wt%,热解温度为500℃时光催化降解率最高,达到39.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掺杂g-C3N4 pvdf复合膜 低光照强度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油-水分离用PVDF/PDMS超疏水膜的一步法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敏 王騊 王晟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8-114,共7页
为了制备一种可用于快速油-水分离的超疏水膜,在高压电场作用下,通过静电纺丝法共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聚偏氟乙烯(PVDF),一步制备含有PVDF纳米纤维和带有PDMS微球的超疏水复合膜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氏转换红外线光... 为了制备一种可用于快速油-水分离的超疏水膜,在高压电场作用下,通过静电纺丝法共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聚偏氟乙烯(PVDF),一步制备含有PVDF纳米纤维和带有PDMS微球的超疏水复合膜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仪和光学接触角仪对该复合膜材料进行形貌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超疏水复合膜表现出优异的油-水分离性能,油-水分离通量达到6100 L/(m^(2)·h·bar),分离效率可达99.5%,并且可以连续生产,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PDMS/pvdf复合膜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TiO_(2)电纺纤维膜在光降解和油水分离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盖军 冯阳阳 +2 位作者 柴鹏 颜录科 陈涛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3-489,共7页
通过将聚偏氟乙烯(PVDF)和钛酸四丁脂(TBOT)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丙酮的混合溶剂中电纺成纤维膜(PVDF/TBOT);然后在150℃下通过一步水热法将电纺纤维膜中的TBOT还原成二氧化钛(TiO_(2)),制得在纤维表面和内部原位生长有TiO_... 通过将聚偏氟乙烯(PVDF)和钛酸四丁脂(TBOT)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丙酮的混合溶剂中电纺成纤维膜(PVDF/TBOT);然后在150℃下通过一步水热法将电纺纤维膜中的TBOT还原成二氧化钛(TiO_(2)),制得在纤维表面和内部原位生长有TiO_(2)的PVDF纤维膜材料(PVDF/TiO_(2))。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TG)分析仪、X射线衍射(XRD)仪和傅里叶红外(FT-IR)光谱仪测定原位生长在PVDF纤维上的TiO_(2)的形貌和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测试复合膜对罗丹明B、甲基橙、亚甲基蓝3种有机染料的降解效果;采用重力驱动的方法分离油水混合物;通过测试复合膜对水和油的接触角来探究复合膜的油水分离效率。研究表明:复合膜对罗丹明B、甲基橙、亚甲基蓝等有机染料都有很好的降解效果,而且具有良好的亲油疏水性能,通过对四氯甲烷和水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复合膜能够有效实现油水分离,分离效率可以高达9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TiO_(2)复合 静电纺丝 水热法 光降解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