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n attenuation of shock waves in ventilation pipes
1
作者 Wenjun Yu Shuxin Deng +5 位作者 Shengyun Chen Bingbing Yu Dongyan Jin Zhangjun Wu Yaguang Sui Huajie W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4期156-168,共13页
With different structural forms of ventilation pipes have various attenuation effects on incident shock waves while meeting ventilation requirements.The attenuation mechanism and the propagation law of shock waves in ... With different structural forms of ventilation pipes have various attenuation effects on incident shock waves while meeting ventilation requirements.The attenuation mechanism and the propagation law of shock waves in ventilation pipes of different structures are investigated by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Furthermore,for the same structure,the effects of peak pressure and positive pressure time on the attenuation rate are discussed.It is found that the attenuation rate increases with the incident shock wave pressure,and the shock wave attenuation rate tends to reach its limiting value k for the same structure and reasonably short positive pressure time.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the attenuation rate is calculated using the pressure of the shock wave as follows:diffusion chamber pipe,branch pipe and selfconsumption pipe;the attenuation rate per unit volume is calculated as follows:self-consumption pipe,branch pipe and diffusion chamber pipe.In addition,an easy method is provided to calculate the attenuation rate of the shock wave in single and multi-stage ventilation pipes.Corresponding parameters are provided for various structures,and the margin of error between the formulae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is within 10%,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ck waves Ventilation pipes Numerical modelling Explosion mechan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vertical load on deep rectangular jacked pipe considering tunnelling-induced ground loss
2
作者 LI Jian-ye FANG Qian +4 位作者 LIU Xiang WANG Gan HUANG Jun DU Jian-ming ZHANG Zi-y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5期1855-1872,共18页
Determining earth pressure on jacked pipes is essential for ensuring lining safety and calculating jacking force,especially for deep-buried pipes.To better reflect the soil arching effect resulting from the excavation... Determining earth pressure on jacked pipes is essential for ensuring lining safety and calculating jacking force,especially for deep-buried pipes.To better reflect the soil arching effect resulting from the excavation of rectangular jacked pip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arth pressure on jacked pipes,we present an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predicting the vertical earth pressure on deep-buried rectangular pipe jacking tunnels,incorporating the tunnelling-induced ground loss distribution.Our proposed analytical model consists of the upper multi-layer parabolic soil arch and the lower friction arch.The key parameters(i.e.,width and height of friction arch B and height of parabolic soil arch H 1)a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research,and an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K l is derived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incipal stress rotation angle.With consideration for the transition effect of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abolic arch zone,an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soil load transfer is derived.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our analytical solution are compared with test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to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nalytical solution.Finally,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on the soil pressure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tangular pipe jacking tunnel vertical load multi-layer parabolic soil arch model soil arc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E技术的拖拉机进气管注塑模具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冬冬 杨玉霞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7-251,共5页
以拖拉机进气管注塑模具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于CAE技术的拖拉机进气管注塑模具设计方法。首先,对拖拉机进气管塑件结构和工艺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详细介绍了CAE技术在拖拉机进气管塑件中的辅助设计功能;最后,针对模具浇注系统、推出... 以拖拉机进气管注塑模具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于CAE技术的拖拉机进气管注塑模具设计方法。首先,对拖拉机进气管塑件结构和工艺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详细介绍了CAE技术在拖拉机进气管塑件中的辅助设计功能;最后,针对模具浇注系统、推出机构、冷却系统、模架结构和模具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拖拉机进气管注塑模具的设计,大大提高了模具的成型效果和生产效率,避免设计过程中的试错和重复设计,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 进气管 注塑模具 C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粉细砂层联络通道顶管法施工地表沉降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晓龙 栗鹏超 +3 位作者 刘小锋 孙立军 郭长龙 何况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4,共8页
为研究富水粉细砂层地铁联络通道顶管法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对郑州地铁12号线08工区埋深15 m、长7.5 m的联络通道在顶管法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进行了监测,并结合“地层-主隧道-内支撑-联络通道”体系三维数值模型,深入分析了顶管掘... 为研究富水粉细砂层地铁联络通道顶管法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对郑州地铁12号线08工区埋深15 m、长7.5 m的联络通道在顶管法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进行了监测,并结合“地层-主隧道-内支撑-联络通道”体系三维数值模型,深入分析了顶管掘进过程中地表沉降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地表沉降量随着顶管机的推进逐渐增大,顶推到位后达到最大沉降值,其中台车就位、始发破洞及接收破洞阶段产生的沉降增量明显大于其他开挖阶段,设备拆除后,受卸载作用影响,地层产生一定量回弹,沉降值减小;地表沉降曲面呈漏斗状,沿联络通道中心线方向左右对称,沿垂直于中心线方向不对称,最大沉降值位于纵向距离联络通道中心靠近始发端3 m处;联络通道顶管法施工对地表横向影响范围更大,地表沉降集中发生区域近似椭圆形,其长轴垂直于联络通道中心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络通道 顶管法 数值模拟 现场监测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导管成形尺寸精度分析和控制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5
作者 余海东 程嘉 +2 位作者 高畅 赵勇 顾彬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2,共22页
导管作为火箭、飞机和船舶等装备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成形尺寸精度直接关系到装备的整体质量及服役稳定性与可靠性。建立精确的导管成形尺寸预测方法和有效的控制策略,对于提升导管系统的装配性能和装备的服役表现至关重要。首先,从导管... 导管作为火箭、飞机和船舶等装备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成形尺寸精度直接关系到装备的整体质量及服役稳定性与可靠性。建立精确的导管成形尺寸预测方法和有效的控制策略,对于提升导管系统的装配性能和装备的服役表现至关重要。首先,从导管的拓扑构型出发,探讨了导管空间构型的参数化表征方法,为尺寸精度分析提供了基础。然后,从几何特征、材料特性以及应用需求等多个维度系统地讨论了金属管材弯曲成形的主要方法,综述了现有的导管几何尺寸精度分析方法,涵盖了单弯管材成形回弹、伸长率、关键点偏移及整体多弯导管构型预测等内容。此外,探讨了无余量和有余量弯曲工艺中导管成形精度的控制与补偿方法。最后,针对航空航天及船海等领域中导管空间结构越来越复杂、装配精度要求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导管整体成形尺寸精度预测与控制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材弯曲 导管形态 导管回弹 成形精度 弯曲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归一化Astar算法的船舶管路布置 被引量:2
6
作者 林焰 张乔宇 楼建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8,共10页
为解决船舶管路布置方法中目前存在的依靠人工经验调节算法参数,权重系数的设置量级差距较大,以及求解布置方案单一的问题,提出一种网格归一化Astar (GNAstar)的布置方法.首先,采用包围盒和网格法建立数学模型.其次,通过分支管路拆分、... 为解决船舶管路布置方法中目前存在的依靠人工经验调节算法参数,权重系数的设置量级差距较大,以及求解布置方案单一的问题,提出一种网格归一化Astar (GNAstar)的布置方法.首先,采用包围盒和网格法建立数学模型.其次,通过分支管路拆分、网格标记值和父子网格搜索策略,使每一路径节点由不同目标的归一化权重值来共同决定,将传统Astar算法仅考虑长度的目标扩展成包括长度、弯头消耗和安装适用性的管路综合布置目标.最后,通过仿真案例将GNAstar算法与传统Astar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并以船舶机舱内不同管路系统为例,与文献中的蚁群算法和粒子群-Astar算法开展进一步比较.结果表明,GNAstar算法可获得有效的工程解,设计人员可通过设置不同目标的归一化权重系数来获得相应的布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管路 布置优化 Astar算法 网格归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河段顶管施工河床地表沉降影响规律 被引量:1
7
作者 盛松涛 安子玥 +1 位作者 周洪云 刘杰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141,共9页
过河段顶管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流固耦合下岩土体的重度增加、内聚力和内摩擦角降低,顶管施工中会进一步加剧土体的变形,甚至造成突水冒顶事故。以某市雨污分流工程的过河段顶管施工为依托,分析了河床地表沉降机理;运用COMSOL软件建... 过河段顶管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流固耦合下岩土体的重度增加、内聚力和内摩擦角降低,顶管施工中会进一步加剧土体的变形,甚至造成突水冒顶事故。以某市雨污分流工程的过河段顶管施工为依托,分析了河床地表沉降机理;运用COMSOL软件建立过河段顶管施工三维数值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对岩土体的c、φ值进行折减;深入研究了过河段顶管施工周边土体的应力、河床地表沉降及管道直径、注浆压力和土体弹性模量等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河床地表沉降数值模拟结果与Peck经验公式吻合度较高;管道周围土体应力呈近“M”型分布,且距离管道越近,土体应力曲线更接近“M”型;管道直径越大,最大沉降越大且沉降槽越宽;注浆压力越大、弹性模量越小,顶管开挖对土体的扰动程度越大,河床地表沉降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管施工 流固耦合 强度折减 地表沉降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砾地层小净距多孔顶管先后顶进叠加扰动效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维正 张思宇 +1 位作者 陈旺 彭焱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55,共18页
为研究小净距多孔顶管施工叠加扰动效应,依托南昌市丹霞路综合管廊工程,建立三孔顶管的三维数值模型,探究左→右→中、右→左→中、中→左→右、中→右→左、左→中→右、右→中→左这6种不同施工顺序对土体与管片受力变形的影响规律。... 为研究小净距多孔顶管施工叠加扰动效应,依托南昌市丹霞路综合管廊工程,建立三孔顶管的三维数值模型,探究左→右→中、右→左→中、中→左→右、中→右→左、左→中→右、右→中→左这6种不同施工顺序对土体与管片受力变形的影响规律。综合考虑地表沉降、土体水平位移、管片受力变形,比选出最优施工顺序,并基于此顺序分析三孔顶管引起的土拱效应,以地表沉降与管片变形为判别依据对扰动影响进行分区,同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揭示砂砾地层顶管施工时地层受力变形规律。建立地表沉降、管片变形分别与管径、管净距、埋深的经验关系,给出砂砾地层多孔顶管施工的强、中、弱影响分区界限。研究结果表明:间隔式施工比相邻顶管连续施工造成的叠加扰动小,最优顺序为依次施工外侧大直径顶管、小直径顶管及中间顶管,其地表沉降、土体水平位移、管片受力和变形较最不利值分别减少12.2%、24.4%、12%和13.6%;在顶进过程中,地表最大沉降发生在顶管轴线上方并不断叠加变大,第1孔顶管引起的地表最大沉降占最终沉降峰值的50%~70%,沉降槽宽度逐渐增大至单孔时的1.75倍;三孔顶管两侧土体水平位移不断叠加变大,两顶管中间土体水平位移较小且受施工顺序影响较大;后行管顶进会使先行管上方的土拱继续发展,中间顶管上方的土拱效应程度最强;土压力的最大增幅与降幅分别为69.5%和40.9%,顶管上方4.5 m以上土体几乎不受应力释放与土拱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顶管 施工顺序 叠加扰动 数值模拟 影响分区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测试管柱内管横向动态特性
9
作者 孙巧雷 金雨杰 +2 位作者 刘语维 田杰 冯定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4-253,共10页
深水测试管柱的性能直接影响测试系统的安全性。为了掌握深水测试管柱管中管结构中的内管在载荷作用下的横向动态特性,建立了测试管柱管中管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搭建管中管力学与流体流动性能测试台架开展实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 深水测试管柱的性能直接影响测试系统的安全性。为了掌握深水测试管柱管中管结构中的内管在载荷作用下的横向动态特性,建立了测试管柱管中管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搭建管中管力学与流体流动性能测试台架开展实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基于该模型进一步分析不同因素对深水测试管柱内管横向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内管壁厚对内管的影响明显,壁厚增加,在各个时刻,内管位移响应减小,且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特征;(2)波浪波高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波流载荷,内管的位移响应增大但振动周期保持不变;(3)作业水深在1000~1300 m内,不同作业水深工况下,内管30 cm处位移变化的总体趋势基本一致,且随作业水深增加而增大;(4)顶张力有助于增加管柱的整体横向刚度及振动阻尼,增大顶张力,管柱的横向最大变形、位移动力响应均减小。研究为深水测试作业动力学模型的完善以及测试作业的极限工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测试管柱 管中管结构 横向振动 振幅 最大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虑及刚度特性的管内机器人高精度焊缝打磨方法
10
作者 王永青 艾靖超 +2 位作者 李特 兰天 刘海波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1-358,368,共9页
针对管内机器人高精度加工难题,以管内焊缝余高修整打磨为例,提出了一种虑及刚度特性的管内机器人高精度磨削方法。首先基于轮式管内加工机器人建立了考虑气动支撑装置刚度特性的有限元仿真模型,获得了不同加工载荷和位姿下的变形关系;... 针对管内机器人高精度加工难题,以管内焊缝余高修整打磨为例,提出了一种虑及刚度特性的管内机器人高精度磨削方法。首先基于轮式管内加工机器人建立了考虑气动支撑装置刚度特性的有限元仿真模型,获得了不同加工载荷和位姿下的变形关系;然后建立了基于高度特征的焊缝识别方法,采用三次B样条模型建立了焊缝母线参数方程,从而提出了融合刚度补偿量的加工轨迹点生成方法;最后通过机器人样机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对于管内焊缝打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将约1 mm的焊缝余高精确修整至0.2 mm以内,加工后焊缝平均余高与设计余高的误差不超过5%,能够实现焊缝高精度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机器人 机器人加工 刚度 焊缝打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面下排水管渗漏引起的病害体演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丽丽 左清锋 +2 位作者 聂千朋 杨家琦 张凯威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706,共10页
提出了一种联合数值分析方法来探究因管线渗漏造成道路塌陷灾害的演化过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与离散单元法(DEM),开展渗流作用下土体侵蚀的流固耦合分析。通过有限差分法(FDM),获得不同侵蚀阶段路面结构的破坏情况。结果表明,管... 提出了一种联合数值分析方法来探究因管线渗漏造成道路塌陷灾害的演化过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与离散单元法(DEM),开展渗流作用下土体侵蚀的流固耦合分析。通过有限差分法(FDM),获得不同侵蚀阶段路面结构的破坏情况。结果表明,管道破损口周围土颗粒在渗流作用下不断流失,逐渐呈现出漏斗状侵蚀空洞,空洞的形态取决于管道破损口的位置。基于CFD-DEM流固耦合计算结果,按照剩余颗粒数占比,将侵蚀过程分为5个阶段。将侵蚀坑拓扑形态导入FDM软件,施加路面荷载后的计算结果显示,第1、2阶段路面下方土体承载能力缓慢下降,路面尚未破坏;从第3阶段开始,土体流失过多,承载能力大幅降低,路面裂缝迅速扩展;第4、5阶段侵蚀坑过大,路面结构层断裂并失去承载能力,产生大面积坍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管渗漏 路面塌陷 离散元 流固耦合 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管相贯焊接曲线轨迹的离散方法研究
12
作者 王君 陈俊杰 +1 位作者 蔡一杰 姜荣俊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8-171,177,共5页
目前相贯线焊缝主要采用等参数法离散,此方法并未考虑曲线离散时产生的弓高误差对结果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焊接曲线的离散方法,建立具有普遍适应性的焊缝曲线的斜交偏置数学模型。结合曲率、扰率和弦长三个因素对空间曲线离散的弓高... 目前相贯线焊缝主要采用等参数法离散,此方法并未考虑曲线离散时产生的弓高误差对结果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焊接曲线的离散方法,建立具有普遍适应性的焊缝曲线的斜交偏置数学模型。结合曲率、扰率和弦长三个因素对空间曲线离散的弓高误差影响,分别采用等参数法、等弦长法和等弓高误差变步长法对焊缝曲线进行直线插补。通过仿真实验比较了三种离散方法的弓高误差和分段数,结果表明等弓高误差变步长法离散效果最好,整体弓高误差变化平稳,每段误差均在要求范围内。同时分段数量最少,焊接机器人移动距离最短,可以提高焊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管相贯线 弓高误差 曲线离散 工业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长输流管道大变形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伟 曹润青 +2 位作者 胡嘉纯 代胡亮 王琳 《力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74,共62页
细长输流管道是发动机液压装置、航空加油机、核工业热交换器、海洋钻井平台等工程装备系统的一类重要结构.当流速较高时,细长管道可能会发生屈曲或颤振等流致失稳现象,严重时可酿成重大安全事故.输流管道的流致失稳及其非线性振动是典... 细长输流管道是发动机液压装置、航空加油机、核工业热交换器、海洋钻井平台等工程装备系统的一类重要结构.当流速较高时,细长管道可能会发生屈曲或颤振等流致失稳现象,严重时可酿成重大安全事故.输流管道的流致失稳及其非线性振动是典型的流固耦合力学行为,已成为结构动力学、流固耦合力学等研究领域的一个普遍性范例.在建立动力学方程、明确稳定性机理和分析非线性振动规律之后,近年来人们极其关注输流管道的大变形/大位移动力学问题.本文系统介绍了细长输流管道非线性振动,特别是其弯曲大变形动力学的研究进展.首先,概述了输流管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及其分类,简要分析了一些常用假设的合理性.其次,重点介绍了泰勒展开近似模型、几何精确理论模型、绝对节点坐标描述计算模型、数据驱动模型及相关的其他建模与求解方法.然后,针对两端支撑管道和悬臂管道两类有本质区别的动力学系统,回顾了其非线性动力学机理与演化规律,重点介绍了悬臂管道从小变形假设到大变形响应的一些新近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还介绍了提高输流管稳定性、抑制输流管非线性振动和利用输流管大变形响应的主要方法.最后,对细长输流管道大变形动力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指出值得关注的几个基础性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流管道 流固耦合 大变形动力学 几何精确模型 绝对节点坐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PP修复腐蚀与脱节钢筋混凝土管道的接头力学行为
14
作者 方宏远 初佳军 +3 位作者 李斌 张富鑫 王念念 杜雪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34-850,共17页
钢筋混凝土管道(RCP)接头问题是引发管道失效的主要诱因.采用原位固化法(CIPP)技术可有效修复接头病害,但修复后复合结构的协载特性尚不明确.为此,开展了CIPP-RCP接头复合结构三边加载试验,分析了内衬壁厚、腐蚀宽度、顶部腐蚀深度和脱... 钢筋混凝土管道(RCP)接头问题是引发管道失效的主要诱因.采用原位固化法(CIPP)技术可有效修复接头病害,但修复后复合结构的协载特性尚不明确.为此,开展了CIPP-RCP接头复合结构三边加载试验,分析了内衬壁厚、腐蚀宽度、顶部腐蚀深度和脱节长度对接头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和内衬应变的影响规律.基于双线性牵引-分离响应的黏结单元,建立了复合结构三维数值模型,探讨了各因素对CIPP内衬von Mises应力的影响,并基于模拟结果推导了内衬最大von Mises应力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复合结构失效过程分为线性增长、屈服强化、波动下降和稳定下降4个阶段,达到屈服荷载后接头顶部和底部内壁率先开裂.内衬壁厚从4 mm增至16 mm时,屈服荷载与极限荷载分别增长31.8%和80.3%.顶部腐蚀深度小于保护层厚度时,腐蚀宽度扩大对复合结构的屈服荷载影响可以忽略,极限荷载与腐蚀宽度呈正相关;顶部腐蚀深度大于保护层厚度时,复合结构的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骤降.脱节长度小于10 cm时,CIPP可有效恢复原RCP接头的极限荷载;脱节长度大于10 cm时,修复效果减弱.内衬应变发展呈线性缓慢增长和非线性快速增长两个阶段.内衬壁厚与腐蚀宽度越大,内衬越稳定;顶部腐蚀深度与脱节长度越大,内衬越易屈服.推导的内衬最大von Mises应力预测方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固化法 钢筋混凝土管道 腐蚀 脱节 复合结构 三边加载试验 接头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管件结构点云配准的激光SLAM算法
15
作者 朱江 游泽炀 +2 位作者 宋伟 朱世强 郑涛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管道巡检机器人执行天然气管道内部任务的重要前提是具备定位建图能力。主流激光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技术在管道环境中面临两大问题:显著特征点数量不足和点云难以配准。这些问题导致SLAM算法定位精度降低,稳定性差。为了解决该问... 管道巡检机器人执行天然气管道内部任务的重要前提是具备定位建图能力。主流激光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技术在管道环境中面临两大问题:显著特征点数量不足和点云难以配准。这些问题导致SLAM算法定位精度降低,稳定性差。为了解决该问题,在FAST-LIO2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管件结构点云配准的激光SLAM算法。首先,针对特征点数量不足的问题,通过融合管件形状的几何先验,优化了特征提取算法。其次,针对管道中点云的几何特征配准退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管件结构信息的配准优化方法,提取出管件的结构信息并根据管件类型进行配准。最后,通过实验结果证明所提算法较FAST-LIO2算法在管道环境下具有更好的定位精度和鲁棒性,定位精度(均方根误差)提升了30%,为管道机器人定位建图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SLAM 管件 退化环境 点云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机柜用空调热管一体化设备运行参数优化
16
作者 崔四齐 李慧鑫 +3 位作者 白静 李程 张毅 郑慧凡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4,111,共7页
为了解决通信机柜传统空调能耗过高、温控效果差等问题,开发了一种通信机柜用空调热管一体化设备(IEHA)。通过实验探究不同运行参数对设备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室内外温度分别为35、15℃时,优化热管冷凝端和蒸发端风... 为了解决通信机柜传统空调能耗过高、温控效果差等问题,开发了一种通信机柜用空调热管一体化设备(IEHA)。通过实验探究不同运行参数对设备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室内外温度分别为35、15℃时,优化热管冷凝端和蒸发端风机转速,制冷量可分别提高20.43%和18.10%;在室内外温度均为35℃时,优化冷凝、蒸发风机转速和压缩机转速,制冷量可分别提高1.33%、12.68%和25.80%。与通信机柜传统空调相比,IEHA的全年节能率达65.17%,比未优化时提高了5.17%;机柜内热负荷分别为1.5、2.0、2.5、3.0 kW时,IEHA的自然冷源利用率分别为62.74%、44.86%、28.56%、23.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机柜 空调 热管 运行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地面集输系统中后期增压模拟与分析
17
作者 李超 何泉 +4 位作者 李怡超 练兴元 李俊妤 周军 梁光川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0-235,共6页
剖析了致密气集输系统中后期增压所面临的问题。首先根据增压位置的不同,分析了致密气集输系统中的6种增压工艺,并以致密气田某井区管网结构为例,通过TGNET仿真建模,反算各平台增压时机和执行间歇生产的最低压力,模拟了集输系统在不同... 剖析了致密气集输系统中后期增压所面临的问题。首先根据增压位置的不同,分析了致密气集输系统中的6种增压工艺,并以致密气田某井区管网结构为例,通过TGNET仿真建模,反算各平台增压时机和执行间歇生产的最低压力,模拟了集输系统在不同生产时期和进站压力下,共20组增压方案的压缩机配置和运行情况,以及间歇生产阶段对压缩机运行参数的影响,为致密气地面集输系统中后期增压方案的确定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集输系统 增压方案 管网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驱动小型管道机器人设计及其应用
18
作者 刘均波 朱新民 +1 位作者 王立梅 毕雅静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66-969,共4页
针对在管道施工及运行维护过程中,由于管道排布密度大、管径小、长距离、湿滑、坡度起伏等因素造成的管道焊接内检、管内清理、焊口补漆、工程终检等很难或无法实现等问题,设计开发并优化了一种新型全驱动管道机器人平台结构,通过设计... 针对在管道施工及运行维护过程中,由于管道排布密度大、管径小、长距离、湿滑、坡度起伏等因素造成的管道焊接内检、管内清理、焊口补漆、工程终检等很难或无法实现等问题,设计开发并优化了一种新型全驱动管道机器人平台结构,通过设计改进控制系统,设计小体积动力单元及架体结构,成功研制出体积小、适合小管径的驱动单元,有效提高了管道机器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试验和应用结果表明,该机器人在复杂管道环境下表现出良好的机动性与操控性能,能够实现对任意坡度的小口径管道进行全面检测与维护,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径管道 管道机器人 机器人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地下输水管涵运行期地表渗水数值模拟分析
19
作者 袁鸿鹄 黄勇 +2 位作者 毛莹 宫晓明 李宏恩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86-391,共6页
城市大型地下输水管涵运行期,地表渗水问题引起各方关注。以某城市大型地下输水管涵地面渗水为背景,针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地表渗水数值模拟分析研究。选取典型断面,通过设置衬砌不同的渗透系数来反映管涵的不同渗漏程度,进... 城市大型地下输水管涵运行期,地表渗水问题引起各方关注。以某城市大型地下输水管涵地面渗水为背景,针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地表渗水数值模拟分析研究。选取典型断面,通过设置衬砌不同的渗透系数来反映管涵的不同渗漏程度,进而分析对地表渗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衬砌的渗漏越严重,衬砌孔压消散越小,衬砌顶部土体孔压增加越明显,地表孔压随之增大;在衬砌渗透系数达到1 m/d,长期渗流作用下地表有点状水出漏;对比现场地下水监测资料,与模拟值比较接近。研究成果对于类似城市大型地下输水管涵设计与运行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 输水 管涵 地表渗水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排模式下地铁共建管廊综合井渗流规律研究
20
作者 张国军 李明宇 +3 位作者 罗庆斐 臧加浩 余海波 王峥峥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5-422,共8页
以深圳市地铁14号线共建管廊为工程背景,采用自主设计的试验装置,模拟研究不同透水盲管渗透系数下综合井的渗流规律.同时,利用COMSOL软件建立综合井渗流模型研究透水盲管渗透系数,并通过对比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 以深圳市地铁14号线共建管廊为工程背景,采用自主设计的试验装置,模拟研究不同透水盲管渗透系数下综合井的渗流规律.同时,利用COMSOL软件建立综合井渗流模型研究透水盲管渗透系数,并通过对比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进而研究不同透水盲管管径下综合井的渗流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透水盲管渗透系数对应的孔隙水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小,减小速度先快后慢.在相同时间段内,随着透水盲管渗透系数的降低,孔隙水压力的变化量为1.87~1.96kPa.此外,孔隙水压力随着透水盲管渗透系数的减小而增大,增大幅度为0.01~1.27kPa.当透水盲管渗透系数大于1.192m/s时,侧墙外孔隙水压力并未减小;而当透水盲管渗透系数小于或等于1.192m/s时,侧墙外孔隙水压力降幅为0.001~0.012MPa.随着透水盲管管径的增大,孔隙水压力减小速度先快后慢,并且在靠近排水系统的侧墙处孔隙水压力变化最大.综上,建议透水盲管管径为0.10~0.16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综合井 渗流规律 透水盲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