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分离方式对PVC/PVDF/PMMA共混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徐晶晶 王军 罗文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5-29,34,共6页
在PVC/PVDF/PMMA共混比为6∶1∶3,聚合物质量分数为16%的条件下,考察了该体系相分离方式随添加剂PEG200,400,600的加入,溶剂二甲基乙酰胺(DMAc)减少而变化的情况.并通过电镜扫描(SEM)、水通量及孔隙率的测试和拉伸试验,探讨了相分离方式... 在PVC/PVDF/PMMA共混比为6∶1∶3,聚合物质量分数为16%的条件下,考察了该体系相分离方式随添加剂PEG200,400,600的加入,溶剂二甲基乙酰胺(DMAc)减少而变化的情况.并通过电镜扫描(SEM)、水通量及孔隙率的测试和拉伸试验,探讨了相分离方式(扩散诱导相分离DIPS、热致相分离TIPS、扩散诱导相分离DIPS与热致相分离TIPS相结合)及PEG分子量对PVC/PVDF/PMMA共混膜断面形态结构、水通量、孔隙率、拉伸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G分子量为200,400,600,加入量分别达到15%,18%,20%时,在常温下共混体系的相分离方式将由DIPS变为DIPS与TIPS相结合或单纯的TIPS;通过TIPS得到的PVC/PVDF/PMMA共混膜断面形态结构为海绵状,表面比较粗糙,水通量较DIPS和DIPS与TIPS结合得到的膜稍低,截留率和拉伸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EG分子量对TIPS得到的膜的微观结构有明显的影响;由DIPS得到的膜,由致密皮层与指状大孔构成,由DIPS与TIPS相结合得到的膜,除了皮层与指状大孔外,还有海绵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pvdf/pmma共混膜 扩散诱导相分离(DIPS) 热致相分离(TIPS) 添加剂 P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无机小分子物质对PVC/PVDF/PMMA共混膜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刘师卓 叶文婷 +2 位作者 王君翔 洪倩倩 王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9-43,共5页
讨论了纳米无机小分子物质TiO2、SiO2、Al2O3对PVC/PVDF/PMMA共混溶液的剪切黏度及其共混膜形态结构、水通量及机械性能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小分子TiO2、SiO2、Al2O3的加入均能使PVC/PVDF/PMMA共混溶液的剪切粘度增加,但TiO2增... 讨论了纳米无机小分子物质TiO2、SiO2、Al2O3对PVC/PVDF/PMMA共混溶液的剪切黏度及其共混膜形态结构、水通量及机械性能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小分子TiO2、SiO2、Al2O3的加入均能使PVC/PVDF/PMMA共混溶液的剪切粘度增加,但TiO2增加的程度最大,SiO2、Al2O3增加的程度相当;纳米TiO2、SiO2、Al2O3对使PVC/PVDF/PMMA共混膜的水通量和韧性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且加入量为2%时,提高程度最大;SiO2、Al2O3对共混膜的结构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使共混膜的拉伸强度略有降低,TiO2的加入对膜的结构没有太大的影响,但能使共混膜的拉伸强度略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pvdf pmma 纳米无机小分子物质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ST体系的PVDF/SMA共混膜制备及含油乳液分离研究
3
作者 司新宇 程泽寰 +1 位作者 陈宇超 肖通虎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79,共7页
微滤(MF)膜孔径结构可控,在含油乳液过程有着能耗低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本文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共混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氯化镁(MgCl_(2))为添加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构建了一个具... 微滤(MF)膜孔径结构可控,在含油乳液过程有着能耗低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本文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共混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氯化镁(MgCl_(2))为添加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构建了一个具有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现象的铸膜液体系,研究了体系LCST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复合相分离法(NTIPS)制备了PVDF/SMA共混膜。探究了SMA含量、凝胶浴温度等因素对膜结构、机械性能和含油乳液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LCST铸膜液体系,可以通过调节凝胶浴温度,实现膜的结构从指状孔向双连续网络孔结构的转变。应用于含油乳液分离,PVDF/SMA共混膜S-1.2对含油乳液的截留率可达到99.7%,与不含SMA的纯PVDF膜S-0相比,PVDF/SMA共混膜S-1.2的纯水通量恢复率从82.5%升高到88.3%,不可逆污染阻力与膜本征阻力的比值由21.1%降至13.2%,表现出更优的耐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SMA 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 结构调控 含油乳液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PMMA/CA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淑梅 王湛 +3 位作者 张新妙 刘淑秀 武文娟 刘德忠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3-67,73,共6页
主要讨论了PVDF(聚偏氟乙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A(醋酸纤维素)三元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并研究了影响膜性能的主要因素.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PVDF/PM-MA/CA体系中,PVDF同亲水性物质PMMA和CA的共混比是影响共混膜的水通量的首要因素... 主要讨论了PVDF(聚偏氟乙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A(醋酸纤维素)三元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并研究了影响膜性能的主要因素.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PVDF/PM-MA/CA体系中,PVDF同亲水性物质PMMA和CA的共混比是影响共混膜的水通量的首要因素;而PMMA与CA的共混比则对共混膜强度影响最大,当PMMA与CA的质量共混比为1∶1时,膜强度最大;PMMA对膜的亲水性有较大的贡献,共混膜中只要有PMMA加入,其润湿角就变得同纯PMMA膜的润湿角相接近,通过采用红外衰减全反射法和干膜撕裂法,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上证明了PVDF/PMMA/CA制膜体系在自来水中将会发生分层凝胶现象;综合考虑膜的各种性能,针对PVDF/PMMA/CA体系,较佳的制膜条件定为A8B3C2D2,也就是PVDF/CA/PMMA的质量共混比为12∶2∶1,以质量溶剂比为8∶2的二甲基甲酰胺(DMF)/冰乙酸混合溶剂溶解,制得的膜的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 pmma CA 正交试验 聚偏氟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醋酸纤维素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PEG对PVC/PVDF/PMAMA共混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玉龙 陈高升 王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37,共4页
讨论了聚乙二醇(PEG200、PEG400、PEG600)对PVC/PVDF/PMMA共混溶液的剪切粘度及其共混膜的断面形态结构、水通量、截留率和机械性能等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合物质量百分含量不变的情况下,PEG200、400、600的加入均能使铸膜液的... 讨论了聚乙二醇(PEG200、PEG400、PEG600)对PVC/PVDF/PMMA共混溶液的剪切粘度及其共混膜的断面形态结构、水通量、截留率和机械性能等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合物质量百分含量不变的情况下,PEG200、400、600的加入均能使铸膜液的粘度增加,PEG200使粘度增加的最多,PEG600最少;PEG600使PVC/PVDF/PMMA共混膜水通量增加的最多,PEG200最少,而PEG200使膜的截留率增加最多,PEG600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pvdf pmma 添加剂 聚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三嵌段PDMAEMA/PMMA聚合物共混改性PVDF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军强 闫彩霞 +4 位作者 周婷婷 韩洪蕊 冯霞 赵义平 陈莉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24,30,共7页
为了制备pH刺激响应型智能膜,并为膜改性提供结构可控的两亲性聚合物共混改性剂,以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为亲水链段、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疏水链段,通过RAFT聚合合成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PDMAEMA-b-PMMA-b-PDMAEMA(PDM... 为了制备pH刺激响应型智能膜,并为膜改性提供结构可控的两亲性聚合物共混改性剂,以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为亲水链段、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疏水链段,通过RAFT聚合合成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PDMAEMA-b-PMMA-b-PDMAEMA(PDMD),采用1H-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以PDMD作为改性剂,通过NIPS法制备PVDF改性膜,采用ATR-FTIR、XPS、SEM和接触角测定仪对PDMD/PVDF改性膜的表面化学结构、微观形貌和亲水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改性剂的增加,PDMD/PVDF改性膜表面PDMAEMA含量增加,改性PVDF膜的初始接触角由纯膜的108.9°降低至92.4°,纯水(pH 5.2)通量由纯膜的15.0 L/(m2·h)增大至250.0 L/(m2·h);并且改性膜随着纯水pH值的逐渐减小,膜通量减小,纯水pH值从11降到3时,通量从225.6 L/(m2·h)降至91.2 L/(m2·h).因此PDMD的加入改善了PVDF膜亲水性,可为pH刺激响应型智能膜的构建提供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RAFT pvdf 改性 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β-CD剂的PVDF/PMMA共混超滤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健平 罗严 奚旦立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3,共6页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为第二种聚合物成分与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并添加β-环糊精(β-CD)至铸膜液中,采用L-S相转化法制膜;通过对膜水通量、截留率和强度等的分析,讨论了不同β-CD添加量对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共混体系...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为第二种聚合物成分与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并添加β-环糊精(β-CD)至铸膜液中,采用L-S相转化法制膜;通过对膜水通量、截留率和强度等的分析,讨论了不同β-CD添加量对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共混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β-CD的添加改善了膜的性能,提高了膜的水通量和截留率等,而且当β-CD的添加量为5%时膜的性能最优;研究对芳香类化合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添加β-CD的膜比不含β-CD的基膜对多环芳烃(PAHs)有更高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pv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β-环糊精(β-CD) 多环芳烃(PAHs) 超滤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PAN 共混超滤膜的研究 Ⅰ.PVC 与 PAN 相容性对共混超滤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8
作者 丁马太 余乃梅 +2 位作者 何旭敏 丁俊琪 杨建灵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11-218,共8页
在增混剂用量固定情况下,PVC 与PAN 的共混比直接影响其相容性。而相容性主要对PVC/PAN 共混超滤膜的表层孔径产生影响。相容性较好时,表层孔径极小,膜呈明显的不对称性,截留率高,但透水率较低,反之亦然。可见,通过对两种高聚物相容性... 在增混剂用量固定情况下,PVC 与PAN 的共混比直接影响其相容性。而相容性主要对PVC/PAN 共混超滤膜的表层孔径产生影响。相容性较好时,表层孔径极小,膜呈明显的不对称性,截留率高,但透水率较低,反之亦然。可见,通过对两种高聚物相容性的调整,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对超滤膜平均孔径的控制,尤其对制备技术难度较大的大孔径超滤膜可期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相容性 pvc/P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PVC/PVB共混超滤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强 李磊 +4 位作者 林汉阳 洪昱斌 丁马太 何旭敏 蓝伟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64-1367,共4页
通过干-湿相转化法,制备聚氯乙烯(PVC)/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共混平板超滤膜;考察了3种不同型号的PVB型号、添加剂聚乙二醇(PEG)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在铸膜液中的含量的不同对共混超滤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B对PVC共混改性可有效改... 通过干-湿相转化法,制备聚氯乙烯(PVC)/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共混平板超滤膜;考察了3种不同型号的PVB型号、添加剂聚乙二醇(PEG)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在铸膜液中的含量的不同对共混超滤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B对PVC共混改性可有效改善膜的性能,在不同型号的PVB中PVB-60T对膜亲水性和分离性能改善最为显著;当PEG含量为5%,PVP含量分别为5%和1%时,PVC/PVB共混膜分离性能较佳,纯水通量为510.1L/(m2.h),截留率为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PVB 超滤 改性 PEG PV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PVA共混膜的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李娜娜 肖长发 安树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75-1980,共6页
采用湿法相转化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聚乙烯醇(PVA)共混膜,研究了PVDF/PVA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并讨论了PVDF/PVA共混比、固含量、添加剂浓度、凝固条件与后处理对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DF/PVA为不相容体系,在成膜过程中产... 采用湿法相转化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聚乙烯醇(PVA)共混膜,研究了PVDF/PVA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并讨论了PVDF/PVA共混比、固含量、添加剂浓度、凝固条件与后处理对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DF/PVA为不相容体系,在成膜过程中产生界面微孔;随PVA含量增加,PVDF/PVA共混膜水通量先增大后减小,在PVDF/PVA为8/2时呈较大值,截留率变化趋势则相反;PVA的存在明显改善了PVDF/PVA共混膜的亲水性,表现为随其含量增加共混膜接触角明显减小;随固含量增加,膜厚度增加,孔隙率降低,水通量减小,截留率升高;添加剂PEG600浓度为6%时,孔隙率高,水通量大,但截留率低;凝固浴种类直接影响膜结构及性能;热处理可完善膜结构从而获得性能更优的膜。选择适当的铸膜条件可制成较好的膜产品,而且共混膜通量明显大于各组分通量的加权,表明共混是一种改善PVDF膜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PVA 界面微孔 相容性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PS共混超滤膜的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尹秀丽 邓桦 杨溥臣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研究了PVDF与PS的不同溶混性。分析了聚合物溶混程度变化及工艺条件改变对膜形态结构及使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VDF和PS属部分溶混体系,由这种溶混体系制成的超滤膜水通量有较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 pvdf PS 超滤 高聚物 体系 水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PVDF/CPE共混体系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方少明 陈志军 +2 位作者 周立明 崔广三 王瑞丽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4-15,27,共3页
以CPE作为PVC/PVDF的增容剂,研究了PVC/PVDF/CPE三元共混新体系。对不同组成的共混物的物理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讨论了PVDF/CPE对PVC的增韧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CPE对PVC/PVDF共... 以CPE作为PVC/PVDF的增容剂,研究了PVC/PVDF/CPE三元共混新体系。对不同组成的共混物的物理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讨论了PVDF/CPE对PVC的增韧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CPE对PVC/PVDF共混体系有明显的增容作用,PVDF/CPE并用对增韧PVC有显著的协同效应。当PVDF/CPE用量比为24~3∶1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pvdf CPE 改性 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共混PVDF超滤膜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孟晓荣 张海珍 +3 位作者 黄丹曦 赵亮 王磊 王旭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0-664,共5页
根据铸膜液粘度、凝胶点温度及相转化动力学行为,结合SEM和AFM技术及泡点压力、亲水接触角等检测手段,考察了PVDF/DMAc体系中,共混添加PVA、PMMA、PVP及其组合对相转化进程及膜结构参数和性能等的影响。结果显示,PVA和PM-MA共混PVDF铸... 根据铸膜液粘度、凝胶点温度及相转化动力学行为,结合SEM和AFM技术及泡点压力、亲水接触角等检测手段,考察了PVDF/DMAc体系中,共混添加PVA、PMMA、PVP及其组合对相转化进程及膜结构参数和性能等的影响。结果显示,PVA和PM-MA共混PVDF铸膜液的粘度和凝胶点升高,导致延迟分相并减缓了相分离及固化速度,膜内部大孔和海绵结构相互贯穿,膜亲水性较好。PVP和PMMA共混PVDF体系发生瞬时分相,液-液分相与液-固分相同时并存,膜内部大孔通透,支撑层致密,分离性能优良。PMMA能有效改善三元共混膜表面的粗糙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超滤 相转化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PS共混微孔膜的制备 被引量:11
14
作者 贠延滨 李继定 马润宇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14,20,共6页
将聚偏氟乙烯和聚砜共混,通过溶胶-凝胶相转化法研制高孔隙率微孔膜.考察了聚合物浓度、PVDF/PS配比、溶剂种类和组成、添加剂浓度、凝胶浴温度和组成、溶剂挥发时间和热处理温度对膜孔径和孔隙率的影响.实验发现:使用DMF/DMAc混合溶剂... 将聚偏氟乙烯和聚砜共混,通过溶胶-凝胶相转化法研制高孔隙率微孔膜.考察了聚合物浓度、PVDF/PS配比、溶剂种类和组成、添加剂浓度、凝胶浴温度和组成、溶剂挥发时间和热处理温度对膜孔径和孔隙率的影响.实验发现:使用DMF/DMAc混合溶剂可提高膜孔径和孔隙率;随LiCl含量的增加,膜孔径和孔隙率逐步增加;凝胶浴温度对膜的水通量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凝胶浴组成对膜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延长溶剂挥发时间,导致平均孔径减小.选择适当的膜液组成,可制得孔径为0.2~1.0μm,孔隙率达到90%以上的PVDF/PS共混微孔膜,而且共混膜的孔隙率比单组分PVDF膜有大幅度的提高.说明共混化是一种改善PVDF膜性能的有效方法,具有极好的实用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 聚偏氟乙烯(pvdf) 聚砜(PS) 相转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Al2O3共混制备PVDF膜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5
作者 任广义 宋小三 +2 位作者 王三反 郑洋洋 杨青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9-82,共4页
采用热压法技术制备PVDF-PVC-Al2O3(PPA)半均相阳离子交换膜。研究了PVC-Al2O3纳米颗粒含量对PPA膜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中添加剂含量的增加,膜的含水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合成膜中氧化铝纳米颗粒负载率的增加也使离子交换容量... 采用热压法技术制备PVDF-PVC-Al2O3(PPA)半均相阳离子交换膜。研究了PVC-Al2O3纳米颗粒含量对PPA膜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中添加剂含量的增加,膜的含水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合成膜中氧化铝纳米颗粒负载率的增加也使离子交换容量有高有低。同时PPA膜中PVC-Al2O3的质量分数增加至PVDF质量的2%后,氯化钾溶液中膜的选择性和迁移数的到改善,有2%左右的提高,并趋于一定程度不再下降。适量的PVC-Al2O3含量对降低膜面电阻有很好的效果,而且PPA膜的氧化稳定性也很好,很有制备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pvdf) 聚氯乙烯(pvc)-Al2O3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SPES共混膜的制备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俊 王军 +1 位作者 蒋淑红 陈银川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9-34,共6页
为提高聚氯乙烯(PVC)膜的亲水性及其耐污染性,将聚醚砜(PES)磺化得到磺化聚醚砜(SPES),然后利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将PVC与SPES共混,通过溶剂-非溶剂扩散诱导相分离的方法制备了PVC-SPES共混膜。在此基础上对PVC-SPES共混膜的性能进行了测试... 为提高聚氯乙烯(PVC)膜的亲水性及其耐污染性,将聚醚砜(PES)磺化得到磺化聚醚砜(SPES),然后利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将PVC与SPES共混,通过溶剂-非溶剂扩散诱导相分离的方法制备了PVC-SPES共混膜。在此基础上对PVC-SPES共混膜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包括膜的断面和表面微观结构电镜扫描、水通量、截留率、机械强度、含水率和表面接触角的测试及膜表面化学成分的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同时对PVC膜与PVC-SPES共混膜在对生化降解后的污水过滤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VC-SPES共混膜为典型的非对称多孔膜;PVC-SPES共混膜水通量、机械强度和亲水性较PVC膜有显著提高,截留率略有下降;PVC-SPES共混膜比PVC膜具有更优良的耐污染性能,共混比(PVC和SPES的质量比)为8/2时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聚醚砜(SPES) 聚氯乙烯(pvc) pvc-SPES 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PVDF共混物形貌及其中空纤维膜制备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晓宇 肖长发 +1 位作者 梁海先 安树林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9-11,共3页
通过SEM分析了聚氨酯(PU)与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物熔体组成与其挤出物形貌之间的关系,确定了PU/PVDF共混物经熔融纺丝制备中空纤维膜的较优配比,并对PU/PVDF共混中空纤维膜微孔结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结合聚合物共混界面相... 通过SEM分析了聚氨酯(PU)与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物熔体组成与其挤出物形貌之间的关系,确定了PU/PVDF共混物经熔融纺丝制备中空纤维膜的较优配比,并对PU/PVDF共混中空纤维膜微孔结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结合聚合物共混界面相分离原理及熔融纺丝-冷拉伸法可制得通透性较好的PU/PVDF共混中空纤维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pvdf 熔体纺丝 中空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PAN共混超滤膜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马太 何旭敏 +4 位作者 丁俊琪 夏海平 骆惠雄 杨建灵 余乃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10-113,共4页
以聚氯乙烯(PVC)和聚丙烯腈(PAN)为材质,在特种增容剂存在下共混制膜。实验表明,在所用比例下制备的超滤膜,PVC构成连续相,PAN构成分散相。PVC与PAN的相容性和铸膜液的浓度主要影响膜的孔径,必须以牺牲水通量来换取截留率的提高。PVC分... 以聚氯乙烯(PVC)和聚丙烯腈(PAN)为材质,在特种增容剂存在下共混制膜。实验表明,在所用比例下制备的超滤膜,PVC构成连续相,PAN构成分散相。PVC与PAN的相容性和铸膜液的浓度主要影响膜的孔径,必须以牺牲水通量来换取截留率的提高。PVC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除对孔径大小有影响外,同时影响孔径的均一程度。而合适的添加剂(如聚乙二醇,PEG)则既可使膜孔缩小,又可有效地提高开放型膜孔所占的比例,从而使截留率和水通量同时得到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相容性 pvc P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PU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梓年 张楠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5-28,共4页
利用湿法相转化法,将PU与PVC进行共混制备PVC微孔膜.利用扫描电镜(SEM)对PVC/PU共混膜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并测试了PVC/PU共混膜水通量和截留率.结果表明,加入PU后改变了铸膜液的分相过程,从共混膜SEM照片的断面结构可见其皮层厚度增加... 利用湿法相转化法,将PU与PVC进行共混制备PVC微孔膜.利用扫描电镜(SEM)对PVC/PU共混膜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并测试了PVC/PU共混膜水通量和截留率.结果表明,加入PU后改变了铸膜液的分相过程,从共混膜SEM照片的断面结构可见其皮层厚度增加,指状孔尺寸减少,数量增加;PVC/PU(8/2)共混膜截留率维持不变,而水通量的增加了近50%.利用制备的PVC/PU膜对造纸黑液进行处理,在COD和色度去除率相当的情形下,处理速度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P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固条件对PVDF/PVA共混中空纤维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娜娜 肖长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共4页
采用干湿法纺丝工艺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聚乙烯醇(PVA)共混中空纤维膜,讨论凝固条件对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旨在选择适当的凝固条件,制备性能较优的PVDF/PVA共混中空纤维膜。结果表明:凝固浴为液氮时,孔结构非常致密;凝固浴为水时,随... 采用干湿法纺丝工艺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聚乙烯醇(PVA)共混中空纤维膜,讨论凝固条件对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旨在选择适当的凝固条件,制备性能较优的PVDF/PVA共混中空纤维膜。结果表明:凝固浴为液氮时,孔结构非常致密;凝固浴为水时,随凝固浴温度升高,外皮层界面孔数量较少但尺寸增大,且由裂缝状转变为圆孔状,靠近外层的指状孔延长,孔结构变疏松;凝固浴温度升高,水通量增大,卵清蛋白截留率降低;较高的凝固浴温度有利于PVDF结晶和拉伸强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PVA 中空纤维 凝固条件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