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A-g-PAAm/α-Al_2O_3渗透汽化复合膜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2
1
作者 韩光鲁 张琪 +4 位作者 吴婷 张环茹 刘奇 韶晖 钟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0-93,112,共5页
以聚乙烯醇(PVA)和丙烯酰胺(AAm)为原料,合成了不同接枝度的PVA接枝PAAm共聚物(PVA-g-PAAm),并以0.2um的a-Al2O3为支撑体成功制备出两种PVA-g-PAAm/a-Al2O3渗透汽化复合膜。用黏度法测定了不同接枝度共聚物的黏均分子量,并... 以聚乙烯醇(PVA)和丙烯酰胺(AAm)为原料,合成了不同接枝度的PVA接枝PAAm共聚物(PVA-g-PAAm),并以0.2um的a-Al2O3为支撑体成功制备出两种PVA-g-PAAm/a-Al2O3渗透汽化复合膜。用黏度法测定了不同接枝度共聚物的黏均分子量,并通过接触角,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TGA)法对均相膜进行表征。将复合膜用于DMF/H2O混合体系的渗透汽化分离,考察了料液组成和实验温度对膜分离性能(渗透通量、分离因子)的影响。渗透汽化实验结果表明,接枝度为92%的PVA-2/a-Al2O3的分离性能最好。随着料液中DMF质量分数由5%增加至50%,PVA-2/a-Al2O3的渗透通量由0.71kg/(m2·h)减小到0.28kg/(m2·h),PVA/a-Al2O3的通量在0.20~0.59kg/(m2·h)之间,PVA-1/a-Al2O3的通量最小,在0.16~0.50kg/(m2·h)之间,3种膜的分离因子在DMF质量分数为30%时达到最大值。随实验温度增加,膜的渗透通量随之增大,而分离因子都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g-paam/α-al2o3复合膜 渗透汽化 DMF/H2o混合物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γ-Al_2O_3复合催化膜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天蛋 陈红光 +2 位作者 陈航榕 汪霖 施剑林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由溶胶凝胶法制备出Pd/γ-Al2O3催化膜及镧掺杂改性的La/Pd/γ-Al2O3膜,研究了镧的掺杂对Pd/γ-Al2O3膜热稳定性的影响.用DTA、XRD、BET分别对膜的晶相和微孔结构(包括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进行... 由溶胶凝胶法制备出Pd/γ-Al2O3催化膜及镧掺杂改性的La/Pd/γ-Al2O3膜,研究了镧的掺杂对Pd/γ-Al2O3膜热稳定性的影响.用DTA、XRD、BET分别对膜的晶相和微孔结构(包括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镧的掺杂明显提高了α-Al2O3的相变温度和高温下Pd/γ-Al2O3催化膜的热稳定性.Pd/γ-Al2O3经1100℃处理5h后,其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分别为4.46m2/g、35.1nm和0.051cm3/g,而经镧掺杂改性的La/Pd/γ-Al2O3膜的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分别为51.6m2/g、7.2nm和0.138cm3/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γ-al2o3复合催化 热稳定性 镧掺杂 微孔结构 无机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I-NaA/α-Al_2O_3复合支撑分子筛膜的微波水热合成
3
作者 袁文辉 陈华荣 +1 位作者 李莉 欧阳新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1-424,432,共5页
采用微波水热合成法在聚醚酰亚胺(PEI)-NaA分子筛/α-Al2O3复合载体表面合成了具有高选择性的致密NaA型分子筛膜,重点考察了微波辐射时间对成膜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图谱(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NaA型分子筛膜进行了表征。XRD结... 采用微波水热合成法在聚醚酰亚胺(PEI)-NaA分子筛/α-Al2O3复合载体表面合成了具有高选择性的致密NaA型分子筛膜,重点考察了微波辐射时间对成膜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图谱(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NaA型分子筛膜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复合载体表面生成的膜中只有NaA分子筛的晶相;SEM结果表明,复合载体基膜表面覆盖了一层致密连续的NaA型分子筛膜。合成的NaA型分子筛膜在不同质量分数乙醇中的渗透汽化性能结果表明,渗透通量随乙醇质量分数增大而减小,分离因子则反之,当乙醇质量分数为95%时,渗透通量仅0.05 kg/(m2.h),而分离因子高达13 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酰亚胺-NaA分子筛/α-al2o3复合载体 NAA分子筛 微波水热合成 渗透汽化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层引入中空微球的γ-Al_2O_3超滤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4
作者 付维贵 张许 +3 位作者 毛云云 裴腾飞 张欢 孙宝山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29,共7页
为了提高γ-Al_2O_3超滤复合膜的渗透性,分别使用溶胶凝胶法、无皂乳液聚合法和静电相互作用制备勃姆石溶胶、羧基化聚苯乙烯(PSA)微球和自组装微球,再通过浸渍-提拉结合高温煅烧,将γ-Al_2O_3中空微球引入到复合膜的过渡层中,利用物理... 为了提高γ-Al_2O_3超滤复合膜的渗透性,分别使用溶胶凝胶法、无皂乳液聚合法和静电相互作用制备勃姆石溶胶、羧基化聚苯乙烯(PSA)微球和自组装微球,再通过浸渍-提拉结合高温煅烧,将γ-Al_2O_3中空微球引入到复合膜的过渡层中,利用物理吸附仪、动态接触角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膜修饰层的孔径、亲水性及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纳米粒径电位分析仪分析勃姆石胶粒、PSA微球和自组装微球的粒径分布及表面电位,并测试γ-Al_2O_3超滤复合膜对牛血清蛋白和溶菌酶的抗污染性能及其纯水渗透性能.结果表明,勃姆石胶粒与PSA微球表面带有相反电荷,二者自组装形成了平均粒径为412.0 nm的微球,中空微球的引入提高了超滤膜的纯水通量,达到了205.3 L/(m2·h),水接触角为31.2°,对溶菌酶和牛血清蛋白的通量恢复率分别为81.5%和72.2%,对应的截留率分别为91.2%和8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Γ-al2o3 超滤 高渗透性 中空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反应溅射Al+α-Al2O3复合靶沉积α-Al2O3薄膜 被引量:4
5
作者 程奕天 邱万奇 +4 位作者 周克崧 刘仲武 焦东玲 钟喜春 张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62-866,共5页
低温沉积α-Al2O3薄膜是拓展其实际工程应用的关键。本研究以Al、α-Al2O3和Al+15wt%α-Al2O3为靶材,用射频磁控溅射在Si(100)基体上沉积氧化铝薄膜。用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谱仪(EDS)对所沉积薄膜的相结构... 低温沉积α-Al2O3薄膜是拓展其实际工程应用的关键。本研究以Al、α-Al2O3和Al+15wt%α-Al2O3为靶材,用射频磁控溅射在Si(100)基体上沉积氧化铝薄膜。用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谱仪(EDS)对所沉积薄膜的相结构和元素含量进行研究,用纳米压痕技术测量薄膜硬度。结果表明,在550℃的基体温度下,反应射频磁控溅射Al+α-Al2O3靶可获得单相α-Al2O3薄膜。靶中的α-Al2O3溅射至基片表面能优先形成α-Al2O3晶核,在550℃及以上的基体温度下可抑制γ相形核,促进α-Al2O3晶核同质外延生长,并最终形成单相α-Al2O3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al2o3 反应溅射 复合 低温沉积 纳米压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反应合成(TiB_2-Al_2O_3)/NiAl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 被引量:13
6
作者 曹丽丽 崔洪芝 +1 位作者 吴杰 汤华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790-2796,共7页
通过Ni、Al、TiO2和B203粉末之间的原位反应合成(TiB2-Al2O3)/NiAl复合材料,研究材料的物相组成和组织结构,并对典型组织的形成过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反应产物由NiAl、TiB2和A1203这3种相组成。基体由NiAl和A1203组成,而TiB2... 通过Ni、Al、TiO2和B203粉末之间的原位反应合成(TiB2-Al2O3)/NiAl复合材料,研究材料的物相组成和组织结构,并对典型组织的形成过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反应产物由NiAl、TiB2和A1203这3种相组成。基体由NiAl和A1203组成,而TiB2颗粒规则,尺寸2~59m,呈簇状镶嵌在A1203中,少量弥散分布在NiAl基体上。分析认为TiB2的晶体结构、含量、所处NiAl熔体环境以及极快的冷却速度是影响其生长形态和分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2-al2o3 NIAL 复合材料 原位合成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TiO_2-Al_2O_3复合载体在超深度加氢脱硫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生祥 李伟 +1 位作者 张明慧 陶克毅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2-745,共4页
运用HRTEM、FT-Ram an、TPR等方法表征了M o活性组分在负载型T iO2-A l2O3复合载体和A l2O3上不同形态和性质。比较了T iO2-A l2O3复合载体同传统A l2O3载体对CoM o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并以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为探针考察了... 运用HRTEM、FT-Ram an、TPR等方法表征了M o活性组分在负载型T iO2-A l2O3复合载体和A l2O3上不同形态和性质。比较了T iO2-A l2O3复合载体同传统A l2O3载体对CoM o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并以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为探针考察了催化剂的超深度加氢脱硫(UHDS)性能。结果表明,在负载型T iO2-A l2O3复合载体中,M oO3同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这种弱的相互作用使M oO3更多的以八面体配位M o物种(M oⅥ)及其二维的聚合物的形式存在。二维聚合物有利于形成具有更高活性的多层M oS2结构,明显提高催化剂的超深度加氢脱硫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al2o3 TPR 复合载体 HDS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nO涂层对不同孔径α-Al_2O_3微滤膜的修饰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周健儿 胡学兵 +3 位作者 于云 胡行方 汪永清 张小珍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16-1220,共5页
采用不同粒径的α-Al_2O_3微粒,利用浸渍涂覆的工艺方法,在粒径为10μm的α-Al_2O_3载体上制备了厚度约为25μm的不同孔径的微滤膜.并以Zn(NO_3)_2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对上述不同孔径的微滤膜进行纳米ZnO涂层修饰改性.结果表明:... 采用不同粒径的α-Al_2O_3微粒,利用浸渍涂覆的工艺方法,在粒径为10μm的α-Al_2O_3载体上制备了厚度约为25μm的不同孔径的微滤膜.并以Zn(NO_3)_2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对上述不同孔径的微滤膜进行纳米ZnO涂层修饰改性.结果表明:采用ZnO改性后的微滤膜的水通量都得到了提高,且以粒径为0.5μm的α-Al_2O_3微粒构成孔径为0.15μm的微滤膜其水通量增幅最大;当Zn(NO_3)_2的浓度为0.3mol/L,经二次涂覆后,改性作用最佳,微滤膜的水通量增幅最高达到46.4%.同时,文中还对纳米ZnO涂层改性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al2o3微滤 不同孔径 Zno涂层 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2-Al2O3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肖益鸿 李桂平 +2 位作者 郑瑛 蔡国辉 魏可镁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6,共6页
采用表面活性剂改性的沉淀法合成了系列掺杂钇、镧、钡的氧化锆铝复合氧化物。通过XRD、XRF、低温N2吸附和CO脉冲化学吸附等手段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助剂、焙烧温度对复合材料结构、孔结构以及负载0.5%铑催化剂的分散性能等的影响。研究... 采用表面活性剂改性的沉淀法合成了系列掺杂钇、镧、钡的氧化锆铝复合氧化物。通过XRD、XRF、低温N2吸附和CO脉冲化学吸附等手段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助剂、焙烧温度对复合材料结构、孔结构以及负载0.5%铑催化剂的分散性能等的影响。研究表明:与采用常规沉淀法合成的氧化锆铝复合氧化物相比,添加表面活性剂合成的样品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孔容和适合的孔径分布。分别或同时掺杂La、Ba、Y合成的氧化锆铝复合氧化物都能抑制氧化铝的α相变,提高复合材料和催化剂表面金属Rh的高温抗烧结能力,特别是同时掺杂La、Ba、Y合成的Rh/LBYZA样品经1100℃4h焙烧后仍有17.82%的金属分散度。以LBYZA为载体制备的新鲜催化剂(600℃4h焙烧样品)在CO选择还原NO反应中NO和CO的起燃温度分别为240、243℃,完全燃烧温度分别为273、280℃,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al2o3 复合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SiO_2复合膜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15
10
作者 俞建长 徐卫军 +1 位作者 胡胜伟 黄清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50-1256,共7页
以异丙醇铝和正硅酸乙酯为主要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无支撑体Al2O3-SiO2复合膜.应用XRD、DTA-TGA、IR、BET等测试手段对复合膜的物相组成、热稳定性、孔结构进行表征.并且讨论了化学组成和煅烧温度对复合膜孔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以异丙醇铝和正硅酸乙酯为主要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无支撑体Al2O3-SiO2复合膜.应用XRD、DTA-TGA、IR、BET等测试手段对复合膜的物相组成、热稳定性、孔结构进行表征.并且讨论了化学组成和煅烧温度对复合膜孔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50℃煅烧10h的复合膜物相组成为无定形的SiO2和γ-Al2O3晶体,粒度大小在2-4nm之间,化学组成为Al2O3/SiO2=3:2的复合膜在不同煅烧温度时,400℃煅烧的物相为γ-AlOOH和,γ-Al2O3,550-1150℃煅烧的物相为γ-Al2O3,1220℃煅烧的物相为γ-Al2O3和α-Al2O3,1300℃煅烧的物相为莫来石相和α-Al2O3;化学组成不同的复合膜主要是由Al-O网络和Si-O网络构成,没有形成Al-O-Si网络结构;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组成和煅烧温度对复合膜的孔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醇铝 正硅酸乙酯 溶胶-凝胶法 Al2o3-Sio2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Al_2O_3复合载体的制备及Co-Mo/TiO_2-Al_2O_3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广建 李佳佳 +1 位作者 吴春泽 王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18-1522,共5页
通过改进的溶胶-凝胶法(SG)、共沉淀法(CP)、表面沉淀法(PR)及混捏法(ME)制备TiO_2-Al_2O_3复合载体,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对复合载体物理性质的影响。采用浸渍法制备Co-Mo/TiO_2-Al_2O_3-X加氢脱硫催化剂,研究了Co-Mo/TiO_2-Al_2O_3-X加... 通过改进的溶胶-凝胶法(SG)、共沉淀法(CP)、表面沉淀法(PR)及混捏法(ME)制备TiO_2-Al_2O_3复合载体,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对复合载体物理性质的影响。采用浸渍法制备Co-Mo/TiO_2-Al_2O_3-X加氢脱硫催化剂,研究了Co-Mo/TiO_2-Al_2O_3-X加氢脱硫催化剂的脱硫性能。利用XRD、BET、SEM等表征手段对复合载体及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SG法制备的复合载体粒径均一,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径和孔体积;CP法制备复合载体时TiO_2以单层或亚单层的分散状态高度分散于γ-Al_2O_3中。在氢气压力3.0 MPa、反应温度280℃、反应时间4 h、液时空速1.4 h-1和氢油比600的条件下,SG法制备的Co-Mo/TiO_2-Al_2O_3催化剂具有较高加氢脱硫活性,噻吩转化率达到9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al2o3复合载体 加氢脱硫 溶胶-凝胶法 Co-Mo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铝盐法制备SiO_2-Al_2O_3复合气凝胶隔热材料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晓栋 邵高峰 +3 位作者 吴君 沈晓冬 崔升 王岭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4,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乙醇超临界干燥工艺,以无机铝盐为原料,制备完整块状的SiO_2-Al_2O_3复合气凝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X线衍射仪(XRD)研究气凝胶在热处理过程中物相结构的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乙醇超临界干燥工艺,以无机铝盐为原料,制备完整块状的SiO_2-Al_2O_3复合气凝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X线衍射仪(XRD)研究气凝胶在热处理过程中物相结构的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气凝胶的表面形貌和组织结构进行观察;采用N2吸附-脱附测试来研究热处理过程中气凝胶孔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SiO_2-Al_2O_3复合气凝胶中SiO_2相主要以无定形形式存在,而Al_2O_3相主要以针叶状或长条状的勃姆石多晶形式存在,当温度达到1 100℃时,复合气凝胶中开始产生莫来石相。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SiO_2-Al_2O_3复合气凝胶的比表面积逐渐减小,直到1 000℃时,比表面积仍高达416.23 m^2/g,同时高温热处理改善了气凝胶内部网络结构,使孔径分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乙醇超临界干燥 Sio2-al2o3复合气凝胶 勃姆石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ZrO_2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郝艳霞 李健生 +2 位作者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5-248,共4页
以异丙醇铝和氧氯化锆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在Al2O3中空纤维上制备了Al2O3-ZrO2复合膜。应用TG、DTA、XRD、SEM等测试手段对复合膜的热稳定性、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膜的热稳定性比单一由氧化铝或氧化锆制成的膜有显著的... 以异丙醇铝和氧氯化锆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在Al2O3中空纤维上制备了Al2O3-ZrO2复合膜。应用TG、DTA、XRD、SEM等测试手段对复合膜的热稳定性、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膜的热稳定性比单一由氧化铝或氧化锆制成的膜有显著的提高,在1100℃之前,复合膜以t-ZrO2存在,1200℃时,出现了m-ZrO2和α-Al2O3相。扫描电镜分析表明,膜表面完整、无缺陷。气体渗透实验进一步表明所得膜具有一定的气体选择性,0.3MPa和0.5MPa下对氮气和氩气的分离因子α分别为1.191和1.185,和氮气与氩气的理论分离因子(α=1.194)相当,说明气体通过膜的扩散以Knudsen扩散传质为主。用等温氮气吸附实验测定了非担载膜的孔径大小和分布,最可几孔径约为4.3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Zro2复合 溶胶-凝胶 制备 表征 异丙醇铝 氧氯化锆 氧化铝 氧化锆 无机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Al_2O_3对PVDF超滤膜的结构与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彭跃莲 陈娜 +3 位作者 沈婷 纪树兰 王湛 张国俊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20,25,共5页
研究了α-Al2O3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在0%~5%之间时,对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的纯水通量、截留率、力学等性能带来的影响,及孔隙率和润湿角的变化,得出了α-Al2O3的最佳加入量,并利用FT-IR,SEM对α-Al2O3/PVDF杂化膜的结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α-al2o3纳米颗粒 聚偏氟乙烯 有机-无机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沉淀剂制备的CeO_2-ZrO_2-Al_2O_3材料及其负载的单Pd三效催化剂(英文)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红梅 兰丽 +4 位作者 陈山虎 刘达玉 王卫 龚茂初 陈耀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34-1746,共13页
采用了一种由氨水和碳酸铵组成的复合沉淀剂来制备CeO_2-ZrO_2-Al_2O_3(CZA)复合氧化物。作为对比,分别采用氨水和碳酸铵为沉淀剂制备了另外两个CZA复合氧化物。系统地研究了各CZA材料在织构、结构、氧化还原性能、热老化行为之间的区别... 采用了一种由氨水和碳酸铵组成的复合沉淀剂来制备CeO_2-ZrO_2-Al_2O_3(CZA)复合氧化物。作为对比,分别采用氨水和碳酸铵为沉淀剂制备了另外两个CZA复合氧化物。系统地研究了各CZA材料在织构、结构、氧化还原性能、热老化行为之间的区别,以及其负载的单Pd三效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的沉淀剂制得的材料中其CeO_2-ZrO_2(CZ)和Al_2O_3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用氨水做沉淀剂时,得到的材料中CZ和Al_2O_3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小,导致其热稳定性较差。在碳酸铵做沉淀剂的情况下,CZ和Al_2O_3之间具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可以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但同时,CZ固溶体的均一性被严重破坏,使得材料的氧化还原性能不理想。而复合沉淀剂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平衡CZ和Al_2O3_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得到的CZA材料具有优异的织构、结构性能及良好的热稳定性。因此,其负载的单Pd催化剂表现出最为优异的氧化还原性能和三效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2-Zro2-al2o3复合氧化物 复合沉淀剂 单Pd三效催化剂 相互作用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泳沉积法所制γ-Al_2O_3微孔膜的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范晓丹 徐廷献 +1 位作者 徐明霞 梁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2-64,共3页
以制得的Al(OH)_3溶胶为电泳液,用电泳沉积法制备了平均孔径为4.6nm的γAl_2O_3微孔膜。采用SEM、孔径分布等测定方法考察了γ-Al2O_3膜的微观形貌和孔结构,并研究了其气体透过性。结构表明,γ-Al2O_3膜表面是平整的,未见明显开裂,且膜... 以制得的Al(OH)_3溶胶为电泳液,用电泳沉积法制备了平均孔径为4.6nm的γAl_2O_3微孔膜。采用SEM、孔径分布等测定方法考察了γ-Al2O_3膜的微观形貌和孔结构,并研究了其气体透过性。结构表明,γ-Al2O_3膜表面是平整的,未见明显开裂,且膜上有气孔存在。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γ-Al_2O_3晶粒长大,形状变得更加规整,粒径大小均匀;孔径分布集中性降低,大孔比例、孔容及孔隙率都有显著增大,表明控制焙烧温度可调控孔大小及其分布。气体H_2/N_2和O_2/N_2可充分透过γ-Al_2O_3膜,其气体透过机理应为努森扩散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 电泳沉积法 γ-al2o3微孔 结构 气体透过性 氧化铝 气体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修饰的溶胶-凝胶法制备γ-Al_2O_3超滤膜的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章德玉 刘有智 谢五喜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38,共5页
以氯化铝与氨水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陶瓷膜溶胶,在微滤α-Al2O3支撑体上制备了γ-Al2O3超滤膜.考察了聚乙烯醇(PVA)对膜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气体和液体渗透和截留分子量等实验方法,对所制备的不对称超滤膜进行了表征.实验... 以氯化铝与氨水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陶瓷膜溶胶,在微滤α-Al2O3支撑体上制备了γ-Al2O3超滤膜.考察了聚乙烯醇(PVA)对膜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气体和液体渗透和截留分子量等实验方法,对所制备的不对称超滤膜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法制备的氧化铝超滤膜,表面无裂纹和针孔等缺陷产生,孔径分布窄,平均孔径为8 nm左右,气体和液体渗透性稳定,对分子量约为6000的PEG截留率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铝 溶胶-凝胶法 γ-al2o3超滤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聚砜复合超滤膜用于中水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超 张裕卿 +1 位作者 张宏伟 陈艳英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9-222,共4页
为了节约用水,对住宅区的分质排水和城市污水厂的污水(中水)进行处理回用是较为可行的方法.膜分离技术是进行中水回用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膜容易被污染,造成通量下降.为此,研究了自制的耐污染Al2O3-聚砜复合膜在中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 为了节约用水,对住宅区的分质排水和城市污水厂的污水(中水)进行处理回用是较为可行的方法.膜分离技术是进行中水回用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膜容易被污染,造成通量下降.为此,研究了自制的耐污染Al2O3-聚砜复合膜在中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了操作压力、水温、操作时间和膜清洗对水通量的影响,并对产水水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膜的水通量随着操作压力的提高而增大,在相同操作压力下,复合膜的水通量要高于聚砜膜的水通量;复合膜在操作24 h后水通量保持较高;随着水温的升高,复合膜的水通量逐渐加大;适当的清洗工艺可使复合膜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产水水质达到生活杂用水的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 超滤 中水处理 亲水 聚砜 AL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TiO_2改性α-Al_2O_3微滤膜油水分离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健儿 胡学兵 +2 位作者 汪永清 张小珍 潘锦添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245,共4页
以硫酸钛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均相沉淀法对α-Al2O3微滤膜进行二氧化钛改性,并考察了反应物浓度和涂覆次数对改性微滤膜油水分离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二氧化钛改性,微滤膜的渗透通量得到了有效地提高。特别是当硫酸钛物质的... 以硫酸钛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均相沉淀法对α-Al2O3微滤膜进行二氧化钛改性,并考察了反应物浓度和涂覆次数对改性微滤膜油水分离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二氧化钛改性,微滤膜的渗透通量得到了有效地提高。特别是当硫酸钛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1,涂覆次数一次时,TiO2改性微滤膜比未改性膜的渗透通量提高约25.23%,并且渗透液达到排放标准所需要的时间较未改性膜缩短了4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al2o3 微滤 二氧化钛改性 油水分离 渗透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Al_2O_3微粒对铸造Al-Si合金微弧氧化膜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晴 周永峰 +4 位作者 周海飞 钱洲亥 祝骊伟 王帅星 杜楠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0-126,共7页
目的通过共生沉积技术将α-Al2O3微粒引入到铸造Al-Si合金微弧氧化膜中,并研究其对膜层耐蚀性的影响。方法利用SEM和XRD分析α-Al2O3微粒对微弧氧化膜微观结构及成分的影响。通过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及中性盐雾试验评价膜层的耐蚀性。... 目的通过共生沉积技术将α-Al2O3微粒引入到铸造Al-Si合金微弧氧化膜中,并研究其对膜层耐蚀性的影响。方法利用SEM和XRD分析α-Al2O3微粒对微弧氧化膜微观结构及成分的影响。通过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及中性盐雾试验评价膜层的耐蚀性。结果α-Al2O3微粒复合改变了微弧氧化膜的组成及结构。微弧氧化膜呈双层结构,表面存在大量微孔,主要组成为γ-Al2O3;加入α-Al2O3微粒后,微弧氧化复合膜的表面微孔大幅减少,致密度提高,且膜层中α-Al2O3相增多。此外,α-Al2O3微粒复合改善了微弧氧化膜的耐蚀性。微弧氧化膜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 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流密度约为1.476×10-5A/cm2,多孔层电阻Rp及阻挡层电阻Rb分别为0.259 kΩ·cm2及69.18 kΩ·cm2,耐盐雾试验时间为1200 h。加入α-Al2O3微粒后,微弧氧化复合膜的自腐蚀电流密度仅为微弧氧化膜层的28%,Rp大幅增加至274.5 kΩ·cm2,且Rb也上升了一个数量级,耐盐雾试验时间可达1440 h。结论α-Al2O3微粒的引入可以大幅提高铸造Al-Si合金微弧氧化膜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AL-SI合金 微弧氧化 α-al2o3微粒 复合 电化学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