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胶-凝胶法制备Al_(2)O_(3)-SiO_(2)气凝胶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皇帅 朱震庭 +3 位作者 杨子豪 陈哲 马毓 张航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l_(2)O_(3)-SiO_(2)气凝胶的多种工艺研究进展,深入分析气凝胶的干燥方法和Al、Si物质的量比对气凝胶在极端高温下热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复合材料中增强相的掺杂策略,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Al_(2)O_(3)-sio_(2) 高温热稳定性 - 高温相变 复合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SiO_(2)气凝胶及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孙传庆 汪洋 +4 位作者 李占峰 马魁 王蒙蒙 刘瑞祥 刘福田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2-745,755,共15页
Al_(2)O_(3)-SiO_(2)气凝胶(ASA)因具有孔隙率高、密度低、比表面积高等特性,耐高温和隔热性能较为突出,在航空航天隔热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ASA的力学性能相对较差和高温下对红外辐射吸收和散热能力较弱等问题,限制了其在高... Al_(2)O_(3)-SiO_(2)气凝胶(ASA)因具有孔隙率高、密度低、比表面积高等特性,耐高温和隔热性能较为突出,在航空航天隔热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ASA的力学性能相对较差和高温下对红外辐射吸收和散热能力较弱等问题,限制了其在高温隔热领域的应用;元素掺杂和纤维增强是目前改进ASA隔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常用方法。本文从ASA的制备技术、ASA性能的影响因素、元素或物质掺杂ASA的研究及纤维增强ASA复合材料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ASA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sio_(2) 元素掺杂 纤维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隔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SiO_(2)气凝胶复合隔热毡的红外性能研究
3
作者 张飞 刘珩 +4 位作者 于开胜 吴雨 任浩 吕琪 贺明武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74-1080,共7页
为应对日益先进的红外探测侦察与精确打击技术,有效提升人员装备的战场生存能力,本文探索采用纤维浸渍成型法,选择硅酸四甲酯作为硅源,以氨水作为碱催化剂,使用三甲基氯硅烷、正己烷进行疏水化处理,运用常压干燥工艺制备出疏水SiO_(2)... 为应对日益先进的红外探测侦察与精确打击技术,有效提升人员装备的战场生存能力,本文探索采用纤维浸渍成型法,选择硅酸四甲酯作为硅源,以氨水作为碱催化剂,使用三甲基氯硅烷、正己烷进行疏水化处理,运用常压干燥工艺制备出疏水SiO_(2)气凝胶复合隔热毡,并对其微观形貌、隔热性能、疏水性能、红外光谱等性能指标进行了表征研究。在戈壁荒漠和城市绿地两种背景下,使用伪装网、隔热饰片等不同材料与疏水SiO_(2)气凝胶复合隔热毡进行对比实验,验证其红外隐身性能。结果表明,疏水SiO_(2)气凝胶复合隔热毡的隔热性能明显优于伪装网、隔热饰片等材料,并且其隔热性能随着毡体厚度增加逐渐增强,同时表现出良好的疏水性能,能够满足野战环境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 复合隔热毡 红外光谱 隔热性能 疏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材料的制备及耐温性能
4
作者 侯建业 张忠伦 +2 位作者 付晓晴 王明铭 刘振森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37,共5页
为了提高SiO_(2)气凝胶在高温下的隔热性能,以溶胶-凝胶两步法制备SiO_(2)前驱体溶液,将遮光剂Fe_(2)O_(3)粉末添加到SiO_(2)前驱体溶液中,结合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出Fe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探究Fe_(2)O_(3)遮光剂的添... 为了提高SiO_(2)气凝胶在高温下的隔热性能,以溶胶-凝胶两步法制备SiO_(2)前驱体溶液,将遮光剂Fe_(2)O_(3)粉末添加到SiO_(2)前驱体溶液中,结合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出Fe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探究Fe_(2)O_(3)遮光剂的添加(Fe_(2)O_(3)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0.2%、0.5%、1.0%和3.0%)对气凝胶的影响。结果表明:1)Fe_(2)O_(3)添加到气凝胶中,不会影响气凝胶的形貌;Fe_(2)O_(3)的添加抑制了材料因高温造成的质量损失,提高了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稳定性。2)温度低于800℃时,Fe_(2)O_(3)外加量为0.5%(w)的试样,其热导率最低,隔热性能最好;而在800~1000℃温度下,Fe_(2)O_(3)外加量为1%(w)的试样,其热导率最低,仍保持较好的纳米多孔结构。3)通过控制Fe_(2)O_(3)外加量,可以得到适用于不同温度段的复合气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2)O_(3)-sio_(2)复合 遮光剂 孔结构 热导率 高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激光照明的荧光粉@SiO_(2)气凝胶复合发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杰 高燕 +2 位作者 朱家艺 毕于铁 任洪波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7,共9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Tb_(3)Al_(5)O_(12)(TAG)荧光粉。热分析数据证实,增加H_(3)BO_(3)摩尔比会导致最终相的转变温度降低。同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H_(3)BO_(3)摩尔比的提高会导致荧光粉颗粒尺寸增大。在激发波长为275 nm的条件... 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Tb_(3)Al_(5)O_(12)(TAG)荧光粉。热分析数据证实,增加H_(3)BO_(3)摩尔比会导致最终相的转变温度降低。同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H_(3)BO_(3)摩尔比的提高会导致荧光粉颗粒尺寸增大。在激发波长为275 nm的条件下,发射光谱在480~650 nm范围内出现了由Tb^(3+)的5d→4f跃迁产生的多个发射峰。然后通过物理掺杂和超临界干燥工艺成功制备了荧光粉@SiO_(2)气凝胶复合发光材料。与荧光粉相比,荧光粉@SiO_(2)气凝胶复合发光材料的内量子产率显著增加,可达63.64%。采用波长为355 nm的激光源激发荧光粉@SiO_(2)气凝胶复合发光材料,可实现长距离无导线方式发光,并具有良好均匀性。以上结果证明了荧光粉@SiO_(2)气凝胶复合发光材料在激光应急照明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TAG荧光粉 荧光粉@sio_(2)复合发光材料 内量子产率 激光源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载型聚丙烯腈/SiO_(2)气凝胶复合纳米纤维制备及其隔热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新庆 季东圣 +5 位作者 李舒畅 杨晨 张宗宇 刘实诚 王航 田明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2,共8页
针对传统气凝胶纤维后处理操作复杂、加工不稳定等问题,且为有效集成纳米气凝胶与纳米纤维功能和结构优势,本文围绕新型气凝胶复合纳米纤维成形与结构调控的关键难题,利用溶液喷射同轴纺丝技术将聚丙烯腈(PAN)与SiO_(2)气凝胶通过一步... 针对传统气凝胶纤维后处理操作复杂、加工不稳定等问题,且为有效集成纳米气凝胶与纳米纤维功能和结构优势,本文围绕新型气凝胶复合纳米纤维成形与结构调控的关键难题,利用溶液喷射同轴纺丝技术将聚丙烯腈(PAN)与SiO_(2)气凝胶通过一步法制备PAN/SiO_(2)气凝胶复合纳米纤维,研究了复合纳米纤维中SiO_(2)气凝胶质量浓度对纤维形态结构、稳定性、孔径分布、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AN/SiO_(2)气凝胶复合纳米纤维形态结构上呈三维卷曲状,SiO_(2)气凝胶的引入使纤维表面形成多孔褶皱型结构,且纤维表面的微孔、介孔含量随SiO_(2)气凝胶质量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多;该气凝胶复合纳米纤维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当SiO_(2)气凝胶质量浓度为6 mg/mL时,PAN/SiO_(2)气凝胶复合纳米纤维在40℃的导热系数低至0.03738 W/(m·K),未来在服用保暖、工业隔热、军用热红外屏蔽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纳米纤维 溶液喷射同轴纺丝技术 复合纤维 sio_(2) 隔热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凝胶芳香微胶囊/PVA共混纤维的制备及缓释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沛举 唐俊松 +2 位作者 高国洪 马明波 周文龙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为探索气凝胶颗粒在芳香纤维制备中的应用,将负载有香精的SiO_(2)气凝胶颗粒掺入聚乙烯醇(PVA)纺丝液中,利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了芳香纤维,并研究了芳香微胶囊添加量对纺丝液粘度及分散性的影响,同时探究了芳香纤维的形貌、热学性能、力... 为探索气凝胶颗粒在芳香纤维制备中的应用,将负载有香精的SiO_(2)气凝胶颗粒掺入聚乙烯醇(PVA)纺丝液中,利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了芳香纤维,并研究了芳香微胶囊添加量对纺丝液粘度及分散性的影响,同时探究了芳香纤维的形貌、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及芳香缓释性能。研究表明:共混纺丝液的粘度随SiO_(2)气凝胶芳香微胶囊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添加质量分数超过4%后,芳香微胶囊在纺丝液中开始团聚,添加量超过7%后,纺丝较困难;随着SiO_(2)气凝胶芳香微胶囊含量的增加,芳香纤维的应力、应变及热学性能均相应降低;该芳香微胶囊和芳香纤维具有较好的留香性能,室温下放置60 d后,芳香微胶囊和芳香纤维中的精油残留率仍有77.8%和86.6%。研究结果对制备缓释功能微胶囊及其功能纤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 芳香微 芳香纤维 缓释性能 湿法纺丝 pv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气凝胶改性复合防火聚苯板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彭月飞 杨鹏辉 杨晨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32-836,共5页
构建了聚苯乙烯泡沫颗粒与玻化微珠二级级配模型,得出聚苯乙烯泡沫颗粒与玻化微珠的最佳粒径比约为5∶2,体积比约为100∶7.根据级配模型配制骨料,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复合防火聚苯板,显微结构显示其骨料堆积紧密、有序.分析了硅酸盐胶... 构建了聚苯乙烯泡沫颗粒与玻化微珠二级级配模型,得出聚苯乙烯泡沫颗粒与玻化微珠的最佳粒径比约为5∶2,体积比约为100∶7.根据级配模型配制骨料,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复合防火聚苯板,显微结构显示其骨料堆积紧密、有序.分析了硅酸盐胶凝材料、SiO_(2)气凝胶及憎水剂对复合防火聚苯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防火聚苯板的阻燃性能及拉拔强度随着硅酸盐胶凝材料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导热系数和拉拔强度随着SiO_(2)气凝胶掺量的增加而降低,软化系数随着SiO_(2)气凝胶掺量的增加而升高;吸水率随着憎水剂掺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防火聚苯板 聚苯乙烯泡沫颗粒 sio_(2) 燃烧总热值 级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气凝胶/硅溶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传热机理研究
9
作者 孔哲 黄冬梅 +2 位作者 李德 何森 张雪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4-238,244,共6页
由于纳米SiO_(2)与玻璃纤维制备的复合材料表面会出现碎屑,在材料中加入硅溶胶,制备了一种新型SiO_(2)气凝胶/硅溶胶复合材料,通过热重分析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研究了SiO_(2)气凝胶含量对复合材料热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由于纳米SiO_(2)与玻璃纤维制备的复合材料表面会出现碎屑,在材料中加入硅溶胶,制备了一种新型SiO_(2)气凝胶/硅溶胶复合材料,通过热重分析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研究了SiO_(2)气凝胶含量对复合材料热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O_(2)气凝胶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热导率没有下降,而是出现上升趋势,这与复合材料的密度和固体热导率密切相关;SiO_(2)气凝胶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产生了硅氧键,但不影响复合材料的物理结构,由于硅氧键的存在,材料的物理性能更好;SiO_(2)气凝胶含量为9%(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 硅溶 复合材料 热导率 传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O_(2)/碳气凝胶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10
作者 夏傲 陈军 +2 位作者 李佳萌 于博涛 谈国强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33,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可溶性淀粉制备碳气凝胶基体,并通过水热反应将MnO_(2)纳米结构在碳气凝胶(CA)表面原位生长,制得了MnO_(2)/CA复合电极材料,并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MnO_(2)/CA复合材料相... 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可溶性淀粉制备碳气凝胶基体,并通过水热反应将MnO_(2)纳米结构在碳气凝胶(CA)表面原位生长,制得了MnO_(2)/CA复合电极材料,并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MnO_(2)/CA复合材料相比于纯相的MnO_(2)有着更好的电化学性能.样品M15CA(原料中KMnO 4与CA以15∶1的质量比复合得到的样品)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可达202 F/g,电流密度从1 A/g增加至10 A/g时比电容保持率为77.4%,在10 A/g下经过10000次循环后比电容保持率为88.6%.复合材料性能的提升主要归因于CA高的导电性,其与MnO_(2)复合后电极的转移电阻显著降低.另外,CA的三维多孔网络结构有效防止了MnO_(2)的团聚,使得电极材料与电解液更加充分接触、反应活性位点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MnO_(2) 电极材料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钠为前驱体的SiO_(2)气凝胶制备及性能研究
11
作者 徐长伟 孙沈涵 +1 位作者 张忠伦 王明铭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21,共8页
本实验以硅酸钠为硅源,采用常压干燥的方式来制备SiO_(2)气凝胶。主要探究不同硅酸钠质量分数、化学干燥剂掺入量对SiO_(2)气凝胶振实密度、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微观结构等指标的影响。通过水洗法去除其中的Na^(+),确定了最佳的水洗效... 本实验以硅酸钠为硅源,采用常压干燥的方式来制备SiO_(2)气凝胶。主要探究不同硅酸钠质量分数、化学干燥剂掺入量对SiO_(2)气凝胶振实密度、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微观结构等指标的影响。通过水洗法去除其中的Na^(+),确定了最佳的水洗效率,并分析Na^(+)对气凝胶性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酸钠质量分数为7wt%时,制备出的气凝胶性能较为优异,具体表现为凝胶时间较短(3 min),振实密度可低至0.209 g/cm^(3),孔隙率较高(90.5%)。当n(DCCA)∶n(Si)=2∶1时,气凝胶有着较大的比表面积(531.69 m^(2)/g)与较高的总孔体积(2.51 ml/g),且孔结构也最为均匀。水洗去除Na^(+)时,应将水洗温度控制在50℃左右,用水量控制在15倍体积水左右,洗四次即可去除97.24%的Na^(+)。最后发现残留的Na^(+)会对SiO_(2)气凝胶的密度和导热系数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除Na^(+)工艺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 化学干燥剂 水洗工艺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气凝胶芳香微胶囊的制备及缓释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沛举 郭胜南 +2 位作者 唐俊松 马明波 周文龙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1,45,共6页
为提高芳香微胶囊的缓释性能,以SiO_(2)气凝胶为载体,利用真空法将香精负载到SiO_(2)孔道内,并进一步利用层层自组装方法在SiO_(2)气凝胶微胶囊表面包覆海藻酸钙/壳聚糖皮层,制备SiO_(2)气凝胶复合微胶囊。对包覆前后的芳香微胶囊的香... 为提高芳香微胶囊的缓释性能,以SiO_(2)气凝胶为载体,利用真空法将香精负载到SiO_(2)孔道内,并进一步利用层层自组装方法在SiO_(2)气凝胶微胶囊表面包覆海藻酸钙/壳聚糖皮层,制备SiO_(2)气凝胶复合微胶囊。对包覆前后的芳香微胶囊的香精含量、缓释性能及释放机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制备温度70℃,制备时间6 h条件下,微胶囊中精油质量分数可达到54.7%。微胶囊可以在常/高温下有效地实现香精的缓释,且包覆处理后的微胶囊的缓释效果得到增强。两种微胶囊在常温条件下释放香精遵循Fick扩散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 复合 层层自组装 缓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碳气凝胶复合吸附剂对模拟烟气中CO_(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家伟 左莉莉 +3 位作者 王淇 徐怡翎 夏凯 孙德帅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61,共7页
金属有机骨架是重要的CO_(2)吸附材料。为提升吸附剂的CO_(2)吸附性能,改善吸附剂的耐水稳定性,将金属有机骨架与碳气凝胶复合形成复合吸附剂,用于模拟烟气中CO_(2)的分离研究。以海藻酸钠/κ型卡拉胶/壳聚糖混合物为前驱体,通过湿法纺... 金属有机骨架是重要的CO_(2)吸附材料。为提升吸附剂的CO_(2)吸附性能,改善吸附剂的耐水稳定性,将金属有机骨架与碳气凝胶复合形成复合吸附剂,用于模拟烟气中CO_(2)的分离研究。以海藻酸钠/κ型卡拉胶/壳聚糖混合物为前驱体,通过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了碳气凝胶;在碳气凝胶表面,以天冬氨酸为有机配体,铜为金属中心,通过共沉淀方式制备了复合吸附剂(AspCu-CCA)。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固定床吸附法考察了复合吸附剂对模拟烟气中CO_(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AspCu-CCA具有良好的CO_(2)吸附性能和耐水稳定性。在298K、0.1MPa下,AspCu-CCA对纯CO_(2)的饱和吸附量为323mg/g,拟一级动力学速率常数为0.083min^(-1),对体积分数为15%的CO_(2)的饱和吸附量为274 mg/g。烟气中水汽的存在有利于AspCu-CCACO_(2)吸附量的提升,而SO_(2)的存在则会导致AspCu-CCACO_(2)吸附量略有降低。复合吸附剂在20次循环吸附中保持了稳定的CO_(2)吸附量,因此具有良好的烟气CO_(2)分离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吸附剂 金属有机骨架 CO_(2)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凝胶和珍珠岩对发泡水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屈万英 刘凯璐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8-424,464,共8页
以纳米SiO_(2)气凝胶(NSA)和膨胀珍珠岩(EP)分别替代发泡水泥中的部分水泥,制备了纳米SiO_(2)气凝胶发泡水泥(NSAFC)和膨胀珍珠岩发泡水泥(EPFC),对比了NSAFC和EPFC的干密度、吸水率、力学性能、导热系数、耐火隔热性和微观结构.结果表... 以纳米SiO_(2)气凝胶(NSA)和膨胀珍珠岩(EP)分别替代发泡水泥中的部分水泥,制备了纳米SiO_(2)气凝胶发泡水泥(NSAFC)和膨胀珍珠岩发泡水泥(EPFC),对比了NSAFC和EPFC的干密度、吸水率、力学性能、导热系数、耐火隔热性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NSAFC和EPFC的吸水率变化趋势不同;与NSAFC相比,6%EP掺量EPFC的28 d力学性能最佳;NSAFC在保温性、轻质性和耐火隔热性方面均优于EPFC;NSAFC的孔隙结构更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水泥多孔材料 纳米sio2 膨胀珍珠岩 导热系数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SiO_2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67
15
作者 冯坚 高庆福 +1 位作者 冯军宗 姜勇刚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4,共5页
将无机陶瓷纤维与SiO2溶胶混合,经超临界干燥制备了SiO2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SiO2气凝胶纤细的骨架颗粒减少了固态热传导,纳米级孔减少了气体热传导和对流传热,同时无机陶瓷纤维减少了辐射传热。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将无机陶瓷纤维与SiO2溶胶混合,经超临界干燥制备了SiO2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SiO2气凝胶纤细的骨架颗粒减少了固态热传导,纳米级孔减少了气体热传导和对流传热,同时无机陶瓷纤维减少了辐射传热。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其200℃和800℃的热导率分别为0.017W/m.K和0.042W/m.K。纤维的加入提供了力学支撑,高温处理增强了气凝胶骨架强度,材料在常温和高温下均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常温的拉伸、弯曲和抗压强度分别为1.44MPa、1.31MPa和0.98MPa(10%应变),800℃的拉伸、弯曲和抗压强度分别为1.95MPa、1.80MPa和1.42MPa(10%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sio2 热导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气凝胶对复合隔热涂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许辉 汪牡丹 +1 位作者 涂进春 陈永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00-103,共4页
以SiO2气凝胶为功能填料,丙烯酸树脂为成膜剂,制备透明隔热涂料。将其涂覆于5mm厚的普通玻璃上制成涂层,并对涂层进行一系列性能测试,包括接触角、红外光谱、光学性能及隔热效果等。结合实验数据分析纳米SiO2含量对复合涂料性能的影响,... 以SiO2气凝胶为功能填料,丙烯酸树脂为成膜剂,制备透明隔热涂料。将其涂覆于5mm厚的普通玻璃上制成涂层,并对涂层进行一系列性能测试,包括接触角、红外光谱、光学性能及隔热效果等。结合实验数据分析纳米SiO2含量对复合涂料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的涂料配方。结果表明,该透明隔热涂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隔热性能,在500W红外灯照射10min时,样品与空白玻璃温差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 丙烯酸树脂 透明 隔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F及热处理对常压制备Cu掺杂SiO_2纳米复合气凝胶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庭良 李贵安 +2 位作者 叶录元 邓仲勋 王鹏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6-130,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硝酸铜(Cu(NO3)2·3H2O)为铜源,通过在复合溶胶体系中引入干燥控制化学添加剂(DCCA)N,N-二甲基甲酰胺(DMF)进行原位共溶胶-凝胶,结合常压干燥工艺,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560m2·g-1)的Cu-SiO2纳米复...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硝酸铜(Cu(NO3)2·3H2O)为铜源,通过在复合溶胶体系中引入干燥控制化学添加剂(DCCA)N,N-二甲基甲酰胺(DMF)进行原位共溶胶-凝胶,结合常压干燥工艺,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560m2·g-1)的Cu-SiO2纳米复合气凝胶(含铜质量分数为5%).研究了DMF对凝胶时间、干燥过程和复合气凝胶形态结构的影响,利用N2物理吸附,全自动X射线衍射(XRD)仪,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样品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DMF能有效防止凝胶的开裂,抑制颗粒团簇的产生,使所得复合气凝胶的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加,微观结构更趋完善.高温热处理后,Cu-SiO2中的铜物种仍高度分散于骨架网络中,复合气凝胶显示出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F 热处理 常压干燥 sio2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核/壳结构TiO_2/SiO_2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7
18
作者 祖国庆 沈军 +3 位作者 王文琴 邹丽萍 许维维 张志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0-368,共9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源,采用苯胺-丙酮原位生成水溶胶-凝胶法,在乙醇超临界干燥过程中用部分水解的钛醇盐和硅醇盐对TiO_2凝胶进行超临界修饰制备了具有核/壳纳米结构的块体TiO_2/SiO_2复合气凝胶.制备的复合气凝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其杨... 以钛酸四丁酯为源,采用苯胺-丙酮原位生成水溶胶-凝胶法,在乙醇超临界干燥过程中用部分水解的钛醇盐和硅醇盐对TiO_2凝胶进行超临界修饰制备了具有核/壳纳米结构的块体TiO_2/SiO_2复合气凝胶.制备的复合气凝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其杨氏模量可达4.5MPa.复合气凝胶同时具有极好的高温热稳定性.经过1000°C热处理后,线性收缩由纯TiO_2气凝胶的31%降至复合气凝胶的10%,且比表面积由纯TiO_2气凝胶的31m2·g^(-1)提升至复合气凝胶的143 m2·g^(-1).此外,该复合气凝胶经1000°C热处理后具有优异的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性能.其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得益于TiO_2/SiO_2复合气凝胶1000°C处理后高的比表面积和小的颗粒尺寸.优良的耐热性能、力学性能和光催化性能使获得的具有核/壳纳米结构的TiO_2/SiO_2复合气凝胶在光催化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sio2复合 壳纳米结构 原位生成水 超临界修饰 耐高温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铝盐法制备SiO_2-Al_2O_3复合气凝胶隔热材料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晓栋 邵高峰 +3 位作者 吴君 沈晓冬 崔升 王岭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4,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乙醇超临界干燥工艺,以无机铝盐为原料,制备完整块状的SiO_2-Al_2O_3复合气凝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X线衍射仪(XRD)研究气凝胶在热处理过程中物相结构的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乙醇超临界干燥工艺,以无机铝盐为原料,制备完整块状的SiO_2-Al_2O_3复合气凝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X线衍射仪(XRD)研究气凝胶在热处理过程中物相结构的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气凝胶的表面形貌和组织结构进行观察;采用N2吸附-脱附测试来研究热处理过程中气凝胶孔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SiO_2-Al_2O_3复合气凝胶中SiO_2相主要以无定形形式存在,而Al_2O_3相主要以针叶状或长条状的勃姆石多晶形式存在,当温度达到1 100℃时,复合气凝胶中开始产生莫来石相。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SiO_2-Al_2O_3复合气凝胶的比表面积逐渐减小,直到1 000℃时,比表面积仍高达416.23 m^2/g,同时高温热处理改善了气凝胶内部网络结构,使孔径分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乙醇超临界干燥 sio2-Al2O3复合 勃姆石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ES疏水改性SiO_2气凝胶修饰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战武 刘渝 +4 位作者 沈晓冬 崔升 刘学涌 林本兰 成伟伟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3-106,共4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原料、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疏水改性剂,活性炭为载体,制备疏水SiO2气凝胶修饰活性炭复合材料。采用接触角分析仪、N2吸附法、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疏水SiO2气凝...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原料、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疏水改性剂,活性炭为载体,制备疏水SiO2气凝胶修饰活性炭复合材料。采用接触角分析仪、N2吸附法、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疏水SiO2气凝胶修饰活性炭复合材料的表面特性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疏水SiO2气凝胶修饰活性炭复合材料的接触角为156°、比表面积为759.2 m2/g、孔体积为4.38 cm3/g,最可几孔径是32nm,孔径主要分布为1~50 nm,疏水SiO2气凝胶均匀地分散于活性炭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 疏水 活性炭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